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銀行個人理財產品調查報告
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調查開展有利于進行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推廣。下面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銀行個人理財產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瀏覽。
一、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大幅度增長,個人對所增長的財富如何進行更好的管理與運用,越來越多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老百姓手中的閑錢多起來了,理財不僅成為人們生活得一部分,也成為了商業銀行新的競爭點。
二、目的
為了了解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類型,以及居民的理財需求,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認識和關注程度。我作為郵儲銀行工作者,針對理財業務的銷售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三、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主要類型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分類。目前,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分類,有不同的標準。
1. 根據風險和收益特征,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
保證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后就可以獲得協議上規定的收益,反之為非保證型。非保證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按照約定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并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一般銀行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風險僅次于儲蓄風險,是追求穩定收益的穩健型客戶的最佳選擇。
2. 根據投資幣種的不同,可以分為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和雙幣理財產品。如外幣理財產品只能用美元、港幣等外幣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只能用人民幣購買,而雙幣理財產品則同時涉及人民幣和外幣。
而人民幣理財產品根據其投資方向和領域的不同,可以分為債券類理財產品,信托類理財產品,結構性理財產品,代理境外理財產品(QDII型)。
債券型——投資于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
信托型——投資于有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托產品,也有投資于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托的產品。
結構型——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存款、零息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如遠期、期權、掉期等)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金融產品,其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大。
代理境外理財產品——所謂QDII,即合格的境內投資機構代客境外理財,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QDII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簡單說,即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托給合格商業銀行,由合格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后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后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
四、銀行理財產品介紹
農行理財產品主要有“本利豐”、“安心得利”、“安心快線”、“進取增利”、“安心靈動”、“如意”六大系列,滿足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進取型和激進型等類型投資者的不同需求,具有收益較高、期限靈活、安全穩健、適合廣泛的特點。
建設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分為“利得盈”、“匯得盈”、“QDII”、“乾元-日鑫月溢”、“代理理財產品”。 “利得盈”理財產品包括產品收益較好、期限合理、投資方向明確的信托貸款型理財產品;低風險、流動性強的債券型理財產品。
光大銀行的理財頁面首先按幣種分為兩大類,然后在“人民幣”分類中又分為“短期產品”、“中長期產品”、“資產管理類產品”和“結構性產品”,每種產品有很多投資系列,例如“短期產品”中有“盈系列”、“陽光e理財”、“活期寶”、“假日盈”、“月月盈”和“季季盈”等。“外幣”則分為“外幣A計劃”和“外幣T計劃”兩大類。
五、結果分析
從整體上看,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群體多在40歲以上的客戶。從月收入角度來說,購買者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500元以上。大多數客戶對理財產品不是很了解之間,大部分客戶對理財產品方面的知識還有待提高。很重要的一點是,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對于風險意識很強或者說很懼怕風險的存在,要求理財產品為保本保息。
目前客戶對黃金,白銀等實物投資,對股票基金投資較少,這由于近期股票市場狀況不好所致,也表明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屬于偏保守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多數客戶表明看好銀行理財產品,因此,銀行理財產品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大多數客戶對于銀行提出的預期收益半信半疑,這是一種正常且成熟的心理,說明群眾對于預期收益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是在銀行實際銷售中,對于預期收益這一概念一般都以淡化處理,導致一部分消費者認為預期收益就是收益率。在眾多的理財產品中,6月以內理財產品是客戶的理想選擇,說明客戶喜歡投資短期產品。
六、發現的問題
1. 產品設計管理機制不健全。各家銀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往往忽視了對質量和風險的管控,銀行未能按照符合客戶利益和風險承受能力的適應性原則設計理財產品,導致創新能力不足,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
2. 過分強調收益淡化了風險,誤導了投資者。大部分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時不能充分認識到產品的風險程度。
3. 投資者盲目認購現象嚴重。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是沖著理財產品的高收益去認購理財產品,盲目地只看到了收益而不顧其各類不可預知的風險。銷售人員應該針對不同的客戶群,根據他們自身風險偏好等情況,合理有效地提出不同的理財意見。
七、建議
1.進一步加強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督管理,完善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并且根據客戶的收入狀況,對保本以及投資方面的要求因素,分別對不同需求的投資者設計合適的產品。
2.重點關注“潛在客戶”,高學歷年輕人。銀行個人理財金融產品的潛在客戶呈現年輕化、高學歷趨勢,單身的居多,月平均收入2000~5000元之間的占多數,呈現平民化。同時,這群高學歷的年輕人正處于職業的上升期,未來預期較好,理財需求很高。一般而言,年輕人具有良好的接納能力,對新鮮的事物樂于嘗試,同時,這樣的家庭負擔較輕,具有較強的購買力。
3. 銀行在理財產品的發行過程中,不能只追求盈利,還要對客戶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按照風險匹配原則,講適合的產品賣給適合的客戶。
【銀行個人理財產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理財產品營銷方案10-15
銀行貸款盡職調查報告02-15
銀行滿意度調查報告10-07
銀行個人實習報告10-23
銀行個人述職報告總結05-24
銀行個人述職報告范文06-07
個人銀行報告15篇11-01
銀行個人辭職信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