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1
一、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主宰課堂,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陳腐的教學方式嚴重束縛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造成部分學生厭學,失去學習生物的信心。而在中學生物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則能有力打破這種局勢,讓學生主動地發現知識、探索知識、獲得知識。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包辦學生的探索活動,不放任學生為所欲為,只是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這種角色的轉化,有著重要的意義:使研究性學習具備開放性、探索性,將學生的各種潛能有效釋放出來。
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所謂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開展對研究課題進行命題答案的假設,然后設計實驗驗證,再收集、處理信息,最后得出有關結論的科學探索活動。因此,研究性教學活動,有明顯的實踐性、開放性、過程性。教師在生物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能讓學生體驗探索知識的過程,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物中的很多教學內容,如植物、動物等,都是很形象、很具體的。因此,初中生對生物知識的接受是比較容易的。但高中生物學中的很多知識都沒那么生動、形象,有些學生往往覺得比較乏味,只能靠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生物知識,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
三、開展的基本流程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主要流程是:創設問題情境―猜想問題答案―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猜想的方案―操作實驗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得出結論,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主要起組織、引導作用。當然,幫助學生選擇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果酒制作是否與酵母菌含量的多少有關?這是為學生創設的探索課題,之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設計合理的方案進行探索。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在做實驗時,在相同的滅菌后的葡萄里放入不等量的酵母菌進行發酵對比。由于在該命題中只有一個變量――酵母菌,因此,可學生以做放與不放的對比實驗,只要學生思維合理,教師都要進行表揚、鼓勵。所以研究性學習是開放性的,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引導,給學生留有適當的余地,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當然,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僅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家利用一定的時間進行探索活動,這樣就能對課堂教學作更好的延伸和補充,能使學生體驗到更多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形式
1.實驗研究型形式。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實驗在生物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實驗研究型是最主要的活動形式。例如,在生物教材中,“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實驗就是屬于實驗研究型實驗。教師在講授酶的催化效率和無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誰高的.問題時,就要引導和啟發學生自己探索,絕不能開門見山地告訴學生答案,否則學生就會死記結論,對酶的效應沒有深刻的認識。當然,學生在此探究活動中,除了能理解、掌握酶的效應知識外,還能鍛煉動手能力,有效地激活創造思維。
2.社會、生活等問題研究型形式。
高中生已初步具備解決生活、社會等問題的綜合知識,他們熱愛生活,關心社會問題,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讓他們能利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他們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活動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討論,查詢有關資料,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現在全球氣候變暖,出現溫室效應,為了減少對全球生物的危害,我們應該怎么做?
3.利用因特網進行研究的活動形式。
很多生物學知識并不都是依靠實驗獲得的,同樣,很多研究課題也不是都能利用實驗來探索的。比如,某些遺傳病問題、近親結婚的危害等就無法用實驗來研究,而要想取得可靠的結論,可以調查走訪相關人員和相關單位,但很煩瑣,而用因特網來搜索則簡便和快捷。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因特網調查某地區的環境問題,并要求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在課堂上發言,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要求學生做成網頁向同學展示,這樣既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參與,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4.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
學生對“DNA分子的結構”內容的學習是比較困難的,而讓學生“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就更是難上加難,但如果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有聲有色地展示,那么該難題就能有效解決。而如果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安排學生制作課件,那么學生就能在做課件的同時有效掌握相關的知識,更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2
一、初中數學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先了解問題的實質。為此,必須深刻了解初中數學傳統教學存在的根本問題。從實踐角度看來,初中數學教學之所以低效率,僵硬化,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課堂教學設計缺失,課前準備不足。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教師在備課方面往往只是按照教學大綱擬定了一些大概的教學目標,而在教材分析和有效使用、教學方法設計、課堂教學氛圍營造等方面則考慮甚少,對課堂缺乏一個充分的設計準備過程。
一方面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難以真正高效使用。教材作為教學文本,雖然信息資源量有限,但在結構、表現、內容上教師可以進行延伸,發揮自身的創造性進行知識的重新組建,為其提供新的學習視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另一方面,在教學方法設計上,傳統初中數學教學完全以教案為重點,以教師為中心,使學生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在實踐中教師往往習慣性使用了這種不科學的教學方式,而對每堂課教學方法的準備未曾考慮。在課堂氛圍的創造方面,傳統數學教師“一言堂”的形式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觀,學生依舊是被動吃力地跟著教師牽引而進行學習。[1]
第二,學生主體意識淡薄,學習方法和技巧發展欠缺。由于傳統初中數學課堂的固有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和“教案主義”價值觀,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得不到培養,興趣得不到開發,學習的主動意識淡薄。而學生實際情況是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基于簡單的知識傳遞和言語教導并不能代替其自身經驗積累、生活實踐和認知發展,學生的主動學習狀態才是課堂教學應達到的最好效果。在學習方法和技巧發展上的不足,則是長期以來學生無法自主學習,厭學情緒滋生的更深層次原因。
第三,教師課堂創新能力不足,反思機制缺乏。初中數學教師不僅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數學知識水平,要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課堂創新能力和反思精神。數學的學習需要教師經驗的指導,而教師也應進行反思實踐,不斷進行經驗總結,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上引領創新的主體地位,激發課堂的活力。
二、采用研究性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尤其是數學教師常常埋怨學生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創新能力,這就值得教師反思,看自己用什么方法培養他們。在此背景下,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因為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沒有現成的結論可以照抄,無法依賴老師,需要每個學生向自己的能力極限提出挑戰,如同游樂場的“蹦極”,這正是初中生追求的目標。[2]如果把研究性學習教學僅局限在教材的專門小節里,那么它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數學教師應提高對研究性學習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把研究性學習滲透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作為一種全新的方式,研究性學習應滲透于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針對目前課堂教學中盛行的“接受性學習”和“訓練性學習”,將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是在教育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并體驗知識的產生和應用過程,進而認識自然、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這種先進的.教學方式與情境教學、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有著密切的聯系,既可以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學生數學研究素養的形成。
三、引入情境教學法,增加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
在課堂上,教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介紹數學學科的新進展,介紹數學在科學、經濟和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用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數學的美以及它與文學、詩歌、音樂、美術等的關系;用富有說服力的報告或研究討論數學教育中的熱點問題。[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多為學生提供一些數學史、數學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識,借以反映知識的形成過程,反映知識點的本質。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適時地開展數學人文教育十分重要,例如在學習“推理與證明”時,可以向學生介紹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七橋問題、四色原理、費爾馬定理等知識,引起學生對該知識的重視,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初中數學課程概率部分時,學生們很難區別開必然事件和隨機事件,僅僅從概念上來講是很難聽懂的。很多學生認為天氣預報一般很準,想當然認為天氣是必然事件。這就需要老師利用自己的人文知識來給學生講解對天氣的科學預測,讓學生從本質上來理解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每天某一時刻的天氣,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總結出觀察結果,這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相關概率論的知識。
四、采取評價教學法,改進教學中的不足
此處的評價教學法是指數學教師上完一次課之后,允許學生發表一些對本次課的個人看法和觀點,教師予以收集并加以改進,以更加適應本班或本年級數學教學的模式。[4]評價教學法是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參考標準,也是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初中數學所具有的綜合性特點更加需要評價教學法,同一問題具有不同的解法,教師通過學生的反映情況,可以選擇更適合初中生理解的解題方法,從而改進教學中的不足,提升教學質量。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3
有些教師認為研究性學習不宜在初中進行,也有人以為研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到校外學習活動,這都是誤區。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很好地解決了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應對學業水平考試與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一、指導先行,做好選題指導
初中階段的研究性學習應包括“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三個階段。在實施過程中應該做好詳細的預案,把每個階段、每個環節應做的事設置得詳細、具體,特別是一些預想不到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尋找問題,學會觀察,發現問題(研究課題)、記錄問題、查找資料。初步理解尋找信息的途徑,初步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同時嘗試對信息進行分析、篩選、整合、概括,學習怎樣提出問題。我們在選題中要盡可能選擇一些學生知識能力所及的課題,將其范圍界定在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現象的范疇內。
通過動員,學生的研究熱情很高,很多小組都提出自己的課題,結合本地、本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設計了兩個研究性課題:“利國鎮鐵礦資源的歷史”“微山湖利國段生態系統考察報告”。其中利國地區微山湖生態系統研究這個問題比較切合實際,但有些大,分工不明確,為此我將該研究性課題細化為:水資源以及養殖業;微山湖周邊野生動物和植物資源的調查;南水北調對利國地區生態以及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大膽假設,小心論證
在智能結構、身心特點、生活閱歷、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水平較弱,對于科學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對科學研究的過程體驗相對很少。所以在實施中,教師輔導在前,學生實踐在后,按照“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要求教師在引導過程中,精心設計地理探究活動的過程,讓學生“重演”地理學家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歷程,像地理學家那樣觀察、思考、提出假設、得出結論。
在研究性學習中,實踐性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來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最后解決問題。為此我們按照分工的小課題進行網上和圖書館、閱覽室雜志中資料的收集,然后做出資料卡;做成一份問卷調查,由微山湖畔黃山村的學生進行調查;由我本人親自帶隊到事先選好的地點進行考察、拍照、采集樣本。最后按照分工進行材料的分析、整合、調查的撰寫和展板的設計。后來我們通過學校將“對微山湖利國段生態系統保護的建議”報送給相關部門,受到環保部門的好評。調查活動中同學們學會了搜集資料、分析問題,主動地運用了所學的地理知識、理論去分析問題,如繪制利國段微山湖簡圖、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氣溫和降水圖等,都給我帶來了驚喜。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我還有意識地引導同學們進行學科間知識的'借鑒,如生物、政治、歷史等方面的知識,我也通過自己的收集給大家提供相關的知識和平臺,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研究性學習的發展。
通過研究性學習,同學們走出校門、走進自然、走進社會,有利于他們了解自然、了解社會,有利于增強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學習、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激勵評價,展示成果
初中研究性學習評價必須遵循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依照初中研究性學習具體目標進行評價。評價中不能太注重成果,不必太關注“做得好不好”,而應該多關注他們“是否做了”,多進行過程指導;要運用表揚勉勵的手段,分階段評價的方法和從發展的觀點去評價,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展示的成果也有很多:研究性學習報告(將整個的研究原因、方法、過程、結論形成一個研究報告)、展板(圖片、文字)、地理小論文、地理手抄報、研究性學習的感想、體會反思等。我們學校兩個研究課題:“利國鎮鐵礦資源的歷史”“微山湖利國段生態系統考察報告”,學生撰寫了質量很高的研究性學習報告,并做成展板獲得區教研室綜合實踐活動一等獎,受到學校、家長的好評,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4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而實驗又是研究生物學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嚴謹的科學實驗是培養生物實驗能力的最有效渠道,它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獲取生物學技能、增強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培養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具有重要意義。初中新教材及時地貫徹了“重視能力培養”的教改精神,課堂內容的安排大多數從實驗人手,由此引出問題,引導學生探討問題。因此,生物實驗能力應是生物學教學中著重培養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和觀察能力無論是對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還是對生物學的科學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是人們有目的地運用各種感官了解周圍環境或某一事物的一種知覺過程。但凡實驗都離不開觀察,它貫穿于每個生物實驗的始終,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單純的觀察實驗就占一半,其他的實驗也無不與觀察密切相關。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培養實驗能力的首要環節。教師要教會學生練就一雙慧眼,教會他們學會觀察,掌握觀察方法,獲得豐富的直觀形象進而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努力培養學生具有全面的、正確的、深人的了解事物本質特征的觀察能力。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呢?
1.1要確定明確的觀察目的,具體的觀察任務。根據初中學生注意力往往被實驗中的非本質現象或與實驗無關的部分所分散的特點,教師要在組織學生觀察前,一定要說明觀察的目的,并要時時提醒學生,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放在所觀察的事物上。如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就應明確要求學生觀察它的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并指出因細胞膜緊貼在細胞壁的內壁上不易辨認,有些細胞核也許不太清楚,要調節好光圈,光線強弱控制要適當等等。觀察的結果好壞,可由教師檢查,檢查可采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法,也可讓學生繪制觀察的標本圖示。如此所為,就可以減少觀察的盲目性,提高實驗中的觀察效率。
1.2要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實事求是的觀察態度。觀察能力的提高,有賴于正確的觀察程序和方法。一般來說,三種觀察方法即先整體觀察后局部觀察、對比觀察、反復觀察比較科學適用。下面談談這幾種觀察方法的運用。
先整體觀察后局部觀察。例如: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先用肉眼觀察認識根的'形態,掌握直根系、須根系、主根和側根的形態特征,進而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結構,認識和掌握根冠、生長點、伸長區及根毛區的細胞結構特點。再如和觀察家鴿內部結構和生理構造時,首先讓學生觀察各內臟器官在體腔中的自然位置,再依次詳細分類觀察消化、呼吸、循環、生殖等各系統的組成,然后將每種器官都單獨拿出來解剖觀察其結構特點。在此必須強調的是進行局部觀察時,應要求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要抓住事物最本質的屬性,捕捉它們之間的細微差異,從而發現事物各個側面的特點。例如:在組織學生觀察花的形態和解剖花的結構實驗中,首先觀察水稻花與桃花的形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桃花盛開的時候會招引許多蜜蜂前來傳粉?為什么水稻花盛開的時候卻很少見到蜜蜂及它昆蟲前來傳粉?”學生帶著疑問去觀察就容易使學生認識和掌握風媒花與蟲媒花的形態特征上的區別。緊接著老師指導學生進行兩種類型花的解剖,仔細觀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結構——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產生的原因。而觀察水稻花結構時卻沒有這種蜜腺結構,使學生弄清蟲媒花與風媒花的結構差異。通過解剖觀察使學生認識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花在本質屬性方面的區別。
對比觀察是運用縱橫比較進行觀察,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對比觀察能使學生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以及從差異中找出共同點或因果關系。例如:在觀察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形態、結構時,首先向學生強調兩種植物顯著區別,
一是葉脈的結構:平行脈與網狀脈;
二是莖的結構:有無形成層;
三是種子胚的結構:一片子葉與兩片子葉。另一方面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在葉序上講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這是因為它們都屬于綠色植物,葉序相似之處是因為光合作用的緣故。例如:鱗翅目昆蟲的分種要從頭、胸、腹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分種主要觀察胸部。常見的灰蝶科與鳳蝶科容易混淆,通過對比觀察,從同中找出異點,灰蝶科翅正面花紋少,顏色單一,腹面花紋較多,顏色較多,而鳳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紋和顏色都多。這樣通過對比觀察,學生對各科、各種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了。
重復觀察是為了保證觀察結果的可靠性。觀察的次數多了,才能區分偶然發生的現象和一貫發生的現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說的“觀察、觀察、再觀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觀察的嚴肅性和科學性。例如:觀察脊髓的反射實驗,實驗目的是驗證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屬于低級反射中樞。該實驗效果的好壞取決于腦的切除是否干凈,因此,必須通過反復多次的觀察。在實驗中,首先讓學生把去腦的蛙進行翻身反射試驗,這樣來確定腦是否除凈。這種實驗要反復進行觀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驗證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時,也應該重復的使用不同濃度硫酸來進行刺激,反復進行觀察,最后使學生認識在適宜的條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級的反射功能。在長期的實驗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指導學生反復的觀察,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
1.3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初中生,特別是初一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弱、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對觀察事物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有目的地通過一些指導。如指導他們記住觀察的步驟,準確做好觀察記錄,記錄清楚實驗的過程、條件、和現象等等。同時,注重在觀察過程中提出各種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他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勇于探索。
2、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創新的源泉,教師要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索,自主實踐的機會,創建親自動手的平臺,這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重要意義。在初中實驗教學中,新課標要求教師通過熟練使用顯微鏡、解剖器、安裝實驗裝置、自行設計各種實驗步驟、采集制作植物、動物標本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在此談兩個方面:①如何使用顯微鏡?如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1、取鏡安放在距桌邊七厘米左右。②對光:目、物鏡、通光孔一直線,強光用鏡,弱光用凹面鏡。③觀察:標本對準確光孔中心,標本與物鏡相距一厘米。粗調觀察到雜色,即將到位,再細調直到清晰,如果找不到則動一下標本,再重試。第二、如何使用解剖器具?用解剖剪解剖動物時解剖剪應鈍頭朝下,剪尖端要稍稍向上挑起。不要向下扎,免得破壞內部器官。
值得提醒的是操作能力的培養主要強調是學生動手進行獨立實驗。實驗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熟悉實驗目的、方法、步驟、實驗所需的藥品、材料。教師提出實驗要求,講清要點,然后再讓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在操作過程中巡回指導,若發現帶共性的問題,要讓全班停下來,統一糾正后再繼續實驗,最后總結實驗,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這樣就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操作實驗的能力。通過多次的組織訓練后,學生就能比較熟練地使用顯微鏡;能用解剖器解剖小動物;學會植物標本和昆蟲標本的采集、制作,初步具備了實驗操作能力。
3、分析實驗結果能力的培養
在生物學的實驗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必須通過分析才能解釋其原因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實驗完成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對實驗現象明顯,效果好的裝片,讓全班學生對比看,對實驗效果差的同學,不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而幫助他們分析沒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各種可能情況,讓他們自己找出失敗的原因,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有的細胞重疊在一起,看不清每個細胞的形態,讓學生分析可能是哪一步驟出現錯誤,通過分析,學生得出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是解離時間短,二是制片過程壓片沒壓好。在同一實驗中細胞有時會出現顏色過淺,學生會分析出可能是漂洗和染色時間短所致,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在今后的實驗中,學生都能認真對待每一步驟,主動提出問題,如某一步驟為什么要這樣操作,如不這樣操作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對實驗的某一步驟可以進行怎樣的改革。其結果增強了學生實驗的興趣,也培養了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劃濾液細線是難題,用書本說的毛細吸管劃,往往一次很難成功,但學生有的用廢油筆去劃,有的用蓋玻片邊緣去劃,得到的效果更好。在植物細胞壁分離和原實驗中,用1摩爾KNO3溶液代替30%蔗糖溶液,質量分離速度較快,而且便于實驗后的清洗,還有的同學在實驗中加入紅墨水,通過染色,效果更好。所以我鼓勵學生敢于對實驗進行改革,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興趣,同時也提高了能力。
4、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教師要通過課堂舉例、開展課外活動等方式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一些現象,現實生活的熱點問題,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教材相關知識、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把人類基因組計劃和遺傳變異相結合,把水果和蔬菜的科學儲藏及保鮮與植物的呼吸作用相結合,把赤潮與生態系統相結合,把環保和生態平衡相結合等。使學生所學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把知識應用于實踐.并轉化為能力,為人類多作貢獻。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重視實驗教學,努力創造各種條件加強對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對生物學產生濃厚興趣,掌握學習生物學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下,為他們的一生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和將知識運用于實踐創造條件。參考文獻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5
一、活動背景
近年來,我們明顯的感到,我們身邊有越來越多人的使用互聯網,而在這些人當中相當一部分是我們中學生。那么,網絡的魅力何在,中學生上網的目的是什么?網絡傳遞的信息又裹挾著多少對中學生負面的影響?老師、家長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呢?
我校初二(2)班學生在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中,從身邊眾多問題中選定“網絡對中學生影響情況的調查”為主題展開活動。學生自己組成小組,自主開展調查,自主組織活動,自己分析信息,自主提出倡議,號召全體學生都做“文明的網絡人”。在學校和家長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二、實踐活動的目標
1、通過調查,了解中學生上網的現狀。
2、了解教師,家長對中學生上網的看法。
3、了解網絡對中學生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
4、學習查找、搜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5、初步學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嘗試寫作調查報告。
三、實踐方法
學生分組進行專題調查、訪談、研討、辯論等。
四、課時安排
共12課時
五、教學實踐過程
整個教學實踐過程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啟發與引導,成立專題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課時安排:2課時】
在這一階段,教師從學校開設的電腦網絡學習課中發生的種種現象談起,并向學生提出了2個問題。 ⑴網絡對中學生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有哪些?
⑵中學生上網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問題一經提出,全班學生都紛紛議論,稍后教師以提出建議的口吻說:“現在同學們對這兩個問題也說不太清楚,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做一些調查、分析呢?”學生聽罷,興趣很大,躍躍欲試。
這些環節的設計,源于教師事先對學生生活背景的分析和利用,要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能力,必須要有一個具體的操作點,尤其是學生生活的現實環境,很值得加以關注并及時利用。
同學們決定在初二年級選取4個班的學生和部分家長為調查對象,來進行研究。并將調查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面,自由組合推選組長,形成專題小組。為了使本次調查活動更好的開展,在學生們的強烈要求下,還成立了調查總策劃小組。各小組討論后,分別制定了以下研究流程:
1、調查活動總策劃小組
⑴策劃本次調查的活動方案
⑵督促,協調各小組的活動
⑶負責聯系指導教師和指導專家
⑷收集,保存活動資料
⑸撰寫課題調查報告
2、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小組
⑴編制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問卷【參見附錄一】
⑵對中學生上網情況進行問卷調查
⑶匯總、分析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問卷
3、教師、家長對中學生上網態度調查小組
⑴編制教師、家長對中學生上網態度調查試題【參見附錄二】
⑵對教師、家長進行調查
⑶匯總、分析調查結果
4、網絡對中學生積極作用調查小組
5、網絡對中學生負面影響調查小組
這兩個小組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查找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的事例和其它資料,并在調查活動總策劃小組的協調組織下舉行辯論會。
第二單元調查與實踐,廣泛收集信息
【課時安排:4課時】
1、實踐準備
在開始設計調查問卷之前,各小組成員普遍感到棘手,這畢竟和她們平時完成的“作業”大不一樣。指導教師首先和她們一起學習了關于課題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搜集了一些可供參考借鑒的調查問卷,加以認真分析研究,然后確定本課題的調查對象和內容。通過指導教師的'指導,各小組對于調查問卷的設計已經略知一二,各自很快拿出了一份初稿,然后大家在一起以集體討論的方式完成問卷設計,力求將問卷設計得科學、合理。設計問卷的過程,其意義遠遠超過了一張成功的問卷本身。她們開始感受到課題研究的嚴肅性和操作過程對個人素質的要求,認識到課本之外還有許多知識需要學習。
教師還組織學生思考調查中應預先考慮的各種情況。這些環節即是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又能引導學生考慮問題要全面,并能與學科知識掛鉤,主動應用學過的知識。
2、調查與訪問
由課題總策劃小組與有關班級班主任聯系,安排調查時間。由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小組對相關班級學生進行調查。
對教師的調查安排在課間進行,對家長的調查安排在周末進行。
對調查中遇到的問題如在小組集體研討后無法解決的,可由課題總策劃小組與教師協商后聯系指導教師或指導專家解決。
第三單元整理、交流信息,研討、成果展示
【課時安排:4課時】
1、整理、研討與小結
調查結束后各小組當即運用已學的各種統計方法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形成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統計表”。各小組對調查統計表的各項數據進行討論、分析,形成小結。。指導老師要求大家工作認真細致,養成嚴謹的治學作風,因為任何的疏忽大意都將造成課題研究質量的下降。
問卷數據統計之后,各小組對所有數據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并將其分析在初步的分析報告中體現出來。
2、交流與展示
⑴各小組向全班學生匯報各小組的調查結果和初步的分析結論。【參見附錄一】【參見附錄二】 ⑵網絡對中學生積極作用調查小組和負面影響調查組則通過由課題總策劃小組組織的“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辯論會展示他們的調查結果。【參見附錄三】【參見附錄四】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以圖表、照片、投影、錄音等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進行匯報。
第四單元應用與深化
【課時安排:2課時】
1、總結綜合活動成果
每位學生寫出自己的體會,各調查小組在研討的基礎上寫出小組調查報告,總策劃小組寫出總的調查報告。要求調查報告能反映研究過程、資料翔實,符合調查報告的一般格式。
2、做“文明的網絡人”活動
根據調查結果,學生們提出了在網絡時代,做個“文明的網絡人”的活動倡議。號召全體學生都要模范遵守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等單位共同發布的《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做一個“文明的網絡人”。【參見附錄五】
六、體會與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是與學生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它的效應產生于每個單元環節,它對學生的
影響是全方位的。
首先,促使學生多思、多疑,更多地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活動促使學生更多地去留意生活中值得探討的問題,學生的思想更加開闊。
其次,促進學生更認真地學習知識與技能,課堂上學生的知識能實實在在的應用于研究工作,這讓他們感到了知識的重要性。
第三,產生了切實有效的德育效應。此項教學實踐的課題是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出發而選定的,直接涉及到學生的生活,因此,學生十分投入,效果好。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學生偷著上網、上網玩游戲的現象大為減少。
第四,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對自己更有信息。學生的研究報告引起了廣大同學的重視,學生真正感到自己的價值。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6
開題報告課題題目:
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狀況調查與分析、
指導教師:
周平儒
課題組長:
韓簫成員:劉洋張榮道班級:初XX級9班
簡要背景說明:
了更好地反映全國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的情況,我們特意以國家級貧困縣的平昌縣為樣本進行調查分析,并以此粗略地評估整個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的生存教育狀況。平昌縣地處大巴山西南麓,是擁有92萬人口的貧困大縣,全縣近半數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許多外出務工者都將子女留在了家中,中小學就成了“空巢”家庭子女聚集的“大本營”。這些情況使我們在為“空巢”家庭子女的學習、生活擔心的`同時,便決定對此進行調查分析,得出結論,愿為平昌縣乃至全國貧困山區的“空巢”家庭子女的教育、成長獻計獻策。
課題的目的意義:
目前,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程度不一,造成了貧困山區的富余勞動力大量外流。這種現象必然會造成一系列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中又以對“空巢”家庭子女生存和教育的影響最為突出。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了勞動力流失,形成了大量的“空巢”家庭,我們形象地稱這一特殊群體為“空巢”家庭。為了搞清楚這一特殊弱勢群體的生存教育狀況,我們特進行了這次調查。
主導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相關課程:語文、政治、數學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
設計印制問卷調查表:韓簫、劉洋、張榮道;實地調查:韓簫、劉洋、張榮道;訪問專家:韓簫、劉洋、張榮道;結題報告執筆:韓簫;資料整理:劉洋、張榮道。
活動步驟:
分三個階段實施前期準備:形成研究方案,查找資料,做好知識準備;調查研究:實地調查采訪,獲得實事材料;匯總成果: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事材料,形成結題報告,完成個人總結,寫出心得體會。
計劃訪問的專家:
江口鎮、西興鎮、斯灘鄉地教育工作者和鄉村干部。
活動所需的條件:
圖書資料: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教育導報》等資料。
預期的成果:
通過對“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狀況調查、分析、訪問,寫出質量較高的結題報告,采用心得體會的形式,總結已學會并掌握常見的研究方法。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7
一、無土栽培生物興趣小組成立背景
七年級生物“綠色植物需要水和無機鹽”一節中介紹了無土栽培的概念,以往教師在上課時只是介紹無土栽培的概念、優缺點,大多列舉一些無土栽培的例子。學生盡管有興趣,但只停留在文字資料的了解,和收集相關資料的認知狀態。
國家大力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么?這樣一個過去只存在于紙張上的名詞,現在已悄然走進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實對于中學生來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是要落實到日常學習生活中。
水培是無土栽培的一種常用形式,無土栽培就是不用天然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其定義:凡是用除天然土壤之外的基質(或僅育苗時用基質,定植后不再用基質)為作物提供水分、養分、氧氣的栽培方式均可稱為無土栽培。由于無土栽培可人工創造良好的根際環境以取代土壤環境,有效防止土壤連作病害及土壤硝酸鹽鹽分積累造成的生理障礙,充分滿足作物對礦質營養、水分、氣體等環境條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環利用,因此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產優質等特點。
二、無土栽培生物興趣小組成立的意義
如果能讓學生真正動起手來,親自探索和體驗無土栽培技術,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將“死讀書”學活學用,讓我們學生的學習更具有實際意義。當我們成功種植出無土栽培蔬菜的時候,分享給老師給家人,何嘗不是一種快樂和正能量的傳遞呢?讓我們通過動手栽培植物,行動起來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傳遞“正能量”的'使者,讓我們的學校充滿著正能量。
(一)無土栽培技術是現代高科技農業技術,通過讓學生親自實踐可觸摸生物技術的時代脈搏,具有技術成熟、管理簡單、成功率高、周期短、成本低、可觀察等特點,中學生易掌握,具有可行性。
(二)無土栽培項目能夠實現多重教育目標:
1.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2.德育滲透--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感。
3.能力培養--提高學生觀察、思維、討論、表達、合作、應變等多種能力,提高動手操作的精細化、思考條理化程度。
4.鍛煉意志品--整個周期約需七周時間,能培養學生堅持不懈、抗挫折的良好的意志品質。
5.增強環境意識--在無土栽培過程中,樹立和強化了學生的環境意識。
(三)與學校社團工作結合
(四)在實踐活動結束后,以此探究活動作為校本研修。
三、無土栽培生物興趣小組探究活動的實施過程
(一)前期準備階段
1.組內成員開會,了解本次探究活動的實施方案及目的,搜集關于無土栽培技術(水培法)的相關資料,充分了解和認識此項技術為后期活動做好準備。
2.集合學習領導及生物組的力量籌集論探究活動的實施方案。
3.水培裝置的工作原理
這一套裝置里面有個定時控制器的配件,定時控制器和水泵一起配合,裝置末端有個排水口,用水管連到儲夜箱,而水泵的水也是從儲夜箱抽上去的,這樣就形成一個循環,定時控制器每五分鐘給水泵通電,水泵抽水到管體頂端,然后營養液管體從頂端流到末端,通過排水口,又回到儲夜箱.以此循環。
4.蔬菜種子的選擇及購買
由于無法控制光照,溫度等條件,選擇種子時應根據氣候條件選擇容易萌發的種子和葉類蔬菜種子。
5.營養液的配置
方法一:土壤浸出液
方法二:根據不同種類的蔬菜,按一定的濃度和比例可參考網絡配置
方法三:直接購買營養液
(二)種植階段
1.將購買好的種子提前萌發成幼苗
2.篩選出長勢較好的幼苗,消毒,修根之后移至水培裝置機。
3.每天觀察蔬菜苗的生長情況,及時殺菌消毒,并清除腐根。
(三)成果展示階段
將成熟植株在校園內展示,讓更多的人了解無土栽培,讓這項技術走進千家萬戶。
(四)撰寫研究報告
將整個培育過程進行資料匯總,可撰寫成研究報告發表。
四、結語
無土栽培興趣小組既能讓學生自己種出無公害的放心蔬菜,領略到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體驗自己動手種菜的樂趣,同時還增進師生間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增強。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應該努力推廣無土栽培興趣小組教學活動。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相關文章:
初中生研究性學習報告01-12
[精選]研究性學習報告07-27
研究性學習報告03-18
研究性學習報告04-22
研究性學習報告【精】09-02
研究性學習報告(優)09-05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9-17
研究性學習報告(推薦)07-12
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