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成果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成果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成果報告1
一、【成果簡介】
參賽團隊以“新文科”建設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以高階能力培養為目標進行課程重建:
一是構建以能力為導向的“知·能·用”教學內容,以“明·思·辨”為脈絡的“文學絲路”思政內容,搭建滿足差異性、多元性、高階性需求的'資源庫;
二是創建以能力為導向的“趣研·創研·專研”能力提升活動體系;
三是建立以能力為導向的雙層評價體系,實現以評促學;
四是建構以能力為導向的“ABC”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數字人文的研究方法,運用ArcGIS軟件制作文學地圖,豐富教學內容、帶動教學活動、深化能力培養。
二、【教學目標】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
培養學生思辨意識和創新意識;
引導學生深度閱讀,降低畏難情緒。
三、【創新之處】
本課改革以“新文科”建設為指導,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學“痛點”問題出發,以高階能力培養為目標,實施課程重建:
一是以能力為導向構建分階、分層、分類的教學內容與資源;二是以能力為導向創建能力提升活動體系;
三是以能力為導向建立雙層評價體系,實現以評促學;
四是以能力為導向建構“ABC”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數字人文研究方法,深化能力培養。
四、【應用效果】
教學團隊以本課改革的內容先后多次開設校內公開課;以“教學創新”“小組活動設計”為主題,在校內外舉辦講座及教學沙龍;
多篇學生作業在寫作比賽獲獎,并在學術期刊和文學網站發表了相關作品,廣受贊譽;
X教學班活動小組在創研活動中將文本改編為小型手游,兼顧原創性與趣味性,激發學生深度學習熱情。
教學成果報告2
一、【成果簡介】
燃燒與發電廠、內燃機、航空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等“國之重器”直接相關,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至關重要。本專業旨在培養能源動力工程領域的高端工程和科研人才。
組織“6+2教學資源”,虛實結合的實驗技術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引進國際高水平教學資源開闊視野,貫穿全課程的`人文元素建立文化自信,實現思政內容與專業內容的協調,使用“共同構建法”引導學生進行自組織學習、主動構建案例,而學生的創新成果又納入課程內容,促進教學迭代優化。
二、【課程教學目標】
三、【創新之處】
學情分析全面深入,思政課程融入巧妙落實方案設計:理工人文交融,認知均衡強化全階段教學,融入整體培養過程
組織優質教學資源,全方位提供教學支持
教學設計思路:OCAS逆向設計法
以目標為導向,使用逆向設計法,從“教學目標”向“教學活動”各個環節逆序推進,形成OCAS(Object — Content— Activity— Strategy)教學設計流程:先確定教學目標和思政目標(Object),然后為之選取教學內容(Content),針對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Activity),圍繞教學活動確定課堂講授策略(Strategy)。
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系列案例構建法
四、【應用效果】
本教學成果的應用效果主要表現在:
形成積極創新氛圍,學科競賽成績優異
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高,提升了參與各種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
課程思政建設進度加快
教學成果報告3
20xx年9月嘗試進行“作文與整合”實驗,20xx年9月開展“小學學科作文研究”實驗,20xx年9月開展“寫中學”優化教與學方式實驗。從一個結合到所有學科的整合,從語文老師到各科老師的參與,從小學實驗到中學大學的延伸,從作文教改到學習方式的優化,學科作文教學在課程整合、打通文理、學習方式的轉變等方面進行了科學探索,成為新的作文教學體系,填補國內中小學作文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空白,在全國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一、問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傳統作文教學重視純技術性、操作性的訓練,作文教學以文本為中心,只強調內容具體,主題突出,卻忽視學生的感受體會,忽視學生學習生活,讓學生戴著腳鐐跳舞。據作文網調查:害怕寫作文,寫不好作文的原因:55.736%人認為是因為不知道應該寫什么,9.938%的人認為是寫作文沒有方法。這一問題的現實表現:作文內容虛假空洞,假話套話空話連篇,模式化文章大行其道。
學生的生活包括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其中學生90%的時間在學習,只有10%的時間和社會接觸。而在和社會的接觸中,因為缺乏必要的指導及相關的認知心理準備,往往對事物知覺缺乏目的,沒有系統,把握不了重點,深入不到細節,感知的時間不能持久,而感知的信息進入大腦后,又缺乏或者不能作必要的分析、處理、建構、疊印,導致感知的信息模糊、消失、錯誤,結果感而不知、感而少知、感而錯知,形成不了知識經驗或者作文的材料。因此關注90%的學習生活不僅必要,而且省時省力,事半功倍。
這是研究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在學習中作文,學生有話說,作文有內容。
一直以來,作文都圍繞考試進行,考什么訓練什么,以至于迷失了作文訓練的意義,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練,至于為什么寫,寫作的價值何在,卻一直茫然而困惑。為了考試有個好分數,按照考試要求,模式化操練,生搬硬套,虛情假意,背范文,套格式,練技巧,結果,一遇到實際的寫作需求,卻不會動筆,寫不出文章。實際上,作文是學生思想認識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作文訓練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認識事物、表達事物的過程。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取決于各科學習的積累,學生對社會的觀察、理解、思考,大多來自學科學習所得,學科內容也是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的間接反映,是某一社會側面的抽象和濃縮,學習的過程正是間接認識社會生活的過程,因此寫學習生活,提升學習效率,不僅必要,而且理應如此。
這是研究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在作文中學習,學生愿意說,作文有意義。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及方法:
20xx年10月,深圳市福田區里舉辦大型的科技節活動,活動內容很多,其中有一項是科技小論文比賽。要求學生從日常生活的小問題、小困惑入手,查找資料,尋求解決方法,制定出解決方案,動手實驗,并寫下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了完成任務,我開始查找資料,了解科技小論文的寫法,發現相關的指導用書。為此,我采用了最簡單的辦法:直接參考學生的自然課本,模仿課本上的“課文”,指導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結果發現:自然課本里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和范例。教材建議學生觀察動物、觀察植物,完成各種小制作、小實驗,還設計了多樣的探究活動。
由此,我開始思考語文之外的其他學科與作文教學的關系。當初參加“作文三級訓練”、“多媒體組合作文訓練”,為了寫好游戲作文,曾經親自帶學生在操場上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并讓老師拍攝整個過程,然后讓學生看錄像,指導學生寫文章。為了讓學生寫好植物,我曾經帶學生到植物園,指導學生觀察,要求學生做好觀察記錄,引導學生收集、分析材料,完成作文。其實這些活動,在學科教學中都有,為什么不可以整合學科教師的智慧,充分挖掘學習生活資源?于是,我邀請學科教師,開始走作文和學科整合之路。
2.1作文與某個學科整合:主要從語文教師的角度思考改革作文教學,立足作文內容的資源開發,幫助學生解決無米之炊。這個階段的主要是作文與音樂課的整合,音樂課和作文課連堂教學。
在“作文與某個學科的整合”階段,改革的總體理念是:
第一,整合學科內容,確定共同目標。音樂老師和語文老師組成合作教學的團隊,共同設計教學。第一節課由音樂老師帶領學生欣賞音樂,再現音樂中的情景,要求學生用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領悟、感受,用自己的行為表現音樂的內涵。在作文指導課上,既強調對學科特征的繼承,又強調了學科中一些要素的交叉與融合。兩種課堂互相調節,相互適應,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第二,創設情景,訓練表達技能。在“音樂欣賞課”上,師生一起聆聽音樂,交流感受,再現情景,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內涵,相互間的溝通、碰撞,彼此間的會意、共享,音樂在流淌,情感在升華,認識不斷深入,為習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第三,習作指導,老師讓學生回憶并描寫真實的情景和真實的故事、真實的體驗,確保音樂學習和表達能力的共同提高。
2.2作文與所有學科的整合:有了作文與音樂課整合的成功嘗試后,逐步開始作文與所有學科的整合,倡導學科教師配合作文教學,開創新的作文教學之路:梳理作文和學科的關系,找出作文和學科教學的結合點,確定作文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點,從自然、美術、體育、音樂、思品等教材中篩選出適合作文訓練的內容,確立了各年段的作文訓練系列,初步形成作文與學科整合的教學流程:
第一,語文教師與學科教師共同備課,明確共同的目標。
第二,要求學生在學科教學的情景中學會說出自己的體驗,強化表達能力的訓練。
第三,指導學生作文,讓學生回憶、描述課堂教學情景。
第四,出示作文導圖,指導學生確定思路,完成作文。
第五,弱化指導,強化評價,在寫中學會寫,在評價中教寫。
“作文與學科”整合結題后,我們意識到作文教學不僅是語文老師的責任,作文能力的培養需要所有學科老師的參與,為了常態開展這一作文教改實驗,20xx年9月提出“學科作文”,開始“小學學科作文教學研究”,倡導在學習中作文,在作文中學習,由語文老師主導的作文教學改革,逐步走向語文老師和學科老師共同參與的作文教學實驗,學科老師明確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表達力、想象力、思維力,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提供作文素材,個別學科老師走上作文教學舞臺,指導學生完成學科作文。
這個階段,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2.3明確學科作文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教學改革首先要解決改革者的思想認識,理順改革者相互間的關系。學科作文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作文教學理念,從大語文、大學科、大作文的角度探索學科和作文的關系,倡導所有學科教師密切配合,立足學科特點,發揮學科老師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為此,我們明確了學科作文教學中語文老師和非語文老師的責任,確定各自的任務及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語文老師和非語文老師相互配合,促進學科教學和作文教學共同提高,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2.4形成學科作文教學的基本課型。學科作文教學從提高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出發,從學習內容、學習情景、學習體驗入手,其基本課型包括:
2.4.1課堂實錄型:
其基本流程是:語文教師通過全面瀏覽各學科學習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活動性強、和實際生活聯系密切、情景性比較突出的學習內容,和學科教師共同備課,從作文教學和學科學習的目標入手,溝通整合,確定共同的訓練點。第二步:語文教師深入學科課堂,了解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撲捉課堂生動有趣的畫面,分享學生學習的快樂。第三步:語文教師從課堂教學畫面入手,引導學生回顧課堂學習過程,分享課堂學習感受,交流課堂學習體驗和收獲,確立作文素材,進行作文訓練。如,數學老師教“時分秒”,語文老師指導學生寫“小鬧鐘”。
2.4.2內容整合型:
其教學流程是:根據教材中作文訓練要求和學段作文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作文實際,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確定作文和學科整合的內容。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總結內容、描述學習情景,把學習和寫作融為一體。如語文老師指導學生寫思品課上的活動、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
2.4.3學科主導型:
學科老師結合講課內容,指導學生觀察、體驗,寫出課堂實錄、科學觀察、音樂美術欣賞等類的文章,以此作為教學訓練的一種方式,評估學生學習的情況,了解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種課型完全由學科教師實施,需要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自覺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指導學生完成作文,運用作文來促進學科學習。如科學老師教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花”,寫觀察日記;指導學生養蠶,寫養蠶日記。
20xx年11月課題順利結題,出版《學科作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但在實驗中,我們發現:學科作文處于學科和作文的夾縫地帶,面臨著理應如此卻難以如此的尷尬。
20xx年1月,美國《科學》刊載有關寫作的實驗,科學家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寫文章這樣的提取練習是強大的學習方法。在學科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通過寫作,可以提升學習效率,形成綜合性思維,為此,我們提出“寫中學”,把寫作作為一種學科學習的方式,運用于學科教學中,立足學科老師的角度,思考作文教學的改革。目前實驗還在進一步探索中,在這個階段,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2.5確定學科寫作的指導策略:學科作文從學生生活入手,關注學生學習內容、學習情景、學習感受和學習收獲,指導學生在學科學習中作文,把遇到的問題寫成文章,把課堂筆記整理成文章,把師生互動寫成文章,把做作業的過程寫成文章,把學習中的困惑、疑慮、思考、體驗以及和學習相關的內容寫成文章,豐富作文素材,提高表達欲望,真正做到有話可寫,有話愿寫,有話能寫。
2.6探索學科寫作的評價原則、方式標準及評分等級。學科作文評價應遵循鼓勵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個性化原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原則;學科作文的評價方式包括:自評、他評、互評。學科作文的評價標準是:立足學科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依據表達的清楚、多樣性、教育性、可靠性,把文章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并確定了每一個等級的對應標準。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優化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學會準確條理表達。
三、成果的主要內容:
學科作文教學從學科整合入手,打破學科界限,打通文理,倡導在學習中作文,在作文中學習,讓作文有內容、有意義。學科作文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3.1首次提出“學科作文”,開創學科老師教作文的新局面
學科作文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獲為內容,挖掘學習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歷程,讓學生自覺用文字自由表達他們在學習各學科知識過程中的見聞、心得。這一概念立足學生的綜合素養,著眼于學科老師共同的訓練目標,從學習生活入手,既考慮作文寫什么,又明確了學生作文的本質,為課題的深入開展確立了基本方向。學科作文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學科老師可以借助作文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用作文指導教學,自覺開展學科作文教學。
3.2梳理了作文和學習的關系、作文和學科的關系
作文是學習的一部分,包括作文知識、作文能力、事物認識。學習為作文提供豐富的素材,學習為作文提供能力準備,作文提高學生的元認知策略,作文提高學科學習效率。
作文和各學科關系密切。作文的過程是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自然、認識社會的過程,是形成一定價值觀的過程,學科學習訓練學生的觀察力、表達力、思維力、想象力,也提供豐富的情感體驗、生活情境、思想認識,在數學、科學、音樂、美術、體育、思品及綜合實踐的學習中,學生獲得和自我、他人、社會的互動,思維能力和表達力提高,作文成為可能,同時立足學科生活的寫作幫助學生更好掌握學科概念,提升學科認識,鞏固學科內容,提高學科學習效率。
3.3理出學科學習中的作文訓練點
從學科教材中找出比較適合開展作文訓練的內容,形成作文與學科整合訓練系列,既立足學科教材,又吻合作文基本能力要求。
3.4確立語文老師和學科老師的關系
語文老師是學科作文教學的主導者,要對學科作文教學進行整體有效把握,從提高學生作文興趣,形成學科作文理念、學會挖掘學科作文素材、掌握各類學科作文的寫作方法,全面有效訓練學生,確保學科作文教學落到實處。要關心學科學習,訓練積累素材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語文教師是學科作文教學的組織者,要了解學生的作文心態和作文能力,制定恰當的作文訓練計劃,選擇恰當的作文訓練策略,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科作文訓練活動。語文老師還是學科作文教學的指導者,指導學生選材、構思、修改。
非語文教師要參與學科作文教學,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包括:表演、游戲、比賽、辯論,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把書本和生活進行無縫對接,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記錄生活感受。非語文老師是學科作文的參與者、配合者、能力訓練者。
3.5總結出學科寫作的基本策略
3.5.1把學習問題變成作文。圍繞著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展開,根據所學內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圍繞著一個個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并認真記錄解決問題的過程及問題的答案。
3.5.2把課堂筆記變成作文: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訓練學生整理課堂筆記,運用KWL法,把課堂筆記變成作文:按照知道(know)、想知道(want to know)和學到的(learned)的范式,整理課堂筆記,在什么時間、地點、學了什么內容,怎么學的,老師說了什么,同學怎么做的,學會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等,形成記敘學習內容、情景、收獲的敘事文章。這是基本的學科作文樣式,也是剛學寫學科作文的入門格式。
3.5.3把課堂情景變成作文:定格課堂的精彩瞬間,如討論、游戲、活動、比賽、表演、辯論、演講、實驗、制作等,寫明起因、經過、結果,寫清自己感受、體驗、收獲,再現課堂生活,回味課堂,表達看法,總結收獲。
3.5.4把課后作業變成作文:學習了新的知識點,為了鞏固、遷移,老師都會布置練習,學生根據練習過程中的思考、收獲、體驗寫成文章,復習學習內容,整理學習思路,提高學習效率。如科學觀察記錄,數學日記,各學科的知識性童話、知識性說明文等。
3.6學科作文教學的實施模式
學科作文教學在推進中首先要明確學科老師和語文老師的各自職責,教育管理者可以借助學科作文診斷課堂,了解施教者的教學情況,包括目標設定、教學組織、方法運用、教材處理、重難點的講解等;可以借助學科寫作規范管理,溝通學校和家庭、社會的聯系,形成獨特的辦學特色。同時,要規范、科學的評價學生的學科寫作,在寫中學會寫,在評價中指導寫。
四、效果與反思:
在“作文與學科整合”階段,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發現:90%以上的學生覺得通過學科學習再寫作文有東西寫,69%以上的學生認為寫得比平時的好,100%的學生寫作速度和作文字數有提高。在六年級作文片段測試中,我們設計了一個片段描述的練習,要求寫出課桌椅的三個特征,從“臉”、“手腳”、“肚子”三方面進行描述,參與片段作文調查的總人數有249人,優秀人數是87人,兩個實驗班分別為22人、20人,優秀率為41.5%、43.8%,其他三個平行班優秀率分別為31.25%、25.49%、33.33%,實驗班高于平行班十二個百分點。學生作文的興趣有了提高,學生不再為寫什么而苦惱。
在小學學科作文教學研究階段,課題組確定四年級一個實驗班,一個對照班,選用“學習習慣與應試技能自我測查表”進行實驗數據分析。測查學習習慣與方法、閱讀習慣與技能、對學習的態度、記筆記與寫作文五個方面情況。20xx年9月、20xx年10月,課題組委托深圳馨泉心理咨詢有限公司心理測評部對實驗班、對照班進行前測和后測,結果顯示:
第一,實驗班和對照班起步基礎基本一樣,經過兩年的課題實驗,實驗班在學習態度低于對照班兩個百分點的情況下,對作文的興趣明顯高于對照班;學習習慣和應試技能高于對照班十個百分點;達到作文和學習的雙豐收。和課題提出的目標相一致。
第二,實驗班20xx年比20xx年的數據百分比整體提升了33%,其中在閱讀習慣與技能方面比20xx年提高了8%,在學習態度方面提高了11%,在記筆記和寫作文方面提高了14%。實驗班進步最大,對照班兩次數據沒有區別。
第三,實驗班學生作文能力得到了整體提升,作文能力最差的學生和作文能力好的學生差距拉近,學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在縮小。
這一實驗結果和課題組在實驗課后的即時問卷基本一致。課題組于20xx年5月12日、27日,6月9日對三、四、六年級的思品作文課、體育作文課進行問卷調查,這些即時問卷對象涉及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和同一學科內容的不同年級,問卷結果基本相同:不管是思品作文的三年級還是四年級,或者上體育作文的五年級和上思品作文的三年級、四年級,或者三四六年級不同的年齡階段,問卷得到的數據大致相同,說明問卷的可信度比較高,得到的數據具有說服力,而且具有普遍性。其中四三班開始學科作文的教改實驗近一年,其他兩個班剛開始,但問卷數據也比較接近。可見問卷適合已經開展學科作文教學實驗的班級,也適合剛開始實驗的班級,問卷結果也具有趨同性,揭示出一些比較普遍的現象:(1)學生普遍喜歡這種作文指導形式,上課的內容具有吸引力,學科作文課讓學生有話可寫。學生不再害怕作文。(2)加深學習內容的記憶,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3)學科作文拓寬了學生的習作視野,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實驗班學生作文刊發、獲獎260多人次,出版《小學生學科作文》、電子作文集20多本,教師刊發研究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學科作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寫中學——讓學習更有效的學科寫作教學》。
小學學科作文教學實驗開展后,得到人教網、創新作文網、深圳習網、深圳大學文學院、深圳市讀書月組委會的大力支持。20xx年4-6月,課題組先后聯合創新作文網、深圳習網、深圳市讀書月組委會舉辦全國中小學學科作文大賽,吸引全國各地學生參賽,共收集近10萬篇參賽文章。人民教育出版社網以人教網研的形式推出“人教網學科作文網絡實踐共同體”,專題介紹學科作文教學,吸引北京、江蘇、江西、重慶等地老師加盟,北京十一學校、杭州天長小學等名校加入課題實驗。深圳大學文學院設立“學科作文研究中心”。
課題研究產生廣泛影響:《深圳教育報》《特區教育》《特區報》《南方日報》、《當代教育家》、新浪網、人民網、網易等教育報刊及媒體相繼報道學科作文研究成果。20xx年12月課題榮獲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唯一一等獎,20xx年獲第八屆廣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xx年3月《小學語文教學》刊發文章《我的“學科作文”行動研究》,20xx年7-8期,《小學語文教師》以新作文教學體系為專題,系統介紹了學科作文的理念和探索,20xx年1月,《語文教學通訊》以封面人物的形式,刊發文章《從學科作文到“寫中學”》
朱永新、李希貴、潘新和、李白堅等教授都贊賞學科作文教學的理論創新與探索成果。吳立崗稱學科作文是“作文教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存在的問題及努力的方向:
1.整合課程的理念需進一步強化
教師們習慣從自身學科出發進行教學,教學的開放意識和開放態勢尚處于初級階段,對課程整合的構架及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缺乏清醒認識,習慣于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習慣耕耘教材,習慣于機械的訓練和死記硬背的高分策略。
2.學科間的溝通存在一定的困難
學科教師所應該承擔的教育、訓練任務落不到實處,尤其是小學階段,除了語、數、英的教學正常外,其他學科的教學流于形式,學科老師各自為政,影響學科作文的開展。
教學成果報告4
前兩天聽了楊美珍老師的《怎樣做好初三畢業班的教學工作》。以下是我加入研修以來想法體會的總結,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在研修茶座的指點下,取長補短,更新教學理念,累積教學經驗,爭取在科學教學領域可以有更長足的進步。只有教師的水平提高了,課上的生動了,才能真正的吸引住學生眼球,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因此我要求自己不僅要教好,更要做好自我學習,積極參加專業培訓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論和教研水平。
一、提高了對“校本研修”的認識、明確了“校本研修”的目的。
校本研修是以學校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范圍,以學校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將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學校實際狀況改善的英語校本研修活動總結研究活動。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發展,保證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讓教師成為教學,研究和進修的真正主人。
二、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認識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務。
目前,有一部分教師的認識還不到位,認為現有的知識足已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得教師輕視學習,對教師的繼續教育持抵制態度,因此,提高教師對學習的認識,是十分必要的。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不斷學習之人,來完善和提高自我。
三、為教師提供最合適的培訓管理模式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
(1)培訓管理模式改革的具體目標。教師繼續教育要在每一個教師需要的時候、方便的地點,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以幫助教師不失時機地獲得所需要的東西。
(2)采取協商式培訓形式。這是指在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培訓結果的分析與評估等方面由教學雙方共同參與、協商進行、合作完成。協商式培訓的基礎在于:
①不同的人由于內在素質結構的不同而呈現出多元發展趨勢。每一位教師都具有區別于他人的個人和專業發展需要,最適合一個人專業發展的環境可能完全不適合另一個人的發展。為此,繼續教育應鼓勵教師采用自己偏愛的學習形式,來實現自我選擇的目標。當教師養成了自定目標和自選實現目標的活動方式的習慣時,他們的教育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②教師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們能恰當選擇學習目標。教師個體對自己的學習需要能作出最適當的判斷,他們有能力自我導向,并自主學習。其次,當教師開始并設計了自己的學習活動后,他們的使命感增強,因而學習的效率高。再次,教師是根據個人的需求判斷來選擇自己的學習目標的,因而,這種學習動機是最強烈的,對教師的'個體行為產生的影響是最大的。
四、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使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覺得愉快。上課形式多樣(如分小組合作學習、小老師執教、學生自己出題:推斷題復習)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七尺講臺上,(起立時打量每個學生,沒做好上課準備的督促他立即做好準備)(講課過程尤其是讓學生動手的過程中走到每位學生身邊)在課堂上不要把矛盾激化,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會很嚴厲,但在課堂上我盡量克制自己不生氣,因為停下來批評學生,會打斷其他學生聽課或思考的思路,會讓自己的情緒從波峰瞬間跌到波谷,會讓自己和違紀學生的關系惡化(不能嚴厲批評沒答出問題的學生,做其他作業的、書沒打開的或找不到書、睡覺的、講話的),有時有的學生確實會讓你很生氣,這時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情緒冷卻,作為成人,我們要比學生更理智,碰到這些突發事件時,一定要理智,要化干戈為玉帛,要保護自己,也不要傷害學生(有些話你當時可能覺的說了痛快,但可能會讓學生記恨你一輩子:你媽掃大街,你以后連大街都沒得掃),不要動不動就對違紀的學生說“滾出去”,真滾出去了,您就非常擔心了。要掃請自己上課的障礙,我認為首先要熟悉學生,要做后進生的思想工作,知道哪些學生比較調皮,提前就找他談話,(我看你很機靈,怎么成績上不去呢,是不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好好學,有困難及時找我),做了幾次思想工作后,一般的學生肯定會給你面子,即使有時他管不住自己上課又違紀了,你嚴厲一些批評他,他可能都不會跟你急。仔細研究這些學生,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挺可憐的,在家里得不到愛,在學生他甚至可以用違反紀律的行為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對于這些學生,我們多一些關愛和鼓勵,可能會改變他的一生,每位老師都協助班主任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是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有力保障。
最后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學改革的推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教師。
教學成果報告5
一、【成果簡介】
本課程以器官捐獻與器官移植為基礎,理論實踐融入立德樹人,器官移植專家領銜授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創新評價形式,培養學生知識、能力與素養,塑造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解決了通識課程普遍存在的師資力量薄弱、專業性過強、授課形式及考核方式單一、教學資源共享性差等難點、痛點問題。
二、【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對世界器官移植與捐獻的現狀及發展態勢的介紹,結合中國自身國情和特點,展開深入討論和辯論。講課內容與時俱進,具有鮮明時代特色。
本課程將引導學生改進和加深對我國人體的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現狀認識,重點突出醫學、社會與倫理之間的密切聯系,提高本科生的綜合素養、健康意識和國民意識,為構建學校“知識—能力—素質—人格”四位一體(KAQ2.0)的`人才培養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創新之處】
交叉融合之美: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理論實踐結合:知識性與探索性的平衡;
教學思政貫通:智力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融合。
四、【應用效果】
教學創新深受學生喜愛,校內反響熱烈;
教學創新啟迪學生思考,育人樹人鑄魂;
教學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社會輻射廣泛;
教學創新凝練論文教材,成績碩果初顯;
教學成果報告6
一、【成果簡介】
本課程秉承“德育為先、學生中心、研學融合、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基于“建構性教學觀”,滲透“互聯網+”思維,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開展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學。
二、【課程痛點】
傳統物理教學痛點
課程示例
三、【創新之處】
四、【應用效果】
教學效果好,學生學業成績優良,高階能力有效提升。
教師教學能力顯著提升,教師教學競賽成績優異,師德師風建設成效顯著,課程建設和教學團隊建設成果豐碩。
課程創新成果推廣效果好。
教學成果報告7
一、【成果簡介】
培養國際貿易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服務“一帶一路”的關鍵,而拔尖人才的標準是具備流利的外語、高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扎實的`經貿知識。課程適應新文科建設的需要,培養服務“一帶一路”拔尖人才的目標,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應用復合型人才。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OBE理念貫穿全教學過程,以全英文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創新手段,分析國際生產和服務合作活動及其管理工作,使學生掌握國際經濟合作理論及實踐,深刻理解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熟悉
“一帶一路”國際經濟合作的知識與實踐。
二、【教學目標】
突破既有課程內容窠臼,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深化教學內涵,在有限學時內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面向新文科建設,在全英文課程中講好中國故事;
培養有中國情懷、全球視野的跨文化人才。
三、【創新之處】
針對教學痛點及問題,教學團隊從教學內容重構、教學方法改
進、教學評價改革三個方面開展了創新,拓展了“教”與“學”的維度,形成了全新的全英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教學內容重構“四融合”
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
四、【應用效果】
學生學習后,專業英語成績提升明顯,跨文化工作能力增強;通過“外引內培、以賽促教”等培養手段,本課程教師主持的“XX大學一流雙語教學團隊”已經成為我校一支能夠駕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特色鮮明教研活躍的教學團隊;
20xx年本課程的全英文MOOC被教育部在線教學國際平臺吸納為首批128門上線課程之一,面向全球推廣,受到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點名表揚。
教學成果報告8
一、【成果簡介】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數學類公共基礎課,培養學生運用概率統計思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學習提供數學理論基礎。而概率論思想與現代統計分析方法則是教學難點。獲獎教師課程組遵循以學生為中心、問題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構建了“整合教學內容、融合教學模式、結合教學育人、混合教學形態”的“四合”創新舉措,實現了概率統計與專業教育、特色育人、實踐創新緊密聯系的“三聯”目標。
二、【創新之處】
“立體重構”整合教學內容,形成多維度知識結構
“概率統計+程序設計”融合教學模式,實現多課程互融共促
“概率統計+課程思政”結合教學育人,深化特色思政建設
“線混+BOPPPS”混合教學形態,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三、【應用效果】
本教學成果的應用效果主要表現在:學生學習效果全面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提升、教師教研水平明顯提高、課程建設示范作用突出。
本課程經過幾年“四合三聯”創新的探索和實踐,實現了從傳統課堂向智慧課堂、知識課堂向能力課堂、灌輸課堂向實踐課堂、封閉課堂向開放課堂的轉變。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導活躍度不高、參與感不強的學生,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改革創新需要進一步提煉、深挖、擴展,發揮國家級一流課程的優勢,以“喚醒—賦能—成長—成才”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成果報告9
一、【成果簡介】
《神經病學》課程傳統教學存在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弱,崗位勝任力不足;思政教育不足;學時少內容多,課程難等問題。
參賽團隊針對課程痛點,結合深度學習和主動學習理論,全面貫徹以問題為導向,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經持續改進,不斷完善,最終建成:以臨床為核心,病例為基礎,線上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理論,線下病例討論培養臨床思維,臨床實踐提升崗位勝任力,線上+線下+臨床三位一體的'醫學教育新模式。
二、【課程教學目標】
提升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準醫生的崗位勝任力;
培養醫學生“生命至上、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鼓勵學生與患者積極溝通,降低醫患心理隔閡;
克服學習《神經病學》的畏難情緒,提升課程參與度。
三、【創新之處】
采用線上、線下、臨床的混合式教學策略;
應用CBL 、PBL、TBL等教學方法;
融合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技術和學情分析,因材施教。
四、【應用效果】
完善“線上+線下+臨床”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并推廣應用;
建成神經病學“基礎理論+典型病例+疑難病例”慕課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醫生因材施教,提供優質課程;
根據疾病類別建設不同疾病數據庫,為后期課程建設、提高學生崗位勝任力提供病例資源。
教學成果報告10
物理實驗開放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一、成果產生的背景與意義;大學物理實驗是工科大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一門基礎課;傳統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內容陳舊,與現實生產、;為了適應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大學物理實驗也必須進;我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進入;二、大學物理實驗開放式教學的優勢;大學物理開放式教學模式是以實現個性化教學,提高學;力培養,在為學生的
物理實驗開放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
一、成果產生的背景與意義
大學物理實驗是工科大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一門基礎課程,大學物理實驗是學生進行系統性專業實驗的開端,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多元化人才的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內容陳舊,與現實生產、生活及現代科學技術缺乏必要聯系,難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實驗資源有限,給學生沒有更多的選擇性,不能適應不同專業方向不同興趣的學生的需求,不能滿足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需要;教學方法陳舊,注意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忽視實驗過程中學生非智力品質的形成和培養。實驗評價體系中重實驗結果輕實驗過程。
為了適應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大學物理實驗也必須進行改革。由傳統的封閉式教學變為開放式教學。開放式教學不僅是實驗管理形式上的開放,而是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的開放,是指根據多元人才培養模式設置多種層次的實驗教學目標、要求有相應的課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和發展需要進行組合與選擇。
我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進入80 年代以來,由于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沖擊和高等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興起,我國高校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嘗試.但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部分高校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仍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大學物理實驗課的授課形式過于單一,學生做的大部分實驗完全是照葫蘆畫瓢,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而進行的有效訓練太少; 其次,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使得實驗學生人數增多而實驗儀器設備不足的矛盾日趨顯著;再次,大學物理實驗課課時過少,上課時間安排的過于刻板,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要解決以上問題,實驗教學模式必須有所改革,實驗項目及實驗內容也必須變革,而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正是實驗教 學改革的可行之道.
二、大學物理實驗開放式教學的優勢
大學物理開放式教學模式是以實現個性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目標,并通過開放式教學體系的構建推動課程內容體系、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以滿足學生求知、探索和創新的欲望,側重創新精神與能
力培養,在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個性發展創造一個較好的外部環境的同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0 世紀中葉興起的后現代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為大學物理實驗開放式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后現代主義所批判的權威性、同一性、確定性和封閉性等種種弊端,不僅束縛了學生好奇、疑問、懷疑的本性,漠視了任何對真理的認識都是螺旋上升的過程,也不利于對現行教育體系進行改革,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 而開放式物理實驗教學旨在突破這些弊端,構建開放的物理實驗教學系統.在這樣的開放系統里面,不僅重視知識的開放性,更重視“人”的作用和“人”的發展,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與學生“雙邊”關系的建立. 教學不再是線性式的獨白,而是師生、生生普遍交往互動下的、持續的、建設性的對話,從而在重視學生的認知結構的特點和功能的同時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潛能. 另外,開放式實驗教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開放式實驗教學還從單純注重物理實驗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轉為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大多是以知識為本位,以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為重點,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功能,來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而在人本主義影響下的開放式物理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內在思維和情感的體驗,更加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使其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世界,對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大學物理實驗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結合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擬定了一套認為切實可行的大學物理實驗開放式教學方案并付諸實施.
( 1) 構建物理實驗開放式教學平臺,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 建立了4 個層次的分級實驗教學體系,開設了基礎性實驗、近代物理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4 個實驗層次.在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的4 個層次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強調: 堅持培養鍛煉學生的實驗技能; 堅持鍛煉學生正確讀數與正確處理有效數據相結合的能力; 堅持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質. 各層必須做到實驗按難易程度進行編排,根據我系的具體情況,自編部分實驗教材,依照認知規律,對學生進行階梯式的強化訓練,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對于基礎性實驗,在著重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基本實驗能力的培養.基本的實驗能力包括: ①通過閱讀實驗教材和對照實物做實驗前充分的準備. ②通過閱讀
儀器說明書,正確使用常用儀器. ③正確記錄和處理實驗數據,擬定合格的實驗報告. ④通過擬定實驗報告,培養學生科技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生的實驗能力達到一定要求后,再開設各種類的綜合設計性實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和能力,預約選做自己感興趣的實驗,自己設計實驗方 案,在實驗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完成實驗.
( 2) 構建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系統和成績管理系統.
學生通過網上選課選擇感興趣的實驗和適合自己的實驗時間到實驗室完成規定數量的實驗.學生預約好實驗后,必須在實驗前設計好預習報告,并由指導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給出成績.進行實驗前,學生可以自由進入實驗室預習熟悉儀器設備,由專門的實驗教師負責解答學生預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實驗時,指導教師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只講解實驗重點、難點和注意事項,具體操作由學生自己動手解決. 若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指導教師應予以啟發式指導. 學生實驗操作結束后,教師當場給出學生實際操作成績,實驗報告上交后,經教師評閱最后給出實驗報告成績. 如果實驗失敗,學生可以立即重做或另選時間重做.
(3) 實驗室的全方位開放.
開放實驗室,不僅在時間和空間上是開放的,而且在實驗內容和儀器設備等方面也是開放的,在教學時間上由實驗教師來保證開放時間,一般每周開放8 ~ 10 學時,在開放期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安排實驗時間.儀器設備的開放是指實驗室所有的儀器設備都供學生選用,用來實現自己的設計方案.但由于實驗室儀器設備種類數量繁多,要同時把所有儀器設備對學生開放,是不現實更是不可取的 所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向實驗教師提前預約,由實驗教師進行統籌安排,爭取使多類儀器得到充分利用,盡量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率,使實驗室用房得到更為充分的利用.學生要做到在事先預約好的時間內使用儀器設備,并且做好使用記錄,以確保實驗儀器設備的正常使用.
[1].項目開放:課余開放是項目開放形式的一種,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補充,讓學生不斷提高自己對實驗室資源的有效利用,對于教師的實驗工作也是很有幫助的。開發實驗室雖然能為學生創造廣闊的學習空間,但在實驗中對于設備、器材的維護都是靠學生自覺,教師需在思想上給予引導,讓學生規范操作,愛護設施。
[2].時間開放:教師指定物理實驗教學安排時應遵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
對各個必修或選修的實驗項目在不同的時間段來開展教學指導。這樣一來實驗室的各個時間都可以做不同的實驗,學生利用預約則可以在規定范圍內完成自己需要進行的實驗項目。這種自由主張的實驗方法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讓學生占據整個實驗教學的主導。實驗室教學中運行時間開放模式可以讓學生掌握足夠的實驗時間,根據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做好實驗設計。對于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調整改進,讓學生能夠統籌安排自己的學習流程。
[3].綜合開放:其包含了實驗教學各方面的內容,如:實驗內容、實驗設備、實驗目的等,都可以采取開放式的模式,這樣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是很有幫助的。綜合開放模式是物理學科常用的實驗教學模式,其不僅充分顯現了各類科目知識,還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這種模式下進行實驗,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若學生某方面能力缺乏則會影響到綜合實驗模式的效果。
[4].研究性實驗,挖掘學生潛能:研究性實驗以學生自帶課題的研究性實驗為主,不屬于教學計劃實驗范圍,實驗者主要為對物理科技制作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或者準備參加各種物理競賽的學生,可以為這部分學生提供深化實踐的必要條件和方法指導,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類學生多為基礎好、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優秀學生,他們的實踐活動在增強自己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實驗室教師技術水平的提高,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同時,他們的實踐活動也是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來源渠道之一。
(4) 關注大學物理實驗開放式教學效果,適時調整教學方法.大學物理實驗開放式教學體系的實踐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而進行的,所以實驗教師應時刻關注開放式教學模式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并根據教學效果中所存在的問題對開放式教學體系進行適時調整,不斷完善. 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改進了大學物理實驗的考核標準,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案,既考實驗理論,又要求動手實際操作.在考核中將學生選做實驗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取得的實驗效果作為其評價成績的標準之一,實踐證明這種形式考試的結果,能夠相對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夠促進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
(5) 積極開展實驗室對外服務業務.
在實驗室開放的過程中,損耗儀器設備的增補,以及教師進行有嘗勞動后薪水的發放等等,這些都是在實施物理實驗開放式教學中實際存在的經濟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學校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資源,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科研
工作的前提下,通過儀器設備和實驗場地對外( 包括工廠、企業、生產單位等) 有償使用,適當收費,實現實驗室對外服務功能. 這樣既把基礎實驗室從單純的教學場所轉變為教學、科研、技術服務相結合的多功能的實體,又解決了實驗材料消耗和工作人員的補貼問題.
四、取得的開放成果及其實施價值
多元化開放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實踐能力培養的系統化取代知識培養的系統性,突出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增設開放性實驗。為了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內容上減少了驗證性,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內容。根據新的實驗教學體系要求,在教學方法上運用了問題指導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教學法、自主實驗教學法等。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建立了物理創新實驗室,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開放實驗室,近年來80多名學生(包括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在實驗室完成或參與科技創新項目、SRTP項目、節能減排項目。實驗教學與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相結合。近年來,實驗教學中心的老師們進行了多項課題的深入研究并自制了幾種教學儀器。這些儀器技術含量高、性能可靠、實用性強,有的在技術上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稱贊(例如自制聲懸浮演示儀、液體表面張力系數測定儀等)。
在20xx年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哈電杯”榮獲二等獎一項;在20xx年全國高校第十屆物理演示教學儀器獲三等獎一項;20xx年山東省第二屆大學生物理科技創新大賽,榮獲省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五項,三等獎三項,其中四名老師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20xx年山東省第三屆大學生物理科技創新大賽,榮獲省一等獎四項,二等獎六項,其中八名老師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四名老師榮獲20xx年度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P)優秀指導教師;智能太陽能車,聲懸浮與聲速測量儀成功申請國家專利;論文:《聲懸浮與聲速測量儀的設計 》《液體表面張力系數測量裝置的改進》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
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陳舊,單一,實驗項目多為驗證性,并且實驗教學以教師為主,學生只是簡單地去驗證某一理論,實驗室開放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在實驗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的實驗教學若仍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在總學時有限的情況下,讓學生完成一些創新性、設計性和;以“加強基礎,重視應用,開拓思維,培養能力,提高;成果的推廣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原來物理實驗開放教;
學時有限的情況下,讓學生完成一些創新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難度非常大;開放實驗室,同時以學科競賽為目標,能給學生以選擇、創造、表現、提高的機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它可以提供一個發揮個人潛能的實驗環境,并適應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學生的個性要求。
以“加強基礎,重視應用,開拓思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素質及創新能力為目標,物理實驗開放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可以在所有的實驗教學中推廣應用,可以以學科競賽為手段,推動實驗室的開放,實驗項目的開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提高實驗室儀器的使用率,推動實驗儀器的改進,促進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的開發。
成果的推廣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原來物理實驗開放教學只是局限在某一個實驗室,某一個實驗項目,現在已經推廣到本實驗教學中心的所有實驗室,所做的實驗研究項目在山東省物理科技創新競賽,全國高校節能減排大賽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進一步創新實驗開放教學模式,促進實驗教學的多元化開放,使成果推廣應用取得更大的效果。
教學成果報告11
一、【成果簡介】
助產士的教育和培養事關國計民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鑒于傳統的助產教學中存在的`知識體系陳舊、教學方法老套、人文關懷缺失的痛點問題,課程組首先打破傳統課程框架,以核心勝任力為導向重構適合助產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及知識體系。
其次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引入“課前循證—課堂授課—仿真模擬—臨床實踐—科研創新—新的循證醫學證據”閉環教學設計,整合信息技術,利用智慧產房下虛擬仿真教學等方法將二維知識進行三維重
建,引導學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最后采用多元化全過程的考核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
二、【課程教學目標】
夯實專業基礎,整合助產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并靈活應用,完成知識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正確評估、輔助、陪伴孕婦分娩,并給予人文關懷;鼓勵學生堅定職業信仰,秉承“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攜手孕婦家庭敬畏生命。
三、【創新之處】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核心勝任力培養為目標重組學生知識結構,為高知識儲備打下基礎;融合閉環教學設計與信息技術,采用多元化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及醫學創新思維;強化課程思政和人文藝術學科學習的結合,培養學生的臨床高關懷性。
四、【應用效果】
實現了“三高”型助產人員的培養目標,分別解決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層面的三個痛點問題;學生在團隊教師指導下發表了相關學術論文、并有多項發明專利正在孵化;教學團隊成員參與的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已經順利立項并積極參與省級教改研究課題申報;出版國家規范化教材或專著七部(主編或參編);申報并授權專利八項,其中發明專利四項;發表教學論文十余篇。
課程團隊成員積極參加各級教學比賽并斬獲重要獎項。
本課程的創新理念和實踐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本省市的兄弟院校廣泛開展交流并得到一致認可和好評。
【教學成果報告】相關文章:
教學成果獎勵方案04-15
線上教學成果展示方案01-24
線上教學成果展示方案14篇03-13
線上教學成果展示方案(14篇)03-13
成果驗收報告(通用11篇)08-08
師德師風案例成果報告(通用20篇)01-14
學校線上教學成果展示方案范文(精選7篇)01-10
測繪成果保密自查報告10篇11-23
測繪成果保密自查報告(10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