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業調研報告(集合15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創業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1
XX區共有街道(鄉、園、局)、社區、村婦聯組織92個,區直戰線婦委會10個,各類企業婦代會組織(女職工委員會)52個,團體協會組織3個。有街鄉社區婦聯執委和村婦代會委員639人。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市婦聯的具體指導下,我區婦聯緊緊圍繞全區“三先”(全省率先、中部領先、全國爭先)的戰略目標和“共促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生活”的總體要求,積極搭建就業平臺,優化創業氛圍,深化“巾幗文明示范崗”建設,開展教育培訓等方式全力促進全區女性創業就業工作。由于工作突出,xx年9月份,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
一、女性創業就業取得的成效
婦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社會支柱和重要幫手,在金融危機中發揮工作優勢和積極作用,按照區委和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婦女創業就業實際,找準定位,積極作為,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婦女創業就業的突出問題,切實履行組織婦女、引導婦女、服務婦女、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職責,我區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有了新的發展進步。
(一)圍繞全區婦女就業問題,搭建就業平臺
通過 “暖春行動——春風送百崗、麗人暖真情”活動,聯合湖南其它十幾家知名企業為失業女性創造了500個工作崗位,長沙麗人醫院率先為100個失業女性創造了工作崗位,并按照其特長優先安排下崗職工就業崗位22個,大學畢業生16人。府后街勞動和社會保障站推行“3幫1”結對包保幫扶,為每一戶零就業家庭發放“零就業家庭愛心聯系卡”,為其推薦就業崗位和提供政策咨詢;開展“誰先就業,誰先脫貧”就業評比,正面激勵積極就業者。區婦聯大力開展就業服務,組織女性人才、單親母親、下崗失業婦女、失地女農民等專場招聘會,幫助轄區內廣大女性朋友們找到適合的崗位。聯合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司法局、區工商局在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啟動女性專場招聘會。現場還設置了婦女維權、就業指導、法律服務、工商手續等4個咨詢臺, 40多家用工企業,為各類求職者提供了100多個工種、xx 多個就業崗位,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xx余份,并定于每周二、四持續舉辦招聘會。為了解決姐妹們的困難,區婦聯家政通過家政培訓實現了1600名婦女轉移就業,服務千家萬戶,成為全區有就業愿望女性零門檻就業的孵化器。積極與湖南生物機電學院都市花鄉班聯手,成功連接了政府、高校、企業、社區、家庭五級平臺,實現培訓、提質、就業聯動,加大婦女就業創業定單式培訓幫助轉移就業。這一成功經驗被今日女報以“定單班,讓高校成為企業人才基地—XX市XX區創新創業就業生態鏈”為題進行了整版報道。
(二)圍繞全區創業富民精神,優化創業氛圍
通過政府組織、社會響應的方式,開展“女性創業論壇”活動,積極為女性提供豐富的成功創業的經驗。成立XX區女性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召開女性就業專場招聘會,聯合創業辦在全區征集優秀女性創業項目,并召開創新.行動—我的創業方案暨優秀女性創業項目評審會,評選表彰11個優秀創業女性項目。搭建展示平臺,評比表彰“巾幗創業十杰”,區婦聯牽頭,組織了新芙蓉新女性演講報告會、成功舉辦了XX區女性創業講壇,成功創業女性論壇、成就與夢想—我的創業故事會,評選推薦創業女性典型(推薦省市成功創業女性、評選區級創業之家20戶、評選表彰巾幗創業十杰)。組建創業女性巡回報告團,開展創業十杰首場報告會,邀請韓國女企業家、韓國湖南大學創立者李花城,湖南派意特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學軍等中外優秀男女企業家為與會人員講述自己的創業歷程,為想創業和正在創業的女性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建議。聯合勞動局,認真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為女性創業提供政策優惠。鼓勵農村婦女自主創業,將火炬村陳新華、合平村李愛云、月桂社區劉建輝、人民新村李曉麗創業事跡在全區推廣,帶動城鄉女性創業。
(三)圍繞全區經濟發展形勢,深化“巾幗文明示范崗”建設
全區現有區級以上巾幗文明崗120個(其中國家級崗3個、省級崗2個、市級崗34個),“三八紅旗手”90名,巾幗創新業十佳60人,巾幗建功、雙學雙比先進個人550名。召開全區巾幗文明示范崗創建現場推進會。積極搭建城鄉聯動的服務平臺,強化項目支持、技能培訓、職業指導、資金援助和就業扶持。引導全區的廣大婦女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聰明才智,著力打造婦聯統籌城鄉婦女發展的響亮品牌。東岸鄉舉行“巾幗示范村”創建動員會暨女性素質大課堂的活動現場上,東岸鄉積極進行巾幗示范村創建,區婦聯牽頭組織了市級“巾幗文明崗”——市住房公積金中心與東屯村進行崗村結對,并在大會上簽定了結對協議。XX區婦聯組織了全區200名巾幗志愿者進行公共交通安全的宣傳和文明勸導,激發轄區內巾幗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的參與熱情和創造精神,提升女性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感。
(四)圍繞全區婦女素質問題,開展教育培訓工作
注重將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積極與區委組織部共同做好婦女人才培養工作。堅持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婦女培訓工作,根據不同婦女群體的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培訓,實施“婦女素質教育工程”。千方百計整合社會資源,爭取勞動、農林水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將婦女教育培訓納入“勞動力就業計劃”和“陽光工程”,在婦女群眾中廣泛開展靈活多樣、卓有實效的培訓活動,幫助廣大婦女提升素質,增強本領。
二、女性創業就業的主要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女性創業就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
(一)創業環境仍需優化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在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由于市場競爭尚不規范,一些影響發展環境的人和事還偶有發生,無序競爭、經營缺乏誠信、道德失范等現象還存在,一些女企業家“花錢買經驗教訓”的風險成本還普遍存在。政府在女性創業上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但是資金籌措、技術升級等仍制約企業發展,女性創業仍需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社會認可度仍需提高
在傳統觀念影響下,許多男人寧要“賤內”而不喜歡“女強人”,使許多女性在事業中不思進取,缺乏現代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技能。女大學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言論甚囂塵上。創業女性肩負著事業家庭雙重擔子,創業成功需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大的犧牲,而傳統觀念給女性創業帶來壓力和困難,支持女企業家發展的社會文化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幾千年的文化積淀遺留下來的人們對女性的隱性歧視仍需解決。
(三)女性素質仍需加強
女性創業就業相對集中于批零貿易、餐飲、加工制造和社會服務,創業女性依靠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和傳統經驗完成了原始積累,與當今市場的瞬息萬變和科技的迅猛發展不相適應。更有一些女性,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在就業中缺乏競爭力,特別是年齡大、文化低、沒有技能的婦女面臨就業困難。需要政府服務婦女,進行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技能培訓,提高婦女素質,提升女性創業就業的發展空間。
三、推動婦女創業就業的對策
第一在教育婦女上下功夫。婦女教育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基礎,在今后的婦女工作中加大婦女教育培訓的力度,舉辦多種形式的講座和宣傳活動,挖掘、樹立、宣傳典型,開設女子禮儀培訓班、賢惠廚娘培訓班、女性素質綜合培訓等課程,著重培養適應新時期新社會的新型婦女人才,為我區“和諧芙蓉”的構建貢獻力量,全力推動我區婦女事業發展進步。
第二在服務婦女上下功夫。婦女就業創業困難仍然存在,貧困婦女、單親母親創業難。積極爭取政府及社會對婦女創業的扶持,重點推進單親貧困母親創業就業力度。聯系各企業公司針對女性開展不同形式的招聘會,提供盡量多適合女性的就業崗位,為廣大失業、待業婦女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不斷擴大同各階層和各界別婦女的聯系,增進與國外婦女組織的交流交往,吸取國外先進的思想理念和工作經驗。
第三在維護權益上下功夫。加大幫扶救助工作力度,努力實現從他助到自助的轉變,實現貧困婦女自身的發展,為社會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貫徹實施婦女兒童“兩法”、“兩綱”,充分發揮婦兒工委協調推動婦女工作的優勢,積極推動政府進一步加大解決婦女發展中重點難點問題的力度,力爭在重點領域、重點指標上有新的突破。切實增強維權工作的實效性,完善婦聯縱向及橫向維權工作網絡,利用信訪接待、維權熱線,切實為權益受到侵害的婦女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幫助。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2
近年來,**市**縣婦聯堅持把婦女創業就業作為全縣婦女發展工作的重點,認真落實創業就業政策,不斷優化創業就業環境,積極拓展創業就業渠道,并在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崗位援助、小額貸款等促進婦女創業就業項目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縣目前婦女創業就業的情況。
1、女性創業就業環境不斷優化。近年來,我縣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為女性創業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縣委、縣政府實施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為廣大婦女創業就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2、女性就業結構趨向合理。隨著我縣經濟的發展,女性就業結構日趨合理,從事第三產業特別是一些素質要求較高的領域,如金融保險、文化藝術、會計等行業,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就業層次有所提高。
3、非公有制企業成為吸納女性就業的強大載體。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女性也紛紛到非公有制企業里搭建創業就業舞臺。目前,我縣非公有制領域從業人員中女性占到了50%以上。
4、自主創業女性比例偏低,規模不大。我縣自主創業女性總的來說比較保守,冒險、創新意識不強,再加上對高新技術的掌握不夠,女性創辦的實體規模普遍不大。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大宣傳教育,轉變婦女創業就業理念。縣婦聯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宣傳鼓動、組織發動、團結帶動”的特有優勢,針對婦女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大張旗鼓地營造婦女創業就業的濃烈氛圍。通過現場參觀學習、召開婦女動員大會、進村入戶、個別座談等形式,做深入細致的思想發動工作,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傳媒及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幫助婦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內”的陳舊觀念,克服“怕吃虧、怕吃苦、不敢闖、不敢干”的消極意識,鼓勵她們到更廣闊的領域和空間求發展。
2、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增強婦女創業就業信心。全縣各級婦聯組織注重典型的培養,樹立了一批創業就業先進典型并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大造輿論和聲勢,并向省市推薦。同時,還不斷評選“雙學雙比”、“巾幗建功”創業典型,推介婦女創業就業的生動實踐和成功經驗,通過宣傳發動,把體現創業就業價值、實現致富的思想觀念日益深入婦女內心深處,促使創業就業的婦女越來越多。
3、加強培訓提高技能,奠定婦女創業就業基礎。近年來,縣婦聯與縣人社局、農業局等部門聯合,充分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多形式開展培訓。圍繞本地產業特色開展了食用菌種植、生豬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為增強廣大婦女就業技能,組織婦女開展計算機、家政、育嬰師、營養師、電動縫紉等勞動力轉移技術培訓,以滿足不同婦女的實際需求。
4、規范服務,搭建女性創業就業平臺。一是搭建信息平臺。每年春節前后,縣婦聯都會與縣勞動就業部門和企業舉辦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婦女提供就業信息咨詢和指導,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為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另外,縣婦聯還想方設法開辟公益性崗位,多方聯系為“4050”人員提供家政員、清潔工等崗位。二是搭建資金平臺。我們通過做好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女性創業,切實解決廣大婦女在創業中資金不足的困難,為廣大婦女搭建創業平臺。截至目前,全縣共發放了婦女小額擔保貸款6600多萬元,為800多名創業婦女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扶持。三是搭建幫扶平臺。搞好結對幫扶是帶動更多婦女創業就業的主要途徑。近年來,縣婦聯通過開展婦女干部與有創業愿望和創業能力女性結對,女能手與貧困婦女結對,女老板與女大學生結對等活動,為她們提供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共結對80多對。
三、女性創業就業的存在問題。
1、性別歧視依然存在。我國法律中雖然規定了婦女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但實際上婦女就業機會并不是平均分配,用人單位拒絕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對女性的錄用標準現象時有發生。
2、婦女素質有所提高。單一勞動技能和較低的文化水平束縛了廣大婦女的創業就業,在婦女中具有專業技術素質的人偏少,存在“有人沒事做、有事沒人做”的現象。
3、女性就業觀念陳舊。部分女性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還沒有從“單位”、“機關”、“貴賤”勞動觀念中解放出來,對一些適合婦女從事的養老服務業、家政服務業,有些人認為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不愿從事,尤其是一些女大學生就業的期望值較高,都希望找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動創業或從事一些基礎性工作。
4、資金瓶頸制約女性創業。部分想創業的女性由于資金問題至今沒有實現理想,就是一些創業的女性由于資金的制約,也只能選擇一些投資少、技術含量低的傳統產業,想擴展規模、提升品質又缺乏資金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營造女性創業就業的良好氛圍。引導婦女轉變創業就業觀念,實現自主創業,自謀職業。要進一步通過評比表彰、專題演講、電視專題、報紙專版等形式加大對女性創業典型的宣傳,擴大社會對她們的了解和認同,帶動更多的女性投身創業。
2、進一步加大培訓引導力度,增強女性創業就業的能力。要自上而下建立婦女培訓網絡,確保婦女培訓工作的經常化、持久化、規范化。在培訓過程中要堅持分類指導,對尚未就業的婦女,給予必要、系統、全面的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使之盡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能力;對初始創業者,開展針對性的業務培訓,幫助其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對創業有成者,開辦更多創業講座及相關課程,邀請專家、教授前來授課,專門指導,進一步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引領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要加大對女大學生的培訓和引導,為女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創業指導和實踐基地。
3、進一步搭建服務平臺,拓寬婦女就業渠道。聯合相關部門和企業,舉辦勞務洽談會、招聘會等活動,及時為婦女提供就業信息咨詢和指導,并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為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4、進一步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破解女性創業就業難題。我們正在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進一步簡化女性創業擔保貸款手續和降低擔保資格門檻,給創業女性提供方便快捷的資金支持。目前正在積極和銀行等單位溝通協調,探索搭建銀企對接,互通信息、加強聯系的平臺,建立女企業家融資懇談等機制,有方向、有目的地扶持女企業家做大做強。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3
在外打拼多年學會了一技之長,增長了見識和才干,有了新思維和新理念,同時也攢集了一定的資金,又對家鄉情深義重,這些打工者,一旦時機成熟有人提醒,他們一定會返鄉創業。個人認為,返鄉創業是利縣利民的大好事。
一、在當前這種經濟形勢下,由于他們的創業,為很多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就業提供了崗位,可以保穩定,保民生;
二、為政府排憂解難,減少就業安置費用;
三、擴大了縣域經濟總量,增加了財稅收入,確保了經濟增長。
但是作為一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太難太難。這是前段時間我走訪調查兩戶返鄉創業的企業得來的結論。下面我就他們的困難及解決困難的思考歸集如下:
一、困難
1、資金的困難
創業一個企業不是點滴資金能夠解決的事。一是固定資金投入,包括建廠土地,建設廠房,購置機器設備等等。二是流動資金投入,大致包括:原材料采購、庫存產品運輸費用、日常周轉資金、人工工資、水、電、煤等能源消耗等成本性開資、三是廣告、協調、新產品研發等費用資金緊缺成了所有企業都存在的共性問題。
2、用地的困難
創辦一個企業必須要有廠房,要建廠房必須得用地。土地資源是非常緊缺資源,城鎮的土地顯得更為緊張。一是可用土地少;二是用地報批難;三是土地價格高。所以企業建廠用地時,一是難有滿意的可用之地;二是政府沒有現成的可批之地,等手續辦下來,至少一得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企業籌辦期太長。
3、人才的困難
要辦好一個企業,必須有支撐企業運轉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除了有老板,還得有做事的員工,管事的管理人員和為生產經營服務的后勤人員。通過對兩個企業的走訪,我發現,現在的私營企業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業,老公(或老婆)當老板,老婆(或老公)當技術負責人兼總經理,管生產,管營銷,小叔、小姑或小舅、小姨當保管、會計或出納、采購員等等,沒有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沒有成套的系統的管理[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手續制度。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這不難看出,業主不是不想把企業做大做強,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些企業缺職業經理,缺技術研發人員,缺市場營銷人才,缺財務管理人才。
4、環境艱難
這些年,政府治理經濟發展環境力度大,效果好。但作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環境與沿海發達地區比還是有差距的。首先是硬環境無法比,如交通、能源、城市配套設施等無法比,其次是軟環境,一是政府和各職能部門官員的思想解放程序跟不上,他們往往只盯住企業的產值和稅收,忽略其他方面;二是很多優惠政策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無法落到實處,業主還不敢亂說,說不好得罪誰了自己吃了虧還不知道,只好不說,有人調查時,一概說好。
二、解決這些困難的建議和想法
1、資金困難的解決
一是政府成立融資擔保公司,為有發展前途的企業擔保融資,為守誠信的企業融資擔保,為一時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擔保融資,為企業季節性需求資金融資擔保,保證融資渠道暢通。二是理順銀企關系,建立完善的銀企借貸制度,確保企業資金困難時能及時從銀行貸款,同時,也保證銀行貸出去的款項能按時全額收回。三是引導建立和完善的股份制公司,讓有資金有意愿的人到企業入股,增加企業資金,保證入股人的利益實現和到位。四是政府的閑置的資產和土地入股,減少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增加企業流動資金。
2、解決用地困難的想法
一是縣里要為工業用地儲備一定的土地,只要有合適的工業項目,就按程序審批適量的土地供應。二是完善土地流轉制度。成立土地儲備中心和其他可流轉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收歸土地儲備中心備用,凡有企業用地申請,根據企業特點和環保要求,批給其適用適量的土地。
3、解決人才困難的想法
一是縣里為企業招聘急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聘用后企業認為他確實為企業發展壯大作出了特殊貢獻或重大貢獻的,經有權部門審核考察合格的可以由縣委提拔為政策相關部門的管理型領導或者由政府重狀。二是企業自己選拔優秀人才,由政府利用創業培訓的平臺,為企業免費培訓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三是企業自己招聘急需的人才,聘用人才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到企業入股,讓人才變為股本,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分紅,讓他們把自己融入到企業中去,死心踏地的去為企業做事。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4
為有效解決女性就業創業新中遇到的新問題,探索新方法,新途徑,促進婦女創業就業工作。__縣婦聯深入縣人社局和部分企業、鄉鎮,通過調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我縣婦女就業創業狀況開展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__縣位于位于__省西南部,__中上游,__市東北部,全縣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轄25個鎮、辦、鄉、場,808個行政村、79個社區。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縣總人口106.56萬,其中女性人口51.22萬,占48.07%;成年至退休年齡段女性人數為30.12萬,占58.8%。全縣就業人員總數為55.33萬,其中女性25.05萬,婦女就業率為45.27%;全縣婦女自主創業人數有7500余人,主要從事服務、餐飲、美容美發、種養殖、紡織等行業。20xx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880人,其中婦女失業人數為1860人,占47.9%;農村剩余勞動力6.61萬人,其中農村剩余女性勞動力人數3.18萬,占48.11%。
20xx-20xx年,全縣發放小額擔保貸款總額為16602萬元,其中婦女獲貸金額為6749萬元,婦女獲貸金額所占比例為40.65%;全縣獲貸總人數為2873人,其中婦女獲貸人數為1005人,婦女獲貸人數所占比例為34.98%。小額擔保貸款助推婦女創業人數為1005人,帶動婦女就業人數為2896人。婦女貸款回收金額為4616萬元,婦女貸款回收比率為100%。新增應付貼息金額為1278.54萬元,實際支付貼息金額1179.32萬元,應付未付貼息金額162.16萬元,擔保資金規模為3200萬元。
近幾年來,在上級婦聯的正確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縣婦聯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工作優勢,通過抓宣傳、抓培訓、抓服務等有效形式,積極做好婦女創業就業工作,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一是就業觀念落后。受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影響,本地無業婦女承擔著家中的大部分家務,習慣了自由支配勞動時間,不能適應快節奏的工作流程和嚴格執行的作息時間以及規章制度,在擇業時挑挑揀揀。二是依賴思想重。很多婦女安于現狀,不愿主動參與就業競爭,主動發掘就業機會,一味被動的等工作機會出現、等政府把工作機會送上門。三是就業能力偏低。無業待業婦女普遍知識水平偏低,缺乏專業技能,沒有一技之長,學習能力比較弱,缺乏主動學習的意愿。四是創業愿望不強。許多婦女生活安逸,衣食無憂,又怕苦怕累,無創業愿望。同時受創業知識、技能、管理經驗、資金、項目、信息因素的影響,使得她們不敢貿然創業。
一是強化宣傳輿論,激發婦女就業創業內在動力。針對部分婦女就業積極性不高,存在抵觸情緒。通過加強宣傳引導工作,積極培育創業就業文化,宣揚婦女勞動的傳統美德,營造婦女創業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大力宣傳關于推動自主創業、促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調動廣大婦女創業就業的積極性。并通過典型引路,讓身邊摸得著、看得見的典型事跡不斷影響和帶動更多婦女就業創業。幫助不愿意就業的婦女轉變思想觀念,實現就業;幫助有就業意愿的婦女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轉變“大錢賺不到,小錢不愿賺”的想法,鼓勵他們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實現多途徑就業。
二是強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婦女創業就業能力。要充分利用公共培訓資源,根據市場的需求,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就業需求和不同類型的婦女群體,積極開展適合女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婦女就業技能和就業層次。要幫助有創業意向的婦女樹立創業觀念,掌握創業本領,利用創業優惠政策,壯大創業實力,實現創業理想,推動更多婦女敢創業、會創業、創大業。
三是強化服務管理,提高婦女就業創業水平。進一步加強婦女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確保婦女就業工作落到實處。讓廣大婦女真正得到實惠。通過小額貸款、稅費減免、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及服務等政策的落實,為婦女創造條件,鼓勵、支持和幫助更多的婦女自主創業。
就業創業是民生之本,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民生工程。因勢利導,扎實推進婦女創業就業工作,為推動__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5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大量農民工為尋找財富,謀求富裕,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質量,從貧窮落后的西部地區到東部沿海地區務工經商,他們為城市的繁榮做出了貢獻。但是,這種單方面的人口流動也造成了留守兒童,社會治安,城市貧困化,農村勞力缺乏等諸多社會問題,因此,科學地鼓勵引
導那些資金、技術、信息、理念等創業要素積累到一定水平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對我縣優化經濟結構,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政府職能轉變,從而實現率先突破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推動這一工作的進展,我們對勉縣農民工返鄉創業情況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勉縣農民工回鄉創業現狀。
(一) 勉縣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為了鼓勵引導更多的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鼓勵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實施意見》(勉政發[20xx]24號)文件。據統計,全縣外出農民工具有回鄉創業意愿的達170余人,占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0.002%。截至目前,共有134人在勞動服務局辦理了《回鄉創業優惠證》,計劃投資100萬元以上的9人,計劃投資10050萬元的32人,計劃投資5010萬元的93人。回鄉創業農民工計劃總投資5691.5萬元,自有資金2968.5萬元,新辦企業121家,提供就業崗位1751個,新增就業人數1189人。回鄉創業項目主要集中在養殖業、種植業、餐飲農家樂、機械加工、磚瓦生產、運輸銷售等領域,其中經營養殖業57戶,占42.5%,經營機械加工和運輸銷售各19戶,各占14.1%,經營餐飲農家樂10戶,占13.4%。投資地點主要分布在縣城周邊鄉鎮,勉陽鎮32人,占24.8%,新街子鎮,周家山鎮,黃沙鎮各12人,各占8.9%。
勉縣總面積2406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248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其中城鎮人口8.3萬,農村人口34.7萬,農村勞動力19萬,農村外出務工人員6.9萬,占農村勞動力人數的36.3%,年創收達5億元。
(二)勉縣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基本特征。
1、回鄉創業與外出務工時從事的行業基本一致。勉縣農民工大多數在江浙,廣東等東部沿海地區務工。農民工外出務工時從事的行業比較廣泛,涉及到餐飲、建筑、種植、養殖、采礦、運輸、加工等多種行業,而從事這些行業對農民工回鄉創業有著最直接的影響,許多農民工回鄉創業與其外出務工時所從事的行業是一樣的`。農民工自己有了專業技術和從業經驗,就免去了政府的項目推介和從業培訓工作。比如勉陽鎮高潮村村民柏志波,06年到江蘇省宜興市宿豫區水蛭養殖基地打工,學會了水蛭養殖技術,08年回鄉自己投資進行水蛭養殖,市場前景良好。
2、外出務工是回鄉創業的基礎。農村經濟貧困,教育落后,勉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不足15%,但是外出務工人員大多利用務工的機會開拓了眼界,參加了各種技術培訓,學到了知識和能力,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這便成為他們回鄉創業的優越條件。比如漆樹壩鄉唐家壩村祝國棟在廣東打工期間,學習了電腦與網絡技術,不但學到了技能,還得到了鍛煉,并拿到電大學習的畢業證書,回鄉創辦了正大電腦學校,主管電腦維修工作。
(三)根據《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認真做好農民工回鄉創業工作的通知》精神,勉縣人民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鼓勵外出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實施意見》,這是全市首個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的綜合配套政策。該政策在項目服務、政策扶持、資金幫扶等方面著力為回鄉農民工創業解決實際困難。主要有以下幾點:
1、開展項目服務。通過網絡和招商洽談等形式,積極向外出務工人員推介一些投資好、見效快、效益好、具有一定市場前景的致富項目。主動提供相關項目的咨詢、信息服務,指導幫助農民工選準選好創業項目,對回鄉創業農民工申報的項目優先予以立項審批。
2、進行政策扶持。用地政策規定,外出農民工回鄉從事生產經營需占用土地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200萬元以上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縣國土局優先審批建設用地,征用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規費,屬縣本級收取的采取即征即返的方式予以減免。從事養殖業發展、興辦農家樂需占用農用地的,按農業用地相關政策審批,免收相關規費。通過租賃等流轉方式取得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用于種養殖業生產的,其經營年限可適當放寬,具體年限由雙方約定。開發荒山、荒丘、荒灘、荒溝的經營年限可放寬到50年。承包林地的,經營年限可延長到70年。在承包期限內,其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并可依法采取轉讓、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方式進行流轉。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6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創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為深入了解衢州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以及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等,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對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36名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其中衢州學院17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19人;從性別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從學歷上看,本科畢業生10人,高職(專科)畢業生26人;從畢業去向看,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1人,為繼續深造做準備5人。他們中過半數沒有關注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其余關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創業貸款和就業社保領域。
一、就業情況
20xx年,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有應屆畢業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兩校分別就業956人和732人,升學489人和155人,就業率61.7%和44.6%(含升學人員)。從歷史統計數據看,每年8月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學院就業率為98.0%,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為95.8%.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就業渠道廣泛。被訪的31名已落實就業畢業生中通過各類招聘網站落實就業單位的有8人,通過校園招聘會和老師、校友推薦的各6人,通過家庭或其他社會關系的有4人,通過工作實習和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各3人,通過學校發布的招聘信息的有1人,無人通過高校畢業就業信息網、政府(社會機構)組織的招聘會、報紙(雜志)發布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實就業。可見專業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師友親屬等社會關系仍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線城市更受青睞。31名已就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在直轄市的有1個,省會城市的12個,非省會城市和縣級市各8個,鄉鎮和農村只有2個。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發展機會較多,競爭壓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和條件相對落后的鄉鎮農村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經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31名已就業畢業生去國有企業的有6人,事業單位1人,三資企業3人,其他企業(民營企業)21人。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其他企業依然是就業市場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學專業與崗位相關度一般。31名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即將從事的工作很相關的有5人,相關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關的有7人,很不相關的只有1人。過半數被訪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所學專業與工作無關的也有四分之一。
(五)工作滿意度較高。31名畢業生對已落實的工作認為很滿意的有2人,滿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沒有不滿意勉強就業現象,表明自由擇業能夠讓近半數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約影響較大。31名畢業生認為求職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就業能力不足、缺乏求職技巧等問題,選擇崗位信息不足、社會關系欠缺等客觀因素的較少。
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
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均在就業指導工作上采取了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強化就業幫扶等措施。衢州學院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上存在人員緊缺困難。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就業形勢與往年基本相當,但存在專業不對口、就業層次不高問題。學生求職時定位不準,心態不穩,經常變動單位;個別學生缺乏憂患意識,求職時不積極主動。
(一)就業指導與服務成效顯著。36名被訪畢業生均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就業政策宣傳解讀、招聘信息發布、就業形勢分析與判斷、就業心理輔導、創業指導與訓練、就業實習與實踐、校園招聘會、就業困難幫扶、升學(或出國) 指導等就業指導與服務,所有指導服務項目均被過半數畢業生認為有很大或較大幫助。最受認可的是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認為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舉辦校園招聘會,認為有很大幫助的12人,有較大幫助的11人。就業心理輔導項目認可度相對較低,認為有很大幫助的只有7人,說明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和心理幫扶被各方忽視。
(二)就業指導服務仍需加強。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業信息的收集發布不到位,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夠,需要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指導。大部分被訪畢業生不了解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項目和就業服務政策,僅有6名被訪者表示有所了解,他們相對認可應征入伍服兵役、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政策,對三支一扶計劃、畢業生到基層或中西部就業專項政策的認可度最低。
三、創業情況
兩校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訪畢業生有強烈的創業意愿,沒有馬上選擇創業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人脈和經驗。
(一)創業意愿強烈。被訪畢業生普遍懷有創業理想,同時對自身現有能力有清晰認識,大多選擇先就業提升綜合素質后再開始創業。36名應屆畢業生中有29人表示愿意自己創業,其中26人打算工作幾年后開始創業,畢業后馬上創業的僅2人。從創業形式看,選擇合伙創業的有12人,個體商戶形式的7人,互聯網創業的5人,自己辦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二)創業指導服務欠缺。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創業指導服務主要問題在于對學生創業上的指導不夠,創業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發揮作用,創業信息、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基地相關配套措施。他們中認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在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上改進的有14人,簡化審批手續的有10人,加強場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的各有8人。
(三)希望政府加強幫扶。衢州學院希望政府在推動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上加強幫扶力度,關愛基層就業創業工作者;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應當及時落實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被訪畢業生對政府的政策期許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貸款的資金幫扶和技術、法律方面的指導等。
四、幾點建議
(一)加大就業、創業幫扶投入。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環境建設投入,增加校園招聘活動補助。加大高校就業、創業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高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素質;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平臺,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科學設置專業和招生規模,簡化高校專業設置和招生審批制度,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貼近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大對行業急需但生源不足的專業財政投入,減免人才緊缺專業學費,保證人才緊缺專業生源,優化人才供給。
(二)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現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發布本區域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和行業總體薪資水平,規范行業薪資信息發布披露。完善創業指導服務,加強創業宣傳和引導,簡化畢業生申辦各類創業政策手續,優化畢業生就業歸口管理,為畢業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三)培養畢業生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基層環境建設,加強基層工作宣傳,引導畢業生全面認識、科學擇業。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分配機制,提高基層工作補貼,保障基層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層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稅費減免、畢業生落戶、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宣傳和落實。優化非公有制機構的權益保護機制,轉變傳統擇業偏見。加強對"雙困生"的個性化幫扶,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強化就業能力指導,重點解決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問題。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7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擺脫貧困、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下,我鎮廣大農村青年逐步轉變靠山吃山的傳統觀念,紛紛走出山門。開始自發的或通過各種勞務方式向經濟發達的地區流動。但是自20xx年以后,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外出務工青年提前返鄉趨勢愈加明顯。為切實掌握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思想狀況,妥善就地安置這些接受過外面世界洗禮的農村勞動力。北平鎮團委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調查等方式相結合,深刻研究,科學對待,初步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基本情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主要返鄉原因
這次我們從我鎮十五個行政村中選取了三個對外輸出勞動力人數且返鄉青年較多的三個行政村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眾多務工青年的返鄉原因是由于:一企業遭遇困難。不少外向型、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訂單不足、生產不飽和、出口受阻,企業出現半停產、停產、關閉、破產等情況,導致部分外出務工青年工作不穩定或歇崗、失業,從而選擇返鄉。二務工成本增加。當地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增加,但部分企業工資福利待遇并未相應提高甚至出現下降,部分外出務工青年自動辭工返鄉。三農村新政影響。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糧食收購、土地流轉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對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產生了積極影響。四部分有技術、有資金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感到農村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選擇回鄉創業,實現自我價值。五其他原因。由于天氣變冷、過年正常回家或者是個人及家庭原因返鄉。
二、分析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返鄉發展態勢
結合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多為初中學歷,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在外多從事勞動強度大,勞動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局勢下,他們成為了企業被迫裁減的首選人群。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發展態勢將呈現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不穩定狀況日益顯現,可能出現返鄉高潮。雖然大規模外出務工青年返鄉現象尚未出現,但返鄉規模可能進一步擴大。主要是歇崗、失業民工中,只有少部分選擇回鄉,大部分仍滯留原地等待或流向內地一、二線城市,繼續尋找就業機會,其就業狀況不穩定。
二是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務工收入下降,工資拖欠問題日趨嚴重。由于企業出口產品訂單減少、開工不足或停產放假,工資水平較高的沿海企業普遍減薪,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收入大幅降低,甚至出現了工資被嚴重拖欠的問題。
三是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形勢變化,就近轉移就業比重增加。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持續和擴大,沿海企業用工需求將大幅減少,但隨著中西部開發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沿海地區產業向內地轉移的力度不斷加大,內地和沿海務工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加之就近就業可兼顧家庭,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將回到工源地再就業、創業。
三、我市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可能引發的問題
(一)制約農民收入增加。我鎮的非農業人口比重較大,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人均勞務收入在農村收入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勞務收入成為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撐。外出務工青年失業返鄉和就業不穩定,直接導致工資性收入明顯下降。
(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當前,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超強度勞動、被克扣或拖欠工資等問題依然存在,在失業返鄉的背景下,極易誘發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與用工單位間的利益沖突。新生代失業返鄉外出務工青年已基本適XX市生活,沒有務農經歷,缺乏農業生產知識,返鄉后極易成為社會穩定隱患。
(三)增加公共服務壓力。目前,我鎮失業返鄉外出務工青年隨返子女較多,大部分需回原籍上學,將給農村義務教育帶來新的壓力。部分職業病患者、傷殘病人返回原籍可能產生新的農村貧困戶,給醫療、救濟帶來極大壓力。外出務工青年失業返鄉后,可能因土地承包權益、社會保險轉移接續、參加農村醫保、住房建設、回鄉創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等諸多利益訴求,給政府公共服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四、我鎮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基本政治態度和價值取向
(一)對國家的改革發展及自己未來有信心
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改革開放不僅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綜合國力,同時隨著各級黨政及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工作的力度,他們感到自己不再只是城市的匆匆過客,工作、學習、生活上的事情有人管了,心里話有人聽了,遇到困難有人幫了,心理上有了依靠,在就業環境改善、工資待遇提高、政治權利保障、加快融入城市等方面都發生了可喜變化,對改革的成果表示滿意。國家現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他們對國家的發展、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二)求知欲望增強,主動學習技能謀發展
調查結果表明,先被裁員的員工多數是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員,對公司的長遠發展起不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返鄉外出務工青年普遍表示,為了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力求做到精一招、會兩招、學三招,才能為以后的就業增加競爭砝碼、為工作的穩定提供技術保障。調查顯示,有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進入了技能培訓班,有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向自己的親戚朋友拜師,學習縫紉、廚師、車工等各種專業技能,打算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在世界金融危機面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三)對勞動分配制度提出疑問
在入戶調查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中,有的說為什么現在直接生產產品,創造價值和社會財富的人不如非直接創造價值和財富的人收入多?為什么他們與文藝、體育明顯收入差距這么大?社會分配究竟以什么為尺度?有的說,現在的分配形式還是以按勞分配為主、兼顧公平這一原則,但為什么整天勞動,甚至加班加點還收入不高,有時還開不出工資,造成這種狀況是他們的責任,還是政策上的問題?
(四)存在“悲觀失望、焦慮郁悶”的不良情緒
有的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特別是年齡接近35歲的,大多打算先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照顧家人,等金融危機過后再外出務工。其中有技術的也打算利用新農村建設之機,利用自己所學技術,就近找一些臨時性、季節性工作,賺錢照顧家庭兩不誤。個別有資金的農村青年還計劃利用國家農機補體的機會,購買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打算在農忙季節,進行機械化耕作,在家就能賺大錢。有部分返鄉務工者沒有很快走出下崗失業的陰影,表現出更多的無奈和對生活的擔憂,成天無所事事,情緒低落。隨著在家“賦閑”時間的增長,產生了悲觀失望、焦慮郁悶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五、主要應對措施
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的任務,是我鎮黨委政府、團委高度重視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北平鎮團委本著穩妥推進,聯系其他相關部門從著力解決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最現實、最直接、最迫切問題入手的原則,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并向上級部門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信息上報工作,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思想動態。實行周報制,由縣、鄉鎮、村社三級指定專人對返鄉農民工的信息進行收集,建立健全外出務工人才檔案,及時了解和掌握全市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的基本情況、年齡構成及勞動技能等情況并了解和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的思想動態,綜合分析掌握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的發展趨勢。
二是聯合相關部門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引導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轉崗從業。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瞄準市場需求和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發展需要,邀請專家分批次、分種類、分層次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提升了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實用技能水平,掌握實現再就業的足夠本領,實現轉崗從業。
三是爭取政策資金支撐,鼓勵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自主創業。加強與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工委、縣扶貧辦、縣農業局、縣科技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就業創業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制定《關于引導和鼓勵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自主創業的意見》,在創業場地、稅收優惠、創業服務等方面對外出務工返鄉青年給予政策扶持。同時,加強與縣工委、農村商業銀行、農業銀行的聯系,開展“小額信貸助創行動”,降低貸款利率,擴大貸款規模,放寬抵押條件,為農村青年創業開辟“綠色金融通道”,解決農村青年創業資金難問題。
四是搭建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輕松就業。利用團縣委網站、各鎮的勞動保障所等資源,及時發布相關政策及用工信息;聯合縣人社局等共同舉辦專場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專場招聘會,對企業和求職者開展免費職介;加強與外地關工委、共青團組織的聯系,及時掌握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型企業集團的掌握用工需求,并與其簽訂勞務輸出協議,有組織地輸出外出務工返鄉青年。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8
農業人口比重大,如何促使更多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盡快實現農民向市民的轉變,減少農民,富裕農民,進而推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已成為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面臨的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重大課題。
一、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突破口
隨著社會轉型的加速演進,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城市勞務市場主要是農民工的“兩個趨勢”不可逆轉。順應新形勢,暢通農民進城“管道”,既能開拓農民創業途徑,又能提高土地等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形成“三化”互促聯動的良性機制,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1、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客觀需要。新型工業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逾越的階段。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落實“工業強市”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全市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6億元,增長19.7%,其中工業增加值40.25億元,增幅達23.8%。一批新崛起的農民企業家和大量的農民工,進入城鎮創辦企業或到中小企業務工,已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用全市人均8795元的gdp、三次產業27:33:40的結構和工業15%以下的就業率三大標志性指標,對照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我市正處在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大上工業,讓農民進入城鎮發展創業的最佳時期。遵循客觀規律,乘勢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已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客觀之需。
2、加速發展城鎮化的有效途徑。農民進城不但直接轉變為城鎮的生產者,而且能帶動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的增長,成為推進城鎮化的直接動力。據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gdp提高0.15個百分點,就業率提高0.33個百分點。近來,盡管全市以擴容提質為核心的城鎮建設快速推進,農村向城鎮轉移人口大幅增加,每年城鎮化率以1.5%的速度增長,但全市的城鎮化率仍然比全國的45.6%低14.6個百分點,比全省的40.6%低9.6個百分點。目前,市內進城務工農民10.3萬人,其中相當一批農民在城市生活多年,卻難以享受市民待遇,游離于城鎮化的邊緣和“門外”,如果能讓這部分人整戶進城居住,那么全市城鎮化率就能再提高約11個百分點。將有條件的農民工及其家屬轉變為城鎮人口,進而盤活農村土地及宅基地資源,擴大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無疑是提高全市城鎮化水平的一條捷徑。
3、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破解“三農”問題,既要在農外下功夫,也要在農內找出路。就農內而言,就是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農民,使留在農村的部分專業農民,規模集約經營土地,實現土地產出效益的最大化。全市農村人口265.71萬,常用耕地面積287.2萬畝,人均只有1.08畝左右,戶均經營耕地4.5畝;97.2萬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按集約經營計算只需50萬,還有47萬多處于富余狀態;農民人均純收入2770元,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由的3057元擴大到7380元。農村人多地少、經營分散、效益不高和收入偏低的問題十分突出。只有千方百計促進農民進城,將大量剩余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騰出有限的耕地資源,通過流轉的形式,讓有實力、有技術的產業大戶和龍頭企業規模集約經營,才能實現農業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進而邁向農業現代化。
二、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的戰略舉措
就業是民生之本,居住是民生之托,收入是民生之基。這也是農民進城所要解決的必具條件。從我市現階段特征出發,更應堅持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確立和推進大工業、大城鎮、大轉移聯動發展戰略,為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創造基本條件。
1、發展大工業為農民提供創業就業條件。充分的創業就業環境,是農民進城立足的前提。從整體上看,全市工業經濟比重較少,企業規模偏小,產業鏈條太短,產業集群尚未形成,難以吸納更多的勞動力。目前城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08萬個,鄉鎮企業二產從業者11.6萬人,工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比較有限。只有大辦工業、辦成大工業,才能為農民進城創業就業提供條件。一是做強大產業。以新型工業化為引擎,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制造等重點產業,集中力量打造培育產業鏈條,不斷擴大就業崗位。二是打造大園區。市上著力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成產業領先高地、市場投資洼地,吸引各類資源涌入,帶動全市開發一批市場容量大、經濟效益高、競爭能力強的新產業、新產品,開拓就業增容空間。三是興辦大企業。大力引進和發展產值過億、過十億、過百億的大型企業,注重發展勞動密集性企業,對現有規模以下企業,通過資本聯合、技術改造、擴大產能等辦法,逐步向規模企業邁進,提高工業的整體水平。力爭到20xx年,全市工業新增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使其真正成為接納農村勞動力的主渠道。
2、建設大城鎮優化農民進城定居環境。農民為了尋求更好的致富途徑、更優的子女教育和生活環境,進城務工創業定居已成趨勢。堅持發展大城鎮戰略,同步解決農民進城住房問題,是推進城鎮化的首要任務。第一,突出規劃“龍頭”。充分發揮規劃在城鎮建設中的調控作用,高起點地從空間布局、城鎮規模、土地利用、基礎設施等方面做好城鎮發展規劃,擴大城鎮空間,提高增容能力。第二,構建城鎮體系。按照中心城市、小城鎮、新農村集鎮“三個100萬”人口布局目標,加快建設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三級城鎮體系。采取重點突破、分步實施、強勢推進辦法,到20xx年,中心城市人口由現在的32萬達到55萬,向大城市邁進;小城鎮人口由現在的40萬達到65萬,向達標小城鎮邁進;新農村集鎮由現在的20萬達到40萬,向集鎮社區邁進,形成快速吸納農民進入城鎮的格局。第三,完善功能設施。加快以教育、醫療為首要的城鎮基礎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盡快緩解農民進城帶來的子女上學和就醫設施壓力,為農民進入城鎮創造良好的環境。力爭到20xx年,全市城鎮人口達到160萬人左右,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
3、實施大轉移增加農民收入。只有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全市目前大約尚有近50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實施大轉移,讓多數農民從土地中徹底解放出來,走出農村,走向城鎮,進軍非農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選擇。應堅持異地輸出、就地轉移、返鄉創業三措并舉,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實現農民轉移數量突破、質量提升。一是異地輸出。建立勞務基地,強化定單對接,打造勞務品牌,不斷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和務工效益。二是就地轉移。對接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需要,著力在工業、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拓就業渠道,制定轉移規劃,擴大轉移規模,實現有序轉移。三是返鄉創業。完善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加大幫扶力度,創造優惠條件,優化創業環境,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力爭到20xx年,全市轉移農民到市內市外城鎮就業90萬人,其中市內就地轉移就業由現在的10萬人增加到30萬人左右。
三、建立促進農民進城創業定居的政策機制
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急需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瓶頸,進行制度創新。但這項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應制定扶持政策進行引導,提供轉移崗位進行安置,完善社會保障進行解難。
1、制定鼓勵農民進城創業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培訓體系。打破“專業雷同、縣縣都辦”的職教思維定式,制定統一規劃,整合培訓資源,以職業技術學院為中心,在全市范圍內分專業、按區域布局發展職業技術學校,啟動實施“素質+技能+創業”工程,推廣“一個不能少”的培訓模式,尤其應鼓勵引導農村初中畢業生選擇職業技校,加大免費培訓力度,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素質高的創業型農民,確保能進城、穩得住、會發展。二是加大資金支持。政府應多方籌資建立創業基金,主要用于為農民創業提供貸款補貼和貸款擔保。鼓勵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創新貸款服務品種,積極推行以土地經營權、林權、大型農機具和農村房產作為抵押物的貸款業務,完善聯戶擔保貸款模式,加大小額貸款扶持力度。對農民新創辦的成功企業,政府可給予一次性獎勵。三是加強創業服務。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務工創業服務市場,在信息咨詢、職業介紹、維權服務等方面大開綠燈,提供個性化、保姆式服務,降低進入門檻,簡化各種手續,優惠減免稅費,廢除歧視差別,加強權益保護,營造更加公平的就業平臺和服務環境,真正讓務工者滿意、讓創業者放心。
2、建立農民進城創業定居社保體系。一是積極建立統一的城鄉戶籍管理制度。進一步放寬農民進入城鎮的戶籍限制,對有固定住所、穩定職業和生活來源的進城農民可優先在新居地落戶,享受城鎮居民同等待遇。二是加大城鎮教育設施的建設投入。把城鎮教育放在城鄉統籌的突出地位,優化城鄉教育規劃布局,強化城鎮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堅持按片區規劃就地入學制度,切實解決好農民進城子女的上學問題。三是制訂實施全市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逐步建立城鄉均等的醫療、工傷、失業、養老、生育保險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保體系,盡快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到城市的社會福利和社保范圍。四是重視解決農民工進城的住房問題。大力開發建設面向農民的保障性住房,擴大農民進城購房規模,真正使農民工能在城里安家興業。
3、積極探索農民“三權”流轉置換辦法。農村住房、承包地和林地作為農民最基本的生活、生產資料,進城創業定居后,農民牽掛最大擔心最多。及時探索和制定“三權”流轉置換辦法,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進城的后顧之憂,盤活原有資產,積累創業資金,而且有利于彌補城鎮化、工業化建設的用地不足,有利于現代農業的規模經營。堅持農民依法、自愿、有償原則,推行以“農村宅基房產換城鎮住房,承包土地換社會保障,農戶林權換股份收益”的置換模式。一是進城農民的農村宅基住房由國土管理部門統一收儲,讓農民進入城鎮置換居住用房,置換出來的土地由土管部門統一安排。二是對放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除可通過流轉的辦法獲得收益外,進城后優先辦理城鎮戶口,享受城鎮居民同等社會保障政策。三是把進城農民承包的集體林地作價入股,讓當地產業大戶、龍頭企業或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等市場主體經營,股份收益歸農民所有;也可將林權一次作價賣斷。“三換”工作是一項新的復雜系統工程,應先在月河川道及縣城周圍等有條件的地方,以進城從事個體經營和比較穩定的創業務工農民為重點,開展“三權”流轉置換工作試點,在總結經驗、完善政策后,再積極穩妥推行。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9
大家好,我們是悟創團隊,前些日子我們團隊進行了創業實踐的調查,下面為大家展示我們的中期調研結果。
此次我們調研分為前、中、后期!一共三個部分!前期為:走訪各家店,采訪店主。中期為:實地考察,親身體驗創業的感覺。后期為:成品展示以及報告與總結!
20xx年6月24日下午,暑期社會實踐小組一行四人先行來到調研地點,進行實地考察,并對已經創業成功的幾位學長進行了訪談。
幾位學長一一講述了他們的創業歷程以及創業心得:創業的艱辛與不易在成功之后都化作笑談,克服了創業過程中的困難,堅持下來就會取得成功!他們對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們提出了這樣的建議。之后經過一周時間的調研實踐,收獲頗豐!
口金包店
岳恒學長
在堅持做同樣的事情不放棄,要在學校學好專業知識,并且記住積累資源很重要!現在我也慢慢拓展銷售營業模式,加大原創手工藝品的制作,利用投其所好來增加盈利。
皮具店
朱宏學長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希望學弟妹可以學會拒絕享樂主義,并且能從實踐中得到經驗。提前感受創業的不易,提前知道在社會上遇到的種種問題,并想辦法去解決!皮具店生意蒸蒸日上,最少不了的就是保持一顆不變的初心。
花店
賴秀改學長
實際行動會證明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解決的,只要對未來充滿向往!可能現在看不到結局,但只要方法和過程是對的,就一定會有一個特別令人滿意的結局!我也在慢慢的轉型,由單純的花店轉變成一個可以制作工藝品DIY、顧客可以自己體驗的地方,變得更加多元化。
陶藝店
仲大闖學長
我們現有的模式是銷售+顧客體驗+幼兒培訓!這是一個良好的模式:日常自己制作陶瓷,特定的日子進行一對一的幼兒教學培訓!另一方面手頭功夫,也就是技術,它需要時間的磨練,關鍵就是多練。對于任何事,勤奮都是王道,熟能生巧!
此次實踐調研,讓我們提前體會了創業的艱辛也不易,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四家店的調研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些營銷方面的知識,為以后做準備打基礎!在這次調研中學到了一種終身學習的態度,我們也會保持一顆初心堅定地走下去,直到想要到達的地方!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10
劉樓鄉位于魯西平原,北距汶上縣城公里,南距濟寧市公里,東臨旅游勝地曲阜,西接水泊梁山,人口萬人,總面積平方公里,萬畝耕地,轄個行政村。為進一步摸清當地婦女對家庭致富項目的需求和目前所掌握的手工業技能情況,劉樓鄉婦聯通過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鄉個行政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劉樓鄉家庭創業項目的現狀
劉樓鄉自然條件優越,地屬平原,土地肥沃。全鄉農業基礎穩固,已建成大高標準方田。初步建成大優質農產品基地,形成了大蒜、桑蠶、速生林、棉花、蔬菜大主導產業。畜牧養殖業迅猛發展,現有養殖專業村個,養殖小區處。工業基礎雄厚,民企發展迅速,現有骨干企業家,形成了有機肥生產、機械制造、木材加工、食品加工、服裝加工、建筑建材等為主的民營產業體系。家庭創業項目也隨之發展,為廣大婦女特別是農村婦女就業提供了良好機遇。但發展不平衡、規模小、帶動面窄,提供就業機會少。絕大多數的家庭創業項目僅僅需要一家人即可,像養豬、養雞、養奶牛、養羊、養蠶、種棉花、種大蒜等,限于專業戶水平。真正雇人,解決農村婦女就業的項目需要的人數大多也只有幾十人,提供的就業崗位少,待遇工資低,多數在—元左右,勞動強度大,技術水平低。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各級各部門的積極努力,我鄉婦女在參與家庭創業中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高漲的積極性,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⒈創業婦女整體素質偏低。據調查,我鄉農村婦女勞動力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只有應付簡單的程式化勞動。由于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低,很難適應家庭創業的需要。
⒉思想觀念存在誤區。許多婦女受傳統思想、歷史文化影響,闖市場的勇氣不夠,開拓創新意識不強,只求穩穩當當,不愿冒風險。部分婦女存在小成即滿,小富即安,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大錢掙不來,小錢不愿掙的思想,阻礙了她們參與創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⒊社會化服務體系相對滯后。由于女性創辦的項目起點低,投資少,規模小,缺乏必要的發展資金、技術和信息。加之,當前部分單位辦事效率低,收費項目多,法律服務保障的問題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婦女參與創業的積極性。
三、建議和對策
⒈加強宣傳,營造婦女參與創業的氛圍。大力宣傳女性創業的先進典型,引導廣大婦女破除因循守舊、怕擔風險,小成即滿的思想,樹立敢闖、敢干、敢冒風險精神,抓住機遇,闖出路子,積極參與家庭創業。
⒉加強培訓,提高創業婦女整體素質。建立女性創業輔導機構,定期舉辦生產技術、科技進農家、經營管理、法律知識等培訓,有針對性地進行新技術、新知識培訓,為家庭創業解決后顧之憂。
⒊搭建載體,拓展婦女創業平臺。培養造就一批女農民技術員、女科技示范戶,發揮她們的傳、幫、帶作用,扶持一批以女性為主的企業項目。對規模小,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業項目,在貸款擔保、信息服務等方面給予傾斜,讓更多婦女投身創業。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11
近年來,**就業處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縣人社局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把婦女,尤其是就業困難婦女作為全縣就業工作的重點服務對象,認真落實積極就業政策,不斷優化就業環境,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并在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崗位援助、小額貸款等促進婦女創業就業項目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績及反響
(一)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為目標,實施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促進婦女實現技能就業
為了切實提高婦女的就業競爭力,我們在實施職業培訓中,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根據婦女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和市場用工需求,采取了市場導向、分類培訓、個別輔導等一系列職業培訓措施。20xx年以來,我們聯合縣婦聯,以縣就業培訓中心等5家職業培訓定點機構和各鄉鎮(街道)、社區基層就業服務平臺為依托,與**大酒店等7家企業和葡萄協會等3家產業協會聯合辦班,圍繞失業人員培訓、企業在職職工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SYB創業培訓等四大類培訓項目,先后舉辦了電動縫紉、手工編織、紡織擋車工、月嫂和家禽養殖、果蔬栽培等13個專業的技能培訓17期,培訓婦女843人,全縣各類技能培訓班中累計培訓婦女3126人,占全縣技能培訓總人數的44.2%。培訓合格率和就業安置率達95%以上。尤其是今年面向全縣城鎮大齡女性、進城務工婦女實施的“職業培訓特別計劃”,縣政府已將其明確為“**20xx年民生升溫‘八項行動’貧困對象技能培訓”項目。該項目以適合婦女參訓的母嬰護理(月嫂)為培訓專業。截止目前,由縣人社局牽頭,聯合婦聯、婦幼保健院和**家政服務(月嫂)培訓中心,共舉辦了二期3個班次的培訓,培訓婦女195人,已結業的學員中有33人已經走上了月嫂崗位。20xx年以來,我們在辦好技能培訓的同時,還特意舉辦了3期“巾幗創業SYB培訓班”,培訓婦女小老板102人,在全縣各類創業培訓班中累計培訓婦女237人,占全縣創業培訓總人數的47.4%。通過大力實施職業培訓,極大地提升和增強了我縣婦女勞動者的就業競爭力和創業成功率。政府在上述培訓項目中累計支付職業培訓補貼資金278萬余元。
(二)以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為手段,多渠道開展職業介紹服務,幫助婦女實現自主就業
為婦女搭建就業信息對接平臺,多渠道開展免費職業介紹服務,是幫助婦女實現自主擇業和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20xx年以來,我們以縣人力資源市場為中樞,聯合縣婦聯和基層就業服務平臺、民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采取縣鄉互動、部門聯手、政企合作等方式,已先后舉辦“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關注社區婦女就業專場招聘會、民營企業招聘周、人才供需現場洽談會等各類招聘活動14場。在這些招聘活動中始終堅持把婦女作為重點對象,認真開展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服務。同時,在縣人力資源市場開辟了“就業困難婦女專項職介服務窗口”,常年為城鎮失業婦女、農村進城務工婦女、大齡就業婦女等對象提供超市、酒店、醫院和社區保潔員,商鋪炊事員、餐館水洗工和家庭保姆、月嫂等就業崗位信息,拓寬了城鄉婦女就業信息渠道。20xx年以來,已幫助239名婦女成功推介就業崗位。
(三)以政府購買就業崗位為途徑,激發用工方拓展就業崗位,扶持婦女實現穩定就業
為進一步強化就業工作力度,切實為婦女尤其是就業困難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我們用好、用足就業扶持政策,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工作,對政府購買的就業崗位始終堅持優先考慮就業困難婦女對象。
一是充分利用就業政策宣傳日、大型招聘會等機會,廣泛宣傳發動,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優先招用婦女就業。二是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就業崗位中,優先安置大齡就業困難婦女,并按照每個崗位1200元的標準購買城區保潔護綠崗位,社區管理服務崗位。20xx年以來,已累計購買公益性崗位613個,其中安置婦女上崗203個,公益性崗位就業安置率達33.1%,落實崗位補貼資金24萬余元;三是加大對“4050”婦女對象的就業援助力度,以落實就業援助為手段,促進城鎮失業婦女就業再就業。20xx年至20xx年一季度,我處已對473名40-53周歲的城鎮失業婦女實施了就業崗位援助,落實補貼資金142萬余元,使她們的就業崗位獲得了充分的穩定。
(四)以創業帶動就業為抓手,全面貫徹落實創業扶持政策
助推婦女實現成功創業為積極緩解我縣婦女就業創業難題,縣委、縣政府將扶持婦女創業列入《**促進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實施辦法(試行)》。縣就業處認真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并始終將婦女納入創業扶持重點對象,開拓性的實施了一系列扶持舉措。
一是面向有培訓需求的城鄉婦女實施了創業免費培訓。20xx年以來,我處堅持面向有培訓需求的廣大城鄉婦女,實施系統的創業知識免費培訓,使她們的市場分析能力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以及誠信度獲得全面提升,形成以創業培訓提高創業成功率,以創業成功率提高創業貸款償還率的良性機制。
二是狠抓了小額擔保貸款的發放與貼息。“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以來,我縣小額擔保貸款發放規模不斷擴大,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果明顯增強。截至今年5月8日,已累計發放貸款1572筆,總額近3億元,支付貸款貼息3000萬余元,直接扶持創業成功1735人,帶動就業2萬余人。其中為748名婦女發放貸款8312萬元,占放貸總人數的47.6%。
三是突出了對農村婦女創業對象的信貸扶持。“湘人社發〔20xx〕12號”文件出臺后,我處積極適應新政策,大膽探索扶持農村婦女創業新思路。20xx年,我處聯合縣婦聯組織對農村婦女從事養殖、種植業無營業執照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對象,按照“村居婦代會出證明、鄉鎮婦聯機構報材料、縣級婦聯組織拿意見”的業務流程,辦理發放貸款230萬元,直接扶持27名農村婦女成功創業,帶動就業143人。這一做法在全市就業服務系統作為“**經驗”得以推廣。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 大齡勞動婦女群體就業質量不高從我處職介中心提供的全縣近3年的職介業務數據來看,超過45歲的婦女就業確實存在較大難度,尤其是制造類企業,基本上都以該年齡段作為招聘紅線。即便是人力資源至今仍比較缺乏的企業,如:平安醫械公司、**公司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他們在人員的招聘上大有“招工不設門檻,大齡不予進入”之勢。在這種情況下,現行的大齡婦女就業多以服務類的小微企業和靈活型的就業崗位為主。他們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多半落實不到位。就業質量偏低。
2. 農村婦女草根創客信貸融資難一部分婦女,尤其是返鄉農村婦女,因外出務工開拓了視野、積累了經驗,并選準了創業項目,返鄉后不愿再把心思放在自家屋前屋后的二畝三分田上了。他們決心實施自主創業。但往往因為資金不足,創業路途上走的異常艱難。尤其是一部分祖祖輩輩在農村栽田種地的婦女,他們能爭取掌控的創業資源相當有限,在創業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要想成功實現信貸融資的確很難很難。
3. 支持婦女創業的社會資源有待整合和充分利用目前,我縣支持婦女創業所出臺的政策并不是很多,含金量也不高。就人社部門而言,有吸引力的也就是小貸。但這項政策仍有它的局限性。放不了的貸款最終還是放不了。因為這項工作的主動權原本就不在人社部門。所以,為了在小貸中切實體現對婦女的政策傾斜,我們需要經常與財政和金融部門協調、做工作,效果還不好。機制不順、合力不大。去年9月,我縣成立了婦女企業家協會,自此我縣婦女企業家有了一個專屬的娘家,但該組織的服務對象范圍和服務功能的發揮很有限。對于想投身創業的婦女和由婦女初始新辦的企業,可能就沒能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因此,為切實推動婦女創業,我縣還有待建立一個專項、專業的婦女創業服務機構,能全面整合多家職能部門和社會化資源,為全縣城鄉婦女創業對象提供系統、專業、及時的創業服務。
三、幾點建議
1. 著力發展家政服務業,為困難就業婦女打開就業門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家務勞動社會化已成為一種趨勢,家政服務業蘊藏的巨大潛力及市場前景不言而喻。把握趨勢就是把握未來。面對當前城鎮失業女性和進城務工的農村婦女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的實際,我們可按照“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模式,采取先對其實施家庭保潔、家庭廚師、月嫂、老人陪護等專業的系統知識和技能培訓后,再給予推薦就業,并在就業的過程中實施跟蹤維權服務。引導她們進入家政服務業,幫助她們實現技能就業、體面就業。
2. 探索小貸聯保機制,幫助農村婦女突破創業融資瓶頸從人社部門實施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來看,當前農村婦女創業對象,尤其是其中的一批“草根”創客,她們獲得小貸的成功率特別低,這是與小貸政策的目標相背離的。這一群體信貸融資的最大瓶頸就是:找不到吃財政飯的人來做反擔保和無法提供符合金融機構胃口的抵押物。但農村婦女創業意義重大,而且這些對象中不乏真心創業者和實干家。能否由婦聯組織牽頭,建立由申貸對象的兄弟姊妹或親戚朋友聯保,當地村支兩委和所在轄區的鄉鎮政府,以及縣婦女企業家協會等多家單位參與認定的工作機制,在申貸對象無法找到符合條件的反擔保人,房屋產權確認難、無法辦理抵押的情況下,也能通過該項工作機制成功申辦小貸,有效幫助她們及時解決當前信貸融資難的問題。
3. 建立創業獎扶基金,激勵引導更多婦女投身自主創業政府要高度重視婦女創業,建立婦女創業獎勵扶持基金,通過定期開展評選“十大杰出創業婦女”、“婦女創業明星”、“農村婦女創業致富帶頭人”等活動,樹立了一批在“全民創業、創業致富”活動中涌現出的婦女創業先進典型,并給予表彰和一定額度的現金獎勵,激發了廣大婦女的創業熱情,增強了干事興業的勇氣和決心,發揮了良好的典型示范帶動作用。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12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部署,積極推動婦女創業就業工作,保障婦女就業權利,進一步發揮廣大婦女在參與廣東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省婦聯、省人社廳聯合開展我省婦女創業就業情況專題調研。5月10日至11日,省婦聯副主席許紅帶領第一調研組到我市調研。副市長崔爽出席調研座談會。
蒞茂期間,調研組實地考察化州、電白等地企業,了解婦女創業就業現狀及各地勞動力市場建設、婦女創業就業服務等情況,并召開座談會,與我市各有關部門人員及婦女代表座談,同時發放調查問卷。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去年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婦女3.19萬人,新增轉移就業女性勞動力3萬多人;實現轉移女性勞動力技能培訓1.35萬人,約占總數的45%。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項目是我市的品牌項目,至今,共爭取各級財政貼息資金1680萬元,累計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2.179億元。直接扶持4221名婦女順利發展生產,間接帶動近5萬名群眾就業增收。項目貸款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調研組對我市推動婦女創業就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就下階段工作,調研組強調要進一步宣傳好婦女創業就業優惠政策,提高廣大婦女對政策知曉率,引導她們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要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合作,形成工作推動力,共同推進婦女就業創業工作。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13
一.調研目的: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為更好的了解濟南市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我們以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創業大學生群體為樣本,對本校的大學生創業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在摸清現狀的基礎上,總結分析了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主要因素,探討研究引導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基本思路,并力求探索加快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實現途徑和保障措施。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及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國就開展了基礎教育階段實施就業創業教育的項目研究,但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比較低。據有關調查顯示,在我國的創業者群體中,“具有大學學歷的創業者在全部創業群體中僅占3.7%”,而發達國家一般占20%―30%。這說明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還不夠完善。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 就業模式,這種新的就業模式,使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從被服從的地位,變為就 業市場中兩個平等、互選的主體,雙方都有自主的選擇,這就要求大學生要有 更高的素質來面對選擇,更強的獨立創業者精神來迎接挑戰。大學生作為社會 向前發展 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基本現狀
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群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人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目前,隨著蘇州市正在創建國家型創業城市,作為有知識儲備的大學生群體的創業已引起重視,滄浪區在氛圍的營造、政策的扶持等方面進行了努力探索,建立了大學生自主創業孵化基地、虛擬創業工作室等一系列措施,大學生自主創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自主創業熱情高漲,但實踐者有限。
近年來,勞動保障、工商、稅務以及教育等政府各機關部門,對大學生自主創業都相應地給予了一定的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熱情明顯高漲,但是,真正加入到自主創業行列的大學生卻很少。據調查統計,滄浪區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占66.13%,但真正創業的只占35%。從數據上顯示,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還處于發展階段。
2、創業項目單一,創新力度不大。
大學生是知識的集合體,在創業領域里,理應從事一些高科技或與知識儲備相關的產業,可是數據表明,80.65%的畢業生在選擇創業時,出于規避風險,往往選擇一些啟動資金少、風險低的行業,如培訓、廣告、貿易等小而適合自己的行業。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積累經驗。
3、創業教育欠缺。所謂創業教育就是大學生畢業以后,能夠走上社會進行自我創業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8年10月發表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目標,要使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我國教育部也在1999年頒發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而創業教育在學生進入高校時就應該納入教學體系,但是我國大部分高校仍是停留在就業教育的階段,很少有高校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導致學生對創業方面的意識、知識、技能欠缺。就以蘇州的一些高校為例,學校中除了舉辦諸如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以外,并沒有專門設置相應的創業教育課程。
4、創業政策有限。一是創業政策不配套。大學生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聯動,群策群力,制定出適合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二是政策執行力不強。許多政策國家早已頒布出臺,但是有關部門不能夠落到實處;三是政策治標不治本。目前,大學生在創業中享受的優惠政策也僅僅局限于辦理營業執照、社保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對市場的分析這些問題不解決,即使外部條件再好,企業也還是會面臨破產。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曾在20xx年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創造發明大賽上獲一等獎的清華大學電子系研究生,為自己的發明想了個好“點子”,他將自己發明的計算機軟件首先免費給用戶使用,當有了一定的客戶后,與幾個同學合伙在寢室里辦起了“寢室”公司,在不長的時間里就擁有了近百萬資產。
評論:創新思維一般是指認識領域內的一種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的思維,它是人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從某些事實中進一步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或新思路。這種瓶思路人們習慣上也將其叫做“新點子”,這種新點子既可以用在新產品的開發或創業上,也可以用來解決各個領域里的某些實際問題。有時候,一個奇點子、一個新主意或一個妙招數,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使一個人由失敗轉變為成功,由窮人變成富翁??
五.關于大學生創業情況的調研總結
我們本次針對本校大學生的創業問題進行了調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在此次調研中,我們緊緊圍繞大學生對創業的想法和存在的問題,認真開展好調研研究,希望能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通過此次調研,我們獲得了很多在課堂上不能學到的東西,不管是選題還是實際操作都和想象的有所不同,雖然在調研中有很多困難,但我們還是用我們的智慧克服了困難,有幾點經驗,這是值得我們在以后做調研時應該吸取的。
1、緊扣當今社會的實際,精心選擇調研課題。選題很重要,它決定了調研有沒有必要,能不能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建議有沒有價值。我們這次選擇了大學生創業問題,這在當代中國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隨著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很難找到工作,畢業等于失業,可是作為社會的高素質人群,存在這樣的狀況很不利于社會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建設,所以提高到大學生就業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務,而讓大學生創業更能很好的促進就業。所以我們選擇了這樣一個有價值的題目。
2、抓住重點,積極開展調研。主要開展對策性調研,調查當今大學生創業現狀,包括他們主觀的想法和客觀存在的創業環境,以及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政策,立足全面,突出重點,從而提出可行的建議。
3 、健全調研機制,確保工作落到實處。首先是明確分工,把工作落實到個人,做到每個人都發揮效力。其次是制定目標計劃,不盲目,爭取每次出去調研都能取得有用的數據。
雖然我們這次調研很成功,也總結了我們的經驗,但是在調研中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值得我們下次注意。
1、 溝通方式有問題。因為我們要調研的人群包括大學生、政府人員等,這就要求我們不能采取一種溝通方式,而要因人而定,因具體人而定。
2、 調研準備不充分。由于原來參加調研比較少,社會調研經驗不足,調研準備工作做的不夠細致,下次爭取做得更好。
創新思維與常規的邏輯思維不同,它突破了邏輯思維的局限性,因而具有新穎性和獨創性。邏輯思維一般難以突破傳統,故很少有新思想產生;而創造性思維恰恰是在邏輯思維看來不合邏輯的地方有所突破,故容易產生新的東西。
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除了進行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外,還必須樹立起由創業導向模式向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模式轉變的新理念。只有將第一課堂課程和第二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從深層次不斷喚醒、啟發和挖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團隊訓練、崗位見習、創業實踐等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出創業領軍人物,才能在大學生中塑造創新創業理念,從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整體水平,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品格和創業能力。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14
就業和創業問題是高職學生在校內最關心的話題,是學生成才成長的重要標志,也是高職校非常重視的問題。為掌握高職學生就業和創業情況,促進高職學生進一步就業和創業,明確高職校的辦學方向,提高辦學能力。就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采用走訪、開座談會、與學生溝通交流、看資料等方式進行。現將高職學生就業創業的專題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高職學生就業創業的基本情況
高職學生的就業創業狀況基本令人滿意,大部分學生找到了工作,基本能夠適應工作崗位要求,具有工作責任性,做到愛崗敬業,能夠融進企業,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才華和力量。在選擇就業創業上,心態比較成熟,有明確的定位。大部分同學對目前的就業形勢嚴峻的事實有清醒的認識,能夠接受就業形勢嚴峻的事實,理性地選擇就業創業。但在畢業后選擇發展城市或區域上,大部分學生避開了就業競爭激烈的北京和上海,而愿意選擇去沿海發達城市工作。但選擇一般城市或回家鄉發展的比較少,選擇去西部的更少,說明多數學生仍然只是看到了大城市的巨大誘惑力和比較多的發展機會,而沒有看到生活在大城市的巨大壓力和高昂的生活成本,相比來講,中小城市在這些方面往往更有優勢,而很多學生卻對此視而不見。選擇去西部地區的更少,說明“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意識還沒有被學生所接受,學生的艱苦意識和奉獻意識還有待加強。
二、高職學生就業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高職學生目前的就業創業狀況基本令人滿意,但也存在著突出問題,需要引起有關部門與全社會的重視,拿出切實辦法與措施予以解決。
1、成才意識強,但規劃模糊
大多數學生認為學業成功的要求是能夠有自己開創的事業,許多學生有創業打算,小部分學生已經開始在校園內嘗試創業。但是想開創自己的事業,有成才準備的學生當中,只有少數人能描述自己的成才目標,這表明學生對于成才的概念和行動的規劃比較模糊,感覺成才是一件十分遠大的事情。
2、認識到位,但行動軟弱
對于成才的認識,一部分人認為是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另一部分人人認為是出人頭地,有較高的職位、有較好的收入,也有人認為成才就是無論順境、逆境,一如既往地認真工作。大多數學生在成才認識到位的情況下,但行動軟弱。沒有勤奮努力、積極行動去實現自己的成才愿望。
3、問題突出,但解決乏力
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高職畢業生和就業崗位之間存在著“無職可就”,“有職不就”和“有職難就”的矛盾,這種“找活難”和“找人難”的現象,一方面反映了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錯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高職畢業生存在著職業特征不明、就業觀念落后和自我定位不準的缺點。對高職學生存在的就業突出問題,目前解決辦法與措施還不多,需引起各有關方面領導的足夠重視。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
高職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形成原因比較復雜,既有來自高職學生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也有來自高職校和整個社會的原因。
1、學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高職學生第一個自身原因是能力發展不全面,綜合素質不高。高職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低收入家庭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基礎較差,造成綜合素質特別是人文素質不高,與現實要求存在著較大的矛盾。第二個自身原因是部分高職學生的就業心態較消極。他們認為自己文憑不如人家,經驗和技術不如人家。對當今嚴峻的就業形勢缺乏清醒的認識,擇業的期望值過高,認為只有搞管理,拿高薪,留在城市就業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有些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愿到基層,邊遠地區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就業,在生產一線干不了幾天就呆不下去而走人。
2、學校的原因
部分高職校的教學硬件特別是實習實訓場地不達標,以就業為導向和工學結合的教學原則落實不到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教學上不是以“能力”為中心而是以“課程”為中心,教學內容專業設置與現實需要脫節,特色專業和特色課程建設落后,人才培養口徑較窄,存在著單純的“技術勞動者”而不是全面的“文化技術者”的培養傾向。
3、社會的原因
目前社會上就業法律不完善,就業市場不規范,社會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存在著供大于求的矛盾,用人單位存在用人誤區如學歷歧視、性別歧視、生源地歧視和過分注重工作經驗等都是造成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的社會原因。總起來說,高職學生的就業不容樂觀,就業環境比較狹窄,這種情況短時期內難以根本改觀,作為高職校和高職學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心理準備。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1、抓好就業形勢與政策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高職校要積極開展對高職學生的就業形勢與政策教育,使學生在認清和掌握政策的基礎上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并采取理性的就業行動。一是要使學生明確供大于求是我國近段時間的就業趨勢,就業難問題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使學生在認識就業形勢的基礎上走出就業誤區。二是要使學生樹立適應新形式的就業觀。通過教育使他們認識到去高薪單位、大城市和外資企業就業不是唯一的就業出路,積極引導學生面向需求量大的中小型企業就業,面向基層就業,特別是要鼓勵學生到農村就業,服務“三農”事業。事實證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大量的實用型和技術型管理型人才,高職學生有百分之七八十來自農村,他們熟悉農村的情況,學生到農村就業和創業肯定是大有可為的。要使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自主就業,多渠道就業,多層次就業和跨行業就業的正確就業觀,幫助學生努力克服盲目擇業和定位模糊的就業傾向,引導學生根據社會現實的需要來不斷修正自己的擇業期望值,使其能從“我想干什么”的就業觀向“我能干什么”的就業觀轉變。
2、開好專業課程,滿足高職學生目標崗位的技能要求
高職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認同度較高,但對于本專業的課程設置認同度較低,有近半數的學生認為自己現在所學的專業課程不能滿足目標崗位的技能要求,他們呼吁學校更多地給予他們實習實踐的機會。這說明高職校的專業設置是合理的,能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動而適時調整,但是具體到專業課程的設置等細節問題上時,則又往往呈現出滯后性的特點。技能訓練缺乏,所培養的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已經成為高職校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要讓學校老師走出去,進入企業第一線了解企業的現狀,找準企業對人才素質要求的側重點,以此指導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同時應通過校企合作組建實習基地、校辦企業、畢業生頂崗實習等多種途徑,為在校學生拓寬實習實訓渠道,練得一手過硬的動手能力。
3、參加社會實踐鍛煉,提高學生工作業務能力
社會實踐是高職學生成為受人歡迎的應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徑,對于他們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校要通過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經常鼓勵教師、學生走出去、沉下去,參加社會調查、企業實踐、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見習、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團委、學生會組織學生開展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他們到革命根據地和邊遠貧困地區、重點企業參觀考察,感受民生民情,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做人做事,提高學生工作業務能力,深化對專業學習的理解和準確學習新知識的緊迫感、投入市場競爭的危機感。
4、抓好就業心理指導,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
高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心理現象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和急于求成心理,其中挫折心理對高職生的就業影響極大。這些心理問題綜合起來表現為學生的就業焦慮,它使學生常處于緊張和不安的心態中,對學生的身心影響極大,是產生就業問題的心理因素。學校應針對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對就業既能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又能準確把握機會;既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又能客觀地分析現實,引導學生對自己準確定位,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
5、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指導學生做好具體的就業準備
為使高職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并迅速熟悉工作,學校要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要對學生進行與其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教育,使學生懂得自己今后將要從事的職業理念行為規范,行業要求和道德準則。引導學生以一個準職業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并通過講座、觀摩、社會調查、實習實訓和職業素質拓展訓練等方式來培養學生鮮明的企業意識、工人意識、崗位意識并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同時要借鑒企業對員工的培訓和考核模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如職業溝通能力和職業創新能力等。二是以創新的精神來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設計。高職校的職業規劃指導要從傳統的靜態型向現代的動態型轉變,從學生入學開始就開始此項工作并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學校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深入市場,了解行情,走進企業熟悉職業特征和自已未來的就業方向,引導學生結合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三要指導學生精心準備好求職材料。求職資料是通向面試的“護照”,學校要教育學生秉承誠信的原則來做好求職材料,在突出個人特色和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的基礎上體現針對性和美觀性。面試是就業的必備環節,學校要教育學生注意面試的禮節、語言與服飾,教會學生順應招聘人員的思路和心理回答問題的技巧,特別要將“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貫穿于面試技巧的教育過程。
6、提高服務水平,促進高職學生就業創業
要做好高職學生就業創業工作,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高職學生的就業機制有待改革,政府的就業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要建立靈活的高職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性規定。政府部門要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職學生,要為高職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便利條件和相應服務。對企業跨地區聘用的高職學生,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要認真落實國家有關人才政策,取消落戶限制。同時切實完善有關人才及勞動法規,維護高職學生的就業權利和合法權益。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15
“全民創業”理念,已寫進十一五規劃,并作為未來發展的思路和方向。何謂全民創業,全民創業就是要讓每個創業者的積極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每個人的潛能都得到有效釋放,整個社會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活力競相迸發。實施全民創業戰略,便是通過活躍人們創業思維,激活各類創業主體,挖掘社會創業潛能,從而以創業推動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加快致富,以創業促進和諧。
一、我縣開展全民創業基本情況
我縣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加大政策扶持,提供創業平臺,加強創業服務,積極開展推動全民創業的“十百千萬”活動,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將全民創業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1、制定配套政策,推進創業。我縣成立了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和創業推進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為推進全民創業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出臺了《崇仁縣推進全民創業活動實施辦法》,細化了有關優惠政策,建立了領導聯系會議制度、部門協調工作制度、情況通報制度和定期督查制度等相關工作制度。
2、擴大宣傳發動,激勵創業。在干部層面,高位推動,召開全縣全民創業動員大會,首先攪動了干部的思想;在群眾層面,采取了典型人物巡回報告會,設立創業就業電視專欄,宣傳回鄉成功創業人士,講詢相關創業政策,從而激勵有創業愿望的人員加入創業隊伍。
3、依托產業優勢,引導創業。在工業方面,近幾年先后有16家企業落戶縣工業園區,這些創業者全部都是本縣在外從事變壓器研制、銷售的返鄉人員。在農業方面,發展“公司+農戶”。江西天地緣麻雞食品有限公司落戶我縣,實行保護價收購崇仁麻雞,形成飼養、加工、運輸、銷售“一條龍”,使崇仁麻雞的飼養量翻番,達到9000萬羽。在三產方面,積極鼓勵創業者圍繞衣食住行、社區服務、休閑娛樂、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進行創業。僅今年通過勞動部門鼓勵百姓創家業,為466人發放小額貸款3201萬元,帶動就業1800余人。
4、提供幫扶措施,鼓舞創業。我縣為鼓勵本縣在外人員回鄉辦企業,采取了“領導牽頭、鄉情感化、政策支持、服務配套”的辦法吸引本鄉在外人員回鄉創業,并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去年,曾宇華、楊國輝等許多在外人員通過鄉情感化,扎根家鄉創業。
二、影響和制約創業的主要因素
1、創業意識缺乏。個人創業隨時面臨可能失敗的風險,如何評估這種風險以及風險帶來的后果是創業者必須考慮的。如果一旦創業失敗可能會危及基本生活條件或引發生存危險的話,一個理性的人會自覺回避這種后果,特別是原來已經有穩定生活來源的,很難拋棄已有的東西去重新創業。因此,部分勞動者有了一定的經驗、技能、資金積累后,首先想到外出繼續打工,而不會想創業,缺乏自主創業的意識和沖動。
2、創業文化缺乏。要形成一個地方的創業文化需要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像浙江溫州,有著渾厚的創業文化底蘊,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先當小老板,然后慢慢做大。
3、創業能力缺乏。目前我縣的創業者大多數處在生存型創業階段,這就要求創業者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較強的機會感知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在實踐中對商業意識培養,了解市場,不斷提高創業能力。
4、創業項目的選擇。現在有很多人想創業,但不知要創什么業,可供農民工創業的項目不多。
5、職能部門合力未形成。少數單位從自身部門利益出發,對市委1號文件變通執行,沒有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全民創業。
三、進一步做好創業帶動就業的建議
省、市全民創業文件精神鼓舞人心,措施具體,現在最關鍵的是要抓好落實。
1、著力營造好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新聞媒體開辟專欄,廣泛宣傳上級政府和縣委、縣政府鼓勵支持全民創業的政策規定,積極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和推進全民創業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大力倡導勤奮、拼搏、有為的價值觀念。要大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機關中開展以“創新服務、效能服務”為重點的主題教育,樹立服務為本,為創業服務的理念。在企業中開展以“誠信立業、創新創業”為重點的主題教育,樹立靠誠信立業、靠創新發展的理念。在市民中開展以“支持創業、投身創業”為重點的主題教育,倡導“人人都是創業主體,人人都是創業環境”的觀念,營造尊重創業、投身創業的濃烈氛圍。形成政府鼓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群眾自主創業的強大聲勢,掀起新一輪創新、創業的熱潮。
2、著力落實好全民創業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財政扶持、稅收扶持、規費減免、金融扶持、社保扶持、費用補貼、政策準入等各項扶持政策的落實力度。
3、著力搭建好全民創業服務平臺。整合崇仁縣人力資源市場,集辦公、培訓、實訓、創業孵化為一體,改變服務平臺少而小,培訓場地少而散,實訓場地、創業孵化基地缺乏的局面。把做好全民創業工作放在與招商引 資、抓項目、抓投入的同等地位,把工作精力、幫扶政策更多地向全民創業工作傾斜,全力以創業者搞好服務。與全民創業工作緊密聯系的工商、稅務、衛生、公安等部門要切實提高干部職工素質和敬業精神,為創業者在投資、發展、維權方面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各部門應以推進全民創業為己任,找準位置,主動服務,要大力扶持創業者,少說不說不能辦,多想多說怎么辦,對可辦不辦的事情要做到堅決辦。樹立發展至上、客商至上、創業至上的理念。對政策落實不到位或故意刁難創業者和企業的,要抓一些反面典型,堅決予以嚴肅處理,從而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
4、著力引導扶持提高全民創業的整體素質。一是積極引導個私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外向型、科技型和農業產業化企業,提升全民創業的產業結構。二是引導個體私營業主提高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走愛國、敬業、誠信、守法的道路,做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奉獻社會的表率。三是積極提供信息支持。要使有關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商品和服務信息能夠快速傳達到個體私營企業,為其生產經營服務。
【關于創業調研報告(集合15篇)】相關文章:
關于農村養老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04
關于調研報告評分細則03-27
信息技術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04
關于就業培訓調研報告范文01-06
學生暑假調研報告(集合10篇)01-13
物流市場調研報告格式-調研報告01-11
新年壓歲錢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1-08
大連調研報告01-13
電源調研報告01-13
裝置調研報告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