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報告(精選11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究性學習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研究性學習報告 1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水是人類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是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而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保護水資源,刻不容緩。
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我們身邊的水,讓同學們了解水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明白在我們身邊,浪費水資源,水污染的問題日趨嚴重,需要我們從身邊做起,采取措施保護水資源。明白水是地球生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水資源是維系地球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保護水資源是人類最偉大、最神圣的天職。
預期成果:
調查附近河流水質,城區水量是否緊張,是否存在嚴重的浪費水資源的情況,并研究制作表格,反映給有關部門。
研究方法:
實地考察和進行調查問卷。
活動計劃:
一、任務分工:分為三個小組
1、余崇文和康培培負責制定調查問卷和活動計劃并進行實地考察。
2、張藝、邱夢媛、李琛發放問卷以及整理和收集資料。
3、徐亞維打印文件及整理最終檔案。
二、活動步驟
1、全體組員進行討論、確定課題、出動全體組員收集有關資料。
2、全體組員對主要河流、水庫、自來水廠進行實地考察、發放調查問卷給小區居民并收回問卷。
3、對回收問卷和所收資料進行整理。
4、上網將活動細則及成果打印出來,便于寫論文報告和總結。
三、可行性分析:
新縣縣城主要分布在小潢河兩岸,取其水質調查相對簡單,香山水庫是居民飲用水來源,水資源是現在人們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會得到大力支持。
總結:通過這次研究性課題我了解了新縣水資源及水污染的一些狀況,水資源相對豐富,不存在缺水狀況,但普通民眾的節水意識不強,浪費水資源時有發生。一些大型企業排出廢水也污染了小河水資源。
教師評價:課題是當今社會的研究熱點、實踐意義強、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科學思維以及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研究性學習活動非常有意義!
研究性學習報告 2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
1、怎樣提問題;
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
3、如何研究課題;
4、怎樣查找資料;
5、教學評價;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中有一些涉及到的主題,并未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但在下個學期中我計劃專門進行講授。這些主題包括調查與采訪技巧以及課題研究結果的有效呈現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型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個人興趣和傾向,在日常生活、自然環境和社會實踐中自主選擇并確定研究主題,通過主動探索和實踐來獲取、應用知識,并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
研究性學習強調:
1、學生通過基于問題或主題的探索實踐,培養積極主動、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并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
研究性學習報告 3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把學習方式的轉變視為重要內容。與此同時,研究性學習也應運而生,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世界性課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深化的新嘗試,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一個獨具特色的課程領域,研究性學習走進我區高中生的學習生活已三年,我們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就研究性學習進行了實踐探索,這些探索主要是基于這樣一些思考:
第一,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形成一種主動探求知識,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這是一種有利于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為了倡導這種方式,我區在進行研究性學習實踐的初期,較多的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主題式研究性學習的途徑,即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第二,改變了學習方式,學生就有可能在新的層面上開展學習,但這并不意味著否定記憶理解等層面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否定接受式學習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研究性學習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有著密切的關聯并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存為基礎,因此不同年級、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其主題研究學習在內容、形式和深度上應當有差異、分層次。
第三,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課程理念,又是一種多用途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融合許多教育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是一種學生根據其自身經驗背景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理論,它關注的是學生積極地從事“做”的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創建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環境中構建個人知識體系的方法。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力類型,每個人都有不同智力強項和優勢,學生通過運用自身的智力優勢來完成一個學習課題,就意味著他們要探究的去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幫助學生開發各種智能并注重了學習與實際生活的整合,能幫助學生使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為遙遠的生活做準備,通過適當的培養和不斷積累學習經驗,學生的每一種智能都可以得到提高。
第四,研究性學習活動應當全員參與,每個學生都是有充分的學習潛能的。在符合他們身心特點和發展水平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往往都情緒高漲,接受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效率也特別高,因此,盡管學生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參與研究性學習并取得良好收獲的可能性則是全體學生都具有的,所以,我們強調研究性學習的全員參與性。通過以上思考,我們進行了如下實踐:
一、確定我區研究性學習的總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結合我區實際,我們將研究性學習的培養目標確定為: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工與合作,并體驗過程的快樂;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同時,各學校結合本校特點,在總目標的指導下各有所側重。
二、加強教師培訓和學習
在實踐中,我們更加認識到,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雖然發生了轉變,但教師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首先抓好教師的培訓及研討工作,重點學習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導(試行)》,區教研室專門就“高中研究性學習策略”、“學科整合”、“指導方案設計”等方面組織了十余次講座和校際交流活動,并通過東麗教研網將教師的優秀作品進行了展示和交流,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都有了大大的提高;其次是通過典型引路,確定研究性學習的樣本校,要樣本校率先拿出成果。各校結合本校實際,都建立了相應的學習制度,為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并切實為確有特長的研究性學習骨干教師提供進一步的發展條件,注重調動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重點抓好課程實施和課例研討
本區專門就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問題進行了研究,制定了《東麗區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確保各校研究性學習課表化。提出了以新課改理念學習為重點、教學設計為突破、課例研討為載體的教研工作思路,在現有條件基礎上,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各校都能采取因校制宜的原則,充分發揮各校校內資源優勢開展研究。有條件的學校定時開放網絡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等,為學生查找資料提供便利條件。如一百中學結合本校實際把研究過程確定為選題、開題、證題、結題四個階段,將資料的收集整理貫穿研究始終,還對研究過程中的小組創建進行了重點研究,并承擔了市級課題“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鋼管公司中學確立了主管校長、教務主任以及年級主任組成的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和由各學科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組成的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制定了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和細則,并為學生編印了《研究性學習手冊》(一個學期一冊),使研究性學習的各個實施環節從時間到人員有計劃、有系統。無論是設立專門研究性學習教師指導學生研究還是與讓研究性學習與學科課程相結合,我區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其中,回慶瑞老師組織學生開展的“學生最喜愛的教師”研究專題獲得了天津市首屆研究性學習成果二等獎,還有多位教師的研究性學習論文獲市區級獎項。
區教研室定期組織各校研學教師教研和下校觀摩活動,就本校實際進行研討,共同探索研究性學習有效教學的途徑。本學期共組織全區觀摩課四節,并在課后進行了交流和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一百中學高一學生親子關系研究”就高中生與父母關系的現狀在本校范圍內展開調查,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獲得了合作和探究的體驗,更是對高中生的親子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促進學生與家長形成良好的關系,增進了親子感情;“一百中學高一新生學習方法研究”關注新生入學后的學習不適感,并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讓人耳目一新;鋼管公司中學的“農民起義之作用專題研究”從歷史角度,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檢閱收集資料解決問題,并通過課本劇的形式匯報了研究成果;還有一百中學的“關注身邊,熱愛生活”就學生身邊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培養學生發現生活、熱愛生活的態度,這些專題研究活動都較好地實現了研究性學習目標,使學生真正獲得了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學會了分享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更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四、思考與設想
幾年來,我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都是遵循著“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方法踏踏實實開展起來的。隨著“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的教研課題的深入研究,我們認識到研究性課程教學不只是傳授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建立堅實的基礎;認識到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中,不僅要讓教師和學生熟悉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內容,更要深刻地轉變自思想觀念,改變教育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通過課題研究,我們要經歷:從個體走向合作;從課堂走向實驗室;從學校走向社會;從教科書和教學參考資料走向教學資源多元化的開拓;從填鴨式的單向傳授走向雙向點撥、啟發和探討。由于師生同時啟動研究課題,保證了"研究性學習"課的順利實施,使教師能自然地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與學生打成一片,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指導效果。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新型課程,不僅以相對獨立的實體形態存在著,而且以非實體形態存在于學校教育的一切活動過程之中,尤其是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并且教育實踐也證明,在當前基礎學科課程和課堂教學占優勢的情況下,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培養僅靠每周2-3個課時的專題研究課,是很難奏效的。因此,我們還應進一步拓展理念,滲透擴張,著力構建以各科教學為基礎,以專題研究課程為核心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
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我區還處在實踐與探索階段。今后,我們還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進一步推進我區教育改革的深化開展。
研究性學習報告 4
課題名稱:
研究消除粉筆粉塵的方法
學生姓名:
xxx
班級:
高一班
同組學生姓名:
xxxxxx
指導教師姓名:
xx
課題的提出:
背景
粉筆教具是目前教學的必備工具,用它來傳授知識,是最原始和最傳統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粉筆從其應用到現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對人類的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類對粉筆教具的認識不斷提高,即粉筆給人類教育事業帶來進步和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及學生帶來巨大的危害。
通過系統動力模型對教室粉塵的分布及危害作出研究后發現,在講臺3m的直徑空間內,工作環境競與煉鋼爐前工人受粉塵危害的嚴重程度極為相似。
粉筆從其化學成分構成上來講,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石灰石)和硫酸鈣(石膏),少量的氧化鈣以及其它少量的金屬元素如鐵、鎘等。以粉筆的化學酸堿度來看屬于弱堿性物質,從其物理性質即粉筆在書寫和粉筆擦除過程中其主要化學成分,濃度、分散度、比重、形態、硬度、溶解度等來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產生大量粉塵,長時間飄浮在空氣中,嚴重污染室內空氣,危害師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具有現代特征的現代教具如幻燈機、投影機、電腦以及實驗室等重要設備,影響這些設備的'性能,使用質量和壽命。同時由于大量使用必然需要開采大量的石灰石、礦和石膏礦,這樣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的破壞。
粉塵對師生呼吸系統包括肺、上呼吸道的危害以及對其它器官和組織的危害包括對眼睛、皮膚、耳朵的危害,還容易誘發其它器官的疾病,如對肝、腎、骨、腎臟等組織損害明顯。
粉筆粉塵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病菌都能吸附在微細粉塵上而被帶入學生肺部,從而促成急性和慢性炎癥的發生,從而引起學生群體集體感染呼吸道和其它流行病。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室內和細菌總數等衛生指標逐漸惡化,會與微細粉筆粉塵相互作用,加劇粉筆粉塵對師生健康的危害。
目的:
我們之所以研究消除粉筆粉塵的方法,目的是可以減輕粉筆粉塵對教師、學生以及其他人的危害,使大家生活在一個健康的環境里。
課題研究的內容:
研究方法
粉筆粉塵主要是在用黑板擦消除粉筆字的過程中產生,我們主要在粉筆的生產工藝和黑板擦上著手研究消除粉筆粉塵的方法。
研究生產無塵粉筆
(1)目前:市面上原始粉筆
(2)改進:原始粉筆的改進型為無塵粉筆,是在原始粉筆中加入油脂或聚醇類物質作粘合劑,再加入比重較大的原料。
(3)好處:使粉筆的比重和體積都增大,不易飛散粉塵。
(4)弊端:在實際應用中并不明顯,成本較大,難以推廣。
研制吸塵黑板擦
(1)目前:普通布制黑板擦
(2)改進:制作出吸收粉筆粉塵的設備,由一條導管連接著黑板擦和一個小型圓形箱體。
(3)好處:其功能類似于吸塵器,在擦黑板的同時機器啟動,使飛散的粉塵大部分不向外擴張,將粉塵吸進容器內,易于收集粉塵。
(4)弊端:剛接觸的人使用時感覺不太靈活方便。
我們針對教室講臺前地方狹窄,老師、學生來往頻繁和學生活潑好動等的特點,認為研制一種使用靈活、方便,又能消除粉筆粉塵功能的黑板擦,即在現有傳統黑板擦的基礎上做一定改進,加入吸塵的功能,解決粉塵向外飛揚的問題。我們著手于研究制作吸塵黑板擦來解決粉塵污染的問題。
對課題研究進行的理論、數據等方面的分析
制作吸塵粉筆擦
吸塵粉筆擦的制作是由大家共同參與討論及挑選材料完成的。吸塵粉筆擦是在注塑殼體的內側,與殼體兩邊平行鑄有兩棱骨、四塊限位擋板,殼體上端面開有通孔,注塑的板擦固定架的螺桿上端車有螺紋,板擦體鑲嵌在固定架下端面凹槽內,固定架位于限位擋板中間,螺桿穿過殼體的通孔與鑲有彈簧的上壓蓋以螺紋連接,毛刷安裝在棱骨的凹槽內,收塵片安裝在殼體無棱骨對應的一邊上。防止了塵土的飛揚,把粉塵收集到一起。
吸塵粉筆擦由于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在學校中能夠廣泛推廣。使用吸塵粉筆擦能夠有效減少空氣中的粉筆粉塵,凈化教室內空氣,有效率達到80%以上。
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就 吸塵黑板擦 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請教蔡老師,并通過與老師討論得到以下解答:
黑板擦的原理。 答:現在市場上已研制出這種黑板擦,但還未能投入使用。原理大致如下:在黑板擦內部裝有一小吸塵器,使用時吸塵器將粉筆灰吸入,并存入內部專門收集粉筆灰的容器中,但要定期清理容器。
粉筆灰為什么會掉落,為什么有一部分會飛到空氣中? 答:因為擦黑板過程中會產生風,而粉筆灰很輕,因此可以考慮在粉筆灰中加入一些密度較大的物質,使粉筆灰往下落,減少飄散到空氣中。
吸塵器原理。 答:使吸塵器內部空氣流速加快,內部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大氣壓將粉筆灰壓入吸塵器內。
摩擦生熱會不會影響吸引? 答:一般情況下不會或影響不大。
粉筆灰會不會被磁化? 答:因為不是鐵鈷鎳等磁性物質,粉筆灰內部像小磁針一樣的東西不容易整齊排列,固不會被磁化。因此從電磁吸引方面考慮意義不大。
課題研究的最終結論及其他成果
基本設想:
①了解基于粉塵污染日益嚴重,粉塵污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們進行粉筆灰擴散與粉塵污染的研究有關研究,并對粉塵污染的危害和治理討論.
②粉塵污染; 粉筆灰擴
③散粉塵來源;環境保護
④分析如何防御粉筆灰的危害
⑤ 現在有許多有關產品大量涌出但價格很貴有少許缺陷我們想在這方面有些突破
活動步驟 階段 主要任務 階段目標
總體構思 新型黑板擦的設計
設計圖紙、采購原料 設計圖紙、準備實驗制作材料
設計報告
作品展示與推廣 成果展示及推廣應用
組員:
結論:吸塵粉筆擦有良好的使用前景,應該盡快推廣生產使用。
這次的課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這個小集體中感受到了每一個人的友情,配合的十分默契。這是我第一次自主行動的事,但其收獲卻很大。讓我覺得同學之間的團結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次研究課題當中,我們常遇到一些麻煩的事.這些問題讓我不知從那里入手,還有寫道理我們根本聽都沒有聽過.在困難面前我曾想放棄,但在同伴的鼓勵下,我堅持下來了,順利的完成這個課題。謝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
通過了這次研究性學習,我與大家的友誼更加深厚了,我們互相團結,共同討論,很融洽。這次的課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粉筆灰對人體的危害,如何防治粉筆灰對人類的危害,團隊的集體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事情等等。
我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完成這次研究性學習,離不開大家的支持,謝謝同學們,謝謝我們的指導老師,蔡老師!
我懂得了堅持不懈,團結一致就能做好一件事情,這次研究性學習給我的啟發很大,我將以團結友愛,堅持不懈的精神做好以后的每一件事情!
研究性學習報告 5
課題名稱
從穿著打扮看我們生活的變化——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
課題編號
導師:
成員:
組長:
班級: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可見,“衣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著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們將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著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著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書籍、報刊雜志、互聯網、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由于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搜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并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著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和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鑒定、驗收。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著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于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找資料較為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兩節課后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總結:對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范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獲和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獲。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為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獲。
3。通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說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后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教師評價:
1。研究小組的學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熱情高,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研究過程扎實,能記錄下每一步的研究歷程;組員分工比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過程中分工協作。總體來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小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
2。研究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對研究的課題缺少整體上的宏觀把握,題目過空,過大,這也造成了學生的研究思路幾經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目的與意義上,語言較為空洞,內容不夠充實,這樣就使得第一次的論證不夠生動,吸引人;
3。第一次各組間的相互論證,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經過修改后,進行了第二次論證,效果非常好。具體表現在:
(1)題目范圍變窄了,增強了現實意義;
(2)內容方法具體,詳盡,豐富,可操作性強;
(3)有外出實踐活動,信息來源豐富,等等。他們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研究性學習報告 6
研究小組成員:
xxx、xxx、xx、xxx
指導教師:
xxx
課題題目:
農村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
簡要背景說明:
一、必要性和急迫性
農村中學同樣肩負著培養人的重任,同樣要為學生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服務,農村的孩子同樣需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樣會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所以,農村中學同樣要認識到研究性學習開設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相對城市中學來講農村中學,對素質教育的認識要模糊一些,實施起來要困難一些農村中學實質上是應試教育的重災區。在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可以打破以學科分類作為課程基本形態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從封閉的課堂中解脫出來,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生活化及實踐性,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知識更有價值。所以,研究性學習是農村中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農村中學同城市中學相比畢業后留在當地的學生要多,這批學生回到農村第一線后,直接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服務。他們是否具有科學素養,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將直接影響中國農村的發展進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意義尤為重大,形勢也更為迫切。
二、劣勢及優勢
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首先會遇到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軟件建設”問題,即老師的教育觀念及指導水平問題,一般農村中學較重視學科教學,老師擅長書本知識的傳授,自身對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很少,所掌握的知識都局限在本專業范圍內,這將會削弱課題研究中老師的指導;農村中學信息又相對閉塞,對新事物了解甚少,這些都會影響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的成效。
二是“硬件建設”問題,即學習資源建設,主要指農村中學在信息技術、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方面的建設較薄弱,學生很難通過網絡進行外源學習,憑借實驗室進行物理性、化學性實驗也受到制約,純理論性研究也相對困難。
當然農村中學進行研究性學習也有著城市中學所沒有的優勢,這些優勢表現在:
第一,地域優勢,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隱含著豐富的資源,產業結構形式多樣,自然物種豐富,民俗風情各異。這些都為研究性學習提供豐富、生動的內容。
第二,農村學生較純樸、能吃苦耐勞,對學習執著,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也較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及科學的精神。
三、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
在省外,乃至全國同類課題的研究很多,大致從研究性學習的原則、方法、途徑等方面作了一些理論研究。而結合農村高中現狀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方面做的研究很少。我們認為本課題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標取向,實施取向和追求的境界三方面進行理論與實踐研究,對探索農村高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適應教育發展形勢需要的優秀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基本內容:
一、當課程改革越來越成為教育關注的中心時,新型的課程形態和學習方式便應運而生,研究性學習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趨勢,也切合我們當前整個教育改革的發展宗旨,即培養具有良好個性的全面發展的人。為此,本課題研究基本內容如下;
(1)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取向--生命體驗
目前的研究性課程,基本目標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學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識三方面。我們要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以布盧姆目標體系基本理論為基礎,重點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時,形成自己的研究性學習目標體系。同時,開發另外兩個功能,一是發展教師和學生對現象過程或信息的個性化的解讀能力;二是培養教師和學生信息處理的能力。這兩方面正是學習生命回歸體驗的本義,即在于挖掘人的這兩方面潛質。終身學習的旗幟永遠引導他們去提升自我生命的價值,解讀和體驗生命的存在,從中汲取智慧,以應付知識和信息的“爆炸”,提升教師和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意志。
(2)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取向--學習化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要求:學生是參與的主體,教師是參與、指導和幫助者;實施方式:靈活選題、開放時空,以學生自主研究為主;選擇內容:強調學生能力所及的范圍;實施程序:準備--實施--結論--報告,具體實施方案由學生各自需要設定。因此,研究性課程的實施取向應該是一個學習化、實踐化及不斷反復提升的的過程。我們在研究上述內容時,還要重點研究,研究性學習課程一般方法與學科課程具體方法的協調問題,以求得方法論上的突破。
(3)研究性學習課程追求境界--學習自由
研究性學習課程追求境界--學習自由主要有五方面內涵:
①研究性課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整合為基礎,強調以學生切身的現實生活和實踐領域為內容,以促進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達到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習慣的形成并力爭與實踐相結合的習慣形成為目的。
②學生作為課程內容的主要開發者、探索和創造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
③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的定位要具有一定的難度。
④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特色就是打破傳統的整齊劃一的課程內容,給學生的特長的`個性的良性發展開辟空間和時間。
⑤研究性學習課程具有最大的開放性。
二、課程實施方案
1.成立,遼中一高中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管理小組
由學校行政、備課組長、班主任和部分教師組成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管理小組,負責對課程進行業務指導,組織實施、調控督促。
2.學習動員,樹立課程意識
(1)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體會新課程計劃和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充分認識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對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對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重要作用。使教師切實感受到新課程計劃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與緊迫性。
(2)學校采取送出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分批組織教師到外地學習參觀。
(3)收集、印發有關“研究性學習”的專著、理論文章、經驗交流資料等,并組織學習或分組討論,使教師掌握“研究性學習”的目的、目標,開展方法和操作步驟。
(4)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了一系列的講座,向學生介紹“研究性學習”,作好學生的動員工作,幫助學生轉變觀念,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對學習、成長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進行研究性學習、怎樣進行課題研究等。并在20xx年6月下旬,學校指導學生自由組成課題組,開始進行研究,并要求學生利用雙休日、暑假進行調查研究,為下一期的繼續實施打下基礎。
3.確定課程教育目標,制定整體計劃,編制進度計劃。
4.課程實施管理:
(1)教師培訓,建立教師對課程的管理體系。
(2)重視對學生的課題活動的指導,教師及時了解課題活動的進展情況,協調解決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3)課題研究期間,舉行與“研究性學習”相關的各種學習以及實踐考察,以達到開闊視野,理順思路的目的。
(4)領導小組、管理小組成員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應保持經常性的聯系,舉行多種形式的座談會,增進了解,促進課題研究健康發展。
(5)在課題開展過程中發現、培養課程骨干教師,給他們提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的機會,使之能承擔起課題研究導師的重擔。
三、教師如何適應研究性學習: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走出對研究性學的認識誤區,不少教師認為,中學屬于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最佳時期,其主要任務是學好各門文化課,搞研究性學習應放在課外,不應作為必修課;搞研究性學習,農村中這的教學條件還不足、執行有困難,很難搞出名堂來;搞研究性學習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降低升學率 顯然,這是受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所產生的顧慮,教師應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意義和實施方法的認識,消除上述顧慮,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了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把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這不僅使學生看到了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價值,提高學習積極性,還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和重要意義。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與教師一樣能通過互聯網,各種媒體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而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質的提高。研究性學習是一門全新的課程,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探索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對習慣于純學科課程教學的廣大教師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教師必須加強學習,要重視自身科研素質的提高。要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具體方法,懂得如何做課題,研究性學習中課題實施的一般過程是:選題立題─→成立小組、制訂方案─→課題實施─→課題結題─→成果展示。選題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
(1)從學科學習的疑難中找課題,如“濃硫酸氧化性的實驗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測定”;
(2)從學生身邊找課題,如“對人體無害的修正液”、“空調滴水問題的解決”;
(3)從各種媒體上找課題,如“長江三角洲7000年來岸線演變和未來預測”等。
成立小組、制訂方案,主要是選聘好指導教師,確定課題組長、寫好課題開題報告,開課報告應包括課題背景、研究的目的意義、人員分工、研究步驟、所需條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課題實施主要為文獻閱讀─→網上查找─→實地考察─→專家走訪─→資料整理─→實驗論證,課題成果可以是課題報告、論文、作品、產品或設計方案、建議等,課題報告主要有課題名稱、指導教師、課題組成員、執筆人,正文包括引言、論點、論據、結果等。要學習本學科甚至跨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發展動態,掌握信息技術,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重視相關資料的積累、逐步豐富適合本地本校實際、受歡迎的研究課題的綜合性資料儲備。
再后要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工作。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面對學生提出來的一連串問題,教師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點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通過哪些途徑去尋找答案。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檢索查閱書刊雜志、上網、談訪、問卷等形式獲取資料的方法,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研究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得出相應的結論;指導學生運用各種通訊手段──信、電話、email等向專家請教,使他們學會學習。教師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使他們學會思考。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研究性學習報告 7
如今,我們正處于科技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各國之間的國力競爭也日益激烈。教育作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扮演著提升民族整體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角色,同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可靠保障。因此,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加了包括研究性學習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
國家教育部對基礎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力,強調以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改革主要通過情感體驗和實踐探究來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致力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實施這一改革方案,學校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課程模式—研究性學習。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工作,今天我們正式開題。我代表學校校長,受其委托,負責作開題報告。希望大家能積極參與討論,共同研究這一課題。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之一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綜合性。這意味著評價不僅來自教師,還包括同伴、家長以及學生本身對自己的評價。通過多種主體參與評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表現和成長。第二個特點是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評價內容涉及的方面廣泛多樣,包括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參與過程中的體驗情況、研究和學習的方法、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等。評價不僅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更關注他們在實踐中的能力發展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廣泛的教育資料背景下,主動探索、開放性地進行學習活動。學校應該切實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比如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網絡以及具有專長的教師等,為學生提供支持與幫助。同時,學校還應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開發和利用當地的教育資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專業技術部門(包括農村技術研究與推廣部門)的人力資源和研究資源,為學生創造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條件。
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該強調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和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并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同時,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直接體驗,將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評價的目的是鼓勵學生發揮個人的特長,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此外,評價還應培養學生尊重和欣賞他人的態度,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進行學習,還需要積極參與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為此,學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組織和管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以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校還要加強與學生家庭以及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共同負責學生在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工作,以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
一、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機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前,由于傳統學科教學的局限性,學科教學中普遍存在難以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困難。因此,我們建議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納入必修課程中,并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通過制度上的保障,我們可以確保學生在開放的現實情境中能夠主動探索和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并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改變將滿足學生對于主動學習、實踐探索需求的同時,也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
2、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3、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過程,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圍繞研究主題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至關重要。通過研究性學習,我們旨在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并學會整理和歸納這些信息。此外,學生還需要學會評估信息的價值并恰當地利用它們。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于人和人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調查研究,學生需要深入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和價值,培養關心國家和社會進步的意識,注重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個主題下,由于個人的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各不相同,因此確定研究視角、定位研究目標、選擇切入點、設計研究過程、運用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表達結果等方面可以有所差異。這種靈活性為學習者和指導者提供了廣闊的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的空間,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其中學習內容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研究課題。不同于傳統的被動記憶和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要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探求結論。因此,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教師不應該簡單地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去理解和記憶,而應該引導、歸納并提出一些需要學習和探究的問題。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四、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一)應根據實際情況,挖掘優勢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時,需結合文獻資料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鼓勵學生充分關注本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實際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將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以及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強烈的探索動力和創造欲望。
(二)注重信息積累,提供共享機會。開放性的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索新知識的廣闊空間。在研究性學習中,師生所獲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獲得的經驗和取得的成果,對于個人、他人以及未來的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三)適應差異,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
五、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類型
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
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境保護活動的規劃,后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制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于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工協作。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小組合作研究是經常采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
個人自主研究可以采用"開放式長期任務"的形式。教師可以向全班學生布置一個研究性學習任務,這個任務可以是一個綜合性的研究項目,也可以是沒有具體范圍的項目。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具體的題目,并且相對獨立地進行研究活動。整個研究過程需要花費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來完成。
采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學生自己調查、觀訪(也可有組織的)采訪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后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中研究題目。
同時,教師應該協助學生在進行研究之前收集相關資料,了解與研究課題相關的知識背景,以及其中存在的爭議性問題。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和分析這個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組建研究小組,共同討論并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所需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需的技能以及可能采取的行動和預期得到的結果。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反思已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并在需要時進行修正。這一階段旨在提供學生實踐和經驗的機會。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后,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最后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并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表達和交流階段
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采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墻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三)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視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要參與者,并且需要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
六、研究性學生的評價
評價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
(一)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氛圍。
(二)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或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社區或有關部門等等。
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是否主動提出研究和工作設想、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采納他人的意見等。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
三是評價學生學習和研究方法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需要評估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各個環節所掌握和運用的相關方法和技能水平,例如信息檢索和篩選、數據分類和統計分析、新技術應用、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評估學生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成效。這部分將重點考察學生參與研究活動時所表現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包括問題發現、問題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通過對比活動前后以及多次活動的表現來評估學生的發展情況,并做出相應的評價。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
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局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
(三)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
評價要貫穿研究性學生的全過程,以確保其研究工作能夠持續進展并取得良好結果。操作中,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三個環節: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
首先是開題評價。在這個階段,評價的重點是學生對研究主題的選擇是否合理、研究目標和問題是否明確,并且提供必要的背景資料,說明研究的重要性和創新性。評價者還應考察學生對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制定了詳細的研究計劃和時間表。
接下來是中期評價。在這一階段,評價的焦點是學生研究進展情況是否符合預期目標,并能夠按時完成各項任務。評價者應對學生的數據采集、整理和分析方面進行詳細的審查,以確保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遵循科學的方法論。同時,評價者還應鼓勵學生與他人進行深入討論和交流,促使其拓寬視野和提高研究水平。
最后是結題評價。在研究結束時,評價的重點是學生能否達到研究目標并取得有意義的結果。評價者應對學生的實驗設計和研究方法進行仔細審查,以驗證其科學性和可靠性。此外,評價者還可以根據學生所得結論的合理性和潛在影響來評判其研究成果的質量。
總之,評價要貫穿整個研究過程,從開題、中期到結題,貫徹始終。評價者應全面了解學生的研究進展,并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反饋,以幫助學生不斷提高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
開題評價應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構思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對研究計劃的執行情況、資料積累以及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情況進行檢查。對于評價結果,應及時給予反饋,并協助學生解決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之間的交流以及尋求校外幫助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以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是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成果進行綜合評定的重要環節。通過對這些方面的評價,可以衡量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參與程度、獨立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情況,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依據。在評價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時,可以關注學生在課題選擇、文獻查閱、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等環節中的參與程度和質量。比如,是否主動參與討論和提出問題,是否積極收集相關文獻資料以深入了解課題背景,是否能夠合理安排實驗并熟練操作儀器設備,是否能夠準確地收集和整理實驗數據等。此外,還應評價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體驗情況,包括學習興趣的激發程度、對科研工作的熱情和投入程度等。通過了解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體驗情況,可以幫助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資料積累情況也是評價學生研究性學習過程的重要指標之一。評價時可以考察學生是否能夠廣泛查找相關文獻并準確引用,并能夠進行合理的文獻綜述和批判性分析。此外,在實際研究中,學生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各類資料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結題情況評價主要是對學生撰寫的研究報告或論文的質量進行評估。包括內容的完整性、邏輯性、條理性、語言表達和圖表展示等方面。這一評價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使其能夠準確、簡潔、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還應對學生的研究結果及其成果展示方式進行評價。學生的研究結果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實踐價值,并能夠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有效展示,如學術報告、展板、海報或口頭演講等。評價時可以考察學生對自己研究結果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及展示方式的創意和專業性。綜上所述,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評價應綜合考慮不同方面的情況,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評價的具體方案可以由指導教師提出,也可以在師生共同商議的基礎上確定。鼓勵學生個人或學生自主設計評價方案,對自己的研究情況進行評估,并充分發揮評價過程中的教育作用。
研究性學習報告 8
課題題目
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現狀及推廣建議
指導教師
李笑宇
課題組成員
盧婧一、閆蒲、石坤、崔暢等
主導課程
地理
相關課程
化學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1、塑料袋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長久的危害。由于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而塑料購物已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
2、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
3、與此同時,國家也在鼓勵尋找代替塑料袋的最好替代品。目前商場上最好的替代品是棉布袋和帆布袋因為他們取之于自然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其次為無紡布袋,因為它有利于重復使用,可回收再利用。
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1、目的:通過了解“限塑令”的執行狀況及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現狀,大致了解目前在推廣環保購物袋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議,從而更好地推廣環保購物袋,宣傳環保意識。
2、意義:
(1)在研究的過程中,組員們對于環保購物袋會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環保意識。
(2)通過調查研究和提出建議,每一位成員都會為環保提出自己的建議,發揮主人翁的作用,為環保事業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3)最后,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向同學,家人,以及市民推廣環保購物袋。
任務分工
1、資料查找:
2、攝像,拍照:
3、調查問卷發放:
4、問卷統計,分析:
5、材料匯總及整理:
6、論文撰寫:
7、文字及報告編排:
活動步驟
1、查找資料(環保購物袋的`種類,組成,性能;環保購物袋在世界的發展狀況;環保購物袋在我國的發展狀況;其他國家或地區在推行購物袋時的可借鑒措施)。
2、前往附近的市場觀察塑料袋和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狀況,進行統計,與此同時,組員在各自所居住小區附近進行隨機調查,記錄調查結果。
3、設計有關《塑料袋和環保購物袋使用狀況》的調查表(進行中)。
4、匯總調查表,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5、采訪有關部門(市場有關方面負責人,環保局負責人,環保購物袋公司)。
6、根據所有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并提出有關推廣環保購物袋的建議,撰寫論文。
7、將建議轉達給有關方面。
8、采取的調查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采訪。
預期成果
1、調查報告,數據統計記錄。
2、論文。
3、建議(倡議)書。
研究性學習報告 9
一、課題的來源和確定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上個世紀以來,許多學校都對此作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課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軟硬件都相對落后,學生基本都來自于農村,他們不如城里的同齡人見多識廣,獨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環境,使他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對周圍人事的關心。我校實行雙休日,對距家較遠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時間可以支配,作為班主任正好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性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在閱讀了大量研究性學習案例后,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我將課題定為“校園·生活”。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校園,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才能使學生關愛自己的校園,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校園主人翁的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校園文明,遠離危險,參與營造“平安校園”,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
二、課題目標與方案設計
(一)課題目標
1、認識到維護和創造校園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2、讓學生學會設計、收集和處理信息,學會合作、討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學會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校園,關愛他人。
(二)方案設計
1、子課題的確立
“校園·生活”涉及面很廣,學生也各有所長,各人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和學生共同設計了以下七個課題:
“校園·生活”
紀律現狀與問題
衛生現狀與問題
校園安全現狀與問題
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
教學情況調查
校園飲食情況調查
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調查
2、具體方案設計
課題組成員為高一(7)班66名同學。在公布七個子課題后,由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編成七個小組。每小組任命一名組長,再由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討論本小組研究方案,然后進行分工實施。
三、活動實施過程
1、學習培訓:對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方法(問卷法、訪談法、信息分析、撰寫報告等)指導。
2、分組討論,制定調查問卷并各復印30份。討論確定本組研究方案并進行調查。
3、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并撰寫調查報告。由班主任進行整體匯整。
4、課題總結。由班主任撰寫整體報告,并利用班會課,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總結點評。
四、學生的研究成果
(一)紀律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
總體來說,我校大多數學生的紀律狀況良好,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尊敬師長,考試和作業過程中都有較強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打飯插隊,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現象等等。
問題存在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自律,同時和部分老師要求不嚴格也密切相關。
(二)學校衛生現狀調查報告(大磊、李政策、蘇敏、紀沈琴等19人)
對于寢室衛生,有一半同學認為寢室衛生間設計不合理。59%的同學認為寢室區有異味、不衛生。但同時,同學也坦承各班寢室垃圾能夠及時清理。
對于教室衛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級達不到清潔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普遍原因是少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對于校園衛生區衛生,絕大多數同學能夠將垃圾倒在指定場所,對校園衛生間衛生也基本滿意,但近七成的學生認為校園整體不是很清潔。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較強的衛生意識,能夠自覺維護校園和教、寢室衛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校園環境中,并承認這對學習有影響。學生們對良好衛生環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學校能徹底改善衛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學校適當調整衛生間布局,改善部分設施,加大宣傳,班級進一步加強對衛生管理,并實施有效的監督機制,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三)我校安全情況調查(楊玲、陸玉娟、尹星、吳小知、許榮等8人)
圍繞安全問題,我們作了七個方面的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用電安全、運動安全和實驗安全整體較好,分別只有7%和3%的同學出現過意外(原因不詳)。
同學們意見較為集中的安全隱患有三個方面,一是校園丟失物品的情況較為嚴重,近一半學生承認丟失過物品或者有失竊經歷。二是在校園一些監控死角,學生聚集吸煙情況普遍,有一半學生都知道這種情況存在;三是教學樓樓道照明情況有重大安全隱患,絕大多數同學對此表示不滿。只有1/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
為此,小組建議學校為教學樓樓道裝聲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燈。同時,對極少數學生攀爬圍墻的行為,進行監督和制止。
(四)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陳彥宇、紀蓓蓓、桂盈盈、汪麗、吳青青、陳華等6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并提倡節約水電,并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如利用洗臉水灑地、洗衣服;減少手機的使用,保持長期待機狀態等。但仍有少數同學在冬天用熱得快燒水現象,這既不安全,也不環保。希望學校加強環保宣傳,并制定相關的制度,讓高中生為社會、校園的和諧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五)教學情況調查(組長:田浩然)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85%的學生認為本校教師教學嚴謹,輔導認真,對學生較熱情。多數學生認為學校硬件設施配套齊全。但對老師的教學行為,仍有個別小問題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師經常在上課期間接聽手機;二是極少數老師在上課期間吸煙;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過老師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另外,也有學生反映教學樓漏雨,體育器材缺乏等問題。
建議學校對教師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改善教學設施,力創和諧文明校園。
(六)校園飲食情況調查(查文寶、高志、許濤、陳秋霞、桂佳、桂蜜棗等9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調查顯示,只有2%的同學對學校食堂滿意。91%的學生都有吃零食的習慣,還有少數學生有節食的不良習慣。
建議學校食堂適當調低飯菜價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進行飲食健康知識宣傳,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七)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調查(張晟、劉超2人)
調查顯示,在課余時間選擇運動的學生只有11%,60%的學生選擇休息,還有21%的學生仍然堅持學習。
從調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同學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懂得勞逸結合。調查結果還顯示,對于學生課余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導致很多學生對這段時間的安排處于茫無頭緒的狀態。
希望各班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宣傳,學校和班主任要對學生課余時間安排進行科學引導。
五、對本次探究活動的反思
對于研究性學習,在我校尚屬首次,無經驗可循,對于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由于學生缺乏探究學習的經驗,事前準備并不充分,他們從思想上到行動上都顯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個活動時間安排也比較倉促,準備工作還有很大欠缺。
對于如何開展社會學研究調查,雖然事前對學生作了培訓,但時間短,學生沒有實踐經驗,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一些問題。制作問卷時,細節部分還存在不科學的地方,設計的問題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問題的本質。在小組分組討論和設計活動方案時,組長和成員之間配合還不夠協調,導致時間浪廢。尊重他人和謙讓精神還待于進一步提高。在訪談過程中,方法不當,使被訪者存在疑慮,不敢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絕,從而降低了效率,影響了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其實學生的思維還可以進一步開拓,比如,對于衛生問題的調查,并不一定要用一種固定的方法去達到目的,可以采用實地查看作為主要方法。還可以去團委調查學校衛生記錄,或者走訪學校總務處和分管衛生的校長來了解學校措施和動向,從而達到更好的結果。
從七個小組反饋的調查報告來看,學生對于信息的處理能力,對材料的分析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對調查報告的撰寫,也需要指導和進一步鍛煉。
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也有比較成功的幾點:
1、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并調動了廣大學生的參與,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問題的設計、信息的搜集以及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等)使同學之間增進了了解和友誼。
2、實踐證明,我校學生有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與示范高中學生相比,毫不遜色。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簡,這樣的學習活動也可以開展起來。
3、學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流程,并積累了經驗,為以后的研究性學習打下了基礎。
4、提高了同學對校園生活的認識,有利于學生自律性的培養。
5、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6、為校園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和建議。
研究性學習報告 10
一、研究背景:
平時我們都經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賣部買的,之后發現網上其實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向擱置著。
目前,學習農場可以給我們一個機會,使我們自己的酸奶,這可以鍛煉我們的實際潛力。我很高興又積累了一項技能,所以我參加了這次活動。
實驗中需要控制變量,我們想了很久,奶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奶質和形態都能影響酸奶的味道,所以我們選取了控制奶源變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學習,探究選取哪一種奶源才會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活動目標
近幾年,發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讓整個社會陷入了誠信危機。對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應對酸奶的事件,我們產生了恐懼與擔憂。所以我們想透過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產的過程,同時體會制作每種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與口感來源。
我們對成品酸奶的期望并不高。我們期望通過該結果生產的酸奶能夠在凝固過程中傳達當代酸奶的香氣和牛奶風味。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一、分組分工,選擇實驗材料,制定活動計劃。
二、材料
1.發酵原料
伊利純牛奶、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香滿樓鮮牛奶、伊利高蛋白脫脂高鈣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發酵劑。
2.工具和儀器
rc-h2日創酸奶機(5個反應杯)、標簽紙數張、量筒、電子天平、稱量紙等。
四、實驗原理:
在42℃恒溫環境下7小時,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將乳糖分解為2分子單糖,進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膠粒中的膠體磷酸鈣轉轉成可溶性磷酸鈣,從而使酪蛋白膠粒的穩定性下降,并在ph4.6-4.7時,酪蛋白發生凝集沉淀,構成酸奶。
五、實驗設計
杯①用100ml香滿樓鮮牛奶,倒入100ml反應杯,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子②使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至100ml,加入0.1g國產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子④使用100毫升伊利純牛奶,加入0.1克國產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發酵后,品嘗5杯酸奶的味道,比較5杯酸奶的酸度、顏色、香氣、狀態和味道。
實驗步驟:
1.煮沸水,清洗并消毒五個玻璃杯、五個蓋子、量筒和燒杯;
2、杯①:加入100ml香滿樓鮮牛奶;
杯子②:加入雀巢全脂奶粉14g,加水至100ml,攪拌均勻;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子④:加入100毫升伊利純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
3.待奶粉冷卻至室溫后,在五個玻璃杯中各加入0.1g國產酸奶發酵劑;
4、酸奶機恒溫42℃發酵7小時;
5.品嘗并比較每種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總結。
六、結果和評價
酸奶的做法大同小異,而根據我們的探究。用不同奶源做出來的酸奶的味道會有較大的差異。由此實驗我們得出,用鮮牛奶做奶源做出的酸奶酸度適中,色彩呈乳白色,香味濃郁,凝固程度較好,口感較滑,總體來說是最好的,只是鮮奶做的酸奶保質期較短,制作后需盡快食用。若在發酵前在酸奶中加入少量白糖,味道更佳。
七、學生收獲(可附上學生作品):
我們很開心能參與這次的酸奶制作學習研究性活動,學會了做酸奶。
在數據收集和制表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集中和選擇有用的信息來幫助我們制作研究報告。
在制作酸奶的過程中,與同學更加友好地相處,親近了我們的距離,學會了分工合作,不怕麻煩,耐心等待。
在進一步完成研究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珍惜這次機會,希望將來能參加更多這樣的.研究活動。
八、指導教師的認識和體會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食物更能吸引學生,使學生對酸奶生產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效地激發了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性。然而,應對需要在課余時間完成,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它也考驗著學生的毅力和耐心,這對學生提高科研素養有很大幫助。
學生在完成該項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經歷了分工、設計活動方案、動手完成制作過程、品嘗評價等,學生能夠共同商議解決難題,并能夠從不同的提議聲中迸發新的想法。
在老師的指導下,活動方案的設計、評價和活動報告順利完成,效果良好。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起到組織、指導和參與的作用,減少學生應對活動開展的盲目和迷惑感受。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學生因對環境的陌生、知識和技術的缺乏感到迷惑,老師需要做好活動開展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指導的工作,讓學生盡快投入到活動中。
研究性學習報告 11
一、 研究背景:
平時我們都經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賣部買的,后來發現網上其實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擱置著。
現在學農的時候能提供一個機會我們自己做酸奶,既能鍛煉動手能力。又能積累一門手藝,感覺非常高興,就參與了這項活動。
實驗中需要控制變量,我們想了很久,奶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奶質和形態都能影響酸奶的味道,所以我們選擇了控制奶源變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學習,探究選取哪一種奶源才會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 活動目標
近幾年,發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讓整個社會陷入了誠信危機。對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對酸奶的事件,我們產生了恐懼與擔憂。所以我們想通過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產的過程,同時體會制作每種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與口感來源。
我們對于酸奶成品的期待并不高,希望結果制作出來的'酸奶,能在凝固中傳遞出當代酸奶的香氣與奶味。
三、 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一、 分組分工,選取實驗材料,制定活動方案。
二、 材料
1、發酵用的原料
伊利純牛奶、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香滿樓鮮牛奶、伊利高蛋白脫脂高鈣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發酵劑。
2、工具及儀器
RC-H2日創酸奶機(5個反應杯)、標簽紙數張、量筒、電子天平、稱量紙等。
三、 實驗原理:
在42℃恒溫環境下7小時,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將乳糖分解為2分子單糖,進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膠粒中的膠體磷酸鈣轉變成可溶性磷酸鈣,從而使酪蛋白膠粒的穩定性下降,并在PH4.6 -4 .7時,酪蛋白發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
四、 實驗的設計
杯①用100ml香滿樓鮮牛奶,倒入100ml反應杯,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④用100ml伊利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攪拌均勻。
經發酵后品嘗5杯酸奶的味道,比較5杯酸奶的酸度、顏色、香味、狀態、口感的不同。
實驗步驟:
1、煮開水,并將五個玻璃杯、五個蓋子、量筒、燒杯清洗干凈并消毒;
2、杯①:加入100ml香滿樓鮮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純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
3、待奶粉冷卻到室溫,五個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發酵劑;
4、酸奶機恒溫42℃發酵7小時;
5、品嘗并比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總結。
【研究性學習報告】相關文章:
[精選]研究性學習報告07-27
研究性學習報告03-18
研究性學習報告08-22
研究性學習報告[合集]11-06
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12-03
【精】研究性學習報告10-03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9-17
研究性學習報告格式09-15
研究性學習的開題報告06-15
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