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課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課報告1
今天,我就位老師的這節中班社會活動《鄉下老鼠進城》進行簡單的評課。下面我將從選材、目標、準備、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來做這個評課。
一、評選材
選材貼近幼兒生活。交通標志起到調節交通流量,疏導交通;預示道路狀況;為人們指路導向;規范交通行為的作用。打鼓坪幼兒園位于207國道附近,每天孩子們上下學都會經過207國道,基于孩子們還小,平時上下學沒養成注意交通標志的意識,需要在家長的提醒下安全過馬路,平時在路上追鬧現象也比較普遍。再說交通標志也很少,孩子也多為留守兒童,外出機會也少。基于交通標志的重要作用,讓孩子認識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則是很必要也是必須的。《鄉下老鼠進城》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社會活動,將標志融入故事中,通過故事來展開活動,在玩中鞏固對交通標志的認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
二、評目標——具體明了,有針對性。
教學目標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活動起導向作用。袁老師的這節《鄉下老鼠進城》以《幼兒園指導綱要》為指導并結合幼兒自身發展水平及需要,從知識、技能、情感三個維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交通標志的特征以及意義。
(2)技能目標:知道馬路上開車、行走要遵守交通規則。
(3)情感目標:積極參于游戲活動,了解交通安全的意義。
三、議準備教具準備充分,有:老鼠手偶、各種交通標志圖片、紙質方向盤、黑板、粉筆、交通標志胸貼、教室后方畫上地圖。
四、評過程
活動中,老師以幼兒為中心,從幼兒的學習興趣特點和已有經驗出發運用提問法、游戲競賽法、練習法生動、形象的呈現所要講授的內容,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突出了幼兒的主動性。
1、導入新穎,富有童趣。
老師將小老鼠手偶藏好,很神秘的說:“今天,我請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找找看在哪?是誰呢?它在我身上,漏出一條長尾巴。”孩子找到了很開心,注意力也集中到了老師身上。
2、老師教態活潑自然,富有親和力。
3、環節清晰,由易到難,層層遞進。
從認圖標——了解圖標作用意義——分組競賽——運用圖標逛公園,一步步達到從意識到實踐的高度。
4、活動以游戲為主,寓教于樂。
孩子們初次認識標志后,教師運用了分組競賽的游戲,將幼兒分成兩組,那組最先安靜的舉好手請哪組回答,答對獎勵一個小西瓜。最后那組西瓜最多,哪組獲勝。勝利的可得到神秘禮物——老師的擁抱。沒答對的呢,也不要灰心,先請他們玩下一個游戲——逛公園。將學到的標志運用到游戲中。
5、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活動最后,老師提問:“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這些交通標志,會變成什么樣呢?”引起幼兒對交通標志重要性的思考。
“金無足金,人無完人。”教學本身就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因此我個人認為袁老師的`課堂上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語言的科學性。人行橫道和注意行人是有區別的,老師在解釋交通標志的意思時,說了句:“這是人行橫道的標志,表示要注意行人。”事實是人行橫道是藍色外框白色底,是有人行道的普通標志,而注意行人標志是黃底三角形,屬于警告標志,警告提醒前方要注意行人、減速慢行。
2、逛公園時出現了之前沒有出現的標志,孩子也表現出不認識,比如說禁止左轉、注意兒童等,建議玩之前先認識這些標志。
3、教室后方的馬路太窄,只能容一個幼兒通過,不能滿足幼兒參與游戲的意愿,幼兒等待的時間過長。建議請幼兒排成兩隊當小司機,老師來當交警,在前方出示標志,指揮幼兒前行,幼兒參與度更高也更有趣味性。
觀課報告2
一、音樂教育中研究性學習現實意義
(一)通過研究來了解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
學生在一起研究課題的過程中,不僅他們欣賞音樂的態度、習慣、審美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還能不自覺的獲取許多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如在了解通俗音樂發展史的同時,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樂大致起源公元前古羅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們在興起的城市集鎮間流動,遍及劇場和街市的“擊”歌現象,在學生學習知識同時,及時聯想到在文學中所說的我國古時候吟詩也如同唱歌,甚至有同學提出中國的最早的通俗音樂是否就是宋朝柳永的一些詞——“凡有井水處,皆有柳郎詞”。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本國和世界各國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了解,對各類藝術形式的共性和個性有所認識。
(二)研究性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中,創新意識始終貫穿于學生的學習中,音樂本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音樂的學習本不是單純為解決音樂知識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是構建在音樂藝術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注重學生在音樂的感受和體驗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學生們在研究過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學習,如何去解決問題。通過自主性的學習,無疑也給學生大大增強了自信心,促使他們減少對教師的信賴。作為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要側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注意對每個學生的鼓勵,激勵他們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創新,培養他們,終身喜好音樂。
(三)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潛能的開發
研究性課程給學生提供丁一個無拘無束自由發展的時空,使學生的潛能得以開發,個性得以張揚,創新精神得到提升,創造能力得到培養。在研究性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通過研究全過程的實踐與經歷,學生獲得了各種豐富的體驗,獲得了大量不可言傳只能意會的內隱知識,這種體驗的積累會逐步形成喜愛質疑、樂于探究、積極求知的心理。
二、音樂教育中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一)文獻法
文獻法是指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音、視頻等手段記錄知識的一種載體。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歸納、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采用文獻檢查手段,讓學生到圖書館、展覽館、新華書店等地方,對有關書籍、報刊、文獻及因特網中收集有關資料等。例如在《了解爵士樂》的課題研究中教師讓學生自主收集整理有關爵士音樂文化的資料(文字、音響),進行展示與交流,透過一本本學習資料,學生從內心深處發出的對那種新的學習方式的強烈感受。大開眼界之余,蘊藏在學生心中的音樂學習潛能也會得到挖掘和開發。
(二)問卷法
在研究性學習中,問卷法是將所要了解的問題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讓被調查者逐一填寫回答,然后經過統計分析、了解問題的`一般趨向。問卷的形式主要有自由敘述式和選擇式兩種。自由敘述式是編制若干開放性題目,讓被調查者自由表達。這種形式給被調查者較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可以將問題了解得較深入。選擇式問卷是對所要了解的問題編制成若干選擇題讓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選擇。問卷的可信度有時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可采用無記名方式,否則被調查者可能產生顧慮。問題設計應盡量簡短、明白。
(三)專家訪談法
所謂的“專家訪談法”是指向各種專家咨詢問題,同專家討論,不僅能獲得該課題的背景知識、發展過程、最新進展、有待研究的問題以及一些可能的解決途徑,還可以解答疑難問題,便于同學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順利完成專題研究。而且學生在采訪的過程還鍛煉了怎樣設計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學生的學習完全處于主動狀態,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對過去課堂上“你教我學”、“你導我演”的教學方式的改變同時充分展示出“以學生為本”的音樂教學觀。
(四)調查研究法
在音樂研究性學習中,所謂的“調查研究法”是指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并反思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通過初步的交流,學生資料收集、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同學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
三、音樂教育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
(一)激發學生產生研究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激發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給學生創造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激勵其學習的積極性、持續性、深
入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環境中產生的對某一方面的興趣愛好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從“要我研究”變為“我要研究”,變任務為興趣,從而提高研究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因為興趣,學生在某些方面知識的積累,對有關信息進行關注,從而推動研究的深入進行。具體到音樂課研究性學習而言,注重選題的趣味性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設計研究性學習課題時應該首先考慮并了解學生對音樂的哪個方面感性趣,然后在學生感性趣的方面來設計具體的課題。在我實施研究性課題“流行音樂的發展特點”的選題中我就充分利用學生愛好流行音樂的這一特點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二)如何確定研究性學習的主題
在我國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學生自己提出課題,教師提供參考意見;另一種是教師提出課題,學生自己選擇參加,兩種都實現了師生互動。在進行課題實施中我將兩種選題方法分別對學生進行嘗試。首先讓學生自己提出課題的嘗試,因為在學習前期,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的心理、行為、情感發生影響,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從你一言我一語中得到啟發,并且不斷思考產生的新問題,所以學生才能最終確定研究主題和方向,形成主動參與的行為。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和體驗,能夠饒有興趣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課題,通過師生的共同商討,最終由學生確定了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研究性學習實驗我覺得采取學生自己提出課題的形式效果不夠理想。對于一些學生來說研究性學習是一個新的領域,對于學習的方法、方式、過程不是很熟悉,并且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有限也是一個不利因素。因此對于未接觸過的學生,最初課題的提出最好由教師設定,希望通過教師第一次問題的提出,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在這種活動中學會主動參與,獨立思考,積極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就會逐步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學習發法,這也正是提倡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所在。
(三)研究性學習的交流評價與成果展示階段
研究性學習不僅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且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間的交流、感受和體驗。通過學生在研究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教師來考察學生在研究活動中從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過活動前后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教師需要靈活掌握對學生的評價。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等做法。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就這樣,學生們在研究中學習,在交流中進步,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探究興趣越來越濃,超越了書本認知的層次。最后,在課題研究完成后,課題組應當寫出課題研究報告作為成果的主要形式,學生通過撰寫研究報告可以培養自己歸納、總結、概括、推理和論述能力,學會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總結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組織研究與實踐體驗階段
在課題研究正式開始前,教師應指導學生自由組織課題組成員,課題組人數一般以3~6人為宜,自由組合時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間彼此特長和愛好的互補性,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如學生有善于寫作的,有善于實驗的,有知識較廣博的,有對事物特別好奇的等等,應將多種愛好和特長的同學組織在一起。小組中選定組織能力相對較強的一名同學為組長,負責課題工作的分工和協調,寫作能力較強的一名同學做課題的記錄和各類報告。在課題確定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參與,然后分組活動,分工到人,同時經常進行群體學習,共同探討一個問題,讓學生最終在群策群力研究中得出結果。例如在《走進京劇》的研究性學習中,小組學生分工明確他們共分為三大組:一組同學到圖書館在一些雜志、報紙上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二組同學到相關的網站去查找資料,學生在互聯網豐富的信息資源庫中選擇信息、利用信息、獲取知識。第三組同學到社會中去了解相關資料。最后三組學生分別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相互交流歸納總結形成了一份完整、充實的總結學習報告。報告包括了京劇的起源、京劇的服裝、京劇的臉譜、京劇的行當與功夫和現代京劇五個部分的詳盡內容。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學會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圍繞課題進行分類,鍛煉了信息加工能力。學生在采訪的過程中,還鍛煉了怎樣設計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其中更重要的是學生知道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也共同分享了團結合作的樂趣,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在經驗積累、知識獲取、技能形成、人格養成、懂得團結合作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觀課報告3
xx年8月19日,我們開展了為期一天的“新課標”“新課堂”暑期培訓。由閻曉馨老師主講。
閻老師以“以史育人,培根鑄魂”為題,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六個方面,進行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xx版)》的詳細解讀。
通過培訓,我受益匪淺。這是新課標出臺以來第一次的系統培訓,培訓將新課標的理念與日常教學相結合,不僅闡釋了新課標的理念,也以具體的實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以新課標指導日常教學。其中,有三個板塊尤為重要。首先是教學目標的敘寫,我校的.課改中學習目標敘寫理念,與之不謀而合。其次是真實情景的創設。“無情景不成課,無情景不成題。”以具體的情景貫穿整個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效率。最后是作業設計,要推陳出新,尤其在“雙減”背景下,如何布置高質量的作業,是我們必須思考的話題。
歷史學科獨有的德育功能尤為重要,要在課堂中滲透家國情懷,肩負起立德樹人的神圣天職。
這場培訓,對我今后的教研教學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借鑒性,對突破教學難點和糾正教學誤區也有很大的啟發。今后,我將繼續努力,認真研讀課標,吃透教材,注重在時空觀念下知識體系的構建,注重教材前后歷史知識的橫縱聯系,注重在充分分析學情下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發揮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培根鑄魂,做好新時代的新教師,打造新課標、新理念下的新課堂,繼續提高教學質量,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課報告4
針對陳錦青老師上的站立式起跑一課,進行簡單的點評。
第一,他的課程基本按照課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
1、充分利用學生自制器材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提高器材的使用率。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2、通過發笑臉貼紙,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覺,能夠分清起跑時腳和手的姿勢,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陳老師能夠根據水平一學生的身體、心理發展等特點,建立清晰的動作感覺,讓他們很好的分清起跑姿勢,把容易混淆的事情變得簡單,這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教學方法。
3、關注學生心理,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培養學生克服困難,不斷向新的目標挑戰的優良品質。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使學生在練習中,學會合作,學會評價,體驗運動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第二,存在的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的重點與難點把握的不夠準確,本課為第一次課,其教學重點應為:身體重心前移,教學難點為:異側手在前,再根據重、難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課的整體性不夠注重,本節課在教學中雖然教學方法新穎,但是教學內容不夠突出。從準備活動到小游戲再到練習,沒有突出學習的重點,過于一般。內容安排旨在逐步提升學生興趣。
2、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得到發揮。能夠快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不過教師在剛開始的準備活動中應該充分注意安全,由于水平一的學生對于安全意識還是很欠缺的,教師應該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兩個學生對著站立搶位置的輔助練習還是存在一定安全問題。如果在進行練習前強調一下會更好。
3、課的器材有所創新:每人兩個笑臉貼紙,但是水平一的學生在對貼紙的練習中,還是浪費了過多的時間,是不是在課前或者發貼紙的時候跟學生強調一下要求,然后能夠縮短這一時段的用時,提高課堂的練習密度。
4、教師應精講多練,減少集中講解的'時間,給學生盡可能多的練習時間。
總之本節課條理清晰,節奏明快,體現了教師的基本功比較扎實。整節課中學生興趣濃烈,積極主動性較高。可以看出陳老師在課前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教材內容的選擇上非常新穎,既有新穎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在課的設計上具有獨特的一面,通過游戲與各種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學們都表現出了好勝的一面。這節課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學生通過自己做的器材上了一節有趣的體育課,在課堂中學生表現出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意識。
觀課報告5
葉漪唯教師執教的《大小多少》一課,我從簡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資料角度進行觀察,有了以下感悟:
一、簡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明確集中
葉教師的教學目標就知識與技能層面集中于識字和朗讀兩方面。本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原則,將識字教學置于課文朗讀中,在讀文中學識字,在識字中學讀文。而課時目標中的目標一圍繞識字展開,包含認識8個生子、兩個偏旁,學寫3個字和1個筆畫,目標二圍繞朗讀展開,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從葉教師的課時目標中能夠看出本節課的教學資料十分豐富,知識點細碎繁雜,可是在制定目標時卻達成了重點聚焦,使得目標明確而集中。
二、優化教學資料:教學資料豐富有效
葉教師對于教學資料進行了適當的拓展,拓展部分又反過來幫忙學生強化了解課文知識。在課堂朗讀識詞,感知比較環節的前半部分,葉教師重點教授學生學會識貓字以及其左邊的反犬旁。為順利幫忙學生識反犬旁,葉教師創設情景,引出反犬旁的其他字:狼、豬、狗,并出示相應圖片,告訴學生這三種動物是來觀摩比賽,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投入地觀察三個字共同的偏旁:反犬旁。一方面拓展了課堂容量,豐富了教學資料,另一方面使得學生有效學習到目標對應下的教學資料。
觀課報告6
今年的研修,我認真地觀摩了6節選送的課例,從整理而言,這6節課都是執教老師經過認真的備課、反復的修改、磨課組的共同研究而呈現出來的較好的課堂實錄。下面我從教師的教學維度來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總體評價:
執教者在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都追求多樣化,盡可能設計多個教學活動來讓學生們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使學生們更多地接觸知識點、理解與操練知識點,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無論是詞匯課,還是對話課與復習課,執教者都會針對學生們已有的學習水平,認真研究教材,最后確定適合學生們的學習目標和教學流程。但是,縱觀這6節課例,教師的教學都遵循“熱身或復習---新授---操練---習題鞏固或學生總結所學”的.教學模式,很常態化。
2、主要優點:
執教者們在教學方面都本著已“教師引領,學生互動”的原則,讓學生們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下,輕松地習得知識,從而完成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執教者們會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點,以動為主,讓學生們多聽、多說、多練,在自我思考與小組合作中,盡可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有的教師的作業布置,真的體現了分層次化的原則,讓學生們課下有興趣去完成。
3、教學建議:
執教者在課堂教學中,要更多地放手,讓學生們主動地參與課堂。比如,詞匯課上,讓學生設計檢測認讀的游戲;對話課上,讓學生們來自主創設更多的適合句型的語用語境并加以操練,而不僅僅是全體同學在教師設定的1個或2個可選語境中來選擇練習;復習課上,教師可讓學生們才體驗當“小老師”的樂趣和成功感,讓他們來組織課堂,當然,前提是執教者要把課件給予學生應用或者事先與幾個學生溝通好他們的“教學活動”。如果每次都有輪流,相信那會有出乎意料的課堂效果的。
我的收獲:認真地觀課評課后,我收獲了很多。作為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除了研究學生與教材外,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點,設計“簡而動”的教學活動很重要。讓學生們真正思維動起來,口語交際動起來,真正體現小學英語的教學理念,多聽、多說、多練,讓知識點在生活中得以運用。
觀課報告7
11月9日,我參加了xx小學的磨課活動,對王濤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數學《三角形的面積》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觀課。通過課前觀課會議的分工,我承擔的觀課維度是有關“情境創設的有效性”中的第一個問題——創設的情境能否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保持持續的關注。本節課以創設情境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各個教學環節,教師圍繞著學習目標,結合學習內容設計了許多學生喜愛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思維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第一個環節:在復習引入,學生已有學習經驗的階段,教師設計了猜測認識三角形,全班學生反應迅速、整齊,大多數同學積極舉手主動參與猜測認識三角形的活動。說明在這個情境中,為學生三角形的面積喚起舊知學習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第二個環節:在觀察情境圖,進一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積的一般步驟的'階段,教師利用三角形的模型創設了形象情境。從學生參與問題思考和回答情況看,這些形象情境吸引學生興趣并能使學生保持關注。
教學第三個環節:在基本練習的階段,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完成書中練習題進行了同位交流的情境。學生雖然能認真完成練習,但因為此時教師對交流的要求欠具體明確,學生的交流活動比較被動,是在教師不斷巡視提醒中完成的。
教學第四個環節:猜測,驗證三角形的面積的是推倒,教師精心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模型情境,非常直觀。學生們興趣濃厚,認真觀察,利用圖中呈現的所有信息編出了不同的四個故事,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教學第五個環節:在結構訓練階段,為學生們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搭建了思維的平臺,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進而引導學生逐漸達成了學習目標。
觀課報告8
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指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地進行聽、思、說、讀、寫、做的活動,是學生在教學中主體地位的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是學習效果的根本保證。如果有一個學生在一節課上沒有或很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那么就相當于這個學生沒有上這節課,學習效果更談不上了。
新課標指出在閱讀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這也是新課標最重要的一步。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提高學生能夠參與的度,這是我們每位老師的教學目標,今天觀看了王老師的上課過程,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學生的參與度方面做了統計。
本班共50人,回答了3次的學生有2人,所占總人數比例的百分之6;回答了三次的學生有6人,所占總人數的百分之12;回答了兩次的有20人,占總人數的百分之40;回答了一次的有12人,占總人數的百分之24;沒有回答問題的有10人,占總人數的百分之20。從統計的數字來看,參與度很高,老師充分關注了絕大多數學生,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發展個性的目標。
一、為每一個學生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
課上老師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發言中來,而不是一節課下來只有少數學生在反復發言。老師尊重差異性,尊重多樣性,尊重創造性,盡量讓學生表述與眾不同的見解,沒有過早地去追求統一的認識、統一的結論,允許不同的認識和認識的不同水平同時存在。老師重視調動性格內向的孩子發言,及時捕捉他們想表現的瞬間,讓他們表現,即使答得不完整,或答錯了,也鼓勵他們的勇敢。
二、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興趣與成功是有機的統一體,興趣可以促進成功,成功可以激發興趣,使學生因感到能學會而愿意學,因愿意學而學得更好。在教學中,對學生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問題的設計,優等生可以增加難度,提高力度,以促使其只有起跳,才能摘到果實;中下等生可以降低難度,讓每個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飽嘗成功的`喜悅,建立更多的自信,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掌握知識,增強技能,每一個學生都能不斷進步。
三、老師的提問很有實效性和層次性很強,以學定教。
老師的每次提問使多數學生嘗試到了成功的樂趣,引發了多數學生的思考,所以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很濃,課堂氣氛很活躍,扎實有效的進行了教學。
建議:希望老師在以后的教學中多關注不發言的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肯定他們的閃光之處。
觀課報告9
20xx年10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在景東縣小、民小參加第四期小學語文聽課評課活動。這次活動是由縣教師進修學校為落實骨干教師培訓理論學習成果,由參加培訓學習的教師觀摩學習的交流活動。這次活動,每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對新課程、新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新課改教學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期五天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我們總共聽了十九節語文課,包括“低、中、高”三個年級段的不同版本。老師們繪聲繪色的精彩課堂不但使我受益匪淺。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以下幾個優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
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情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總目標的一部分。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落實“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是新課程標準對一節語文課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做到教學目標明確,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明確,傳授那些知識,進行那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么程度,都應十分明確、具體。讀、圍繞目標,展開教學活動,落實讀寫訓練。
二、新課程概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1、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如:楊成金、孫靈梅和程燕錦等教師在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做到不漏、不添、不重、不讀顛倒;默讀以求讀通順、連貫、流利,并粗知課文大意;展示讀 讓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閱讀技能去充分地朗讀教材;還有范讀、指導讀等,在讀中悟,悟中讀,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2、老師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如:楊成金老師在《聽聽,秋的聲音》一文中神情并茂的朗讀給在場的每一位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程燕錦老師在《去年的樹》一文中抑揚頓挫的朗讀和激情昂揚的講讀,到現在讓人記憶猶新,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展現在眼前。每位教師都在學生讀完課文后,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注重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語言訓練嚴格扎實。
三、教學過程,要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教學思想端正,“以學論教”。教師要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能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學生自主的學習,這表現在教學效果上,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氛圍融洽;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總是把激活課堂、與學生平等對話和溝通放在首位。他們總是努力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力求與學生達成感情的交融,心靈的默契。他們總是鼓勵學生去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大膽探索、樂于交流與合作。,當自己一呼不能百應時,他們會用自己的智慧或調侃、或煽情,適時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樂學、善學、學有成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三是有效地利用40分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努力地去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有效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我們老師們所希望的教學效果。四是在學習中,學生做獲得知識的主人,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寫作方法的指導等。還要求學生注意課題與課文內容的關系,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問,發表自己的意見。對于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教師給予表揚,并抓住帶有普遍意義的見解、疑問引導全班學生思考,給予正確解答。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思維得到發展。
2、刪繁就重,從容指導。
以前我存在這樣一些教學誤區:總感覺一堂課給我的時間不夠,時間到了卻還有好多的內容沒有傳達給學生,其實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并不是給你的時間不夠,而是你沒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時間。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并不在于老師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在你這堂課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們很多老師常犯一些認識性錯誤。例如:那就是講的太多,教學方式采取滿堂灌,這樣下來當然時間不夠,而學生也聽得很累。就新課程中三維目標中的確有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但我認為,這個目的是貫穿于你的整個課堂內容教學,是讓其它知識完全的融合在所上科目中的,而不是老師到最后強加給學生:“通過這我們要怎樣做,做怎樣的人?”
所以我認為應刪去很多多余的知識,做到敢于有所放棄。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追求“簡潔”的心理,同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時,即應充分體現“簡潔”的原則,選取較小的切入點,使自己的講課有章有法,“以小見大”,突出重點。
3、以“趣”帶“動”
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我個人認為我的教學總目標就是一個“趣”字,而不是灌輸式或填壓式的教學模式。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還在于學生是否有興趣學。“趣”貫穿于整個課堂,課文內容是否有趣,學的人是否樂“趣”,就要看你的教學策略問題,然而其終極目標就是達到讀、說、寫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千篇一律,那么這時學生對你,對這門課的興趣就會減弱感到語文學習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會反感。這時就需要老師不斷的轉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過程中,還注重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讀”“練”環節中,培養創新精神。“讀”“練”的就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對問題敢于求異創新,提出自己的獨生簡介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課堂中,鼓勵性語言的使用和積極評價的效果。
1、教學是一種溝通的藝術。教學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授課教師都注意了營造寬松、民主的評價氛圍,孫靈梅老師在激勵孩子時說:“你讀得真棒”,“你是個愛動腦筋的乖孩子”等讓學生融入角色。
2、適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講課教師都注意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評價,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隨時隨地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很多老師在教學時,就很善于抓住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并加以引導,使學生增強了自信,對學生及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有好處。在朗讀環節中,有一名學生讀得不夠好,但老師并沒有批評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給他機會并鼓勵了他:“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自己又神情并茂的朗讀給學生示范,讓學生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加自信的去改正不足。我想這樣的激勵比任何的物質的獎勵都有用,對學生來說這樣的話更使他們有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以便更好的學習
五、教學藝術。
首先是啟發誘導的藝術。要善于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善于點撥、相機誘導等;其次是駕馭課堂教學過程的藝術。善于使用引人入勝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環節緊密,過渡自然,善于巧妙地處理課堂的偶發事件。總之,新課標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每一節課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老師應該為每一位學生交流意見、表現自我創造機會,讓他們得以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價值,常常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滋味,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有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體設計教學的效果既創設了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課堂結構環環相扣。總之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學習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小學語文的教學。
觀課報告10
于6.31日我和袁艷艷老師在濱州三中聽市級優質課,那時我抱著市級課總比縣級課好的心態才去的,心想或許有的課還不如我講的好,但通過這兩天聽課16節,讓我對今年的數學優質課有很大的改觀,本次活動反映了新課改以來,老師教學方式的多元;數學教學以生活為源泉,更重視數學本質,注重挖掘蘊涵的數學思想;重視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注重學生的認知變化。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啟發引導,緊緊圍繞學生的興趣,圍繞數學本質,注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參賽老師都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表現形式,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在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同時,并能很好的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相結合,做到嚴謹和生動相結合,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達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我感覺今年的數學優質課比上屆講課水平平高一籌!
在這16節課中,參賽老師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清晰,教學方法靈活,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每節課我們看到的是老師和學生的互動,看到的是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不再是以前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兩個過程,而是一個統一體。老師并不是一味的向學生講解知識點的重要,并不是一味的指導學生如何解題,更多我們看到的是老師在引導學生慢慢發現問題,體驗數學的本質。例如鄒平的長山一中的一個老師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中,并沒有延續老的教學理念,而是努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創新精神,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得出結論,再在推理論證的過程中學生歸納總結平行四邊形的判定1和2,從而進一步比較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可以看出題設與結論是互逆的,從而讓學生不由自主的產生疑惑,并提出后面兩個命題也是正確的問題,并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讓學生發現問題并用于創新提出新的問題。老師不急于回答正確與否,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究解答非常流暢、一氣呵成、學生的假設是那樣的正確,說理是那樣的完美,老師不動聲色把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不得不嘆服這位老師的策劃是那樣的詳略得當,整個一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與此同時我也投入到講課中去,當進行到某個環節時,我想下一個環節要是這樣處理就好了,結果和我不謀而合,我的心情也溢于言表,特別是當她喊下課的那一剎那我都想站起來為她喝彩,上班這么長時間以來這是第一次聽課這么入神。在此不得不讓我想到新形勢下需要我們教師平時應深入解讀教材,了解課堂,尋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課堂生命的再創造,爭取使我們的學生真正理解數學、走進數學,讓學生有興趣學、愿意學,并且能自主地進行嘗試,為學生真正營造一個綠色的生態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獨立見解、善于理性思考、積極開拓應用、勇于創新變革的人。
其次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惠民王曉濤老師的《不等式》,實話說她站在臺上給人的感覺是長相平庸、貌不驚人,但隨著課的進行,她在處理每一個環節時都是那么的細致,比如不等式的解集,先讓學生根據字面意思回答集合是什么含義,并及時的表揚了學生,然后通過查辭海再出示集合的含義,再進一步闡述了集合在數學上的含義,讓學生真正知道為什么引入集合這個概念,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集合這個概念而不是灌輸給學生,通過聽她的課還讓我感受到她那豐厚的文學底蘊,非常有藝術性語言的表揚學生,使學生倍受鼓舞,學習勁頭更大了,回答問題更積極了,他們配合的是那么的默契,較之平時給他們上課的老師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我對此次外出學習感觸頗深,認為短短的兩天時間,雖然聽課非常勞累,但收獲多。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結合我校實際,認真反思我的工作,特別是在發展尖子生方面要有所突破,如何用藝術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好好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爭為樂安的發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觀課報告11
暑期這段時間觀看了向桂辛老師教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熊婷老師教學的《飛向藍天的恐龍》片斷、鐘事金老師的《天凈沙·秋》教學片斷,我真是受益匪淺。
向桂辛老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片斷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受。這是一篇敘事性文章,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作者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作家肖復興的成長故事,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同時感悟修改作文的方法。在教學過程,教師設置懸念,啟發聯想,并通過自學、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學習修改作文方法,充分發 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習慣。
向老師的課堂精彩,重點突出,方法得當,學生學習效果好。從中學到了不少教學經驗,尤其是向老師對于課堂呈現方式方面,做的很到位。
向老師在上課時先板書(爬山虎)再板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特別提出“虎”的第三筆像什么?此時的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有的說向牙、有的說爪,學生很形象記住了虎字的第三筆。向老師通過質疑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依據《爬山虎的腳》呈現文中描寫的主要人物——葉圣陶。師生交流關于葉老的生平,講述本文的作者肖復興與葉老的故事,進一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板書課題,
本課生字詞的解決做到了扎實有效。向老師關注了語文最基本的字、詞、句的訓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刪”字的學習,首先向老師課件出示古字“刪”,讓學生認識。然后教師講解 “刪”字的演變,向學生展示了中國漢字的淵源,使學生將“刪”字的形與義緊密聯系起來,生動形象。再如“楷模”一詞的學習。向老師在學生認讀后,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與什么有關?然后教師邊課件出示楷樹的圖片邊講解,學生既對“楷模”有了深刻的理解,又對文中人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精讀課文”環節中,向老師讓學生抓關鍵詞句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悟揣摩人物——葉老的精神品質。
總之向教師的課語言精湛,師生交流默契,課件出示的問題關鍵性強,板書內容緊密配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層層遞進,合乎小學生的認知特征,非常值得我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讓我的課堂教學也生動起來。
觀課報告12
一、觀課目的和背景
本次觀課是為了進一步了解遠程研修課程的教學模式和內容,以及探索如何有效地進行遠程教學。高中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觀看遠程研修課程,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為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借鑒和啟示。
二、課程內容概述
本次觀課的課程內容是關于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講解。課程從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和計算方法入手,介紹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如溫度、濃度、催化劑等。隨后,課程轉向化學平衡的`概念和特點,并通過案例分析說明了如何計算平衡常數和判斷平衡位置。整個課程內容緊密結合化學實驗和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三、教學方法和策略
1. 遠程教學平臺:本次觀課使用的遠程教學平臺功能齊全,可以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實時互動。教師通過屏幕共享和白板演示,清晰地展示了實驗操作和計算步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2. 案例分析:教師通過引入實際案例,如化學反應速率與食物烹飪、化學平衡與環境保護等,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學生通過分析案例,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互動討論:教師在課程中設置了多個互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提問。學生可以通過遠程教學平臺的聊天功能,向教師提問和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能夠及時給予反饋和解答,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深入學習。
四、教學效果評價
本次觀課的教學效果較好。教師的講解清晰明了,結合實驗和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通過互動討論,學生的參與度較高,能夠積極思考和提問。同時,遠程教學平臺的使用也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了便利,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五、反思與建議
在今后的遠程研修課程中,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實驗觀察,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學思維能力。同時,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此外,教師在課堂互動中可以更多地鼓勵學生的參與和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六、總結
通過觀看遠程研修課程,我對遠程教學的教學模式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遠程教學平臺的使用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教師的講解方式和案例分析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積極運用所學的遠程教學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觀課報告13
觀看了三位老師的課,感到他們為了上好課下足了功夫,有的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的則用“秧田式教室布置”的傳統標準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有的將信息技術手段傳神的應用到了課堂上使得課堂生動直觀豐富多彩。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模式,他們對教學兢兢業業的專注和精神投入,都是教學最值得尊重的資源。
我在這里不對他們在課件設計、教學設計等方面的合理性做評價,也不對他們在課標分析、學情分析、教材分析上的透徹到位做評價,也不就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及技術規范等培訓資料里羅列出來的方面條分縷析的做評價。我只就教學方式(模式)的選擇對學生對教師的制約和影響發表一點基于我教學實踐和思考的淺見。
三位老師盡管從形式上看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我感覺其真實的東西是一樣的,都是“傳授式”的教學思想和套路,課堂上“五段論”的結構模式都非常清晰非常明顯,細微處的差異不足以分別其教學的指導思想。不管是用現代信息技術呈現生動的物理現象還是凸顯隱匿處的不直觀的物理規律,不管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讓學生登臺演示實驗,都本質都是讓學生“看”的;不管是教師講授,還是讓學生回答問題,抑或是詢問學生問題,都是讓學生“聽”的。只要學生“聽懂”了或“看懂”了,從教師教學的角度看,學生就學會了、該部分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所以,當教師問學生一個問題,然后指定一個舉手的學生回答,如果該學生的回答表示他“學懂”了,該部分的教學就完成了;其實,再深究一步,即便教師不問學生問題、不讓學生回答問題,只是一路順風的“講授”下去,教學效果也是一樣的。因為舉手的學生回答了問題,只不過是教師“講授”過程找個人來證明,證明他講的或學生學看的東西“懂了”,教學進度基本上不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所以,這樣的教學總是“條理清楚,結構合理”,整堂課非常完整甚至完美,但它毫無懸念的主要的或核心的從“教師講”的角度來看的,而不是從“學生學”的角度查看;雖然三位教師的課都用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實驗的教學環節,這樣也確實“面向全體學生”了,這種“面向全體學生”就跟教師講授時確實是讓每個學生都聽的“面向全體學生”也沒有太大的實質上的差別,因為學生的問題總是自覺不自覺被“講授式”教學的整齊劃一所掩蓋,或者說被“講授式”教學的整體推進和高效率以及完整的教學結構所掩蓋。可見,這樣的教學模式,再講求什么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或“合作學習”,再講求什么思維的品質和深度廣度以及科學素養之類——那都是奢望了。
不是教師教學水平不行,而是說某種教學方式的采用“鉗制”了教師,同時也“鉗制”了學生。“講授式”教學的長處就是教學結構完整清晰、知識體系完備,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學效率高。但從長遠看,未必是同樣的評價結論,而是恰恰相反;這個“長遠的視角”即便不從教育史不從國家發展戰略或人的精神發育這樣宏大的視角來看,僅僅是從學生一定的學段,比如三年的初中或三年的高中來看,也能清楚的看到:灌輸式教學鉗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鉗制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導致了大面積的學生棄學厭學(雖然某個教育現象,比如學生的棄學厭學絕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但非常顯然是,在探討某個因素時它對學生的學習動力是促進的還是鉗制的,卻是可以有較確定結論的)。對之我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有深切的體察:即便哪怕再清楚的一個常識,比如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對人對事對文本的看法,單單這一條,真要實施它就必然要對“講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因為事實上,當一個教師采取了或默認了“講授式”教學 的'唯一合法合理性,他就必然“鉗制”學生講,不讓他發言,至多讓他說自己想說的——尤其是當學生提問了“學生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問題”,或者是“學生回答了教師不想講的,打擾了教學進度”,此時教師就毫不猶疑的“鉗制”住學生,不讓他們講,就如三位教師的課堂上展示出來的:學生回答的,正好是教師想講的,于是,這個部分的教學任務就順利結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事實上,問不問學生,學生回答還是不回答,都無關緊要,因為教學程序是設定好了的,沿著這樣的程序行進才被人們認可。
教學模式(方式)其實是營造出一種教學環境,對學生而言就是營造出一種適宜于學習的環境,雖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而皆有效的教學方式,但基于一定的價值選擇和良知,或者基于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需要用一定的教學方式的;這個教學方式是這樣一種的教學環境——它是人生活其中讓自身發展的環境,它在本質上是人的生活方式,是人的思想方式,因而是人存在的價值選擇;它顯然絕非一個人的問題,猶如時下中國“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一樣,需要全社會在各個層面上的革新。對學校教育而言,抑或是哪怕對一個班級的教學而言,這個教學環境不止需要“頂層設計”,而且需要在場所有人的配合和積極主動的建構,因為那是觸及到個人實際生活及存在意義的人所選擇的環境。
做它顯然不易,但并非不能做到;真慶幸我們遇上了大時代。
觀課報告14
我觀看了趙老師的《青春舞曲》新授唱歌課受益匪淺,感謝這次研修學習的機會,能夠進行高層次的教育學習,對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促進,期望自己透過這次學習在以后的音樂課上也向趙老師學習,爭取到達一個制高點。
一;美在其中我認為一節好課從始到終都應給人美的享受。所以導入、小結還有簡單而不失嚴謹的銜接語便在這節課中自然流暢。趙老師用新疆語言“呀克西”問候學生,然后讓學生聽歌曲說一說是什麼民族的歌曲。觀看新疆的風景、美食、樂器、服飾、舞蹈,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新疆這個好地方,激發學生興趣確實很美。
二;美的感受我認為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感官直覺,于課堂參與者都應是一種美的感受。而趙老師自身的音樂素養與扎實的基本功無疑是給予學生美感的重要元素。學習歌曲之前趙老師對歌曲的理解做了很深講解,包括民歌的特點,什么是小調,還有魚咬尾等,為之后學習歌曲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美的'成果那么什么樣的課是一節好課呢我想所有教師都會思考到這個問題。然而無疑的是無論課堂的環節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一節好課的中心點必須偏離不了形式與本質的完美結合。趙老師的課資料既豐富多彩而又不失重點。在分析歌曲的情緒方面也很好,前兩句歡快,后面的憂傷再到歡快,一整節課下來學生基本上每個人都學會了這首歌曲,而且唱得很投入,這就是最好的教學成果。
四;在創新方面也很美——記得有位教育專家說過:在一片黃花中,一朵灰色的花讓人覺得秀麗;在一片灰色的花中,那朵黃花讓人覺得最美,有時候個性就是一種美。我對這句話深有同感。趙老師就是以自己的獨特個性和創新課堂贏得了所有老師的贊揚,我們要學習他這種創新精神。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與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音樂課堂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為了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則必須要把握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的基本理念。“美”是什么只有外在美與內涵美結合才是完整的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潛力與素養、領會發掘課堂中“美”的精髓,更要充分利用課堂的平臺,也讓學生看到美、聽到美、感受到美,在“美”中暢游音樂的海洋,在耳濡目染中領會美的真諦,那么,教師在追求成功課堂的同時也就愈加走近“提高人的素質”的教育終極目標!所以今后我必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爭取向趙老師這樣的優秀教師看齊!
總之,只有讓學生每節課都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才能使學生時時持續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用心心態和愉悅體驗,才能使學生學會“學海無涯‘樂’作舟”,音樂課堂才能成為學生精神的家園。音樂課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成為其心靈里完美的東西,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理解學習為探索學習,使學生熱愛音樂,使音樂課成為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
觀課報告15
年月日和日,我校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到清遠市參加由廣東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年廣東省第六屆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大會”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廣東省韶關、珠海、梅州、清遠等個地級市的小學數學優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深圳市石巖公學小學部的張永華老師上一年級《左右》,張老師在課件里呈現卡丁車游戲,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張老師從卡丁車游戲,激發興趣——聯系自身,體驗左右——游戲操作,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張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分辨左右之后,還編排了“左右操”,從而活躍課堂也加深記憶。張老師還在課件出示上下樓梯、馬路上行駛的車輛的動畫,體會生活中左右的相對性,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交通意識。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游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欲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兩天的時間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張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在教《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的張春娜老師,就是抓住了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創設 “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的問題情境。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從“羊羊們喜歡哪些球類運動?”——“怎樣求平均每人拍多少個球?”——“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平均數?”的一連串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復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兩天學習,共聽了節課,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正如李教授在點評時所講:“在分析教材時,要適當舍取一些教材內容,做到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觀課報告】相關文章:
音樂課的觀課報告03-13
英語觀課報告03-10
研修觀課報告03-18
語文觀課報告03-10
化學觀課報告04-15
觀課報告范文04-22
體育觀課報告04-25
音樂課觀課報告通用05-08
語文觀課報告范文11-01
數學觀評課報告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