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試卷分析報告(精選11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試卷分析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1
一、試卷分析
總的來說,這是一份質量較高的試卷。
二、學生答題狀況分析
學生答題狀況總體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現為尚未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基礎知識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問題的'潛力等。下面就各題狀況做一簡單分析:
第一大題選取題滿分40分,學生一般得分在30-36。其中3、9、13小題錯的學生最多。
第二大題簡答題滿分16分,學生一般得分在13-16分。總體上較好。
第五大題探究題滿分16分,學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本題體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學生的答題狀況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其中,1、3問聯系最為密切且分值均較大,學生要答對基本上兩題都對,要錯都錯。這是造成兩級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問題導學,逐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潛力。
第二,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入手,強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幫忙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第三,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幫忙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以方便學生梳理知識。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2
(一)基本狀況
縱觀今年期中考試試題,就全卷資料來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學生,試題由易到難,重點突出;考試的資料個性細小,知識點比較碎。可是學生考試的卻不是很夢想,對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體狀況分析
第一題單項選取題大多數中等生失分比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務必提高中等生的做單項選取題的潛力,其中大多數錯的是第11小題,臺灣正式歸為中國是在哪個朝代?這個題大多數選的是三國,三國時是大陸開始和臺灣交往,答案就應是元朝設立巡檢司后。還有錯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題,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徑是什么?就應是科舉制,可是因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開科取士,其實就是科舉制。
第二題考查的`是填空題,是平時的細小知識點,第一個題沒有講過,學生不會做,被外國譽為中國的第5大發明是什么?就應是科舉制。也是人教版資料。還有一個是唐朝的極盛時期是開元盛世。學生失分最多。
第三題是考查的遼西夏北宋等幾個國家建立的狀況,基本常識,可是也有一少部分學生答錯,這說明了有些學生對基本常識也沒有掌握。
第四題是非選取題,材料分析題,考查了經濟重心南移重要知識點,這個題是重點,可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沒有答對,第二個材料分析是自由發揮題,學生答題狀況還能夠,最終一個材料分析題是大運河的開鑿。
(三)教學反思
對于本次考試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將會做出如下改善的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提高學生做選取題的潛力,多做選取題。
2.務必注重學生的背誦狀況,重點查背,基礎知識務必要記憶。
3.加大非選取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做開放性的題型。
總之,這次考試較差,爭取下次考試能有大的提高。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3
這次期中考試的試題有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每部分都有錯題。選擇題以3、6、7、11、13、題做錯的人數較多,審題不清,個別知識點換種方式出現,學生就不會運用;對個別歷史事件的時間容易混淆。第21題考查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點,難度適中,大部分學生答得不錯。第22題考查的是1901-1921年的幾個歷史事件,前兩個問題學生還是可以做出來的,第三、四個問題需要學生的理解能力,難度較大。第23題考查的是第二單元的知識點,這部分學生做的.一般,主要是審題不清楚。第24題考查的是第三單元的內容,第2、5個問題的難度較大,大部分學生沒有完成,學生失分非常嚴重。
問題和分析
1、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試題基礎題占一半,容易題占一半左右,從答題情況看,材料題失分相對較多,主要原因是基礎不扎實,課本知識掌握不夠。
2、教師課堂雖對重點,難點花足功夫,細致講解,重復強調。但課后,由于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復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3、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客觀題失誤頻頻;主觀題有一部分學生語言表述不規范,要點不突出,邏輯性不強;閱讀不認真,有效信息獲取不足,概括歸納信息的能力欠缺;舊教材的知識點學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改進措施
1、繼續抓基礎,反復練習。
2、放慢新授課的速度,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達到更好的效果。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范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癥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4
從總體上說,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潛力,滲透德育。以新課標為準繩,學科的重點資料為核心,緊跟時代脈搏,設問巧妙,立意高遠。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潛力并舉,穩中求進,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于一體的好試題。
一、基本狀況
1、本次參考人:252;及格人數:93人
2、試題特點
本試題共兩大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的考查,個性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潛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潛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潛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對分析潛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狀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11小題:關于“隨唐”的相關敘述,部分學生誤選a,就是對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資料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務必困難。如2、4、8、12、14、20等,部分學生之所以選錯,顯然是由于相關學科知識缺乏造成的。
3、歷史思維潛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潛力、概括歸納潛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善于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潛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嗦或不完整。如第24、25小題第三問,部分學生失分較多,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潛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潛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23小題: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他們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鞏固統治政權。完成下表。此題對學生潛力要求較高,造成很多學生不知所措,思路紊亂,失分極其嚴重。
4、審題潛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7、21小題,有的學生審題不仔細,把“不正確”看成“正確”,張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對今后教學推薦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突出主干知識、重點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要緊緊依據新課標,以教材為載體,對在整個歷史長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顯的資料,我們要重點突出,講清來籠去脈,濃墨重彩,豐富資料,補充材料,采用多種方法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職責感。不要局限于記住幾個零散知識點,如果好處不明,完全機器記憶,很快就會遺忘,構成記憶殘缺,知識學習不深入,容易造成學生急功近利,學習不踏實,心態浮躁。教學中我們務必要一環緊扣一環,吃不得夾生飯。
2、加強技巧性訓練
一是加強學生的審題潛力訓練,教會學生審清時間空間,審準關鍵詞的意思,審準答題方向,選取題怎樣做,材料題怎樣做,問答題怎樣做,從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計劃地用相關試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明確回答相關問題的要領,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潛力和應試潛力。
二是加強養成教育,平時教學中不要放松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督促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認真答題、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3、注重潛力培養
新課標要求:初中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的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的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潛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潛力。
這就要求我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掌握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計算歷史年代;閱讀歷史教科書及有關的歷史讀物;識別和運用與教學有關的歷史地圖、圖片、圖表;搜集和整理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敘述重要的歷史事實;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分析和評論重要的歷史問題等等。
同時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方位去發掘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包括: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系;同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系;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系;中國史和世界史之間的聯系;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系;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地認識歷史。
歷史潛力的培養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逐漸滲透、潛移默化,徹底拋棄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主角,設置平等的互動交流平臺,通過精心設置的課堂提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充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創設新情境,組織精當的材料,引領學生去探究、去實踐、去創新。唯有如此,才能發展學生的不一樣才能,也才能為學生今后的繼續學習積蓄能量和潛力。
4、要時刻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實現與歷史學科教學的聯系。
總之,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關注全體學生,平等善待各類學生,抓好查漏補缺,學會科學的記憶歷史要素(時間、地點、事件、原因、后果、影響、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識體系框架,注意學習潛力培養,適當延伸、遷移,讓學生感知歷史、積累歷史。抓好單元內的綜合過關練習。注重克服負面積累,防止兩極分化,爭取不讓每位學生掉隊。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5
一、成績分析
本次歷史試題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單項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計50分),占試卷總分的50%;第二部分為材料題,由三道大題組成,總分為50分,占整個試卷分數的50%。試題從總體上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注重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運用。
1601班參加考試人數為18人,平均分為77分,及格人數15人,及格率83%,比期中考試有所提高。
二、存在問題
高二歷史教學,說到底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只有在高二掌握了歷史學習的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為后來高三的專題復習和綜合復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從分析試卷的結果看,我們發現了以下問題:
1.平時對學生要求不夠嚴格,知識點落實不能真正的到位,史實混淆。學生的課堂效率也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高。比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分別在哪一次會議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學生記得不準確,就搞混了。上課講過多次的知識點,提問之后,學生都說會了、記住了,但是一做題就有一部分人不會。這還是與學生溝通少,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對學情把握不到位。
2.拘泥于課本,訓練題做得較少,不規范,導致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比較差。比如最后一道材料題問對喜歌劇誕生和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的核心及影響,實際就是在考查啟蒙運動的核心和影響,換成材料題學生就不會答。
3.上課老師講的`過多,學生學習時間少,節奏比較慢,以至于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期末復習,基本上是上完新課就只有一周復習時間(五節課)。
三、改進措施
俗話說“未雨綢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對于教學本人下學期計劃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
1、認真落實教學進度,把握好上課的教學進度和節奏。
2、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課堂紀律,改進教學方法。教師要多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學習動態。課堂上把“教授過程”變為“學習過程,實施啟發式教學,精心設計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講解要分清主次,抓住重點,做到教學問題化,知識系統化。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及展示的機會,注重學生的主體性。
3、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縱觀歷年高考試題,無論命題如何改革,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卻是高考永恒的主題。常變的是命題形式,不變的是學科知識。歷史要以基礎知識學習為主,重在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狠抓基礎,課堂上幫助學生梳理框架,理順每個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過程、歷史意義。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采用背誦、默寫的方式落實知識點。
4、注重能力培養,加強答題策略與方法的指導
講課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注重分析歷史事件的原因、影響,注重對“歷史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把握,不拘泥于課本,學習思想文化要聯系政治史、經濟史,引導學生梳理線索,形成知識結構,力求知識的融會貫通。
平時訓練落實到實處,選擇一些典型試題進行變通訓練。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答題方法的指導。如何審題,如何抓題眼,排除法的運用,語言的組織能力的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等。特別是材料題的做法,一定要依據材料回答問題,把教材知識作為理解材料的背景。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努力拼搏。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6
一、試卷特點及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體
本套歷史試題遵循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干資料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于入手。第一題選取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占總分的30%,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強調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大部分題目透過創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潛力。第二題為簡答題,共15分,占總分的30%:第1題設問明確,答案唯一,重視知識的認知和潛力再現;第2題題型新穎,共設置有3個小題,有務必梯度和難度,重視對學生審題潛力的考查。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共20分,占總分的40%:給出了三個材料,設置了四個問題。能夠說是一個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現潛力,歷史的空間思維潛力,知識遷移潛力。設問由淺及深,貼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水平。
2.堅持注重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體現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學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態度、價值觀。選取題第10題,11題,13題等題的設置正是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啟迪。
3.體現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信息的潛力。強調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這套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17題中第1小題,第3小題的.設置,圖示材料與問題之間關系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理解材料的潛力,這對今后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這套試題注重課本,重視基礎,更重點考查學生對該學科識記資料的掌握。雖然具有靈活,新穎的特點,但只要識記準確,學生都能夠準確應答。
二、學生答題狀況分析
學生整體考的差,及格學生占不到30%,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在20分左右,部分學生得分出現個位數,甚至有的一分的學生,真讓人難以想象。就整體而言:第一題得分在7-10分之間的學生占總人數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間的學生約占15%,還有一半學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題(示圖)材料題,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讀懂材料,失分尤為嚴重。一半以上學生該題沒有得分;第三題材料分析題,僅有10%-20%的學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夠準確完整,所以得分不高。
三、兩點推薦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潛力,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播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擴展學生學科潛力的條件,所以應讓學生掌握最為基礎的歷史知識。課堂復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掌握,僅有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點知識。能夠說,八年級歷史學科資料都是基礎也都是重點,八年級歷史教學更應注重基礎,注重課本。目前的考試反對的是過分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絕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并有務必的識記是必要的,這也是此刻考試要求的。如果課本知識不熟悉,沒有掌握基礎知識,就根本無從作答試卷。
2.端正態度,明確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
我覺得在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要擺正態度,明確目標。從這次考試得分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目標不明確,因而學習、復習比較浮躁,課本沒有認真學習和復習,才導致如此結果。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更需要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發掘信息、識別信息、獲取信息的潛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僅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才能使歷史學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總體來看,試卷設置全面實效,命題角度靈活,提問新穎,對今后命題設計和歷史教學具有務必的指導性。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7
一、試卷說明
從總體看試卷,試題覆蓋面廣,能緊扣知識點,注重在試題類型和敘述方式上緊扣書本、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側重于對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題源于教材,試題難度適宜。
二、答題狀況分析
1、從試卷中反映出以下問題:選取題滿分20分。出錯較多的是基本史實錯誤、歷史概念含糊不清,多在需要記憶的小題。造成這些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缺乏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不注重對有效信息的分析,不能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等等。如4.日本人在杭州設廠--考查的是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的資料,如最能反映五四運動資料和性質的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2、第二題:非選取題,本試題總分30分,依舊考察的是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靈活應用。
(1)一些同學審題潛力差不會審題甚至不仔細審題。如21題問1919年以前中國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事件,許多同學回答的是中共成立,明顯時間上不對。
(2)一些學生態度不端正,答題積極性不高,試卷存在超多空白,只做選取題,甚至無試卷。
(3)一些同學基礎知識不牢固,甚至沒有記憶,如長征的起止點等。
三、推薦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平時教學中應以課本為主。在考試中,基礎知識部分是占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前提。在教學中務必要加強對知識點的鞏固,反復訓練,以每個學生都能熟練地掌握為前提,尤其是對于學困生,務必要讓他們掌握最基礎的知識。
2、注重答題技巧的傳授
在平時的教學中,務必要注意訓練學生的答題技巧,傳授解題方法,尤其是材料題,務必要多訓練多指導,力爭使學生能夠從容答卷,減少失誤。
3、注意審題潛力的培養
這次考試中,導致失分嚴重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不認真審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多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讀題,審清題,有的放矢地作答。
4、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
沒有看題就放棄了。所以要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告訴他們學習歷史的簡便方法,是他們學習歷史歡樂起來。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8
一、歷史試題的主要特點
考試內容:選修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Ⅰ卷歷史選擇題有30小題,共60分;第Ⅱ卷歷史非選擇題有3題,共40分。題目設計以材料型為主,材料的呈現方式有文字資料、數據統計圖表、圖片等,注重創設新情景,具有很好的導向性。
二、 試卷的主要特點
1、考點覆蓋面比較廣,重視創設問題情景,以理解、運用方式考查課本內容。
選擇題部分知識點的覆蓋面比較廣,側重考查歷史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圖文并茂。材料型選擇題占多數,符合高考命題的改革趨勢。試題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現行歷史教材,但又不囿于歷史教材,尤其是不囿于教材的具體知識和具體表述,而是試題語言與課本語言若即若離,挑戰思維的靈活性。注意移情設景,整合課程資源。
2、重視對獲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
為了適應高考的趨勢,材料解釋題比重加大。不但非選擇題采用材料型,選擇題也較多地采用材料型,把教材現有的知識點置于新材料、新情景、新問題中來考查,顯得新穎、活潑。同時也設置與教材基本沒關聯的新材料、新情景、新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教材上學到的思維方法作答,體現學生的能力與素養。重視學生閱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描述闡釋事物和論證探究問題的能力考查,試題體現了近年來高考歷史考查回歸課本以及考查學生學習過程的命題趨勢,對下一階段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導向性。
三、學生答題存在問題
1、課本知識不夠扎實,尤其是一些史實不能準確有效掌握,基本史實掌握不牢。31題主要考察梭倫改革,問題設計緊扣材料,新穎靈活。從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回答層次邏輯性強,闡述觀點表達準確,充分體現“三化”,基本史實識記到位,得分集中于10分左右。但有一部分學生歷史基本功欠佳。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①對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審題出現偏差,如問題1,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弄不清要回答什么?
②基本歷史史實掌握儲備難以達到考試要求,以至于回答問題張冠李戴,回答非所問。
③不能緊扣材料作答,提取信息能力有待于加強。不少學生回答離題萬里,不知所云。
④綜合概括能力不強,特別是對教材的知識綜合歸納不夠準確、到位,教師應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這方面的.要求。
2、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32題綜合概括能力要求較高。從答卷情況看,考生普遍得分較低(4——9分),主要問題如下:
①審題偏差較大。不能很好地從問題中挖掘隱含的時空限制,問題回答缺乏構思,層次感不強。
②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較差,對材料中的觀點不能準確根據、歸納。
③知識遷移能力較弱,不能自然地將材料與教材相關內容相聯系,導致的問題是無從下手,反映出學生對課本教材相對生疏。
④綜合概括能力有待加強。
3、閱讀和答題技巧有待提高。33題主要考察日本明治維新,大多數學生不會概括提取的有效信息,提煉觀點,準確作答。對基本史實掌握不好,語言不精煉,表達不準確。
四、復習建議
1. 重視基礎知識的有效掌握和運用。對通史知識應全面掌握,在教學和復習中做到“點透、線通、面全”。即點透就是每個考點都要作透徹的分析,線通,就是對歷史發展線索全面準確的把握,古今中外縱橫聯系。面全,就是對某一歷史階段社會各方面的特征要有客觀把握。對于一些重要的歷史概念要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弄清其內涵和外延。
2.關注新高考。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特別是閱讀長度大的歷史材料及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審題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知識遷移和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
3.精選典型題目進行定時定量的訓練。重視審題能力的訓練,重在評講,加強應試技巧和解題方法的指導,總結規律性,講究實用性。
4. 講練評與練講評結合。講練評是教師具有導向性的復習,練講評是帶有檢查學生學習狀況的針對性復習。
5.切實抓好文字表達訓練,指導要點式作答,以及表達的準確性,養成運用學科語言回答問題的習慣,規范答題。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得分。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9
一、試卷分析:
1、學科命題的依據:
(1)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
(2)以岳麓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教材為依據。
2、學科試題結構:
(1)采用閉卷形式,滿分70分,全部以選擇題的方式呈現。
(2)各種題型比例。單選題23個,每小題2分,共計46分。多選題6個,每小題4分,共計24分。
3、試題的主要特點:
(1)注重基礎,立足課本。
此試題緊扣課標,貫穿了“試題在書外,答案在書中”的思想,強調對重大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線索的識記和歷史現象、歷史階段特征、歷史結論的理解,重視對學科主干知識和基本能力進行考查,屬于識記和理解層次的內容占90%。從學生答題情況反映,歷史試題不偏、不怪、不難,難易適中。
(2)注重圖表運用,試卷圖文并茂。
用圖表設置問題情景,能夠傳遞多元的歷史信息,給考生營造“活生生的歷史”氛圍同時也考查了學生從圖中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5題是人物圖,18題是石油產量統計圖,27題是三次科技革命實物圖。多角度、多形式的圖片運用,既增加了試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廣度,生動了試卷。
(3)注重材料題型,重視能力考查。
通過設置材料型選擇題,多層次考查學生能力。如第1題要從材料中準確解讀有效信息,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礎上與所學相聯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二、考試情況分析:
1、得分情況:
(1)總人平:參考人數348人,人平48分。
(2)優秀人數:109人優秀率:31%
(3)及格人數:242人及格率:70%
2、失分原因:
從試卷的結果來看,學生普遍失分較多的題是第1、13、19、22和25題。歸納綜合學生失分的原因有:
1、讀懂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如第1題,此題首先要讀懂古文,而許多學生不能正確地獲取信息,造成答題困難,從而失分。
2、歷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徹,不能把握本質內涵。如13題,部分同學選a或b項,原因是沒有理解俄國1861年改革的本質。
3、解題方法與技巧運用能力欠缺。如第19題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相同之處,如果學生對課本知識不熟容易出現錯誤,誤選其他項的原因主要是審題不清,沒能抓準關鍵詞。
4、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如第22題失分較多,原因是不能理解。理性就是人性中的正確、合理的部分。理性在文藝復興中就已經萌芽,在啟蒙運動中得到廣泛的提倡。凡是屬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主張都屬于當時提倡的理性。故答案為a。
5、多選題失分較多。原因是綜合性比較強,訓練也較少,學生沒有注重方法,隨意性比較大。
三、今后的對策:
1、強化訓練。廣泛收集資料,進行篩選整合,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強化訓練,適時組織復習和檢測,鞏固知識,深化理解。檢測試卷要創新,問題情境要精妙,要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比較、綜合的能力。
2、個別輔導。對于各科成績都較好,而歷史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對差生進行個別輔導,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促進全年級整體水平的提高。
3、激發興趣。只有激發學生興趣,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吸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興趣牽引著他們探究歷史的奧秘,靠強制手段強迫他們去死記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時教學中,不僅要注意知識點的講授,還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每堂課的小結部分都出幾道與本課知識點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5、注重學生養成教育∶
①加強審題能力的訓練,讀懂題,明確問題。
②加強記憶訓練,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
③認真鉆研教材,教給學生答題的方法。
6、加強合作。以后我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多向周邊學校的同行取經,更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10
一、測試的目的:
9年級第一輪復習結束,為檢查復習情況,在xx月xx日進行了x月份月考,通過測試查漏補缺。以便進行第二輪復習。
二、試卷結構
⑴試卷內容比例:中國近代史占45%左右,現代史占55%左右。
⑵試卷題型比例:客觀性試題占40%,主觀性試題占60 %。
⑶試卷難易程度比例:
試卷容易題、中等難度題、較難題的比例6:3:1。
三、數據統計分析
1、成績分析:
參考人數:11;最高分:55;最低分:10;優秀率:27%;良好率:9%;及格率:46%;平均分:37。2
2、試題難易程度分析
本試卷題量適中,難易程度適中,所用時間適中,符合歷史科考試標準,教材中的圖、表知識和探研性問題,滲透到選擇、材料分析和問答題中進行了考查。在注重考察歷史知識點的同時,也注重考察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試卷分析
第一題選擇題。本題的得分率為80%左右,出錯較多的`是第2小題,出錯的原因是分析能力差。第5小題和第9小題。出錯的原因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能力差。
非選題中的識圖題的得分率約為75%,出錯較多的是第14題。此題出錯的原因是學生缺乏思維拓展能力差。
第三題是材料解析題,本題得分率較低,約為50%左右,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是學生表達能力差。對于題目的理解存在問題。從答題情況看,多數同學都不能正確的回答,或是回答比較片面。以后應該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五、改進措施
1、優秀學生的復習方法。優秀學生的復習方法就是要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復習,形成自覺復習、主動復習、有效復習的習慣。在復習過程中,以教材為基礎,以基礎訓練及自主復習資料為復習陣地,進行系統地復習,同時要求學生按照課程標準的重點進行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2、強化學生的考試意識。強化學生考試意識目的在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考試習慣。讓學生形成審題、作答、檢查的考試模試,消除考試緊張心理,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鐘。
3、作好考前心理輔導。考試前,上一堂考試輔導課,講清考試的一般要求、消除緊張的一般方法、應試的一般方法、復習的一般方法等。
4、加強對進步生的教學培養。建立對進步生的信心教育,讓進步生明確考試的目的,激發其考試興趣,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5、以活動促發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多開展教學活動,如歷史討論課、歷史手抄報比賽、撰寫歷史調查報告、仿記者歷史報道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 11
一、試卷分析
試卷共兩大題,第一大題是選擇題,共計25小題50分,第二大題是材料分析題,共計5小題50分 。
1、試題緊扣課標要求,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運用,又有所創新,內容比較豐富,不超綱。
2、選擇題量適中,體現新理念,難度比較適中,側重知識遷移和能力考查。
3、材料題要求學生能讀懂材料,理解材料,運用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做出準確回答,側重知識遷移和能力考查。
二、成績分析
1、選擇題得分率較高,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較好。學生總體得分情況較好。
2、學生的材料題進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逐漸加強。但對于中等難度的材料分析能力還是有所欠缺。
3、學生對于問題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點。
4、學生還不能熟練運用以史論證的方法和觀念。
三、存在問題
1、概念混亂,學科知識記憶不準確,基礎知識還不夠扎實。
2、語言不規范,概括歸納能力較差。
3、理解掌握知識缺乏系統性、完整性、綜合性,缺乏歷史知識相互聯系的基礎和能力 。
4、不善于讀文言文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設問的要求,知識遷移能力差等。
四、應對措施
針對以上存在的情況,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認真研讀新課標,準確把握高考方向。
2、提高課堂效率,狠抓三基,加強知識鞏固、知識遷移與應用。
3、把握學生心理,激發學生積極性。多鼓勵、不打擊,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落實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享受學習的快樂。
4、在課堂上及課堂外對學生加強對材料分析題的訓練,提高學生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材料。
5、多進行個別輔導,有針對性的進行以彌補學生的缺陷。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試卷分析報告02-23
試卷分析報告05-26
試卷分析報告通用05-15
(實用)試卷分析報告07-23
試卷分析報告范文02-23
試卷分析報告(精選14篇)06-02
試卷分析報告(精選21篇)11-20
試卷分析報告(精選48篇)03-26
試卷分析報告(精選85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