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范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書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報告范文 篇1
在讀完《駱駝祥子》這部老舍筆下具有悲劇顏色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覺是抱負與現實的不相符。祥子一生夢寐以求的洋車終在很多次巔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確,抱負與現實的不相符造就了很多的圓滿。多少莘莘學子由于家境緣由不能升入抱負的高校;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內外在的緣由不能進入各自專長的領域。光靠幻想,夢是不行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樣不知疲乏地追求,幻想最終還是破滅了。 可以說,這是一個悲劇。同時,祥子最終的墮落與社會之墮落是分割不開的。有些人因出身貧寒,所以為自己的將來而努力奮斗,卻無果。這是什么造成的,是殘酷的社會。現實社會中,錢好像能代表一切,什么學問大于金錢,根本是個“假命題”。因此,若想在現實社會中立足,充分的學問、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行少。相比之下,后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制造了那么多的圓滿,甚至于悲劇。現實社會中的機遇也打算著抱負的實現與否。法拉第小時候家境貧寒,偶然的.機遇使皇家學院院長哈維熟悉了這個聰慧好學的孩童,最終使法拉第成為了的電磁學家。日本商業家松下幸之助剛剛創業曾一度破產,但也是偶然的機遇使他熟悉了世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有之路。但是這樣的人究竟只占少數。抱負和現實并存才能實現突破,締造歷史。
與此同時,通過祥子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格轉變的問題,也給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于生活的壓力一步一步墮落為社會垃圾,假如環境不是這樣惡劣,那么祥子肯定不會是這樣的。可是事實是這種事情即使是在現在的社會也在不斷發生,每天都有許多人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開頭的品行,成為和祥子一樣的行尸走肉。許多時候我在想,假如祥子生活在現在的社會里,那么狀況肯定就不一樣了吧?可是事實告知我,那是不行能的事。由于即使是在現在的社會里,依舊有許多問題值得大家去思索,許多事情就象魚和熊掌那樣,不行兼得。而這種問題好像也越來越多,大多數人和祥子一樣,為了生活拋棄品行。當人們驚醒時會發覺懊悔已經來不及了,只有硬著頭皮走下去。所以說,祥子變成后來的樣子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個必定。
其實祥子一開頭也在努力地與生活斗爭,只是他失敗了。而他的失敗就敗在沒有堅持,假如他堅持了,那么事情就不會是這樣。可是,事情是沒有假如的,當生活開頭的那天起就沒有了假如,所以我們沒有退路,所以我們不能退縮,所以我們只能向前,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永不懊悔。
讀書報告范文 篇2
讀《論語別裁》“孔門文武事功的二子”和“蓋棺成定論”這兩章節,首先感覺其中有一個內在的聯系,重于行。“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這里面,南先生解釋說古人的文章,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舉動、待人、處世等表之于外的都叫做文章。這部分是入世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可見孔子在這方面講的比較多,對學生們在這方面的教育也多。
那么,第二段“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重點也在“行”字,一方面這跟子路的性格為人有關,重然諾,說到的.就要做到,另一方面,也跟孔門的教育有關,非常踏實,著重點就在生活的處處在在,落實在行為的點點滴滴。這一點從顏回的“不二過”也能窺見一斑。子路臨命終時,端正從容。所學真真正正做到了,令人敬佩。
接下來一段提到了孔文子的謚號,我特意查了一下謚法的解釋:謚者,行之跡也。是用來記錄一個人(尤其是有影響力的權貴之人)一生的行為軌跡。一兩個字基本上可以看出這個人一生中所走過的道路,留下的痕跡,是善,是惡,是有功,是有過?可見,中國文化謚法的精神在這里。
這讓我想起來之前看的呂松濤先生回憶南先生的視頻中,南先生不斷的追問他“這一輩子到底要做什么事?”,那個片段直擊心靈,讓我無比感動,也帶給我無限的力量。
生命的本質是什么?這一生到底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要做什么樣的事?身后想留下一道什么樣的軌跡?
這是我們每個人最終都會面臨的生命的叩問!
讀書報告范文 篇3
習慣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好壞優劣之分,一個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必將受益終生。
教師的好習慣主要在于勤于動腦思考教育教學實踐收獲;勤于動筆記錄學習先進理念心得;勤于整理歸納個人做法。這其中的勤于動筆記錄學習心得,向我們提出了要能靜下心來在書中尋找激勵自己進步成長的精神食糧。
在即將放寒假的前幾天,我來到學校圖書室,找到《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翻看起來,真是一本實用性極強的好書!自從借閱那天起,我每天都能拿出這本書看上幾頁,并且能將其中很多好習慣記錄下來。
這本書的諸多好習慣分類清晰,精辟的歸納與總結,能讓每位讀者在讀的過程中對號入座,以促使自己的很多方面在對照中不斷進步。
一、教育習慣能讓教師成為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每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他們的個體生命力是鮮活的,每個孩子都需要智慧,而教師更需要智慧。智慧的教育是鮮活的,良好的教育習慣,不僅能影響教師本人,還會帶動學生,讓自己成為一名陽光的教師;其中教師的耐心與細心,是學生進步的潛動力,教師的換位思考,會讓學生增添與教師之間的無障礙溝通。教師的教育情緒會直接傳染給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會在學生面前產生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教師毫不吝嗇的贊美,會讓所有學生找到被關愛的幸福感,教師的嚴慈相濟,會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愛。
教育習慣的另一個方面在于教師要善于每天反思自己,因為“成長=經驗+反思”,就讓反思成為一種好習慣吧。
二、教學習慣能讓教師成為有魅力的教師
創新精神與能力是教學能力,教師應該具備這樣的教學能力。應該養成自己獨特的個性,我們要在教學上敢于大膽嘗試和創新,讓自己的教學形成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教師只要堅持個性化備課了,才會讓自己的課前準備更充分。好的教學習慣不僅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就夠了,轉變課堂教學觀念更重要,教師角色轉變會讓學生沒有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感,教師走入到學生中間去,適時適度插入精準的講解,會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團隊學習的熱情。
關于教學好習慣中還為我們提出了許多有待于在實際教學中應用的好習慣。總而言之,教學好習慣其精髓之處在于教師勤于思考,在每節課堂教學之后都要善于反思,讓改變伴隨每一節課堂教學,讓好習慣伴隨師生和諧互動學習的全過程。
三、學習習慣能讓教師做一個完善的人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想實現當優秀教師的理想,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實現理想的過程順風順水。
筆耕不輟是優秀教師的好習慣,善于思考和善于研究自己,善于反思自己,會讓自己在反思中不斷進步,其中教師的“三字一話”練習好會讓教學特色鮮明,“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是成長為優秀教師的基礎所在。
書中提到的許多優秀教師的成功培養學習習慣的例子,會一直激勵我們讀書,激勵我們進步。
四、生活習慣會讓教師成為充滿情趣的人
讀書應該是教師的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只有天天看書,天天以書為友,才會讓點滴收獲匯聚成充滿教育教學思想的河流。
于永正老師曾經寫過一篇關于讀書的文章《感謝書》,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這個人讀書喜歡想自己,我是抱著從書本中尋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態度讀書的。如果讀書不與自己、與工作聯系起來,學而無用,對我來說,讀書就失去了大半的意義。”于老師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并形成了一生受用無窮的讀書好習慣。
當然,生活習慣不僅體現在讀書方面,熱愛生活,樂于幫助他人都會促使我們成長為充滿情趣的人。
五、行為習慣會讓教師做一個有品位的人
教師精神飽滿的投入每一天,會讓自己的生活目標性更明確,會讓激情與品位并存。其中“有親和力、善于觀察、自我約束、舉止言行為人表率、勇于認錯、學會尊重、學會真誠、樂于助人”等都會讓自己煥發出有品位教師的特質,讓自己成為人人羨慕的優秀教師。
學會規劃自己會讓所有好習慣持之以恒并受益一生。
良好習慣益終生,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我會將自己的各方面好習慣堅持培養下去,讓所有好習慣持續在每一天,讓好習慣伴隨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早日成長為優秀教師。
讀書報告范文 篇4
如同被滴進水中的墨水會迅速暈染開來,融合已成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
從新航路開辟開始,世界融合的腳步在加快。以歐盟為代表的政治融合、以跨國企業為代表的經濟融合、以世博會為代表的文化融合、以學術研討會為代表的思想融合……融合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已然滲透入社會的各個領域。
書籍和報刊作為人們每日觸摸的物品之一,是加強融合的重要途徑。思想和文化通過白紙黑字在人群中傳播、擴散,其影響超越了空間乃至時間的限制。通過書報,人們劈開愚昧的黑暗,迎接文明的曙光。在這里,沒有時空的約束和眼界的阻撓,時代與時代、國家與國家融合為一體,書報是殷勤的鋪路人。
我們常吃的快餐、常喝的汽水,其本身亦是一種融合。當快餐傳播到中國,食物適應了中式的口味,顧客適應了西式的飲食習慣。融合是其發展和生存的唯一道路。
融合不僅在現代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在古代亦然。唐代的開放民族政策在推動民族融合的同時,將自己推至繁榮的.頂峰,威名遠涉重洋、震驚海外。而以強悍著稱的大元,卻因阻撓融合的民族分化政策短命而亡。西方人在進行殖民擴張的同時推動了世界的融合,隨著歷史的潮流站在了發達的浪尖上。而以悠長文明著稱的古老中國,卻因抗拒融合的閉關鎖國政策淪落谷底。
融合不僅局限于空間,更體現在時間。泱泱中國,悠悠五千年文明。獨特而純粹的方塊字,正是靠著不斷的發展與融合傳承至今,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亦是靠著一代又一代的融合,影響至現代。
古人云:“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的確,融合是發展壯大自己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們仍要注意,融合并不是遷就或拋棄。一位固執地墨守陳規固然不可取,全然崇洋媚外的做法也并不正確。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融合才是潮流的進步,才能帶來真正的發展。
讀書報告范文 篇5
吳紅霞,中學高級教師,現擔任鄭州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先后榮獲鄭州市調節教學現場觀摩課特等獎;鄭州市優質課大賽一等獎;鄭州市優秀教師;鄭州市高新區“創業貢獻獎”;鄭州市骨干教師;河南省優質課大賽一等獎;河南省教育系統語文教學優秀獎;河南省優秀輔導教師;2009年所帶班級被評為“河南省優秀班集體”;鄭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或許連辭職者自己都沒有想到,一位普通中學教師的辭職,一封簡單到十個字的辭職信,一則在微信朋友圈轉發的小消息,卻成為前段時間各類媒體關注的熱門話題。感謝《東方今報》的高姐,這個新聞敏感度太高的媒體人,讓我們知道了在省實驗中學還有這樣一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顧少城老師,讓我們每一個辛苦恣睢度日的80后明白了生活卻原來還有這樣一種任性的活法,也讓每一個在教育的小環境里或幸福、或困惑、或虛度著的還愿意思考點什么的人,能夠靜下心來去思考點什么。
“做一個痛苦的思考者,還是做一頭快樂的豬,這是一個問題。”
洋溢著青春與小資氣息的顧少城老師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也想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可話未出口,老婆已經開始哂笑,“存款那么少,恐怕走不了。”鼓足勇氣再看看鏡子里的模樣,默默地告訴自己,在這個看臉的世界,自己還得繼續奮斗,用知識來改變命運,呵呵。
聽了太多的師德報告,看到了太多的師德標兵們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為了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對自己孩子的管理教育,甚至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前途,甚至連父母的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想起了07年在幼師參加“社會主義榮辱觀進課堂”師德演講的情形,聽著別的老師或激情四射的指點江山,或娓娓道來的愛生如子的母愛般的溫暖,我手足無措的情形,想說半夜背著發高燒的學生去醫院,可一來剛上班沒有遇到過,二來我這身板也背不動啊;想說像父親般對待學生,可一想自己連女朋友還有,怎么會體會到父愛的偉力呢?
或許是骨子里不喜歡假大空的東西吧,因此對學校組織的師德報告會也沒有抱太大期望,但當看到學校電子屏幕上打出來的“歡迎吳紅霞老師來五中做師德報告”的宣傳語時,我的心頓時平靜了下來,知道這一定可以是一次可以讓自己有所收獲的報告。
在鄭州,可能很多老師不知道教育局局長的名字,不知道外語、一中、實驗校長的名字,但只要是一個有幾年教學經歷、擔任過班主任的老師,幾乎都知道吳紅霞老師的名字,都會被她小小的身體里蘊含著的魔力所吸引,對她取得的成績敬佩不已。
吳老師說,二十五年的班主任生涯里,她理想的班級管理就為學生營造一個溫馨的家,通過學生的自律管理、學生書寫的自我教育日子、班級文化建設、適時高效的激勵機制等手段,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培養綜合素質強的優秀人才。
吳老師說:“分數,一時的花朵和果實,不能不要,但絕不能僅僅成為基礎階段追求的目標,否則,老師努力所指向的,就是盛艷一時的草木花卉。盛則盛矣,艷則艷矣,然而卻不能長久的茂盛和艷麗。我們全力以赴,是在每個孩子那里種下一棵樹,著力于根部的培植和滋養。愿和家長共同努力,收獲付出的欣喜。”在這個素質教育口號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做得扎扎實實的時代,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能夠有見解。做吳老師的學生一定是幸福,她的眼里看到了分數結果的重要性,更看到了過程的必要性,不做讓學生飲鴆止渴的過客,而是去做真正陪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今天的教師,可以稱得上真的是過著清貧的生活,以至于閑暇時大家都很向往民國那種個收入頗豐、教育環境寬容、受人尊敬的教育時代,然而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與其茍延殘喘,不如盡情燃燒,既然還在教育的'圍城里彳亍,就應該像吳紅霞老師那樣,成為真正的強者與智者,努力做一名幸福的老師。
再有一個月,15屆的學生們就將走上高考戰場,再有一年零一個月,我的2016屆弘毅班的59名學生也將走進屬于他們的高考的戰場。古人在男女結婚時會行執手之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死契闊,與子成悅”,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變老。作為一名,我想最幸福的事情或許就是伴著他們一天天成長,陪著他們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在他們身上留下自己身上積極的烙印。
若干年后,當不同屆的學生邂逅時,能夠尋找到差異卻又相似的話題,然后不約而同地感慨一句:“原來你也是懷波的學生,”相談甚歡。
09屆畢業的很有個性的孩子徐源,現在已經是收入頗豐的一個白領,在給另外一個老師的信中寫道:“懷波這個人,看問題有些另類,但人還不錯,”聽到這些,我心里感到自己的努力并非沒有收獲,自己的努力也很值得。
我想,這可能就是我作為一名老師的幸福吧。
讀書報告范文 篇6
為深入貫徹倡導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文明風尚,全面構建學習型社會。根據教育局統一安排,九月份我校開展了爭當書香校園、爭當讀書標兵“蘭臺讀書月”活動,為總結經驗,開展今后的讀書活動,特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組織發動,宣傳“蘭臺讀書月”活動的精神實質,使每一位教師都切實領會活動的目的、要求及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針對教師的教學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學校根據上級統一安排,開放了圖書室,配備了一些教育專著、專業知識方面的書籍,使教師能夠從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功底、了解教改動態,學習新的教育方法、增強教學的本領。在讀書的基礎上,學校定期組織的讀書心得交流和研討活動,使教師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學習、解惑。在青年教師中開展晚自習自學的活動,讓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每天都有學習任務,從讀書中增長知識,成長起來。
二、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制度和獎罰細則,確保活動持續有效的開展,防止“一陣風”刮過的不良傾向。有活動制度的約束和指導,使教師普遍感到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做起來易行。
學校召開全體教師會議,明確“蘭臺讀書月”活動的主旨是“倡導全民讀書,共建文明鐘祥”。引導教師認識、體味、暢談讀書與社會發展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倡導“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風氣。制定了教師讀書活動計劃和具體實施步驟,鼓舞教師大量閱讀經典書籍,使教師素質得到升華。
通過讀書活動,教師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師的風范,領悟素質教育的真諦,提高文化知識素養,增強教育管理的水平,對科學研究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課題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把這項活動持續有效地開展下去。
讀書報告范文 篇7
《夏洛的網》是美國作家E·B·懷特/著任溶溶/譯,講的是一只蜘蛛和一頭小豬的故事。
小女孩弗恩養了一只落腳豬,取名為威爾伯,她十分喜愛它。但之后威爾伯長大了,父母不同意再養時,它被賣到了霍默·朱克曼舅舅的谷倉里。在谷倉門口,也就是豬欄上的方有一只灰色大蜘蛛叫夏洛。在那里威爾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摯的友誼。然而有一天,一個可怕消息打破了谷倉的平靜,天快冷了就意味著意威爾伯快要被殺掉,變成熏肉火腿,威爾伯明白后害怕的叫道“我不想死,我不想死!”這時嬌小的夏洛對它說“我有辦法讓你不死,但你不許再哭!”于是,夏洛用自己的絲在豬欄上織出了被人類視為奇跡的網上文字,霍默·朱克曼舅舅決定不殺威爾伯,這樣徹底逆轉了威爾伯的`命運,和一個安享天年的未來。但這時,蜘蛛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讀了這本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貴、純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誼,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誼至死不變。我想,我們就應向夏洛學習。她雖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卻能做出如此多令我們人類為之感嘆的事,那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忙,互相關心,凡事多為朋友著想。
讀書報告范文 篇8
本來想讀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但去圖書館借了翻看之后,發現它太過于抽象,太過于晦澀難懂。鑒于這個原因,又去借了曹俊峰的《康德美學導論》,一是因為其與老師開的當代美學有一定關系,有助于理解老師講的一些名詞、知識點。二則是這本書畢竟是導論,有指引的意思,作者會幫助解釋其中的一些高深難奧的概念。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其中大部分理論已有所掌握,如什么先天原理,判斷力批判的大致過程及其內容,康德關于美學的一些看法等。但由于書中涉及內容過于繁雜,且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一一進行闡釋。而且有些東西也不求甚解。所以筆者計劃選取其中一些自己相對理解的理論或美學觀點對其進行歸納整理,闡釋康德的美學觀點,并會穿插一些筆者自己的見解。因為筆者以為讀書筆記不應當僅僅是羅列書中內容要點,更重要的是閱讀者自身應該從中學到或領悟到一東西,最好的結果是能夠與作者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此乃讀書筆記之要旨。
下面筆者將主要闡釋康德對于藝術的定義及其看法。“藝術”的定義自古以來有眾多的美學家、哲學家、文學家都進行過解讀及其闡釋,在此筆者不再一一贅述,鑒于筆者所閱讀之書,將主要對本書中的觀點進行整理歸納。
藝術一詞的解釋在本書的第十三章第一節,題目就是“什么是藝術”。題目雖是“什么是藝術”,好像作者要給我們一個定義,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因為在康德看來沒有什么事物是能夠用一段文字來進行定義的,他能做的只是通過對比比較的方法,找出它與其他事物的不同點,進而歸納出其最本質的東西。了解了它的本質我們自然就會對其總體概念有一個明確的把握。
康德在此就是將藝術與非藝術進行對比,這些非藝術主要包括自然、科學、手工藝三個方面。先不提康德是怎樣將他們進行比較的,在此我們先看一下康德進行對比的思路,即其思維方式是怎樣的。首先他將藝術與自然進行對比。這說明了他首先承認了藝術的社會性或是人工性,他將二者對立開來。然后是科學,科學是一種探索事物運行規律的學科,是物質性的,由此看來康德將藝術區別于具有一定目的性或是目的性十分明確的事物。最后是手工藝,手工藝是具有使用價值的技術,可見康德將藝術與實用也有所區別。這就是他的基本思路,從大到小,從粗到細一層一層進行剖析。
康德首先是這樣將藝術與自然區別的:藝術不同于自然。藝術是與自然絕然不同的兩類事物。藝術與自然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種“人工產品”而不是自然作用的結果。由于是人工產品它就有了一個重要特征,即它是以理性為基礎的有目的有意圖的自由的產品。在這里康德強調了“理性”這個詞。理性在這里應該理解為有意識的,經過思考的。為了將它更加明了化康德又舉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即蜂房的例子,蜂房并不是一件藝術品,康德如是說,這并不是因為它在外在形式上與藝術品有多大區別而在與制作的動因、過程不同。蜜蜂沒有理性,沒有意識,它是靠生物本能不自覺地建造蜂房的,在建造之前它并沒有一定的計劃和意圖。假如由人來建造一個一模一樣的蜂房就可能是藝術。人們在建造之前已經有了一個明晰的影像,建造什么樣的,怎樣造,完全出于自由,有目的有計劃,經過理性的思考。這就可能成為藝術。再次我們注意到,康德強調了“自由”。“自由”在這里有極其特殊的意義,在這里自由是理性的自由,人們建造蜂房沒有物質利益的趨勢,純粹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一個意圖。
其次康德將藝術與科學相區別。因為科學同藝術一樣也是人類精神的創造物。在將二者進行對比的時候康德的概述有些抽象。他認為藝術是“人類的技巧”,而科學是知識,即“能不同于知”。“知”是指認識、情感、欲求(即三大批判),而“能”是指這三種能力之外的技能。二者的不同在于機能各有先天原理,可以施以先驗的判斷;技能沒有先天原理,只能做不能解。在此筆者的理解是科學是有一定規律的事物,人們只要掌握了它的規律就可以模仿出一模一樣的東西。而技能即藝術則不行,藝術是沒有先天原理的,所以它沒有一定的規律,人們可以做出這樣的東西,但不能模仿復制,沒有一模一樣的藝術品。
最后康德又將藝術與手工藝進行了比較區分。康德從目的、制作活動和結果等方面來揭示藝術與手工藝的區別。從目的來看,藝術是為了獲得愉快的感受,手工藝是為了賺錢。從制作的性質看,藝術活動自身是令人愉悅的,是完全按照藝術家的構想而操作的,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保持了真正的主體性,他的主觀愿望是可以全部灌輸到作品中去的;而手工藝則是一種勞動,一種謀生的工作,對于主體來說,這種工作只能令人痛苦,毫無愉快可言。在這里康德反復強調了“愉快”,即主體的愉快。而愉快歸根結蒂仍是自由的延伸。因為愉快實現的前提必定是自由,被壓迫的、強制性的勞動或活動是不可能獲得愉快感的.。手工藝要么是被生活所迫,要么是被老板所迫,所以它在根本上是不自由的。
由此可以歸結出康德對于藝術的主要概念:一,它是理性的(自由屬于理性的范疇)。二它是毫無規律可言的。對于這兩種表述筆者沒有多少不認同。但對于康德在對比中提到的一些名詞筆者則有自己的意見。在康德的表述中,他曾提到藝術品和藝術家,藝術品筆者認為是無可爭議的,但藝術家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這里康德明顯是把藝術家與藝術品進行了一對一的硬性規定,即藝術品是藝術家的產物。筆者不認同這種觀點,至于原因筆者在此想先把自己對于藝術的概念做一些描述,從而才能從整體性對其進行反駁。筆者認為所謂藝術首先它必定是“人工產品”,這與康德的表述一樣,但本質卻不同。“人工產品“不僅僅是人的體力勞動,主要是指人的意識活動,筆者認為應該將體力勞動與意識活動或是腦力活動割裂開來。他們之間不應該有必然的聯系,沒有經過體力勞動的事物但經過了人的意識活動的加工也可以成為藝術。如自然造化的石頭,可能因其獨特的造型而引起人們的興趣,從而成為藝術品。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體力勞動的參與而僅僅是意識活動的結果。所以藝術品不一定是藝術家所創造的,除非藝術家在這里具有泛性意義,即發現藝術的人也可以成為藝術家。
除此之外,對于康德所陳述的主體的愉快性筆者持懷疑態度。因為有些藝術尤其是文學藝術的創作者創作本身并不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如巴爾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等作家他們創作本身要么是為了生計所迫,將創作視為生活手段,要么是內心激憤所致。所以他們本身是談不上愉快的。康德從這個方面進行論證顯然有其偏頗的一面。筆者認為,藝術是使人的內心或是精神獲得一種滿足并加以認可的形式,。筆者強調的是他者,即主體之外,也是欣賞者或是觀眾。上述作家作品雖然自身并沒有什么愉快性可言,但其受眾卻獲得了一種滿足,或悲或喜,并對其加以認可,因而成為了一種藝術。如1917年馬塞爾。杜尚把一個男人的小便器作為一件藝術品進行展示,顯然他是將它作為一件藝術品,而且受眾也予以認可。而它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件藝術品正是因為它滿足了受眾的一個精神需求,即獵奇。所以,對于藝術而言,他者是起主要作用的。在這里我想有必要提一下學者朱狄的一句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所謂作品,也就是人使用的媒介手段把思想情感貯在他體外的某種物質形態上,從而使人們可以鑒賞它,它的審美價值并不因有更多的人去鑒賞它而有所減少,而且原則上經得起任何人去鑒賞,如沒有這種信息貯存,藝術作品也就不成其為藝術作品了。”
上述即是康德對于藝術的概述及筆者自己的一些見解。對于哲學大師的反駁雖讓人覺得有些可笑,但真理往往是不分界限的。
讀書報告范文 篇9
一、調查目的
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意識,合作意識和開闊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在內的多方面能力。
《新課程標準》對閱讀作了相應的要求。要求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課外閱讀的總量在400萬字以上。
二、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1)調查時間
20xx年8—9月
(2)調查對象
采取隨即抽樣的方法,選取了甘肅省永昌縣的五所農村初中學校(新城子中學、紅山窯中學、焦家莊中學、東寨中學、六壩中學)的七至九年級的學生,每校分別抽取200名,共一千名同學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768份。
(3)調查內容及方法
為了解我校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三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了調查:
1、學生閱讀動機和興趣;
2、學生閱讀時間;
3、學生的閱讀種類;
4、學生的閱讀方式;
5、學生閱讀書籍的來源;
6、學生閱讀時間及做讀書筆記的情況;
7、閱讀中外名著及雜志報刊的情況;
8、學生閱讀數量。結果采用問卷調查法、數學統計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讀書報告范文 篇10
各位領導、老師們:
下午好:
坐在這里,誠惶誠恐,雖然我曾經在班里跟孩子們吹:你們老師我,要去報告廳“講話啦”。天真的孩子們還給了我鼓勵的掌聲。但是,直到我坐在這里,仍然有些“飄飄然不知所以然”。由此深刻體會那天陶繼新老師所講的他當時坐在游輪里那種“天地之偉大,自己之渺小” 的感覺。因為,讀書于我,僅是愛好。隨著讀書的增多,那么閱讀對于我來說真的像呼吸一樣自然了。一件自然的事情,卻要拿出來晾曬,我就不自信起來。陶繼新老師的關于讀書的報告,讓我聽得入迷,深感“於我心有戚戚焉”,雖然我沒有那么深刻,但是我根據自己的理解,也體會到了自己讀書上的進步,所以糾結幾天,自我定義不再“高大上”,決定借此機會實實在在地回顧一下自己讀書的狀況和所得,算是向大家做一個讀書的匯報吧。
我自覺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在這個日益重視閱讀的社會,也算是個“跟上潮流”。凡是有空閑的時光比如教學之余,閑暇飯后,比如陪閨女上興趣班,比如回老家有人看孩子時都是我閱讀的大好時光。手里捧本書,包里裝本書是我的習慣。雖然有時候大家都在玩手機,閑聊侃大山的時候我捧本書有點“奇葩”,這時我一般會選擇個盡量僻靜的角落。對我來說一天中最旖旎的時光就是晚上給閨女讀完書后,回到自己的房間,溫柔的臺燈下,捧起早已經等著我的書的時候。安靜的夜晚,柔和的燈光,讀自己最愛的書,感覺一天忙碌的心靈終于找到了落腳點。現在唯一讓我遺憾的是自己生活中能大肆閱讀的時光實在是太少了。記得我剛好回到這里的時候,沒有電腦,初接班,事情也不是很多,我用剛開學那兩個月的時光讀完了陳琴老師的《經典即人生》,那感覺真不是“受益匪淺”四個字能形容的。今年端午回老家的時候我借了尹老師的24萬字的《島》,兩天老家時間我看完此書,那份成就感讓我大嘆假期沒白過。讀書已經成了一項簡單的習慣,如果一段時間沒有讀書,就像電腦系統沒有及時升級一樣。
我每天必上的網站就是當當網了,每天我都會看看是否有新書推薦瀏覽書評,我收藏的書是否大降價,還有的時候就只是點點,就像撫摸自家的`書柜。自從知道當當網上書店后,我已經貢獻給它七八千銀子。今年剛過一半,我昨天一合計,已經買過1600多塊錢的書。買書已經成了我家的固定支出。每個月我都會為自己為閨女為老公添置圖書。
現在大家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但是中國人整體還不是一個很愛閱讀的民族。我讀過一篇文章《我害怕閱讀的人》。
我害怕閱讀的人,當他們閱讀時,臉就藏匿在書后面。書一放下,就以貴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閃耀。舉手投足都是自在風采。讓我明了,閱讀不只是知識,更是魔力。他們是懂美學的牛頓。懂人類學的梵高。懂孫子兵法的甘地。血液里充滿答案,越來越少的問題能讓他們恐懼。彷佛站在巨人的肩牓上,習慣俯視一切。那自信從容,是這世上最好看的一張臉。
愿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這樣一張最好看的臉。
我的匯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讀書報告范文 篇11
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我們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師就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通過各種的渠道來充實自己,而讀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本學期,我按照自己的讀書計劃,認真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和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兩本書,收獲很大。
讀書讓我明白了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要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其迸發希望之火。
自信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智力、體力還是在做事的能力上,自信心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青少年時期,一個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會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動性、積極性,其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就會覺得生活暗淡無光。
二、賞識學生的優點,尊重他們,激勵他們全面發展。
作為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尤其是后進生更是如此,他們希望用脆弱的自尊來保護自己。我們要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不要傷害后進生。著名教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
對待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顧及學生的自尊心,學生才能信任老師。
三、教師要付出愛心,感化學生受傷心靈。
對于那些學習差、紀律松懈、思想落后的學生教師沒有歧視他們,而給予更多的愛。使他們時刻感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關懷,消除失落感,使他們充滿信心、滿懷激情,奮發向上,而不是諷刺挖苦,使其萎靡不振。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用無私的愛心溫暖冰凍的心靈,會讓他們實現自身的價值。
讀書讓我們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讓我們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快樂。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松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獲;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程度地閑下來,而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熱愛于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于其中,并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而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
讀書讓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讀書,使我對工作、對生活都充滿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終充滿激情。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每天讀書一小時,我還要持之以恒,相信它會為我帶來豐盈的人生!
讀書報告范文 篇12
(一)蒙臺梭利的兒童觀
1、兒童具有“內在的生命力”從心理方面看:在兒童心靈中有著一種深不可測的秘密,隨著心靈的發展,它逐漸展現出來。從生理方面看:幼兒體內含著生機勃勃的沖動力,它們是內藏在兒童身上的個人力量。正是這種本能的自發沖動賦予他們積極的生命力,促使他們不斷發展。幼兒具有兩種本能,一是主導本能。“當一個新的生命誕生時,它自身包含了神秘的主導本能,這將是它的、特性和適應環境的源泉。二是工作本能。對人來說工作是本能性的,是這一物種的特征。人是通過工作構造自己的,幼兒正是通過不斷的工作進行創造,使自己得到充分的滿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蒙臺梭利還特別指出:“我們必須承認,兒童內在的本能不僅對他身體的發展和營養,而且對各種心理功能的發展都在起作用。
2、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蒙臺梭利認為幼兒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因為嬰兒有一種創造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筑起一個精神世界。幼兒的精神生命是獨立于、優先于和激發所有外部活動的。盡管幼兒缺乏經驗,但幼兒所擁有的最豐富的潛力能使他自己適應外部世界并防止外部世界的傷害。幼兒具有一種下意識或無意識的感受能力,積極地從外部世界獲取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有一定選擇地進行吸收,成為他的心理的伊部分。并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影響其一生。
3、兒童心理發展具有“敏感期” 蒙臺梭利發現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不同的事物或活動特別敏感或有特殊的興趣與愛好而導致對這些事物或活動的選擇性吸收。蒙臺梭利強調說:“正是這種敏感性使兒童以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容易地學會每樣事情,對一切都充滿了活力和激情。同時,兒童不同的內在敏感性使他從復雜的環境中選擇對自己生長適宜的和必不可少的東西,使兒童對某些東西敏感,而對其他的東西無動于衷”。在這本書中,蒙臺梭利詳細地為我們講述了“秩序的敏感期”、“細節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蒙臺梭利認為教育者應抓住幼兒的敏感期進行教育。因為幼兒的這種敏感性是一種暫時的傾向,如果錯失了幼兒的敏感期,一種自然征服的機會就喪失了,永遠的喪失了。
(二)蒙臺梭利的教育內容
1、感官教育
蒙臺梭利教育的最著名的特點就是感官教育,其目的在于促進兒童感覺的發展,主要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的.發展。加強兒童肌體對環境的敏感性,從環境中吸收對自己成長有益的因素,同時感官教育還可以培養兒童的注意力和形成秩序的觀念,為兒童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礎。蒙臺梭利的感觀教育主要是通過感官教具來實施的,蒙臺梭利為發展兒童的感官專門設計了各種教具。比如:訓練視覺的教具有圓柱體、粉紅塔、色板、長棒、幾何圖形卡、二項式、三項式等,訓練聽覺的教具有音樂鐘、音筒等,訓練嗅覺的有嗅覺筒,訓練味覺的有味覺瓶,訓練觸覺的有觸覺板、布盒、溫覺筒、溫覺板、重量板等。蒙臺梭利要求教師按照兒童的內在需要,在兒童不同的敏感期將不同的教具呈現在兒童的生活環境中,讓兒童通過操作逐步形成概念,產生邏輯思考和語言,形成自己 的知識構架。
2、其他方面的教育
另外蒙臺梭利還特別重視日常生活教育、讀寫算和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社會性的教育、道德感和美感的教育。在“兒童之家”里,蒙臺梭利開設了不少諸如練習走路、正確的呼吸、說話乃至開抽屜、開門鎖、系鞋帶、看書等一系列的練習日常生活技能的教具。[7]蒙臺梭利的“寫”的練習是先于讀的,她制作了學習字母的教具,先讓兒童用手觸摸字母的形狀,再讓他們像握筆一樣握一根小木棍觸摸字母。兒童觸摸時,教師告訴他每個字母的名稱。蒙臺梭利將這種基于人類學的書寫方法稱為“自發書寫法”。[8]另外,蒙臺梭利開設的混齡編班就是發展兒童社會性的,在混齡班里,大孩子從照顧小孩子的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小孩子從大孩子那里學習自己不懂的東西并得到幫助。在一些日常生活活動中如安排餐桌、打掃庭院等活動中學習輪流、等待、分工、合作及其他社會交往技能。蒙臺梭利的美感教育主要是美的環境和音樂教育。她要求“兒童之家”的環境要有藝術性,符合美的要求。這種美并不是奢華,而是“藝術的美”。蒙臺梭利為兒童開設了“走線”活動,培養兒童對音樂節奏和旋律的感受力、理解力,在她感官訓練教具中還有音樂鐘和五線譜板等,用來發展兒童對音樂的感知和創造能力。
(三)蒙臺梭利論環境
論教師,論自由。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內在潛能是在吸取環境中諸因素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是兒童的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成人有義務為兒童提供適宜他們發展的“有準備的環境”。這個有準備的環境是成人為剔除兒童周圍不適宜他們發展的因素而創造的有規律的、有秩序的生活環境。蒙臺梭利對“兒童之家”可以說是她為我們樹立的“有準備的環境”的典范。在“兒童之家”里,一切以兒童身心發展為中心,教師通過環境提供兒童身心發展的一切需要,到處充滿自由、快樂與愛。兒童能按照自己的內在規律自由發展。例如,在“兒童之家”里,教師沒有桌子,沒有權威,幾乎沒有教學,而兒童是活動的中心,可以自由、隨意地到處走動選擇他自己的作業。有跟兒童的身體相適應的物體,明亮的教室,裝飾著花朵的低矮的窗戶,仿制現代家庭的家具的微型家具,小桌子,小扶手椅,漂亮的窗簾。兒童可以方便地打開小廚以及廚內存放兒童可以隨意使用的各種物品。在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體系中,教師并不處于主導的地位,或是顯要的位置,而是作為環境和設備的“看守者”,作為兒童和教具之間相互影響的“幫助者”,作為兒童工作和發展的“觀察者”教師要熱愛兒童, 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的內在生命力。教師要排除對兒童的一切先入之見,要有“服務于兒童的精神”。教師的儀表要有吸引力,令人喜愛。并且保持整齊、清潔、沉穩而又莊嚴。教師的舉止要輕盈而文雅,給兒童美的印象。教師要做兒童的觀察者、引導者,善于觀察兒童,了解每個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并設法滿足兒童的需求,針對需要給予個別指導。來的,這種沖動的外在表現就是兒童的自由活動。蒙臺梭利指出,真正的科學的教育學的基本原則是給學生以自由,即允許兒童按其本性個別地、自發地表現。對兒童的自由活動采取何種態度是區分教育優劣的分水嶺。但是允許兒童的自由活動并不是說放縱兒童,而是讓兒童有按照自己身心發展的需要自我發展的自由。蒙臺梭利肯定地說“兒童之家”是要紀律的,而且“兒童之家”里的兒童也是守紀律的。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精神本來是傾向于紀律和秩序的,只要給兒童以徹底的自由,充分讓其自我活動一定會達到紀律的狀態。
(四)幼兒心理歧變的分析、成人與兒童沖突的克服在本書中,蒙臺梭利很詳細地分析了八種幼兒心理歧變。
例如,心靈的神游、心理障礙、依附、占有欲等。分析了產生歧變的原因、表現及解決辦法。總的來說,兒童所有的歧變都有一個根源—兒童不能實現他發展的原始計劃。那是因為在他的形成時期他遇到了一個有敵意的環境。在兒童的生長和發展中,兒童和成人之間往往會發生沖突,正如蒙臺梭利指出的:“當兒童的發展達到他能夠獨立行動的階段時,兒童與成人的沖突也就開始了。”成人不準兒童的小手東摸西碰,不準兒童進行日常生活的練習等。這樣處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對兒童的自發活動的壓抑然造成兒童純潔心理狀態的創傷,使得兒童不能正常的發展,以致產生心理的歧變。蒙臺梭利認為,兒童跟成人的沖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并且分析了詳細的原因及現象。為教師和父母提 供了解決成人與兒童的沖突的方法。
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對我們的啟示
蒙臺梭利在感官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最顯著的,也是最易被人們接受的一個特點。她的感官教育理念被現在許多的幼兒園所接受并推崇。她設計的感官教具都深受兒童的喜愛,兒童通過“工作”鍛煉了他們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器官。同時有些教具還培養了兒童日常生活技能,比如“系扣子”“系鞋帶”等工作的設計很好地培養了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蒙臺梭利設計的“走線”活動培養兒童對音樂節奏和旋律的感受力。通過這些訓練幼兒每天的進步家長都看在眼里,所以也深受家長的認可。我個人非常贊同蒙臺梭利這一教育方法。另外,蒙臺梭利發現的幼兒心理發展的“敏感期”的理論對現在幼兒教育界也有很大的影響,人們了解了兒童的敏感期,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兒童合適的環境刺激以滿足兒童內在的發展需要。順應了兒童的年齡特點,學習起來事半功倍。蒙臺梭利提出的其他觀點對現在教育也很有借鑒作用,比如對教師的要求,對環境的創造的要求,提倡尊重兒童的獨立人格,允許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需要自由活動等。這些觀點對現在也很有指導意義。但是,人無完人,況且蒙臺梭利畢竟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她的學前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仍存在著極大的歷史局限性。比如,她不鼓勵培養兒童的想象力,讓兒童畫畫時只能照著實物畫而不許發揮兒童的想象力來畫。對游戲也存在著偏見,主張讓兒童多“工作”少游戲。反對兒童玩玩具,她的許多觀點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她提倡表揚兒童但是又反對獎勵和懲罰兒童。但是,瑕不掩瑜,我們必須承認蒙臺梭利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界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應將蒙臺梭利教育思想中適應現代社會的部分發揚光大,為現代社會服務。
讀書報告范文 篇13
在我很小的時候,姥爺就告訴我一句高爾基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會說話時起我一直想“書”到底是什么?是玩具?是食物?我苦思冥想了很久沒有找到答案。
終于,有一天我見到了我夢寐以求的書,那是姥爺在院子里看書的時候,我問姥爺:“姥爺你手中拿的是什么呀?”姥爺告訴我,這是書,說著,他又從屋里拿出來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可是那時的我不識字,根本看不懂,我就照葫蘆畫飄,學姥爺看書的樣子。姥爺告訴我讀書不能不懂裝懂,可是我不知道姥爺說的是什么,以為是再夸我,我就嘻嘻嘻地笑。
后來我上小學了,漸漸的認識了許多生字,也能讀懂一些書了。什么美妙的詩歌,感人的童話,精美的散文,科普書籍,動人的'小說等等,我都喜歡讀。曾經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但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我基本上達到了這一地步。
于是一放學我就把作業迅速做完,捧起《十萬個為什么》看個夠,感覺全世界就我一個人,姥爺喊我吃飯時,我根本聽不見,因為在我心中看書比一切都重要。
俗話說:“生活中沒有了書籍,就好比天空沒有了陽光;智慧中沒有了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所以我要多讀書,讀好書,我不僅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還做了讀書筆記。如今,書成了我的好朋友,一天不讀書,我的生活就枯燥無味。
書是橋梁,引領人類通向美好的未來;書是清新的風,帶給我們心曠神怡的享受;書是一碗溫暖的心靈雞湯,在寒冷的冬天給我們帶來陽光。
我要感謝姥爺,因為他讓我認識了“書”這個好東西。現在我已經小學快畢業了,閱讀過許許多多的書,積累了大量的課外知識,寫起作文可謂是得心應手,我感覺到:讀書真有趣!
【讀書報告】相關文章:
讀書報告的范文06-26
讀書的調查報告12-27
讀書月活動調研報告08-16
讀書活動總結報告03-13
關于讀書報告03-08
讀書調查報告03-08
讀書報告(精選14篇)08-18
電氣課程讀書總結報告06-29
讀書報告怎么寫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