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養老報告(精選10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區養老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區養老報告 1
近期,國家統計局保定調查隊就我市社區養老問題隨機抽取市區內6個社區的老年人進行了專題調研: 只有48%的老年人對所在社區為老年人提供的養老服務感到滿意,40%的老年人認為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服務專業。老年人對我市社區養老滿意度不高顯示出我市社區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基礎薄弱。
1、受制因素過多、缺乏專業化是社區養老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市的社區養老服務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約著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
(一)社區積極性高,但受到場所、經費、人員等因素制約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所調查6個社區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開展養老服務,例如開展衛生講座,文娛活動等,但均表示對于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提供能力遠遠小于社區老年人需求,社區僅靠自身能力很難開展水平更高、服務更廣的養老服務。
(二)缺少專業化服務隊伍,老年人精神方面需求難以滿足
6個社區中只有兩個社區有松散的社區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且志愿者中40-50歲僅占25%。
由于提供養老服務面臨收入低、環境差、風險大等困難,很難組織出一支具有專業醫療、護理、衛生等知識的服務隊伍。另外,在調查中有48%的老人感覺急需休閑娛樂活動和心理護理,有28%的老人希望社區養老服務人員具有心理護理技能。
2、獨子養老趨勢明顯,負擔過重
生育政策實施30多年后,4+2+1的家庭結構已經成為常態化,絕大部分的養老負擔,將會由獨生子女承受。調查結果顯示:有80%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靠自己,有45%的老人同時依靠老伴照顧,能受到兒女子孫或其他家屬照顧的僅占16%。獨子養老而又獨木難支,獨生子女一比二的面對長輩家庭成員養老問題,負擔沉重。另一方面,無論是經濟來源、生活照料、特別是親子交往、精神慰藉,老年人能從孩子身上得到的都非常有限。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日趨弱化,家庭養老資源日漸不足,靠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很不現實,社區養老是一種必然選擇并將成為趨勢。
3、改善我市社區養老服務的建議
(一)加大社區養老服務資金投入和政策執行力度
政府應對社區養老服務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如建立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對于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養老困難老年人,采取政府補貼的形式。
同時不斷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還要做出更細致具體、積極可行的實施方案。加大對政策執行的力度監管,使惠老政策真正能夠落到實處。
(二)鼓勵社會資源進入
鼓勵社區養老服務引入社會資源,在社區建立托老所和醫養結合式的綜合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
對于正規的社區養老機構,給予財政支持以調動社會力量投資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慈善捐贈資金投向社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于開展養老救助項目。
(三)建立專業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社區養老服務隊伍
倡導養老服務隊伍實行專業化、職業化和志愿者相結合,對專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培訓。對志愿者進行統一登記、組織,充分發揮社區養老服務志愿者的擅長和服務熱情。
(四)改變傳統養老理念,營造敬老、愛老的社會風氣
倡導老人接受社區養老的新觀念,社區工作人員對于本社區老年人進行詳細登記,了解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吸引更多的義工、志愿者參與到社區養老之中。
4、過半老人不滿意目前社區養老,最關注身體健康
本次調查的6個社區中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占66.67%,為高齡、失能低收入等特殊老年群體提供服務的占83.33%。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48%的老年人對所在社區為老年提供的養老服務感到滿意,40%的老年人認為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服務專業。老年人對我市社區養老滿意度不高顯示出我市社區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基礎薄弱。
養老問題中,96%的老年人認為平時生活急需醫療保健、身體鍛煉和緊急救助三項養老服務,60%的老年人希望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具有醫療保健指導這項技能,有48%的老年人希望社區可以增加并及時維護健身器材。
社區養老報告 2
社區養老是一種新型養老形式,由于中國的家庭觀念比較重,傳統思想觀念、文化觀念對老人的生活習慣有較為深刻的感染和影響,結構復雜,醫療水平的進步使人口壽命增加,又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老人人口眾多,家庭服務業不發達,社區養老成為將來的養老主流成為必然,社區養老的市場開拓勢在必行。但是由于目前全國還沒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可供參考的社區養老方案,因此,目前開辦這一形式的養老服務站的我們還只是在一個摸索的創業初期,路漫漫而修遠。
在實習了近20天的時間里,本人親眼見證了聚福園的一點一滴的變化與成長。由于老年人的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弱,知識水平、思想觀念相對比較落后,因此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開展認識不清,致使我中心剛開始的工作進度就受到了阻礙,在對小區的老人進行動員初期,效果不是很理想。后來在鼓樓區民政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的幫助下,通過多方努力,完善信息傳播網。通過對外娛樂的免費開放,先吸引一部分較為開明的老人的注意,然后逐漸深入宣傳。兼以室內布置的完善,空調、吊扇、日光燈、員工守則、條例以及各種登記表的制作完成,使工作走上正軌化。現在,我中心每天都會有老人前來娛樂,接下來是制定收費計劃以便爭取更多的老人的活動參與(很多老人不收費不愿意來中心活動,覺得比較難為情)。老人定餐也開展起來了,每天都會有老人來我中心定餐,并且人數逐次增加。員工的熱情服務的態度也得到了前來我中心參觀的老人們的好評。
在實習期間,同伴們互相幫助,相處和諧融洽,共同努力,都為銀杏樹作了力所能及的事。吳院長不僅給大家以工作上的指導,還給予生活上的`關心。院長工作很忙,每天來回奔波勞碌后,還會與大家探討問題,與大家分享她以前的工作經驗,有一次還差點出了車禍!在這里,我們感謝吳院長,謝謝你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這樣的學習機會和在工作上、生活上的關心。
問題:
1、和同伴做過一次關于老人主要活動場所----棋牌室娛樂調查。結果顯示,現在市場上老人娛樂收費比較亂,沒有一個統一的收費標準,而且消防衛生服務差,有的烏煙瘴氣。棋牌室僅僅只為老人提供麻將這一項娛樂活動,這嚴重影響著生命安全及精神文化生活。因此,關于棋牌室的市場整頓迫在眉睫,有關部門應當給予及時的有效的關注。這同時也說明一個問題:目前市場上或者說老人們身邊很少有適合老人的娛樂場所。說到這里就有人就會質疑了:認為廣場、公園不是很適合老人活動嗎?而且確實可以看到每天有很多老人在那里活動。但是,這樣的事一般是在好天氣的早晨或者傍晚,老人用于晨練或者散步。能夠實實在在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這還要社區養老服務站的支持,加大社區服務力度,不僅要對老人的物質生活給予積極關注,更要積極開展適合老人的文化生活。
2、本人在實習了近20天里,最大的感觸就是:老人活動場所太狹窄!由于建設初期,我中心資金不足,現在是租的2室2廳的房子,可供老人娛樂的場所僅僅只有一個客廳,面積大概30平米。平時老人來一桌麻將一桌棋還可以,要是來的人多了,都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每天下午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幕幕:
好幾十老人只能在室外的背陰場所娛樂,這不是這一個小區的實景,是中國社區普遍存在的問題。社區娛樂場所的建設迫在眉睫!有關政府職能部門需要積極改善老人的娛樂場所,即擴大社區服務站活動空間,以社區服務站為背景基礎,讓社區提供軟件活動資源,政府出資進行硬件設施建設帶動養老服務的發展,既能夠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減輕政府壓力,又能夠促進社區服務的發展,更能夠滿足老人的養老需求,從而實現三贏!
養老是一件事,是一件實事,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將來的老人為現在的老人服務的有關國計民生的事,是我們能夠終身從事的事業。通過這次實踐,我們加深了對養老行業的了解,認識了養老行業市場行情,體會到了養老行業的發展趨勢勢不可當,更加堅信養老事業前景大好。
社區養老報告 3
市政府林濤副市長帶領各區分管區長,市、區民政局負責人,部分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和民辦養老機構、社會組織負責人,先后到市、市、市,學習考察了社區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先進做法。就加強我市社區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認真思考,現報告如下:
(一)市社區建設工作
1、穩步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社區干部職業化進程,穩定社區工作隊伍。社區專職干部一般配備6-10人,到20xx年每個社區配備1名負責社區黨建工作的專職副書記,招聘的大學生社區工作人員已3年為一個聘期,連續工作滿2個聘期后可轉為長期聘用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區干部實行“區街共管”調整或調動社區干部,要經區組織部、民政局(社區辦)同意,社區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由街道負責。推進“政民工評”,績效津貼、崗位津貼與社區居民滿意度掛鉤。
規范社區財務管理制度,推行“居財區管”。各區在會計核算中心成立由財政局、民政局(社區辦)共同監管的社區專戶,將預算內的辦公經費和專項工作經費劃撥到社區專戶,實行專款專用,分賬核算。各區民政局(社區辦)建立社區工作用房產權管理檔案,進行統一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其使用性質。
理順社區工作運行機制,推行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準入制度,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清理、整合在社區設立的各種工作機構,規范政府部門面向社區開展的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壓縮針對社區的各種會議、臺賬和材料表表。
2、推進社區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
建成在社區信息化系統、三級公共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網絡平臺互聯互通。既能準確掌握社區的基本情況、及時了解居民的需求,又能減輕社區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為有針對性地開展社區服務提供信息支撐。
3、提升社區自治能力
健全社區自治體系,建立有效承接社區管理和服務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社會救助、環境治理、公共衛生、群眾文化等下屬委員會;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居民自治組織,從退休老干部、老黨員、老居委會主任和熱心人士中選強配齊居民小組長、樓院門棟長,建立一支居民廣泛參與的網格化服務隊伍。
規范社區民主管理制度,規范社區民主選舉程序,深入開展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創新網上論壇、民情懇談、社區對話等民主形式;建立社區工作人員錯時上下班、節假日輪休等工作制度;建立社區與駐區單位定期議事協商制度。
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改革管理登記體制,對暫不具備條件、但有發展潛力的社會組織,提供幫助。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培育社區志愿者服務類、慈善公益類、生活服務類、家政服務類文體活動類社會組織,為居民提供各種形式的服務。
(二)市的社區建設工作
1、推進精街道強社區的管理模式
市對街道辦事處進行精簡,每個辦事處的內設科室由原來的7-8個減少到4個,工作人員由原來的45-50人減少到18人左右,領導班子成員由原來的6-9人減少到4人。并重新對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社區的職責作了界定,街道主要行使社區建設統籌規劃、協調資源、監督管理、指導服務和綜合治理職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以及相關事務性工作下放到社區。建立“一委一站一居”三位一體的社區工作格局,區域性社區黨委對轄區內地域性、社會性、群眾性工作負全責,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統籌區域的領導核心作用;社區服務站全面承接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治安、城市管理、勞動就業、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社會統計等12類64項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原來街道12類64項服務下沉到社區,通過機關選派和社會招聘專業社工補充基層工作力量,社區人員增加17人,每人既承擔社區管理服務站的公共管理與服務事項,又承擔網格內居民各類事務的服務職責,充分履行“一人雙崗”職能,實現了精細化、無縫隙服務;居委會回歸本位。成立了各類議事委員會、監督委員會等社區自治組織,加強自治工作,做到“貼身貼心”式服務。
2、注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制定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深化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示范創建工作,促進社會工作及社工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職業化、專業化發展。以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融合為目標,以培育社工機構推進社工服務專業化為依托,以社工、助工、義工良性互動為平臺,從培訓上強化人才,從管理上優化結構,從經費上保障發展,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主導推動、民間組織運作、公眾廣泛參與”的`社會工作發展格局。在市民政局設立了社會工作科,在自治區率先成立了社會工作者協會。各旗縣區、街道、社區分別相繼成立了社工辦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會工作者協會和社會工作服務所、社會工作服務站。推動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政府先后投入l60多萬元,以項目招標、委托等多種形式,購買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為老人、青少年、家庭等提供服務,并逐步建立完善政府向民辦社工機構購買服務機制,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
市民政局與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簽訂了“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和實踐基地協議”,引導現有社工運用社會工作理論和實務方法做好社會工作,并印發了《市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教育培訓“十二五”規劃》等相關文件。通過多種形式,舉辦各類培訓班25期,參訓人員達3500人次。共有 1556人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
市區建立了“以社工為引領,以助工為主體,以義工為輔助”的“三工”聯動模式,在社會福利機構、社區、學校、醫院、企業等重點領域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社會工作實務,打造了“民政社工服務”、“司法矯正服務”、“為老服務”、“社區殘疾人康復服務”等各具特色的社會工作實務示范點,采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來開展社會工作實務。
市投入100多萬元向能夠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民間社工機構購買服務。從深圳引進首家民間社工機構——德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依托內科大、包頭師范學院成立三家本土化社工機構,并與市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等機構合作,為專業社工機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和資源。
社區養老報告 4
大家好!我叫xxx,主要負責社區和社區的老齡工作。一年來,在區老齡委的領導下,在街道老齡委的指導下,我積極開展老齡工作,努力為廣大老人辦實事、辦好事。
自從來到社區后,我對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把老年人活動室整理的井井有條。每位來社區辦老年證的老人,都會得到我熱心、耐心以及周到的服務。我把社區當成自己的家,清掃衛生如同料理家務,而且主動幫助忙不過來的同事打材料、做表格,成為樂于助人的典范。
老年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讓老年人都能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形成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回顧過去的一年,在老齡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為全街老年人辦理老年證127個,(60歲15個、70歲112個)
2、統計全街空巢戶748戶、獨居老人617人。孤寡老人2人
3、全年全街共為80歲以上老人辦理高齡津貼45人。讓無基本收入的老人享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愛。
4、上報90歲高齡老人10人。
5、在年老個人口狀況統計調查活動中,我們利用10天的時間,走家串戶,逐戶查詢,為全街老年人建檔造冊,新偉街全年統計調查60歲以上老年人:其中60歲-69歲 1203人、70-79歲 1829人、80-89歲 232人、90-99歲 11人
6、年春節前夕,為居家養老的老人送餃子、春聯等慰問品(34戶),讓老人們過上了有餃子吃的春節。
7、年居家養老服務代金劵的發放在我街作為試點展開。每人每月100元,我們及時安期發放到老人手中。讓老人享受到更加及時周到服務。
8、我每月定期走訪居家養老戶,逐戶了解服務情況,解決老人生活中的難題。
9、按照規定每月15日準時上報80歲以上的高齡津貼報表和居家養老月報表。
10、在九九重陽節來臨之際,為社區低保老人送上了節日的慰問品,送上我們對他們的節日祝福。
除了老齡工作,今年是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年,我作為一名普查員,與社區的高玲一組,面對這次普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我們加班加點,入戶走訪,核對信息,直到順利地完成人口普查任務。身為一名普查員,能參加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是我的榮幸,更是我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點。
在這一年的實際工作中,我對本職工作有了一定的心得和經驗,在老齡管理工作上,有很大的'提高,相信憑借自己的實力和經驗,一定能把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年的工作中,我將秉承著年的熱情與信心,做好計劃并開展工作,對社區內的空巢老人、殘疾老人、低保老人進行不間斷的走訪,宣傳各種法律法規,以確保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并做好安撫工作。配合各社區組織各種各樣的老年活動,讓老年人的業余生活豐富起來,更加有聲有色,真正做到“老有所樂”。同時與各社區的黨員服務隊一起,給居家養老戶的老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老人們感到黨的溫暖,生活的更加有滋有味。并且我會更加努力地、積極地完成街工委交給我的各項工作任務。年已經成為了回憶,也已經成為歷史,我將會在明年的工作中,繼續干好本職工作,秉承踏實做事的優良作風,繼續為更多的老人服務,更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居民,一如繼往地發揮自己的工作熱情,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新的一年。
社區養老報告 5
調研目的:
根據服務分公司關于開展“發展養老服務業”調研及提案征集活動通知要求,通過調研唐山社區開灤小區養老服務市場與需求,研究分析唐山社區養老服務的市場空間和模式。
調研內容:
唐山社區開灤小區老年人口情況、開灤離退體職工情況、養老服務需求情況、社區現有養老可利用資源情況。
調研方式:
設計專項調查表針對性的開展養老調查,以開灤離退休職工為典型樣本通過觀察法、記錄法和詢問法進行調查,通過網絡搜索調查相關資料。
報告內容:
一、老年人基本概況
(1)唐山社區共管理42個小區,總人口,99812人,開灤職工家庭占到80%左右,65歲以上老年人13922人,其中孤寡老人401人,失能老人1113人,空巢老人885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2406人。65歲以上老年人比重達到13.95%,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比重達到2.41%,(數據來源:物業科和居委會)
根據聯合國規定:一個國家或地區,年滿65歲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7%以上,即可定為老年型社會。唐山社區管理小區已成為人口老齡化小區。其中有7個小區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達到20%以上(石莊、鳳東、西北新、文化樓、城山樓、52小區、龍福里)。
(2)唐山社區管理離退休職工23320人,65歲以上的離退休職工9051人,平均工資水平2455元/月;80歲以上的離退休職工1158人,平均工資水平2926元/月。由于離退休職工大多數都生活在唐山社區管理的小區內,基本上可以代表唐山社區管理小區內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數據來源:離退科)
二、老年人需求及分析預測
為了保證養老服務需求調查的針對性,我們通過網絡搜索調查了國家和地方政府對養老服務需求的研判,如下:
養老服務需求趨于多層次多元化,當前養老需求具有五個特點:一是居家養老是主要的養老方式,近80%的老人希望居家養老。既使在機構養老的人群中仍有近60%愿意在家里養老。二是家務幫助是居家養老的基本服務需求。要求做飯、采購日用品、打掃衛生等服務的占60%以上。三是社區醫療服務是老年人備受關注的服務需求。有90%以上的老人希望得到就近或入戶醫療服務。四是機構養老是養老服務提供的重要形式。當照顧或護理需求增大、家庭和社區缺乏足夠照顧支持時,機構養老可以集中式地承擔大量老人的照顧或護理。
結合養老服務需求的大形勢,我們對16個活動中心,1365人,通過詢問的方式,針對性的對機構養老和家務幫助養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反饋數據如下:
愿意接受養老院養老的有130人,占調查總數的9.5%,愿意接受小區內提供老年人餐桌服務的有187人,占調查總數的13.7%,愿意接受小區內提供家務幫助服務(保潔、代辦、護理)的有224人,占調查總數的16.4%。
通過網絡搜索唐山養老網調查的信息,唐山各養老院養老收費標準基本上床位費在500-2700元,加上伙食費標準450元以上,服務費最低在200元,基本上一個正常老年人在養老院養老的價格最低也在1150元左右。從唐山社區離退休老年人平均收入水平看,老年人在養老上有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
從以上數據綜合分析,唐山社區開展養老院項目、老年人餐桌項目和家務幫助項目有市場開發潛力。
三、唐山社區養老服務項目可利用資源情況
《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對養老院硬件建筑標準有6項基本要求:
1.老人居室的單人間使用面積不小于10平方米;雙人間使用面積不小于14平方米;三人間使用面積不小于18平方米;合居型居室每張床位的使用面積不小于5平方米。
2. 建有老人活動室。
3.有配置適合老人使用的健身、康復器械和設備的康復室和健身場所。
4.室外活動場所不得少于150平方米,綠化面積達到60%。
5.有洗手間及浴室。
6.有無障礙通道。
按照條件要求,唐山社區房地產管理科對閑置房產和地產進行調查,從目前房產和地產處置和利用上,沒有進行養老院建設和養老服務的資源,對供暖管網對接后的供暖鍋爐房利用上,唐山社區正在拿開發管理意見(主要是熱力站建設和原址房地產開發),按照集團公司有關領導的要求,在閑置房產土地盤活利用,要本著快盤活、早見效的原則,基本上采取的是土地和房產出售。通過對養老院建設項目分析,投資改造期長,回報期長(詳見下面唐山社區養老服務項目效益分析),所以在鍋爐房利用上,不適宜開發為養老院服務項目。從養老院選址建設上看,養老院最好區位是離城市中心有一定距離,環境相對安靜、交通條件便利的郊區比較受歡迎,而唐山社區土地、房產大多數都在市中心區,環境條件也不適宜開發為養老院項目。
老年人餐桌和老年人家務幫助項目,比較受歡迎,而且在房產資源上沒有規模要求,投入不大,但關鍵因素在于能夠提供服務的普通員工和專業人員隊伍,在于取得相應的資質。
四、唐山社區養老服務項目效益分析
參考網上《唐山市南湖區私人養老院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財務分析一個養老項目基本上2年回收期,利潤率在40%。
網上調查信息顯示,養老業人工成本基本上占到總營業成本的70%左右。開灤現有人工成本基本上是市場上人工成本的1.5倍,如果用開灤人工成本測算,以100萬元營業養老項目為例,正常營業的`利潤40萬元,總營業成本60萬元;換算成開灤人工成本,總營業成本為60*70%*1.5+60*30%=81萬元,則開灤人成本下的百萬元養老項目利潤率19%,項目靜態投資回收期4.16年。
五、影響養老服務項目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主要是國家和地方對養老服務業在房產、土地、稅收、補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并沒有具體實施政策,所有政策基本上要到2014年底有相關消息,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等待政府政策出臺。
(二)內部因素
(1)人力資源因素。人員結構上,養老服務業需要有人為老年人服務,而唐山社區現有人員狀況是老弱傷病人員偏多,年齡結構老化嚴重,對服務于老年人能力有限;人員數量上,五年之內,社區共退休2006名員工(見下表),當前,在小區保潔上唐山社區人員就已經捉襟見肘,向養老服務方向發展、人員明顯不足;人員技能上,養老服務需要一部分具有專業護理技能和資質的人員,在這方面需要投入資金對員工進行專業培訓,獲得相關資格。
(2)行業經驗缺乏。當前后勤的主業是“四供一業”與養服務業發展是兩個不同的行業,發展養老服務業明顯經驗不足,做為后勤一個可能的新經濟增長點,需要經驗的積累,加上在項目分析上,開灤發展養老服務業,利潤低、投資回收期比較長,需要集團公司在后勤發展戰略和頂層設計上對養老服務發展進行長期的支持。
(3)資金因素。當前企業發展經濟形勢比較嚴峻,資金明顯不足,養老服務業前期工程項目投資資金需求量大,需要集團公司給予額外資金支持。
(4)企業經營因素。《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主要是鼓勵公辦和民營資本參與到養老服務產業,對國企辦養老產業沒有相應的政策和國家稅收
社區養老報告 6
一、整合資源,營造居家養老社會支持網絡
1、成立社區老齡工作室。為確保居家養老服務起步之初就能規范有序、責任到人,陽光社區專門成立老齡工作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負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通過整整一個月的走門串戶摸清社區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建立老人基本情況檔案,聯合街道社會事業所對社區下崗失業人員進行服務老年人的家政培訓,為有需要的老年人輸送既專業化又廉價的專業家政服務。
2、加強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陽光社區有兩支老年人服務隊,其中專業服務隊25人,主要由社區下崗失業人員組成;志愿者服務隊50人,主要由黨員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等志愿者中的積極分子組成。志愿者們通過與獨居老人結對子,提供打掃衛生、購物以及送餐等各種服務。與此同時,社區也積極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建立健全老年人室內外活動場所。社區將1700平米的辦公用房進行翻新重建,在市、區兩級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投資了60余萬元,作為專門的養老服務場所,內設老年日托室、老年餐廳、老年康復室、便民理發店、文體活動室、健身室以及閱覽室等,購置配備了按摩床、按摩棒、康復理療儀、電子血壓計、體重秤、健康器等康復理療和保健設施,更好地為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服務。同時增訂《嘉興日報》、《南湖晚報》、《健康博覽》、《今日浙江》等報刊雜志,并購置南音樂器、秧歌舞等服裝道具,以滿足老年人文體活動及精神文化需求。
3、開展“三個一”溫情關懷活動。社區特別針對高齡和獨居老人推出了“三個一”溫情關懷活動,即每周一次上門探望,每月一次志愿者服務,傳統節日一次老人聚會,使居家養老的老年人能時刻感受到來自社會、社區以及家庭的溫暖。探望由社區干部親自上門,了解老人需求和身體狀況;志愿服務由社區黨員志愿者和嘉職院的大學生志愿者一起上門為老人打掃衛生,陪他們拉拉家常;在2009年的重陽節,社區為兩對金婚老人舉辦了大型的紀念聚會,在2010年的重陽節,社區又與所有70歲以上的老人一起慶祝節日,聽戲曲、吃蛋糕,場面氛圍非常熱鬧溫馨。
4、開展各種互助服務。社區鼓勵一些身體健康的低齡老年人與鄰近有需求的老年人結對子幫扶,幫著做家務,或者一起跳跳舞,唱唱歌,下盤棋,拉拉家常,即使這些都還只是“小打小鬧”,但至少老人們可以作為一個小組聚集在一起,而不是一個人在家看電視或者曬太陽。另外,這樣的互助小組也有助于大家及時了解彼此的身體或出行狀況,不至于出現一些空巢老人在家病倒或者去世都沒有人知道的現象。
二、共享共建,建立健全居家養老醫療服務機制
近幾年來合作醫療的.全面普及使很多沒有進入醫保統籌的老年人擺脫了大筆醫藥費的支付壓力,特別是殘疾以及享受低保的老年人,加上民政部門、慈善機構的關愛和幫扶解決了他們看病的后顧之憂。在此基礎上,社區還通過與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共建,進一步完善居家養老醫療服務機制,組織醫務人員定期為老年人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大大方便了老年人就醫看病的問題,與此同時,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還能享受醫護人員走進家門治療和護理的實惠。社區還通過與轄區單位朝聚眼科醫院的共建,社區先后有50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享受過朝聚眼科醫院提供的一年一度的免費健康體檢,有78位老人得到醫院免費贈送的定額醫療卡。
三、創新方式,豐富居家老人文化生活
為給老年人創造良好的社區居家養老精神生活環境,搭建起居家老人文體活動的社區平臺,社區先后籌集到藏書10000多冊,配有電腦13臺,潔凈寬敞的棋牌室、器材齊全的健身室等活動陣地每天免費向老年人開放,社區組織文體志愿者義務擔任文體活動教練員和管理員,老人們可以在這里自由自在地進行娛樂或健身活動。
與此同時,陽光社區積極在居民中挖掘資源,很多有文體特長且熱心公益事業的居民陸續成為文體活動的教練員和輔導員,帶動了社區老年文體隊伍的發展,目前社區共有老年文體骨干近百名,并先后成立了“任禾湘越劇表演團”和“張紅霞排舞隊”。截止目前,“任禾湘越劇表演團”的固定觀眾在幾乎涵蓋了社區所有老人的基礎上已經開始向周圍社區的老年人延伸,“張紅霞排舞隊”的隊員也從最初的20人擴展到目前的98人。
四、搭建平臺,構建“照料儲蓄”新模式
中國未富先老的現狀與陽光社區拆遷居民為主的特點,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居家養老朝著“照料儲蓄”的模式發展。“照料儲蓄”使居家養老走入一個經濟實惠的良性循環模式:或者是下崗失業的中年人,或者是身體健碩的低齡老人,都可以加入到“照料儲蓄”模式中來,在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同時,也為自己將來“老有所養”儲蓄勞務時間。社區居民林建福在附近開了家餐飲店,生意紅火,但是他還是主動報名成為社區“照料儲蓄”模式簽約的第一人,為社區5位老人提供送餐服務。在他看來,如果能以時間儲蓄的模式來為自己日后的養老早作準備,不僅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也讓自己心里踏實。55歲的林建福目前已累計儲蓄時間180小時。
社區養老報告 7
社區養老,主要是面向家庭日間暫時無人或者無力照護的社區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具有就近、專業、便利和成本低廉的優勢。進一步完善社區養老,發揮社區養老的優勢和作用,對于構建完整的養老服務體系,真正全面實現“老有頤養”的社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xx區社區養老現狀
截止2013年底,xx區戶籍總人口為93萬人,老年人口為20.2382萬人,占總人口的22%。近年來,xx區社區養老工作積極推進,老人們不同程度都享受到了社區養老服務。
1、基礎設施建設情況。xx區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在街道層面有6家,社區層面有118個社區設立了養老服務站。其中,符合xx市標準的有98個,a級(50 平方米以上)66個,aa級(面積100平方米并擁有5張床位)16個;aaa級(面積150平方米并擁有10張床位)16個。77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由社區自己運行;19 個社區養老服務站是由街道社區提供用房,交給社會組織運行;2 個社區養老服務站是由社會組織租賃,街道提供一半租金。有7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的裝修費用由街道出資,20個由社會組織出資,通過申請公益創投予以補貼。
2、服務項目開展情況。xx區各社區養老服務站根據老年人的需求,積極開展照料和托養服務、就餐服務、康復服務、心理關愛服務及文體活動、保健、培訓等綜合養老服務30余項。金陵六村等37個社區開展日間照料服務;南秀村、大方巷等11個社區開展短期托養服務;工人新村等19個社區開設了“銀發餐桌”。 38個社區能夠開展康復訓練;41個社區建立“心靈茶吧”;依托“心貼心”修腳網,建立了16個固定點,成立了14個上門服務組,為1萬多名老人開展低償修腳服務。大方巷社區開展音樂照顧服務,與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師生深入養老機構及社區開展活動96場次,服務3000人次。
3、社會資源利用情況。近年來,瑞海博老年康復中心、鶴顏養老服務發展中心、青春助老驛站、朝夕相處養老服務中心等一批社會組織陸續進入社區,開展社區養老服務。目前,全區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社會組織共有39家,其中專業負責社區養老服務站運作的有21家。在區政府提供租賃房屋的基礎上,引入了“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設立老年茶社、老年影視廳、老年照相廳、老年網吧、免費講座、老年大學等,服務隊伍人數已從最初的30多人發展到400多人,95%以上的人員經過考試獲得初級護理員證書,其中30%的人員擁有中級證書。
二、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基礎設施薄弱,專業人才匱乏。《xx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施辦法》要求每個社區40%的辦公用房用于提供養老服務,但在目前社區自身辦公用房都沒有完全達標的情況下,很難真正執行。有些社區由于用房緊張,1a級養老服務站(50平方米)至今未能落實到位,只能一房多用,社區養老服務站的設施、功能、標準、供養水平都比較低。另外,有些社區養老服務站沒有專職人員,就算有一般的工作人員,也大多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崗位培訓,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2、服務水平不高,標準缺乏統一。由于專業人才的匱乏,導致目前從事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很多是下崗職工,其中,又以年齡偏大的下崗女工居多,雖然他們經過短暫的服務技能培訓后能夠上崗,但是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并不高。而且,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再加上條件限制,各個社區在服務項目的提供上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社區服務項目較多,有的社區服務項目較少,有的服務質量較高,有的服務質量較低。
3、依靠社會偏少,資源利用率低。由于社區養老具有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特點,社會組織不太愿意參與進來。目前xx區參與社區養老的社會組織共有39家,其中負責社區養老服務站運作的只有21家,而且運作情況大都比較艱難。就算有社會組織參與進來,政府培育也不夠,沒有統籌利用好社會組織的各種資源,如醫務人員、志愿者隊伍等,要是沒有更好的補貼政策,就會留不住項目,也留不住人,社會組織最終只能是自拉自唱,自生自滅。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思想認識不到位。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4+2+1”的家庭結構與“老有所養”的`需求,要求政府承擔更多的養老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思想認識仍停留在只重視gdp和傳統的家庭養老理念上。一些職能部門和社區管理與服務部門對開展和加強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觀念落后,沒有把社區養老服務事業提高到反映一個社會文明進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持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服務意識較差,導致老年人沒有享受到普惠的社區養老服務。
2、體制機制不健全。目前,社區養老在總體上仍屬于政府推動型,帶有濃厚的行政管理色彩,部分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存在上層弱、中層空、基層虛的現狀,機制運行缺乏統一標準,社區權、責、利不一致。同時,政府職能在社區養老中存在缺位現象,政府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對非營利社會組織的培育不到位、投資社區養老服務的民間資本所應享有的相關優惠政策不完善等。
3、財政投入偏低。據統計,xx區2013年可用財政收入為49.58億元,其中用于養老服務的財政投入總額為2898萬元,占區財政收入的 0.58%。扣除機構養老的投入,用于社區養老的投入及補貼為463萬元,僅占區財政收入總額的0.093%,與機構養老的財政投入比為1:5.26。由于資金投入和扶持不夠,社區養老服務站等基礎設施破舊更新不及時、建設不到位,服務項目也難以拓展,有些老年飯桌由于虧本無法長期運作。
四、關于完善社區養老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及原因,參考有關政策文件,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經驗,現就進一步完善社區養老提出以下建議:
1、轉變觀念,增加投入,強化政府主導作用。要充分認識發展和加強社區養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社區養老作為迎接人口老齡化挑戰,滿足老年人需求和促進老齡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進一步加強對社區養老工作的組織領導。建議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逐年提高社區養老財政投入占財政收入總額的比例,保證每年給予財政上的支持,撥專款用于社區養老的發展和相關設施的建設。
2、統一標準,建設隊伍,強化社區依托作用。區政府對社區養老的領導體制要有明確分工,在民政部門指導下對老齡委機構獨立強化,成立“關心老一代協會”;在街道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統籌社區養老事務;在社區設立社區養老服務站,具體承擔社區養老的服務和管理,最終在全區實現統一服務設施、統一服務內容、統一服務質量的“三統一”標準。每個社區明確1名專職社工,專門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每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配備不少于3名的服務人員,并分批選送他們到高校或培訓機構學習老年服務知識和技能,提高做好養老服務工作的能力水平。
3、完善機制,激發活力,強化市場主體作用。盡快建立“黨政主導,民政部門組織領銜,相關部門協助,社會廣泛參與”的領導體制,充分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社區養老提供菜單式訂制服務項目,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社區自籌、機構投資和社會捐助,實現多方位、多層次的資金籌集方式。積極引入社會組織,開放社區養老服務市場,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管理運營社區養老服務,開展養老教育培訓、咨詢評估、標準制定、質量監督以及第三方認證等服務,逐漸將升級后的社區養老服務站交由社會組織運作,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
當前我國正在經歷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和最快速的人口老齡化過程。有關資料顯示,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85億,約占總人口的13.78%,老年人年均增長率達3.28%。西方國家是“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當社會進入老齡化的時候,已經有了很強的經濟基礎,實現社會化養老的能力已經具備。而我們國家則是“未富先老”,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社會化養老準備不足。作為我國老齡人口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離退休干部隊伍自身發生著深刻變化,特別是隨著“兩高期”的到來,高齡、空巢、獨居以及生活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將越來越多,給服務管理工作帶來許多新的課題。為落實國管局的工作要求,探索提高離退休干部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新途徑新辦法,我們對離退休老同志關心的機構養老服務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拜訪國家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國資委(機械)、國家安全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部委離退休干部局、廣電總局機關事務管理局以及xx市民政局老齡辦、xx區民政局,參觀xx市第一和第五社會福利院、匯晨、東岳、香山、蓰贏、曜陽國際、太陽城銀齡、燕達國際等老年公寓及北京壽山福海養老服務中心、金夢圓老年樂園,到海南實地考察xx市委招待所、武警三亞療養院、三亞鑫源和愛馨兩個老年公寓,向第三協作組各單位發函,同部委機關老同志進行座談和開展問卷調查等,在對機構養老相關政策、發展現狀等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完成了本報告。
社區養老報告 8
一、基本情況
望湖社區隸屬于望湖街道,成立于20**年10月,是以省直機關住宅為主的純居民類的新興社區,轄區約1平方公里,含6個生活小區和2所中小學校,91幢樓房,現入住居民4893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429人。自2012年9月11日開放“居家養老食堂”以來,現已辦理食堂飯卡的有298人。
食堂為社區自辦,位于社區二樓的活動中心。社區一次性投入8萬元,為食堂配備了灶臺、冰箱、消毒柜、不銹鋼灶具、桌椅等設施,食堂操作間面積約15平方米,餐廳面積約45平方米,可容納40來人同時就餐。社區聘用2名工作人員,每月工資1700元。食堂只供應中餐,有三種價格共選擇,一葷一素一炒一湯8元,一葷兩素兩炒一湯10元,兩葷一素兩炒一湯12元。自開放以來,每天約有30-40人就餐,最多時有近70人就餐,中青年及學生居多。
二、主要做法和特點
通過走訪座談,調研組認為社區食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為民服務。
社區興辦食堂,在合肥地區也不多見。望湖社區雖然承擔著食品安全、輿論評判、群眾認可度及資金補貼壓力等風險,但仍立足為民服務,把辦食堂視作便民利民的突破點、結合點,作為為民服務的疊加載體,積極籌辦了社區食堂。
2、公益屬性。
社區把食堂定位為非盈利的公益性質,初衷是解決老年人吃飯不便問題,兼顧其他群眾,落腳點是方便于民、讓利于民,所以取名為“居家養老食堂”。食堂在經營中,雖然葷素炒湯齊全,價格低廉,場所免費,但由于我國老年人的傳統生活習慣,不愿過多外出就餐,平常老年人光顧較少,大多為中青年及學生。食堂運行8個月來,由于飯菜售價便宜,多數月份為微虧經營(平均月虧約550元左右)。
3、管理精細。
社區從設備的配制,到員工的聘用,都進行了精細的考量,不愿多閑置一項資源;從食材的'訂購,到就餐的人數,每天都有專人精確統計,不愿多浪費一分錢;從飯菜湯的調配,到食品安全、場所的使用都明確專人管理,并注意收集各方面的意見,及時加以整改。由于管理精細、價位低廉、環境整潔,受到了社區居民的歡迎。
4、盤活資源。
望湖社區活動中心配套有閱覽室、健身房、保健室、室和室外封閉的活動場,都是由健身骨干自我管理,全天候免費開放。這些場所可一場多用,能容納百多人同時就餐。這既可讓喜愛運動的人就餐后連續活動,也可讓中午不便回家的年輕人和學生飯后自我選擇運動項目、休閑娛樂。使食堂與活動場館互為補充,相互利用,做到了資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
三、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調研組認為,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小區已不僅是個住所的概念,人們普遍希望所居住的社區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構建成一個包容和諧的“大家庭”。社區食堂的誕生,作為創新服務的載體,已贏得了居民的歡迎。如何將社區食堂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探索,保證食堂能長期正常運營,還需要作深入探討。
第一,從政府層面來說:
一是可把望湖社區食堂作為全區為民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的一種類型、一個品牌加以總結宣傳,以堅定社區的信念和決心,擴大社會的影響面,把這顆明珠打造更鮮更亮。
二是在經費上給予獎補。社區食堂功能定位為公益性質,一直在微虧經營,對無固定資產、缺少資金來源的望湖社區,應給予以獎代補(每年約上萬元);對長期在食堂就餐或訂餐的老弱病殘人員可給予適當補貼。
三是對有條件有積極性的社區,愿意辦的,政府應予鼓勵。
第二,從社區層面來說:
一是適時調整服務對象。現階段小區入住率不高(只占四分之一),食堂可面向社會開放。但隨著省行政辦公中心的啟用、高鐵站投入運營等,小區人口將會有大幅攀升,僅憑社區食堂現有的容量是很難滿足需要的,食堂功能定位應回歸到居家養老服務上,以解決小區老年人吃飯難問題,重點是保證高齡、獨居、孤寡老人和病殘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就餐問題。
二是測算經營成本。如果食堂長期虧本經營,社區沒有較好的財力支撐,將很難為繼。在目前老年人就餐不多的情況下,食堂可考慮改變純公益性服務,實行保本或微利經營,實現自負盈虧的良性運作。
三是注重學習外地經驗,嘗試多種經營模式,增加服務內容(如開啟早餐等),實行多元化運營。
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據了解,小區還有不少居民不知社區辦食堂,更不知食堂的定位,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區食堂的知曉率和社會影響面。
五是要以“居家養老食堂”為項目由頭,善于策劃包裝,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獎補。
第三,從食堂層面來說:
一是要保證食品安全。要進一步規范管理,嚴把食材質量關、餐具消毒關和場所潔凈關等,真正讓社區食堂成為放心食堂。
二是要提升服務質量。要注意了解不同人群的口味要求,不斷調整葷素菜花樣、粗細食搭配,做到營養均衡、數量滿足、價格合理,真正把社區食堂辦成居民滿意食堂。
三是要擴大服務范圍。重點要了解掌握小區老年人群的結構、狀況、需求。調理好膳食結構,逐步探索對有需求的高齡、孤寡、獨居、病殘人員提供訂餐、送餐等服務,以精細化的就餐照料,不斷提高社區食堂的滿意度、知名度。
社區養老報告 9
一、引言
隨著城市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正面臨著來自家庭功能、養老資源、生活方式、思想觀念變化等方面的沖擊,其養老功能正在削弱。社區養老作為一種新型模式,旨在通過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合作,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務,已成為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的重要途徑。
二、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
1、服務設施:
部分社區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養老服務設施,如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等。
但由于用房緊張,很多設施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空間有限、環境簡陋、功能單一等問題。
2、服務隊伍:
養老服務站缺乏專職人員,工作人員也缺乏專業的`培訓,導致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專業人才匱乏,很多從事養老服務的工作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
3、服務項目:
服務項目的提供沒有統一的標準,導致服務質量不穩定。
社區養老服務的種類和數量相對較少,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4、資金來源:
社區的養老服務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社會組織的參與。
盡管有一些社會組織參與其中,但運作情況并不理想,沒有充分利用好社會資源。
三、社區養老服務的問題
1、設施場地建設不足:
老舊社區因受到場地限制,已規劃改造建設項目大多利用現有辦公用房等,空間有限、環境簡陋,功能單一,無法滿足老人多樣化服務需求。
2、市場化運營不充分:
社區養老服務站點未能實現市場化運營,可持續性不足。
有些是受場地不足、專業護理人員匱乏、老年群體消費觀念保守等因素影響,沒有充分實現市場化運營。
3、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生存能力較弱:
受人才隊伍等因素影響,多數由社區代管,無法實現專業化運營。
站點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對資金補貼依賴程度較大,運營初期自身抗生存壓力不足。
4、政府購買服務兜底保障的作用發揮不夠:
政府購買服務資金投入較少,覆蓋面小、服務次數少,不能滿足特殊困難老年人長期存在困難和問題。
四、對策與建議
1、加強場地等設施建設:
聯合住建、消防及老舊小區屬地政府等相關部門綜合評估,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或引入社會資本投入,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2、推動站點市場化運營:
將養老服務列入重點招商引資目錄中,對專業運營團隊、專業養老機構、專業運營商提供優惠政策,推動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盡快實現高水平專業化、連鎖化運營。
3、出臺完善配套政策:
加快推進關于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運營方面的政策創制,完善老年人助餐等方面的專項政策。
對其建設、運營等方面進行規范和指導,做好惠民老人和商家營利的有效結合。
4、加大資金保障力度:
按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公益定位,爭取兩級財政支持并逐級匹配,出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運營補貼政策。
5、建立統一領導體制:
明確分工,建立統一的領導體制,如“黨政領導,民政部門組織領銜,相關部門協助,社會廣泛參與”的領導體制。
6、提升服務隊伍素質:
每個社區應明確1名專職社工負責養老服務工作,并配備不少于3名的服務人員。
通過培訓和學習,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7、引入社會組織:
積極引入社會組織,開放社區養老服務市場,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管理運營社區養老服務。
五、案例分享
漁邨社區:
該社區位于深圳市羅湖區南湖街道,通過無障礙改造、建立多功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長效化社區治理機制以及“樂齡到家”長者居家養老服務清單制度等措施,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養老服務,得到了居民的好評。
六、結論
社區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目前社區養老服務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和社區共同努力,加強設施建設、推動市場化運營、出臺配套政策、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建立統一領導體制、提升服務隊伍素質以及引入社會組織等,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社區養老報告 10
一、引言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社區養老服務逐漸成為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的重要模式。本報告旨在通過實地觀察、訪問調查和文獻調查等方法,深入了解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對策,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滿足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社區養老服務現狀
1、服務設施:
社區已經建立了一定的養老服務設施,但由于用房緊張,很多設施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部分社區的養老服務設施配置不足,存在人口密度大、配置設施用房難尋的問題。
2、服務內容:
社區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多元化、綜合性的服務。主要集中在層次較低的服務上,如健身保健、鐘點工、休閑娛樂和日漸照料等。
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期望較高,希望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項目,包括醫療保健、家政服務、方便營養的餐飲服務以及聊天、健身、娛樂等精神文化服務。
3、服務人員:
養老服務站缺乏專職人員,工作人員也缺乏專業的培訓。由于專業人才匱乏,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老年人對養老服務人員的技能要求較為苛刻,希望服務人員具備醫療保健指導、家政服務以及心理護理等技能。
4、經濟支持:
社區養老服務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社會組織的參與。盡管有一些社會組織參與其中,但運作情況并不理想。
政府加大了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投入,包括經濟補貼和醫療保障等方面,以減輕老年人的經濟負擔。
三、存在的問題
設施利用不足:由于用房緊張和管理不善,部分養老服務設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服務內容單一:社區提供的養老服務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多元化和綜合性的服務內容。
專業人才匱乏:養老服務人員缺乏專業培訓,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無法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
社會組織參與不足:社區養老服務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和有效支持。
四、對策與建議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應充分認識到發展社區養老的重要性,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
完善設施配置:對現有小區內部或相鄰小區銜接空間進行合理規劃和利用,通過新建、改建、租賃等方式增加養老服務設施。
提升服務水平:通過培訓和學習,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
引入社會組織:積極引入社會組織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提供和管理,發揮其在資源配置和服務創新方面的優勢。
建立監管機制:建立對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管機制,確保服務質量和安全。同時,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提升服務質量。
五、結論
社區養老服務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對于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設施配置、提升服務水平、引入社會組織和建立監管機制等措施,可以不斷提升社區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讓老年人在家中得到更好的照顧和關愛。
【社區養老報告】相關文章:
社區養老調研報告范文08-24
社區養老報告(集合12篇)05-21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調研報告05-12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調研報告08-22
社區防范養老詐騙簡報05-30
社區養老詐騙宣傳活動簡報05-31
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總結01-30
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實踐報告范文(通用5篇)01-13
社區防范養老詐騙簡報范文(精選8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