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寒假期間關于家鄉文化的調查報告
以下是由CNrencai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寒假期間關于家鄉文化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活動主題:我愛家鄉·古風新唱
活動形式:上網查閱文獻、實地考察
活動內容:利用寒假時間,實地調研、走訪、考察當地傳統文化、民風民俗以及重點文化建設項目的情況、了解當地黨和政府的文化發展政策。
實踐活動成果:
淮南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淮南,淮南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東與滁州市屬鳳陽、定遠縣毗鄰,南依舜耕山與合肥市屬長豐縣接壤,西南與六安市屬壽縣、霍邱縣相連,西及西北與阜陽市屬潁上縣,亳州市屬利辛、蒙城縣交界,東北與蚌埠市屬懷遠縣相交。市境最東端位于上窯鎮泉源村朱家大山與鳳陽山交界處施家洼,最西端位于鳳臺縣尚塘鄉侯海孜以西與利辛縣接壤處,東西長78公里;最南端位于唐山鎮施家湖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線鳳臺縣與蒙城、利辛縣交匯處,南北寬51公里。全市總面積25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91平方公里,鳳臺縣面積1030平方公里(含毛集)。建成區面積78平方公里。
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之所以被稱為“淮南”,是有歷史淵源的:漢代開始在這里設置了淮南國,從漢代到兩晉再到宋朝,這片土地先后經歷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這片土地上發現并開始采掘煤礦。1930年,國民黨政府在九龍崗設淮南煤礦局,發展成為淮南礦區,標志著現代“淮南”的開始。1949年1月18日淮南礦區解放,1950年設縣級淮南市,1952年6月改設為省邊轄區。1977年1月,鳳臺縣劃屬淮南市。至此,全市轄田家庵、大通、謝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區和鳳臺縣。
三、我生活在淮南市鳳臺縣,鳳臺縣是安徽省淮南市唯一的轄縣,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緣,地處北緯32度至33度,東經116度至117度之間,古稱州來,又謂下蔡。《清一統志》有這樣的記載:“縣有鳳凰臺,相傳曾有鳳凰至,因名鳳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縣,沿革至今。人口62.5萬,其中鄉村約人口50萬。全縣轄城關鎮、河東經濟開發區、新集鎮、岳張集鎮、朱馬店鎮、顧橋鎮、劉集鄉、楊村鄉、桂集鄉、xx鄉(現更名為鳳凰鎮)、尚塘鄉、李沖回族鄉、關店鄉、古店鄉、丁集鄉、大興集鄉、錢廟鄉,共17個鄉鎮,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77個村民委員會。居民以漢族為主,間居回、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土家、羌等20多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有7300余人。
鳳臺
改革開放以來,鳳臺縣社會和經濟面貌均發生了歷史性的重大變化,近年來先后獲得全國水利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四五”普法先進縣等榮譽;是全國中部百強縣、安徽經濟“十強縣”和安徽財政收入“第一縣”,被譽為“淮上明珠”、“皖北江南”。
鳳臺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有煤、磷礦石、石灰石、紫砂土、耐火土等多種礦藏,尤以煤的儲量為最,可開采量達120億噸;磷礦儲藏量為180萬噸;紫砂石境內儲藏量為70萬噸;高嶺土境內儲藏量為3000萬噸。境內已建成新集、張集、丁集、顧橋等煤礦,“亞洲第一大深井煤礦”——顧橋大型煤礦也已建設完成并投入開采;鳳臺電廠建設如火如荼。鳳臺已成為安徽“火力三峽”的重要基地和全國深井采煤第一大縣。鳳臺縣交通便捷,淮河水上交通發達,淮阜鐵路橫貫境內東西,鳳臺、桂集、張集三站鑲嵌其間,距京九線上重站阜陽站僅百公里。四條省道穿境而過,且有合徐高速公路、合阜高速公路可利用。距合肥駱崗機場百余公里,蚌埠機場幾十公里。
鳳臺縣堅持文化與經濟比翼起飛,詮釋出縣城發展的新內涵。鳳臺是全國花鼓燈藝術之鄉,花鼓燈被列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花鼓燈藝術研究基地與“安徽省陳氏花鼓燈流派生態村”也已落戶鳳臺。粗獷而細膩鳳臺花鼓燈的藝術,被譽為“東方芭蕾”,不僅跳紅大江南北,而且多次出國演出,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由花鼓燈衍生出來的全國稀有劇種一一推劇,同樣深受沿淮人民的喜愛。鳳臺成功舉辦了第七屆安徽花鼓燈會暨首屆淮河花鼓燈文化節,鳳臺花鼓燈專場作為安徽省“慶元旦文藝專場演出”在省城隆重推出,首開安徽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整場調演一個縣節目之先河。
景區:茅仙洞風景區、焦崗湖景區、焦崗湖、地質公園等
茅仙洞 風景區位于鳳臺城南3公里處,三面環水,淮河繞境而過,素以“淮上勝境”著稱。山中林壑優美,佳樹蔥蘢,山下淮水如練,牽來繞去,山石倒長,南仰北傾,斜指南天。自古為佛道兩教傳習勝地,更是游覽佳境。其景點有茅仙古洞、古壽唐觀、淮河第一硤、古香山寺、靈龜聽禪、淝水之戰古戰場等諸多文物古跡,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
焦崗湖 生態旅游度假區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鎮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過,交通便利。焦崗湖以“水”聞名,東與風景秀麗的八公山,南與歷史文化名城壽縣,構成獨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該景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既有蘆葦蕩(鳥的天堂)、荷花淀、仙侶湖、漁業觀光園、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觀,又有湖畔垂釣、蘆蕩探幽、蕩舟采菱、湖中戲鳥、漁家尋樂、浪遏飛舟等休閑項目,兼有焦湖紅心鴨蛋、醇香酒糟魚、活魚干吃、水晶貢圓、五香狗肉等特色產品,還有“仙侶下凡”、“黑龍遭難”、“神猴探寶”、“趙匡胤困南唐”等美麗傳說,堪稱“養在深閨八未識”的生態旅游處女地。2004年7月,毛集實驗區獲得首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稱號,2005年2月,焦崗湖旅游區被評定為“安徽省農家樂旅游示范點”。
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是地球之上的生命圣地。1978年,淮南八公山脈發現古生代寒武系的須宛類、環節類、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測定其生命形態在8.4億年以前,國外權威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將他們命名為“淮南蟲”化石。2000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牙齒化石,距今300多萬年,石現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已于2001年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
淝水之戰 這里是古代戰爭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時,南唐兵馬據壽州,被后周軍隊圍困,南唐元帥李景達馳兵救援,據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頭上設置十八連珠寨,與后周軍隊作戰。《宋史·張永德傳》載:“世宗親征壽州,領軍前至,紫金山唐人列十八寨,戰備嚴整。”而周世宗則在石山口筑壽唐關,前拒唐兵,后與下蔡呼應。所以便留下了軍事要塞壽唐關。壽唐關在東、西樓山兩山口之間,是鳳臺通往壽春的交通要道。西距雙峰山一公里,西邊是煙頂山峰,古時有烽火臺,壽唐關全是青磚砌成,關口拱形,可行車馬。兩側據崗巒之山勢,“南綰壽州,北控下蔡”,東邊層巒疊嶂,緊銜古南唐,關前為險坡陡道,兩側青山對峙,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過關而下,可見“女兒泉”。壽唐關又稱“梳妝臺”,是為紀念宋代女英雄劉金定而建造,當年劉金定南唐救駕,首先攻占了壽唐關,在此安營扎寨。南唐兵將壽唐關團團圍住,而劉金定毫無懼色,依然在關上梳妝打扮,然后再催動戰馬,手舞金刀殺入敵陣,殺得南唐軍四散而逃。后來,人們為了歌頌這位女英雄,于是壽唐關也稱“梳妝臺”和“過駕樓”。
鳳臺一中 銀杏是三國時東吳大將周泰花園的觀賞植物,樹齡1800多年,樹高28米,冠徑26米,樹干直徑2米多。老枝盤曲,遒勁蒼老,但扇形樹葉卻郁郁蔥蔥,綴滿枝頭,根部向周圍突出地面30--40厘米,形成形態各異的湖石狀。占地約200平方米,他傲然屹立在鳳臺xx,氣勢雄偉,古時形成接近鳳臺城的標志。這棵古樹歷盡了世態滄桑,經歷了坎坷的折磨,三國爭雄、吳楚爭霸、逐鹿中原、兩晉紛爭,歷代王朝的更替,記述了近兩千年的史實。 古時群眾寄予多少神話傳說,白果老爺,巨蟒大蟲,醫病免災,又傳說懷遠林姓旅客,拴馬在樹下休息,馬鞭拴在樹上,因趕路匆忙,忘記了馬鞭子,回到家中洗臉時,盆中現一白果樹影,樹枝上掛著馬鞭子。這些神話了的老樹成了群眾崇拜的對象,于是祈福的,求藥的,經常不斷,南面空地上樹立了七、八對旗桿,樹旁香煙繚繞。1938年7月,日本侵略者占領了鳳臺,拆掉了文昌宮,又在樹上搭起瞭望哨。一天夜里,傾盆大雨,雷電交加,老樹西南從頂到根約兩尺多寬的樹皮被雷擊掉,日軍在遭到“人怨”的同時又看到如此驚人的“天怒”,于是就撤去瞭望哨,龜縮在碉堡中了。1945年這里辦了學校,老樹被圍在校園內,鳳臺解放了,創辦鳳臺中學,清晨早讀,白果樹下書聲瑯瑯,老樹“得其所哉”又煥發了青春。現在為市一級古樹名木,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是劫后余生,枯木逢春。正是:
劫后春又生,銀杏強不阿。
青春枝葉茂,默默撫沉疴。
落紅灑園圃,愛苗護花棵。
生機天難老,何懼苦難多。
鳳臺縣 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截至2009年4月底,縣內有公辦中學4所、小學3所、幼兒園1所;民辦普通高中達3所、初級中學5所、小學5所、幼兒園23所,非學歷教育的培訓機構增加到4所。民辦教育為全縣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增添了活力。境內的鳳臺一中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安徽省示范高中。多年來,學校以科學的管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在本地區享有較高聲望,成為教育戰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茅仙古洞 鳳臺歷史上人才輩出,戰國時少年上卿甘羅、三國大將等歷史名人即生于此地。淮南王劉安在這里招八公煉靈丹、聚賢才著書立說,一部《淮南子》留傳千古,一箋豆腐方惠及后人。境內有較為豐富的旅游資源:茅仙古洞,西漢道家古剎清天觀與現代碑刻交相輝映;硤山口,兩峰相峙,一水中流,被譽為長淮第一峽,壁立千仞、淵深百丈的黑龍潭與之帶水相連;植物活化石千年銀杏樹、戰國名將廉頗墓聞名遐邇;這里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淝水之戰”的古戰場,“八公山下,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就產于此;有著“華東白洋淀”之稱的焦崗湖生態旅游度假區也是個不錯的去處,該生態區2005年被評定為“安徽省農家樂旅游示范點”2009年又被正式批準為國家級濕地公園。此外境內還有清代慰農亭、趙匡胤的馬扒泉、劉金定的梳妝臺等名勝。
鳳臺縣在大地構造上屆淮河臺徹,長期受下降運動控制,地面大部分被第四系覆蓋,僅淮河南岸大山和鳳臺林場以及縣城西部劉集一帶,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層。構造形跡則以斷裂構造為主,且多隱伏于第四系之下。縣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面自然比降為1/7000至1/10000。鳳臺縣地勢平坦,多為平原地區,地質狀況良好,大部分地區在海拔25米以下。縣城東南部為低山丘陵地帶,在南和東南鄙,距縣城7至25公里處,是剝蝕構造帶,主要在大山鎮的淮磷、后胡、蘆塘、局沈、投子集等行政村以及李沖回族鄉和劉集鄉境內,猶如島形突出地面。
鳳臺道教只有茅仙洞“清大觀”一處,屬全真派。茅仙洞位于縣城南3.5公里的三峰山南坡,在茅仙洞風景區內。據清《鳳臺縣志》記載,漢宣帝地節中(前69—66年)茅仙道教創始人之一的茅盈曾在洞口處建草庵一座,居此修煉,該洞遂名為茅仙洞。隨后歷代均有宗教活動,并相繼易名為硤石寺、興福寺、興復寺、清天觀等,道、佛交替居守,較為頻繁。清光緒年間,由全真派二十世道長葛明興與其師弟金大椿、謝春勝率徒李至高、童至方、謝寶勝共同住守。茅仙洞道教活動再次復興。清光緒十七年(1892 年)道長葛明興、金大椿化緣募捐修建地藏王殿。光緒二十年又鑄八卦鐘一口,重達千斤,現置院中。爾后,道長李至高、童至方,通過原為本觀道士以后棄道從軍升任懷慶府總兵的謝寶勝,化緣募捐,于茅仙洞口上方興建三仙樓,供奉三茅真君神像,井修通山路和橋梁多處。這時茅仙洞的宮觀殿宇,樓臺亭閣,復具規模,香火旺盛。民國23年(1934年),道長蘇理純率徒化緣,把三仙樓、山門、中殿、客廳、地藏王殿全部修葺,使茅仙洞煥然一新。民國 24年改名為“清天觀”。蘇理純又派徒弟蘇宗善到上海化緣,“辟谷”(不進飲食)七天七夜,感動施主,化得巨資,又在大殿后修建五間樓房。蘇宗善虔心修行,不吃煙火食,贏得周圍信徒嘆服,其后信教人員日益增多。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和七月三十的兩次廟會,都是盛況空前。民國27年日軍侵占鳳臺后,社會混亂,民不聊生,香火減退,茅仙洞開始衰落。1950年后,茅仙洞道長蘇理純在幫助縣人民政府興建公房時觸電身亡。蘇宗善、崔宗軒主持教務。道長蘇完善 1956年列席了安徽省政協會議,1957年和 1958年出席了全國宗教會議。在 1957年全國道教協會上,被選為全國道教協會理事。1966年焊接期間,茅仙洞丈物珍藏,毀壞殆盡,宮觀亭臺,斷壁殘垣,道教活動,幾近湮滅。道長蘇宗善于1978年去世。現在由道長崔宗軒主持教務,并有紀誠修、李誠意兩個徒弟。 1984年在黨和政府及省道教協會關注和積極倡導下,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茅仙洞(清天觀)為省級重點開放的三、座道觀之一,與皖南齊云山,懷遠禹王宮同為道教圣地。1985年,市、縣設置茅仙洞風景開發區工程指揮部,發起募捐修復茅仙洞活動,印發募捐倡議書,邀請xx、上海、合肥的學者專家幫助策劃,聘請xx、揚州一帶能工巧匠,參加施工。建起地藏王大殿一座,三清殿一座,涼亭五個以及清天觀、石階、圍墻、公路等。原有宮字幾乎全部恢復,而且增添了園林和接待處。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寺廟殿宇蔚為壯觀,成了淮河流域旅游勝地。
“十二五”時期是鳳臺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為保持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根據國內外形勢特點和鳳臺縣情編制本規劃綱要,旨在闡明鳳臺縣發展的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擴大開放合作,動員全縣人民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為編制其他專項規劃和全面履行政府職責提供重要依據。
實踐活動感想:這次社會實踐,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我的家鄉--鳳臺的美麗,更加領略到了她的魅力,美麗的鳳臺,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著美麗的風景,有著很多讓我自豪的東西!鳳臺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城,但卻是淮南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鳳臺高速發展著,人們越來越富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子越來越好,美麗的鳳臺有著悠久的歷史,出了無數的人才,我為鳳臺感到自豪!鳳臺正生機勃勃地發展著,鳳臺的明天一定會更好,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成為有用的人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可愛的故鄉,為自己的家鄉建設作出一份貢獻,回報家鄉!
【大學生寒假期間家鄉文化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家鄉優秀傳統文化調查報告(寒假期間)06-05
家鄉文化調查報告20篇08-02
家鄉文化的調查報告(精選10篇)06-26
寒假期間空氣質量調查報告04-16
家鄉民俗文化調查報告04-27
關于家鄉文化調查報告范文(精選7篇)05-25
群眾家鄉文化生活調查報告04-15
大學生的寒假生活調查報告03-26
大學生寒假生活調查報告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