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個人課題結題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個人課題結題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課題結題報告1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科學探究學習是教育所應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學習方式,它不只是讓學生單純的接受科學結論,而是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因此,科學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今年,我們在學校領導和專家指導下,在課題主持人的帶領下,開始逐漸深入《中學數學科學探究學習課堂教學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領域。從剛開始的概念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并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由于我們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統的做課題,缺乏經驗,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化的成長過程。
一、用心做課題
用心做課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太容易辦到了,其實不然,對于老師來說,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老師很費心了,還要再用心做好課題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前期,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閱讀相關書籍資料上,以補充我們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如鄭長龍教授對科學探究本質解釋,趙小琴、李洪俊老師的觀點等等。同時課題主持人夏老師也多次對我們進行了課題方面的培訓與講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效有質。
二、學習理論
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產生認知需要,產生一種需要學習的心理傾向,激發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適合學生學習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讓學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誰用”。
三、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化理論
巴班斯基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過程化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化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化統一起來。教學過程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五個基本成分,要使教學過程化必須選擇每個過程的化方案,發揮整個教學系統的可能性。
四、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交流會上,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一個交流會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五、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閱了一些關于科學探究性學習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一點給我在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樂于去深入了解學生。
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還很艱巨,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感言: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化的成長過程。
個人課題結題報告2
我校研究的課題名稱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方法研究)作為國家課題,學校領導和參研教師十分重視,從課題組建到現在,課題負責領導已組織參研教師多次培訓學習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本人收獲較大,獲益匪淺。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因為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得到的知識,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得更加牢固。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用同一種模式,同一種方法,一定非得讓學生看明圖意來理解知識,學懂知識,而是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游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受數學。
2、要懂得欣賞與愛的藝術。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才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閃爍著求知欲的眼睛,下課后意猶未盡、戀戀不舍的表情,就是對教學的評價。
3、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每節課的教學力求做到:先嘗試后講解,先猜想后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去傾聽、交流、歸納,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動力展。數學老師應著眼于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等各方面的訓練,而不能只盯著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學中關注了、注重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個人課題結題報告3
一、課題背景
閱讀是一項獲得信息、傳播信息、增加知識的活動。閱讀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適應性也越強。早期閱讀并不在于單純發展孩子的閱讀能力,而更在乎啟蒙閱讀意識,讓孩子通過各種途徑,接受各種信息,形成閱讀的概念,即要看、要聽、要讀、通過養成性教育,有力的推動今后的學習。研究表明,3—8歲是人的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兒童需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形成閱讀的能力,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盡管他們不識字,但他們能夠自己與書對話,成為自主的閱讀者。因此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認真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習慣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問題的提出
我們知道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期,抓好這個時期幼兒早期閱讀的培養對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順利地完成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對進入小學學習書面語言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幼兒早期閱讀水平,探討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特提出本課題的研究。
三、概念的界定
我們研究的早期閱讀是指在幼兒階段,以圖畫讀物為主要附加文字作品的閱讀材料,從幼兒興趣入手,在看、聽、說的閱讀過程中、萌發幼兒熱愛圖書的情感,引起幼兒閱讀識字的愿望,養成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提高幼兒觀察、想象、思維、表達能力,為幼兒入學正式學習書面語言作準備的一種寓教于樂的語言活動。
四、理論依據
1、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期對大千世界非常好奇,總想知道它們之間存在的原因和之間的關系,說明這時期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近年來許多相關研究顯示:3—8歲是孩子自主性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孩子的語言會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文字將與孩子的思維能力相互串聯并在生活中發生作用。他們開始認識符號、聲音、與意義的關聯性,學習如何看待一張紙、一本書、一則新的知識,也嘗試用自己所學的語言解釋所見的世界,進而自我展現。
2、陳鶴琴的課程理論思想理論,陳鶴琴活教育的理論體系。主要包括課程論、方法論、目標論,十五條主張,十七條原則,四個教學步驟,五指教學內容等。
3、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在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充分考慮到不同幼兒的發展差異,提出了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并且有相應的材料提出和指導策略,通過互助式學習及過程評價,支持引導和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和提高。
五、研究目標
1、了解幼兒早期閱讀的水平、需求與潛能。
2、梳理有效、多元的早期閱讀活動形式與內容。
3、分析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形成系統的早期閱讀的指導策略。
六、研究內容
1、本園幼兒早期閱讀情況的調查與研究。
2、以圖畫讀物為主,有機結合看、聽、說、玩、演、畫等形式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形成初步的閱讀習慣。
3、對不同年齡段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活動指導,梳理指導策略,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
七、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采用文獻法和小組研討法。在大量閱讀文獻資料和共同探討的基礎上,理解幼兒早期閱讀的意涵和結構因素,并對這一概念作出界定。與此同時,通過年級組研討,了解本年齡段幼兒早期閱讀的現狀,以此修正和加深理解“界定”的概念。采用理論學習與實際行動相交融的情景觀察的調查方法,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趨勢、發展的特點。
2、用理性思辨和經驗總結相結合的方法構建3—6歲幼兒早期閱讀的培養策略。
3、采用行動反思法進行培養策略的實證性研究。
研究對象:3—6歲全體幼兒
研究時間:20xx年9月——20xx年6月
八、課題理論研究步驟
在課題實施初期,研究制定了一套問卷調查(見附頁)
從這份調查中我們發現家長認為孩子的閱讀水平比較低,喜歡聽故事,但是不喜歡講故事,表達能力欠缺,對閱讀不是很感興趣,大多數幼兒喜歡在家看電視,玩游戲,或者自由玩耍,只有42%的.孩子喜歡看書,但是他們閱讀的習慣不是很好,每周閱讀五次以上的幼兒只占20%,能仔細觀察畫面上的角色和背景細節,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的不到10%,由此可見,在家庭閱讀觀上家長們普遍愿意讓孩子提高閱讀興趣與能力,就是不知道如何提高孩子閱讀興趣和指導孩子進行閱讀。
之后,我們又在幼兒園各班讓教師調查幼兒早期閱讀的情況
班級人數不喜歡閱讀較喜歡閱讀喜歡閱讀
人數%人數%人數%小一班48 17 36% 22 46% 9 18%注:較喜歡閱讀指不會正確翻書不理解閱讀內容,喜歡閱讀指能較好掌握閱讀方法理解內容。根據這些測試、調查讓我們有了一個研究的方向,而后通過收集文獻資料,組織教師學習早期閱讀活動的內容、手段和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使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現總結如下: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喬姆斯基認為,環境可以產生激發效應和塑造反應,營造一個相適應的環境對幼兒興趣的產生至關重要。我們把活動室光線充足的地方,用矮柜隔開,鋪上地墊,放幾個靠墊,作為閱讀區,讓幼兒隨時閱讀。為幼兒提供與我們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有關的書籍:有故事書、自然知識、科學知識、社會知識等方面的書,有的是幼兒熟悉的、有的是幼兒不熟悉的。我們幼兒園的圖書種類也值得一提,除了故事書、兒歌書、工具書還有自制書。幼兒用繪畫、剪貼的形式自己構思制作圖書畫冊,并將其放在書架上,閑時看一看也別有一番感覺。此外我們除了投放以上這些傳統意義上的讀物,還提供了豐富的電子讀物,比如各種音響磁帶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生動直觀的影視作品中更能幫助幼兒理解水平的提高。以滿足不同水平的幼兒閱讀的需要,提高幼兒閱讀的興趣。例如:我們欣賞文學作品《桃樹下的小白兔》時,幼兒對桃花產生了興趣,于是產生了主題:桃花是什么樣的。我們通過發調查表,收集有關桃花的圖片、圖書、VCD,共同探索桃花的秘密。我們還根據主題開展得情況及時更換書籍,利用空間與幼兒共同商量、設計布置主題墻飾,創設了主題墻面與圖書融為一體的閱讀活動區域,擴大了閱讀活動的范圍,增強了閱讀活動的趣味性。在心上故事《桃樹下的小白兔》后,我們將故事畫成大幅連環畫,張貼在走廊里,幼兒在自由活動時經常走去看一看、講一講,在這種溫暖、寬松、愉快的環境中,幼兒的額閱讀興趣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開展豐富多彩、新穎多樣的閱讀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常規的好壞是早期閱讀的先決條件,好的閱讀習慣會使幼兒終身受益,因而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善于引導幼兒,使幼兒能夠正確地拿書、翻書、看書,能按順序
專心地閱讀,并坐姿正確,能夠按照欣賞讀、跟讀、朗讀的常規要求進行閱讀,但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要堅持一貫地抓,經常的提醒,持之以恒,才能見效果。
三、開展與閱讀有關的活動,加強指導,增進幼兒的閱讀能力,讓幼兒學會閱讀
(一)了解幼兒在閱讀區的活動特點和活動形式
我們要求各班教師在閱讀活動中對幼兒的閱讀形式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發現:獨自閱讀:表現為幼兒獨自一人默默地看書或自言自語邊講邊看,這種閱讀情況表現在小班幼兒和個別特別喜愛圖書閱讀的幼兒身上居多。
同伴兩兩一起閱讀:指兩個人共同閱讀一本圖書,可共同翻閱,或一方翻閱一方講述,或兩人邊看邊講。
小組閱讀:指兩個以上的幼兒共同閱讀一本圖書,邊看邊講。這種閱讀情況表現在大班幼兒身上居多。
師幼共同閱讀:即教師和幼兒一起共同閱讀一本圖書,一般采用教師講述,幼兒傾聽的形式,亦可教師邊講述邊提問。這種閱讀形式一般用于新圖書的閱讀指導,教師可以給幼兒的閱讀起一個引導的作用。
(二)指導幼兒早期閱讀的策略
幫助幼兒掌握閱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過教師示范,幼兒示范,分組比賽等形式,教會幼兒閱讀的有關技能和方法,不如:知道書有封面、內容和封底;閱讀時逐頁翻閱圖書,先看左邊再看右邊。使他們掌握看書方法并養成習慣。再如,要輕輕地翻閱圖書,不撕書不折紙;把書簽放在原來的位置不動等。
進行開放性提問。把問題提得比幼兒的現實發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們“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來”,保證幼兒的思維經歷發現的過程,將“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實發展區”。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幼兒已有知識基礎、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況,向幼兒提出的問題,其難易程度應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
開展生動有趣的表演游戲活動,通過孩子們自己的創編表演活動加深對幼兒所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的印象。
四、開展各種閱讀活動,讓幼兒體驗閱讀。
(一)在區域活動中發揮閱讀的自主性。
自主性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普遍采用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因此,我園以此為切入點,根據早期閱讀教育的需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一系列自主性區域活動,為幼兒自由選擇,自發探索、自主創造提供機會和條件,并通過有效的觀察指導,使幼兒產生閱讀的興趣,閱讀能力在自身的水平上獲得進一步提高。
1、設計早期閱讀區域游戲,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
2、早期閱讀活動與其他區角相結合,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
3、設計具有不同難易層次的材料,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滿足幼兒不同水平的發展需要。
(二)童話劇的排演增強早期閱讀的娛樂性
語言活動中我們倡導教師把學過的故事幫助幼兒表演出來,這樣幼兒練習角色對話的同時,其他幼兒則可以跟著老師一道復述故事。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幼兒學習使用不同的語氣去表現角色語言,用語言的感情色彩表現故事的背景,情節發展和故事角色,潛移默化地提高了閱讀水平。
每年“六一”我們都組織幼兒排演大型的童話劇表演,幼兒好模仿,容易進入游戲角色的特點是童話劇表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前提,這對幼兒的語言如豐富詞匯、敘述事件、認識社會及對幼兒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其他幼兒在欣賞的同時也充分感受到了另外一種閱讀形式所帶來的快樂。
五、重視家庭閱讀,讓幼兒感受親子閱讀的快樂。親子閱讀,是培養幼兒良好閱讀興趣,習慣及能力的有力支持,是親密親子關系的催化劑,更是開發幼兒早期閱讀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通過家園聯系欄、自主活動、個別交流等不同方式,不定期地向家長介紹親子閱讀觀,從而拓展幼兒閱讀的范圍和內容。
(二)、建議家長在家中為寶貝創設舒適、溫馨的閱讀環境,指導家長為寶貝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同時為了給予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自身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向家長推薦一些有效的指導方法,如聽讀啟蒙法、講述提問法、角色扮演法,游戲法等等,讓孩子感到閱讀也是快樂的,進而引發他們對閱讀活動的興趣。
九、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通過每學年對幼兒閱讀水平進行觀察測試,我們發現在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后幼兒的閱讀興趣與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通過早期閱讀的實驗研究,提高了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使孩子們自己能從閱讀中感受到快樂的趣味。
2、通過早期閱讀的實驗研究,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大大提高幼兒的閱讀技能。
(1)獲得了翻閱圖書的經驗,學習掌握一般的翻閱圖書的方式和規則。
(2)掌握了讀懂圖書內容的經驗,學會看畫面人的表情、動作、背景以及串起來發生事件。
(3)對文字感興趣,能理解圖書畫面,文字與口語對應關系,會用口語講出畫面內容。
3、通過研究,大大豐富了幼兒掌握的詞匯量,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通過早期閱讀的研究,提高了幼兒理解思考的能力,并對幼兒在記憶、思維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通過早期閱讀活動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是實施研究的核心,課題的研究探索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舞臺。我們通過教育科研,增強了科研意識,提高了研究水平。三年來,課題組堅持定期例會,學習理論,制作教具學具,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每位課題組成員寫了數篇論文,
每年我們都要舉行園內論文評比和案例設計評比,其中,蘇醒老師的“潤物細無聲——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情感滲透”被常熟市年會論文錄用。
十、課題研究后的一點思考
(一)對幼兒早期閱讀教學模式的再完善
教學模式是一種結構,它是基本和相對穩定的,而非僵化、一成不變的。在閱讀中,幼兒離不開聽,離不開把感受到的音、圖轉化為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而整個閱讀教學中,看、聽、說、認既是閱讀教學活動目標的內涵,又是具體操作化的指導方法。我們在模式運用中,應以強調“理解至先”為基礎,靈活交叉地使用多種指導方法,以適當調整活動過程來優化閱讀教學活動結構,使幼兒早期閱讀教學模式日趨完善。
(二)對教師素質的再提高
教師是早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評價者。教師的教育素質直接影響課題的研究和實施。切實提高教師的基本功、教學素養對本課題的實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的情感體驗與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而且幼兒早期閱讀能力需要長期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我們把握好前進的方向,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今后,我們將繼續努力,進一步深入研究,使我們的工作更趨于科學、規范,為我們的幼教事業多作貢獻。
個人課題結題報告4
努力探尋——有效管理盡心盡責
對教科室主任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為教師提供合適的“土壤”,成長的“空間”。
三所學校的教科室主任從不同的角度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管理經驗。解放路小學的管理關注培訓指導,關心研究過程,關懷教師情感;索普學校把課題比作大樹,在主課題下設若干子課題,便是讓“種下的樹”長出“新枝”,讓大課題帶著小課題的老師共同進步;鎮江市八叉巷小圍繞乒乓特色開展小課題研究,并逐步使課題研究走向了校本課程的開發。如果說教科室的引領給教師的成長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那么透過這扇窗戶,老師們不僅看到了外面美麗的景色,還體會到了成長的`快樂。
親密接觸——研究路上且思且行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會有艱辛的付出,課題研究也不例外。活動中老師們把研究的體驗和困惑與專家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無論是周所長對小課題如何結題的解答,趙所長對如何把教學和教科研相結合的指導,還是京口區教育局孫局長的現身說法,都讓與會的老師深受啟發。迷惘著、困惑著但又收獲著、幸福著,這大概就是小課題的魅力所在吧!品味幸福——成長路上有你有我
在小課題的學習與研究中,老師們真切地體驗到研究者的充實與自在,體會到“撥開云霧會喜見陽光”的幸福與快樂。索普學校的范鳴老師是京口區的教育科研個人,在課題的引領下她也逐漸成為了一名數學骨干教師,她的成長的故事,讓老師們感受到了一路的困難,一路的艱辛并不可怕,因為那無奈艱辛之后便會收獲滿滿的喜悅。老師們的故事感染著所有的人,索普學校的尤昌德老師更是激動地沖上了舞臺和與會老師訴說了他在科學教學中,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則小故事,沒有過程就沒有體驗和感悟,是課題研究讓尤老師如此充滿著激情。
活動的最后鎮江市教科所周剛所長對活動進行了總結,他的一番話雖幽默風趣但發人深省。
因為一個共同的愛好與追求,老師們相聚在索普。課題雖小,卻點燃了大家不斷追求的熱情,交流活動時間不長,卻把老師們研究的目光引向更深更遠的地方。研究的過程是幸福的,分享這種幸福便顯得更為快樂。只要大家乘著課題研究的翅膀飛翔,那成長路上必定有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