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精選7篇)
轉眼間充滿意義的社會實踐生活就已結束了,相信大家這段時間來吸收了不少的新思想,感覺我們很有必要對自己的社會實踐做一下總結。那么如何把實踐報告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1
一、基本情況
(一) 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被調查地區總共有4 654個2011學年在校進行義務教育學習的學生,其中,初中生有1 500人,小學生有3 15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61%。截至2011年秋季學期,全縣715周歲適齡兒童3 816人,屬于留守兒童2 434人。其中,小學1 316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54.06%;初中1 118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45.93%。留守兒童占在校學生數較大的是蓮花村和勞廟村,分別達到57.35%和49.74%。
(二)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在走訪的4個村中,有人口17 078人,其中,15歲以上的2 427人,占總人口14.21%;60歲以上的1 921人,占總人口的11.25%。據統計,屬于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的791人,占60歲以上人口的41.2%。空巢老人最多的是勞廟村,該村總人口5 678人,其中60歲以上的636人,占總人數的11.2%;而空巢老人在60歲以上人群里幾乎占了一半,有321人。另外,蓮花村、河溜村和褚廟村空巢老人所占比例分別為49%、48.2%和48%。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 留守兒童生活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性格內向柔弱。留守兒童從小就離開父母,導致父母關懷缺失,雖然有些是祖父母或親戚進行監督,但它并不等同于父母的關愛,遇到一些麻煩就會在過程中感到柔弱無助,長期這樣會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內向。在調查中發現,有20.8%外出務工的家長一個星期與孩子進行交流一次,32.1%的父母一個月才與孩子聯系,或不聯系;許多父母半年回家一次,甚至幾年都不能回家。孩子長年見不到父母,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愛,導致孩子們產生心理問題,出現自卑自閉甚至嚴重逆反的情緒和心理狀態。
2.缺乏家庭教育。多數留守兒童被放在外祖父祖母家或者祖父祖母家生活。在家庭隔代監護問題中,大多數的監護人只確保孩子有足夠的吃穿,但在學術、心理、思想道德教育等問題上管束不足。
3.自卑心理障礙。孩子們大多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攀比心理,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父母就是他們堅強的后盾與巨大的保護傘,當失去這些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無所適從,變得自卑自閉,沒有自信,有些兒童還會自暴自棄。學習不要求進步。根據調查,只有13.7%的孩子能夠有意識地主動地學習,大部分孩子還是需要學習上的監督。另有許多孩子沉迷網絡,荒廢學業,未完成義務教育就流落于社會。
4.學習狀況并不樂觀。一是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與關愛,并且陪伴的祖父母等也沒有多少文化,還需要做家務和農活,沒有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二是因為,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踐內容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爺爺和奶奶來說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從作業的完成質量來說,孩子們沒有足夠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又失去了父母的輔導與監管,因此作業質量不夠理想。
5.逆反心理和盲目反抗。留守兒童由于缺乏保護,總覺得別人會取笑他,因此總愛斤斤計較,與老師、同學還有臨時監護人等的溝通也存在問題,面對他們時充滿了警惕甚至敵意。調查顯示,有51.54%的留守兒童與他們的臨時監護人發生過矛盾,而且有12%表示經常發生沖突;51.3%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常常出現困惑,但無人幫助;38.6%的留守兒童感到被同學鄙視,甚至欺負。
(二)空巢老人生活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家庭收入低,生活條件差。隨著農村勞務輸出的發展,外出務工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村老家的生存質量,提高經濟收入,改善空巢老人的醫療衛生狀況,但只靠外出務工者的支持仍不能給予父母足夠經濟上的支持。現在,大部分的農村老人是沒有社保的,他們的經濟來源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勞動收入和子女們的供給。根據調查,老人的勞動主要是農田勞作,但是由于體力不夠,年輕人不在,需要請人做農活。所以他們的成本變高,實際收入很少。隨著不斷淡化的孝道觀念以及在外出務工者的工作壓力增加,空巢老人的收入逐漸變少。因此,農村老人的生活舉步維艱。
2.承擔撫養和教育后代的責任,心理負擔沉重。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外出務工者將子女交由年事已高的父母照顧,帶著孩子們上學。從照料孫輩們的生活飲食來說,使老年人工作增多、壓力變大;對于孩子們的教育又是一個沉重的心理負擔,因為農村老年人識字不多,無法對孩子們的學習進行輔導,擔心孩子學習成績差。其次,如今農村交通、通信改善迅速,電視,網吧也隨之產生,對長時間在外的孩子,擔心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對于孩子們的管理表示力不從心,致使留守老人的生活和精神上產生負擔。
3.缺失家庭氛圍,精神生活單調。當前農村養老模式是家庭養老。由于青年男女都外出打工,導致出現“空巢”家庭,使得家庭的養老功能弱化。老人想要獲得親情關愛和生活上的照料,子女們在老年人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農村空巢老人,對大多數過的是“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孤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較為單調,老人很難在家庭外找到精神寄托。
4.缺乏生活照料,安全隱患較多。由于子女們不在身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是老人們親力親為。例如理發,換電燈泡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講認為是小事一樁,但是對于老人們來說都是難題。特別是老人家患病,子女又不在身邊,這時會感覺非常地無助和沮喪。
5.看病是一個突出的問題,難以保證健康。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農村空巢老人常年患病,甚至疾病纏身,如心臟病,支氣管炎,哮喘,偏癱,眼部疾病等,然而經濟的拮據和經濟狀況的惡劣,致使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選擇忍受痛苦的折磨,而不是選擇去看病。更不用說有時間考慮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致于變得落寞孤寂。雖然在子女的外出打工下,家庭收入有所增加,政府也給出了政策,但是農村的醫療水平還是非常落后,不能保證老人的健康。
調查中調研隊還發現,空巢老人的一些其他問題。比如,在平時的生活中,往往容易與鄰里產生各種摩擦和小的矛盾,也會與他們的子女或媳婦發生爭吵。此外,空巢老人還提出了一些希望,比如在村里安排一些老年人能用的健身設施、多安排一些生活補助,多一些人文關懷等。
三、原因分析
(一)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
留守兒童最大的希望其實就是有父母的陪伴。但是,就是這樣的小小希望也不能得到實現,因為他們的父母為了使家里的經濟收入增多、生活質量改善,而選擇了外出打工。因此,在他們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被單獨留在了農村。沒有經歷過這樣事情的人是無法理解他們的內心的苦痛的。從他們的內心深處肯定存有抱怨,必然在屬于他們的成長歷程中留下一定的陰影。對于他們是否能在未來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突破各種障礙,釋放郁悶的心情,也是磨礪和考驗。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來看,對留守兒童進行隔代教育的家庭由于祖父母輩和留守兒童的年齡差距很大,并且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有些連字都不認識,因此兩者的想法和思維方式很是不同,交流也存在困難。有些老人家忙于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對孩子進行監護;有些體弱多病,沒有能力監護孩子;有些是同時照顧幾個孫子,沒有精力照顧孩子。因為自身缺乏文化知識,因而只能滿足兒童在生活上的需要。而精神、道德教育相對缺乏,甚至嬌生慣養、隨心所欲,會導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增加家庭負擔、社會危害。
2.家庭與學校溝通不夠。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們的老師進行溝通或參加家長會,特別是他們的祖輩監護人,缺乏和學校的溝通,而且還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和學習的情況,又因學校教師對孩子的家庭訪問少之又少,有些孩子抓此機會,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有蒙騙其臨時監護人,導致雙方無法從根本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致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的對接。最終使得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走向消極的一面而無法發展。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這些年,盡管有關部門指導要求下,家庭教育得以促進。然而,農村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仍是一個薄弱環節。如農村家庭教育網絡不健全,尚未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宣傳的缺乏、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沒有被有關領導和部門引起足夠的重視,忽視宣傳工作和培訓活動,再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是祖父母,對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不注意學習,使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在農村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二) 造成空巢老人生活困難的原因
1.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這些年來,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逐漸有增加的趨勢,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青年勞動力大量涌出農村,導致許多家里留下了無人照顧的老人。這就是空巢現象。雖然大多數的年輕人均有贍養老人的意愿,但為了得到一個更好的生活、教育和就業機會,不得不出去學習和工作,這是出現農村空巢家庭的最重要原因。因為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比在農村務農的收入高,所以許多農村年輕男女前往沿海大城市發展。還有一些家庭是一起前往城市,這樣就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此次調查發現,子女外出打工致使52%的空巢老人留守在家中。
2.自然空巢。所謂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終身未婚;有的老人雖已結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經去世;有的只一個女兒,女兒嫁到別人家后,即使路途較近,也不能時時回家照顧老人,因此,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在調查的4個村中單身空巢老人就有325人,占25.7%
3.子女與老年人存在代溝。老年人與子女存在代溝。在當前農村,比較典型的是,成年后的子女與老人分家,吃住不在一起。分家后,有的距離老人還算比較近,偶爾還是有空前往照顧老人。但有的離老人很遠,幾乎沒有機會回去,這對于養兒防老的老年人來說,不僅是肉體上的折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刺激。蓮花村有個老太太的3個兒子都已經在縣城成家立業,只留下老太太一個人呆在村里的。當我們問她為什么不和孩子們住在一起的時候,她神色黯淡地說,在哪都是一個人,該工作的工作,該上學的上學,沒有人和她說話,吃的也不習慣,住的也不習慣,晚飯后也是一個人看電視,感覺更孤獨。
四、解決措施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及問題的解決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留守兒童出現了心理障礙,有的問題還比較嚴重。父母外出打工多年,很少有機會和孩子們溝通,不知道孩子們心里最真切的想法,因此讓家長了解到自己離開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什么影響,給他們的精神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產生了什么樣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從而使他們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看到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什么。據此教育和指導留守兒童的父母,讓他們將孩子接在一起居住,給予孩子最貼切的幫助和引導。對于孩子而言,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而這正是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正在初步建立的時候,父母離開的成長環境會使得部分孩子變得堅韌果敢,但也有一些會形成自閉癥,導致不愿意與他人交流,性格內向。因此,家庭與學校應該培養他們在面對挫折、困難時應自立自強,不要退縮。學校可以利用父母不在身邊是不是測這一點來鍛煉孩子們的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從我們的調查所了解到,一些外出務工者曾試圖把孩子帶到工作的地方去上學,但對于外來務工人員而言,大城市好的學校的門檻太高,而面向務工者子弟學校,其教學條件不如老家的學校。我國現已在全國農村開展免費的義務教育階段。大多數人選擇讓其孩子在老家讀書。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第一,允許務工子女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平等的上學機會,降低城市學校要求。第二,給務工者學校提供足夠的資金,以幫助它們配備和完善各種教學設施和軟硬件設備,提高教學質量。第三,讓更多的務工者子女有機會生活在父母的關懷下,鼓勵社會對務工者子女建立學校進行投資。第四,興辦農村寄宿制學校,使學習和生活上面沒有保障的留守兒童在學校起居生活,將父母沒有給予的關愛用學校的關懷來代替,以此來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將家長學校擴展到農村地區,給予家庭教育正確的指導。婦聯、教育等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家庭教育的力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父母及臨時監護人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對父母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與親子溝通的方式等,促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發展。根據現實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家長和學習應該辦理臨時監護人培訓班。
調動留守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領導作用。將留守兒童工作當成是學校評估考核的內容之一,農村所在的學校和幼兒園應建立留守兒童管理組織部門,分門別類,進行檔案建立,對留守兒童的言行和學習進行嚴格地監督管理。一是在生活和精神上給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幫助和關心;二是專門記錄留守兒童的成長過程,綜合評價他們的素質和文化;三是為方便留守人群和親人間的溝通,在各村里建立“外出務工者家庭聯絡站”;四是建立留守兒童心理治療與咨詢體系。
(二)對空巢老人的建議與對策
1.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進一步補充,將協議養老全面推廣,并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 同時,商業養老保險應該完善與擴充;逐步建立和優化老齡人士補貼制度,使得80歲以上的老人有足夠的生活補貼;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的范圍;完成鄉級家庭護理設施制度,提高服務水平。
2.加強家庭養老功能,探索新型養老模式。盡管多數非常寂寞的“空巢老人”獨居在家,但仍不想選擇入住老年公寓,而想繼續留住在家,從此看來家庭養老仍是今后一個相當長時期的養老方式。我們應從以德治家出發,從家庭個體開始,讓每個子女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形成以家養老的好習慣,學會細心周到地照顧老人。進一步對協議養老制度進行實施,若子女不及時和父母簽署協議、或未能履行職責的,各村村委會要以此穩定和提高“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給空巢老人提供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利益,幫助他們,給予他們生活的保障。我們要以家庭為核心積極探索,以各村為基礎的,由各村向家庭輻射,將包含衛生保健、生活照顧、精神交流、法律幫助等在內的新型養老模式帶進農村,幫助農村空巢老人。
3.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需求。目前,老人最大的風險仍然是疾病風險,醫療保障是老年人首要的需求。對現有農村老年人而言,農村醫療人員素質不高,技術水平有限等限制性因素,使得不能滿足農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因為農村沒有醫療保險,所以老人需要花自己的錢才能看病,然而農民的支付能力又是極為有限,加之不斷上(下轉55頁)(上接51頁)升的醫療成本,致使許多疾病纏身的老人無錢就醫。因此,應盡快建立適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農村老年醫療保障制度,使得老人的看病需求得到落實。
4.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維權問題仍然是空巢老人反映最多的問題。無論是社會對老年人的歧視、恃強凌弱的違法行為,還是子女拒絕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家均可以通過法律程序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把關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政策將老年人相關的法律法規落實好,比如落實好《老年法》;保障好空巢老人的合法權益,比如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等合法權益。建立了關于老年人合法利益的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老年人運用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應有權利。
5.政府應著眼于空巢老人的精神支持。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重要現象就是孤單無助。這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好的。對于“空巢”老人,政府不僅要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況,更要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為此,政府可以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組織安排踏青活動等。政府還要對農村老年人宣傳科學的文化,克服保守、愚蠢的思想,并努力提高生活質量。
近年來,已有許多城市已開始假期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行動,對空巢老人也給予了物質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安慰。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難幫扶工作任務艱巨,因此,需要政府和社會廣泛參與以及子女關愛、鄰里付出親情等,需要社會共同努力,讓大家攜手并進,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創造好的生活。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2
一、前期準備
七月剛剛到來,我一邊完善立項,聯系相關人員。在我們協商將實踐時間定在七月十日,于是我們便在十號當天一起準備實踐所需物品。十號十一號兩天,我與先到的兩人一起到預先計劃的實踐地點分析實踐進行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聯系了一些居委會,以便為實踐的實施提供便利。經過兩天的實地考察,我們對團隊的計劃進行了相關的調整,其中變動最大的為志愿服務方面。預計的實踐地點是在整個安鄉縣城,但是由于范圍過大,孩子又比往年的多很多,所以我們將志愿服務地點改在了深柳區委會。十二號,所有隊員返回,團隊召開會議集中討論了事件中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就計劃的調整重新明確了每個人的工作。我們都充滿斗志,充滿信心,準備迎接實踐的正式開始。
二、關愛留守兒童-志愿者在行動
志愿服務是此次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此次志愿服務圍繞留守兒童的主題展開,留守兒童多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然而一些孩子雖然不在農村但是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或者父母因為工作原因很少和孩子在一起,這也屬于留守兒童的一種。在常德市安鄉縣深柳居委會這邊,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的父母長期在外工作,而這些孩子都聚在一個叫“深柳小飯桌”的地方,在這里有老師輔導孩子學習、照顧孩子們的起居。作為長沙民政的學子,了解這一情況后,我想我們有義務為他們做點事,于是我們隊伍便在“深柳小飯桌”展開了為期十天的志愿服務活動。
去小飯桌的第一天,我們先與居委會的相關人員羅主任了解了情況,粗略的了解了這里每個孩子的特點。剛與這十幾個孩子見面,我卻不知道怎么著手融入到這群孩子中,沒來之前的想法是陪小孩玩應該很容易,不用刻意的去準備。然而,真正開始做的時候卻不知道從哪下手了。去的第一天,孩子們恰好在上手工課,我便與孩子們一起學起了手工藝品的制作,很快的我融入到他們當中,在隨后的幾天中逐漸的我們打成一片。每天的上午我們輔導孩子的學習,下午羅主任會給他們上繪畫課、手工課等,到了傍晚我們會陪孩子們到樓下做游戲,實踐過程中我們還帶孩子游覽了很多地方。
經過了解,他們的父母大多外出工作,除了周六周日很少與孩子接觸。劉曉峰小朋友告訴我說,沒來這之前,他通過玩游戲來消磨時光,通過玩游戲來打發無聊,對身體是非常有害的。在這些孩子中我就發現有個別的孩子有暴力傾向,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流。同時,通過與他們交談了解到,雖然在這有人玩,但是他們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希望自己能像別的小朋友一樣上學父母接送,周末與父母一起出去玩。
近年來,城市留守兒童的犯罪率也有所增高,凸現了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矛盾。有關人士稱,解決矛盾的根本是政府要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工作、收入穩定,并改革城市的教育體制,要讓在城市里打工者的子女能夠輕松地接受教育,大力發展經濟,使外出務工人員可以不為生計困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留守兒童不僅僅是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更是經濟體制問題。而這對城市留守兒童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小噓。首先,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會造成孩子們的恐懼感,以致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習慣;其次,城市中的誘惑多,從這個層面講,城市留守兒童比農村留守兒童危險的多,稍不留心會產生各種不良后果。我們可以采取什么對策呢?
第一,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帶孩子進城打工,但因為戶籍問題在政策上卻受很多限制,所以政府應該解除他們在就業、醫療、受教育等方面的限制。第二,社會應該多成立一些“留守兒童活動基地”之類的組織,積極的去關懷留守兒童。再者,應大力鼓勵大學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大學生可以在志愿服務的同時,帶給孩子先進的思想,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三、社會調查-給空巢老人多一些關注
以“空巢老人”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是此次社會實踐的有一大模塊。“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后的中老年夫婦。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濟南市作為省會,醫療條件較好,老齡化程度相對嚴重,空巢老人的數量也很多,針對此情況我們展開了關于社會各階層對空巢老人現象認知情況的社會調查。
此次社會調查主要以一對一問卷聊天的形式展開,重要通過聊天輔以問卷,詳細了解被調查者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此次社會調查一共持續了3天,我們主要前往人流量大的景點及空巢老人集中的地點展開調查。我們先后趕往于深柳區、香港步行街(2次)、澳門步行街、西站、黃山頭、大鯨港。雖然調查時間選在了下午,但是天氣依然很熱,在步行街和大鯨港調研時還遇到了大雨,但我們依然將調查進行下去。調查過程中遭到拒絕也是常有的事,一直遭到拒絕心里不免打起退堂鼓,但是我們彼此鼓勵,一起解決困難。在步行街做問卷時,我們還遇到了傳銷人員,我們及時離開并將此情況報告給保安處。
調查顯示,不同地點的及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空巢老人這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老人方面,黃山頭的老人們生活條件較好,精神生活豐富,他們表示子女雖然不在身邊但是生活比較豐富,他們傾向于讓子女追求自己的生活;深柳區及步行街的大多老人認為人老了,對子女來說是一種負擔,自己能生活就不去麻煩子女。青年人方面,他們普遍認為,這主要是經濟的發展使子女們不得不離開父母去追尋更好的生活,作為子女應該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為政府社會應該建立相關體制,給空巢老人多一些關懷。個人認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有三點。首先,我國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個孩子;第二,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觀念越來越流行。第三,現在競爭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員的流動越來越頻繁,人們經常要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甚至出國深造、工作等。怎么去應對這一問題呢?我認為社區服務方面,社會各界人士,小區居委會應該根據老年人的特點為空巢老人設置相關的設施,建立相關的老年人服務機構,同時小區內多開展豐富多彩活動,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贍養方面,我們應該加大對于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子女意識到應該盡量多花一些時間陪伴父母,讓空巢老人盡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贍養;心里調節方面,小區居委會要及時掌握了解老人情況,多于心里出現問題的老人談心,開展文藝活動,老人自身也要調整自己的心里狀態。
四、單車宣傳很給力
7月18日,我們通過騎單車的同時扛旗、扯橫幅的形式展開“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的宣傳活動。由于單車數量有限,參與此次單車宣傳的共5人,四兩單車。我們從深柳區出發,沿潺陵路、五總街行進,一路上新穎的宣傳形式引來了很多人的目光,展示了民政學子的風貌。隨后深柳大道我們轉入深柳區,到達小飯桌與孩子們見面,并與他們合影留念。短暫的停頓后我們駛入黃山頭路,由于處在下班高峰期,我們取消騎車宣傳,轉而采取了行進一段路程下車宣傳的形式。
此次宣傳活動形式形式新穎,相信產生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對外展示了民政學子的精神風貌。騎車的同時扯橫幅比較困難,一路下來手都麻了,還有幾次險些摔倒,但是有了收獲付出也是值得的。
五、感悟
這是步入大學的第二次社會實踐,寒假只是簡單的生活體驗。而今年的,我們有了自己的隊伍,而且自己還擔任隊長,隊中的成員雖然都是初中同學,但是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聚集起來,也是非常不易得,這帶給我的考驗是很大的。
雖然有雨經驗不足,在立項上有些紕漏,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隊伍及時對實踐有了相應的調整。實踐的十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對于經驗缺乏的我們,每天早晨,我都要六點起床,準備社會調查與志愿服務的相關事宜。出去便是一天,午飯也會在路邊小攤草草解決。七月中旬的天氣是十分炎熱的,有事還會遇到不期而至的大雨,但是我們仍然將調查持續下去。印象深刻的是在步行街做問卷時,我們的衣服已經完全濕透,但卻沒有就此返回,仍然按計劃將調查工作繼續了下去。志愿服務方面,雖然和孩子們在一起充滿歡樂,但是與十幾個孩子待在一起一整天也不是容易的事。到了傍晚6點多,所有人員才能返回,雖然渾身都是汗,但是我們都樂此不疲。晚上大家還要不顧疲憊的去寫活動日志,發新聞,準備第二天的實踐活動。
實踐的收獲也是不少的。首先鍛煉了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活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也會根據當天的情況對人員、地點進行相關調整,這些極大的鍛煉了自己的應變能力。其次,是組織能力,自己要對所有成員根據個人意愿進行協調、安排,這些鍛煉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再者,是交際能力,調研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讓被調查者配合自己的問卷調查,也不是那么簡單的。還有就是自己的耐心,實踐的十天雖然不長,但是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做下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每天早起,晚歸,安排行程、協調人員、寫活動日志總的來說這次實踐是受益匪淺的,和這么多優秀的隊員們一起努力,苦也變成了甜,“青春責任”團隊,我們用青春,承擔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向外展示了民政學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3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加強我們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今年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選擇去了敬老院看望并照顧那里的孤寡老人,目前,我們身邊老人的生活質量比較差,他們缺少關愛,缺少文化娛樂,我們利用團隊的優勢,組織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帶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以及一些小禮物,給他們表演節目,帶去溫暖。再精神和物資上盡我們的一份力。
七月二十八號上午九點左右,我們一行人在常熟市敬老院門口集合,并我們集體合影了一張,讓照片把此刻的歲月留下,飄揚的旗幟定格在溫暖得太陽下,,激情的召喚。我們迎著東方走向了常熟敬老院內,當我們經過一片大樹時,頓時感到天朗氣清,心胸開達,充滿了豪邁之氣,我們每個人都忍不住用全身的力氣大喊,仿佛自己的人生將在此刻開始走向成功。有一種雄心想與天工比天高的沖動,畢竟我們闖過獨木橋的艱辛在此得到回報,他們瘋狂的喊出心中的壓抑氣息。畢竟誰都努力過,誰都不太容易,此一刻我們彼此心意互通,都想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番。
一路上汗水淋淋,正值酷暑之際,一路的汗水,一路的鳥鳴,一路的歌唱,一路的熱情,在陽光中彌漫。青春的喜悅讓某位同學唱起了他們家鄉的民歌雖然我們聽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但是我們都在努力為他鼓掌,難得釋懷一次,何不盡興痛快呢?
當我們到達敬老院后,老人們一看到頂著酷暑趕來看望他們的學生,立刻關心起來,拉著我的手噓寒問暖,十分關心我各方面的情況,體現出了老一輩對年輕一代殷切的希望和關懷,還有一些老人們也是高興的合不攏嘴,與我分享自己當年的“金戈鐵馬萬戶候”的戰爭歲月,還與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我也很關切地詢問了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并與他們聊起了家常,幫助他們打掃衛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老人們都感慨的說,正是國家的各種福利和黨的政策才能像今天這樣無憂無慮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學的到來為他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樂趣,我并沒有因為酷熱的天氣而埋怨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熱情,因為這次看似普通的活動中實際上蘊涵了巨大的人性價值和人文關懷,它是一種美德,更是老人與大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而平時嬌生慣養的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把老人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聽老人們過去的事跡是如此的著迷,我還又跑到外面的小賣部給老人買東西,雖然來的時候給老人們帶來了些水果、點心,可那些是遠遠不夠的,于是,我又用我的零花錢為老人買東西來表達我的心意,然后我們為老人們送上水果,有的老人行動不太方便,我們就親自喂他們吃,雖然笨手,但見到老人們開心的笑臉就心滿意足了。我感覺到了一家人似的其樂無窮。大多數老人在這里過的很開心,他們有時在房間過樓下的廣場看電視或者鍛煉身體,因此,老人們在這里可以算是晚年安康了!最后我們還給了一位老奶奶過生日,我們帶去了蛋糕,并送上了我親手做的999個千紙鶴,希望老人開心的生活可以長長久久。
在我們即將離開敬老院的時候,我們和所有的老人合影留念,我們祝福他們的生活可以永遠的開心,快樂!
對于愛,讀到了很多,也聽到了很多,但是它依舊美而朦朧,就像夢中的戀人。讀了這么多年的書,也經歷了十幾年的人生,我似乎已經對愛有了些許的了解,可我渴望更加接近它,擁抱它!爆竹聲中,我們身后起了尾塵,每一個心中都有了一份沉重,在我走的時候,瞥見了墻壁上還有其他學校的團體的贈品。再回首,老人們都手拿我們贈送的禮品目送我們,眼中有一種光亮。
走了,他們的一生將要走完了,他們有太多的辛酸和淚水,我們的歡聲笑語只能帶來片刻的忘記憂傷。我們該做些什么?每個人都在深思。那些曾幾何時擁有我們同樣夢想的老人們,他們也年輕過,我回家的時候和過來的時候擁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心境。同樣,在敬老院里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回憶!
社會需要關注孩子一般關注他們。
珍惜歲月,關愛老人
我覺得我們還需要做得更多!老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一個弱群體,我們應該不懈努力的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以報答他們曾經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也將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繼續更好的傳承下來!今后我們會更多的投入到關愛敬老院老人的.活動中。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4
空巢老人們辛辛苦苦將自己的子女拉扯大,然而子女們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無暇顧及自己的父母,使的老人們獨守空房。對于身居農村的空巢老人,他們的子女有的不在身邊,有的離自己很近,但是,老人們依然得不到子女的照顧與呵護,甚至他們的子女希望他們早日去世。可見,空巢老人們不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也承受著別人和自己意識的折磨。通過對自己本村空巢老人的實際調查,我認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子女們的呵護與關心,我寫這次報告也是希望我們可以去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與身邊的老人。當老人們受到重視時他們就不會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使他們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些慰藉。
活動目的:提高人們對空巢老人的關注度,多去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建設和諧家庭。 活動時間:寒假期間 活動地點:臨沂市沂水縣 活動人員:
調查方法:實地調查,道聽途說,探問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人需要幫助,例如,孤兒,貧困學生,貧困家庭等,但更有一類人需要社會的幫助,那就是空巢老人。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有著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因而我們應該多幫助這些老人。我們很多大學生一到大學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協會,但每次活動名額有限,我們很難得到一次歷練的機會,我們何不放開視野觀望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其實做好事處處可以做,何必只等著上面吩咐任務,只要我們本著為人民服務的理想,我們歷練的機會很多,就像談到空巢老人,他(她)們如果可以得到你的幫助,他(她)會多么的感動。
xx年志愿者協會的幫助,可見我們青年志愿者協會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們作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命運,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時也是為我們的父母和兒女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因此,我們一起努力吧!盡全力去奮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如今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各方面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時間,讓我們的生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總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條件不僅需要社會的幫助,同時也需要兒女,子孫們的幫助。那就讓我們一起攜手創造好的生活條件。讓辛苦的老一輩人們能夠更好地安享晚年。
在此次去姥姥家的走訪中,我認識了一位叫王成到了改善,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時間,讓我們的生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總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條件不僅需要社會的幫助,同時也需要兒女,子孫們的幫助。那就讓我們一起攜手創造好的生活條件。讓辛苦的老一輩人們能夠更好地安享晚年。
在此次去姥姥家的走訪中,我認識了一位叫王成 的老人,他現在已經65歲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當過軍人,年紀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沒時間照顧他。他告訴我說他小時候的生活相當貧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顧不過來,很多事都是自己學會的,自己從小就懂得很多,后來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來,直到現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這里沒有人照顧,子女也不關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話讓我對現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在這個村中住著很多家中子女無暇照顧的老人,還有沒有了親人和一些退伍的軍人。老人們在這里生活得很辛苦,每天的閑暇時間不多,自己睡睡覺,或是找幾個人聊聊天,打打麻將,過得很不充實。我開始去的時候就看見有兩位老人們還在田埂上干活,旁邊還圍了三四個小孩幫忙,整個場面讓我心酸不已。
在我走的時候,老人們都過來送我,說下次一定要再來看他們,我點點頭。然后跟老人們打招呼后便告別了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對空巢老人這些相對于我們的弱勢群體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們需要社會對他們的更多的照顧,他們曾經都為社會做出過貢獻,都有年輕輝煌的時候,現在雖然年紀大了,卻不應該受到社會的排擠,也應該有自己的地位,更應該受到人們的尊敬。這回走訪老人,讓我也看到了老人們的活力,雖然年歲已高,但卻活力依舊。他們都樂觀開朗,沒有子女在身邊的照顧,卻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他們并不因為自己年紀的原因而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照樣像年輕時候一樣生活、學習,他們自己在心中也堅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收獲很多,我也會繼續關注這些弱勢群體的人們,也呼吁大家一起來關心他們,讓他們生活地更開心。
現在于溝村委會的空巢老人共有9人,他們由于年事已高,體弱多病,沒有兒女照顧,普遍存在獨孤、悲觀的心理問題。從今年開始,沙溝鎮于溝村委會試點舉辦“關愛農村空巢老人”活動,鎮義工協會成立醫療組,每月定期探望農村空巢老人,充當“兒女”照顧他們,給他們送上社會的溫暖。鎮上也決定建立福利院,讓空巢老人能安享晚年。
“阿佰,我來探望您啦!”2月5日下午,沙溝鎮于溝村委會的空巢老人何百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靜的家頓時變得熱鬧起來,我是第一個前來探望他,在這個即將過年的時刻,我先給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塵,打掃衛生,洗衣做飯,并為他購買年貨。完后,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話題從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態的調整再到新舊社會的變化,我與老人聊的十分開心,其中,還聊到《紅燈記》、《天仙配》、《童話》和《太陽紅》等經典戲劇,老人們樂在其中。 隨后,我又先后探望了于溝村委會的其他6位空巢老人。于溝村委會的何佰現年78歲,他早年參軍,在部隊打過仗,立過功。目前他每月都領取政府的補貼,衣食無憂,但年事已高,獨居生活,難免孤獨。自從知道鎮上決定建立福利院后,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此次來到于溝村看望老人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質樸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難忘。我覺得自己和老人之間雖沒有進一步更詳細的了解,但彼此之間卻多了一份牽掛。
經過一小時的行程,我回到了自己家,但老人粗糙的雙手卻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現,老人們和藹可親的目光讓我就不能忘懷。
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說寧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愿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5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般,轉眼間,大學的第一學期就這樣過去了。四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本以為是個美好的青春時光,可來到大學之后才發現,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緊緊張張,不可停頓一絲一毫。假期也會有社會實踐作業,不過這樣也好,假期漫長,總不能渾渾噩噩度過,雖說已進入大學,但學習還是最重要的,“活到老,學到老”便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同時,社會實踐不僅能讓我們當代大學生體驗到生活的艱辛,更能讓我們體會到生活的真諦,也引導我們去更好地認識和接觸社會,幫助我們完成由校園走向社會的轉變,避免了在初入社會時的不知所措,真正地把學生的教育與社會的就業相結合,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農村年輕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對自己面臨的養老問題的擔心與日俱增,對未來的生活透露出憂慮和迷茫。調查發現,農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種情況:一是子女進城務工經商,二是考學入職外地,三是子女結婚出村或離鄉,四是無子女。但無論哪種原因,有相當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終養老還是離不開農村,老有所依的問題還需要在農村解決。
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決定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這次的社會實踐是關愛空巢老人。
我的關愛對象是李奶奶,聽別人說,她的老伴兒是一名退伍老兵,原本體魄強健的他因參軍而身體羸弱,因而早早離世,留下李奶奶和4個孩子。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李奶奶身體越來越差,近幾年又患上了老年癡呆癥,時而清醒,時而糊涂,她的子女都嫌棄她是個累贅,紛紛棄她而去,現在一個人住在老房子里。聽鄰居說,她常常坐在門口,拿著那張僅有的全家福,看著遠方說著:“他們一定會回來接我的。”了解到李奶奶的情況,更加堅定了我去照顧她的決心。
我去的第一天,剛走到門口,就看到李奶奶目光呆滯的望著遠方,手里拿著那張全家福,看到那情景的一瞬間,有點心痛的感覺。慢慢地走到她的身邊,用手碰了碰她,竟一點反應都沒有,低頭看到那張照片,照片上的李奶奶笑容滿面,精神氣爽,與現在完全不是一個人。過了半晌李奶奶才注意到我,抬起頭問我:“你是不是村里給我找的小義工啊?”我點點頭,實在無法用語言來回答,我怕自己忍不住會落淚。第一天,我一直坐在李奶奶的旁邊,默默地陪著她,盡管沒有說話,但我想讓她知道,她身邊有我,不會孤單。
第二天,我一早就去了李奶奶家,那時李奶奶剛起床,她看到我很是驚訝,我笑著跑過去,說:“奶奶,我來幫你梳頭吧。”奶奶點點頭,我輕輕地幫她梳好頭,之后和奶奶一起去做飯,待一切收拾好后,奶奶又拿著那張照片坐在門口,我默默地坐在她身邊。為了能使奶奶高興一點,我努力地尋找著奶奶感興趣的話題,什么“梅蘭芳”,“京劇”,“老奶奶廣場舞”等等,盡管奶奶說話很少,但我明顯感覺到她的態度改變了一些,情緒已有一些變化。突然,奶奶拉起我的手,望著遠方,說:“好幾年沒見了,我的孫女應該也像你這么大了,不知道什么時候還能見到她。”我撫著奶奶的肩膀,說:“奶奶,不要想那么多了,說不定他們很快就回來看你了。再說,還有我陪著你呢。”奶奶轉過頭看著我笑了笑,臨走時,她特地囑咐我:“明天還來陪我,我等你。”聽了這話,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喜悅。經過這兩天,奶奶的情緒已有明顯的變化,漸漸地有了一些開朗。
第三天,我又早早地去陪奶奶,所有收拾好之后,我帶奶奶出去曬曬太陽,去看看老奶奶們跳的廣場舞,給她講講學校里有趣的事情,她也會給我講一些開心的事情。慢慢地,她開始融入周圍的大家庭之中,時不時臉上有了一絲笑容。雖然只有短短的三星期,但我和李奶奶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現在,每每有時間,我就會去看望李奶奶陪她聊聊天,講講學校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雖然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結束了,但我卻受益匪淺。“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不更應該用青春的熱火,去溫暖老人的心嗎?一杯茶、一碗飯,點點滴滴見真情;一件衣、一床被,絲絲縷縷連愛心;一個電話、一封家信,字字句句顯孝心。我們只要出一份愛,老人們便會倍感關愛;只要一份愛,便讓老人的暮年充滿溫暖;只要一份愛,便讓老人們感到慰藉。
另外,針對建好農村養老院,我建議重點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要鼓勵村級主辦,因地制宜建院。集體經濟較好的村,以集體收入建補貼型或完全福利型的養老院;集體經濟薄弱的村,以村民自助互助、集資、引資等方式,建互助型或合作型養老院。二要加強政府引導、規劃和運行補貼。三要把新農村建設和農村養老院建設一并考慮,把農村養老院建設與鄉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相結合,與村民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結合起來,盡量統籌農村老人“有所養”“有所醫”“有所樂”。四要出臺激勵政策,吸引和鼓勵各類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參與農村養老院建設和發展。五要規范農村養老保險金制度的執行,落實“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最終讓保險金為農村養老院良性運轉提供支持。六要加強傳統美德和新農村生活理念教育,使農村老人放棄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安心快樂地享受晚年。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這是每一個人的愿望,所以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我們,想象一下暮年的孤獨,我們更應該伸出我們的雙手,去撫平老人干癟的皺紋;用我們天真的笑容,去敞開老人們的心扉;用我們的知識,使老人們生活得更好。
結束語:“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社會實踐的帷幕漸漸落下,回首過去,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成長了許多。在生活中體驗著成長的艱辛,在收獲中體驗著成長的喜悅,也許人的一生大多是由酸甜苦辣交織,喜怒哀樂相匯,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笑中有淚,淚中有笑。就是這些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人生,人生體驗多,財富亦多,各種滋味都品嘗過了,各種感覺都體驗過了,才能真正認識到人生的豐富。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6
一、調研背景
在現今的中國社會,80后與90后已經逐漸占據社會生活的主導地位,隨著年輕思維方式的注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社會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也發生了急劇變革與更新。同時,由于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和現代交通和通訊的日益便捷,傳統的“養兒防老”、“父母在,不遠游”等一系列思想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受到高度關注與重視,與此同時,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使得人民平均壽命普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斷上升,使得我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也在不斷加劇。
目前中國已步入老年型年齡結構國家行列,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匯總的情況顯示, 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2012年10月29日,首屆全國智能化養老戰略研討會介紹,空巢老人比例很大,截至2012年底,“空巢”老年人占49.3%,城鎮 “空巢”老年人占54.0%,農村“空巢”老年人占45.6%。到2050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也再次引發關注。
在空巢老人這個群體中,農村地區的空巢老人是格外值得我們關注的。隨著農村外出創業、務工人員與日俱增,農村剩余勞動力外流導致留守在家的老人群體也在不斷膨脹,他們的生活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困難,而且有邊緣化的危險,大多數留守老人還要承擔一定的勞動,單身留守老人的情況更差。而國家的各種養老保障制度還在完善中,這就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出現。
二、調研意義
隨著大批農民工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正成為日益龐大的群體,這些老人的生存狀況受到社會關注。早在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在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家庭模式日趨小型化的今天,有關“空
巢老人”的報道也頻頻見于報端,作為一個日益龐大的社會群體,“空巢老人”已經引起社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農村“留守老人”(即空巢老人)問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沉重話題,是農村改革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們必須切實關愛“空巢老人”,真正使“空巢老人”能夠安享晚年,這既是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的具體要求,又是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調研內容:
(一)調研形式與方法:
先向被調研地區負責人了解該村人口年齡結構的有關數據,然后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先擬好問卷,將問卷打印,到村里抽取有代表性的家庭進行調查采訪,最終匯總資料撰寫報告。
(二)調研基本情況
生活水平低下是空巢老人最基本的一個特征,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邊且收入水平較低,農村的空巢老人主要生活來源就是家中的土地,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缺乏保障,疾病、傷殘、照料問題日益突出,大部分空巢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需要長期的照顧和醫療護理。生活困難與當前社會競爭的加劇造成子女的“遠游”,這些年來,許多年輕人或外出經商或外出工作,造成許多老年人留守家中,無人照顧。這樣,就導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現,雖然大部分年輕人有贍養老人的意愿,但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和就業機會,不得不外出務工和學習,這是空巢家庭出現的最主要原因。特別是城鄉之間的差距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前往沿海及大中城市務工,以期望獲得更高的收入,同時,許多家庭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舉家前往城鎮,這就使得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現象愈發嚴重,在這次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空巢老人是由于子女在外工作和外出務工造成的。
(三)調研問卷分析:
1. 缺乏子女關愛、精神生活單調
隨著子女紛紛外出務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子女外出后,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留守老人大多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2.留守老人仍需要勞動,但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通過我們對農民工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于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于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3. 生活缺乏照顧、孫輩撫養負擔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對老夫妻沈爺爺和周奶奶,有一次周奶奶去廁所,摔倒在廁所中,差點喪命,多虧沈爺爺及時發現,才挽救了周奶奶的生命。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經常發生,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4. 隔代教育存在問題
通過我們對外來務工人員的調查,我們發現現在外來務工人員由于經濟上的問題,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還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老人的身邊。我們問及他們把自己的兒女放在老人身邊是否放心時,有70%以上的人表現出自己的憂慮。
5. 就醫難、醫療費用不足問題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目前我國針對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是由于現階段我國財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于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
6. 女性和喪偶留守老人的生活處境更為艱難
我們在調研中還發現,留守老人中更加弱勢的群體往往是女性和喪偶的群體。女性留守老人由于身體特質的原因,勞動能力相比男性來說,相對較弱,導致她們的經濟收入較低,生活質量較差。而喪偶的老人,由于缺少兩人之間的相互扶持,生活照料上會更差,精神上更加寂寞。
四、調研總結:
(一)政策方面
1. 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盡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2. 根據當地情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資源,制定相應政策,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例如,減免稅收,創業初期給于經濟上的補貼等等。形成本地特色的農業或工業經濟產業鏈,使農村青壯年就近就業,減少外出的數量。
(二)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1.政府需加大財政投入,仿效現在城市居民的養老方式,農民在青壯年時期,按時交納與農民收入相匹配的養老保險金,真正實現農村居民從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過度。
2. 政府制定政策,加大農村醫療制度的改革。例如加大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做好宣傳工作,擴大覆蓋面;更加切實地解決農民 “就醫難、費用高”的問題。
3. 通過我們對城鎮居民的調查問卷,分析得出:大約有90%城鎮居民對農村留守老人不關注,因此必須增強社會尊老愛老的意識,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范家庭,給于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于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2. 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于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3. 加大對社區的經濟支持。以雄厚的集體經濟為基礎的社區對農民養老的經濟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農村各行政村應從社區的資源(并非僅指自然資源)狀況出發,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和集體經濟。這樣,不能下地從事重體力勞動及經濟來源較少、較單一的留守老人們就可以發揮自己所長,在村辦企業中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使老年人有自我保障。
(四)生活照顧
1. 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建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對于老人特別是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的老人進行照顧。
2. 委托或雇傭親人或鄰居對老人進行照顧。在與老人及其鄰居的交流中我們發現,很多農村人都是本姓氏的居住在一起,老人的鄰居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親戚、家族。由此我們考慮到,在外打工的子女可以將老人委托給鄰居、親戚照顧,并給以一定的報酬。這樣,既方便照顧老人,也可聯系雙方的情誼,而且老人也更易接受。
(五)精神慰藉
首先,電話是留守老人與子女聯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徑,除此就是子女逢年過節回鄉探家。
其次,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
最后,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系,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后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7
調查時間:20xx-1-13 至 20xx-1-20
調查對象:桃花坪社區空巢老人
調查原因:了解空巢老人形成原因及現狀
調查人員:曹凱麗、曹凱倫
前言:空巢老人這個家庭問題的廣泛社會化就會發展成為社會問題,再者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社區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數量快速增長,那么由此而產生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空巢老人形成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物質財富的積聚徹底改變了我國社會面貌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面對社會中各種競爭的壓力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在職的青年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工作和積極的不斷“充電”,這使得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經營自己的家庭,這就造成了一些家庭問題的產生。
空巢老人現狀:
社區“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鎮油坊梁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著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于“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著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里,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郁郁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社區“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社區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對象就是社區干部。為此,社區里要求社區干部或老人的親屬與社區簽訂聯系責任書,聯系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了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隨著年齡的增大越來越依賴子女、政府和社會救濟等其他外在因素,老年人經濟自主的能力也隨之下降。
在我們社區,每年有5%的老人獲得的贍養費用低于500元,25%的處于500元到1000元之間,65%的老人每年獲得的贍養費位于1000至2000 元之間,有5%的老人每年從子女處獲得的贍養費高于2000元。
當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時,有65%的受訪者表示是依靠老伴照料,有30%的子女會輪流回家照料,有5%的子女不回家,采取請人照顧的方法。在調查中發現,有能力照料生病的老伴的時候,都采用老伴照料的方式。
有45%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孫輩作為休閑娛樂方式,認為孫輩是自己的精神寄托,40%的老人選擇與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閑放松,10%的老人表示自己沒有精神慰藉。
對于現狀的建議:
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水平
政策上優惠老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給廣大農民帶來了福音,年滿60歲以后每月至少55元的養老金給空巢老人帶來的不止是物質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建議探索其他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政策,提升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建立完備的老人健康檔案和醫療救助制度。山區“空巢老人”看病較為困難,建議為“空巢老人”重點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進行村級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和縣級醫療機構共享,通過上級醫療機構對村級衛生室的指導,針對老人的身體特質盡量以村級照料為主,減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同時避免因老人覺得看病不方便而小病拖成大病的事件發生。
探索社區照料模式。倡導以家庭照料為主、政府照料為輔、社會照料為有益補充的照料模式。生病之后無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難題,鑒于山區農村山大人稀的現實狀況,建議以社區為單位,組建照料老人的小組。在社區內招募熱心公益事業的、長年在家的中青年人員組建一支互助組,在平時幫助組內的老人進行買東西、跑腿辦事、心理慰藉等服務,在老人生病,子女不能及時回家照料的進行短期護理,對互助組成員則根據日常服務表現和老人們的滿意度由子女和相關部門進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在老年人較為集中的地區或社區增設老年人活動中心,中心設置一些健身器材或是適合老年人觀看的音像制品,給老年人提供一個在一起交流的場所,排解一些老人因子女不在身邊等原因而產生的孤寂感。
加強孝老敬親的傳統思想教育
強化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教育。從小孩抓起,把孝敬老人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法律宣講抓起,多宣講一些關于家庭贍養的案例,以法律知識約束人;從表揚先進抓起,對孝敬老人的模范要加強宣傳,樹立榜樣,引導人們爭相效之;從懲處抓起,對農村極少部分不贍養老人或是虐待老人的現象要堅決查處,給予處罰,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子女加大對父母的關愛
一是號召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要所有子女都外出,盡量留一個在家里照顧父母。二是在情感上關注父母、理解父母。子女在外地則要盡可能地抽出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節假日時間,要加強同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讓父母知道自己的近況。三是積極履行贍養義務。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父母充足的經濟支持。四是子女盡量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空巢的父母照顧,一方面會增加父母的經濟、生活壓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調整心態,快樂安詳過晚年
一是要正確看待子女“離巢”。子女成年以后離家獨立是正常現象,也是社會發展趨勢,父母不需為此感到悲傷。二是如果思念子女,可以加強同他們的聯系,多溝通交流,達到精神上的認同。三是轉移思維重心。“空巢老人”要逐漸轉變以子女為重心的精神狀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悅,老年人操勞了一輩子,晚年正是應該放松的時候,老年人過得輕松也可以給在外的子女以心理安慰。五是正確處理矛盾。對于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處之,如果在教育孫輩的看法上和子女觀點不盡相同,也不必過于悲傷。
總結:
人人都會老,人人有老時。關注老人、關愛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能否給“空巢老人”提供一個有保障、有尊嚴的晚年生活關乎著社會和諧、民族尊嚴,這是相關部門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精選7篇)】相關文章:
2020年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2-30
空乘專業社會實踐報告03-10
校園社會實踐報告(精選6篇)03-11
老人追悼詞(精選7篇)02-10
高齡老人悼詞(精選6篇)01-24
農村老人悼詞(精選9篇)01-24
老人追悼詞(精選6篇)05-25
綜評社會實踐報告(精選5篇)03-14
社會實踐綜合報告(精選5篇)03-10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報告(精選11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