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報告【匯總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學習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研究性學習報告1
課題名稱: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
1、選題意義和背景。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能激發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學習不僅注重對學科知識的傳授,也致力于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協作能力、批判精神、嚴謹作風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提高創新探索能力。筆者進行了一些調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學習的現狀。調查表明,目前很多學校將研究性學習定位成學生做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對培養學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當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探究,對于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要求相當高,學生面對這個龐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另外,一個課題的完成,通常要耗費半個學期甚至一個學期的時間,由于學生的常規學習任務的影響,這種單一的長時間的課題研究,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草草收尾,學生借助網絡、書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報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學生無論上了多少節研究性學習課,無論研究了多少個問題,書寫了多少份調查報告,最終都會成為“瞎子摸象”,偏離研究性學習的宗旨。
針對目前的兩大問題:數學課堂的40分鐘,惜時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時間不夠;研究性學習課題耗時長,學生完成困難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筆者考慮,能否將數學課堂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整合,找到兩者的結合的平衡點,讓研究性學習真正發揮其功效。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2.1,國外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傳統的以掌握文化知識為授課目的和以講授式作。為主要教學模式的教育體系已經無法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
從十八世紀以來,至少有三次大規模的研究性學習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紀末到l9世紀初的歐洲,在受“啟蒙運動”的啟發之后,盧梭、福路貝爾、裴斯泰洛齊等人倡導“要理性思維”的研究性學習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美國,這次倡導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因為實驗科學的迅猛發展,為了順應工業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目的是培養出具有適應及改造自然和社會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歐美、亞洲等各國,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布魯納等人,他們對“探究學習”、“發現學習”的合理性從理論上進行了系統的論證。
與發達國家相比,研究性學習在我國的起步較晚,我們應該多了解一些先進的理論,借鑒各國實踐的成功經驗,使我國的課程改革得到更好發展。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哲學家杜威提出圍繞問題組織教學,形成了“問題教學法”。在問題教學法中,教師設計問題必須考慮學生的情況、已掌握的知識、直接經驗,問題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經驗情境,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動生成教學內容。“問題教學法”強調的是在“做中學”,“做”即要求學生動手、動腦,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時進行反思,最終獲得新知識。由此可見,“問題教學法”帶著濃重的研究色彩,是讓學生在研究中主動構建和成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有與研究性教學相類似的'主張,他認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類似于科學家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疑問,然后自己解決自己的疑問。學生應在探索中發現新知識,把握住學科的基本結構框架。
20世紀80年代之后,美國對高中生開設的社會研究課,說明美國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視,而研究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日本的綜合性學習課程,也有其獨特之處:
第一,學校根據其教學目標和辦學理念自己J編寫教材;第二,綜合活動課程注重操作性、體驗性,是對分科學習內容的綜合應用;第三,綜合活動課程的課時安排較靈活,可以根據課程內容來安排上課時間,少則一節課,多則一天;第四,綜合活動課程的方式多樣化,可以打破班級這一基本教學單位,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第五,綜合活動課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師負責,而是由全校教師共同參與組織,還可以邀請校外專家前來指導。
世界各國的研究性學習,其操作的方式方法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學生培養的方向上是統一的,教育理念和出發點如出一轍。
2.2我國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分析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在我國古代教育家們智慧的教學思想中早就有所體現,如孔子推崇的“學、思、問”及啟發式教學,孟子和朱熹所倡導的批判、懷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全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新增綜合實踐活動課,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要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動手實踐、自主閱讀等不同形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經歷數學探索、數學創造的過程。筆者經過觀察發現,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學習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以筆者所在的無錫市第一中學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課時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學生一般會用半個學期(大概10課時左右)的時間研究一個課題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學習報告。具體流程是:學生按興趣自行分組,每組討論自主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或者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確定了研究課題之后,學生自行分配任務。由于論文完成的周期較長,小組課題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師可能本身對學生所研究問題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師未必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果說傳統教學是“灌輸式”的,那目前這種研究性學習就是“放羊式”的。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尋找一個方式,將學科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有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掌握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積累的優秀文化和規律性知識,同時又能學以致用,通過實踐研究積累經驗。
3、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 04.
[2]李其龍,張可創。研究性學習國際視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3]夏錦文,程曉樵。研究性教學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陰。中國大學教學,20xx(12):25-28.
[4]徐鳳生。研究性教學的理論探討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xx , 6 ) : 44-48 。
[5]史曼莉,姚利民,康雯,蔣家瓊。研究性教學思想發展初探[M]。大學教育科學20xx(6):35-40.
[6]黃麗芳淺論高中數學研究性教學的內容選擇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新課程研究,20xx(6): 10-12.
[7]葉建華。數學課程中的研究性教學方式[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xx(9): 66-67.
[8]劉偉忠。研究性教學中的難點與實施重點[J]。中國高等教育,20xx(24): 42-43.
[9]張志亞。對結合各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xx(6):25-28.
[10]柴華芳。高中數學課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J]。學周刊,20xx(9): 181.
[11]王聾。研究性學習與數學教學的有機滲透[J]。天津大學學報,20xx (9 ) : 40-4 I
[12]李兵。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J]寧波大學學報。20xx(3): 22-26.
[13]黃惠蓉。現代數學與研究型課程整合的探索與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xx(4): 13一l5.
[14]劉興華,周春荔。試論中學數學的研究性學習[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xx(增刊):106-110.
[15]楊紅艷。淺談數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科學教育,20xx(2): 79.
[16]朱慕菊。走進新課程一與課程實施者對話[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66.
[17]李瑩。高中數學教育中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初探[J]。赤子20xx(12): 293.
[18]鐘啟泉,崔允都。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一一師范生讀本〔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19]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一一教育智慧的意蘊CM.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13.
[20]連文剛。高中生數學學習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學教研,20xx(6): 30.
[21]呂林海等。數學研究性學習的三種實施模式初探[J]。數學教育學報,20xx(2):85.
[22]馬玉煥。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一一淺談高中數學的研究性學習[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xx(04): 4l -43.
[23]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 04:48-5.
[24]葉紀林。20xx國外研究性學習的現狀、特點及啟示陰。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xx(02): 53-56.
[25]金鑫華。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和認識[J]。上海中學數學,20xx, O5:22-23.
[26]華志遠。發掘教材引言中“引”的功能[J]。中學數學,20xx,3: 4-5.
[27]華志遠。CAl在圓錐曲線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 ]。中學數學,1999, 03:25-27.
[27]周萬春。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幾點認識[[J]。華章。教學探索,20xx, 03: 19
[28]李三平等。研f%,性學習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與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xx(3): 76.
[29]何小亞。解決數學問題的心理過程分析[J]。數學教育報,20xx(3): 34.
[30]陳海波。高中數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 Ol:220-222.
[31]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 04:48-51.
[32]周霞飛。給學生創設一個平臺,他們可以走得更遠[J]。中學數學研究,20xx,02:8-9.
[33]鄒秀琴。圖形計算器讓學生善于思考勤于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xx,04:118.
4、論文提綱。
第一章引言
1.1數學教學的實踐感受
1.2對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思考
l 。3研究的問題
第二章文獻綜述與概念界定
2.1國外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
2.2我國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分析
2.3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與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關系
2.4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理論依據
2.5有關概念界定
第三章研究設計
3.1研究內容
3.2研究對象
3.3研究材料
3.4研究方法
3.5研究過程
第四章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基本原則與模式
4.1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基本原則
4.2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模式
4.2.1模式一:研究性學習前置一一激發興趣,掃除障礙
4.2.2模式二:研究性學習同步一一輔助教學,加深理解
4.2.3模式三:研究性學習后置一一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第五章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實驗研究
5.1實驗目的
5.2實驗設計
5.3實驗材料
5.4實驗過程
5.5實驗數據統計分析
5.6實驗結論
第六章總結與展望
6.1研究總結
6.2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6.3未來的研究方向
5、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5.1研究內容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原則、模式,以及整合效果的檢測。
5.2研究對象考慮到文理科學生在思維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實驗的公平性,本研究選擇了文科、理科各一組班級作為被試。
5.3研究材料
1)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問卷旨在檢測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對改善學生數學學習狀況所產生的影響。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感受以及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并向多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數學教師征求意見,命制了一份調查問卷。然后在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見附錄一。
2)前測與后測數學考試成績為了檢驗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本實驗收集了兩組班級的分班數學考試成績作為前測,以高二上學期數學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后測,并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5.4研究方法
5.4.1文獻法本研究收集各類論文(包括碩博士論文、期刊論文等)、書籍、網絡資料,獲得本研究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并對其進行邏輯整理,對已有的研究進行綜述。
5.4.2問卷法對高二2班的被試采用問卷法。筆者設計了一份“數學學情調查問卷',問卷共有12個問題。圍繞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習慣以及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和評價進行調查。
5.4.3統計分析法對于問卷及考試成績,筆者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6、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1、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需要長期的實踐研究,筆者的實驗雖然取得了理想的結果,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此還需時問和反復實驗的檢驗。
2、雖然筆者已經總結出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三種模式,但是每種模式未必能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操作性上還有待時間的檢驗,筆者覺得將來還應探尋到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教學模式。
7、預期的結果
從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刻感受到,要培養出高素質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單憑數學課是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的。數學課內容多,課時緊,而多數的研究問題對于高一、高二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如果在數學課上來完成,一定會影響正常的教學任務,因此,必須利用好研究性學習。經過觀察研究和實驗,筆者的研究結論如下:
1、目前的研究性學習在內容選取和教學方式上的不合理,未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值得廣大教師反思和研究。
2、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的課程特點,決定了兩者的結合存在必要性。
3、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實踐,獲得了以下顯著效果:首先,能開拓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學生在親身經歷過數學問題的探索之后,學習熱情高漲。其次,課本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結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感受到數學的寶貴價值和獨特魅力,有意義的學習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顯著提升。再次,能使學生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增強合作溝通的能力。最后,研究性學習能彌補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不足的缺陷,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使數學教學工作更順利有效地推進。因此,這種方式值得推廣。
8、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20xx.05-20xx.06 開論文會議
20xx.06-20xx.07 研究性學習國內外現狀研究
20xx.07-20xx.02 確定論文題目
20xx.02-20xx.06 研究性學習可行性資料調查
20xx.07-20xx.08 確定論文終稿
20xx.08-20xx.09 論文答辯
研究性學習報告2
近年來,初中生早戀現象十分普遍,極端個案屢屢發生,在這個背景下,有野外玩耍夜不歸宿的,有偷了家里的錢離家出走的,還有寄居校外留宿異性朋友的,更有甚者就在學生公寓內,在公寓管理員的眼皮底下女生跑到男生寢室和男生們瘋玩過夜的。如果說這些屬于個別現象,那么課堂上昏昏欲睡混日子,下課后情意綿綿玩微信、聊QQ的,則實在是太尋常了,面對陷入情網不能自拔的少男少女,教師們痛心,家長們揪心,社會鬧心。滋生早戀的土壤是什么?它會給青少年帶來哪些危害?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為了幫助初中生走出早戀的困境,20xx年新春伊始,宋市中學組織部分老師和學生成立了《初中生早戀現象》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始了這方面的調研。
調研時間:20xx年3月9日—20xx年3月27日 調查對象:七八年級302名學生
調研方法:①問卷調查;②采訪當事人;③網上查閱資料;④現
場座談;⑤咨詢專家和教師。
預期目標:①了解農村初中生早戀現象的真實狀況;②幫助部分早戀的同學走出心理困境;③逐步掌握研究性學習中常用方法,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
二、活動過程記錄
三、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與分析:
關于青少年早戀現象的問卷調查
青少年朋友:你好!感謝你參與本項調查,以下問題無所謂對錯,你只需根據你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情況作出選擇即可,我們試圖通過問卷調查來了解當今初中生在對待早戀問題上的真實態度和做法,有了你的參與,我們離真相就走近一步,謝謝各位!
1、你所在的班級是否存在早戀現象? A、是 85% B、否 15%
2、你怎樣看待青少年早戀現象?
A、正常,可以理解 94% B、不正常,不可理解 6% 3、你覺得早戀現象:
A、利大于弊 41% B、弊大于利 59%
4、你是否對異性特別好奇?對心儀的異性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A、是 59% B、否 41%
5、如果有符合你的審美標準的異性出現在你的面前,并且你們有較多的交往機會,你會:
A、主動接觸他(她),主動示好 18% B、暗戀他(她) 41% C、不為所動 41%
6、如果有異性對你表示特殊的好感,你會怎樣對待?
A、坦然接受 3% B、可以考慮 65% C、果斷拒絕 32% 7、如果你看到你的同學或朋友有早戀現象,你會怎么做? A、勸阻 41% B、視而不見 56% C、心生羨慕,希望自己也有異性好友 3%
8、你的父母就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及社會上的早戀現象等問題和你交流過嗎? A、有過 38% B、沒有 62%
9、如果你正處在“早戀”狀態之中,你的父母得知后通常會: A、很生氣,嚴厲呵斥 47% B、細心柔聲地疏導、勸解 53% 10.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早戀?
A、學習壓力大,情感苦悶需排遣 3% B、家庭關愛少,寂寞情懷無人懂 15% C、青春萌動,心向異性情難已 67% D、好奇異性,覺得好玩 15%
上述十個問題至少透露出了如下信息,不能不引起大家的警覺。
1、85%的同學認為自己所在的班級存在早戀現象,這表明青少年早戀已是不爭的事實,程度之嚴重超出你的想象。
2、認為早戀現象正常,可以理解的同學高達94%,這一方面表明早戀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令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憂心忡忡。
3、早戀對成長期的青少年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可調查顯示,有為數不少的同學對此沒有正確的認識,正確引導,澄清認識很有必要。
4、能理智地抵制早戀的同學占少數,再次證明了正確引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5、超過半數的同學選擇“暗戀”和“主動示好”,說明早戀的存在有豐腴而廣闊的.土壤。
6、同上一題,能果斷拒絕早戀的同學僅占32%,將近七成的同學選擇可以考慮或坦然接受心儀的異性。
7、由于對早戀的危害缺乏足夠的認識,能自覺抵制早戀的人少之又少。
8、大多數父母沒能與子女交流過青春期心理問題,這也是導致初中生早戀的外部原因之一。
9、出現早戀現象后,近半數的家長缺乏正確的應對方法,作為教育工作者,學校應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加強對青春期子女教育的指導。把早戀的苗頭杜絕在萌芽狀態。
10、對于早戀的原因,大多數同學都認為是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必然結果。但必須注意到:家庭關愛少,學習壓力大也是早戀的誘因之一,對子女(學生)的關愛不到位,子女(學生)就從其他方面尋找情感方面的寄托,家長、教師都應該肩負起關愛孩子的責任。
四、研究成果:
1、關于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與結論分析。 2、《初中生早戀現象》座談記錄。
3、學生撰寫的《“陽光生活,拒絕早戀”倡議書》。 4、學生論文。
5、《初中生早戀現象》結題報告。 五、教師點評:
在這三周的調研過程中,老師精細指導,對小組各位成員作了合理的分工,明確了職責,每位小小調研員都傾注了高度的熱情,他們上網搜尋、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精心設計問卷,調查了300多位同齡人對待早戀問題的心態,聽取了數名早戀少年及其父母的認識看法,了解到了
特殊案例當事人的心理,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問卷資料,得出了較為客觀的結論,還認真組織了座談會、辦好的主題板報,幫助絕大部分同學澄清了對早戀現象的認識,還認真組織了《“陽光生活,拒絕早戀”倡議書》簽名活動,同學們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次調研活動,我們的收獲是很多的,特別是如下三個方面值得肯定:
一是在整個調研過程中,大家發揚了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不僅圓滿完成了調研任務,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還從中學到了許多調研方法,收集整理資料、分析資料、撰寫論文、口頭表達、問題設計、版面規劃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和提高。二是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學生家長)對農村初中生的早戀現象的現狀有了較為客觀的認識,明確了青少年思想工作的方向和方法。三是幫助部分早戀學生走出了青春期心理的困惑,重新煥發出活力和生機。
今后,條件成熟時我們還將就社會熱點問題和同學們感興趣的問題,開展調查與研究活動,把研究性學習辦成宋市中學極富特色的校本課程。
研究性學習報告3
活動背景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本課活動的教學是繼?碧螺春?一課的延伸,選題是在課堂教學的根底上生成的。?碧螺春?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以及采摘、制作、品嘗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學了課文后,學生對“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就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多途徑搜集整理相關茶的資料,組織學. -可修編- - -
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實行研究性學習,在一系列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搜集、加工、處理信息的水平,在悠悠茶韻中品味書香。
活動目的
1、引領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通過多種途徑了解茶文化的信息,拓寬茶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
2、通過嘗試制作茶食,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動手水平、創造水平及藝術審美水平。
3、注重課堂生成,注重學科的綜合,融語文、美術、自然、社會、勞動等各科于一體,培養學生搜集、加工、處理信息的水平和藹于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動準備:
學生:
1、通過閱讀書籍、考察市場、個體采訪、上網搜索等途徑搜集整理相關茶文化信息,編輯茶韻文集,制作小報,布置展版。
2、自主合作制作茶食。
教師:
1、準備課件及茶具、茶葉、開水等實物。
2、有方案地指派一名同學擔任這次活動的總指揮,具體協調和組織大家展開好前期的調查研究。
3、為學生提供網絡平臺及相關。
活動過程
一、課前互動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聊聊好嗎?
1、這兩個星期你為今天的活動做了哪些準備?(生:找資料、逛書店、考察市場、到超市調查、訪問他人、設計展板、制作茶食、準備茶具……)
2、通過這些途徑,你們都了解到了什么?
(生: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品種、相關茶的詩詞對聯、茶的藥用價值……)
【這個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準備情況,檢驗學生的知識儲藏,以便使下面的活動有的放矢展開,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形成愉悅的學習心理,使學生愿學、樂學。】
研究性學習報告4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興趣愛好和辦事能力等,按級組安排,我負責指導高一
(三)班23位同學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按照自愿的原則,我指導的23位同學分為兩個小組,一個組11人,另一組12人,大家選出小組長和副組長共兩人負責本組的課題研究。我對于怎樣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作了充分的說明,并布置了兩個任務。
一:研究確立各小組探究的課題。
二:每位小組長負責,讓大家集體討論一下每位同學的性格愛好,負責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工作。
我負責的兩個小組中,通過大家的集體討論確定了大家研究的題目,第一小組的題目是:茶文化的研究,第二小組的題目是:對廣告的研究。兩個小組的負責人分別是:一小組組長何監基,副組長是鄭景峰,二小組的'組長是胡英亮,副組長是何肖云。
大家通過討論每組都確定了研究題目的步驟,第一組的步驟是:1、茶葉的來源。2、茶葉的種類。3、茶葉的制作工藝。4、茶葉的作用。5、茶具。第二組的步驟是:1、種類。2、傳播途徑。3、經典名句。4、好與壞。5、群眾的看法
我們覺得這些話題很有新意,它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很貼近,值得我們去探究,調查這個話題對我們在社會上,生活上都有很大的益處,因此我們展開了我們的探研活動。
我們初步分析了這個課題,覺得這個話題在很多方面都有跡可尋,于是討論要在哪里找資料?要做怎樣的問卷?要去訪問一些怎樣的人?隨著這些問題的出現,我們組進行一系列的分工。使整個探研活動井井有條,辦起事來也頗為順利,進展較有效率。
我們這個學期按照分工情況進行分工合作,也有集體行動。
我們結合主題,分別到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和電腦室查找有關資料,把每組再分為五個小組,每組負責一項工作分別重點查找資料,最后匯總,形成共識。
這個學期我們組就做了這些工作,從查資料這方面已為下學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想下學期的活動會更加成功。
其實研究性學習活動使們懂得了很多東西,懂得了團結精神,懂得了獨立自主學習,使我們更貼近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某些問題,使我們見識廣闊,吸收外界信息,是一門不錯的學科,今后我們會加倍努力,做得更好。
研究性學習報告5
如今,我們正處于科技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各國之間的國力競爭也日益激烈。教育作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扮演著提升民族整體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角色,同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可靠保障。因此,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加了包括研究性學習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
國家教育部對基礎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力,強調以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改革主要通過情感體驗和實踐探究來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致力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實施這一改革方案,學校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課程模式—研究性學習。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工作,今天我們正式開題。我代表學校校長,受其委托,負責作開題報告。希望大家能積極參與討論,共同研究這一課題。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之一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綜合性。這意味著評價不僅來自教師,還包括同伴、家長以及學生本身對自己的評價。通過多種主體參與評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表現和成長。第二個特點是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評價內容涉及的方面廣泛多樣,包括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參與過程中的體驗情況、研究和學習的方法、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等。評價不僅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更關注他們在實踐中的能力發展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廣泛的教育資料背景下,主動探索、開放性地進行學習活動。學校應該切實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比如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網絡以及具有專長的教師等,為學生提供支持與幫助。同時,學校還應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開發和利用當地的教育資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專業技術部門(包括農村技術研究與推廣部門)的人力資源和研究資源,為學生創造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條件。
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該強調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和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并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同時,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直接體驗,將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評價的目的是鼓勵學生發揮個人的特長,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此外,評價還應培養學生尊重和欣賞他人的態度,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進行學習,還需要積極參與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為此,學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以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校還要加強與學生家庭以及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共同負責學生在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工作,以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
一、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機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前,由于傳統學科教學的局限性,學科教學中普遍存在難以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困難。因此,我們建議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納入必修課程中,并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通過制度上的保障,我們可以確保學生在開放的現實情境中能夠主動探索和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并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改變將滿足學生對于主動學習、實踐探索需求的同時,也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
2、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3、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過程,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圍繞研究主題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至關重要。通過研究性學習,我們旨在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并學會整理和歸納這些信息。此外,學生還需要學會評估信息的價值并恰當地利用它們。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于人和人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調查研究,學生需要深入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和價值,培養關心國家和社會進步的意識,注重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個主題下,由于個人的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各不相同,因此確定研究視角、定位研究目標、選擇切入點、設計研究過程、運用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表達結果等方面可以有所差異。這種靈活性為學習者和指導者提供了廣闊的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的空間,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其中學習內容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研究課題。不同于傳統的被動記憶和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要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探求結論。因此,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教師不應該簡單地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去理解和記憶,而應該引導、歸納并提出一些需要學習和探究的問題。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四、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一)應根據實際情況,挖掘優勢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時,需結合文獻資料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鼓勵學生充分關注本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實際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將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以及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強烈的探索動力和創造欲望。
(二)注重信息積累,提供共享機會。開放性的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索新知識的廣闊空間。在研究性學習中,師生所獲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獲得的經驗和取得的成果,對于個人、他人以及未來的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三)適應差異,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
五、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類型
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
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境保護活動的規劃,后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制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于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工協作。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小組合作研究是經常采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
個人自主研究可以采用"開放式長期任務"的形式。教師可以向全班學生布置一個研究性學習任務,這個任務可以是一個綜合性的研究項目,也可以是沒有具體范圍的項目。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具體的題目,并且相對獨立地進行研究活動。整個研究過程需要花費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來完成。
采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學生自己調查、觀訪(也可有組織的)采訪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后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中研究題目。
同時,教師應該協助學生在進行研究之前收集相關資料,了解與研究課題相關的知識背景,以及其中存在的爭議性問題。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和分析這個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組建研究小組,共同討論并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所需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需的技能以及可能采取的行動和預期得到的結果。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反思已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并在需要時進行修正。這一階段旨在提供學生實踐和經驗的機會。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后,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最后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并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表達和交流階段
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采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墻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三)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視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要參與者,并且需要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
六、研究性學生的評價
評價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
(一)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氛圍。
(二)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或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社區或有關部門等等。
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是否主動提出研究和工作設想、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采納他人的意見等。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
三是評價學生學習和研究方法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需要評估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各個環節所掌握和運用的相關方法和技能水平,例如信息檢索和篩選、數據分類和統計分析、新技術應用、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評估學生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成效。這部分將重點考察學生參與研究活動時所表現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包括問題發現、問題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通過對比活動前后以及多次活動的表現來評估學生的發展情況,并做出相應的評價。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
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局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
(三)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
評價要貫穿研究性學生的全過程,以確保其研究工作能夠持續進展并取得良好結果。操作中,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三個環節: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
首先是開題評價。在這個階段,評價的重點是學生對研究主題的選擇是否合理、研究目標和問題是否明確,并且提供必要的背景資料,說明研究的重要性和創新性。評價者還應考察學生對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制定了詳細的研究計劃和時間表。
接下來是中期評價。在這一階段,評價的焦點是學生研究進展情況是否符合預期目標,并能夠按時完成各項任務。評價者應對學生的數據采集、整理和分析方面進行詳細的審查,以確保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遵循科學的方法論。同時,評價者還應鼓勵學生與他人進行深入討論和交流,促使其拓寬視野和提高研究水平。
最后是結題評價。在研究結束時,評價的重點是學生能否達到研究目標并取得有意義的結果。評價者應對學生的實驗設計和研究方法進行仔細審查,以驗證其科學性和可靠性。此外,評價者還可以根據學生所得結論的合理性和潛在影響來評判其研究成果的質量。
總之,評價要貫穿整個研究過程,從開題、中期到結題,貫徹始終。評價者應全面了解學生的研究進展,并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反饋,以幫助學生不斷提高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
開題評價應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構思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對研究計劃的執行情況、資料積累以及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情況進行檢查。對于評價結果,應及時給予反饋,并協助學生解決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之間的交流以及尋求校外幫助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以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是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成果進行綜合評定的重要環節。通過對這些方面的評價,可以衡量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參與程度、獨立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情況,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依據。在評價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時,可以關注學生在課題選擇、文獻查閱、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等環節中的參與程度和質量。比如,是否主動參與討論和提出問題,是否積極收集相關文獻資料以深入了解課題背景,是否能夠合理安排實驗并熟練操作儀器設備,是否能夠準確地收集和整理實驗數據等。此外,還應評價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體驗情況,包括學習興趣的激發程度、對科研工作的熱情和投入程度等。通過了解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體驗情況,可以幫助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資料積累情況也是評價學生研究性學習過程的重要指標之一。評價時可以考察學生是否能夠廣泛查找相關文獻并準確引用,并能夠進行合理的文獻綜述和批判性分析。此外,在實際研究中,學生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各類資料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結題情況評價主要是對學生撰寫的研究報告或論文的質量進行評估。包括內容的完整性、邏輯性、條理性、語言表達和圖表展示等方面。這一評價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使其能夠準確、簡潔、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還應對學生的研究結果及其成果展示方式進行評價。學生的研究結果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實踐價值,并能夠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有效展示,如學術報告、展板、海報或口頭演講等。評價時可以考察學生對自己研究結果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及展示方式的創意和專業性。綜上所述,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評價應綜合考慮不同方面的情況,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評價的具體方案可以由指導教師提出,也可以在師生共同商議的基礎上確定。鼓勵學生個人或學生自主設計評價方案,對自己的研究情況進行評估,并充分發揮評價過程中的教育作用。
研究性學習報告6
現代社會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人們所面臨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應付這些壓力,保持個體的情緒健康,更好地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挑戰,是一個現代人人生道路上的重大問題。
我國高中學生的壓力源主要來自于學習、父母、老師和同伴、環境、自我發展和時間六方面,其中學習壓力是中學生的主要壓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學壓力要比高中生大,這是因為高中畢業面臨的升學和擇業更為迫切。
在社會中還存在不少高中生由于學習壓力無法得到調節而釀成悲劇。一幕幕扣人心釀成悲劇,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畫面,種。種悲劇也給許許多多的家長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傷痛。所以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習壓力給學生帶來的.影響。
一、自我減壓法:
面對學習和工作力而產生的種。種心理上的問題,可借助以下方法自我調解。
1、不要把目標定得高于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時間,將學習任務或工作任務按輕重緩急編定先后次序,然后依次逐步完成,階段性的成果可減低同時展開多份任務而又無法完成所帶來的壓力。
3、課余時應做適量運動,既可強健身體,亦可減壓,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減輕肌肉疲勞。
4、遇到困擾或情緒低落時,可與家人或朋友傾訴,通過與同學,同事的溝通獲得支持和關懷,亦可發泄情緒,以下提供兩種心理宣泄FLASH。
5、即使再忙,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這對松弛繃緊的神經至關緊要,對于處在身體發育時期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6、如果實在感覺壓力太大,無法應承致使情緒低落,不妨去聽聽CD,看看電視劇,或者到酒吧去坐一坐,哪怕偶爾“瘋狂”消費一把也可以。當然這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辦法,不可頻頻使用,更不能成為你懶惰渙散的借口。
7、養成持之以恒,平衡有序的生活習慣,不要做“書呆子”,別放棄享受美食,享受戶外活動或發展個人興趣所帶來的樂趣。
二、病癥的心理調適
如果面對學習壓力造成的種。種生理上的不適,可借助以下辦法使之得以緩解。
1、頭痛:以拇指輕按太陽穴,眉頭及耳背等部位,再以畫圓法輕輕按壓。
2、肌肉痛楚(如肩部及腰部不適):可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坐直身子,放松肩部,兩手放背后,十指互扣然后用力向后拉,如此這般重復多次。
3、胃痛:因耽誤進餐時間引起胃痛,可喝一點溫牛奶,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求助于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飲料。
4、便秘:如持續便秘數日,那么你不妨嘗試著每天早起10分鐘,然后先飲一杯白開水,會有一定幫助。
5、失眠:先一個能承托頸肩彎,軟硬,高度適中的枕頭,睡眠會舒適,播放一些調子抒情的音樂,或如海浪,雀鳴等大自然聲音,在助你的神經松弛下來,如果你覺得讀外語也可催眠,那么也不妨試試。
研究性學習報告7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水是人類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是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而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保護水資源,刻不容緩。
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我們身邊的水,讓同學們了解水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明白在我們身邊,浪費水資源,水污染的問題日趨嚴重,需要我們從身邊做起,采取措施保護水資源。明白水是地球生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水資源是維系地球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保護水資源是人類最偉大、最神圣的天職。
預期成果:
調查附近河流水質,城區水量是否緊張,是否存在嚴重的浪費水資源的情況,并研究制作表格,反映給有關部門。
研究方法:
實地考察和進行調查問卷。
活動計劃:
一、任務分工:分為三個小組
1、余崇文和康培培負責制定調查問卷和活動計劃并進行實地考察。
2、張藝、邱夢媛、李琛發放問卷以及整理和收集資料。
3、徐亞維打印文件及整理最終檔案。
二、活動步驟
1、全體組員進行討論、確定課題、出動全體組員收集有關資料。
2、全體組員對主要河流、水庫、自來水廠進行實地考察、發放調查問卷給小區居民并收回問卷。
3、對回收問卷和所收資料進行整理。
4、上網將活動細則及成果打印出來,便于寫論文報告和總結。
三、可行性分析:
新縣縣城主要分布在小潢河兩岸,取其水質調查相對簡單,香山水庫是居民飲用水來源,水資源是現在人們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會得到大力支持。
總結:通過這次研究性課題我了解了新縣水資源及水污染的一些狀況,水資源相對豐富,不存在缺水狀況,但普通民眾的節水意識不強,浪費水資源時有發生。一些大型企業排出廢水也污染了小河水資源。
教師評價:課題是當今社會的研究熱點、實踐意義強、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科學思維以及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研究性學習活動非常有意義!
研究性學習報告8
托·布·里德說:“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習慣抵得上一磅智慧。”古今中外,也許沒有人不知道習慣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對學生提出了要求:“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為此,我于20xx年5月開始進行關于《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均能按照課題實施計劃有序推進,自從立項以來,我做了較為廣泛和深入的探索。
一、針對課題,分析原因確定方法。
我校雖地處縣城,但仍屬于農村學校,而且大多是留守孩子。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本身生活的環境也截然不同,許多家庭在教育問題上存在不少誤區如父母不愛學習,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形不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指導學生的良好習慣也就只能在學校里,作為教育人的教師就必須擔負督促教育培養這一重責。
二、本階段實驗做法,取得的成果。
《一、》預習和復習方面的習慣
通過對本校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60%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而70%以上的學生學完新課想不到復習,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更沒有隨手記筆記的習慣。學生在剛進入初中時,老師布置任務讓預習下節課內容,很多學生只是把課文讀完一遍就完事了,在他們的認識中,他們覺得預習就是看一遍課文。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教他們預習的方法,不光是看課文,首先解決生字詞和文學常識,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一篇課文不再是把重點放到識記字詞和文學常識上,但是不能說明這些不重要了,相反,基礎知識在初中階段所占比重還是非常大的,但是需要學生在預習時就能掌握。其次,了解寫作背景,尤其具有時代特色的文章必須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最后,建構文章的框架,這樣可以一目了然。由于一些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或者根本不會預習,所以前期我會經常提醒他們,通過這一階段的慢慢培養,大多數學生已經能自主去學習一篇文章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復習的重要性,“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篇課文學完了,需要他們把老師講授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這就需要課下及時復習鞏固,初中階段語文課文是比較淺顯易懂的,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都能讀明白,那么,我們為什么還要講解這篇課文?有句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課文,主要是在教學生怎樣去理解分析一篇文章,教給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方法,所以學生在課下復習的內容主要是鞏固閱讀理解的做題方法,對待不同體裁的文章怎樣去分析。
《二、》聽課習慣的.培養
在接手現在的班級后,上課時有一些重點內容,需要學生隨手記下來的,我會加重讀音,而且會重復兩遍,但是,我發現學生仍是聚精會神的看著我,或者看著黑板,或者看著書本,他們不明白我重復的原因,我頓時了解了:原來他們還不會聽課!于是,我只好放下所講的內容,先給他們上一堂學法指導課。我告訴他們,如果某個句子我加重了讀音,并且重復兩遍及以上就是提醒你們該記下來,而且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都要養成隨手記筆記的習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堂內容那么多,就算當時記住了,可能一會就忘了。另外,聽的時候自己也要思考,我們現在反對“填鴨式”教學,提倡自主、探究性學習,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要多問個為什么,否則一股腦的接受了,也不會靈活運用。
《三》閱讀習慣的培養
農村的學生極少能有在小學時就養成讀書的習慣的,但是他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不過直接經驗需要和間接經驗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它的效力,初中生總是會拿沒有時間閱讀作借口,于是,久而久之除了課本上的幾篇課文,有的學生甚至沒再讀過其他的文章,更有甚者連名著中的人物都搞不清楚。我在學習課文時遇到相關的名著總是會給他們拓展,然后,周末會布置他們看幾篇文章,遇到暑假或寒假會讓他們閱讀一部到兩部中長篇名著。另外,我還發現一個現象,我們在學習一篇課文時,如果涉及到歷史知識,學生竟也不知,所以,我經常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戰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
學生不喜歡閱讀,歸根結底是沒有培養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是博大精深的,它涵蓋了各個學科、各個領域。學生可以先閱讀自己較感興趣的文章,慢慢培養自己的耐心,對文章的閱讀也要由短到長。閱讀時,最好能養成隨手摘記的習慣,對于自己喜歡的作品或優美的語句要隨時記下來,有利于寫作的提高;讀完一部作品,最好能寫一篇讀后感,一方面可以強化自己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寫作水平。
《四、》書寫的習慣
書寫在語文的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多數的學生能夠書寫工整,尤其女生能夠認真書寫,有少數男生書寫比較潦草,首先要求他們端正態度,認認真真的書寫。練字,其實也是在練自己的心性,其實,不必用專門的時間,專門的紙張去練字,只要平時書寫時都認真去寫就行,無論是平時的作業,還是上交的作業、試題等都認真對待,相信書寫一定能有所提高。
三、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已有進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學生往往開始的時候信心百倍,熱情高漲,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身上天生的惰性就會表現出來。解決思路:在好習慣的形成過程中,教師的監督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督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采用教師不定期抽查、同學之間互查、學習小組長代老師檢查等。經過如此經常性的訓練,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會形成。
(2)在良好的習慣形成過程中容易出現反復。
解決思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對技能的形成會產生遺忘。今后,學生好習慣形成后的鞏固是一項重要環節,需要“反復抓”“抓反復
四 今后努力方向
通過這一階段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已經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了學習,但是一些不良習慣還是根深蒂固,比如閱讀的習慣、書寫的習慣等。語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學科,要想學好語文這一學科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也沒有什么捷徑可以走,中學生要想學好語文,與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密不可分,所以還是任重而道遠,我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繼續貫徹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都能得到顯著提高。
研究性學習報告9
長期以來,學生學習似乎與"課題"研究無關,搞課題似乎是大人的事。因而,我們的學生普遍缺乏獨立性、創造性。然而,在美國,進行小課題研究成了孩子們的家常便飯,正是這些小課題激發了孩子們的創新意識,求索精神,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研究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的天性。從“哇哇”落地開始。孩子們便睜大雙眼“研究”著周圍的一切。然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讓教師“吃”教材“喂”學生,學生成了語文知識的“容器”,他們的“研究”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的探索之路常被封堵!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而倡導研究性學習的主動學習方式。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如何在教學中滿足孩子心靈深處的那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呢?幾年來我作了初步的探索與嘗試。“小課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老師幫助下,從自身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取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搜集處理信息,得出并表述研究成果。
一、“小課題”研究的實施原則
主體性原則。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開辟廣闊的空間,在研究活動中要讓學生自主確定“小課題”,自主開展研究活動.自主總結得出結論,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師只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綜合性原則。“小課題”的研究內容不能只局限于語文學科本身,我們要軟化學科邊緣,鼓勵學生嘗試打開各門學科知識的.通道。溝通學科間的聯系,做到語文與思品,語文與自然,語文與藝術(音樂、美術),甚至是語文與其它各門功課的綜合。當然,既然是語文“小課題”研究,綜合中應以語文為重點,是語文與其它學科的綜合。“小課題”研究要激活各門學科的知識貯存、嘗試相關知識、能力的綜合運用。
過程性原則。小學生進行語文“小課題”研究,目的是培養學生研究興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學生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因而,小課題研究≠科學研究,“小課題”研究所重視的不是解決問題的結果,而是學生探究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
開放性原則。“小課題”的研究具有明顯的開放性。研究的目標是開放的,分層要求,鼓勵創新,對諸多問題的研究沒有固定不變的標準答案;研究內容是開放的,沒有教學大綱,固定教材,而需要學生從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專題,確定內容,因人而異,千變萬化;研究時空是開放的,研究時間有長有短,研究時還經常需要走出課堂,走進社會。
二、“小課題”研究的操作過程
1.確定主題。先讓學生小組議論,對哪些東西比較感興趣,有哪些方面的內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結果。然后老師和學生共同商量,幫助學生將可研究的內容分類列出。例如:
①課文知識拓展型。根據課文主要內容、知識點、作者、時代背景等進行拓展,確定“小課題”。比如學《特殊的葬禮》后,可引導學生提出研究課題:a.世界上的瀑布;b.環境污染與自然災害;c.水資源的保護。
②鄉土民俗搜集型。根據家鄉的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物產特色,民間風俗等方面的特點開展研究。比如:民間故事的搜集與研究,鄉土文化的搜集與研究,主要農作物的研究等。
③時事熱點調查型。抓住社會的一些熱點、焦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如:a.奶粉造假;b.中國夢;c.科教興國。
④觀察實驗報告型。結合自然、勞技課,引導學生進行實地觀察,實驗操作,撰寫觀察報告,實驗報告。如:a.蚯蚓的再生能力;b.陽光對種子發芽的影響;c.綠葉的作用。
2.制定計劃。研究課題確定之后,學生自主地設計課題的研究性學習計劃。制定計劃是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基本步驟。“小課題”研究計劃一般包括課題名稱、課題研究的方法、方式,課題研究的必要條件準備,課題研究的時間表等等。制定計劃為課題研究的實施奠定了充分的基礎。
3.實施研究。按照小課題探究的研究學習計劃,分步展開具體的研究過程。具體研究過程的活動包括調查、觀察、文獻檢索和搜索、實驗、資料或數據統計處理,以及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等方面。在這一動態復雜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具體說來,可著重進行兩個方面的指導。①指導搜集處理信息。指導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報刊、電視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獲取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學習信息,選擇信息、分析信息、綜合信息,得出結論。②指導研究成果的撰寫。a論文式:概括總述(研究的目的、意義)――詳細論述(提出具體做法,闡明研究成果)――歸納總結。b報告式:小課題題目――提出研究問題――交待研究方法――闡明研究結果――注明參考資料。
4.展示成果。學生將自己或小組經過實踐、體驗所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提煉總結,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研究成果的表達方式應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和“研究小論文”之外,還可以通過辨論會、搞展板、出墻報、編小報等方式加以表達。歸納起來,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類。①演,即通過相聲、小品、課本劇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②講,即組織“研究成果匯報會”,讓學生介紹研究計劃,研究過程、方法、碰到的困難、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結果。③展,即展評優秀的研究報告、研究小論文、資料圖片、自編研究小報。④賽,即組織適當的研究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
三、“小課題”研究的探究與評價
獨立探究是探究活動的關鍵。每個學生根據"問題"進行獨立探究活動,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式。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語文知識與技能,通過讀書自悟,積極思考,運用比較、分析、概括、歸納、綜合等探索方法,力求在探究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求異,有所創新。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行有差異的幫助,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有差異的研究。
研究性學習報告10
一、研究背景:
平時我們都經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賣部買的,之后發現網上其實有家制紅茶烏龍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原故一向布季謝擱置著。
此刻學農的時候能帶給一個機會我們自己做酸奶,既能鍛煉動手潛力。又能積累一門手藝,感覺十分高興,就可以參與了這項活動。
實驗中需要有控制變量,我們想了很久,奶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奶質和形態都能影響味酸奶的味道,所以我們選取了控制奶源變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學習,探究選取哪一種奶源才會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活動目標
我們對于酸奶研磨牛奶的期盼并不高,期望結果制作出來的紅茶,能在凝固出像中會傳遞出當代酸奶的香氣與奶味。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整個過程:
一、分組分工,選取實驗材料,制定活動方案。
二、材料
1、發酵用的原料
伊利純牛奶、圣元高鈣低脂純牛奶、香滿樓鮮牛奶、伊利高蛋白藻酸高鈣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發酵劑。
2、工具及儀器
RC-H2日創酸奶機(5個反應杯)、標簽紙數張、量筒、電子天平、稱量紙等。
四、實驗原理:
在42℃恒溫環境下7小時,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將乳糖分解為2分子單糖,進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中膠粒的膠體磷酸鈣轉轉成可溶性磷酸鈣,從而使酪蛋白膠粒的穩定性放緩,并在PH4.6-4.7時,酪蛋白發生藻酸沉淀,構成酸奶。
五、實驗的設計
杯①用100ml香滿樓鮮牛奶,倒入100ml反應杯,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④用100ml伊利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素漾,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經發酵后品嘗5杯酸奶的味道,比較5杯酸奶的酸度、色彩、香味、狀態、口感的不同。
實驗步驟:
1、煮開水,并將五個玻璃杯、五個蓋子、量筒、坩堝清洗干凈并消毒;
2、杯①:加入100ml香滿樓鮮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純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
3、待奶粉冷卻到常溫,五個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
4、酸奶機恒溫42℃發酵7小時;
5、品嘗并比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總結。
六、結果與評價
酸奶的這種做法大同小異,而根據我們的探究。用不同搞奶源做出來的'酸奶的味道會有較大的差異。由此實驗我們可以得出,用鮮牛奶談奶源綠茶做出的酸奶酸度適中,色彩呈乳白色,香味濃郁,凝固程度較好,口感較滑,總體來說是最出色的,只是鮮奶做的酸奶保質期較短,制作后需盡快食用。若在發酵前在酸奶中加入少量白糖,味道更佳。
七、學生收獲(可附學生作品):
我們很開心能參與這次的酸奶制作學習研究性活動,學會了做酸奶。
在體來收集資料和制表的過程中,學習了如何集中和揀選有用的信息幫忙我們的制作,同時懂得了如何做研究性報告。
在制作酸奶的過程中會,與同學更加友善地相處,親近了我們的距離,學會了分工合作,不怕麻煩,耐心等待。
在進一步完成研究性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珍惜這次這場的機會,期望往后像是能夠毛序參與像是這樣的研究性活動。
八、指導教師的認識和體會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食物更為更加能吸引學生,所以學生對酸奶制作具有濃重的興趣,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有效的激發。但應對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對學生來說又是十項“艱難”的選取,但也同時毅力煎熬著學生的毅力和耐性,對學生科學研究的素養有巨大的幫忙。
學生在完成該項研究性講授學習活動中經歷了分工、設計活動方案、動手完成制作過程、品嘗評價等,學生能夠共同商議解決難題,并能夠從不同的提議聲中迸發新的想法。
在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活動方案的設計、贊許以及活動報告,效果優異。
教師在指導具體指導進程中要起到組織、督導和參與的作用,減少學生應對活動開展的盲目和迷惑感受。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學生因對環境的陌生、知識和技術的缺乏感到迷惑,老師需要做好活動開展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指導的工作,讓學生盡快挹注到活動中。
研究性學習報告11
一、調查記錄
調查研究是一項很細致的工作,要按照調查提綱一步一步地進行調查,提綱要包括調查對象各個方面的情況。
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調查方法,建議你使用下面的記錄表。表1、學生調查研究計劃表年月日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調查方法是專訪某一個人,建議你使用下面的記錄表。表2、學生訪談記錄表
二、調查報告的結構與組成要素調查報告具有以調查過程和結果來說明現象的特征。它一般包括題目、署名、摘要、關鍵詞、前言、正文、結論和建議、參考文獻、附錄這九個部分。
三、調查報告協作的一般格式
調查報告的格式決定于研究成果的內容。研究成果因學科不同、選題不同、性質不同、研究方法以及實驗過程、邏輯推理和結果的表現形式的不同而各有差異。具體撰寫時的一般格式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1、標題
標題是對調查報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常用一個動賓詞組去表達,基本要求是確切、簡潔、醒目和避免雷同。調查報告的題目可直接揭示論點,也可點明論述范圍。標題可用判斷句、陳述句,也可用疑問句。標題一般不要超過15個字,太長的標題可分出副標題來。標題的構思十分重要,好的標題能引人入勝,能使人抓住調查報告的中心議題。
2、署名
署名的目的有三個:一是顯示作者經過了辛勤的努力;二是表示作者對所寫文章負責任;三是方便同行或讀者與作者聯系。在署名時,只有真正的作者才應該署名。如果是個人寫作,應該寫個人的姓名作為署名;如果是集體合作的成果,可以使用集體的名字署名,也可以在集體名義下分別署上參與者的個人姓名。
3、單位
在署名下一格打上括號,在括號里寫上作者的單位,隔一個字寫上作者的籍貫,再隔一個字寫上作者單位所在地的郵編。
4、摘要
摘要是調查報告的核心思想的簡要概括,是對報告內容的精煉介紹,是提取出的要點信息,其目的在于讓讀者對全文有一個大致了解。
5、關鍵詞
關鍵詞是指文章中最關鍵、起決定作用的詞語。它是文章內容、觀點、涉及的問題和類別等方面的標志和提示。一篇文章關鍵詞的個數根據文章內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個為宜。
6、前言
前言亦稱引言、引論、緒論、序論或導論,是調查報告的開頭部分即開場白。主要內容是提出問題、明確中心論點或闡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紹研究的背景、范圍及意義,以使其他人對論述的內容先有個概括的了解。
7、正文
正文是指研究報告中的核心部分,也被稱為論證部分。它涵蓋了研究課題的展開、對論點的分析和論證,以及表達作者見解和得出的研究成果。在整個研究報告中,正文通常占據了絕大部分篇幅。正文的內容一般包括實驗方法、理論依據、實驗結果及其分析與討論等。一篇研究報告必須經過科學嚴謹的論證,而不僅僅是提出主張或想法。只有通過充分的論證才能確保觀點的合理性和真實性,從而使讀者信服。因此,論證部分在研究報告中顯得尤為重要。
8、結論
結論是調查報告的結束部分,即解決問題的部分,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是整篇調查報告的歸結。但不是實驗結果的簡單重復,而是經過綜合分析,將各種數據材料連貫起來,思索判斷,邏輯推理,形成總體論點。結論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質的規律,它與正文緊密銜接,與前言相呼應,使調查報告首尾呼應。它還要求結論寫得措詞嚴謹、準確、鮮明。
9、參考文獻
在報告最后列出重要的參考文獻目錄目的有三個:表示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可加大報告的信息量,提高報告的學術價值;第三,他人可以以此為線索查閱資料原文。
10、附錄
關于中學生調查報告的要求可以包括:題目、署名、引言、調查目的、調查方法、調查結果、分析和討論、結論和建議、參考文獻等幾個部分。其他內容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補充。
研究性學習報告12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中提高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大家知道,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沒有發現就沒有創造。學生的創造發明是從小開始的。由此可見,學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改變過去只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只重視分數而忽略了能力等一些不良現象,摒棄那些知識只來源于課堂,來源于教材的狹隘的認識,激活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欲,是我們這次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突出特色。 本次研究性學習,在課題操作方面有以下特點是:
一、組織學生選擇課題
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由學生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課題,在學生選擇課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發展與提高。
二、以點帶面,進行研究
為了更好的進行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在組織教師學習課標,提升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我們以點帶面進行教師個人學習的小匯報,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把個人的研究認識在教師間進行廣泛地交流,拓寬教師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認識。
1、由課本走向校園。
2、由文字走向文化。
3、由興趣走向研究。
三、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銜接
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豐厚的知識營養,我們合理地使用教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通過查找、搜集、使學生對課內知識廣為了解,有適當地延伸。這樣做,開發學生的潛能,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中的一次初步探討,過程還很粗糙,但我們會在研究中不斷學習與完善,使研究性學習更趨合理化。
研究性學習報告13
開展研究性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種世界潮流,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探討實施研究性學習,而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加倡導研究性學習。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綜合性的教學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為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有助于改變傳統教與學的形式,從而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有助于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所謂研究性學習,廣義的理解是泛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在目前實踐中,主要是指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胡興宏《關于學校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構想》)。可見,從廣義上說,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可以貫穿在各科各類學習活動中,是一種學習方法,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活動課程都可以進行研究性學習。從狹義來理解,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高中政治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從描述性的角度說,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從日常生活、政治學科學習熱點、社會實踐中選取專題進行研究,自主地了解與思考政治事實,培養材料處理、分析與解釋等基本能力,從而孕育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和課程形態。
二、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一)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起主導作用
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是指導者,亦是促進者,是指教師自己的教育觀念應該更新,更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能夠達到的目標和意義,傳統的流于形式地指導學生遵循興趣性和可行性原則,會導致研究性學習異化,最終變成“新瓶裝舊酒”。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教師作為指導者應堅持“三個聯系”:一是要現實生活相聯系;二是要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聯系;三是要與社會實踐相聯系,從而增強政治學習的實效性。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參與者,一面與學生一起研究課題本身,以求達到對教學內容的擴展和深化,改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水平的再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教師對教法的摸索與再探討,為研究出適應新的教學觀念和新的教學大綱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而積累經驗。
(二)正確處理政治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關系
研究性教學雖然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但并不排斥用最簡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學生能盡快獲得新知。因此,在學習中,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 所有知識點都通過研究性學習同樣是違背學習規律的。也就是說,雖然高中政治教學越來越重視研究性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但并不是可以忽視政治課其他教學模式,而是要擺正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的關系。政治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教學是相互依托的課程關系,教學中必須擺正課內知識學習和課外實踐探索的位置,正確處理研究性學習和政治學科課程的關系,使學生做到對政治學科知識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三、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步驟應用
政治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是:選題——研題——評價——成果展示。
(一)選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研究性學習中課題的選擇至關重要。教師在準備的過程中要研究選定課題所涉及的內容、解題的思路和可能的結論,在備課時要對研究性課題心中有數,然后再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研習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確立課題制定計劃,在選題時還要注意課題的可操作性,要有足夠的資料讓學生能夠對課題進行深入研討,從而使研習活動扎實有效,避免空談。
(二)研題
課題確定后,要進行相關的研究和探討,將研究性課題定為討論題目,在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小組或全班進行討論交流;或將多種不同觀點或論點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并有史有論地作出總結,使其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如對社會上重大事件進行分析評價等,甚至可以模擬教師,走上講臺,將自己對政治事件的理解傳授給“學生”,變學為“教”,從“教”中學,讓學生在更為輕松、活潑的氣氛中開展研究,展示成果。
(三)評價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政治教師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樹立正確的質量意識,改變傳統的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的評價方法,從而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促進高中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
(四)結題
研究性學習報告14
從居民出行角度分析太原市19路公交車站點設置的合理性
(一)背景和好處
近年來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油價的上漲,一種綠色、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選取——即乘坐公交,公交車在城市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主角,同時也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為了使公交更好地為市民出行服務,公交站點的設置和選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一條公交線路上的公交站點的布局不僅僅影響著這條公交線路的優劣,而且與公交企業和出行者的利益密切相關。一條好的公交線路和公交站點位置和數目的確定,不僅僅影響著公交車輛在路段上的運行速度和停靠次數,而且決定著出行者的效率。
太原市作為一個省會城市,一向高度重視公交事業的改善和發展,20xx年5月13日,太原市規劃局出臺了《太原市公共交通規劃》,面向全體市民進行公示;20xx年5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全市公共交通未來10年的發展做了前瞻性的整體規劃和展望,但是這些都是宏觀的總體的設計和管理,我們試圖透過對公交系統中某一路車的站點設置的合理性進行微觀研究,一窺全豹。
19路公交車作為太原公交線路中的一員,開通較早、線路較長、站點較多,沿途經過多個城市功能區,所以,研究19路公交車站點位置分布,探討站點位置附近居民出行時間,并對站點位置設置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就成為我們小組選取的研究課題。
(二)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外對于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公共交通換乘線路的設計研究、公共交通專用道路的研究或者是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方面。至于公共交通評價方面,主要是針對公共交通的整體評價,如汪江洪的《公共換乘系統及其評價》,主要是從方便性、快捷性、準時性、安全性、經濟性等方面的指標進行評價。而那里的經濟性評價又主要是從交通費率來思考的。目前對于公交站點的選址問題,國內外還沒有較為系統、詳細的研究,個性是針對某一路車的站點設計的案例研究更為缺乏,為此,我們透過對19路車站點設計對行人出行的利弊的案例研究,總結在公交線路上設置公交站點的合理性,填補公共交通研究方面的細節的研究,使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加系統。
現階段公交站點設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道路交通影響上面,而忽略了公交站點設置和居民出行之間的關系。部分城市公交站點的位置原理居民區,居民出行受到極大影響。因此,我們的研究選取了居民出行這個角度,探討居民出行對公交站點設置的影響。
研究性學習報告15
課題的提出
本課題討論的“研究性學習”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來理解。在廣義上,它指的是學生通過探究問題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貫穿于各個學科和活動中,主要強調研究性學習方式,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而狹義上的研究性學習則是一種特定的專題研究活動,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方法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自主學習、親身體驗和探索研究為基本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個人素質。這種學習活動使知識、能力和態度融為一體,充分展現了素質教育的內核;它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研究技巧;并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機會。
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研究目標
1.內容:
挖掘化學學科中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
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模式;
化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
與化學教材相對應的各階段研究性課題等。
2.研究目標:
學生目標:
改變學生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學習模式,致力于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樣途徑獲取知識和實踐應用的機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1.創造開放的學習環境:提倡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索和團隊合作,為他們提供寬松自由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在學習中表達和分享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2.多渠道獲取知識:除了傳統的教師講解和課本閱讀,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圖書館、實地考察等各種資源進行跨學科、跨文化的綜合學習,從不同角度拓寬知識視野。
3.實踐應用知識: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實踐項目、案例分析、模擬情景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4.培養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勇于挑戰傳統觀念和方法,培養創造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
5. 個性化學習指導: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學習風格,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支持,鼓勵他們在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中發展潛能。通過以上目標的實現,我們將為學生打造一個積極、開放、互動的學習環境,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和職業的挑戰。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教師目標: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旨在通過提出和解決問題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在設計學習過程時需要創造一個情境或給出一個研究任務,從而構建問題的初始狀態。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應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材料,并以新穎的方式和生動的語言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并激發他們進一步提出新問題的求知欲望。
學科目標:
化學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教師通過生活實踐和社會調查、通過觀察實驗和奇趣事例、通過原有知識儲備、通過對某一問題的不同看法來創設問題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熱情,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從而獲得較為牢固的知識。
究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步驟
1.基本原則:
(1)全員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名學生都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2)綜合性原則: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每個問題的研究和解決都需涉及多種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自然地將已學知識聯系起來,并運用它們來解決問題。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系統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逐漸將學習從單一的學科培養向綜合發展,實現綜合應用學科知識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期收獲更大成效。
(3)自主性原則:學生的學習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探索學習原則:學習并非僅僅被動地記憶和理解知識,而是要以敏銳的觀察力發現問題,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并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通過探索的過程來獲得結論的學習方式。
2.研究方法:實驗法
3.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由教科室組織舉行系列講座,學習理論,設計方案。使教師和學生明確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引導師生及學生家長提高認識,作好研究性學習的心理準備。
(2)指導學生選擇課題,明確如何發現問題,怎樣歸類分析問題以及選擇課題的一些原則。
(3)做一些課題研究的示范工作學科教師結合所教學科,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進行研究問題,通過提出問題——描述問題——提出假設——實驗論證——解釋結果——評價結果——問題解決的學科上展示,對學生進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指導。
(4)培養課題研究的骨干。通過學習,有的學生已著手開展研究,我們在各班培養一些課題研究的骨干,以帶動全體學生。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具體任務是:
(1)指導學生定課題。從身邊和生活中發現問題并研究課題。學校在課題選題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生選題比較有特色。一是圍繞學校學生學習生活,購買小食品的消費情況的調查;二是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課題,如房屋裝修的材料與污染情況調查、人體所需元素的調查。
(2)指導學生制訂研究方案
教師對學生所選課題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內容、方法指導、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具體實施的步驟等制定研究方案。(3)以班為單位進行開題報告,選聘指導教師,高一年級共確立了82個化學課題,化學子課題組對課題進行歸類和整理。
(4)整合各方面力量,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確定課題后,我們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重點從兩個方面讓學生實踐、體驗。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通過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二是調查研究。學生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
(5)評估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推動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我們對學生的課題研究進行了詳細陳述,并展示了所取得的成果。同時,在班級上展示了學生的調查報告,并對其內容進行了評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學生參與的程序。為了全面評估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效果,我們認為有必要對此進行評估。為了促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我們詳細描述了學生的課題研究,并且提供了展示他們取得的成果的機會。此外,我們還在班級上展示了學生們的調查報告,并對其內容進行了評估。在評估過程中,我們著重強調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以及學生參與的具體程序。
(6)我們的課題組正在共同努力,以挖掘研究性學習素材為主要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致力于設計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性情景,并積極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7)開展研究性學習公開課
四、研究成果
我組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其中上研究性公開課有:
付曉艷:《氯氣》一課獲遼寧省重點協作校青年教師創新教學大獎賽一等獎
張玉潔先后上了兩節研究性公開課。課題分別是《鹵族元素》和《環境保護》。
效果顯著。
顧繡紅:《家庭裝飾與污染》一課,充分展示了學生的潛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別具一格。
候躍平:《環境保護》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使課堂生動活潑。
我組有關研究性學習論文有:
候躍平:《研究性學習教師》被評為遼寧省優秀論文一等獎。
王恩成:《機遇與挑戰》獲第xx屆遼寧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項目
《角色轉換》獲遼寧省高中化學新教材研討會一等獎
《新課程與自學能力》獲東北地區走進新課程優秀論文一等獎
付曉艷:《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獲東北地區走進新課程優秀論文一等獎
王霞寫出了《研究性學習初探》一文。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們發現研究性學習在學生中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支持,不僅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顯著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作為一個課題組的學生,我們深刻地意識到科學研究對于生產生活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科學研究必須遵循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我們明白只有通過團結合作,才能做出科學的決策,從而改變傳統的觀念,讓學習不再成為一項苦差事。我們非常贊同將研究性學習引入課堂并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不僅培養了我們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高尚情感,還增強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它還大大提升了我們的觀察、交往和研究能力,培養了我們的科學探索精神。總的來說,研究性學習在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探索精神。我們將繼續積極支持并參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為未來的科學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五、子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XX
成員:XX
執筆:XX
【研究性學習報告】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報告04-22
研究性學習報告03-18
[精選]研究性學習報告07-27
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03-21
研究性學習報告格式08-16
研究性學習報告(推薦)07-12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3-15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2-25
關于研究性學習報告03-10
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