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1
大學生未來的工作地點更傾向于二線城市;受教育程度越高,月消費支出越高,越傾向于選擇北上廣、港澳臺及國外發展;文科生傾向北上廣和港澳臺,醫科學生更愿意去二線城市,農科學生選擇三、四線城市和鄉鎮較多,理科生傾向國外!
7月8日,《20××中國大學生城市形象及擇業傾向調查報告》在滬發布。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謝耘耕教授介紹了《20xx中國大學生城市形象及擇業傾向調查報告》的調查研發以及創作過程。大學生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后備力量,全面了解大學生對中國城市形象的認知和大學生的擇業傾向,對中國城市發展和人才引進具有深遠意義。為此,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社會調查中心對中國33個城市(涉及21個省、4個直轄市、4個自治區和香港)的123所高校的12000余名在校大學生、研究生開展大學生城市形象及擇業傾向調查,以了解大學生群體對中國城市的印象以及大學生的擇業傾向和優先考慮的因素。
本次調查的主要結果有:
大學生未來的工作地點更傾向于選擇二線城市。在受訪大學生中,選擇在二線城市發展的.比例最高,為57.2%,其次是北上廣,占比29.5%,選擇三線城市的比例為9.4%,選擇國外、港澳臺、鄉鎮和四線城市的比例分別為6.6%、3.1%、1.6%和1.5%。
男生更傾向于選擇去北上廣等發達城市發展,而女生更愿意選擇二線城市。男、女生對工作地點的選擇傾向存在差異,男生選擇北上廣的比例為31.7%,明顯高于女生的27.9%;而女生選擇二線城市的比例最大,為59.0%,高于男生的54.8%;此外,男生選擇國外的比例為7.5%,略高于女生的5.9%。
大學生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傾向于選擇北上廣、港澳臺及國外發展。調查發現,博士研究生選擇北上廣、港澳臺和國外的比例分別為37.2%、3.2%、8.5%,高于碩士研究生的29.3%、3.1%、4.0%和本科生的29.5%、3.1%、7.1%;碩士研究生選擇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比例為 59.5%、11.1%,高于博士研究生的46.8%、10.1%和本科生的56.8%、8.8%。
非農業戶口大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工作。調查發現,非農業戶口大學生選擇北上廣、港澳臺和國外的比例分別為33.6%、3.5%和8.2%,明顯高于農業戶口大學生的22.7%、1.7%和3.4%;而農業戶口大學生選擇二、三、四線城市和鄉鎮的比例較高,占比分別為63.4%、11.8%、1.9%和2.5%,高于非農業戶口大學生的54.1%、7.8%、1.1%和1.0%。
東部地區學生傾向于選擇北上廣等發達城市,西部地區學生更愿意去二、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工作。受訪大學生中,東部地區學生選擇北上廣的比例較高,為 36.6%,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的23.8%和17.6%;西部地區學生選擇二、三、四線城市和鄉鎮的比例為65.4%、13.9%、2.5%、2.1%,高于中部地區的62.4%、10.7%、1.9%、1.6%和東部地區的52.1%、7.1%、0.9%、1.5%。
985高校大學生更傾向于去北上廣和國外等經濟發達地區發展。調查發現,985高校的大學生選擇北上廣和國外的比例最大,分別為37.0%和8.6%,明顯高于211院校的28.5%、6.1%和普通院校的22.4%、5.0%;而普通院校選擇二、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的比例分別為61.4%、12.7%、1.8%、2.4%,高于211院校的58.5%、9.6%、1.5%、1.4%和985院校的51.5%、6.3%、1.3%、1.4%。
就不同專業學生來說,文科生傾向北上廣和港澳臺,醫科學生更愿意去二線城市,農科學生選擇三、四線城市和鄉鎮較多,理科生傾向國外。調查發現,文科學生選擇北上廣和港澳臺地區的比例分別為32.6%和3.8%,高于理、工、農、醫科學生;相較于理、工、農、文專業,醫科學生選擇二線城市占比最高,為 65.6%;農學專業學生選擇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專業學生;理科學生選擇國外的占比為8.4%,高于其他專業學生。
調查同時發現,月消費支出越高的大學生越傾向于北上廣、港澳臺及國外;月消費支出越低的大學生越傾向于三、四線城市及鄉鎮。每月消費支出在2500元以上的受訪大學生更傾向于選擇北上廣,其比例為41.4%,另外,其選擇港澳臺和國外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分別為12.6%和16.0%;相比之下,每月消費支出在500元以下的大學生則更傾向于去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工作,占比分別為12.0%、2.0%和5.0%。
調查發現,生活費用來源以獎助學金和校內兼職為主的大學生擇業時更傾向于選擇二線城市,占比分別為59.3%和59.1%;在選擇三線城市的大大學生中,生活費用來源以校內、校外兼職為主的占比較高,分別為13.5%和11.4%;在選擇北上廣的大學生中,以獎助學金和父母親友資助為主要生活費用來源的占比較高,另外,以父母親友資助為主要生活費用來源的大學生傾向于去國外工作的比例也是最高的,為6.7%。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受社會、家庭以及個人價值觀的影響,大學生普遍存在就業期望值過高、追求實利、迷戀大型企業和大城市、追求熱門職業等問題,對大學生今后的自身發展造成了消極的影響。此外,更加凸顯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關鍵詞:大學生、擇業觀、調整、影響因素、創業。
一、調查概述
(一)調查背景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每年畢業大學生數量猛增,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一些剛跨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也開始考慮就業問題。面對市場經濟的人才競爭,以及用人單位的“挑剔”,許多大學生產生了消極、焦慮、自卑、困惑的心態。無論是大學生自身,還是政府,或是社會各界都應對此高度重視,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這樣,對拓寬奮斗領域、實現自我價值、促進社會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為此,對大學生的擇業觀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很有必要。
(二)調查的相關介紹
1、調查目的: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擇業觀,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弊端,引起大學生自身、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2、調查時間:20xx年11月11日星期二
3、調查對象:太原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生
4、調查內容:對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主要涉及大學生關注就業信息的情況、對自己未來就業前景及選擇、擇業考慮的因素、就業難的原因及解決途徑等。了解大學生的基本想法,從中反映的信息知道大學生擇業觀所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相關解決對策。
5、調查范圍與地點:太原科技大學主校區機械工程學院的學生。
6、調查方式:主要是問卷調查,加上小組討論以及總結。
7、調查方法:
(1)小組討論。針對本次調查,我們成立了相關調查小組,通過網上收集信息,查閱資料,然后組內討論并達成共識,制定出相關調查方案。
(2)問卷調查。我們根據相關方案制定出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問卷,共14題選擇題,然后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得出調查的具體地點,組內成員各自分散分發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發出1000份,回收950份,其中有效問卷900份,回收率為95%,有效率為90%。
(3)文案調查。我們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參考相關的文獻。
(4)小組總結。通過討論、問卷調查及文案調查之后,我們組內成員一起整理資料和數據、分析資料和數據,得出結論。
二、大學生與擇業觀
我們概括出大學生擇業觀特點:追求實利、關注自我發展、趨高拒低、隨機靈活。
誤區一:自我期望值過高。不少大學生自認為學識淵博,從政、經商、做學問不費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因此,他們在擇業時極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自然擇業困難。在目前緊張的經濟形勢下,許多同學對前來招聘的服務性行業單位(如商場、飯店、賓館等)不屑一顧,對偏遠地區單位或是非行政管理職位不予考慮,對招聘單位開出的千元左右的報酬條件仍然不太滿意,這是不理智的選擇。
誤區二:過多的物質要求,尤其在薪酬方面的體現。
表1數據所示12%的同學期望自己的就業底薪為1000~2000元,17.1%的同學期望底薪為2000~3000元,29.5%的同學期望3000~4000元,28.4%的同學期望4000~5000元,而5000元以上的占了3%。許多大學生過多考慮物質條件,不但要求月薪高,生活好,還講究住房、獎金等林林總總的物質享受,如果用人單位稍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便瀟灑地“移情別戀”。
誤區三:迷戀大型企業和大城市。體現在就業單位的選擇與就業的去向。就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很多大學生都希望能在前景好的大企業里就業,尤其是在東部一些較發達的城市,經濟發展快,待遇高,這更是成為廣大畢業生最為理想的目標,于是便出現迷戀大型企業和大城市的一種趨勢。我們結合下表2,表3來分析:表二就業單位,表三就業方向。
表2中,選擇國企的同學占26.3%,外企25.6%,政府部門15.9%,自主創業16.5%,其他5.7%,從數據上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認為,只有到大型企業去干,才能充分發揮出聰明才智。他們的理由咄咄逼人:大型企業具備了實現人生價值的物質和精神條件,機遇好,福利好,工作穩定,而小企業只有幾十或幾百人,資金不雄厚,談不上什么發展前途。往往“大材小用”,而小企業卻多“小材大用”。盡管在小企業里,只要有真才實學,腳踏實地,同樣能干出一番事業來。在表3中,選擇在家鄉就業的同學占25.6%,東部36.9%,西部13.2%,其他14.3%,可以看出,廣大大學生還是呈“東部熱”的就職趨勢,這是一個誤區,隨著國家對中西部地區和農村開發力度地加大,國家對大學生到農村和偏遠地區就業的政策支持和經濟補貼力度會更大,廣大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一樣會“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誤區四:追求熱門職業。行政、人事是大學生追求的熱門,可畢竟僧多粥少。用人單位只好“百里挑一”,落選者甚多。而一些冷門職業盡管急需大批人才,但問津者寥寥無幾。這樣,在人才市場就出現了“熱門難進,冷門更冷”的怪現象。大學生就業難,用人單位招人難的兩難之境,大學畢業生的擇業誤區,是在社會、個人雙方合力下形成的。其實,大學畢業生此時應該多一點“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豁達,不要過分計較一時的順逆,從“零”做起,從基層做起,從工作經驗著眼,最終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影響大學生擇業觀的因素
大學生的擇業觀受到各方面不同的影響,主要集中為社會、家庭、以及個人價值觀的影響。
(一)社會
大學生的擇業觀是社會價值的體現,在不同時期體現不同的特點。而隨著社會時代的變化,大學生的擇業已經越來越務實,越來越功利。
個人的擇業觀念大多來源于其所生活的社會,是社會環境、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社會輿論等等因素影響和滲透的結果。青年人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愈發看重自身價值的實現,目前社會自身價值的實現多以物質收入為標準。一個人擁有驕人的財富或者在職業中出人頭地,即被看作是成功的標志。目前這種社會價值觀對大學生擇業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家庭
表4中來自父母的影響占23.1%,可以看出家庭對大學生的擇業觀產生深刻的影響。在中上層階級家庭中,由于父母、兄弟及至親戚受過高等教育者相對較多,使得他們的子女對大學有一種并不遙遠的感覺,升學動機比較強,未來展望
和心理準備也相對好些。而在下層階級家庭中,由于親屬受高等教育者相對少些,使得他們的子女覺得大學與自己緣分不大,升學動機不強,未來展望和心理準備相對較弱。
一些處于社會中下階層的家庭有意識地培養子女讀書,希望通過教育來改變子女的命運,使之能夠向上流動。家長期望子女在高學歷取得之后可以脫離原有階層向上流動,這也導致了大批的畢業生寧可在城市漂泊等待機會也不愿回到自己的原籍去。
(三)個人價值觀
大學生總體價值觀是積極進取的,但是也出現了一些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現象。一種表現是極端個體化,一種表現是追求物欲,還有一種表現是價值迷失。表4中,有27.2%的大學生擇業主要是自己的`意愿。大學生作為比較敏感、比較前衛的群體更易產生困惑和無所適從,對諸多社會現象是非曲直認識不清,理想與奮斗目標模糊、意志消沉懈怠,行為消極盲從。
四、大學生創業就業
(一)創業難及其問題分析
大學生創業難主要是,第一,整個社會創業能力低,導致新興產業少,進而難以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加上自古以來的就業型教育觀念,消融了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第二,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于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第三,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更由于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第四,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第五,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于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而對于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
大學生有創業熱情,但由于經驗欠缺、能力不足、意識偏差等原因,導致創業成功率明顯偏低。對此,大學生創業必須具備以下硬件:經驗、資金、技術、能力。
(二)就業難及其問題分析
1、大學生就業前景態度分析
面對激烈的競爭,就業難的嚴峻形勢,然后經過我們的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仍令人擔憂,大部分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持著較為樂觀的態度,如下表5所示:
有22.3%的大學生對自己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有31.2%樂觀,而也有13.2%持不樂觀態度,23.3%則持不清楚態度。對就業前景持積極樂觀態度固然是好,卻只有10.83%的同學感受到就業的壓力,形勢嚴峻,由此可見,缺乏危機感是大部分同學的一個突出問題,更有甚者,23.3%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不清楚,更是令人擔憂。
2、就業難原因分析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經過調查表6中顯示,有4.3%的大學生認為是政府就業政策少,有12.2%的大學生認為是畢業生要求過高,有21.3%認為是市場飽和,而有52.2%則認為是競爭激烈。
(1)政府就業政策少。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事實上,近年來,國務院辦公廳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許多就業政策,如:鼓勵和引導畢業
生到城鄉基層就業。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就業。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單位積極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對困難畢業生的就業援助。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大力組織以促進就業為目的的實習實踐,確保高校畢業生在離校前都能參加實習實踐活動。這一系列政策為畢業生們的就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畢業生要求過高。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并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就業期望值較高,理想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表現在畢業生對自己估計過高,眼高手低,這山望著那山高;對薪水、福利待遇要求過高,不顧自身的條件,導致用人單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發展;對單位選擇過高,“學而優則仕”非要去當官,看重國家機關、大單位等,對一些小企業不感興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3)市場飽和。現在大學畢業生工作不好找,原因是供過于求,政府近年高校擴招的規模太大,而就業市場卻提供不了相應的職位。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么社會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么想的話,就會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就有可能出現蘿卜白菜的價格。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扎堆現象。
(4)競爭激烈。據我們統計,有52.2%的同學認為就業難最主要是競爭激烈。目前,對應屆畢業生而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一方面是國家不斷擴招,畢業生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不利形勢下,企業很多采用少招聘、不招聘甚至裁員的方式來減少企業開支。社會對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卻是逐漸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勢遠遠大于減小之勢。隨著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有企業深化體制改革、精兵簡政,雖然私有企業不斷增加,但就業崗位少,不能從更本上解決問題。再過兩、三年,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地增加,加上待業畢業生,這個將會是一個龐大的數據,給就業帶來嚴峻的考驗。
五、創業和就業資源
盡管競爭激烈,但是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還是有很多有利的條件可以加以利用,進而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其一是政府的就業政策,其二是大學生自身的資源。下面做簡要分析:
(一)政府現存政策
1、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的政策措施。
2、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就業的政策。
3、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單位積極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
4、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措施。
5、對困難畢業生的就業援助措施。
6、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大力組織以促進就業為目的的實習實踐,確保高校畢業生在離校前都能參加實習實踐活動。
7、強化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對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求職補貼。
(二)大學生自身資源
1、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對事物較有領悟力,有些東西一點即通。
2、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
3、接受新鮮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領者。
4、思維普遍活躍,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
5、運用IT技術能力強,能夠在互聯網絡上搜尋到許多信息。
六、建議
(一)社會各界
現今社會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一些部門在招聘時常常會要求應聘大學生有“工作經驗”,沒有工作經驗是就業的最大障礙。大學生剛畢業哪來工作經驗?誰又能為在校學生提供工作經驗積累的機會?顯然這是一個矛盾。于是大學生便利用假期到企業打工甚至免費實習,來增加自己的經驗積累,有的還耽誤了自己學業的時間,到頭來還是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
因此,企業要給大學畢業生機會,不要因為“工作經驗”把廣大畢業生拒之門外。所以,社會應為畢業生的發展提供相對廣闊的平臺。
(二)政府方面
政府部門要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大學畢業生就業保障制度:
1、建立就業創業見習基地。
2、提供公共財政資金支持。
3、完善相關配套扶持政策。
(三)高校方面
1、高等學校要改革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實際工作能力鍛煉。
2、高等學校要建立健全就業指導機構,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3、高等學校要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一建立就業信息庫,提高信息的準確度和規范性,讓更多的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掌握對方的供需信息,避免盲目性;
二是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使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加強針對性、做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三是擇業技巧指導,幫助畢業生掌握資料準備、推銷自己、文明禮貌、語言交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畢業生的競爭能力。
4、高等學校要多渠道開發就業市場,主動開發未來市場。
(四)大學生自身方面
在當前新形勢下,大學生應當樹立以下幾個方面的擇業新觀念:
1、勇于面對競爭的觀念:
2、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
3、樹立自主創業和終身學習的觀念。
4、樹立到基層、農村去的觀念。
5、樹立發揮專業所長,但也注重綜合素質的觀念。
6、合理的自我心理定位。
7、增進人際交往能力。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3
本次調查的對象僅局限于西華大學校本部的大三、大四學生,由于大一、大二剛進入大學對于創業與就業等了解甚少,于是只針對大三大四的學生。我校在校大學生有3萬多人,大三大四近一萬多人,這么多大學生在這畢業季的來臨都在考慮自己的就業問題。并且這幾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并不樂觀,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心儀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那么就會有很多的大學生選擇去自主創業。從實際情況了解得知,還是有一批學生對自主創業感興趣,甚至有的學生已經開始在位創業做準備了。
不管是在校園內還是校園外都隨處可見有我校的大學生在自己做生意了,校園內有各類教育機構的代理、買賣小飾品,零食的、做微商的,校外夜市賣衣服、賣小吃、賣飾品的,開店的等等,他們都在開始自己創業的第一步,也是第一桶金的來源。這些創業都是我們身邊的,他們無處不在,他們一直影響著我們,可能他們并沒有掙到多少錢,但是他們開始了他們創業的第一步,也是最艱難最痛苦的一步。并且學校領導也十分的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學校并為全校大學生設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以及開設了首個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為我校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有效的平臺,在這里我們可以申請基金,模擬經營,試點經營,如果確有成效會得到省教育廳甚至國家財政的支持。
對于他們的調查與研究我們覺得是特別有意義,對我們自己的創業與就業也是十分有幫助的。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分析他們的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為我們以及以后的學弟學妹們做出正確的指導。
1、調查目的和針對問題
本次調查報告的目的首先是為了了解全校大學生的創業興趣以及創業狀況,然后對調查得到的信息進行總結與分析,并得出一定的經驗,為我們之后的創業提供實際的理論支持,為學弟學妹做出正確的指導。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全校大三大四的學生,對他們的創業興趣與創業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
2、調查時間地點
20xx年5月30號至6月2號在西華大學校本部對全校大三大四的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為寢室調查以及戶外調查。期間通過網絡(qq、微信)對學校在做的創業團隊及個人進行調查。
3、調查經過
20xx年5月27號在學校臨江苑宿舍確定調查方案包括調查對象、內容、方法、以及時間等。
20xx年5月28號至29號在學校設計紙質調查問卷,以及網絡調查問卷。
20xx年5月30號至6月2號對全校大三大四的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期間通過網絡(qq、微信)對學校在做的創業團隊及個人進行調查。在進行問卷調查時我們首先針對自己所在宿舍樓進行調查,我們逐個寢室進行調查,最后的調查較為成功,收集了較多的信息,發現本棟樓有很多已經在創業的同學,有自己在學校開奶茶店的,有販賣小零食的,有做微商的等等,另外對自主創業有興趣的同學也較多。在隨后的三天分別對其他宿舍的大三大四同學進行調查,并在空閑的時刻通過網絡qq與微信了解學校在做的創業團隊與個人。通過對學校創業團隊top bmc、機器人足球、創新車隊等的調查了解,尤其是對我們熟悉的汽車與交通學院的創新車隊的調查與分析。我們從中的到了許多的經驗與思想,為我們的調查提供了眾多的參考信息。
20xx年6月3號整理資料,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20xx年6月4號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4、調查結果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與討論,我們得到了如下的數據:被調查者中,76。7%的學生對創業感興趣,并有26。8%的學生打算今后創業,但只有14%的學生參加過創業輔導課程或創業大賽。48。8%的被調查學生希望能夠提供創業相關的專業培訓,而談及希望創業指導課程的內容時,他們最需要的是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其次是開展一些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創業實踐活動和市場營銷。多數學生希望經過1至3年的社會實踐之后再開始創業。74。1%的被調查的.學生認為最佳創業時機應在經歷過1到3年的社會實踐之后。同時,有14。9%的被調查學生認為最佳的創業時機是在大學期間,但這種觀點并未得到有社會閱歷的人們的認可。
并且調查顯示,被調查者首選志同道合者作為合作伙伴,認為資金和人脈是影響創業的主要因素。55。0%的被調查者選擇志同道合者作為合作伙伴,而把高學歷作為選擇合作伙伴標準的僅有0。6%。83。3%的被調查者認為資金是影響創業的主要客觀因素,隨后依次是人脈關系、市場環境、社會閱歷、政策。
由此可以看出,我校的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熱情還是很高的,但是很多我覺得只是心中的一腔熱血而已,真正考慮過,并且為之做了準備的還是比較少的。主要還是現在的大學生還是被現有的教育方式所封閉了,沒有大膽的想法,就算有也不敢去嘗試,真正去做的人寥寥無幾了。但是從調查的表征來看還是不錯的,有超過一半多的人都對自主創業感興趣,可以僅僅感興趣還不夠,真正打算這么做的卻只有26。8%了。所以可見我們的膽量還不夠,這里有很多的原因存在,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環境,社會文化等的問題。很多的學生家庭情況并不是很好雖然有一個想創業的心但是經濟情況不允許,所以學校的創新創業俱樂部就起來很大的作用。還有就是這個社會環境的問題,如今的社會競爭巨大,對于大學生創業來說簡直太難了,我們在競爭中并沒有優勢,所以存在很大的風險。
另外在對汽車與交通學院創新車隊的調查中我們獲知了很多的信息,他們的管理模式,經營方案。他們都來至汽車學院的學生,他們不僅學習成績好,各方面都十分的優秀,并且有著一個自主創業的心,所以他們都聚在了一起,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創新車隊在眾多優秀的隊友努力下,獲得了眾多的榮譽,為車隊甚至學校都爭光了。他們說要想創業那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吃苦”,俗話說“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說的一點也不錯。他們車隊的隊友們每一個是不能吃苦的,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甚至寒暑假都在學校刻苦努力。他們付出了比我們多很多的汗水,所以他們所得到的也是比我們多很多的。所以最后總結一句話就是:“敢闖,敢拼,不怕吃苦”。
本次調查的數據顯示,我校絕大多數的學生對自主創業感興趣,但是為自己以后想真正創業做準備的同學卻少之又少,很多同學都說怕吃苦,怕失敗等等。但是就學校的很多創業團隊來看,我覺得大學生創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學校這些創業團隊的成功告訴我們,年輕人就應該闖一闖,鄧小平同志有兩句名言:一句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句是“看準了,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大膽的闖一闖,不要怕吃苦。在大學期間首先不斷的完善自己,學習知識,全面學習,廣泛交友,為以后的創業打好堅實的基礎。最后我建議我們以及學弟學妹們,在學校時應該努力學習,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與時俱進,到真正上“戰場”的時候要不怕吃苦不怕累,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創造出美好的明天!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4
教育部20xx年3月2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頒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刪除了原《規定》中“在校期間擅自結婚而未辦理退學手續的學生,作退學處理”的規定。這意味著普通高校學生在校期間結婚不再需要獲得學校同意,只要根據國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記條例》執行即可登記結婚。這個規章的修改帶來了一系列影響,首先就是原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學生婚戀問題浮上水面,并且具備了一定的制度基礎,那現在大學生婚戀觀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著在校大學生結婚會如洪水猛獸般沖向靜謐嚴肅的大學校園呢?本調查小組就是在這種研究背景下展開調查研究的。
(一)研究目的
本次調研活動由《和諧校園的構建研究》srt項目組實施,具體目標如下:
1、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當代在校大學生婚戀觀現狀,掌握不同年級、性別、生源地在校學生的婚戀觀區別。
2、在以上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不同性別的調查對象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加強其責任意識。
(二)調查實施方法
本課題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導老師意見之后確定操作程序,設計調查問卷,并于10月份進行試點調查,在總結試點調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調查問卷,并最終確定調查方案。
本調查為自填式問卷的隨機調查。問卷發放方式以實地面訪為主。調查的范圍為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的在校本科大學生。訪問地點為各校教室和宿舍。實地調查共發放問卷165份,回收問卷163份,有效問卷160份,有效回收率為96。9% 。
本問卷設計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區分調查對象,核心調查的是調查對象的婚戀價值觀。
在對問卷進行分析時主要從四個角度,分別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和大三大四的學生(依據是從不同的年齡段),城鎮的學生和農村的學生(依據是從不同的地區成長的,環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別的不同)以及對于概括問卷調查的總體數據分析四個方面。對整個問卷進行綜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結果:
(一)大一大二學生和大三大四學生的角度
1、在被問及是否贊成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的問題時,被調查的學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學贊成在校大學生戀愛,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學贊成。
2、在問到不贊成在校大學生戀愛的原因時,大三大四學生中有11。8%的人選擇影響學業,39。4%的人選擇沒有經濟基礎,而17。5%的人選了感情不純,7。8%人選擇影響正常社交,而在僅有的反對談戀愛的大一大二的同學中有37。5%的人選擇沒有經濟基礎。通過這些數據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大三大四的同學由于經歷了大一大二的年齡階段,他們更多是著眼于將來的工作,所以他們選擇談戀愛會影響學業從而會影響到將來的工作,并且他們比較現實的看到自己沒有經濟基礎,現在的錢主要來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學更多的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可以看出隨著閱歷的增加,就業壓力的增加,許多的同學選擇應該是把學業放在第一,抓緊時間認真學習,從而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3、在被問及在校大學生的戀愛動機時,大一大二的同學中有26%的人選擇在校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是找個生活上的伴侶;24%的人選擇是打發時間,排除寂寞;32%的人選擇愛情沒有動機,有緣中意即可;14%的人選擇受周圍環境的影響;4%的人選擇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學中的數據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說明大學生談戀愛時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并且并不受年齡的影響。
4、在問到在校大學生戀愛最后能發展為婚姻的幾率時,無論大一大二學生,還是大三大四的學生都認為這種幾率很小。而我們從身邊的事例中,從與學長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種種原因,校園情侶關系由戀愛轉化為婚姻關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學生戀愛一旦面臨畢業時的種種情況,比如工作地點的不同,導致雙方的距離越來越大,最終不得不選擇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由戀愛走向婚姻。
從以上的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情況調查中,我們發現大一大二的同學中更多的贊成談戀愛,而大三大四從實際的角度出發,選擇大學里應該多花時間在學習上而談戀愛更多的是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現在的就業壓力這么大,所以應該把更多的花時間在學習上。而且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閱歷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學明顯比大一大二的更現實,考慮的東西多與將來的`工作有關,原因應該是后者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
5、在被問及自身交際圈中在校大學生結婚情況,大一大二同學有99%的周圍的人沒有結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沒有,可見現在在校大學生的結婚還是很少的,是少數現象。這種情況也將成為下文研究的重點之一。
6、在回答是否贊成在校大學生結婚的問題時,大一大二的同學有80%的人贊成在校大學生結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贊成。而僅有少部分的同學表示反對。
7、對于校方是否有權力禁止或限制適齡大學生結婚的問題,在被調查的學生中,無論是大一大二的學生還是大三大四的學生都認為學校沒有權力阻止在校學生結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學生選擇結婚與學校的管理體制不會沖突,而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學生選擇沒有沖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學生選擇在校大學生結婚會給學校現有的管理體制帶來很大的沖擊。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學生更多的是從學校的角度,從全面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8、在被問及在校大學生結婚的最主要障礙時,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學生選擇在校結婚家長會反對,有11。9%的選擇社會影響,19。1%人選擇個人的精力不濟,還有23。8%的學生選擇個人的物質基礎欠缺。在同一個問題上,57。6%的大三大四的學生選擇物質基礎欠缺會阻礙在校大學生結婚。
的確,結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結婚后,雙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質基礎的,良好的物質基礎是婚姻存續發展的關鍵性的因素。在這一點上,大三大四的同學考慮的比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則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關在校大學生結婚后面臨的問題的時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學生選擇學業受到影響,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學生選擇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學生選擇是生育問題。而在大三大四的學生中,有57。6%的學生選擇是經濟問題,13。8%的學生選擇是住房問題。
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學生更多的關注的是實質性的也即有關物質性的問題。相比而言,低年級的學生考慮的問題比較多一些。
10、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幾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國法定的結婚年齡。
從以上在校大學生戀愛婚姻的基本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大一大二還是大三大四的學生,絕大部分是贊成在校大學生結婚的,并且有絕大部分的學生選擇學校無權干涉在校大學生結婚,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他們是不會選擇在校結婚的。從考慮的側重點來說,大三大四的學生更多的是考慮物質性的內容,顯然比大一大二的學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務實。
(二)從城鎮學生和農村學生的角度對本次調查問卷進行了分析,其中城鎮學生有88問卷份,農村學生有72份問卷,在具體的數據分析中,我們發現無論是城鎮的學生還是農村的學生,在關于戀愛和婚姻的調查中,對許多的問題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問及是否贊成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的問題時,城鎮學生有59。1%的贊成在校大學生戀愛,而農村的學生有65。2%的贊成。
2、在被問到不贊成在校大學生戀愛的原因時,城鎮學生有10。1%的選擇戀愛影響學業,20。3%選擇沒有經濟基礎,25。6%的人選擇感情不純。44%的人選擇愛情排他性影響正常的交往,而農村學生更多的選擇沒有經濟基礎,占到了70。9%。
3、在被調查的學生中,農村的學生有79%的人贊成在校大學生結婚。而城鎮的學生有76%的贊成。
4、對于校方是否有權力禁止或限制適齡大學生結婚的問題,無論農村的學生還是城鎮的學生都選擇學校沒有權力干涉在校大學生結婚。但是60。4%城鎮學生選擇在校大學生結婚與學校的管理秩序不會發生沖突時,有72。4%的農村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問及在校大學生結婚的最主要障礙時,城鎮學生有56。3%選擇在校大學生結婚學業受到影響,而有68。6%的農村學生選擇經濟問題是大學生結婚后面臨的主要的問題。
由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對是否贊成戀愛,是否贊成結婚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是贊成的,在考慮到戀愛,結婚的具體的問題時,雙方的側重點不同,農村學生更多的是物質經濟方面的東西,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這么多的農村學生贊成結婚,這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的。其實從分析原因來講,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村的不斷發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國城鎮和農村學生的看法在許多問題上是一致的。
(三)在對男生和女生的數據進行分析時,我們發現男生和女生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絕大部分贊成戀愛,絕大部分贊成在校大學生結婚,比率超過了75%。
(四)從整個問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問卷中
1、有80。9%的大學生是贊成談戀愛的,在19。1%不贊成的大學生當中,被問及不贊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學生選擇沒有經濟基礎。
2、在關于談戀愛的動機有20。4%學生選擇找個生活上的伴侶,有27。1%選擇打發時間,排遣寂寞。有28。4%的學生選擇愛情沒有動機,有緣中意即可,24。2%的學生選擇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3、有78。9%的學生是贊成結婚的,100%的學生選擇,學校沒有權力干涉在校大學生結婚。
4、有78。3%的學生選擇在校大學生結婚與學校的管理體制沒有沖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學生結婚的主要阻力時有26。9%學生選擇校規校紀所限,25。1%的學生選擇家長反對,26。3%的人選擇社會的影響,12。4%的人選擇個人精力不濟,9。3%的學生選擇個人物質基礎缺乏。
6、有20。4%的人選擇學業會受到影響,有25。2%的人選擇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選擇大學生結婚生育問題無法解決,有17。2%的人選擇經濟問題,有13。6%的人若為住房問題。
從整體上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對戀愛是持贊成態度的,在僅有的反對的人群中,反對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響學業,沒有經濟基礎等等。在談到由愛情發展到婚姻的幾率時,絕大部分的學生選擇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對大學的戀愛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對婚姻的贊成態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的,即達到法定的結婚年齡。對結婚后面臨的問題,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認識。在涉及到學校方面時,選擇學校沒有干涉的權力也是目前社會的主流看法。
(一)在校大學生結婚的原因可總結為兩種類型
1、理想型許多在校大學生經過甜蜜的戀愛階段后就再也分不開了,立刻進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愛情是偉大的,但是愛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們選擇擁有了愛情就擁有了一切,毫不顧忌生活的現實性和殘酷性。
2、現實型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使得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利益關系分配方式多樣化,市場經濟的實用觀念、利益機制也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線。而且,高校連年擴招,高等教育已逐步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成長的壓力,就業壓力無比沉重,大學生的經濟意識也呈現出新形勢。有些大學生為了逃避就業的壓力,追求更便捷、更輕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學習期間找尋外界社會中合適的結婚對象。
(二)在校大學生結婚沒有成為主流現象的原因
年齡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結婚相對于在校本科生結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認同。而對于本科生,教育部頒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對學生能否結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規定》雖然賦予了大學生應有的權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勵在校大學生結婚。因為符合結婚條件的在校大學生屬于沒有獨立經濟能力,并且尚處在學習階段的特殊婚姻主體。他們正處于人生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學校是專門的教育場所,在校大學生結婚不僅與國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沖突,而且會給學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學生自身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1、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口的迅速增長已嚴重阻礙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并且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國制定了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我們要堅決擁護國家的方針政策。大學生是國家培養的優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識,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而在校大學生結婚的行為顯然不利于國家政策的實施,是國家不鼓勵、不支持的。
2、學校管理以及軟硬件條件的制約
在校大學生結婚,要經過戀愛,然后走向婚姻。組成家庭之后,還有許多其他的事務需要做,要承擔家庭的義務和責任,學生能不能嚴格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的要求來完成學習任務,就成了一個大的疑問,這給高校對學生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大學生租住高校附近民房同居也給學校管理帶來了新的難題。假如申請的雙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讀,若校方批準他們結婚,他們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從情理上說,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無可厚非。但是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允許他們租房,就無法對他們的生活進行有效地管理,而他們一旦在外租房,對未婚大學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難免就會效仿其行為。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場所,不是自由市場,不能隨心所欲。大多數高校對大學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態度,在《南京農業大學學生守則》上明確規定:“學生宿舍不準留異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寫著“男士止步”,男生樓前宿舍須知也相應地寫明“女生止步”。但隨著禁婚令的接觸,允許在校大學生之間或是已婚人員和在校大學生共同生活學習,必然會加速同居現象的蔓延。學校住宿管理是為了保障同學們的安全與隱私,學生結婚也是其實現自身權利的體現,在此矛盾上,學校應該如何處理呢?
而一旦學生結婚并且懷孕,那也將成為一個令學生和學校雙方頭疼的問題。因為按照我國目前的高校現狀來看,本科學習階段四年的課程是相對固定的,對學生按時定期完成學習的要求還是較為嚴格的,達不到規定學時就不能順利畢業,這個問題應該由學生自己解決。有些學者稱,實行學分制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牽涉到我國高校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懷孕學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戶口問題也是一個問題。按照我國戶籍管理規定,如果雙方都居住在同一個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國家計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應為其子女辦理入戶手續;但是如果雙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讀,才將戶口遷入該城市,在其畢業后去向未定時,婚生子能否擁有當地城市戶口就成了一個問題,如果落戶在學校,就無疑增加了學校的管理壓力,而且該問題決不是高校所能獨立解決的。
在校大學生婚姻對校園環境也會產生不利影響,校園是神圣的授業學習場所,近年來由于受外界不良風氣影響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沒有及時跟進,出現了與校園環境不相協調的現象,有些學生在大庭廣眾之下摟抱、接吻而旁若無人,損害了大學生形象,也破壞了校園嚴肅的教學氣氛。打破“禁婚令”后,這種情況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試想,在大學校園經常出現成雙成對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婦,這也與校園的學術氛圍極不協調,與我國現在提倡建立“和諧校園”的宗旨相違背。
3、來自家庭的阻力
我國大學收費與國民平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個農民家庭要供養一個大學生讀完大學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學生是依靠貸款才完成學業的,在此情況下,如果還要承擔子女在校戀愛甚至結婚的費用,對大多數家庭來說更是無法承受的。而且據調查,絕大多數父母都反對子女在校時結婚,其理由主要是選擇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對于戀愛婚姻等其他事情應該學有所成之后再考慮。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順利完成學業,事業有成后再結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學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對于夫妻雙方都是在讀大學生的經濟來源問題。在我國,大學生是純消費群體,生活費用和教育費用絕大多數都來源于父母的資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樓閣,婚后生活也不單是談情說愛,必須有經濟基礎作支撐才行,最具有現實性,沒有經濟基礎的婚姻是不會穩固和長久的。盡管有的學生在不斷學著自立,邊打工邊上學,用來補貼學習所需,但也難以完全自立,更何況負擔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學生結婚,會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因而大學生不宜在校結婚。
其次,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是大學生在校結婚的又一大障礙。畢業了,大學生夫妻將何去何從?你有你的專業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當這些與婚姻發生矛盾的時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穩定因素。
影響學習是在校結婚的最大弊端。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戀愛、婚姻、經營家庭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間的學習是很緊張的,要完成好學業,就應當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戀愛、婚姻、家庭中,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影響。如果錯過了在學校學習的機會,走向社會后再想學習,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壓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價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現波折,勢必會分散更多精力,學習成績也會直線下降。所以,在校大學生結婚,會影響到學習,是不值得提倡的。
經過我們之前做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對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規定普遍表示歡迎,但多數人表示,并不會在大學期間結婚。而根據教育部對70多所高校調查結果顯示,在這些高校中登記結婚的學生只有不到萬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數大學生還是理性的。
(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
1、家庭內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不僅需要給予經濟物質方面的資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勵子女在學校中以學習為中心,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獨立意識。
2、社會傳媒等要注意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注意宣傳正確的婚戀觀、道德觀,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導向,法律開禁并不等于鼓勵在校大學生結婚。
3、學校應明確規定不提倡在校大學生結婚,強調即使大學生結婚也要自覺遵守學校規定,學生應該積極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學校進行管理。另外,要加強針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責任和義務所在。
(二)學校更新其自身觀念,實現人性化管理體制
1、更改校規中對于學生結婚進行處罰的規定。
2、及時了解學生的婚育情況,主動關心。
3、有條件的學校盡量改善軟硬件,為小部分的已婚學生提供獨立生活空間或者有償提供夫妻公寓,對懷孕學生在學時和學制上采取彈性化方法,效仿美國大學住宿政策,為懷孕學生特辟育兒公寓。
(三)國家應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學生結婚帶來的一系列新的問題從而給學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學校獨自承擔,國家要給予政策、程序和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持。
總之,面臨新規章、新形勢,若要繼續保證并加強高校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社會競爭力,一方面需要學校與時俱進,采取有針對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須嚴肅在校大學生婚戀觀,糾正其只顧個人感情的狹隘心態。只有兩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進,才能營造出一個求實創新、民主活躍的和諧校園。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調查報告09-01
大學生調查報告10-20
大學生專業調查報告02-28
關于大學生調查報告02-09
大學生實習調查報告03-13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01-05
大學生崗位調查報告12-30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02-16
大學生兼職調查報告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