- 相關推薦
初中物理基礎課堂教育調查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基礎課堂教育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基礎課堂教育調查報告1
20xx年12月22日至25日,市教科院組織了城區初中課堂教學調研活動。本次活動調研了七所學校,各學科分頭深入課堂聽了七節課,并組織相關學科教師進行了點評。下面就七節物理課情況,進行簡要回顧和總結。
一、優點
1.七節物理課中,教師都采用了三案(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提升學案)教學,學案設計符合三段四環節五課型教學流程的基本要求。目標明確,實用性強,注重問題的設計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精選有代表性的題目,問題及習題的設計體現了層次性,差異性,使用效果良好。
2.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有較好體現,重視學習情境的創設,利用生產生活實踐、學生已有經驗、社會熱點等素材引入教學;關注學生已有認知,從學生實際出發;重視學生思維的啟發,力求以問題引導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活動方式多姿多彩;重視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
3.貫徹了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進社會的新課程理念,重視緊密聯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關注最新科技和學生實踐;重視物理知識的應用,力圖貫徹物理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重視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開展科學探究,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通過多種探究活動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如實驗、討論等)。
4.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反思、交流和評價,積極開展師生、生生間互動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重視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中普遍運用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進步,在課堂上及時交流和反饋。
二、問題與建議
1.學案的使用過于模式化,實效性有待提高。
(1)學習目標條目繁多,許多教師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目標一一羅列,學生在學習內容陌生的情況下,對目標理解膚淺,甚至感到茫然。
(2)一些學校通過集體備課后,統一編寫學案后,進行了資源共享,確實減輕了教師的個人負擔,但部分教師有拿來主義思想,對學案不經任何修改的使用。造成了學案使用的模式化、機械化,制約了教師的思維和創新,忽視了學生的班級差異,降低了教學效果。學案的操作性實效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3)學案編寫質量有待提高。部分學案編寫過于細化,模式化的學案,學生象答卷一樣從頭到尾依次完成。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及問題意識的形成。
建議:
學案實際是“給學生一個拐杖,讓學生嘗試自學”。在學案的設計中要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矛盾。如果預設都做好了,學生上課時就沒有新鮮感。所以課堂探究部分應該空出更多時間來,鼓勵學生多提問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保留新鮮感,使課堂更有彈性和開放性。
學案設計中還要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學案的編制體現了備課組的集體智慧,學習目標的確立、重難點的突破措施、問題的設計、活動安排等都具有共性。集體備課中學案的設計不能過于細化,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特長,對學案進行二次加工。學案的使用不能一成不變,一切依據情境,依據學生需要,用活用實。反對哪種學期前編制印好一個學期的學案的做法。
學案的設計要過好兩關。一是學生關: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和主要困難,從而確定切實有效的教學對策。二是教材關: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知識結構,以及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因材施教、“差異教育”問題等。
2.預習有名無實。
(1)七節物理課的學案中都設置有預習內容,但預習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教師將預習內容設置為填空題格式,缺乏對問題的思考,缺乏學習方法的引導。
(2)預習的評價與檢查落實不夠。只布置不檢查或上課對對答案等做法,使部分學生對預習疲于應付,達不到應有的預習效果。
建議:
進一步轉變觀念。預習不應只是對新知識的提前學習,還應包括對相關知識的復習。在預習新知識的同時,要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以發現自己掌握知識的薄弱環節。預習內容中應設置舊知回顧內容。
關注知識預習的前提下,預習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是課下預習,方式可多種多樣,如從媒上的搜集拓展的資料,制作學習卡片、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設計實驗等。
預習要分層次。根據預習內容,可以分成多個層次,讓所有學生都預習有所成,有基本要求,有提高要求,有高層次的深入研究的任務等。
預習要有所發現。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要發現自己的疑問,在學案中要給學生留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要通過評價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通過檢查和評價督促預習。可采用教師抽查與小組內學生檢查相結合的方法,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的問題,尤其是較懶的要勤查,如果一些學生預習不到位,小組交流就會流于形式,使部分學生游離于小組學習之外,課堂學習效果就會很差。
3.缺乏真正的小組合作。
(1)學生的自學進度快慢不一,到小組互助學習時,部分學生還在自學,不參與討論。
(2)小組組長不組織討論,或者小組的組員有的參與不了討論,有的游離于小組外;有些學生缺乏交往技能,只關注自己發言的機會,不善于傾聽別人的發言。
(3)小組互助學習時發現不了問題,不知道學習內容的重難點,不能有效或深入的討論。
(4)評價時只強化了個人的評價,而淡化了對小組的評價,致使學生對小組的歸屬感、競爭意識、團隊精神不夠強烈,不能很好地發揮小組的作用。
建議:
1.轉變觀念,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價值的認識。
2.加強小組建設,分工科學,任務明確,責任落實,獎罰分明。
3.召集相關組員開會,做到分層推進,各個擊破。
4.加強小組評價的研究,變單一的評價方式為多元評價,將小組建設深入到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中國&文秘&資源網-您身邊免費貼心的文秘專家-歡迎訪問
初中物理基礎課堂教育調查報告2
物理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而且啟發學生獨立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既學會知識,又會學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物理教學中的提問談一些情況和看法。
一、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通過提問,檢查、鞏固已學的知識。常常可以發現教和學兩方面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予以補救。引導學生接受新知識。為了便于學生接受新知識,通過提問,看師生的思維活動是否協調一致,便于對學生啟發引導。從而及時地調控教學程序,改變教學策略,使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物理語言應用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有利于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信息交流。
二、選好內容,把握時機
教師在課堂上并不是任何內容都要問學生,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的目標和要求。聯系生活、生產實際,講究趣味性。從學生較為熟悉的日常現象、生活經驗中提煉充滿情趣、新穎別致的問題,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認真討論、主動回答。課堂提問還要把握好時機,一方面要看課堂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等實際情況,因此,課堂提問應有靈活性。
首先,引入新課就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一節課的開始教師若能提出一兩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處于積極狀態。其次,在講解知識的關鍵點時提問,可有利于突破重點、化解難點,讓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同時還可活躍課堂氣氛;另外,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神態,當學生的精神不集中時提出問題,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三、細化問題,水到渠成
課堂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出綜合性的大問題,因含義深刻,或因包容量大,學生往往一下子摸不著頭腦,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把大問題分解為一個個的小問題,以大領小,從小到大,回答了諸多小問題后再綜合探索大問題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四、提問對象要注意普遍性
比較簡單的問題應盡量讓基礎差的學生回答,較難的讓基礎中等的學生回答,然后再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補充。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機會。回答后合理評價,講究激勵性。教師的評價要秉承激勵性原則,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客觀的有積極導向的肯定性評價,多用贊美、鼓勵、肯定的話語,善用友好、真誠、激勵的眼神和手勢,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坦誠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五、根據教學實際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
同一物理問題,可以從不同側面提出,提問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樣;不同的物理問題,采取不同的提問策略,選擇不同的提問方式,效果也往往不一樣。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情況,結合教學實際提問。常用的提問方式有:“直問”是指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以便直接尋找答案,可使學生迅速進入思考狀態,使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曲問”是一種迂回設問的方法,問在此而意在彼,針對學生疏漏、模糊處,抓住關鍵詞為突破口進行曲問,會使學生忽然醒悟,從而對正確的結論印象更深。設疑式提問用于復習舊知時,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獨立思考,它并不是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知識的鞏固、深化和提高。比較式提問是指運用比較來提問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種事物或不同種事物之間進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進行,或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這種提問有利于學生認清事物間的相同或不同點,從而達到加深理解、增強記憶、靈活運用的目的。層遞式提問是指對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進行有淺入深的提問方法。通過一環扣一環、一層進一層的提問,引導學生思維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展。課堂提問的方法還有很多,課堂提問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經常變換手法,即使是同一個內容,在不同的場合下進行提問,也要注意轉換角度,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
總之,課堂提問要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盡量結合生活實際,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并注意在提問中點拔啟發學生分析問題。并在提問時注意合適的提問方式。通過提問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經驗的干擾,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是當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
初中物理基礎課堂教育調查報告3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上好一節物理實驗課,將直接決定著這一節物理課的成敗.而如何來提高物理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歷年來物理教師們已作過不少嘗試與努力,直到現在仍是我們物理教師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下面我就如何來提高物理分組實驗教學效果,談幾點小小的看法:
1、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質。剛接觸物理實驗的初中生,好奇心強,但自制力差,再加上對物理實驗課缺乏正確認識,從而導致物理實驗課教學很難組織,并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要想上好實驗課,就必須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物理實驗的規章制度,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提高實驗素質。
2、明確實驗目標。教學應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應以物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為依據,并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學生的認知目標、操作技能目標和實驗素質目標等。
3、布置實驗預習題目。實驗預習是保證學生正確操作并獲得正確結果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說通過實驗前的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比如,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之前,先布置預習題,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確作用,根據什么知識可求的電阻?需要那些實驗器材?實驗步驟應如何進行?這樣就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從而達到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初中物理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一門美學。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初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策略。下面僅就課堂教學談談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
一、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教育者的藝術表現在使學生能夠透徹地、迅速地、愉快地學習知識技能。”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要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追求真理,并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索、認識客觀世界。所以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這一真理,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以啟迪學生的心靈,點燃其思維的火花,來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意志,使學生的認識活動成為一種樂趣,成為精神上的需要。
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首先在于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教”光的折射”現象時,設置實驗情景:一個玻璃槽中裝水,水中插上一個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貼一條用塑料紙剪成的魚,讓幾個學生各用一根鋼絲猛刺水中的塑料紙魚,由于學生總認為眼睛所看到的塑料紙魚的位置那么準確。這時教師把泡沫片從水中提起來,發現三根鋼絲都落在塑料紙魚的上方,然后引導說:要知道這個道理,就得學習”光的折射”現象。這樣的引入,將光學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來,可操作性強,創設的簡易實驗把學生帶入一個漁民叉魚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好動的特點,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為接下來用實驗研究光的折射創造了良好的認知起點。只有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學內容變美、變活,深入到學生的心靈,實現物理教學的情感轉移,學生將對物理學和物理教師的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這樣才能產生藝術的效果。
二、展示物理科學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羅丹有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再美的事物,如果不被發現,那無異于明珠暗投,物理教學同樣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學,要想使物理教程從枯燥的鉛字變成閃爍美的科學詩篇,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平常教學中是否認真發掘物理科學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學特征,是否去創設美的意境,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學美的陶冶,這就是物理教學的藝術。
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大到天體,小到共振粒子,從實體到另一形態的場、光等都是物質的。科學家們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往往以科學美作為追求的目標,通過他們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論,在內容上、形式上自然、簡單、和諧,都放射出美的光輝。
教師平時教學中應向學生展示物理知識美的一面,激發學生愛美天性。例如:物理內容的簡單美,表現在物理概念、規律的表達上,科學、準確、簡潔。磁場的兩極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質存在、構成、運動及其運動規律的對稱性而產生的美感。物理學理論內部相互間的自然展現的和諧美,自由落體、豎直上拋、下拋以及各種直線的勻加速與勻減速運動都可以統一于運動學的速度和位移兩個公式中。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牛頓力學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體與天上的星體統一起來,比如:運動與靜止、勻速與變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電”和”電生磁”、平面鏡成像、電荷的正負等。由此可見,教學中只要我們善于發掘,物理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等美學特征在中學物理中便有許多例證。
教師的教學能否產生藝術效果,有賴于教材、教師的精心備課和表演水平,還要看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藝術情趣,而影響學生藝術情趣其中一條因素就是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展示科學美的同時,要著重培養學生對科學美的審美能力。物理科學美的體驗不光是視覺或聽覺的,更多的是靠學生的心智去體驗,由學生的體驗產生的美的感受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關。所以,教師平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秘,使他們在探索中領會許多事物的本質與聯系,感受到知難而進,解疑釋惑,獲得新知識的愉快,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發展
物理教學必須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為完成教育培養目標做出貢獻,應致力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這體現著教師的藝術水平。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使學校教育失之偏頗,引向應試教育的誤區,由此形成了一整套應試機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學要依賴于學生發展的一個方面,忽視了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采取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法,使教學處于教師”給”與學生”收”的單調局面,學生在學習物理中處于被動隨從的地位。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毫無神益,要想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其智力,首先必須使學生的大腦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設計一些讓學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問題,讓學生思維,可以通過設計實驗情景,故事情景等激發學生思維。如在教”壓強”應用時,可出示一張漫畫,題目是”三毛應該怎么辦”,畫的是三毛陷入沼澤地里,正在下沉,情況萬分危急、周圍又無人幫助,請你為三毛出主意,設計這樣緊扣學生心弦的情景問題,把學生帶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學生善良的天性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大家都主動地為三毛出主意,達到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目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是引導學生獨立地學習,還是”抱著”學生學習,既是一個教育觀念的問題,也是一個教學藝術的問題,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漁,學到捕魚的本領。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使他們能夠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教學過程實際上是體現著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性活動,學習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作為教師關鍵是要立足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引導啟發學生積極地去學習、去探索。如:教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時,教師提出,要想使濕的衣服盡快變干怎么辦,讓學生結合平時生活經驗想出自己的辦法,于是學生會想出許多辦法,諸如用電熨斗燙、放在爐火旁邊烘、用電風扇吹、盡量把衣服攤開等,再引導學生面對許多辦法,總結歸納出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來。這樣在引導學生獨立學習的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也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節成功的物理課,是各種藝術因素綜合作用的體現,真正的課堂教學藝術,應該是師生雙方配合協調共同努力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教學境界,它必將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物理基礎課堂教育調查報告4
課堂提問能幫助教師創設物理情境、獲得反饋信息、調控教學過程、溝通師生感情、推動雙邊活動,同時對學生又起到了激發興趣、啟動思維、培養能力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特別是所謂的中差生班教學中,情況卻不是這樣的。請看下面由聽課得到的事例:
A老師上《光的傳播》一節內容,在一節課中沒有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而直接講內容。舉例、實驗、分析、概括、要求記憶中,老師的耐心很好,講了一遍又一遍。學生顯得很疲倦,由于有其他老師聽課而堅持不讓自己睡著。課后,A老師說:差班,不敢向學生提問,一提問,學生要么不理不睬,要么亂答一通,“提問”在這個班上是浪費時間,甚至會打擊教學積極性。
B老師講《光的折射》一節,他采用的是自問自答的方式教學,每一個問題提出后,不留時間或時間不多,學生來不及思考,而老師自行回答。滿堂課包打包唱,學生完全看老師的表演。課后,B老師說:“差班學生,能學多少算多少,提問學生,這個班沒有一個能答對所問的問題,還是給學生多講一些比較好。”
C老師講《汽化》一節,面向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是“是不是”“對不對”“會不會”等之類,結果一人回答,全班附和。如老師問:“80攝氏度的水會不會沸騰?”問完后馬上有人小聲說:“不會”,接著全班學生大喊“不會”,課堂場面很是熱烈,惹得聽課老師暗自發笑。
以上種種,說明了我們農村現在的部分物理老師,特別是部分年輕的物理老師還沒有理解到“提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沒有正確掌握“提問”教學設計和實施方法。為此,本人對課堂提問教學談一點看法。
一、課堂提問的作用
1.引發學生思考,激活教學氣氛
在課堂上,隨著教學的進行,學生很容易因其他事物轉移注意力,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但若能適時地加以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就能讓學生參與與教學之中激活課堂氣氛,引發學生認知的需要和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教學“光的傳播”后,學生思想有所松懈,我們如問:“為什么發生雷電時,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后聽到雷聲呢?”將學生引入積極的思考中;又如上“電流表”后問:“在實驗室眾多的測量儀表中,你如何找到并能確認出電流表呢?”引發學生思考,激活思維。
2.提示教學重點,獲得反饋信息,深化已學過的知識
課堂提問不僅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而且通過提問與回答,教師能及時吸收反饋信息,知道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從而及時地調整教學計劃。這樣,師生之間可形成信息雙向交流,使教與學相互促進。如,在復習某一知識時,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系列問題,通過問與答的形式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知識,使之較系統地在學生的頭腦里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使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結構,系統地掌握知識。同時,能使老師掌握學生的情況。又如:在物態變化教學后問“為什么用久了的電燈,玻璃壁會變黑?”讓學生討論回答,從中獲得反饋,同時深化知識與應用。
3.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訓練學生語言表達力
出色的提問能養成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和能力,能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促進學生相互學習。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的提問逐步引導學生完成由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過渡,不僅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其語言表述能力。例如,我們在上“電壓”一節時,可先復習提問“電流”的有關知識,然后提出問題“電路中的自由電荷為什么會發生定向移動而形成電流呢?”從而順利過渡到“電壓”的教學,也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電流與電壓關系的整體知識結構。又如,在完成“電壓表”的教學后提問:電壓表與電流表有何異同?讓學生參與討論發表意見,鍛煉他們的表述能力。
二、課堂提問的設計
好的課堂提問必會令學生運其才智、勤于練習,領悟之源廣開。我們的物理教師如何才能設計好問題教學呢?
1.找準問點,突出精要性
課堂提問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圍繞課堂目標,就重點、難點、疑點上設問。每一問都要問在點子上,這就是問點。我們不能不問,也不能處處設問,要體現少而精的原則,否則就抓不住重點。我們的問題要圍繞教材、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提高問題的針對性。
2.難易適度,具有層次性
我們所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難,讓學生放棄思考;也不能太易,讓優生厭于回答。設計問題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化整為零,逐步深入。使每一問都能讓學生“跳一跳,摸得到”,讓學生體驗“問答”活動的愉快,享受成功的滿足,從而大幅度地調整學生的思維。對于差班,問題的層次就密集些,跨度不宜過大,才能使學生獲得知識逐步深化。如,在講述物體內能的大小時,設計提問如下:(1)什么是物體的內能?(2)內能包括物體分子的哪些能量?(3)分子的動能、勢能與什么因素有關?(4)分子運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5)如何才能改變物體的內能大小呢?讓學生思考回答,并列舉相關實例,從而得出:做功與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大小。
教師的`問題應逐層深入,激發學生思考。部分老師特別是年經老師熱衷于追求課堂上的熱烈場面而問:“是不是”“對不對”“會不會”,殊不知齊聲回答并不能真正反映真實的效果。提問時,要設計適應學生年齡和個人能力的多種水平問題,使大多數學生參與回答。
3.啟動思維,體現啟發性
教師要善于抓住教材的內在聯系及發展,在學生最感困惑的認識焦點上設問,在學生思維定式或思維缺陷處設問,把啟發教學、探究教學落到實處,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讓學生經過回憶、對比、分析、歸納、綜合后才能得到答案。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要求老師多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經驗,把物理與生活聯系起來。
4.通俗易懂,具有明確性
提問的內容要明確無誤,題意清楚,語言簡明準確,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否則學生會答非所問,使教學陷于尷尬局面。
三、發問的技巧
1.把握最佳時機提問
教師在教學中要審時度勢,抓住時機并進行適當調控,問在“點”上。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疑難,要在學生想“知”而又不能立刻“知”時提出問題,與學生的思考、質疑相吻合,并在學生有思、有疑,正要提問而苦于不知看樣表述之時提問。此外,教學到重點、難點或需追根求源的地方時,可通過提問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找出事物的本質與根源。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應,在其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或樂于接受時提問,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在實施提問時,要善于用語言、手勢、表情、演示實驗等方式,適時誘導,激發學生的思維。
2.提問后,期待時間要充足
教師提問后,要有停頓,讓學生有準備及思考的時間,以達到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思維的目的,停頓時間長短應視問題難度和學生反應情況而定。這段時間,教師不能無事可做,更不能頻頻追問,干擾學生思維,而要用鼓勵、期待的目光環視全體學生,獲取反饋信息。如果提問后,所留時間不多或者教師自問自答,將會導致“滿堂灌”。
3.面向全體,因材施問
教師的提問不是簡單地為了獲得學生的回答,而是促進全體學生的思考,提問時應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人的思考,然后指定個別回答,特別要注意給學生成功的機會,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變換方式,引發興趣
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問題難易不同、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發問方式進行提問,力求靈活多樣,采取直問與曲問、正問與反問、明問與暗問相結合。若方式過于單調,會使學生乏味、反感。
四、對學生答問的評價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有利于促進師生交流,通過對回答內容的重述、分析、修正、引申等,使正確答案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鮮明印象,也傳授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在評價時,使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或強化記憶,對答對的學生要充分肯定、鼓勵,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體驗成功;對答錯的學生切忌斥責挖苦,應該對其勇于回答的精神給予表揚,對錯答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以鞏固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陳白棣。實習教師與優秀教師課堂提問的比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09)。
【初中物理基礎課堂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基礎教育調查報告03-09
基礎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3-21
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03-10
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06-12
基礎教育調查報告12篇03-09
關于小學基礎教育調查報告07-07
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201606-12
基礎教育調查報告范文6篇04-04
基礎教育調查報告范文3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