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其中一部分群體赴韓務工,一部分涌入經濟發達城市,而他們的子女大多留給了祖父母、兄弟姐妹和親戚照顧,從而形成了一支特殊的“留守兒童”隊伍。大部分“留守兒童”缺少家庭正常的愛護、教育和關懷,有的從小就染上了諸多不良社會習氣,留守兒童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而其教育問題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目前,我市有中小學校共計28所,農村中小學14所;其中漢校有6所、朝校有4所、民族聯校有4所。從留守兒童分布情況看,漢族學校留守兒童占全校學生總數的8。6%~68%之間;朝鮮族學校留守兒童占全校學生總數的72%~90%之間;民族聯校留守兒童基本是朝鮮族學生。從圖表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市農村留守兒童比例比較高,有的學校留守兒童比例接近極化,尤其是朝鮮族學校留守兒童所占比更為突出,民族聯校和漢校的留守兒童也多是朝鮮族學生。
(一)學習教育不系統。外出務工父母常年在外,一周或一個月才能與孩子通過電話、網絡等渠道聯系一次,有的甚至好幾年不回家。這種父愛、母愛的嚴重缺位,不利于引導、教育和監督子女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更不利于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部分監護家庭只注重孩子的物質生活,而忽視孩子的學習,尤其是忽視了對孩子人格的培養。
(二)人格發展不健全。由于爺爺、奶奶等隔代監護者,對孩子溺愛、放縱,留守兒童的生活幾乎處于無限制狀態,缺乏正常、積極的教育和引導。而且由于他們長期與父母分離,無法與父母進行溝通和感情培養,長此以往,大多數留守兒童會變得感情冷漠,容易形成內向、自卑、孤僻等性格特征。可以說,父母外出打工的時間越長,留守兒童的性格變化就越大;兒童年齡越小,變化就會越快。親情缺失直接影響到了留守兒童的人格形成以及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
(三)人際交往不和諧。一是由于外出父母回家頻率很低,與孩子聯系較少,導致親子關系相對而言比較淡薄,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正常交流關系慢慢淡化,使留守兒童難以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二是學校作為留守兒童社會化過程中最關鍵的社會化主體,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學校老師并沒有對留守兒童給予較其他兒童更多的呵護,師生關系不密切。三是在與同齡伙伴的交往中,留守兒童可以擺脫家庭和學校的約束。留守兒童與同伴,雖然能夠相互傾訴或簡單勸解,但由于他們社會交往閱歷淺,交往能力差,不能夠完全相互指正各自的問題。
(四)社會救助不完善。隨著留守兒童受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救助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社會救助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得到社會救助的留守兒童家庭比例小,另一方面是在接受救助的留守兒童中,接受一次性救助多,接受長期救助少,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留守兒童生存與發展困境。而且,大部分救助形式主要是物資幫助,缺乏對留守兒童的精神支持。
(一)家庭收入低。對于一個家庭而言,收入的總體水平直接決定著家庭的生活狀況,也決定著孩子的教育支出。為了改善家庭生活條件,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農村,到韓國或者是經濟發達城市務工經商。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無法兼顧外出務工與子女教育,當二者發生沖突時,多數會選擇前者。簡言之,較低的經濟收入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生存與發展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學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由于留守兒童家庭父母監護缺位,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的作用也難以充分發揮。留守兒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常有逃課、打架等現象發生,而部分學校教師對此感到無能為力,認為只要不出大事就行,有時對留守兒童采取放任的態度。而且,大部分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里課程,配備的心理輔導教師也是由其他任課老師兼任,缺乏專業性。對于留守兒童的學習,學校教師往往力不從心,很難做到給每個學生做家訪。
(三)同齡群體負面影響較多。由于許多留守兒童與監護人關系不和諧,使得他們更愿意與其同齡伙伴交流。一方面,留守兒童的同齡群體與他們年齡相當,對社會的價值觀與他們一樣存在歪曲的方面;另一方面,留守兒童的同伴往往還是留守兒童,他們有共同的弱點,這就使得他們之間容易達成某些共識,包括正確的和錯誤的,不利于他們的健康發展。
(四)大眾傳媒缺乏正確引導。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傳媒日益興盛,留守兒童的社會化受到報紙雜志、電視、廣播以及互聯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于性格還沒有形成的留守兒童而言,大眾傳媒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伴隨社會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各種暴力游戲和不良網站泛濫,這就對未成年留守兒童造成了嚴重影響,尤其對于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來說,游戲廳、網吧等場所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實行“三個納入”,即堅持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和相關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評范疇,納入市本級財政預算提供經費保障,全面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組織領導和專項考評機制,制定工作規劃,完善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
(二)強化教育部門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和教育水平。教育部門和各學校應及時收集留守兒童的資料,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檔案,詳細記載留守兒童的身心
發展,及時與孩子外出父母聯系,共同為他們制定相應的發展計劃,提高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監護,為改善兒童的教育環境提供更具科學性的決策。同時,要對農村學校留守兒童比較集中學校的師資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提高學校教師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認識,強化老師們的引導和教育能力,改善留守兒童的學校社會環境。
(三)提高家庭盡責意識和社會參與水平。一方面要建立以政法部門為主體的法律保護網絡,充分發揮“家長學校”載體作用,搶抓時機積極組織留守兒童父母開展履行法定監護責任的專項教育活動,積極探索在外出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區,通過勞動部門建立維權崗等組織加強家長履行法定監護責任的自我教育和監督工作,不斷增強其履行法定監護責任的主體意識;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宣傳教育工作力度,積極引導社會各界自覺參與到關愛留守兒童愛心行動中來,著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提升留守兒童教育管護社會參與水平。
(四)健全完善留守兒童教育管護長效工作機制。一是堅持“教育為主”,積極發揮教育主渠道和學校主陣地作用,切實將留守兒童教育管護納入學校重點工作范疇和校長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狠抓學校留守兒童教育管護工作長效機制建設,積極轉化留守兒童課題研究成果,大力提升學校留守兒童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二是要捆綁國家各類救助政策,面向全社會廣泛爭取各類愛心捐助,進一步加大貧困留守兒童資助工作力度,不斷完善貧困留守兒童救助長效機制。三是要進一步強化“兒童為本”理念,不斷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廣泛組織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增強留守兒童自我主體發展意識,引導自立自強,促進留守兒童全面協調發展和健康快樂成長。
(五)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加快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是解決農村人口外出打工的關鍵問題。我市農村人口之所以選擇外出打工,最主要原因就是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因此,要集合我市各方面優勢,支持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使農民在當地就能夠就業,達到發展農村經濟與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管理工作相互促進的作用。此外,要重視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把開發農村實用人才,作為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城鄉共同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上述舉措,讓農民“離土不離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孩子與父母長期分離,產生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