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中期報告(集錦13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中期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1
一、認真努力做好課題開題工作
20xx年11月,我校申報了汕尾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運用控制論對高中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指導與調控的研究》(負責人:鄭旺吉),于20xx年1月被批準立項(項目編號:D-06),課題組教師圍繞該課題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取得了預期的成果;課題于20xx11月經評審結題。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該課題取得的成果應用于日常教學教研中,在汕尾市各高中學校加以推廣;同時,組織我校語文科骨干教師蔡贊生、鄭昌適、陳兆慈、周瑞超、張遠志、吳振濤深入學習《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xx―20xx)》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等專著,通過充分調研和論證,于20xx年12月向廣東省教育廳申報了廣東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普通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指導研究》,把研究的突破口瞄準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的指導,希圖探索、尋求一套有效的指導方法。20xx年5月,該課題經評審正式立項后,課題組于20xx年7月8日在學校行政會議室舉行了開題報告會。會上,課題負責人鄭旺吉充分論證了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意義、核心概念與界定、研究思路與方法、研究階段及成果預測;與會領導、專家對課題研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些都為課題的深入研究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二、勤奮扎實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一)努力學習相關理論,尋求課題研究支撐點
課題研究之初,我們積極搜集相關資料。首先是組織課題組教師認真解讀《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xx―20xx)》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其次,利用網絡的便利,搜集資料,下發學習。如認真學習我校業已結題的汕尾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運用控制論對高中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指導與調控的研究》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學習全國各地有關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我們群策群力,整理編輯了《課題理論學習資源包》,作為課題組教師培訓和學習的必備資料。該資源包主要包括課題研究相關理論、名師“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指導”課堂實錄、名著導讀講座、普通高中文學作品教學的相關論文、名家談讀書等。
(二)創設各種教研載體,指導自主、探究學習方法
為與課題研究相配合,課題申報以來,所有全校性的語文教研活動均和本課題研究整合起來,教學研討的內容有意識地增加了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指導的比例。讓每一次常態性的語文教研活動都成為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指導的一次專題研討活動,每次活動均安排課題組教師作專題發言,如課題負責人鄭旺吉老師先后作了“散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古詩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情境的創設”等主題發言,蔡贊生老師作了“現代詩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等主題發言,張遠志老師作了“傳記文學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指導”主題發言。這些主題發言各有見地,給老師們以很好的啟迪。課題組還確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內容,根據“教以學為基礎”的教學設計思想,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相應的文學作品鑒賞評價中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研討課,如鄭旺吉的“《花非花》詩意探究”、鄭昌適的“《寒風吹徹》意蘊探究”、吳振濤的“《項鏈》人物性格探究”、張遠志的“《祝福》春節文化探究”和陳兆慈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自主、探究學習方法”等研討課均體現了文學作品鑒賞評價中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的重要內容,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影響。
這些專題發言和研討課,將課題研究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在全校語文教師中加以驗證、推廣,起到了示范、輻射作用,使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及研討活動中及時轉變觀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在文學作品鑒賞評價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導。
(三)參加各種交流活動,提高研究能力水平
課題研究啟動后,我們抓住各種機會學習、提高課題組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20xx年3月16日課題負責人鄭旺吉參加了廣東省教育廳舉辦的廣東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訓學習,聆聽了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xx、xx中學教務處主任xx、xx市教育局教研室xx、xx市xx區教育局教研室xx等專家的精彩報告,回校后組織課題組教師認真研讀研修班資料《教研芳華》(廣東省教育研究院20xx年3月出版)。20xx年6月12至21日筆者又參加了廣東省高中語文科骨干教師省級培訓,聆聽了華南師范大學xx教授《教師怎樣做行動研究》、廣東省第二師范學院梁文寧教授《文學鑒賞與中學語文教學》、譚海生教授《教學研究與論文寫作》等主題講座,獲益匪淺,回校后組織全校語文教師認真研討、學習,將其觀點、做法應用于課題研究中,使課題研究獲得了新的'理論支撐和指導。
三、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一)通過閱讀相關研究書報和上網搜索等各種途徑,搜集整理了各種文學體裁閱讀鑒賞評價理論與方法指導文字資料、文學作品導讀文字資料、PPT課件和文學名著電子書籍、“電視文學”“百家講壇”等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評價視頻材料,充實了高中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評價教學資源。
(二)通過開展課題研究理論探究與實際操作,課題組成員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指導方法,將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逐步加以改進和推廣。首先,我們認識到,“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習過程真正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在新課程實驗的實踐中,要求教師用新的教學觀、教學方式去面對學生,組織課堂,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實落實自主、探究學習。
具體到散文教學和詩歌教學中,我們吸收了課題組負責人鄭旺吉分別于20xx年1月發表在《中國校園文學》(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0-9809,國內統一刊號:CN11-2644/1)上的教學論文《淺談散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20xx年4月發表在《師道(教研版)》(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672-2655,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44-1299/C4)上的教學論文《淺談古詩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闡述的指導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質疑”、“開放教學內容”“正確評價探究結果”等方式來培養學生散文鑒賞評價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利用古詩的“空白藝術”“豐富意蘊”和“意象的多義性”來創設探究情境,培養學生古詩鑒賞評價自主、探究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至于小說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和傳記文學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我們將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和推廣。目前,課題組已組織精干教師編寫了校本教材《實用類文本閱讀選編》,在選編之傳記文學文本中專門設計了“思考與探究”,用以檢測學生對傳記文學鑒賞評價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通過研究實驗,課題組教師初步掌握了對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的指導方法,積極指導學生開展“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評價研究性學習”,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20xx屆高三年級xx同學主持的“短篇小說閱讀鑒賞評價研究性學習”獲陸豐市中小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一等獎。課題組教師將研究成果撰寫成研究論文,參加xx市20xx年度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評選,獲得優良成績,其中xx的《淺談小說閱讀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探究》、xx的《小說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榮獲二等獎;xx的《尋找現代詩歌教學的最佳途徑》發表在《xx教育》雜志(20xx年第6期)上。這些獲獎、發表的論文觀點務實,對文學作品鑒賞評價的教學、教研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如:xx的《尋找現代詩歌教學的最佳途徑》中指出,“(現代詩歌)教學中我們通過閱讀梳理出不同的理解,并借助這些問題的解析和共同探究,努力讓學生去擁有個性化的解讀。”同時,課題組教師積極開發、制作體現“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指導”的教學課件,參加xx市20xx年度中小學教學輔助課件評選獲得優秀成績,如xx的“《滕王閣序》網絡課件”獲一等獎,xx“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課件獲二等獎。
四、實驗的反思及今后安排
該課題研究實驗,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基本達到了預定目的,對原計劃中預計突破的難點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較好效果,因此,實驗是成功的。同時,本實驗是在沒有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前提下取得較好效果的,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通過研究,我們認為,開展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評價沒有什么階段性,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評價習慣應從小訓練和培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把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指導深入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如何構建新的學習機制,是本實驗將繼續深化研究的問題。本課題將在今后的研究與實踐中作進一步的探索。
在前一階段中,我們認為,課題組的研究工作是扎實有效的,內容上按照課題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方法上力求創新,努力探索研究的新路子,因此,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許多工作還不夠完善甚至沒有做好。
(一)我們的研究目標是“考察普通高中語文自主、探究學習方法的功能,指明普通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的誤區,確定普通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的原則,探索總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導方法。”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雖然對普通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是還無法“確定普通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的原則”,尚未“總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導方法”。
(二)我們原定于本學期要開發出一本適合我校高二學生使用的校本文學選修教材(閱讀文本后設計“自主、探究”思考題),但由于行政規劃和經費等因素而暫時不能付諸實施,只開發了一本《實用類文本閱讀選編》校本選修教材。挖掘文學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資源,開發校本課程,整理編寫文學選修教材,形成一門或幾門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文學作品鑒賞評價選修課,是我們研究工作下一階段的努力方向。
(三)我們在《課題實施方案》中確立的研究方法是“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和“理論演繹法”,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更多的是運用“文獻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其它兩種方法運用較少,在下階段的研究工作中,我們將更多地運用其它兩種研究方法,以使研究更加有成效。
(四)“確定普通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的原則”“總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導方法”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特別是其中的相關性有時并不是非常明顯的,所以這一工作也還需假以時日。
應該說,前一階段的工作,我們基本達到了課題方案制定的階段目標。有了前期工作積累的經驗,有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和汕尾市教育局教研室專家的直接指導,我們的工作一定會做得更好,一定能取得預期的成果。
說明:“普通高中文學作品鑒賞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法指導研究”課題系廣東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課題編號:J11—207,立項時間:20xx年5月),課題于20xx年8月接受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中期檢查、驗收。本文作者系該課題主持人。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2
一、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1.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現狀述評
(1)國內外研究概況
無論是歐美、臺灣還是日本等地區,都廣泛利用社區資源,力圖最大限度發揮其教育職能,開展社區兒童早期教育。國內近年也興起了新生事物――社區兒童教育,還有的社區積極開拓非教育機構的教育資源,建立了一批校外教育基地、社區教育培訓中心等。責任心是個體重要心理品質,近十多年來國內外學者就幼兒責任心發展已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豐富了人們關于幼兒責任心發展的認識與實踐。
(2)理論依據
a.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第三條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b.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
2.研究意義
(1)通過研究,有利于將社區教育資源和幼兒園的其他教育課程有機結合;
(2)通過研究,有利于培養幼兒責任心,促進良好個性的形成;
(3)通過研究,可以使家長更加積極地參與幼兒園教育,提高教養能力。
二、課題總體設計
(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社區資源:“社區資源”包括人力、文化及物質環境等教育資源,幼兒園是包含在社區中的小環境,社區環境天天為幼兒所接觸,我們理解為是人們生活周圍的各種機構及自然資源、人文資源。
責任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
(二)研究思路
立足于本園、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內外幼兒園課程研究的有益經驗,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堅持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實證與個案相結合。
(三)研究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將社區資源與幼兒園現有的課程有機結合,優化教育活動,培養幼兒責任心;
2.通過課題研究,提升教師課程的開發和運用能力;
3.通過課題研究,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養觀,創新家園共育的形式。
(四)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對幼兒進行責任心培養的研究;
2.調查研究法:通過談話、觀察、問卷等方法,挖掘生活中的物質資源、人文資源等有利資源,了解幼兒責任心的發展水平,為課題研究、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3.經驗總結法:及時反思、分析、總結研究過程中的成敗得失,以課題研討、案例分析、撰寫論文等形式,推動課題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
4.案例研究法:調查、觀察記錄幼兒責任心的發展狀況,有針對地積累實踐經驗和相關資料,在分析反思基礎上,調整研究策略。
(五)研究內容
1.幼兒責任心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2.利用社區資源培養幼兒責任心的有效途徑;
3.利用社區資源培養幼兒責任心的方法與內容;
4.社區資源與幼兒園現有的課程有機結合的研究。
(六)研究時間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
2.研究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3.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三、課題中期研究成果
(一)課題開題以來,我們走的是一段不平凡的.教研之路,艱辛的探索產生了可喜的收獲。我們看到的是,教師們加深了對孩子們責任心的了解,并為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出謀劃策,教學方法靈活了,教學手段豐富了,科研意識增強了。
(二)開題階段我們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開展了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兒責任心調查研究活動:
1.利用社區資源,進行了“幼兒責任心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2.利用家長和我們共同探索。開展“如何培養大班孩子的責任心”調查研究工作;
3.針對中班幼兒開展了“在春游活動中培養幼兒責任心”的活動;
4.六月底我們根據開學時的調查表,交流對“大班幼兒責任心現狀”的調查結果。并以案例的形式開展研討活動。
(三)課題從20xx年3月進入研究階段,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確保研究順利有效的進行,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了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兒責任心調查研究活動。如:1.利用社區資源,進行了“與社區攜手利用傳統節日培養幼兒的責任心”的活動;2.將社區資源與幼兒園現有的課程有機結合,進行中班社會活動《能干的我》和小班語言活動《一二三爬起來》一課三研的研討活動;3.利用家長資源和我們共同探索,開展“小班幼兒責任心現狀”調查研究工作,并尋找出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和策略等等。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3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物理作業是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能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起到一個導向作用。符合新課程理念的物理作業,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積極地學,靈活地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1、傳統物理作業設置的弊端
傳統的教育注重智力測驗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這個指揮棒“指使”很多教師實行“題海戰術”,布置的是千人一面的統一作業,學生課外往往處于題海之中,有做不完的習題,想不盡的難題,學生課外負擔重,但收效甚微。學生有厭做心理,抄襲作業現象普遍,課外作業往往流于形式。
傳統作業往往強調學生的“獨立完成”,注重獨立思考,忽視合作學習的方式。以往的作業圍繞書本做文章。一方面,作業中要解決的問題存在著與實際生活脫離的事實;另一方面,學生完成作業也不需要深入生活,從概念到概念,從公式到公式,僅靠冥思苦想,紙上談兵即可。這樣就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引起學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僵化了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較差。而好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鞏固課堂所要求掌握的知識,更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和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和創新能力。
2、教學改革的需要
隨著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新教學策略的落實,教育創新的意識已深入課堂,并且也應該深入到物理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物理作業的創新自然不會例外。作業訓練與批改可深化概念、規律的理解,應當成為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和鞏同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手段,足教學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充分重視物理作業的設計。傳統的作業觀已不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物理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作為教學有機組成部分的物理作業應該實現質的轉變。優化學生的作業設計,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因此,課題組針對費城二中的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和物理學科特點,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提出本課題的'研究。
二、中期研究時間
20xx年1月——20xx年12月
三、中期研究目標
通過調查研究,總結當前初中物理作業設計出現的問題、注意事項,初步設計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作業體系。
四、中期研究的方法
1、運用群體優化法,課題組成員分工負責研究內容,有分有合。
2、調查法:通過聽課、座談、問卷調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作業設置及運用的現狀,并經過綜合分析,找出影響物理教學效率的癥結所在。
3、資料法:利用圖書館和校園網,查閱有關資料,借助前人的理論和經驗,指導我們的實驗研究,為課題研究提供豐富詳盡的背景資料,并更新了課題組成員的教育觀念。
4、培訓學習:首先由部分課題組成員外出參觀學習,然后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共同學習他們帶回的學習內容及體會,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教育思想。
5、實驗法。嘗試在選擇班級進行教學實驗的初步研究,以便對課題研究內容進行科學分析和修改。
6、訪談法。在課題試驗實施過程中,課題組教師不定期地與學生進行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隨時掌握學生對課題的反應和要求,及時調整和完善課題計劃和具體的課題實施方式。
五、中期研究過程:
1、申報:本課題于20xx年11月向山東省教育學會中學物理教學研究會遞交申報表。
2、立項:本課題于20xx年12月經山東省教育學會中學物理教學研究會審查批準立項成為省級科研課題。
3、開題:本課題組于20xx年5月在費縣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導下,經我校教科室精心準備,在本校隆重舉行題為“關于初中物理作業‘個性化’設計的研究”的開題報告會。
4、理論學習:本課題立項后隨即收集有關文獻資料,通過教研活動,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有關的理論學習。使老師們認識到在新課程背景下加強物理物理作業設計的意義和重要性,在學習中提高了對本課題研究的認識和了解,清楚本課題研究的價值所在。并撰寫了相應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5、召開課題組全體成員會議,細化各成員的分工和任務,制定課題管理措施,規范課題研究行為。
6、初步實踐與調查:開始嘗試在所選擇的班級進行教學實驗的初步研究;調查了解初中物理作業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注意事項,建立學生管理檔案;明確研究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對課題研究內容進行科學分析和修改。為下一步研究的全面實施打下基礎。
六、中期研究成果:
1、本課題組成員查找出大量的物理資料,進行課題理論學習;教師在學習中提高了對本課題研究的認識和了解,并撰寫了相關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2、形成系統的課題管理體系,規范了課題組成員的研究行為。
3、嘗試在選擇班級進行教學實驗的初步研究;調查了解初中物理作業設計出現的問題及注意事項,建立學生管理檔案;明確研究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對課題研究內容進行科學分析和修改。研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費城二中初中物理學生學情卡”。
4、掌握了一些課題研究的常用方法。
七、問題與反思
1、我們開展的研討活動的主題雖然都是來自于一線教師的困惑,但有些問題并沒有真正深入到核心,如何在實踐、思考中提煉出值得研究的問題,是我們面對的一大的挑戰。
2、課題研究存在不平衡現象,課題組成員有些是按計劃在認真研究,并且已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有少數組員,因為操作上的問題或者是個人的因素,研究成效一直不明顯。如何幫助這些課題組成員重新調整研究方案,找到適當的切入口,是下一階段的重要工作。
3、教師科研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希望有關部門多些舉辦教研培訓活動,包括講座、研討、觀摩、學習等,以利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4、在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如何防止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態?
八、下一階段研究計劃:
1、總結經驗、材料,課題組成員形成共性作業,進行創造性研究使用,使之能恰到好處地滲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初步適應下一階段的教學實踐。這項工作既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也是難點。
2、進行個人研究和集體研究相結合,對從實踐中探索的經驗、方法加以提煉和總結,并上升為科學理論,發表教研論文。
3、資料整理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并進行評價和反思,做好課題研究結題的準備工作。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4
海原三中申報的第三屆全區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調動與培養》自批準立項至今已經歷了兩年的研究歷程,課題組成員積極探索、實踐,課題研究工作順利開展,研究方案得到有效落實,并取得了預期研究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的反思
兩年來,通過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檢驗,此課題研究對改進初中思品課堂教學,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研究教學的能力,加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認為開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調動與培養》課題研究意義深遠。
二、基于課題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反思 課題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本課題研究以探索品德教學中初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調動與培養的策略為主要內容,按照預定研究思路進行了教學調研和課堂觀察,了解教師課堂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活動情況,分析教師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方式所產生的積極的、消極的影響;以理論研究和行動研究為主,就分析、把握教材、活動目標制定、活動內容選擇等進行教學設計研究指導;立足課堂教學實踐,探索學生活動有效指導策略;課題研究與專題教研活動相結合,通過活動研討交流,總結調動和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并不斷驗證完善,形成成果。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附之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觀察法和經驗總結法。在行動研究中,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調動與培養的活動研究,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注重行動研究的交流與反思,通過案例研究、案例反思,不斷總結方法,不斷驗證完善。實踐證明,預設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科學可行。
三、基于課題研究的過程性結果反思
課題批準立項后,及時成立了課題組,并認真研究分析,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撰寫開題報告,隆重召開了開題論證會,在不斷修改完善中形成了切實可行的課題研究方案。
在實施階段,各項研究工作,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定期組織召開課題組主要成員會議,及時總結經驗,了解和掌握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找準研究的切入點和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法。立足教學實踐,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實踐工作。
一是校本研究,課堂實踐。校本研究是課題研究得以落實的有效途徑。我們把此課題研究與學校日常教學工作有機結合,本著教學即研究的校本研究思路,由教科室牽頭,以專題研究的形式,采取理論學習、研究教材、設計教學、課堂實踐、總結交流的方法,將課題研究任務落實到各項教學教研工作之中。
教科室組織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學習課題研究相關理論;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共同研讀教材,進行集體備課,進行課堂教學研討;開展教學評比,進行教學觀摩;學期末進行總結反思,經驗交流。教師充分利用校本教研這一平臺,切實開展課堂教學研究。
二是集中教研,共同探討。
開展集中教研是落實好本課題研究的又一有效做法。根據課題研究方案,及時制定階段研究計劃和活動安排,以教研活動為抓手,以專題為研究內容,以課例為載體,開展理論探討、課例研究、專題講座等課題研究活動。
三是搭建平臺,交流展示。
為了提高學校、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展示課題組課題研究成果,我們把教學評優和成果展示交流緊密結合。在評比中,滲透課題,關注學生的活動設計和活動實效,開展了教師優質課評比,錄像課評比,論文評比等活動。展示交流各種競賽活動的開展,大大促進了教師研究能力的提升,很好地展示了教學研究成果。
經過兩年的研究,我們初步探索出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策略,并在實踐中得到驗證,收到良好實效。
1、合理選擇切合活動主題的主體活動內容。主題鮮明,貼近生活;積極向上,意義深刻;延伸生活,體現開放。
2、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體活動。明確目標,找準落腳點;形式多樣,體現特點;注意梯度,關注主體;保證時間,注重實效。
3、充分發揮教師有效的指導作用。創設活動情境,引發活動主題;拓寬學習資源,搭建生活平臺;指導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拓展活動空間,強化品德意識;關注學生發展。
在兩年的實踐研究中,預設結果得到有效驗證。課題研究使師生角色發生了改變,教師是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教學過程發生了改變,教學由教師單向傳授知識轉變為師生共同發現、提出問題,共同體驗、探究的過程;促進了師生發展,學生生活體驗更加豐富,教師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也不斷提升。
四、基于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反思
課題研究雖說按預定方案得以順利實施,取得了預期階段成果,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課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調動與培養”由于研究力量不足,研究還不夠深入,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成果。
2、由于兼職教師居多,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精力有限,不能及時反思總結,研究資料的積累和科學分析還有待加強。
3、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研究能力欠缺,研究缺乏深度,不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下一步研究設想
1、進一步分析、總結經驗,加強研究成果的驗證和推廣。
2、系統整理研究資料,梳理歸納,分類匯編研究成果,形成研究報告,做好結題準備。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5
課題研究中期工作報告篇一:課題中期工作報告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十一五”委托資助課題“實施三教統籌,開展農村社區教育的實踐研究”工作報告
尊敬的教科院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區教委領導:
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蒞臨我區指導工作。
我受課題組委托,在這里就北京教科院委托課題“實施三教統籌,開展農村社區教育的實踐研究”前一階段的工作向各位領導和專家做一次匯報。
這個課題是門頭溝區教育學會、門頭溝區教師進修學校向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申請立項的一個委托研究課題。自20xx年10月25日開題以來,得到了教科院領導的親切關懷,也得到了門頭溝區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在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課題研究進展順利,按照研究計劃安排,今天在這里做課題研究的中期匯報,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向各位領導和專家匯報前一階段的進展情況和我們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二是就我們前一階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希望能得到各位的中肯的批評和具體的指導。
下面我首先匯報課題組已經作了的工作。
一、已經開展的工作
(一)課題研究的先期基礎性工作
此課題全部完成跨三個年度,課題組成員分布在全區十幾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先期的基礎性工作必須統籌做好。
1.為了便于聯系和溝通,課題組建立專用公共信箱和QQ群組,及時交流信息;
2.為使課題經費專款專用,且符合財務管理要求,確保課題保質保量準時完成,為此專門制定了課題經費使用辦法;
3.便于本課題的各項工作開展和進一步研究,一開始就要求課題組成員邊實踐邊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包括培訓信息、圖片,培訓的講義、課件,以及影像資料等,這一條我們作為工作制度一直堅持;
4.面對近三年的課題研究,委托專人做好課題組大事記,使各項工作有案可查,便于總結提高。
(二)組織課題研究方法培訓和前期基本數據調研
20xx年11月7日和19日我們對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兩次集中培訓,一次是由李四平主講的“關于本課題研究的構想及任務”,另一次是“課題研究的調查方法和資料收集”。
之后,我們制定三套調查問卷,采取全面普查和抽樣調查的方法,由九個鎮四個街道的教育專干于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月25日,歷時近60天,就村民基本情況、自然村基本情況、鎮基本情況進行了情況調查,內容涉及到村民的基本情況、受教育程度與職業及收入的關系、接受培訓的內容和程度與職業及收入的關系以及就業意向和培訓需求等。共發放調查問卷3540份,回收3340份,抽樣覆蓋了全區六個鎮121個行政村,覆蓋率65%。
經過我們對各項資料的整理、統計和分析,形成了四個調研報告和對策及建議,并重新修改了四個子課題的研究方案。
子課題研究方案:
1.實施三教統籌,開展農村旅游服務培訓的研究
2.實施三教統籌,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研究
3.實施三教統籌,開展適合城鎮化建設的培訓研究;
4.實施三教統籌,開展農村學歷教育的研究
調研報告:
1.總報告:門頭溝六鎮農村教育及相關問題基本情況分析
2.農民家庭收入、就業崗位的現狀分析
3.門頭溝區農村勞動力教育培訓現狀及需求的調查
4.門頭溝區農村學習資源運用的'思考
最后形成課題的《對策及建議》
(三)指導實施培訓,及時了解各種培訓信息,收集整理培訓資料
08年4月10日,區教委召開了由各鎮主管鎮長、文教辦主任、教育專干參加的農村教育工作會,王東生副主任在會上介紹了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協調和溝通各鄉鎮支持此項工作。課題秘書、職成教研室主任李四平在大會上通報了課題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安排。這個協調會為課題培訓階段的有效實施及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各鄉鎮教育專干積極組織各項培訓活動,并協調鄉鎮
其他部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課題組也組織有關人員及時下鄉調研,隨時了解并指導培訓工作。
1.據初步調查統計,僅今年上半年九個鎮開展各類培訓163場3萬人次,中等以上學歷教育在讀925人。
2.課題組成員數十次深入到鄉鎮、農村了解培訓情況,其中于8月19日至20日和9月11日課題組兩次集中到雁翅、清水、齋堂三鎮及潭拓寺鎮調研:調研主要內容是兩個,一是三教統籌實施情況;二是各種培訓進展情況。
(四)分析培訓情況,積極準備中期匯報
課題組根據研究進展和工作需要,自8月14日開始著手準備中期匯報,召開多次研討會、情況交流會和工作研究會,課題研究主要責任部門——進校職成教研室給每個子課題確定了具體的聯系人,負責收集整理有關材料、撰寫子課題中期匯報研究報告。9月23日課題組會同區教科所有關人員就中期匯報的工作安排進行了詳細的布置;國慶期間的10月5日,課題組又對中期匯報的材料進行了研討。國慶節前夕電話請示時院長中期匯報時間安排,節后再次與院長聯系最終確定今天的活動。在此,我代表課題組再一次地衷心感謝各位領導和專家蒞臨門頭溝指導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課題研究對于區縣基層單位來說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無論是理論、還是方法都有許多欠缺,盡管我們努力地想做好,但肯定與專家的要求有一段很大的距離,因此衷心希望能得到各位領導和專家中肯的批評。下面我簡單匯報一下我們下一步的打算。
(一)進一步深化研究內容
在前一階段,我們主要是結合鎮域經濟發展重點,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直到鄉鎮開展針對性項目培訓,并整理、總結農民教育和培訓的成功經驗。下一步我們計劃圍繞農村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課題成果與經驗的普遍性這三個方面作進一步的深化研究。
1.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比較研究實施培訓前后農民素質、農村面貌、農業經濟的變化情況,進一步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進一步挖掘山區教育資源,通過開發、整合轄區之內以及更大領域的各
級各類教育資源,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管理民主的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
(二)最后,形成可推廣和交流的經驗和成果
1.總結統籌與培訓經驗,形成課題的結題報告和若干研究報告
2.整理培訓資料,圍繞特色種養殖業,尤其是像京白梨、香白杏、薄皮核桃等唯一性產品匯編農民培訓教材。
以上,就是我做的工作匯報,歡迎各位領導和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習慣的研究》中期階段總結
洋梓中學課題組
在這半年多的課題研究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也積累了一定的實驗經驗,同時在研究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反思,現就我校該課題的研究工作做中期階段總結:
一、我們課題組研究的進展過程
回顧我們所走過的路程,我們的研究工作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①課題準備階段:主要以個人理論研究為基礎,組成課題組,健全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醞釀課題實施方案及相關措施等;②課題實施階段: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后,我們進入了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課題組開展了各種形式、各種層次、各個方面、各種內容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③總結整理階段,主要是對課題研究中出現的資料、數據及各種成果進行整理、總結。在前兩個階段我們修訂方案措施,開展研究,初步發揮課題研究作用,并開展校課題研究公開課觀摩活動,解決課題研究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發揮課題研究作用,總結經驗教訓,爭取有一定的成果,并撰寫出中期課題研究報告,接受中期檢查。
二、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的具體情況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學習相關理論,增強科研能力,調查收集課題研究的有關資料;成立課題組,確定研究課題,撰寫課題立項申請書,制定研究
方案和實施計劃;確定試驗班級。
(2)課題組研究人員在課堂教學善于捕捉課題實驗過程中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并及時記錄存檔。
(3)通過調查、座談、觀察等形式,定期了解學生、家長、社會對實驗實施的反應或評價。 (4)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并通過課題教學觀摩及論文的形式展示階段性成果。
(5)請專家進行檢查,指導。不斷調整和改進。
三、在實施中的問題和思考
我們在組織老師學習課題計劃時就很坦率地指出計劃并非一成不變的,歡迎老師隨時提出修改意見。在實施中,我們又深入課堂,傾聽老師的意見,定時與顧問、老師一起檢討計劃的得失,及時地修改、調整和發展。在實施中不斷地培訓、提高教師幫助老師解決具體問題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加強對師資的培訓,以使課題的計劃不斷地變為課題的實踐并取得成效,以提高課題組教師的綜合素質。引導老師端正思想;幫助老師掌握方法;加強課堂實踐的研究和反思總結,著重研究學生在讀題、審題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督促課題級成員認真作好平時的資料積累工作,做好課題組活動的記錄。
四、在實施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交流
課題組要善于隨時發現教師的新鮮經驗,不能到了學期結束才想起總結。要努力幫助教師知道自己創造的經驗的價值,要幫助教師把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并使之條理化,要鼓勵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豐
富充實。要鼓勵教師解放思想大膽地形成文章,互通課題進展情況。我們課題組自課題研究以來,教師已積極撰寫數篇論文,設計數篇教案,通過實驗,教師們嘗到了付出辛勞后成功的喜悅;通過總結,教師思考了不少深層次的問題,對不少教育理論也有了新的認識,實施課題的自覺性更加強了。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課題組成員收集資料,撰寫論文,并由課題負責人親自撰寫經驗論文,這樣容易從全局考慮。這樣的文章在某種意義上是對實驗教師工作的評價,收集、整理、核實材料,構思提綱,最終形成文章的過程,實際上成了課題組對工作的回顧和小結。
通過本課題實驗研究,我們欣喜地看到:我課題組教師對“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習慣的研究” 研究方向正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新的模式研究教學正在深入人心,研究課的教學更接近教學實際,己反復的練習、教師的分析指導中逐步養成。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仔細讀題,認真審題,教他們在讀題時怎樣抓住關鍵字詞,快速理解題意,傳授他們審題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好的審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所以我們再研究中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而良好的審題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學生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6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有效課堂甚至高效課堂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新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我們申報了市級課題《中學物理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旨在針對我校實施新課改后,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求有效的解決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獲得高質量的教育效果。隨之積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融通課堂內外,積極構建“有效課堂甚至高效課課堂”。現將我校在該課題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組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成立課題領導小組
(二)組織開題學習,明確意義
課題申報成功后,召開了校級開題會。會上,課題負責人宣讀了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為做好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目標,明確了追求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以轉變和優化師生傳統教學方式為重點,廣泛開展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師生健康成長和學校科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進行了“課堂教學低效原因”調查分析。通過全體教師課堂教學效果自我反思與調查,通過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討論,結合自己教學實踐,分析目前學校、學生、家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的方法、策略;通過課題組成員分學科走進課堂,進行課堂觀察與調研,對本校常態課堂教學實況作進一步的了解、分析,開展本校課堂教學低效原因的調查工作,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與側重,尋找研究的突破口。
(四)依據調查分析各年級學科教研組確立了本組的研究側重點與子課題。
(五)以“優化教學環節構建有效課堂”為主題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理論學習,理念先行研究指出,長期的被動學習狀態下學生形成的不良習慣,導致學生學習自主性差、兩極分化嚴重等不良問題,要改變這種局面,真正展現學生學習狀態的真實性,就需要教師主動改變、提升思路、強化行動。所以組織教師采用自學與外出培訓學習,觀看專題講座視頻等形式,進行理論學習,更新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先后組織教師學習和觀看了余文森教授撰寫的《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給老師的100條建議》、《有效教學的實踐與反思》等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和視頻。
課堂實踐,尋找策略
(1)研讀課標與教材
經過分析研究,一致認為在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教師對教材的熟悉程度、理解認識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號召教師結合課標研讀教材,以教學內容為契機再學課標。要求教師先認真研讀課標,分析教材,掀起研讀教材、分析教材的良好教研氛圍。通過這一活動,使每位教師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都能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讀教材,用課程改革的理念、整體聯系的觀點,在讀懂教材上做文章,在讀懂學生、讀懂課堂上下功夫。
(2)立足常態課提高課堂有效性
立足常態課,即教研組或分管領導采用隨機抽查聽課的形式,發現問題及時研討點評,讓每位教師明確一節常規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和任務要求,教法學法等環節內容,能結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有效組織引導學生順利完成當堂學習任務,達成既定學習目標為標準,努力提高常規課的教學效率。
推進教研課。為了幫助教師形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研究氛圍,促進教師聽課評課的實效,開展了有效課堂教學研究展示活動。在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集體備課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學校公開課。依據課堂評價,通過教師全程參與,實現資源共享,達到了教學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課堂教學展示活動為教師的高效課堂研究提供實在的研究案例,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引領示范課。即發揮本土資源,組織和開展本校各級能手示范觀摩課活動,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促進相互學習和提高。
“進名校,訪名師,解讀有效課堂”主題教研活動。課題組曾多次鼓勵和安排相關老師去其它兄弟學校學習借薦,以提高對有效(高效)課堂的深入理解。通過學習,使老師們重新認識了課堂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了對有效課堂的理解,同時也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總之,各項活動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以“優化教學環節、構建有效課堂、追求高效課堂”為宗旨,不斷加強教風、學風建設,促進了我校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了課題向更深層次的推進。
二、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通過研究,明晰了構建有效課堂甚至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1.首先要靜下心來鉆研教材和備課,靜下心來研究學生,明確了理清了教師角色。
只有備課充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準確把握重難點,要充分研究好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的掌握水平和課型的不同設計靈活的教法。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分層,不能一把抓;要體現有所側重,不能一刀切;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取舍。把教學目標分解若干個教學活動目標。這樣既提升到了優的學習優勢又適當兼顧差生。在教學活動中知識點的呈現要也分層次,循序漸進,做到兼顧共性,照顧個性。教師在活動設計中要有前瞻性,留有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但要注意如何避免出現一些設計上的無效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做好課堂提問環節。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不同層次的問題要有不同水平的學生回答。要讓基礎很差的學生對已經由其他學生回答對了的問題進行重復,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進步。教師要像無私的太陽一樣,毫不保留地吧贊美之詞送給那些需要我們鼓勵的學生。做到在課堂上人人平等。尊重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權。在課堂上要對學生的評價及時到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勇敢地站起來,體面地坐下去。所以及時的表揚、必要的耐心、適當的有趣的課堂活動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積極的內驅力。
3.作業的布置要體現側重和分層的原則。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做出不同的標準的要求。
4.課堂練習要穩扎穩打。向學生提出小目標,有小目標的完成來逐漸向大的目標靠近。要求學生小步子,低起點。逐步的積累來完成一節課總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5.開展好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體驗小組合作的成功感。鼓勵優生帶動差生,讓基礎差的學生能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鼓勵他們把小組討論的結果展示給大家,使他們知道同學們和老師都沒有拋棄他們,也沒有放棄他們,愿意幫助他們取得進步。
在教學環節的有效策略探討和研究中,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較成功地解決了課題中提到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的策略,學生自主學習和學習形式的相關問題。
(二)通過研究,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1、教師對有效教學的理念和教學策略有了較為深入地了解
研究促使教師走進“有效教學”,研究“有效教學”,實施“有效教學”。在過程中,老師們進一步認識到了有效教學的本質,理解了開展有效教學的目的,感受到實施有效教學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他們了解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實施的基本流程,并且對優化每個流程的有效策略有了較為清晰地認識。
2、教師的科研意識普遍增強,科研水平顯著提高,名師成長梯隊已經形成教師們深刻認識到科研給學校帶來的活力,他們都力圖借助課題研究提升學校教學品位,改變教師的教學狀態,提升自身的工作質態。在研究中我們積極組織教師撰寫課題論文和案例反思,并匯編成《中學物理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論文集》教師的課題研究成果,經過教、研、思、寫等多層次的磨煉,不少教師在課題研究中脫穎而出,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
3、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一年多來,我們通過課題研究的引領,教研風氣空前濃厚,教學策略和方法的優化正成為廣大教師數學教學的追求目標。教師們在一次次研究、追尋、反思、改進中,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學能力不斷提升。
(三)通過研究,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隨著學習方式的不斷優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不斷增強,課堂上學生搞小動作的少了,專心聽講的人多了;只會傾聽的人少了,會聽善思敢說的人多了;教師說話的時間少了,學生表達的多了;單一評價的少了,學生參與的多了。總之,一個積極向上、緊張有序、和諧文明的課堂氣氛形成了。
今后,我們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重視每個學生的發展,不再戴著“有色眼鏡”把學生分成上,中,下三等,改變教師一貫地運用師威和高高在上的身份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和學生一起探究知識。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7
各位專家、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由莒鎮中學物理課題組承擔的'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課題,與20xx年9月份申報,與11月份開題被確立為禹城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立項的課題,今天,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研究情況向各位專家、領導和老師們匯報如下: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合作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新大綱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在學生的學習探索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和幫助'.《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不再是課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我們物理教研組決定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期望通過課題研究,提高課堂效率,進行有效教學。并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鍛煉自己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在>收獲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合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合作,要求學生努力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評論他人的觀點,學會進行物理交流,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使學生在集體的學習合作中逐步意識到在當今競爭的社會中,有比競爭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合作。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①通過課題研究提煉構建有助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實際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策略。
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民主的意識、競爭的意識、創新的意識和善于表達的能力。
③小組合作學習中,研究學生心理發展和個性完善的聯系,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效的評定及多元的'評價策略。
研究重點: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組探究學習與學生能力培養的研究
研究難點: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的教學評價的研究
三、課題的研究過程及進展情況
1.學習相關理論,為課題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首先我們課題組的成員自己學習相關理論,大家利用課余時間查閱>心理學、合作學習等方面的理論文獻和各種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時間大家溝通交流,經過不斷的討論甚至是爭論,老師們的思想觀念漸漸地統一,并確定了課題研究的內容。確定主題之后,我們物理組又一起學習了一些相關的現代教學理論,主要有《何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方法及原則》、《淺談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等,通過這些理論學習我們大家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更加深刻,為課題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進行實踐,開展合作學習,改進合作方法。我們的課題研究于20xx年10月正式進行課堂實踐,課題組成員分別按照各自設定的小組合作模式開展起來。先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試著運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們學校一直采用集體備課的教研形式,每學期每位教師至少做一次公開課,我們物理組每兩周有一位教師上示范課,我們的課題研究結合講課教師的課例進行分析,共同探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為了了解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現狀,我們于今年的11月份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我們共調查了六個各班的近300名學生,調查問卷及調查資料見檔案,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①、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這種學習方式比較感興趣。
②、課題組的老師們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學生心中已認可了這種學習模式,在合作前,教師都能結合教學,給學生明確的合作任務,明確的合作目標,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合作者' '參與者' '咨詢者' '指導者'的作用,參與學生的討論,及時發現問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爭取不使每個學生'掉隊' ,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之上獲得進步和發展。
③、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在合作學習環節,教師們做的還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評價可以說還是一個'空白'有的老師對發言的學生進行個別表揚,有的老師通過發激勵卡的形式對小組進行表揚,但沒有一個老師綜合評價每個小組的表現,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和認可,我們的學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雖然碩果累累,但卻沒有得到任何的贊譽和獎勵,下次還會努力打拼嗎?我們總是要求學生在課上有出色的表現,學生對我們同樣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們的表現卻讓學生很是失望,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倡導和研究,不斷地豐富它,充實它,讓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開出璀璨的花。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8
一、問題的提出
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決問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而這種能力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而小學低年級,是學生真正面對學習的開始,面臨著獨立思考,獨立作業,自主審題的開始,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具備良好的審題能力極其重要。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遇到孩子在看到自己的錯題時,抱怨自己太粗心、后悔自己做題的時候審題不清;低段老師也常常苦惱于學生不能在正確理解題目意思后再做題,我們認為這都源于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審題障礙,由此可見,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更是迫在眉睫。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益。”
二、審題不清的歸因分析
低年級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僅憑“經驗”審題的現象比比皆是:讀題不完整,沒讀完就急于動筆;對相似題型較易混淆;對題目中的
關鍵詞視而不見;對題目中數量關系缺乏思考等等。分析這些現象,發現低段學生中出現的審題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受學生自身特點的制約:一是生活經驗,二是認知特點。
1、受生活經驗影響
學生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里,形形色色的生活現象時時刻刻地進入他們的認知領域,成為他們的生活經驗,而生活經驗是兒童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兒童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經驗的激活、利用、調整、提升的過程,是自己對生活現象的解讀。
而現今,在豐富、拓寬著學生生活經驗的同時,有時生活經驗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些負遷移。例如,學生接觸以下這類練習,由于生活中表達的習慣使然,往往發生理解上的錯誤,看到“多”便先用加法來求女生人數。當然,小學低段學生,盡管生活經驗有一定程度的拓寬,但畢竟只有7、8歲的孩子,生活經驗還是相對缺乏的,像解決有些實際的問題,想當然的`列式非常普遍。這是一道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題,而不少學生對鋸6段其實只需要鋸5次這一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無法展開,失之毫厘,謬之千里。
2、受認知特點制約
小學兒童感知覺尚處于初步發展水平,他們對事物的空間、時間和運動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研究者針對小學低中高年級學生的觀察品質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小學低段兒童在觀察的精確性方面,他們只關注事物的大致輪廓與整體特征,不能作精細分析和細節把握。在審題中,主要表現為對相似題型較易混淆和對題目中關鍵字
詞句的忽視等。像這樣填寫的同學占了一大半,原因主要是看到有些練習,學生就想當然地認為是自己“經驗”中的題目,比如接龍練習,學生只要認為大致形式很接近,而并未關注到前者是用等號連接的連等練習,而后者是用箭頭連接的接龍練習。從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來說,解決有些問題是沒有困難的,而真正從練習情況來看,正確率還是比較低的,正如圖中所顯示的,計算完成后,學生習慣性地將得數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而忽略了其中最關鍵的字眼“算式”,真正要進行排隊的是“算式”而非“得數”。另外,在觀察目的性方面,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隨意性和抗干擾能力較差,無法保證長時間的持續觀察,他們感知事物常常跟著興趣走,所以顯得凌亂、跳躍、不系統,缺乏完整性。在審題中表現為:審題不完整,如不看范例、只看一半就動筆、漏做等等。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環節,也是精神成長、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會使他們終身受益。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文課程標準》就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讀書,不讀書。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光是教課文、讀課文,不拓展閱讀量,怎么用力,語文素養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部編本語文教材比起以往教材,更加注意往課外閱讀延伸了,但閱讀量還是不夠。而就本校而言,地處鄉鎮,學生多為附近農村的孩子,家長文化層次不高,留守兒童多,無力對孩子閱讀做出更好的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量明顯欠缺。另外學生的閱讀缺少系統性,語文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缺少有效的銜接。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閱讀對于孩子智力發展、性格塑造、人格形成等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絕大多數是在閱讀中形成的,而三分筑基在課內,七分筑塔在課外。光是教課文、讀課文,不拓展閱讀量,怎么用力,語文素養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我們要加大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將語文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效銜接起來,進行“主題閱讀”,提倡閱讀教學的“1+X”,讓課堂知識作為課外閱讀的根基,課外閱讀作為課堂知識的延伸,在基礎與拓展之間互相協調、互相配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能更好更快地促進孩子的成長。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課外閱讀“1+X”閱讀主題閱讀有效銜接
課外閱讀:它是相對于課堂閱讀而言的`,指學生在課堂外通過對非教材內容的閱讀而提升其理解力、拓寬其知識面的閱讀活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主要有報刊、書籍、網絡文本等。
“1+X”閱讀: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讀不懂也沒關系,慢慢就弄懂了。
主題閱讀:即大單元主題教學法,就是把語文書上的課文內容和主題一致的課外內容相互融合,通過一定的閱讀模式有效地銜接起來,讓學生閱讀的量至少是原來閱讀內容的二倍甚至是三倍,擴充閱讀量,積累語言、感悟寫法,豐富人生積累。
有效銜接:銜接即連接,指通過課內閱讀延伸至相關課外文本,將課內和課外閱讀融合,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過程。輕松愉悅、活潑有趣、張馳有度、收放自如、前后呼應的,學生自主而非他主方為有效。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優化課內閱讀的質態,以教材為圓心,以課堂閱讀為輻射源,課內得法,課外發散,博覽群書,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人文素養,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落實語文課標中關于小學課內外閱讀量的指標,使課外閱讀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機銜接,有效整合。
(二)課題研究內容
1.探索主題閱讀課的教學模式。教給給學生各種實用的讀書方法,比如快讀、瀏覽、跳讀、猜讀、群讀、還有非連續文本閱讀,檢索閱讀,等等。
2.探索“1+X”閱讀模式,篩選適合學生的讀物,增加學生閱讀量。
3.探索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相互銜接的課程模式。如在上好語文課的基礎上,增設自主閱讀課、閱讀分享課、經典誦讀課、主題隊會等,豐富現有的語文閱讀課堂結構。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一)課題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以教師為研究主體,通過教師的教學實驗、反思、總結,再實驗、反思、總結,以達到預期效果,完成預期成果。
綜合調查法: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問題根源。
文獻研究法:查找已有的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教學策略相關的文獻、資料、成果,為師生提供素材,構建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理論體系。
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概括、歸納,提煉出切實可行的研究成果。
(二)課題研究的時間
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6月-20xx年6月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20xx年6月)
1.撰寫課題開題報告,做好開題各項準備工作。
2.組織學習相關理論,進行課題研究培訓,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目的和意義。
3.課題研究人員明確分工,做好研究的各項準備工作。
臧前偉:課題負責人,組織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撰寫研究報告、整理研究成果。
苗林霞:課題培訓,理論學習。
趙艷秀、苗林霞:課題資料的記錄、歸檔、搜集與整理。
孫曉春、高峰:調查、調研、組織座談。
其他成員:參與教學研究、實踐研討活動。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5月)
1.進行初步研究,深入了解目前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包括語文教材的拓展閱讀情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時間的分配、已閱讀的閱讀量、閱讀書目的選擇等,進行記錄和資料整理。
2.繼續學習課題研究相關理論知識。
3.進行主題閱讀教學實驗。加強有效的閱讀指導,教給學生有效實用的閱讀方法,凸顯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閱讀質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4.探索“1+X”閱讀模式。篩選適合學生的讀物,增加學生閱讀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5.探索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相互銜接的課程模式。如在上好語文課的基礎上,增設自主閱讀課、閱讀分享課、經典誦讀課、主題隊會等,豐富現有的語文閱讀課堂結構。
6.開展各種各樣的閱讀交流活動,如故事會、心得交流、手抄小報展等,強化榜樣的導向作用。
7.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匯總,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
8.收集資料,總結語文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效銜接的教學方法。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20xx年6月)
1.對研究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2.撰寫結題報告。
3.撰寫相關論文或其他課題研究成果展示。
五、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課題結題報告。
2.班級推薦閱讀的書目。
3.學生閱讀心得和完成的閱讀作業。
4.閱讀交流展示活動計劃及小結。
5.每人一篇高質量課題研究論文。
6.課題研究優質課(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視頻等。)
六、完成課題的條件和保證
1.課題組共有11人。全體實驗教師都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均參加過“十二五”和“十三五”科研課題的研究。這樣的科研隊伍為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強大的生命力,為課題研究的順利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本課題著眼于語文閱讀教學第一線,將受到除課題組人員以外的一線廣大教師的關心和支持。
2.我校是科研課題研究先進學校,課題研究管理制度健全,領導高度重視,能保證研究順利開展。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10
一、研究的背景及課題的提出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把好識字關,學生語言的發展就能在高起點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軌道,并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
低年級語文新教材的識字量特別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二年級認識常用漢字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在這種背景下,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識字效率不高。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常常把學生識字看作是教師教字,不顧學生識記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識字,嚴重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使學生只知一味地讀死書;
二是回生現象嚴重。蘇教版實驗教材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識字,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然而在識字教學中,有的教師卻忽略了這一點,在課堂上仍靠單純的講解、示范和練習,使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枯燥無味,即使是暫時記住了,但沒有幾天就忘得差不多了;
三是學生識字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教學脫離學生的發展,忽視學生的個體的差異。在教學實踐中,“重整體,輕個體,忽視個性的和諧發展這一教育傳統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被動的消極狀態,對智能的順利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針對以上現狀,我們提出了“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研究”的課題,試圖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與探索,使我們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能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多樣化的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為學生今后的閱讀、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題的界定和理論依據
1.課題的界定:小學語文識字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從各個年級段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學語文,把語文知識生活化,體現“語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學會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繼而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學生提供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機會,讓學生在周圍的事物中學會感悟、品味。體會到語文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語文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語文的魅力。
2.理論依據:兒童心理學依據,教育心理學家洛克說:“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變成一種游戲似的。針對兒童心理特點,好玩、愛動、表現欲強、好奇心重等特點,在教學漢字時,帶著學生進行智力游戲,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會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才會敏捷,當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時,接受的知識才能真正消化吸收。
三、課題實施預定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努力實使,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做到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喜愛的一種生活方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和識字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主動發展。
2、通過課題研究的實施,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并學會在學習和生活中與人合作交流、探究學習的能力。
3、通過課題研究的探討,得出一些識字教學生活化的建議,為教師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并積極推廣到其他學科中去,為其他學科的課堂生活化教學提供寶貴經驗,促進教師教學的提高。研究,利用編排多樣化的識字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研究過程
1、激發識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即使不教他去學習,他也會自覺去學,主動去學。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來調動學生興趣。
(1)充分利用教材優勢,營造輕松愉快的識字氛圍。新教材的選文非常富有兒童情趣,為老師的教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都是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出現,內容通俗易懂,語調朗朗上口。老師們正確認識短文作為識字載體的作用,教學中都注意充分利用短文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輕松識字。
(2)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比如蘇教二年級下冊的識字七和識字八,就是融入了對象形字的學習,無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一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鞏固了生字。
(3)采用直觀教學手段,化抽象為形象。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在生字教學中,簡筆畫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表現漢字的象形特點,有效幫助學生記憶生字。有位老師在教學“影”字時,根據“景”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畫了一座亭子,亭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學生把圖和字比較、觀察,發現亭子就像“景”字,地上的影子就像那三撇兒。學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記住了“影”字。
(4)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可采用獎勵、評比的.方式,使課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進行。
2、經常溫故知新,培養識字能力。
識字能力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養識字能力,能促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習效率。
在識字過程中,小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他們的識記特點,在教學嘗試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熟字換偏旁這類字的特點,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傍”與“榜”、“茵”與“煙”、“抱”與“飽”等等,通過對比記憶,學生就能較快掌握新字,又能復習舊字,一舉兩得。另外,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如學“青”字的時候,我就把“清”“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學生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在我的啟發下,小朋友會比較出“清”字是三點水,與水有關,清水。“情”字是豎心旁,與心情有關,心情。“晴”字日字旁,與太陽有關,晴天。“睛”字,與眼睛有關,眼睛。通過比較觀察,引導學生用部首分析法區分出字與字的區別,并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
3、加強寫字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中,寫字的要求和地位大為提高,特別強調寫字能力的培養。第一學段的寫字要求突出一個“好”字。要求學生一出手就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1)重視對寫字姿勢的指導。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于把字寫端正,而且有利于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視力。
(2)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巧。第一學段中,要求學生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3)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良好的書寫習慣包括:一筆一劃,把筆劃寫到位;
把字寫端正,注意美觀;愛惜筆墨紙張,愛好整潔等。
五、課題研究取得的效果
自20xx年4月至今,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實踐,我們不僅探索出了低年級多樣化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促進了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
2、轉變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
3、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4、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能力。
5.總結出了一些具有實踐性的識字方法。
(1)趣味識字: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識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讓學生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頻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要通過多種途徑營造識字與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①游戲識字法
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在識字教學中,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摘果子”、“風車轉”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②編順口溜記憶法
在集中歸類識字中,單純的結構分析孩子們很難接受,為了激發孩子識字興趣、降低識字難度,我們自編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幫助孩子識記。如學生難辨“峰、鋒、蜂”,可這樣編:山高路遠登高峰,金屬磨練才鋒利,蜂蟲釀蜜采蜜糖。通過形象易記的順口溜,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區分了峰、鋒、蜂。
③兒歌識字法
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的兒歌,對低段的孩子有著無窮的魅力。如教學“青”,青字加偏旁的生字很多有“清、請、情、精、睛、晴等”,有些學生就無法區分了,為此我這樣編兒歌:有米人精神,有言要說請,有水水清清,有日天氣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心情爽,有人很倩麗,讓學生比較朗讀記憶,再通過填空練習鞏固。這樣,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又激發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④形象記憶法
識記生字的過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較形象的描述,直觀的演示或聯系生活實際的話就比較好理解了。有這樣一個例子對我啟發很深:一位老師教“紙”字后,很多學生會多加一點,并且屢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老師帶來一張白紙,用飽蘸墨汁的毛筆在上面狠狠點了一下,紙上馬上出現了一片污跡。老師說:“現在這張紙已有了‘污點’,是廢紙一張,沒用了。”隨手一團,扔進了廢紙簍。從那以后,學生沒犯過此類錯誤。
(2)在情境中識字
情境識字教學模式是在情境教學的基礎上產生與發展的。情境教學形式在我國和西方的教育史上均有記述。情境識字教學模式是指在識字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識字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和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產生識字愿望,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漢字字型、讀準字音、了解字義,掌握識字方法,使學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況下進行識字,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形成識字能力,最終達到提高課堂識字效率的目的。
(3)在生活中識字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同時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教學中,我們努力引導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注意識字的意識和習慣,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復現頻率,從而做到鞏固生字,如找找廣告牌、包裝紙上有哪些剛學會的字?動畫片中經常出現的人物對話、電視中哪些字是認識的?在上學、放學路上,看到的招牌、店名等,哪些字自己學過的?鼓勵學生閱讀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故事、古詩、兒歌等,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自己認識的漢字,感受成功的喜悅,并在閱讀中感受到漢字的豐富內涵。
六、存在問題
在開展《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有待繼續探索和深化研究:
1、班級學生存在較大的客觀差異,教師較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造成班級學生的識字機會差異懸殊,部分學生課堂實用時間偏少。倘若這種現象長時間持續存在,有可能導致學生之間個體差異的擴大。教師如何在教學中盡可能地縮小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充分的發展?
2、雖然大部分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了,識字量增大了,閱讀能力提高了,可仍有一部分孩子不愛識字,沒有很好的掌握有效的識字方法,識字量少,家長因為工作忙不能配合,由此產生惡性循環。教師由于教學任務重,學生的口頭識字檢查教師無法一一檢測,只能是抽查為主。雖然每周都批改,可他們是否每個字都會讀也不盡可知,因為有些家長并未按老師的要求讓孩子去讀,存在應付的現象。
3、片面夸大學生自主識字,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識字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來熟悉漢字,引導學生自主識字。但是,倡導自主識字,并不是說教師的教可以不講方法,不講教學策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學。很多教師都想在40分鐘內盡可能多地體現課標新精神,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變得缺乏重點,多而雜亂,結果使課失去了亮點,由于承載了太多的任務而變得“不倫不類”。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提高實驗教師的理論和科研水平的問題。我們實驗組的成員都是一線教師,工作忙,時間緊,科研水平有限。所以我們要更多地學習理論專著,邀請專家的引領和指導,盡可能多地給實驗教師提供學習、觀摩的機會,為課題研究創造各種有利條件,確保課題研究的有效開展。
2、面向全體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我們的識字教學應關注所有的學生,并在識字教學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3、關注學習效益。用較少的師生的精力和時間,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有效識字教學”旗幟鮮明地反對教師缺乏效益的“奉獻”,因為這種意義上的“奉獻”其實是在耽誤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4、啟迪老師實施反思性教學。有效識字教學需要老師自覺養成經常反思與總結的好習慣,做到天天反思、時時反思,不斷地追向“自己的識字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因此,沒有反思性教學,便沒有“有效識字教學”。
5。和家長多溝通,多交流,積極追求家校合作。識字教學需要大量的學生感興趣的課外資源,因此需要有家長的嚴密配合。我們可以對家長進行相關的研究指導,讓家長成為我們課題研究的重要力量。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11
一、課題的研究規劃回顧:
時間/任務子課題早讀文本的編輯子課題早讀的形式與有效性研究08/09學年完成高二(下)早讀文本能據學習效果初步確定下的編輯。對學生使用實驗早讀所應開展的形式。文本的效果作調查。09/10學年完成高三(上)早讀文本提供課例;實驗教師開早上的編輯;對學生使用實驗讀的研討課;對實驗班學文本的效果作調查、學生進行早讀效益調查;調整高二(下)早讀文本09/10學年完成高三(下)早讀文本實驗教師開早讀的觀摩下的編輯。對學生使用實驗課;提交案例或論文;調早讀文本的有效性調查。整高三(上)早讀文本10/11學年對高二、高三文本作整編。調整高三(下)早讀文本。
二、課題開展的實際進度。
1、完成了高二(下)早讀文本的編輯《早讀古文選本》。
《早讀古文選本》從必修一至必修五的古文篇目中選出10篇課文。具體為:燭之武退秦師(《左傳》)、荊軻刺秦王(《戰國策》)、鴻門宴(司馬遷);游褒禪山記(王安石);勸學(《荀子》)、過秦論(賈誼)、師說(韓愈);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蘇武傳(班固)、張衡傳(范曄)。選編以《20xx年福建省(語文)考試說明》對文言文的命題方向為原則。編排的意圖是通過重點篇目的誦讀,從中培養文言語感,積累文言重點詞句,夯實基礎,進而形成課外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基本確定了早讀的形式。
實驗校早讀的時間為四十分鐘。形式為先齊讀,而后散讀,最后檢測。齊讀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設計的意圖在于早讀課剛開始,學生大多精神不振,聲音洪亮、富于節奏、大造聲勢的齊讀能快速地讓學生亢奮起來,有利于營造讀書氛圍。
散讀,是我們早讀選用的最主要的形式,時間不少于二十分鐘。設計的意圖在于我們以為這是早讀最有效的朗讀方式,它可以讓學生據自己的學習實際進行落實,充分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承認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需要說明的是,散讀絕對不等于放羊,教師要明確規定記誦的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早讀,記誦的任務要考慮到學生的完成實際,不同年段不同班級要求有所不同。之所以要明確規定記誦的任務,是依據學生學習的心理而定。學生學習如果有目標驅使,往往比漫無目的的效果顯著。
最后檢測。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以此反饋早讀的效果。
三、存在問題
1、早讀時間學校做了調整。自20xx至20xx學年度下學期始,我校高中各年段由原來的周一周三周五早讀調整為周三和周五,高三年文科班在學年度的下學期只保留一個語文早讀課。這使早讀的開展進度放慢,滯后于原定計劃。
2、課題組部分成員由于種種原因出現任課年級的調整,不能參與課題的工作。
3、學校的階段性工作影響課題的開展。
四、下一步計劃
依據課題計劃,在早讀的內容方面,09/10學年上學期,完成高三(上)早讀文本的編輯;對學生使用實驗文本的效果作調查。高三(上)早讀文本主要是選編時文,為高三年應考作文提供新鮮的素材。計劃由實驗班級學生完成選編的任務,實驗老師具體指導。
在早讀的形式方面,主要是實驗教師開早讀的研討課;并對早讀的研討課進行必要的調整。
另外,對實驗班學生進行早讀效益調查,調整充實高二(下)早讀文本也是接下來的課題組要開展的工作。五、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1、促進了本課題組老師專業的成長。增強了本組老師的課題研究意識。課題組成員李敏、張建全申報的課題《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子弟普通話矯正方法研究》入選為集美區教育科研微型課題。
2、完成了《早讀古文選本》的.編排。
3、基本確定早讀的開展形式。
4、由于本課題的開展,促使了本組教師在早讀方面的思考,其中邱長華老師的論文《讀書百變其義自現淺析早讀》被收錄為08年市匯編。進而促使我們本組老師更關注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5、從對實驗班學生的早讀課跟蹤來看,我們的學生在以下方面收到的效益是顯著的:
其一,學生早讀的精神狀態有了明顯的改變,早讀課堂杜絕了昏昏欲睡、委糜不振的狀態,學生處于與正課相當的學習狀態。
其二,階段性基礎知識得以夯實,在月考試題中識記部分的得分率快速提高。
其三,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課堂內容的有效實施創造了條件。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12
一、課題簡介
課題由來: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是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具有發展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改變數學教學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嚴重脫節現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意義。在國外,從數學課本看起,每一章都是從實際出發,然后解釋數學內容,最后總結實際問題的解決。但是,我們的廣大基層一線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思路大都局限于“解題方法”、“一題多解”、“考試題解”等,往往忽視了學生實際問題數
學化能力的培養。由此,我們提出了“培養初中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能力的研究”這個課題進行研究。
課題界定:我們認為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是指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析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研究目標:通過研究,構建出實際問題數學化的運行機制,在目標、原則、途徑、策略、評價等方面形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礎性理論。通過研究,提高學生兩種能力。一是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二是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的能力。
研究內容:一是調查了解學生當前實際問題數學化的真實水平及存在的問題;二是分析制約學生實際問題數學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三是探索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能力的有效途徑;四是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與教育的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二、課題研究情況
1、在理論學習中更新教育觀念
我們采用了集體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法,通過上網、學習專著、閱讀教育教學類刊物,學習有關問題轉化的教育教學理論,寫好教育隨筆,積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我們課題組看過的理論著作有:(略),撰寫的教育隨筆共14篇,分別是:(略)通過學習,努力從理論層面上引導教師對實驗課題產生背景、科學依據、教育思想、實踐價值全面把握,實現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
2、編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
編制調查問卷,并選擇300個樣本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當前實際問題數學化的真實水平及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制約學生實際問題數學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3、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構建課題交流平臺
進一步完善共營互惠的教學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內涵,積極主動、坦誠無
私地公開自己的教學與思想,在教導處的支持下,積極組織課題組老師參加各種教學觀摩、學習、參觀活動,也邀請其他學校教師參加我們課題組的觀摩活動和研討活動。迄今為止,課題組老師參加或組織的活動有:(略)
三、課題研究成果
1、理論成果
(1)形成“初中生實際問題數學化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見附件)
(2)我們認為制約學生實際問題數學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學習興趣、知識儲備量、認知方式、表征方式等。
(3)我們初步提出的解決策略有:①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閃爍、移動、變形等功能,強化感知,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②以生活原理為載體,提煉出數學思想。③探索數學建模訓練,加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4)論文:毛利益老師撰寫論文《提高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能力的幾點做法》并積極投稿。許文英老師撰寫了論文《利用數學建模思想培養初中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見附件)
2、實踐成果
(1)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課堂內外,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較大的轉變,學生有了較強的數學運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逐漸地學會數學化的方法,并自覺地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起聯系。
(2)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帶動了課堂教學的優化。在研究實踐中,教師努力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轉變為自己的教育行為,升華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學生在課堂作業時,充分發展自己的特長,積極地走向課外、走向社會進行實踐,最大限度地開發、挖掘學生的潛在創造力。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教師自身的素養也同樣得到了發展。其中毛利益老師和許文英老師被評為市教學能手。
四、課題研究的疑難困惑
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1、課題組個別參研教師在教學中雖然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放得不開,
擔心影響教學質量和升學業績,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充分。
2、課堂教學的情景設計如何走向生活化、課堂練習設計如何走向效率化還有待提高。
3、對課堂中學生評價研究程度不夠。
五、課題研究的后段設想
1、繼續抓好理論學習,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2、切實抓好課題研究的管理,對課題研究狀況不斷進行認真及時的調查診斷。
3、繼續深入系統的開展課題研究,優化教學體系。
4、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每兩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互相探究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教學點滴,解決疑惑,交流經驗。
5、加強聽課、評課,研究教學模式。每學期課題組教師之間互相聽課不少于10節,并互相評課。每位參研人員依照課題研究的教學模式,對每學期每位教師的課題研究課從環節、過程、師生地位角色、學生學習方式、參與達成狀態、課堂效果等諸方面進行評課。
6、成果展示要具體:實驗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學生作品和經驗總結等。
7、隨時積累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資料,以免遺忘。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13
尊敬的上級領導:
我校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題研究已有半年時間,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這段時間的工作匯報如下:
一、針對農村學生的閱讀現狀,創造閱讀的輿論氛圍
我校先后展開了“課內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如何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與教學質量的關系”等主題大討論活動。通過討論,初步解決了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為課題研究活動的開展創造了有利的輿論氛圍。
二、深入展開閱讀教學研究,提升閱讀教學能力
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科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保持“樂某某、主動閱讀、創造性地閱讀、持續發展地閱讀”,形成一種自身的能力,并保持這種健康良好的閱讀狀態。
1、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內驅力。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當學生認為學習內容與達到自己的目的有關時,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種學習中去。因此,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其次,以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寬松民主的氛圍為基礎,以靈活多變,富有情趣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并兼以采用適當的閱讀交流活動,想方設法,喚醒學生沉睡的自主意識,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內驅力。
2、給孩子提供自主閱讀的機會。
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機會最基本的兩個因素就是時間和空間。從時間上來說,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懂課文,理解課文,課后也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從空間上說,要改變以教師講述,提問為主的形式,讓學生的自主閱讀、小組交流、走上講臺等多種形式靈活組合起來,形式多樣化,擴大單位時間內學生主動活動的空間,提高自主閱讀的質量。
3、閱讀策略的指導。
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可分為知識性障礙和非知識性障礙。知識性障礙包括:(1).詞匯障礙(2).語法障礙(3).背景知識障礙。非知識性障礙包括:(1).心理障礙(2).閱讀習慣.(3).閱讀速度(4).閱讀技巧。而閱讀策略是指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調控閱讀環節的過程,它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靈活運用一系列閱讀方法或技能的學習過程。通過使用科學的閱讀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收集準確信息、形成個人理解。閱讀策略的內容主要包括閱讀技巧、語篇能力和思維能力。閱讀策略可以進一步劃分為:閱讀過程中的情意策略、認知策略和智力策略。根據各種策略的指導組織教學活動并將它內化為學生穩定的自主閱讀策略。這些主要體現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模式的建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固定的閱讀方法。
4、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提高閱讀能力的主要方法。
調查表明學生的閱讀方法匱乏,自主閱讀能力較差。在大力提倡自主學習的今天,我們的閱讀也要改變以往的陳舊方法,轉為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運用有效的閱讀方法,自主領悟閱讀的真諦,才能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能力的舞臺。
5、完善激勵評價機制,激發興趣,增強自信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
6、良好意志的培養
所謂意志就是人們自覺地克服困難去完成預定任務的心理過程,是人的能動性的突出表現。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處于發展過程中,閱讀材料總會碰到看不懂、理解不透的地方,這時就很容易出現畏難情緒和放棄的決定。所以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十分重要的。
三、整合各方力量,有效開展研究活動。
1、開放學校圖書室,指導高年級學生自己去借書、低年級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借閱圖書。
2、有效利用班級圖書柜——每班成立幾個讀書小組,每名組員至少帶一本讀物,實行組內交換閱讀,輪流完畢進行班內交換閱讀,實現圖書數量的增加。
3、建議家長每天督促孩子在做完作業后讀15--30分鐘的書。
4、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如故事會、朗誦會、讀書交流會、讀書筆記展、自編小報等;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四、以活動為載體,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1、向學生推介優秀圖書書目,激勵學生好讀書,讀好書。
2、美文誦讀。引導學生讀美文、畫美文、寫美文、表演美文,表達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詮釋。
3、開展讀書筆記展評活動,并將班級學生優秀讀書筆記匯集成冊,編印《我讀書我快樂》。
4、開展看圖作文、下水作文活動,并將部分學生優秀作品匯集成冊,編印《優秀作文選》。
五、課題的初步成效
1、營造了師生讀書氛圍,養成讀書習慣。
2、利用班級圖書柜,實現了閱讀資源共享。
3、課內課外有效鏈接,拓展了學生閱讀空間。
4、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提升了學生文化素養。
5、教中感悟,總結反思,提升了教師教學水平。
6、開展各種讀書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發展。
在課題研究的推動下,學校的整體閱讀環境得到了改善,學生的閱讀習慣得到了較好的培養,閱讀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教師指導學生課內外閱讀、參與教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在銅冶鎮舉行的閱讀大賽活動中,閆淑怡等3名學生獲得一等獎,李某某等學生獲得二等獎,高某某等學生獲得三等獎。李智芳和牛某某老師在“一師一優課”比賽中均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六、困惑與思考
1、由于課外閱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不能強行對每一位學生統一要求、統一步調、統一內容,個體的獨特性,使得對課題的研究與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如何有效深入開展,是我們探究并需加以解決的研究課題。
2、進一步構建更有效課堂閱讀教學模式。實踐中,我們雖然積極探索,但有效課堂閱讀教學模式還未完全成型,還需我們進一步探索、總結、歸納、提煉與實踐。
3、如何進一步有效抓好過程管理。從閱讀的過程來看,它是一個“積累于現在,得益于未來”的過程,其效果很難在短時間得到收效,勢必會影響到老師的研究積極性和學生持之以恒的閱讀積極性。這些因素在本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增加了管理難度。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08-10
課題中期研究報告07-18
中期課題報告11-08
課題中期研究報告(精選7篇)06-29
課題研究中期報告錦集(13篇)11-11
初中物理課題中期研究報告09-19
課題中期研究報告(通用14篇)04-26
課題中期報告10-06
課題中期報告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