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三下鄉實踐報告范文(精選5篇)
一段充實的社會實踐又告一段落了,回顧堅強地走過的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實則來之不易,一起好好總結一下這段經歷的收獲和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會寫實踐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寒假三下鄉實踐報告范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假三下鄉實踐報告1
一.“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于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自身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干,這對我們青年大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利于了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之下,成長在鄧小平理論不斷發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深刻體會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去深刻地了解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生活現狀,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認識,深化對改革開放的理解,提高對胡錦濤所提出的“八榮八恥”精神的理解。
有利于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是難以盡得于書本的;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于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獲的喜悅,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有利于增長才干。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能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深入了解和親切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隨之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認識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會大大的提升。
我們在通過大學的學習后,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有用之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煉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后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也是我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二.農家生活感悟
1、農村是一個使人心情趨于平靜的地方;
2、與農民多溝通可以使我們打心底感覺到最淳樸的真誠,
3、安全問題應該是農村的一個隱患,相關部門應做好農村治安管理工作;
4、做農活掌握時令非常的重要,應引導農民按時令進行生產;
5、一個村屯與另一個村屯雖近但農作物卻有很大的不同,因地制宜很重要;
6、農民富裕后,腦子里想的是怎樣用農業收入來進行生意投資,相關部部門應注意引導;
7、民風民俗的形成,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有大的改變。
8、要像農民那樣真誠待人事物、踏實做事。
9、不注意衛生是農民生活的最大問題,生活富裕了衛生卻沒“富裕”。
親身體會農村的風土人情,近距離接觸純真的孩子們和淳樸的村民們,三下鄉真的是特別難忘的經歷,不僅實地調研,收獲農耕知識,而且在精神上也是有很大收獲,在傳遞給孩子們美好信念的同時,我們也被自己感動。原來,面向朝陽吼出的不僅是歌聲還是我們對于生活的熱愛。響亮的支農口號,喊出的是我們支農惠農的決心。身為大學生,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深刻體會到超乎小我的社會責任感。
寒假三下鄉實踐報告2
1.實踐目的:
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畢業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并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們懷著同樣的夢想參加了這次的社會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體會快樂,在活動中我們汲取更多的知識;在活動中我們深入民心!我們深入農村,了解民情。參加暑期“三下鄉”,我真的感到很榮幸。雖然是短短的十幾天,卻是截然不同的體會。
這次我們去的是秦安縣西川鎮王灣村,在這里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實踐,一方面,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后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2.實踐內容
三下鄉已經結束已經一個月,回顧那段難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還有成長。對比以前,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變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對我如此慷慨,讓我在付出一點點的時候卻讓我收獲了很多,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而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財富。為了讓我們“三下鄉”這個品牌活動更出色,這次活動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主要內容涉及以下六個方面:
2.1、“法制下鄉、法律宣傳”
我們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發揮我們的特色,根據農村法律普及率低的情況做一些法律宣傳。我們可以通過彩頁宣傳,傳單宣傳,走訪宣傳等。
2.2、法律調研
利用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國家制定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深入實際的調查該地的農民對“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認識。調研主要有三個大的課題:
(一)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保護;
(二)農民工打工難;
(三)農民的維權途徑;
2.3、模擬審判
在農村可能審判案子可能大多適用“簡易程序”,即我們現在所說的“炕頭審案”,所準備的“模擬審判”項目可以讓村民了解真正的審判程序,認識法律的威嚴性。為此我們準備了兩個案子,一個民事案子,一個刑事案子。
2.4、支教
在支教方面,我們結合自身的特長,給初中孩子們進行授課,內容有,首先,我們講述我們的大學生活,讓他們更好的了解大學校園,促進他們的求知欲。其次,我們將自己成功和學習的的經驗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
2.5、文藝演出
將我們將為為村民準備兩臺臺晚會節目有印度舞、話劇、獨唱等,以進一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
2.6、支農
在業余時間,我們將深入基層,幫助農民干農活,真正的走進農民,了解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是實踐與知識的一個結合過程,是我們的“第二課堂”。
2.7、支持環保,低碳宣傳
當今社會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意識也逐漸在人們頭腦中淡化,加之我們實際行動的破壞,整個地球的環境問題不能忽視,熱愛我們的地球,熱愛我們的家,就讓我們獻出自己微笑的一點點力量,所以我們設計了這次活動。
2.8、電影法律宣傳
通過農村題材維權電影的放映,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是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因素,更是農村法制建設的艱巨任務,農民的法律意識將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支教、法律宣傳、低碳宣傳、趣味心理游戲、文娛匯演?、模擬審判……這過程的點點滴滴,我仍然歷歷在目,卻無法用筆一一記錄。每次,當我想起大伙在例會上激烈討論的情景,我滿腔熱情;當我想起在每次活動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時,我滿懷感動;當我想起學生淳樸的笑容時,我滿盈開心……成長看似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經歷中體會成長。這種成長,何其珍貴!
3.實踐感想
從活動進入最后的籌備開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團結的力量。我們齊心合力的備課,我們認真的排練,我們激勵的討論。這一切都是“我們”,而不是“我”,團隊凝聚力、團隊合作精神就應該是這樣的。十八名隊員在陌生的地方,面對陌生的人群,總有眾多挑戰和艱難,但是,當十八個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團結互助,挑戰艱難,這是本次活動的主旋律。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內,我們穿街走戶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這些都是在學校里無法感受到的,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這里,不會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盡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里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盡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接觸那些剛剛畢業的學長學姐,他們總是隊我說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在這次實踐中,我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
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里是學不到的。在社會上要善于與別人溝通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會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句什么都會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礙,那一切就變得容易解決了。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次接觸的釀造業,對我來說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應用于工作中。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后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作為當代大學生,或許真正的磨難只是與我們擦肩而過,并沒有過多的糾纏。大多數的我們一直在安逸的環境下生活、學習。很多東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某個遙遠的角落里,卻有一些人過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山村里,面對知識,孩子們露出如饑似渴的眼神;面對生活,農民們展示出與烈日暴雨搏斗的精神。誰能不為之震憾,不為之動容呢?此次,我們走進山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場心靈的碰撞,一種關心,一份感動。
4.結束語
我們是社會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積極走出象牙塔,到社會中去,了解國情,服務社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就是讓我們認識社會、服務社會、鍛煉自我的有效途徑。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使我認識了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我深刻認識到,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學生看在眼里。所以,我們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老師除了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不但培養了我們理論運用于實際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磨練了我們堅強的意志,也實現了社會實踐過程中“服務社會、鍛煉成才”的目標。記得有人曾說過:一個畢業生是不是人才,一看學歷,二看社會實踐經驗。因為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沒有一點社會實踐能力,就無法與快速發展的社會接軌。于是有了此次的龍頸行。
一次活動,一個過程,一段難忘的記憶。我想我們的每個隊員在這次活動中都有不少的收獲。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起點。現在,對我而言,這也將是我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在這里,我將懷揣著這一段美好的記憶,帶著感動與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廣闊的生命長河,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建設中去!這次實踐活動的時間雖短,但它留給我們的啟迪卻是深刻而長遠的,是我們人生道路上堅實的一步。我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了社會,認識到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了自己的學習熱情,我會不斷地調整活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挫折,鍛煉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今后的工作做好準備。動結束后,我們每個人,都洋溢著笑容,可以看出這次的活動是圓滿結束的!
今后如果有機會,我將繼續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服務我省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祖國的富強作出貢獻。
寒假三下鄉實踐報告3
對于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理解是,可以借機走出校外,走進社會,對于大部分時間賦予課堂的我們,是有新鮮感而有益的,當然,少不了或多或少的困難。其好處有三,基本的:增進隊員間感情;鍛煉自己的技能;進一步了解社會。至于其他的好處,如認識一座新城市,參觀新的人文景觀,隊員間互相學習等等,自然是不勝枚舉的。
每個人下鄉回來,都會有很多的感觸,因為實踐時間太短,離開之時正是情感高漲期,卻又是一個無奈的告別時,來不及一一拾掇情感,只好在歸來后宣泄于文間,卻仍是帶著抹不去的遺憾。
這次隨隊去xx市潮安縣xx鎮中心小學,也是圓了我一個支教夢,但也很無奈地擔負著調研的重任,但最后,這份無奈卻成了幸運,令我欣喜。
有時幫忙一下后勤,原以為后勤是個輕松的活兒,因為自己對于煮飯做菜也略懂一二,但很快發現,大鍋飯大鍋菜,不容易。
最后的匯報演出,我成了舞蹈排練老師和主持人,這是我沒有預料的,因為這兩件事是我不敢涉足的。很感謝x璐和x君,讓我邁出了如此可貴的一步,雖然似乎微不足道,但對于我的人生,贈與了一份自信。
十天的日子,當然不是順利流淌過去的。在與xx服務隊的博弈中,我們有了意外收獲——談判的經驗,同時,互相看到了更多的團結和共鳴。
我想,可以一一述說一番。
一、關于支教
我們的授課對象是小學生,三四年級居多,剛開始有些同學覺得大材小用了,只有我們的隊員知道,授課的難度,是難于中學課堂的,因為,我們習慣了緊密邏輯的思考,要使小學生聽得懂我們的課,授課語言、方式、內容等方面的設計需異于平常的試講訓練,不易做到。
我只好告訴自己一句話:回到童年。
我講的是歷史人物故事,共八節課,分于四個班。本來想著講岳飛和孔子,到了目的地,思考良久,覺著內容太多時間不夠,只好作罷,只講岳飛。
上課一開始,我作著自我介紹,比劃著“鄧”的時候,在每個班,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脫口而出:“鄧小平!”當問到“知道哪些歷史人物時”,又是不約而同的“鄧小平”。我以為是當地對于鄧小平有著特殊情感,詢問了才知道小朋友們的語文課本上有關于鄧小平的課文。而在補充“知道哪些歷史人物時”的答案時,四個班又是不約而同的“李白、杜甫、韓愈”,也是從語文課上學來的。我覺得很有趣,同時看到了教育的成功,看到了希望。
我的課堂,本想著以說書的形式呈現,但有些名詞需要寫在黑板上作闡釋與演示,只好增加了轉身在黑板上比劃的動作,而該表演的段節,自然是認真落實的,當然,自覺得遠遠達不到自己心中的要求,但至少做了更進一步的嘗試,看到了小朋友們的歡笑,這歡笑源于我,就足以使我欣喜萬分了。
講課中還是存在一些緊張與不成熟,雖然一部分源于進入課堂的隊員的影響,但大部分還是源于自己的準備不足以及不合理的準備。何為不合理的準備?就是把課堂準備認為是背講稿,而背講稿正好限制了課堂上的互動與臨場發揮,在課堂上,常陷入講稿與實際課堂的糾結中。
在我的課的最后,我破天荒地教了小朋友們一首歌——《精忠報國》。第一次在課堂上教唱歌,于我而言,新鮮而激動。有一天上午,連教三個班,聲音都啞了。雖然自個兒唱得不好聽,但聽見小朋友們鏗鏘的歌聲,誰不自豪呢?支教的人,都覺得自豪。
二、關于調研
前面說過,本覺得調研是件無奈的事兒,因為去年我參加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就是調研類的,所以不想在今年再做一回,沒新鮮感,但因于我所謂的“調研經驗”,卻成了本隊的調研負責人。而為什么最后無奈成了幸運呢?我自有辯解的道理。
本次調研的課題是:幸福廣東,握手共處——以xxxx地區為例探析外來工子女與本地同齡學生融洽狀況。
隊伍中有xx的隊員,告訴我們,xx這地方,排外情緒甚濃,他們小時候便受過這般毒害,歧視外地的同學,待長大之后,才真正懂得了互相尊重和平等相處。父輩對于外來工的排斥在孩子當中也有顯現,影響了外來孩子與本地孩子的交往,這實在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
調研的準備做得不足,但走出去的發現足以讓我們欣慰。我們以xx小學為中心點,走訪了當地村民、外來工學校老師、村委會書記、當地學生、外來工等等,獲取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使原先對于調研的模糊思路漸漸清晰起來。調研就是這樣的,不是一下子明了,而是漸漸地發現。
在xx鎮的大街村巷間穿梭,派發問卷、做采訪,領略了xx地區的生活文化。而對于陌生人的交流,是我最喜歡的。在廣州時,就時常一個人走進菜市場屋巷之類的,同人交談,體會接近真實生活的樂趣。xx的茶,讓人應接不暇,一小杯一小杯的喝,不停歇。有一次去采訪xx村書記,村委會的人,一個接受訪問,一個沏茶和斟茶,我訪問的時候實在受不了熱情的邀請,問一句喝一杯,喝一杯問一句,好在采訪不算太長,否則這般喝下去,真得走不動了。
在調研中發現,xx地區的確有排外的傳統。父輩對于外來工的排斥是影響小孩間的交往的,如本地小孩會排斥和欺負外地小孩。這種不和諧的現象,除了排外傳統的影響,當然還有別的因素,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學校的態度、當地政府機關的態度、外來小孩的自身心理、語言障礙、生活習俗習慣差異等等。
想想xx年的xx古巷鎮6·6械斗事件,對于外地小孩與本地小孩的這種交往狀況有些擔心,會不會從小造了陰影,在成年之后爆發出來?或者,古巷鎮的械斗事件,主要原因就是來自xx人從小的排外與歧視?這種擔心并非是空想的,因為據一些學生的反映,常有本地的高年級學生群毆外地的學生,老師只是在事后作些批評與懲罰,少有平時特意的訓示。而外來工家長們忙于工作,對這類事不大關注,使得一些外來工子女變得孤僻。
而我們也可以在調研中看到希望,因為現在孩子越長大,無論本地外地,對于排外與歧視,都沒有多大的感覺,都能互相尊重,或許他們已經不在乎父輩認為的所謂來自外地人的“侵略”,覺得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的人,沒必要去作一番區別。
雖然如此,也不能掉以輕心,有個xx的朋友對我說,那些外來子女小時候的陰影還是有的。我們在調研報告中有一些建議,希望看到的人能有一份認同和思考。
對于報告的撰寫,很有難度,因為準備的不足、計劃執行不力、資料整理難度大等原因,而我們很用心去做了,是足以令自己欣慰的,而最終會有一份令人滿意的報告。
我在調研過程中,感覺像是游玩了一番,在游覽新的人文景觀,愈加覺得新鮮而有趣,如民居屋角的石柱,被當作鋪路用的清代墓碑,等等,若果我放棄了調研,那真是可惜了。這不足以“幸運”形容之嗎?調研的人,都應該覺得幸運的,因為我們一起發現了很多,引起了很多未有過的思考。
三、關于后勤
我對于后勤,本是沒什么貢獻的作為的,但有時看著后勤組的勞作,也蠻有感觸。
后勤的伙伴,主要是負責隊里19個人的伙食,這活兒不簡單啊,買菜煮菜煮飯。買菜呢,眾口難調,在駐地思量著,在菜市場里還要徘徊良久,要買得好菜,也要買得便宜價。語言不通是個障礙,x華說,xx話聽不懂,xx人的普通話更聽不懂,所以每次買菜須得會xx話的人陪同。會xx話的隊友跟著后勤組去菜市場,到了菜市場后勤組卻儼然成了跟班兒,問價還價的自然是能對話的隊員。買菜的日子,除了常聽翻譯而熟悉了菜價,對于xx話還是一頭霧水,連一二三四五六七都分不得個清楚。
做菜是不容易的,后勤組里沒有多少好手,即使有,也習慣不了大鍋飯大鍋菜,而動刀動鍋的一個人才好做,多幾張嘴指指點點的就使得混亂了。xx菜粵菜都有做,叮叮當當的總不免夾雜著怨言,最后大家自然能互相諒解。我有時候幫忙切菜,開始那幾刀還挺順手,慢慢就埋怨說這刀太重了,不得勁兒。
做早餐和洗刷餐具是全隊人輪流的。而6點起做早餐的事兒,后勤組必須有人摻和,非后勤組的人只有那么一次,只苦了后勤組的三位,輪流6點早起陪同,常常還要做大部分的工作。有時候早餐是不夠吃的,大家只好將就。刷洗餐具不是個難事兒,大家都做得很愉快。
大家對于后勤組的伙伴都表示非常感激,因為大家都有參與過,或者圍觀過,自然理解。
也許大家心里都有一句話:別拿做飯不當正事兒!
四、關于匯演
支教的最后,自然要有個匯報演出。
在下鄉之前就準備了小品的劇本,但后來發現,排練的時間實在不足,劇本有些長,劇中人物太多。有一天夜里想到了一個對口相聲劇本,想跟田輝排練,也是因為時間的關系,只好作罷。田輝是來自湖北的孩子,本想著讓他在同學們面前表現一番,讓他自豪和自信一番的,后來自我安慰地想,還有別的方式呢,確實有。
x璐要帶領孩子們排練舞蹈串燒和合唱,見我沒節目負責,就讓我幫忙排練舞蹈。這實在出乎我天大的意外,我對于舞蹈,有敬心而無悟性,如何可以這般誤人子弟?但x璐給了信心,她對于我的相信使我相信了自己。于是熟悉了音樂,練習了基本動作,磨蹭幾天,我終于開始人生第一次教人跳舞。排練過程中,歡笑連連,實在讓人開懷,看著小演員們不斷進步,很欣慰,對于他們,也對于自己。但我在排練中的示范和在排練外的練習,被x璐笑稱很陶醉,我想實際是四不像了,這沒關系,主要在于動作指導和糾正,我的示范可做令人歡樂的因子了,果然看我跳舞的人都樂了。
匯報演出與游園大會的工作安排會議上,x君讓我接了主持的任務,這又是一個意外,但我曾經想過主持一場匯演,活潑地,但又很糾結,這個匯演,有領導在場,該用些什么風格來主持呢?所以在主持稿的撰寫上,有了一些煩躁,最后在x璐的幫忙下,還是完成了稿子。
匯演當天,前面的主持,是很中規中矩的,偶爾有一些“小朋友們跳得好不好啊”“我們再次用掌聲感謝他們好不好”之類的話語營造一下氣氛,也用于對表演的小朋友作一些鼓勵。在游園之后我們全體隊員的表演是合唱《愛因為在心中》,我看著一張張小臉,想起那些給他們上課、帶他們排練和跟他們談天玩耍的情景,哽咽著實在唱不下去了,最后借著音樂對他們做了表白——“你們喜不喜歡大哥哥大姐姐們”“大哥哥大姐姐們也很舍不得你們”,一張張小臉哭成了花臉,大家都很感動。事后我對隊友說,我的主持還算是成功的,因為我把那些小屁孩搞哭了。
匯演之后是關于xx服務隊的自我介紹,之后是我們與小孩子們的告別,大家都舍不得離去,因為眼淚流個不停,哇哇的哭聲別以為是夸張,當時還真是環繞在身旁。在我與田輝告別的時候,有個小男孩哭著走到我身邊,對我說:“老……師,一定要……記得……來看我們。”我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說:“好好。”我實在不敢做出更明確的承諾,或許,這一輩子都難以再見面的,縱使如何舍不得。
而xx服務隊的隊員做出了令我們不解的舉動,在大家告別的時刻闖進課室,召集了小朋友,訓示他們接手后上課的規矩和時間,完全不理會我們的淚眼相望和無語凝噎。
但無論如何,大家都收獲了滿滿的感動,收獲了這么多人給予的不舍。
我們應當感謝那一次匯演,讓我們看到了我們與小孩子們的感情的升華。
我還要感謝兩個人。
五、關于“談判”
7月18日,xx服務隊的踩點隊員到達xx小學,晚上就找了我們談判,關于洗澡房的使用問題。
我們剛開始覺得他們是不速之客,因為實在搞不懂為什么會有兩支隊伍同時出現在同一個服務點,可能是該小學校長沒考慮周全的原因,也有因為xx服務隊在與我們隊伍溝通上的不足。重點在于,如何解決問題,既來之則安之。
隊伍里大家各抒己見,總結意見,代表便與對方交涉,交涉中代表也常常回來商量。談判中沒有大的矛盾,最后達成共識,皆大歡喜。
而次日晚上,對方卻希望我們盡快結束課程與匯演,因為支教服務對象是一致的,我們按計劃進行指教,卻是阻礙他們支教的開展,他們提出讓我們提前一天結束,他們推遲一天開始。但我們是不愿意的,談判無果,有一些小摩擦。只好約定次日找校長面談。
我們回到宿舍,就商量對策,知道自己占著上風,卻總是不放心,討論出了若干個方案,以防萬一。也許可以用同仇敵愾來形容當時的氣氛。而次日與校長的面談,卻意外地勝利了,我們不用讓步,校長說服了xx隊伍的代表,他們只好作罷。
但我們,平日里見著,互相間,也是笑臉相迎、以禮相待的,不管怎么說,談判桌上是對手,桌下是可以成為朋友的。在匯報演出前后,我和他們的隊員互拍著肩膀,傳達了友誼。
我們最后一晚,一位隊員的爸爸為我們在廚房勞作時,被爆炸的打火機灼傷了手,大家都很著急,xx的同學立刻趕了過來幫忙,義不容辭的樣子,實在令人敬佩。
在談判中,我們學會了爭取權益,也學會了尊重別人,也相互看到了我們之間的團結一致,實在是好事。要感謝xx的朋友。
下鄉之后的日子,整理那些記憶,總是感覺很遺憾,只覺得那些日子為什么不能再延長些,告別的時候才突然生出那么多那么深刻的不舍,好多話想說,好多話想聽,卻只好想象。記憶在腦海中,久了就會模糊,只好翻看著那些照片,平日里夢著下鄉十天那些事兒,不愿意生疏。
寒假三下鄉實踐報告4
寒假的實踐我是在個體私營補習班當輔導老師。我從7月6號開始正式上班,為期一個月的補習使我和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真切的體會到當一個小學教師的艱辛,也從小朋友身上收獲不少東西。先說說我這個輔導班的大致情況吧:寒假輔導班有20個學生,小學三、四、五年級的學生都有,跨度很大聽起來也有些混亂;老師有兩位我和補習班負責人張老師;上課時間七月七日至八月七日,期間有假期;上課時間是上午八點至十一點,下午兩點至五點。教學內容1.幫助他們完成寒假家庭作業2.小學三年級至五年級的數學和英語輔導。因為是在鄉村地方開設的補習班,所以沒有具體的上課地點,張老師家的大客廳就成了我們補習的課堂。
其實,一開始決定做補習老師的時候我心里很忐忑,因為第一次嘗試給孩子們上課,我很擔心自己做不好不知道該怎么教他們。張老師便時不時的鼓勵我,她說“孩子們其實都很聽話,你不要怕,上課前準備充足些,認真對待就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要相信自己!”在張老師的鼓勵下我有了些許信心,補課的日子也正式開始了。
補習開始的第一周我要求他們把各自的寒假作業拿來寫。先是自己寫遇到不會的問題可以問老師,寫完當天我布置的任務后拿來給我檢查如果有錯誤的再教他們改過來。他們基本上每人每科都有40來頁的寒假作業高年級的還有15篇日記。通過輔導他們寫寒假作業我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從共同特點來說就是
1、現在的小孩都有點喜歡偷懶,比如說造句吧,他們會挑最簡單的來造,句子很短,很少用形容此更別說成語。
2、他們的英語都不是很好,音標沒學,基本的單詞和句子很多都不會讀。
3、幾個五年級的同學有相互抄襲的嫌疑,因為錯的地方都一樣。
4、他們的學習耐心不夠,很容易開小差。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還比較聽話,我給他們講題講作業他們還都很認真的聽,可是沒過幾天他們和我熟了之后就開始松散了。五年級來補習有三個學生都是男生,他們三個就結成了一個小幫派還取了一個名叫“三劍客”。他們幾個每到我講作業的時候都會相互間小打小鬧,其中的胖胖小男生很喜歡搞笑,有時弄的我老是被他逗笑,補習的課堂自然也就沒有平時那么嚴肅。課余的時候我也會跟他們一起玩,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很活躍,下課的時候他們會玩很多的游戲,例如跳繩、跳橡皮筋、小報告(一種游戲名稱)、跳步等等。他們的精力很旺盛,好像怎么玩也不會累,中午的午休時間沒人肯睡覺,都是三三xx的湊在一起玩。他們都很可愛,天真爛漫,無拘無束,讓我看了也不禁懷念起自己的童年時光,那個時候的自己也是如此的快樂。
玩歸玩,在正式教學上我也不會馬虎,之前制定的補習計劃也都認真執行。我用十天時間讓他們把寒假的作業全部寫完,并且為他們講解對正,但慚愧的是高年級作業上有的題目把我難倒啦!因為有的知識點好久不用就忘記啦并且現在小學教材也出現一些新的知識點比如什么叫素數什么叫合數之類的。寒假作業寫完后我就開始給他們上課。要上新課了,小同學還真不是一般的熱情吖,有的把家里哥哥姐姐之前的參考資料書帶給我,有的家里條件不錯的還把父母給他們買的學英語點讀機提供給我用。開始正式上課后,在教學前我都會簡單的做些備課,我主要教的是英語,可是真正講起來之后我才發現,這真的是難度很大啊!
因為是鄉村小學,英語課還是前幾年才正式開設,孩子們的基礎都很差,音標之類的也都完全不知道。低年級的孩子年齡較小,對新知識接受的比較慢,學習英語對他們而言難度大;而五年級的孩子對英語則比較排斥,不喜歡學。可是,我沒有氣餒不斷的尋找方法,引起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我每天只教他們10個單詞,但是第二天他們還是忘記怎么讀,反反復復教了十二天他們才全部過關,之后就是教他們一些日常用語和課本上的短對話。但他們是小學生記憶力和耐心都不怎么好,單詞和句子要反復的學,教很多遍才記得住,還有就是他們的單詞都寫的不好看,每次光是教他們把單詞寫的規范好看就花了好久。一節英語課下來弄的我是唇干舌燥,累的不行!好在孩子們都很配合,慢慢的也學的不錯。
在課下與張老師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很多現當下農村小學教育的情況。張老師本身是一位小學教師,但因為是鄉村代課教師所以工作待遇很低,寒假開班補課也是她補貼家用的一個方法。她說:“其實孩子們來補課也是一件好事,他們大多都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有的還是寄宿在親戚家中,寒假在家也無人看管很容易出現安全問題,孩子年齡小有的也比較調皮沒有自我保護意識,稍有意外對家庭來說都是很沉痛的`事。孩子來我這至少有我在照看,而且適當的學習也比他們在家荒廢學習要好的多。”張老師是個極其認真負責的老師,對學生們很是上心,她常跟我說家長們把孩子送來是信任我們,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盡心盡力。在她的指導和教育下我才能嚴格的要求自己,充分的參與到實踐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才能更加努力,做的更好。張老師告訴我現在小學雖說開有英語課,但任課老師卻沒有發揮很大作用,一是因為孩子的基礎差不好教二是教學設備不好,老師沒法去更好的教學。她還告訴我現在的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特別多,平均每個班上80%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他們都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們在性格和學習方面都有些問題。像是補習班上有一個學生就很是安靜,也不愛說話不怎么和大家交流,她就是一個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悉心照料,很多孩子們的身體都很單薄嬌小,班上許多小男生瘦的跟竹竿似的,完全看不出有十一、二歲的樣子。另外農村孩子課余文化生活的單調,學校各項文化活動開展的少,設施落后也是很嚴重的一個現狀,張老師說她們學校連一個像樣的廣播室都沒有。
張老師是一位鄉村代課老師,參與基礎教育將近20年,可是她那微薄的工資并沒有隨時間的推移而有所增長。在山村,老師或許一個人就得教一個班,甚至扛起的是一座學校,或者是孩子們的前途和命運。而張老師基本上開設的課程都帶過,她并沒有因為收入微薄而放棄這份工作,她說:“可能我上輩子也是當老師的吧,我很熱愛這份工作,孩子們總能給我帶來歡樂,和他們在一起我會覺得青春、活力沒有離開自己。這些年學校老師來的來、走的走也不知道換了多少,國家近年來提倡的大學生山村支教政策為我們送來了不少的新生力量,而我們這些老教師也慢慢的開始被清退了,真不知道我還能教多久…….”鄉村代課教師,曾是基層教育的守望者,他們平凡得只像夜空里的一個燈盞,而就是這一束閃亮的光芒,卻春夏秋冬照亮著一條條通往外面的道路,讓曾經擱置在鄉村里的夢想沿著他們指引的方向,向著山外的藍天飛翔!我們在大力發展基礎教育的同時是否也應該關注下他們?是否也該給這些堅守者一份褒獎呢?
一個月的補習很快就過去了,這些日子以來和孩子們的相處讓我很開心,同時因為每天要給孩子們補習還迫使我改掉了假期愛睡懶覺的習慣,每天早晨按時起床,上課讓我覺得十分充實。補習結束后孩子們的學習態度比以前端正了許多,學習也知道使勁了,以前的疑難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英語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看到她們的進步,我也很欣慰。補習結束當天張老師還舉行一場簡單的結業文藝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唱歌跳舞,又是開心又是不舍,還拍照留念。臨別時我們一一擁抱,那時,我真的感覺自己擁抱的不是我的學生,而是我的弟弟妹妹。這些天來,我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課程內容的安排上,孩子的進步就是我最大的喜悅。
通過在假期的這段補習輔導生活讓走出校園的我,更好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加入到社會中。它有助于我們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和知識。同時,社會實踐中有很多我們在學校里無法學習到的東西,讓我得到了很多感觸。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不論什么事只有親身的體驗過,才會有真實的感受,才能對這件事有比較實在的,深刻的認識。還有一點就是,世上無易事,均須用心去做。同時。這三十天鍛煉了我的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拉近了與社會的距離,也開拓的視野,增長了才干,能更好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這些收獲將影響我以后的學習生活,并對以后的工作產生積極影響,我相信這些實踐中的收獲是在課堂上學習不到的,而且會讓我受益匪淺。
此時此刻我非常想念我的小學生們,想念他們清澈的眼神稚氣的聲音,我感謝他們給了我一次為人之師的機會,給我許多寶貴社會實踐經驗,我衷心希望他們每個人在我的幫助下能取得進步!這個寒假我過得很充實!累!并快樂著!
社會實踐,快樂你我!希望大家都行動起來,讓我們的大學生活在實踐中豐富多彩。
寒假三下鄉實踐報告5
此次三下鄉活動結合發展性資助項目展開調研。
項目正按照預期計劃進行,并根據實施方案一步一步得出調研結果。以下是我們團隊項目實施的具體情況:
我們如期地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收集到了乳山市關于建立農副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管理機制從籌建、運營到現今發展的完整的電子版和紙質文獻資料(包括行政文件,新聞資料以及第三方論文),全面了解其發展情況、覆蓋范圍、政策支持以及群眾的關注度、遇到過或正面臨的困境以及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13年5月份,我們根據事先制定調查方案,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即對農產品檢驗檢測局以及各流動站、農副產品種植戶、各類農副產品企業公司、經營管理部門、批發市場、超市、消費者農副產品供應相關者進行實地調查,進行拍攝記錄,整理了文字與影像資料。同時對各大關鍵數據進行論證分析,請教我學校農學院老師,對比找出乳山市檢驗檢測局提供給我們的數據的可靠程度以及檢測設備的檢測精確度。
我們小組成員一起在山東省乳山市的鄉鎮居民和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發放問卷500份,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鄉鎮居民對質量安全的認知情況和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的實施意愿兩大部分,旨在從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中,通過調查分析消費者和監管機構的實際思路與行為,來剖析目前我國質量安全監管體制所存在的漏洞,并尋求構建規范化產品質量監管模式的有效途徑。發放的問卷收上450份左右,將有效問卷進行整理,提煉出問題二十余項,暴露了檢驗檢測系統的運作中出現的問題包括:
1、信息披露不及時。
2、檢測體系沒有全面覆蓋,對市場中的個體種植戶沒有進行有效管理。
3、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明朗。
4、全面多項的檢測鏈沒有在實際運用中讓群眾真正的使用,真正的放心。
此外,我們到農產品質量檢測基地進行實地考察,走訪田間地頭,向工作人咨詢問疑,體驗其“從農田到餐桌,從餐桌到農田”全程雙向監控質量追溯體系,通過自己親身體驗了解其運作模式并提出相應的一些問題,如:
1、監測系統如何覆蓋,群眾若提出檢測需求時上報流程是什么,檢測時間如何控制;
2、對于問題產品的處理方案是什么,是否與有關部們相結合,對不合格的農產品及時進行查處;
3、年度抽檢頻率是什么,樣本主要來自哪里?對市場中的個體種植戶的食品安全如何監督?
4、對于不合格產品是否制定“黑名單”制度,進行公示,介由媒體包括什么?
5、設備維護,數據更新的依據來自哪里,執行標準是什么;
6、基層檢測站的工作人員錄用標準是什么,是否有專業性要求等問題。并將工作人員給出的解決方案的可行性與實施力度進行實際調研,發現問題,找出漏洞,提出農產品質量監測系統的運營方向以做參考,并整理成冊。
現階段,我們對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兩種方式獲取的資料,將數據資料進行篩選和統計,運用統計學相關知識,獲取有效調查數據,并利用SPSS軟件驗證和解讀數據的真實情況與相關程度。與此同時,對調查中獲取的影音與文字資料進行分類。
項目實施特色及創新點: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是發展新型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僅有利于培育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現代生產經營主體,而且能起到推廣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的生產模式的作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近幾年國家和人民頗為關注的事宜,而在現行的政策環境下,如何通過規范化的監管機制來保證農產品質量的穩步提升,成為目前我國急于解決的問題。所以,該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選擇本項目的創之處在于:
1.本項目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為研究核心,從鄉鎮居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知情況和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的實施意愿入手,對監管體系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
2.利用計量經濟學的相關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構建回歸模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宏觀監管行為進行微觀量化,從本質上剖析目前質量監管體系存在的障礙。
3.在調查地點的選擇上,本項目以富有代表性且具備典型農業生產特征的乳山市為例,從而保證了數據信息和研究生成果具有較強的適用性。
4.本項目綜合運用調研方法,并使用了大量現代信息技術,從而保證了獲取信息的時效性和科學性。
5.本項目基于上述研究分析,將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具體構建和完善過程進行詳細闡述,最終提出合理化建議及對策。
下階段工作計劃:待數據被系統分析且相應調查資料整理完畢后,本團隊展開第二輪分工查閱文獻資料,先頂多論文大綱和開題報告,目的在于理清邏輯思路,然后便按照正規論文的格式撰寫論文。其間,本團隊會按時遞交中期檢查報告,向指導老師和主管機構如實匯報和總結項目的開展情況,并隨時與指導老師進行探討,保證研究方向的準確性,最終將在多次修改之后定稿。
預期成果包括
(一)形成標準且規范的學術論文
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將乳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運營中出現的問題與我們食品質量安全體系所存在的共性問題相結合,針對乳山市體現的矛盾的特殊性,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用小地方實施有利的優勢,并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將其呈現。
(二)構建合理化質量安全監管模型
量化,利用計量經濟學相關技術,構建一個合理化農副產品質量監測系統模型,可供消費市場使用,促進監測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三)提出適用范圍較廣的發展建議
將報告資料結合魯中魯西地區建設農副產品的質量檢驗監測地區特點提供相關建議,并作出一份建設性規劃。在此基礎上,模擬一份全省農副產品安全綠色產田“鏈條化全方位”的運作模式規劃,利用不同地區的地理特點,進行優勢結合,發展多種經營,利用半島優勢,將技術推進內陸,將將產品銷售推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寒假三下鄉實踐報告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下鄉體驗實踐報告12-20
寒假實踐報告范文(通用6篇)12-20
寒假兼職實踐報告12-20
寒假實踐個人報告12-19
暑假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8篇)12-20
暑假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8篇12-20
廣東大學生三下鄉實踐報告12-20
關于寒假社會實踐報告12-19
寒假實踐個人報告(15篇)12-19
寒假實踐個人報告1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