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建筑類的實習報告三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建筑類的實習報告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建筑類的實習報告 篇1
實習期間掌握到得一些知識進行總結如下:
一、結構形式
當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結構或者是框架剪力墻結構,磚混結構也采用但用的比較少。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 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布置一定數量的剪力墻,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墻,有相當大的剛度,框剪結構的受力特點,是由框架和剪力墻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純框架結構中的框架,剪力墻在框剪結構中也不同于剪力墻結構中的剪力墻。
構造柱
磚混結構設計中 ,為了加強建筑物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 ,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減輕破壞 ,根據抗震規范 ,我們設置一定數量的圈梁和構造柱 ,來增強和
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構造柱的設置位置的規定:規范規定無論房屋的層數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應在外墻四角、錯層部位橫墻與縱墻交界處、較大洞口兩側、大房間外墻和內橫墻交接處。.樓梯間四角最好設置。上人屋面的女兒墻也應設置構造柱。跨度比較大的梁,如果不設置墻垛或墊塊,也應有構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為了加強砌塊隔墻的整體性,應在砌塊隔墻的適當位置設置構造柱或圈梁,具體設置位置和磚混結構的一樣。
二、施工縫、變形縫和后澆帶
施工縫:受到施工工藝的限制,按計劃中斷施工而形成的接縫,被稱為施工縫。混凝土結構由于分層澆筑,在本層混凝土與上一層混凝土之間形成的縫隙,就是最常見的施工縫。所以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縫,而應該是一個面。因混凝土先后澆注形成的結合面容易出現各種隱患及質量問題,因此,不同的結構工程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他們的作用是保證房屋在正常溫度變化、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地震時有一些自由伸縮,以防止墻體開裂,結構破壞。而后澆帶是在高層建筑中來代替變形縫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縫寬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縫隙暫時不澆注混凝土。縫中鋼筋可采用搭接接頭,等荷載差不多穩定時,一般是結構封頂兩個月后再澆注混凝土。后澆帶都是用于建筑長度大于50米的建筑。而當建筑長度小于50米時并且是框架結構,這時為了保證建筑物的整體性和一定的剛度,就的設置單元墻來增加建筑物的整體性和剛度
沉降縫:為克服結構不均勻沉降而設置的縫。如上部結構各部分之間,因層數差異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較大;或因地基壓縮性差異較大,等可能使地基發生不均勻沉降時,都需要設縫將結構分為幾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較均勻,避免在結構中產生額外的應力,該縫就是“沉降縫”。須從基礎到上部結構完全分開
伸縮縫:若建筑物平面尺寸過長,因熱脹冷縮的緣故,可能導致在結構中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需在結構一定長度位置設縫將建筑分成幾部分,該縫即為溫度縫。對不同的結構體系,伸縮縫間的距離不同,我國現行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XX對此有專門規定。伸縮縫在基礎可不斷開;
抗震縫:為使建筑物較規則,以期有利于結構抗震而設置的縫,基礎可不斷開。
現在多用3縫合一 只有沉降縫能滿足這個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縫來代替其他縫來使用。
三、梁:按梁的常見支承方式可分為:簡支梁、懸臂梁、一端簡支另一端固定梁、兩端固定梁、連續梁。
梁按其在結構中的位置可分為主梁、次梁、連梁、圈梁、過梁等。
門窗過梁
門窗洞口上的橫梁,支撐洞口上部砌體傳來的荷載;傳遞荷載的窗間墻
常用形式:磚砌過梁,鋼筋磚過梁和鋼筋混凝土過梁
圈梁
砌體結構房屋中,在砌體內沿水平方向設置封閉的鋼筋砼梁.
在砌體結構房屋中設置圈梁可以增強房屋的整體和空間剛度,防止由于地基示均勻沉降或較大振動荷載.
圈梁:為了保證砌體的穩定而在砌體頂部或底部用鋼筋混凝土澆灌的構造封閉梁(非承重梁)。它采用鋼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墻厚,在寒冷地區可略小于墻厚,但不宜小于墻后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見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設防區,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加強砌體結構房屋的整體剛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或較大振動荷載等對房屋的不得影響。
在地震區,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強縱、橫墻的連結,提高房屋整體性;作為樓蓋的邊緣構件,提高樓蓋的水平剛度;減小墻的自由長度,提高墻體的穩定性;限制墻體斜裂縫的開展和延伸,提高墻體的抗剪強度;減輕地震時地基不均勻沉降對房屋的影響。
通過深入工地一線的參觀與實踐學習,我對相關的專業知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學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觸的東西,受益頗豐。使我能夠將所學理論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系統地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初步體會到建筑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的工作特點,在實習中,我發覺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培養。 成為人生重要的學習階段,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也期待著不遠的將來能成為建筑工程中的一員,以良好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投身到建筑工程這個行業中。
建筑類的實習報告 篇2
隨著大一生活的結束,我們迎來了大學生活的第一個暑假,很高興學校給了我們一次社會實習的機會,我們也充分利用了這個暑假進行了實習活動。這次實習是我們在大學學習理論知識一年以來的第一接觸現場,可以想象其意義的重要性,我們第一次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我也不例外來到了施工現場進行實習學習,從20xx年8月10日開始,到8月30日結束,歷時20天的實習讓自己學習到很多,也讓自己突破了書本上的限制,真正的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起來。
實習的第一天,工地的負責人向我詳細地介紹了作為一個建筑工人應該了解的必要知識。使我初步接觸了混凝土的制備與攪拌。混凝土的制備包括了混凝土的配制與混凝土的攪拌,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混凝土的配制還包含了混凝土的設計配合以及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是根據實驗室的設計配合比提高一個數值,并有95%的強度保證率。混凝土施工配料計量必須準確,才能保證所拌制的混凝土滿足設計和施工的要求。
混凝土的攪拌,要獲得均勻一致的混凝土,必須對其原材料充分攪拌,使原材料徹底混合。工程中混凝土的攪拌一般采用機械攪拌,一般要注意攪拌時間的控制,以及送料機時間的控制。
當一名建筑施工員很關鍵的在于如何控制進度,如何及時地把配料配送給泥水班、鋼筋班、木工班的工作人員,使他們的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
施工員要做的事,就是要調合好三個班主的工作時間,不能出現一方停工的現象。比如一天內兩棟樓一幢要澆筑柱砼,一幢要澆筑砼,應先安排澆筑哪一幢才不會使進度慢下來。只有先澆柱砼的方案會好一點,其實本應避開兩幢樓一起澆混凝土的。
實習了20天,自己在進度的控制方面應加強了許多。在進度控制這方面我還學會了如何繪制進度橫向圖以及進度網絡圖。了解到了許多現場采用的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
高壓接樁:
斷樁處理的方法有兩種,一種為人工挖孔接樁,另一種則為高壓水泥灌蕊樁。人工挖孔樁則針對樁已斷得很明顯的接樁方法。高壓水泥灌蕊樁是針對樁已斷但是末出現偏差的樁。所以無需采用高成本的人工挖孔樁接樁。
但此過程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操作過程中出現露漿,怎么灌都無法灌滿,而且流到隔壁的斷樁,待凝固之后,將在隔壁斷樁的周圍形成一道混凝土暗墻,從而導致隔壁在人工挖孔處理斷樁時無法將鋼護壁壓入。
當然,在這次實習期間,我也發現了施工現場存在的一些問題。
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永遠是工地的第一次重中之重的問題,對本工程的安全問題,則是我參加了第一次工地上的會議,這會議是總公司領導過來檢查安全問題的總結大會。
會議上主要提出了以下幾點:
1、臨電問題:攪拌機、鋼筋加工廠的電箱配置不夠完備,存在著漏電的危險,以及碰電的危險性。
2、部分七層幢號用的腳手架都是毛竹,班主都沒對毛竹的質量進行挑選就使用,這樣隨著層數的增高,荷載的加大,存在的危險性也就越大,特別是小橫桿,領導還指出雖改成鐵桿腳手架已不可能,但底層最好要挑選性的用料。
3、腳手架的、支模架的基礎不是很穩,存在塌倒的可能性,特別是下雨天。
4、木頭房太多,而且不規范,工人隨處搭房住人,這使得工人的生命存在威脅,且使工地不能規范化管理。
以上的安全問題不僅是我所實習的這個工地存在的問題,很多工程都存在著這些問題,所以施工現場安全仍需進一步改進,有關部門也應加強監督的力度。
通過這次實習的收獲和體會:
在漢中市曙坤建筑公司實習20天的期間里,對我來講是一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工地現場施工員、技術負責人的指導之下,以及自已的努力積極參與工作,讓自己對整個基礎的做法,標準層的施工有了深入的了解與掌握。而且對整個建筑工程的各個方面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并且鞏固了書本上的知識,將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從實際施工中豐富自已的理論知識。整個實習的過程時間雖短,但讓自己知道了如何當一名好的施工員。整個實習的過程也讓自己發現了自己理論知識上的不足,也讓自己為以后的學習充滿了動力。工地雖說是苦了點,但也讓自己明白了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對本次實習的意見和建議:
非常感謝學院以及老師為自己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習機會,也讓自己第一次接觸現場,接觸社會,不僅讓自己學會了如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學會了如何做人。
經過了為期20天的實習,也讓自己成熟了許多,但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存在了一些問題,以下我將就這次實習總結四點意見和建議:
(1)、實習時間可以適當增長一點,畢竟僅僅20天雖然可以學到整個工作的流程如何施工,但是一些細節無法深入。
(2)、實習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舉行一些交流會,如在實習中期可以分組舉行一些經驗交流會,老師可以指導一下同學們,這樣可以讓同學為下半程的實習更加有目的性,而不會存在漫無目的實習的現象。
(3)、同學們可以找個空閑時間(如周末),互相參觀一下對方的工程,看看別人是怎么做了,這樣可以防止成為井底之蛙,也可以促進交流,取其精華,而棄其糟粕。
(4)、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師可以在同學們的實習期間去工地進行調查指導,不僅可以杜絕同學偷懶現象,而且可以對同學們進行有建設性的指導,讓我們的實習更加有效率
建筑類的實習報告 篇3
我的建筑結構實習大致分為兩部分:一是參觀各種已投入使用的建筑,以此了解各種結構的分類和其不同的特點,二是參觀建筑建設工地,了解如何將設計圖通過施工做成實體的建筑。通過參觀學習使我們對建筑施結構和施工有了初步的認識,這對我們將來的學習和實踐起了提示了向導的作用。現在我將為實習的兩個部分分別做總結。
一、參觀認識各種建筑的結構
建工實驗室是一座外表比較老式的工業廠房建筑,采用的是排架結構,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知道,建筑的結構可用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例如按照材料可分為:混泥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木結構,竹結構等,按照受力的不同又可分為:排架,框架,網架,拱,桁架等結構。實驗室所采用的排架結構有施工方便的優點,一般用預制的構件,多用于建設一層的廠房。
實驗室的頂部采用了預制鋼筋混凝土行架梁和混凝土板,這種構造既笨重又限制了梁的跨度,現在已經被廣泛使用的鋼桁架和鋼板所取代,我們可以看到,為了減輕混凝土預制結構的自重,實驗室內的梁都在中部做成了工字型,挖去了多余的混泥土,減輕了自重。
其兩側柱子是典型的工業廠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腿,用于安裝吊車的軌道,同樣,在中部做成工字型,并且為了增加穩定性,在兩柱之間間隔設立了柱間支撐;另外在吊車軌的側面,還增加了其與立柱的橫向連接,因為在吊車的使用過程中,吊車的水平移動會產生水平荷載。
實驗室的寬面也各設計了兩根抗風柱,這些抗風柱和每隔一段距離設的梁使墻能有足夠的剛度以抵抗強風的荷載。
然后是建筑節能實驗室,這是一棟框架結構的磚混建筑。
框架結構是由基礎、柱、梁、板組成的單層、多層建筑以及框架和剪力墻或框架與筒體組合的高層建筑,它們之間的連接是固接或稱剛接,和建工實驗室的排架結構不同,框架結構建筑的最優樓層在15—16層左右,而且框架結構在施工在多為現澆施工,而不是預制吊裝。另外查找資料我知道:框架結構由梁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于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這時,現澆樓面也作為梁共同工作的,裝配整體式樓面的作用則不考慮,框架結構的墻體是填充墻,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能為建筑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但抗震性能差。
房屋的框架按跨數分有單跨、多跨;按層數分有單層、多層;按立面構成分有對稱、不對稱;按所用材料分有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框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膠合木結構框架或鋼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建筑節能實驗室的樓板是預制的鋼筋混泥土板,這是一種單向板,通過老師講解,我們了解到,各種板材可以根據其長寬比分為單向板和兩向板,而長寬比的值在彈性理論和塑性理論是不同的,彈性理論為,塑性理論為,單向板在使用上只能在一個方向加以支撐,兩向板則相反。
接下來我們參觀汽車實驗室,這是一棟鋼結構的建筑。鋼材的特點是強度高、自重輕、剛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別適宜;材料勻質性和各向同性好,屬理想彈性體,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學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韌性好,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荷載;建筑工期短;其工業化程度高,可進行機械化程度高的專業化生產;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密閉性好。其缺點是耐火性和耐腐性較差。
在設計鋼結構時,特別要考慮材料的失穩問題,因此在汽車實驗室內的鋼材上我們看到,每隔一段小距離,工型鋼的腹板上就會加一道肋,以此解決穩定性問題。鋼結構的施工一般是工廠預制各種構件,然后在施工現場拼裝,拼裝的連接方式有焊接,螺栓和鉚接三種,其中焊接容易銹蝕,螺栓連接是強度上最高的,所以在對剪力荷載有較高要求的連接處,都使用了螺栓來加強,例如橫梁和立柱的連接處。
最后我們參觀了體育館,了解桁架結構的特點,桁架是由許多桿件兩端用銷釘聯結起來而組成的幾何形狀不變的結構。桁架中所有的.桿件都在同一平面內的稱為平面桁架,否則稱為空間桁架。由于桁架結構使用材料比較經濟,桁架本身重量輕,而且桁架的每根桿件只受拉伸或者壓縮,所以能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像體育館這種大型建筑,采用桁架結構可以節省花費并滿足荷載要求。
二、參觀建筑建設工地
我們參觀了學校在建的十四層科技樓。當我們到達集合地點時,我看到同學們頭上都戴著工程帽;同時工地的生活區與施工區的門上也寫著:不戴安全帽者不得進如施工現場;當然在科技樓結構主體外面的防護網上也寫著標語: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見在建筑施工當中首先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安全問題。過去由于生產企業不重視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傷和死亡事故,這些事故給工人和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損害!同時,為了確保施工能順利進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磚墻圍護起來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種車輛和內部人員才可以出入,我們實習也要經過他們的同意呢!
進到施工區,我們一眼就看到了科技樓的結構主體,當時結構主體給我的感覺就是不像建筑和不好看。這個可能是因為它和我所看到的過的已經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樓不同。主體前面有個很大的場地,這個場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鋼筋,沒有水泥、砂、石之類的建材,這是因為現在已經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來澆筑結構了。這樣可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減少施工浪費和降低生產成本。在鋼筋堆放區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型號的鋼筋是分開放的,而且還在其前面標明鋼筋的型號和進場時間等信息。
我們跟著現場管理員上了樓,我們踏上用鋼管和鐵網搭接成的梯子,開始覺得很危險,四周都有伸出來的鋼管或鐵條。二三樓的模板和支架已經拆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撐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們都覺得層高變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構造柱,它們是用來加大墻的強度的,以避免因墻身過長導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們看到上面幾層樓板的支架還沒有拆,這些支架是用鋼管和模板組成的,鋼管很密,可見要承受完全沒有強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撐力。
上到第十層,我們看到工人們還在綁扎鋼筋,柱和梁的鋼筋已經綁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預留的槽里。我觀察了其中的幾條梁和柱,就像老師說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條,次梁有六條;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間用箍筋綁扎。而柱子就不一樣了,三四條梁要交匯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鋼筋穿過柱子,這樣使得柱頭的鋼筋十分密集,同時澆筑混凝土時也要注意密實。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縱橫兩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縱橫兩路放著。擺好的鋼筋就要用鐵絲綁扎好,為了保證面筋不被踩低下去,還要用馬蹄筋將其抬高。在看板筋時我們發現連同鋼筋一起鋪設的還有電線管,這是電專業和結構專業合作的一個體現。
我們的現場參觀時間很有限,只看到了工人在布置板筋,沒有看到他們澆筑柱梁板,砌筑磚墻以及其它的施工情景,所以認識也是很片面的,這個只能作為我們對施工的感性認識吧!
小結:
在實習中我們的確接觸了不少實際應用的東西,但離實際水平較高的生產方式和比較先進的技術還有很大的差距。我發現我們看到的生產工藝都是不算先進的,就像我們看錄像的支模方式在科技樓還沒有用上,而人家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經開始使用了,這可能是因為施工單位的物資匹備不足,但先進的生產工藝確實可以提高施工進度和生產質量。
從建筑發展的趨勢來看,鋼結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肯定,研究鋼結構的受力和增強鋼結構的耐火性是一個亟待深入的課題。
當然我們還是要立足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學習,通過學習和實踐使我們對建筑的構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不能忽視某些可能發生的隱患,以確保我們建造的高樓真正地能應付各種緊急情況。
【精選建筑類的實習報告三篇】相關文章:
關于建筑類的實習報告四篇12-28
建筑類實習報告模板匯編6篇01-02
有關建筑類實習報告集合6篇01-02
【精華】建筑類實習報告匯編9篇01-01
建筑類實習報告模板匯總6篇01-01
【精選】銷售類的實習報告10篇01-02
精選參觀類的實習報告四篇01-02
精選銷售類的實習報告3篇12-30
【精選】會計類實習報告匯總5篇01-08
精選工程類實習報告匯編5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