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政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我們通常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并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要怎么寫才邏輯緊密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思政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思政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
隨著改革開放和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農村出現了許多留守老人。他們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擔負著撫養教育孫輩的重任、身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安全隱患時有發生、情感生活缺失,這都是新農村建設中非常重要的問題。通過對本次暑期的調查研究,我們可以通過不斷鼓勵老人調節好心態并積極參與社會;強化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建立農村老年人志愿者服務;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建立農村養老制度,興辦養老福利事業,引導老年人樹立現代生活理念,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夠安享晚年,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留守老人的概念和現狀
(一)留守老人的概念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由于農村人均可耕地面積的減少,農民從自己原有土地上獲得的收入趕不上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多的農民涌入城市打工。大量的農民進城務工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也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大量農村青年進城打工,將孩子、老人留在家里,即所謂的留守人員,留守人員中的老人就稱為留守老人。這對留守人員在物質生活上和感情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二)留守老人的現狀
留守老人,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沉重話題,是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難點。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因此,我們要努力使留守老人能夠安享晚年,這既是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的具體要求,又是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
我國農村長期以來一直普遍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唯一保障。但是,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到外地務工,長期兩地分離,使得承擔主要贍養義務的子女無法為留守的父母提供必要的照料和關懷,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留守老人的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健康保證和精神慰藉。同時,農業生產、人情往來和培養教育孫輩等負擔都落到了留守老人身上。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組織公布的《20XX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我國目前每年大約有1800萬來自農村地區的人口進入城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城市打拼,子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正在成為日益龐大的一個特殊群體。
現如今,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步伐逐年加快,云南省部分農村留在家中獨居的老人不斷增多,根據云南省祿豐縣14個鄉鎮對農村留守老人的調查統計。祿豐縣現有留守老人存在一系列問題,生活狀況令人堪憂。
二、農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幾大問題
(一)生活艱苦,居住環境差
在調查訪問中發現,大多數農村老人飲食都非常簡單,尤其是留守老人。稀飯,饅頭,咸菜,就只求個飽,在農忙季節飽一餐餓一頓是經常的事,而在住宿方面,他們因年紀大無法對房屋進行修繕,房前屋后雜草叢生、屋頂瓦片大洞小洞,雨天時室外下大雨,室內下小雨,屋內到處是大大小小接水的盆和桶。家里也沒什么像樣的家具,甚至連照明的燈都昏昏暗暗。
(二)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
留守老人不得不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除少數年齡特別大,行動不便的留守老人外,老人普遍參與農業生產勞動,甚至有70歲以上的仍然從事體力勞動。與其他老年人相比,勞動強度更大。如金山鎮小巖子村的李春富,男,78歲,老伴76歲,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外出打工,小孫子7歲在家須照顧,還種有三畝多的地,每個星期縣城趕集時還要背上自家做的咸菜去賣,以此增加一些收入來維持生活。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三)擔負起撫養教育孫輩的重任
從調查來看,小巖子村因人數不多,所以沒有小學可供孩子就讀,要上小學必須去到離該村四公里外的大洼村委會,而常年在外并能攜帶子女進行隨身教育的打工者為數不多,外出務工造成許多農村孩子短期或長期沒有直接監護人在身邊,形成了留守老人教育第三代的隔代教育現象。老人們不得不重新當起了父母。但是農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對不高,又不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大多數老人只管孩子的吃和穿,至于學習、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聽之任之了,再加上祖孫之間的代溝,使得許多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現自卑、自閉、冷漠等心理現象,學習成績受到影響,有的甚至好吃懶做、棄學厭學。老人自己也力不從心,有的`連自己照顧自己也成了問題,大大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負擔和精神負擔。
(四)身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下降,容易引發多種疾病,再加上農村醫療機構不健全,醫務人員少,兒女常年在外務工,對留守老人疏于照顧,無法盡到贍養職責,所以老人頭痛發熱就常常缺醫少藥,無人照料,加上家務勞累、孫輩操心,往往小病拖成了大病。有的老人病了,連飯都做不了。想哭旁邊連一個聽的人也沒有,心里頓時覺得無助,孤單。此外,老年人發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無人或搶救不及時,可能會錯過治療時機,導致嚴重后果。而子女也只有在老人病重時才能給予一定的照顧,但恐怕那時為時已晚。
(五)安全隱患時有發生
隨著農村留守老人的增多,我們社會面臨的不僅是這些老人的贍養和照料問題,還有便是一些不法分子起歪腦筋專騙留守老人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盡管這些騙子的詐騙手段并不高明,卻能屢屢得逞。隨著年事漸高,一些農村老人記憶力下降,有的行動不便或身有殘疾,一些日常行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隱患,面對一些隱患時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除此之外,還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使得我們對老人的生活更加擔憂。
三、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問題的建議
要真正解決留守老人存在的問題,短時間內很難一步到位,因此我們只能做好規劃,循序漸進。
(一)老人要調整哈心態,做積極參與社會的主人。
充分發揮農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文化活動。鼓勵老人保持好的心態,鍛煉身體,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學習新鮮事物,積極尋找精神寄托,充實自己的生活。
(二)強化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建立農村老年人志愿者服務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加強農村年輕人的孝道教育,要弘揚表彰那些在敬老愛老等方面做得較好的年輕人,并曝光、鞭撻那些歧視、排斥老人的行為。架起親情時時溝通的橋梁,在外子女要經常給自己的父母打電話關心生活情況,給老人寄一些生活費用,天寒時寄一些棉衣棉褲。過年時盡量能夠回家陪陪父母。
(三)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
要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強化農村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首先要不斷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財政補助水平,對老年人治病產生的門診費、醫藥費、住院費按一定比例進行報銷。其次,政府做好調控工作,把城市富余、閑置的醫療資源轉移到農村,同時改革鄉鎮衛生院運行機制,向老年人提供安全廉價的醫療服務;三是要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定向培養農村衛生人才,提高鄉村醫生待遇福利,為農村留住醫療衛生人才。
(四)建立農村養老制度,興辦養老福利事業
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還不健全,城鎮和農村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因此必須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范圍。同時,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農村老齡事業的發展,讓留守老人老有所養。
只要我們認識到農村留守老人這個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農村的留守老人將不再留守,而變成幸福老人。
思政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
作為祖國未來的事業的繼承人,新一代大學生應該及早樹立自己的歷史責任感,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假期的社會實踐就是很好的鍛煉自己的機會。當下,掙錢早已不是打工的唯一目的,更多的人將其視為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后的就業大有裨益。進行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找到與本專業對口單位進行實習,從而提高自己的實戰水平,同時可以將課本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從而更好的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但是作為一名尚未畢業的大學生,由于本身具備的專業知識還十分的有限,所以我選擇了打散工作為第一次社會實踐的方式。目的在于熟悉社會。就職業本身而言,并無高低貴賤之分,存在即為合理。通過短短幾天的打工經歷可以讓長期處于校園的我們對社會有一種更直觀的認識。
實踐過程
自從走進了大學,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說不完的話題。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著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里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畢業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并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走進贛州市金源休閑餐廳。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于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后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于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在餐廳里,別人一眼就能把我人出是一名正在讀書的學生,我問他們為什么,他們總說從我的臉上就能看出來,呵呵,也許沒有經歷過社會的人都有我這種不知名遭遇吧!我并沒有因為我在他們面前沒有經驗而退后,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們一樣好。我的工作是在那做傳菜生,每天9點鐘—下午2點再從下午的4點—晚上8:30分上班,雖然時間長了點但,熱情而年輕的我并沒有絲毫的感到過累,我覺得這是一種激勵,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觸了社會,了解了未來。在餐廳里雖然我是以傳菜為主,但我不時還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時要做一些清潔的工作,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這里,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盡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會得到別人不同的評價。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而這里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里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盡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戶、同事、上司等等,關系復雜,但我得去面對我從未面對過的一切。記得在我校舉行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么簡單,但為什么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得這么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脫軌了嗎?也許老師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是總算是社會的一個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有時也要感謝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有些問題有了有課堂上地認真消化,有平時作業作補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有了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著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3年之后,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為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為了鍛煉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說寧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愿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為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實踐心得
雖然這次的實踐只有短短的幾天,而且從事的是比較簡單的服務工作,但是通過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還是讓我學會了很多道理。
首先是明白了守時的重要性。工作和上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上學是不遲到很多時候是因為懼怕老師的責怪,而當你走上了工作崗位,這里更多的是由于自己內心的一種責任。這種責任是我學會客服自己的惰性,準時走上自己的崗位。這對我以后的學習生活也是一種鞭策,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并努力加強自己的時間觀念。
其次讓我真實的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雖然我工作的只是小小的一家餐廳,但是從點單到制作到遞送到結帳這一環環的工作都是有分工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家店的工作效率都大大的提高。以前雖然在書上看見過很多的團隊合作的例子,但這一次是深刻的體會到了,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一定會要牢記這一點,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和大家一起攜手走向輝煌。
再次,這次打工的經歷也讓我的心理更加趨于成熟。在餐廳里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重復著單調的工作。讓從未涉世的我還是有那么一點點不適應的,但是堅持就是勝利。打工畢竟和在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學會需要忍耐,需要學會承受,需要學會堅持。
將自己這短短的幾天實踐同理論相聯系,我了解到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為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于鍛煉品質,提高能力。可見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抵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于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標準,社會實踐不但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自我才能,展現自我風采的舞臺,也是培養和鍛煉同學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更是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演練場地。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為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應該說不僅有助于他們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一切認識都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說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發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著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處理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活動,即人類的社會交往以及組織、管理和變革社會關系的活動。如政治活動、社會改革實踐、階級斗爭等。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實踐,使實踐與認識相結合。大學生可以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實際情況,結合所學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務社會,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二是志愿者服務,將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利用專長服務社會,回報社會。三是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這是一種貫穿于日常生活當中的社會實踐形式,以小見大,以細微之處見長,是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長效機制。
【思政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思政課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6-08
思政課實踐報告范文06-02
思政課教學工作總結05-22
思政課教師培訓簡報(精選11篇)06-01
思修調查報告04-18
小學思政課教師培訓簡報(精選6篇)05-23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11-13
思政課教師培訓簡報范文(通用5篇)11-04
思政課個人教學工作總結(精選12篇)07-26
教師思政課培訓方案范文(通用7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