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報告(精選7篇)
當想知道某一情況、某一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我們有必要弄明白問題情況,調查工作結束后,通常還需要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要怎么寫才邏輯緊密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對象的現狀及研究現狀
本次調查的對象僅局限于西華大學校本部的大三、大四學生,由于大一、大二剛進入大學對于創業與就業等了解甚少,于是只針對大三大四的學生。我校在校大學生有3萬多人,大三大四近一萬多人,這么多大學生在這畢業季的來臨都在考慮自己的就業問題。并且這幾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并不樂觀,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心儀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那么就會有很多的大學生選擇去自主創業。從實際情況了解得知,還是有一批學生對自主創業感興趣,甚至有的學生已經開始在位創業做準備了。
不管是在校園內還是校園外都隨處可見有我校的大學生在自己做生意了,校園內有各類教育機構的代理、買賣小飾品,零食的、做微商的,校外夜市賣衣服、賣小吃、賣飾品的,開店的等等,他們都在開始自己創業的第一步,也是第一桶金的來源。這些創業都是我們身邊的,他們無處不在,他們一直影響著我們,可能他們并沒有掙到多少錢,但是他們開始了他們創業的第一步,也是最艱難最痛苦的一步。并且學校領導也十分的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學校并為全校大學生設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以及開設了首個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為我校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有效的平臺,在這里我們可以申請基金,模擬經營,試點經營,如果確有成效會得到省教育廳甚至國家財政的支持。
對于他們的調查與研究我們覺得是特別有意義,對我們自己的創業與就業也是十分有幫助的。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分析他們的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為我們以及以后的學弟學妹們做出正確的指導。
二、報告內容
1、調查目的和針對問題
本次調查報告的目的首先是為了了解全校大學生的創業興趣以及創業狀況,然后對調查得到的信息進行總結與分析,并得出一定的經驗,為我們之后的創業提供實際的理論支持,為學弟學妹做出正確的指導。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全校大三大四的學生,對他們的創業興趣與創業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
2、調查時間地點
20xx年5月30號至6月2號在西華大學校本部對全校大三大四的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為寢室調查以及戶外調查。期間通過網絡(QQ、微信)對學校在做的創業團隊及個人進行調查。
3、調查經過
20xx年5月27號 在學校臨江苑宿舍確定調查方案包括調查對象、內容、方法、以及時間等。
20xx年5月28號至29號 在學校設計紙質調查問卷,以及網絡調查問卷。
20xx年5月30號至6月2號對全校大三大四的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期間通過網絡(QQ、微信)對學校在做的創業團隊及個人進行調查。在進行問卷調查時我們首先針對自己所在宿舍樓進行調查,我們逐個寢室進行調查,最后的調查較為成功,收集了較多的信息,發現本棟樓有很多已經在創業的同學,有自己在學校開奶茶店的,有販賣小零食的,有做微商的等等,另外對自主創業有興趣的同學也較多。在隨后的三天分別對其他宿舍的大三大四同學進行調查,并在空閑的時刻通過網絡QQ與微信了解學校在做的創業團隊與個人。通過對學校創業團隊Top BMC、機器人足球、創新車隊等的調查了解,尤其是對我們熟悉的汽車與交通學院的創新車隊的調查與分析。我們從中的到了許多的經驗與思想,為我們的調查提供了眾多的參考信息。
20xx年6月3號 整理資料,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20xx年6月4號 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撰寫調查報告
4、調查結果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與討論,我們得到了如下的數據:被調查者中,76.7%的學生對創業感興趣,并有26.8%的學生打算今后創業,但只有14%的學生參加過創業輔導課程或創業大賽。48.8%的被調查學生希望能夠提供創業相關的專業培訓,而談及希望創業指導課程的內容時,他們最需要的是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其次是開展一些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創業實踐活動和市場營銷。多數學生希望經過1至3年的社會實踐之后再開始創業。74.1%的被調查的學生認為最佳創業時機應在經歷過1到3年的社會實踐之后。同時,有14.9%的被調查學生認為最佳的創業時機是在大學期間,但這種觀點并未得到有社會閱歷的人們的認可。
并且調查顯示,被調查者首選志同道合者作為合作伙伴,認為資金和人脈是影響創業的主要因素。55.0%的被調查者選擇志同道合者作為合作伙伴,而把高學歷作為選擇合作伙伴標準的僅有0.6%。83.3%的被調查者認為資金是影響創業的主要客觀因素,隨后依次是人脈關系、市場環境、社會閱歷、政策。
由此可以看出,我校的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熱情還是很高的,但是很多我覺得只是心中的一腔熱血而已,真正考慮過,并且為之做了準備的還是比較少的。主要還是現在的大學生還是被現有的教育方式所封閉了,沒有大膽的想法,就算有也不敢去嘗試,真正去做的人寥寥無幾了。但是從調查的表征來看還是不錯的,有超過一半多的人都對自主創業感興趣,可以僅僅感興趣還不夠,真正打算這么做的卻只有26.8%了。所以可見我們的膽量還不夠,這里有很多的原因存在,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環境,社會文化等的問題。很多的學生家庭情況并不是很好雖然有一個想創業的心但是經濟情況不允許,所以學校的創新創業俱樂部就起來很大的作用。還有就是這個社會環境的問題,如今的社會競爭巨大,對于大學生創業來說簡直太難了,我們在競爭中并沒有優勢,所以存在很大的風險。
另外在對汽車與交通學院創新車隊的調查中我們獲知了很多的信息,他們的管理模式,經營方案。他們都來至汽車學院的學生,他們不僅學習成績好,各方面都十分的優秀,并且有著一個自主創業的心,所以他們都聚在了一起,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創新車隊在眾多優秀的隊友努力下,獲得了眾多的榮譽,為車隊甚至學校都爭光了。他們說要想創業那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吃苦”,俗話說“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說的一點也不錯。他們車隊的隊友們每一個是不能吃苦的,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甚至寒暑假都在學校刻苦努力。他們付出了比我們多很多的汗水,所以他們所得到的也是比我們多很多的。所以最后總結一句話就是:“敢闖,敢拼,不怕吃苦”。
三、主要結論及建議
本次調查的數據顯示,我校絕大多數的學生對自主創業感興趣,但是為自己以后想真正創業做準備的同學卻少之又少,很多同學都說怕吃苦,怕失敗等等。但是就學校的很多創業團隊來看,我覺得大學生創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學校這些創業團隊的成功告訴我們,年輕人就應該闖一闖,鄧小平同志有兩句名言:一句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句是“看準了,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大膽的闖一闖,不要怕吃苦。在大學期間首先不斷的完善自己,學習知識,全面學習,廣泛交友,為以后的創業打好堅實的基礎。最后我建議我們以及學弟學妹們,在學校時應該努力學習,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與時俱進,到真正上“戰場”的時候要不怕吃苦不怕累,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創造出美好的明天!
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目的:
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中,對于每一位當代大學生來說,要想在未來社會中獲得成功,不得不對自己的將來做一份職業規劃書。此次調查的目的在于觀察在校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重視程度,職業規劃狀況,以及影響在校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因素。
二、調查方法:
參考大學生職業調查規劃標準,擬定調查問卷,從哈爾濱市部分大學中選取一些調查研究對象,以發放調查問卷為主要方式,并結合訪談等形式對哈爾濱市在校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狀況調查。
三、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26日——20xx年xx月2日
四、調查結果:
1.考察在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態度
[狀況分析]:
(1)80%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不能適應大學的自主、自立學習生活,經過一定時間的適應階段,卻養成了松散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沒有計劃,沒有目的,自由散漫,無規律的作息時間。
(2)適應周期:兩個星期到一年半不等,但大部分同學能在兩個月左右適應生活的各方面。適應不了的,有退學或陪讀現象。
[合理建議]:
(1)主動和老師和同學交流,尋找適應的建議
(2)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停止自由散漫
(3)端正學習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考察在校大學生自我能力鍛煉狀況
[狀況分析]:
有80%的同學在校期間都有兼職,鍛煉其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但只有34%的同學兼職針對所學專業。8%左右的同學沒有加入社團,其他同學都有加入社團并適當擔任一些職務,對自己多方面進行鍛煉。
[合理建議]:
(1) 適當的加入社團,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
(2)注重兼職側重點,目的是鍛煉還是賺錢?
3.考察在校大學生制定大學規劃的狀況
[狀況分析]:
1.制定大學規劃:75%以上的同學在邁入大學后就會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規劃
2.但是仍有一半的同學并沒有生活目標和將來的生活規劃,甚至有“走一步算一步”的思想,這種生活方式只注重眼前而不考慮長遠,易導致生活空虛不規律。
[合理建議]:
1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和理想作出正確的評價;
2關注現實生活和環境,確保計劃的可實施性.
4.考察在校大學生制定職業規劃的狀況
[狀況分析]:
(1)制定職業規劃書:制定職業規劃書的人很少,僅占10%左右,大部分同學持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還有一少部分認為無需制定職業規劃書。
(2)制定職業規劃的必要性:絕大部分認為有制定職業規劃的必要以確定未來方向,但其中大部分人目標模糊,并沒有制定職業規劃書,對待前景持邊走邊看的態度,已制定計劃書的人寥寥無幾,那些少部分認為沒有必要制定職業計劃書的人其將來一般都已經由家長安排妥當。
[影響因素]:
(1) 認清家庭狀況,結合實際,合理制定職業規劃書。
(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 考察在校大學生畢業去向狀況
[狀況分析]:
(1)畢業去向:部分隨大眾而行,考公務員,考研等,而其并沒有明確的目標范疇,有的待畢業狀況而定。
(2)就業地點:85%以上在校大學生打算去一些較發達的城市去工作,只有少數較為實際依專業,看社會需要而定去向。
[合理建議]:
(1)切合實際尋找自己的恰當位置,不盲目擇業
(2)不隨大眾走擁擠路線,做好自我認知
6.考察在校大學生選擇就業去向的原由
[狀況分析]:
83%的同學認為在較發達的大城市具有較多的就業機會,因此畢業后擁擠于人才眾多的大都市。只有10%左右愿意回家鄉為家鄉盡一份力,做貢獻或去偏遠地區支教,他們認為與其在渺小的存在于偌大的城市,不如尋找一個需要自己的地方
[合理建議]:
(1)大城市不一定是能找到工作的好地方。
(2) 尋找可以實現個人價值目的地。
7.考察在校大學生生活目標與實際程度
[狀況分析]:
(1)71%的同學有符合實際的目標包括回鄉建設,考研等,但目標明確。
(2)有一半以上同學沒有生活目標及職業規劃,對待畢業去向持邊走邊看態度,不能把目標放長遠,導致生活空虛。
[合理建議]:
(1)正確自我評價,培養自己的能力,注重聯系實際。
(2)關注社會生活動態 ,確保職業規劃的實際意義。
五、綜合分析影響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因素
1、專業的冷熱門: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在其一生中與工作相關的一系列活動、行為、態度、價值觀、愿望等的有機整體,考慮到職業生涯,大學生首先想到的便是其專業的冷熱門。社會中的大多數人認為熱門專業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不假思索便蜂擁而至,這樣往往造成該專業方向人員擁擠,供大于求,那么熱門專業也便不再熱門,由此可見,冷熱門并不穩定,是由社會需求而定,大學生們完全沒有必要擁擠到這樣一個容易熱漲的專業,而應尋找適合自己的恰當的專業。
2、大都市與中小城鎮:
大都市與那些中小城鎮相比,只是發展快一些,經濟發達一些,畢業人員達都愿意留在大都市之中,認為那里企業多、發展快,有較大的就業空間,但實際上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多,人才也一樣多,因此畢業生們應將其就業視野放寬一些,中小城鎮也一樣可以給你提供展示你才能的空間。
3、大公司與小企業:
大公司有良好的福利待遇、晉升、培訓制度,并且在大公司工作的經理可以為其以后的求職帶來便利,但大公司人才濟濟分工過細、過明確,長處不易被發現,其它能力也很難得到鍛煉,因此,大公司與小企業各有千秋,畢業生們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大的企業,好的小企業同樣會是你的職業發展空間更為廣闊。
4、其他因素:
以上均為外部因素,要求同學們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性格特點、能力傾向以及自身所學都加以考慮,在生活和學習中,是否真正全面深入了解自己的特點,并且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是影響畢業之后取得成就和個人生活天壤之別的重要原因。
六、初步結論
職業生涯規劃
成功=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
結合外界因素及自身因素,綜合權衡考慮,自己定位
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報告 篇3
作為情感心理學的親情觀調查小組的一員,我也積極的參加到當代大學生親情觀的調查中,調查成功的完成,調查結果也令我們很滿意的。
首先談談大學生親情觀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家庭是社會的主要組成部分的,家庭的和諧幸福程度是衡量社會和諧的重要指標。而我們大學生歷來是備受關注的群體,大學生的親情觀問題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關于大學生親情觀的爭論也持續不斷的,一方指責我們大學生親情觀極度缺乏的,對父母漠不關心;當然還有另一方堅持大學生還是十分重視親情的。所以調查大學生親情觀是很必要的,可以了解大學生親情觀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以便于更好的找出解決的辦法。
這次調查我們共發放200份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71份。現根據調查結果,談談自己對當代大學生親情觀現狀的感想:
首先說說積極的方面:
1、 大部分同學經常聯系父母的,關心父母的身體狀況,也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父母親的生日大部分都清楚,也經常送祝福、禮物給自己的父母親,在對父母親的身體狀況的調查選項中,有74%的同學選擇“非常關注”。
2、 大部分同學都心懷感恩的,重視親情的,能夠理解父母的。在調查是否因為矛盾怨恨過父母的,80%都表示能理解。另外調查上大學得目的,有60%都選擇的“報答父母”這個選項的。這表明當代大學生仍然有著中華傳統美德的,表現出重孝道,感恩的品質。
3、 大部分同學表達出要用行動報答自己的父母的。調查顯示,90%大學生工作后都會經常回家看父母的。
消極的方面也肯定又的:
1、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的功利性日益明顯,物質需求日益強烈,超過了對感情精神的需求,當代大學生虛榮心也很足的,包括我也在內,喜歡跟同學攀比,而對父母的感恩之心稍微淡化,調查顯示58%的同學一個月乃至更久才聯系自己的父母,一般都是為了生活費才聯系自己的父母。而且一旦家人寄錢不夠及時,有些同學就好發脾氣的。父母親被當成了搖錢樹。
2、 另外調查也顯示很多同學與自己父母親缺乏真正的溝通,彼此互不了解。調查中“當你不開心的時候選擇誰作為傾訴對象的”極少數人選擇自己的父母。盡管絕大部分大學生在校讀書期間會定期或不定期地給家里寫信、打電話, 但是普遍存在著大學生與家人缺乏真正的交流, 談心太少, 彼此互不了解的情況。部分同學上網與陌生人聊天的時間比與家人聊天的時間要長得多, 也經常得多。在大學生的家書、電話中, 大多數要么報喜不報憂, 要么泛泛而談, 只講些生活瑣事, 絕少涉及思想和靈魂。
3、 另外不得不說的,不少同學對親情回饋說的多,做的少的。調查中有一項關于父母親的生日的調查,另外, 如何在現實的大學生活中回饋親情, 他們有的想得很少, 有的想到了一些, 例如節儉、關懷等, 也往往說得多, 做得少,難以落到實處。
通過對一系列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初略的了解到了當代大學生的親情觀,發現大學生與家長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注意,要將這些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不可任其滋長,否則將會破壞家庭來之不易的和諧局面。這需要我們和家長一起努力的。而我們小組也討論關于如何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的。總結出了幾個方面:
1、 學校應給予一定的重視。我們覺得學校也開展一些感恩教育課程,幫助我們樹立更好的親情觀。
2、 創新開展親情教育的方式。創新的親情教育方式,有利于同學們更好的接受和實踐親情教育,同時也可以采取角色互換,讓雙方更加的了解。
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報告 篇4
面對當代大學生對親情的冷漠,對父母的疏忽這個問題,我們進行此次“在校大學生親情觀調查”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這次親情觀調查,來號召在校大學生學會去了解父母的心,和父母溝通,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學習進步。同時,親情觀是人生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親情觀有利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大學生開展親情觀教育, 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是培養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優秀人才的重要措施。希望我們的此次調查能夠為我校的親情教育出謀劃策,提高我校在校大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
一、研究方法 :
問卷調查法 :
本調查小組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針對親情觀的相關內容,編制出《在校大學生親情觀調查問卷》。該問卷旨在了解在大學生的親情觀的濃厚程度及其對親情的看法。問卷采用ABCD等幾個選項中選擇及問答的形式進行,采用匿名記票。
問卷內容 :
【1】被調查者的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年級。(第1-2小題)
【2】被調查者對親情的看法。(第3、18題)
【3】被調查者對親情的渴望程度。(4、5、9題)
【4】被調查者與家人的聯系頻度、聯系方式、聯系的原因及談論的話題。(第6、7、8、16題)
【5】在被調查者心目中的父母。(第10、11、15、17題)
【6】被調查者對家人的基本信息的了解及自己的實際行動。(第12、13、14題)
抽樣調查:
我們調查分析的總體是欽州學院所有在校大學生。本次調查通過抽樣問卷調查,采取自愿填寫的形式。為了真實了解我校在校大學生的親情觀,我們本次調查面向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在校大學生親情觀調查問卷調查。樣本容量為600,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調查時注意將男女比例大體控制在2:3的情況下進行。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91份,有效問卷588份。
對獲得的有效樣本,課題小組采用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其中調查對象情況如下: 后記:對當代大學生開展親情教育, 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親情觀, 這既是教育工作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而且對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親情觀教育,還值得我們作更深層次的探討。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數據可以看出,我們同學當中很多對家人的基本信息都有點了解,且在特殊的節日中也附上自己的實際行動。對父母的一些想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同時我們也了解到還有12%的女同學、12%的男同學完全不了解的。這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我們同學和家人之間缺乏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地加強這一方面的培養。
二、調查結果
總的來說大學生的親情觀既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呈現良好積極的一面;同時也由于西方文化中以個人為中心思想的慢慢滲入,呈現出不良消極的一面。根據以上的數據我們總結得出一下的結果:
(一)積極方面
調查顯示,當今我校許多在校大學生都比較重視親情。在回答“親情、友情、愛情三者中,在您的心里最重要的一個是” 這一問題時,選擇親情的女同學占61.6 %、男同學占52%。“你是否記得家庭成員的生日”這一問題時,女同學有53.4%選“記得一部分”42.4%選“記得”、男同學有48%選“記得一部分”44%選“記得” 在回答“您是否會在家人生日、過節的日子與家人聯系并送上您的祝福?”女同學有79.4%選“會”17.8%選“以前沒有但以后會”、男同學有64%選“會”20%選“以前沒有但以后會”。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擁有手機的數量日益上升,同學們的感情也日益變得外露。100%的同學選擇用電話與家人聯系,在聯系的時間和頻次上也有大幅度的上升,女同學有43.8%男同學有32%選“一星期以內” 同時還有女同學27.6%男同學28%選“兩星期以內”與家人聯系,由于電話的方便和快捷,父母與孩子雙方都比較主動。
(二)消極方面
當代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生長在一個比較特殊的環境中,一般沒有兄弟姐妹可以交往,但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愛,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烈。
從調查中發現,大學生與家人缺乏真正的交流,孩子與家長缺乏真正的了解。盡管從調查中顯示,女同學有43.8%男同學有32%選“一星期以內” 同時還有女同學27.6%男同學28%選“兩星期以內”與家人聯系但是普遍存在與家人缺乏真正的交流,談心較少,彼此互不了解情況。在回答“你是否經常與家人談心”這個問題時,只有32.8%女同學24%男同學選“經常” 女同學有61.6%男同學76%選“偶爾會”。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時選擇家人(女10.9%男12%)作為傾訴對象的遠遠少于選擇朋友作為傾訴對象(女71.4%男64%)。
在與家人的交流過程中,大多數只是談一些生活瑣事,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很少。在大學過程中,雖然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系較多,但是大多是噓寒問暖,對孩子之間的了解很膚淺。另外一方面,孩子對父母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對于父母的一些想法,21%的女同學20%的男同學了解,12%的女同學12%男同學是完全不了解。
目前,絕大部分大學生都是由中學畢業直接進入大學, 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不足, 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對復雜環境的應對能力也明顯不足。尤其是大一的時候,不少同學不會處理生活小事, 不會安排生活費, 不會調整自己的情緒,遇到困難只會找家人或是朋友哭訴。久而久之,生活自主自立能力明顯不足, 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在日常事務的處理上都對家庭過分依賴, 不利于自己獨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在調查中也發現同學們對家庭過分依賴,在回答“當你作出重大決定時,您會?”只有6.8%的女同學24%的男同學選擇自己決定。可見我們同學自主自立能力確實是有待提高。
三、原因分析
從上述現狀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關于這種現狀產生的原因: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在親情觀上,大學生講究奉獻少了,索取多了,如今大學校園已不再是純潔的象牙塔,社會上的攀比之風、安樂主義風在校園中彌漫。同時,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價值取向出現了多元化,在選擇價值觀的時候,我們沒有把握好度,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引起了質變。
(二)學校教育中親情教育的缺失。中學教育的實質仍然是應試教育, 成績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倫理道德教育力不從心, 觀念陳舊, 方法老化,脫離學生心理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 情感教育更是缺乏。學生進入大學之后, 大學教育也是重教學、重研究、重實踐、輕情感培養。在學生的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 親情教育所占的比例很小, 甚至缺失。
(三)缺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部分學生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導致人生觀出現偏差, 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在親情觀上就表現為只講索取, 不講奉獻, 自私、自我, 不顧及家庭和親人的感受。
四、對策與建議
1、學校給與一定的重視。學校應該開設感恩教育課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樹立正確的親情觀,完善倫理道德教育。
2、創新開展親情教育的方式。在我校的倫理教育中,主要以講授為主,可以嘗試改變教育形式,組織同學們觀看一些親情教育片;開展全校性的親情教育活動,比如說寫一封家書活動。創新開展親情教育的方式,有利于同學們更好地接受和踐行親情教育,同時可以采用角色互換,讓雙方更加了解。
3、學校與家庭聯動, 切實開展親情教育。親情看似平凡, 實則孕育偉大。有親情的人既能愛父母, 也能愛他人、愛社會。學校應重視對學生的親情教育,將親情融入到教育之中, 可以避免空洞的說教。父母的期望、關心、理解可以讓學生振作,可以成為他們要求上進的恒久動力, 可以增強信心和恒心, 推動他們不斷完善自我。
對當代大學生開展親情教育, 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親情觀, 這既是教育工作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而且對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親情觀教育,還值得我們作更深層次的探討。
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報告 篇5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頒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刪除了原《規定》中“在校期間擅自結婚而未辦理退學手續的學生,作退學處理”的規定。這意味著普通高校學生在校期間結婚不再需要獲得學校同意,只要根據國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記條例》執行即可登記結婚。這個規章的修改帶來了一系列影響,首先就是原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學生婚戀問題浮上水面,并且具備了一定的制度基礎,那現在大學生婚戀觀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著在校大學生結婚會如洪水猛獸般沖向靜謐嚴肅的大學校園呢?本調查小組就是在這種研究背景下展開調查研究的。
二、調查研究相關說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調研活動由《和諧校園的構建研究》SRT項目組實施,具體目標如下:
1、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當代在校大學生婚戀觀現狀,掌握不同年級、性別、生源地在校學生的婚戀觀區別。
2、在以上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不同性別的調查對象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加強其責任意識。
(二)調查實施方法
本課題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導老師意見之后確定操作程序,設計調查問卷,并于10月份進行試點調查,在總結試點調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調查問卷,并最終確定調查方案。
本調查為自填式問卷的隨機調查。問卷發放方式以實地面訪為主。調查的范圍為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的在校本科大學生。訪問地點為各校教室和宿舍。實地調查共發放問卷165份,回收問卷163份,有效問卷160份,有效回收率為96.9% 。
本問卷設計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區分調查對象,核心調查的是調查對象的婚戀價值觀。
三、具體數據分析
在對問卷進行分析時主要從四個角度,分別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和大三大四的學生(依據是從不同的年齡段),城鎮的學生和農村的學生(依據是從不同的地區成長的,環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別的不同)以及對于概括問卷調查的總體數據分析四個方面。對整個問卷進行綜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結果:
(一)大一大二學生和大三大四學生的角度
1、在被問及是否贊成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的問題時,被調查的學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學贊成在校大學生戀愛,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學贊成。
2、在問到不贊成在校大學生戀愛的原因時,大三大四學生中有11.8%的人選擇影響學業,39.4%的人選擇沒有經濟基礎,而17.5%的人選了感情不純,7.8%人選擇影響正常社交,而在僅有的反對談戀愛的大一大二的同學中有37.5%的人選擇沒有經濟基礎。通過這些數據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大三大四的同學由于經歷了大一大二的年齡階段,他們更多是著眼于將來的工作,所以他們選擇談戀愛會影響學業從而會影響到將來的工作,并且他們比較現實的看到自己沒有經濟基礎,現在的錢主要來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學更多的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可以看出隨著閱歷的增加,就業壓力的增加,許多的同學選擇應該是把學業放在第一,抓緊時間認真學習,從而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3、在被問及在校大學生的戀愛動機時,大一大二的同學中有26%的人選擇在校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是找個生活上的伴侶;24%的人選擇是打發時間,排除寂寞;32%的人選擇愛情沒有動機,有緣中意即可;14%的人選擇受周圍環境的影響;4%的人選擇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學中的數據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說明大學生談戀愛時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并且并不受年齡的影響。
4、在問到在校大學生戀愛最后能發展為婚姻的幾率時,無論大一大二學生,還是大三大四的學生都認為這種幾率很小。而我們從身邊的事例中,從與學長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種種原因,校園情侶關系由戀愛轉化為婚姻關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學生戀愛一旦面臨畢業時的種種情況,比如工作地點的不同,導致雙方的距離越來越大,最終不得不選擇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由戀愛走向婚姻。
從以上的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情況調查中,我們發現大一大二的同學中更多的贊成談戀愛,而大三大四從實際的角度出發,選擇大學里應該多花時間在學習上而談戀愛更多的是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現在的就業壓力這么大,所以應該把更多的花時間在學習上。而且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閱歷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學明顯比大一大二的更現實,考慮的東西多與將來的工作有關,原因應該是后者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
5、在被問及自身交際圈中在校大學生結婚情況,大一大二同學有99%的周圍的人沒有結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沒有,可見現在在校大學生的結婚還是很少的,是少數現象。這種情況也將成為下文研究的重點之一。
6、在回答是否贊成在校大學生結婚的問題時,大一大二的同學有80%的人贊成在校大學生結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贊成。而僅有少部分的同學表示反對。
7、對于校方是否有權力禁止或限制適齡大學生結婚的問題,在被調查的學生中,無論是大一大二的學生還是大三大四的學生都認為學校沒有權力阻止在校學生結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學生選擇結婚與學校的管理體制不會沖突,而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學生選擇沒有沖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學生選擇在校大學生結婚會給學校現有的管理體制帶來很大的沖擊。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學生更多的是從學校的角度,從全面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8、在被問及在校大學生結婚的最主要障礙時,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學生選擇在校結婚家長會反對,有11.9%的選擇社會影響,19.1%人選擇個人的精力不濟,還有23.8%的學生選擇個人的物質基礎欠缺。在同一個問題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學生選擇物質基礎欠缺會阻礙在校大學生結婚。
的確,結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結婚后,雙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質基礎的,良好的物質基礎是婚姻存續發展的關鍵性的因素。在這一點上,大三大四的同學考慮的比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則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關在校大學生結婚后面臨的問題的時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學生選擇學業受到影響,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學生選擇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學生選擇是生育問題。而在大三大四的學生中,有57.6%的學生選擇是經濟問題,13.8%的學生選擇是住房問題。
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學生更多的關注的是實質性的也即有關物質性的問題。相比而言,低年級的學生考慮的問題比較多一些。
10、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幾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國法定的結婚年齡。
從以上在校大學生戀愛婚姻的基本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大一大二還是大三大四的學生,絕大部分是贊成在校大學生結婚的,并且有絕大部分的學生選擇學校無權干涉在校大學生結婚,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他們是不會選擇在校結婚的。從考慮的側重點來說,大三大四的學生更多的是考慮物質性的內容,顯然比大一大二的學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務實。
(二)從城鎮學生和農村學生的角度對本次調查問卷進行了分析,其中城鎮學生有88問卷份,農村學生有72份問卷,在具體的數據分析中,我們發現無論是城鎮的學生還是農村的學生,在關于戀愛和婚姻的調查中,對許多的問題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問及是否贊成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的問題時,城鎮學生有59.1%的贊成在校大學生戀愛,而農村的學生有65.2%的贊成。
2、在被問到不贊成在校大學生戀愛的原因時,城鎮學生有10.1%的選擇戀愛影響學業,20.3%選擇沒有經濟基礎,25.6%的人選擇感情不純。44%的人選擇愛情排他性影響正常的交往,而農村學生更多的選擇沒有經濟基礎,占到了70.9%。
3、在被調查的學生中,農村的學生有79%的人贊成在校大學生結婚。而城鎮的學生有76%的贊成。
4、對于校方是否有權力禁止或限制適齡大學生結婚的問題,無論農村的學生還是城鎮的學生都選擇學校沒有權力干涉在校大學生結婚。但是60.4%城鎮學生選擇在校大學生結婚與學校的管理秩序不會發生沖突時,有72.4%的農村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問及在校大學生結婚的最主要障礙時,城鎮學生有56.3%選擇在校大學生結婚學業受到影響,而有68.6%的農村學生選擇經濟問題是大學生結婚后面臨的主要的問題。
由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對是否贊成戀愛,是否贊成結婚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是贊成的,在考慮到戀愛,結婚的具體的問題時,雙方的側重點不同,農村學生更多的是物質經濟方面的東西,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這么多的農村學生贊成結婚,這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的。其實從分析原因來講,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農村的不斷發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國城鎮和農村學生的看法在許多問題上是一致的。
(三)在對男生和女生的數據進行分析時,我們發現男生和女生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絕大部分贊成戀愛,絕大部分贊成在校大學生結婚,比率超過了75%。
(四)從整個問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問卷中
1、有80.9%的大學生是贊成談戀愛的,在19.1%不贊成的大學生當中,被問及不贊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學生選擇沒有經濟基礎。
2、在關于談戀愛的動機有20.4%學生選擇找個生活上的伴侶,有27.1%選擇打發時間,排遣寂寞。有28.4%的學生選擇愛情沒有動機,有緣中意即可,24.2%的學生選擇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3、有78.9%的學生是贊成結婚的,100%的學生選擇,學校沒有權力干涉在校大學生結婚。
4、有78.3%的學生選擇在校大學生結婚與學校的管理體制沒有沖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學生結婚的主要阻力時有26.9%學生選擇校規校紀所限,25.1%的學生選擇家長反對,26.3%的人選擇社會的影響,12.4%的人選擇個人精力不濟,9.3%的學生選擇個人物質基礎缺乏。
6、有20.4%的人選擇學業會受到影響,有25.2%的人選擇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選擇大學生結婚生育問題無法解決,有17.2%的人選擇經濟問題,有13.6%的人若為住房問題。
從整體上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對戀愛是持贊成態度的,在僅有的反對的人群中,反對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響學業,沒有經濟基礎等等。在談到由愛情發展到婚姻的幾率時,絕大部分的學生選擇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對大學的戀愛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對婚姻的贊成態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的,即達到法定的結婚年齡。對結婚后面臨的問題,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認識。在涉及到學校方面時,選擇學校沒有干涉的權力也是目前社會的主流看法。
四、有關在校大學生結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學生結婚的原因可總結為兩種類型
1、理想型 許多在校大學生經過甜蜜的戀愛階段后就再也分不開了,立刻進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愛情是偉大的,但是愛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們選擇擁有了愛情就擁有了一切,毫不顧忌生活的現實性和殘酷性。
2、現實型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使得我國社會經濟成分、利益關系分配方式多樣化,市場經濟的實用觀念、利益機制也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線。而且,高校連年擴招,高等教育已逐步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成長的壓力,就業壓力無比沉重,大學生的經濟意識也呈現出新形勢。有些大學生為了逃避就業的壓力,追求更便捷、更輕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學習期間找尋外界社會中合適的結婚對象。
(二)在校大學生結婚沒有成為主流現象的原因
年齡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結婚相對于在校本科生結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認同。而對于本科生,教育部頒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對學生能否結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規定》雖然賦予了大學生應有的權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勵在校大學生結婚。因為符合結婚條件的在校大學生屬于沒有獨立經濟能力,并且尚處在學習階段的特殊婚姻主體。他們正處于人生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學校是專門的教育場所,在校大學生結婚不僅與國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沖突,而且會給學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學生自身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1、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口的迅速增長已嚴重阻礙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并且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國制定了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我們要堅決擁護國家的方針政策。大學生是國家培養的優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識,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而在校大學生結婚的行為顯然不利于國家政策的實施,是國家不鼓勵、不支持的。
2、學校管理以及軟硬件條件的制約
在校大學生結婚,要經過戀愛,然后走向婚姻。組成家庭之后,還有許多其他的事務需要做,要承擔家庭的義務和責任,學生能不能嚴格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的要求來完成學習任務,就成了一個大的疑問,這給高校對學生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大學生租住高校附近民房同居也給學校管理帶來了新的難題。假如申請的雙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讀,若校方批準他們結婚,他們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從情理上說,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無可厚非。但是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允許他們租房,就無法對他們的生活進行有效地管理,而他們一旦在外租房,對未婚大學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難免就會效仿其行為。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場所,不是自由市場,不能隨心所欲。大多數高校對大學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態度,在《南京農業大學學生守則》上明確規定:“學生宿舍不準留異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寫著“男士止步”,男生樓前宿舍須知也相應地寫明“女生止步”。但隨著禁婚令的接觸,允許在校大學生之間或是已婚人員和在校大學生共同生活學習,必然會加速同居現象的蔓延。學校住宿管理是為了保障同學們的安全與隱私,學生結婚也是其實現自身權利的體現,在此矛盾上,學校應該如何處理呢?
而一旦學生結婚并且懷孕,那也將成為一個令學生和學校雙方頭疼的問題。因為按照我國目前的高校現狀來看,本科學習階段四年的課程是相對固定的,對學生按時定期完成學習的要求還是較為嚴格的,達不到規定學時就不能順利畢業,這個問題應該由學生自己解決。有些學者稱,實行學分制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牽涉到我國高校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懷孕學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戶口問題也是一個問題。按照我國戶籍管理規定,如果雙方都居住在同一個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國家計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應為其子女辦理入戶手續;但是如果雙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讀,才將戶口遷入該城市,在其畢業后去向未定時,婚生子能否擁有當地城市戶口就成了一個問題,如果落戶在學校,就無疑增加了學校的管理壓力,而且該問題決不是高校所能獨立解決的。
在校大學生婚姻對校園環境也會產生不利影響,校園是神圣的授業學習場所,近年來由于受外界不良風氣影響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沒有及時跟進,出現了與校園環境不相協調的現象,有些學生在大庭廣眾之下摟抱、接吻而旁若無人,損害了大學生形象,也破壞了校園嚴肅的教學氣氛。打破“禁婚令”后,這種情況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試想,在大學校園經常出現成雙成對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婦,這也與校園的學術氛圍極不協調,與我國現在提倡建立“和諧校園”的宗旨相違背。
3、來自家庭的阻力
我國大學收費與國民平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個農民家庭要供養一個大學生讀完大學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學生是依靠貸款才完成學業的,在此情況下,如果還要承擔子女在校戀愛甚至結婚的費用,對大多數家庭來說更是無法承受的。而且據調查,絕大多數父母都反對子女在校時結婚,其理由主要是選擇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對于戀愛婚姻等其他事情應該學有所成之后再考慮。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順利完成學業,事業有成后再結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學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對于夫妻雙方都是在讀大學生的經濟來源問題。在我國,大學生是純消費群體,生活費用和教育費用絕大多數都來源于父母的資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樓閣,婚后生活也不單是談情說愛,必須有經濟基礎作支撐才行,最具有現實性,沒有經濟基礎的婚姻是不會穩固和長久的。盡管有的學生在不斷學著自立,邊打工邊上學,用來補貼學習所需,但也難以完全自立,更何況負擔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學生結婚,會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因而大學生不宜在校結婚。
其次,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是大學生在校結婚的又一大障礙。畢業了,大學生夫妻將何去何從?你有你的專業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當這些與婚姻發生矛盾的時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穩定因素。
影響學習是在校結婚的最大弊端。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戀愛、婚姻、經營家庭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間的學習是很緊張的,要完成好學業,就應當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戀愛、婚姻、家庭中,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影響。如果錯過了在學校學習的機會,走向社會后再想學習,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壓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價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現波折,勢必會分散更多精力,學習成績也會直線下降。所以,在校大學生結婚,會影響到學習,是不值得提倡的。
經過我們之前做的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對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規定普遍表示歡迎,但多數人表示,并不會在大學期間結婚。而根據教育部對70多所高校調查結果顯示,在這些高校中登記結婚的學生只有不到萬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數大學生還是理性的。
五、解決方案
(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
1、家庭內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不僅需要給予經濟物質方面的資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勵子女在學校中以學習為中心,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獨立意識。
2、社會傳媒等要注意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注意宣傳正確的婚戀觀、道德觀,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導向,法律開禁并不等于鼓勵在校大學生結婚。
3、學校應明確規定不提倡在校大學生結婚,強調即使大學生結婚也要自覺遵守學校規定,學生應該積極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學校進行管理。另外,要加強針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責任和義務所在。
(二)學校更新其自身觀念,實現人性化管理體制
1、更改校規中對于學生結婚進行處罰的規定。
2、及時了解學生的婚育情況,主動關心。
3、有條件的學校盡量改善軟硬件,為小部分的已婚學生提供獨立生活空間或者有償提供夫妻公寓,對懷孕學生在學時和學制上采取彈性化方法,效仿美國大學住宿政策,為懷孕學生特辟育兒公寓。
(三)國家應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學生結婚帶來的一系列新的問題從而給學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學校獨自承擔,國家要給予政策、程序和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持。
總之,面臨新規章、新形勢,若要繼續保證并加強高校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社會競爭力,一方面需要學校與時俱進,采取有針對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須嚴肅在校大學生婚戀觀,糾正其只顧個人感情的狹隘心態。只有兩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進,才能營造出一個求實創新、民主活躍的和諧校園。
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心情、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調查。調查采取隨機抽樣形式,管理類的文科學生,也有技術應用類的理工科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5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40份,有效率為80%,其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由于在抽樣調查中,充分考慮了樣本的代表性和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2010屆畢業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采用選擇題形式。為了讓我們的調查問卷更真實有效,所以我們在人員學歷的選擇上針對不同學歷的人都選了30%左右的人。在我們的調查中有60%的人是來自農村,剩下40%是來自城市和縣鎮。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關于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于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勢,91%的調查者認為“,就業比較難”形勢嚴峻,分別有8%的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和“不了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有1%。可見,絕大多數畢業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畢業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表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調查者占58%,20%的畢業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0%的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12%的調查者則表示不知道。對此的解釋可能有兩種,一是畢業生已在擇業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準備,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加大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二是畢業生尚未進入求職面試的高峰期,對求職的艱辛認識不夠。隨著求職面試的高峰期的逐漸到來,迷茫的同學的比例還會上升。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深入了解他們的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好心態。
3、關于就業的影響
在就業決策時,有40%的調查者受父母的影響比較大,有4%的調查者表示會受老師的影響,還有5%的調查者比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的調查者占51%。可見,現在的畢業生在做選擇時還是比較慎重的。
4、關于就業地點的選擇
調查表明,68%的調查者選擇就業地點時,格外青睞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比較重視人才,工作和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盡管大學生擇業首選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擇業地點過于集中,勢必導致人才的閑置與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10的調查者喜歡到國外和內地的省會城市去工作。而對于西部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22%的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盡管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就業和參加志愿服務的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的積極性仍顯不足。這表現出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功利性和短視,他們不愿承擔艱苦的工作,奉獻意識與鍛煉意識不強。學校應該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奉獻意識的培養,對畢業生的擇業中的功利和短視心態要適時加以引導。
5、關于薪酬標準
在求職者最為關心的薪酬問題上,畢業生的期望值一般。其中40%的調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2000元這一檔上,30%的調查者選擇2000--3000元之間,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30%;這表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的經濟依附中解脫出來,實現經濟上的獨立,并渴望獲得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希望能獲得較高的薪酬。
6、關于對口與心中的期望值
據調查,14%的調查者認為會“接受,并準備跳槽”,23%的人會“努力適應工作”,61%的調查者“工作時或工作后會考慮繼續深造。2%的調查者還沒考慮好。看來,興趣與期望值對于工作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專業如果不對口絕大多數的調查者會在現在的崗位上工作。64%的調查者會愿意從事現在的工作,只有9%的調查者表示不愿意,19%的調查者會“先在本專業干,再考慮轉行”這些人對自己的工作的選擇是小心而慎重的,個人興趣和專業在選擇工作時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9%的調查者認為無所謂。
7、求職信息
在就業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很大一部分調查者會認證考慮自己今后的就業。其中66%認真考慮過,29%的調查者“偶爾會想想”這類人可能還沒體會到就業的艱辛,有3%的調查者很少再考慮,還有2%的調查者想“到時候再考慮”。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50%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紹和招聘信息,15%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關薪資及福利的信息,19%的調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關于面試和演示的技巧介紹,說明學生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是很多,需要加強鍛煉。有16%的調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員工的現身說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機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關于就業目的
此次調查表明,有大約80%以上的調查者就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計的需要”只有18%的少數調查者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和為社會做貢獻。剩下的2%的調查者認為就業是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礎。可見,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人們還是迫以生計的。這也說明學生就業觀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師的大力指導。
9、關于最關心的問題
無論在什么時候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怎樣和企業的雙向選擇。調查者在這方面的選擇還是很明確的。有54%的調查者預計在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可能“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這給學生就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4%的調查者預計是“缺乏社會關系”;7%的調查者預計“信息嚴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選擇,15%的調查者預計是其他的原因在擇業過程中的阻力最大。沒調查者選擇“性別歧視”說明大家還是比較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求職者的能力包括“所學的專業能力”、“所畢業的學校”、“社會經驗”以及“潛力”,占總調查的87%,“技能、特長、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3%的調查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求職者的性別。
當前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人才市場供大于求,屬于買方市場”、“畢業生的思想不夠端正,期望值過高,擇業過于挑剔”“社會上一些‘憑關系,走后門’的現象比較嚴重”占總人數的78%,認為“學校、政府、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較少了解不夠”的占12%,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薄弱”、“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畢業生的不符合政策規定的擇業行為比較多”的調查者占10%。
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我校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傾向,擇業意向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追求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經濟利益。畢業生中出現的盲目樂觀、奉獻意識與艱苦奮斗精神缺乏、誠信缺失等心態,不僅會影響到畢業生眼下的擇業,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以后的成長與職業發展。針對以上出現的不良擇業心態。
本人的建議是:
一、大學生畢業后不能僅僅只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飽和,現在尤為嚴重。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限于就業。
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要有靈通的就業信息和強硬的個人素質。專業很重要,但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有人說好關系是泥飯碗,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會銹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里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長的舞臺才會無禁區。
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廣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壞事。一個人在外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朋友的幫助對你來說很重要。
四、在選擇職業時,要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會每周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掌握人才市場的供求信息,對于當代大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視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職業崗位,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知識和才華。
五、要敢于面對挫折,不放棄,不服輸,要敢闖!
總之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只是能說了解,要真正讀至碩士才可以說自己學了這個專業。大學生要鍛煉各方面能力,不僅要學習書本方面的有字之書,還要去生活中讀那本無字之書,這樣我們農大學子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報告 篇7
一、調查問卷分析
在對于大學生擇業觀與創業觀的調查中,我小組設計了8個主要的問題以便更完整地了解大學生的具體思想情況。
首先,對于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前景看法,半數人(22人)普遍認為較有壓力,有些不自信。有11人認為“車到山前自有路”。此問題主要想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誠然,在國際國內經濟不穩定的時刻,就業前景普遍暗淡,我們大學生對此覺得有些壓力是必然,還是有小部分人(3人)覺得“很有壓力,甚至很焦慮”,這就需要好好調整了,些許壓力會促人奮進,過多則適得其反。
第二個問題為:大學生創業最應具備的條件。大部分人選擇了“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專業素養”(24人)和“由廣大的人脈關系和資本積累”。看來,我們大學生都有正確的大學目標,認為學習和人脈都是關鍵,有這樣的想法就不會在大學中無所事事,糜爛度日了。
第三個問題為:對于大學生就業標準的調查。22人認為的標準是實現個人夢想,理想和人生價值,10人認為收入和社會地位是標準,8人認為工作穩定,條件適宜最好。各有各的標準,但總體看來人生價值在工作中的體現最能令大學生向往。
第四個問題為:大學生對擇業與創業的選擇,18人認為先擇業積累工作經驗后創業,12人認為擇業找份穩定的工作慢慢積累,9人認為要創業打拼出一片天地,5人遠在徘徊之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學生有半數已不滿足于在別人手下打工而是要讓別人在自己手下打工,這樣的志向是否能夠將社會推向高潮呢?暫且拭目以待。
第五個問題為:大學生就業的行業選擇,23人選金融類,15人選服務類,14人選教育類,9人選研究類,4人選IT類,2人選其他。可見,在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的上海,大學生們都選擇了熱門的行業。
第六個問題為:對大學生擇業的苦惱進行的調查。17人認為金錢,權利等影響公平競爭,11人認為自身能力不足,不足以適應社會需求,10人認為選擇機會不均等,7人認為沒有理想的職業選擇。的確,在如今尚未完全化的社會中存在著種種不定因素,這番苦惱是我們大學生暫且無法解決的。
最后七八合題為:大學生畢業未找到工作后的去向,以及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的取舍。大部分人選擇繼續深造并以社會為主,個人為輔。我想,懷著為社會奉獻的心態,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綜上所述,如今的大學生有明確的就業目標,懂得如何在大學奮斗,了解就業的行業前景,對于社會形態充分了解,雖然有不定因素存在,但清晰地懂得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的取舍,故對于今后找到合適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
二、采訪記錄
(1)采訪對象的選擇和原因:
我們的社會實踐共外出3次,地點分別為民星公園,五角場廣場以及復旦大學校園。民星公園主要采訪對象為中老年人,之所以選擇他們作為采訪對象的原因是考慮到這些中老年人的子女或孫輩曾經或正在面臨和我們的調查所相關的問題,他們對此一定有其獨到的見解抑或是寶貴經驗。五角場廣場的采訪對象主要為年輕的上班族,他們在不久前就曾面臨我們調查的問題。而現在,我想他們都已解決此問題,他們也對擇業和創業的問題有所思考及感悟了吧。同時,由于年輕上班族與我們大學生年齡層次較近,在溝通方面會比較順利,這點對于我們采訪是有促進作用的。最后是復旦大學的學生,以他們為采訪對象是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是大學生,此外他們都是精英,因此,我們認為在擇業和創業的問題上,也許會有出眾的見解。通過采訪他們,還可和本校學生的問卷進行比較,從而有利于更好地更全面地更客觀地做出分析。
(2)采訪所得信息:
在民星公園的采訪過程中,中老年人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難,創業更難!擇業難是因為我們大學生缺少工作經驗,人際交往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責任心,同時,又由于一些不良風氣如開后門搞關系和金融危機的巨大影響,都給了我們應屆畢業生擇業不小的困難。創業難,首先是因為大學生普遍為普通家庭子女,沒有初始的啟動資金,其次,現在是國際貿易時代,創辦一個企業面臨的對手異常強大。再者,大學生缺乏相關的社會人脈以及社會經歷,即使“硬件”跟上了,“軟件”依然落后,又有諸如家人不支持,合作者一直不堅定等因素,大學生創業在中老年人眼里廣泛不被看好。
在五角場廣場,多數年輕上班族認為現在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擇業實屬不易,即使擇業,大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素質,最基本的包括學位、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等證書,這些都是敲門磚,縱使有了這些也不能保證擇業的成功。和中老年群體不同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上班族認為在當今形勢下可以創業,上班族所關心的是大學生創業的領域。在采訪過程中,多數上班族認為大學生創業最好是創辦和自己專業技術有關的企業。網店被許多人親睞,甚至有幾位被采訪者表示自己就曾經開過網店,為今后的工作積累了不少的寶貴經驗。雖然最終方向還是擇業,但在如今擇業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創業對于年輕人依舊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復旦大學的采訪過程中,被采訪者的意見不太統一。有些人認為現今就業形勢不利,打算繼續讀研深造,也有人準備出國留學,但大多數人對于未來擇業和創業很有信心,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認為金融危機很快回過去,同時也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很多新興產業需要專業人才,這為大學生擇業開辟了一條道路,也有人正在用空余時間給自己充電鍍金,相信經過自己刻苦的努力之后,其競爭力會大大提高,因此,也就對就業比較樂觀。對于創業,不少人持贊同的態度。“年輕人就應搏一下”,有人對我們這樣說,他們認為,當今大學生雖不如以往含金量之高,但依舊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梁,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敢于嘗試,即使失敗,來日方長,當作經驗的積累過程也未嘗不可。
采訪之后,我們認為中老年人的看法較為實際,同時略帶保守,悲觀;年輕上班族則比較客觀,能全面考慮問題;而復旦的大學生則因人而異,但相對較樂觀,積極。
【關于大學生擇業觀的調查報告(精選7篇)】相關文章:
關于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范文12-22
大學生兼職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8篇)12-07
關于住房的調查報告(精選6篇)02-21
關于大學生體育鍛煉調查報告范文11-08
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報告范文精選01-17
關于霧霾的調查報告(精選8篇)01-29
關于網購的調查報告(精選12篇)02-10
2020年度關于大學生畢業調查報告11-08
關于大學生心理調查報告范文(通用5篇)11-08
大學生調查報告參考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