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空巢老人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后的中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空巢老人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謹以此呼吁大家:常回家看看!
調查時間:2012-1-13 至 2011-1-20
調查對象:桃花坪社區空巢老人
調查原因:了解空巢老人形成原因及現狀
調查人員:曹凱麗、曹凱倫
前言:空巢老人這個家庭問題的廣泛社會化就會發展成為社會問題,再者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社區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數量快速增長,那么由此而產生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空巢老人形成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物質財富的積聚徹底改變了我國社會面貌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面對社會中各種競爭的壓力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在職的青年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工作和積極的不斷“充電”,這使得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經營自己的家庭,這就造成了一些家庭問題的產生。
空巢老人現狀:
社區“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鎮油坊梁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著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于“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著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里,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郁郁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社區“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社區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對象就是社區干部。為此,社區里要求社區干部或老人的親屬與社區簽訂聯系責任書,聯系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了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隨著年齡的增大越來越依賴子女、政府和社會救濟等其他外在因素,老年人經濟自主的能力也隨之下降。
在我們社區,每年有5%的老人獲得的贍養費用低于500元,25%的處于500元到1000元之間,65%的老人每年獲得的贍養費位于1000至2000 元之間,有5%的老人每年從子女處獲得的贍養費高于2000元。
當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時,有65%的受訪者表示是依靠老伴照料,有30%的子女會輪流回家照料,有5%的子女不回家,采取請人照顧的 方法。在調查中發現,有能力照料生病的老伴的時候,都采用老伴照料的方式。
有45%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孫輩作為休閑娛樂方式,認為孫輩是自己的精神寄托,40%的老人選擇與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閑放松,10%的老人表示自己沒有精神慰藉。
對于現狀的建議:
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水平
政策上優惠老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給廣大農民帶來了福音,年滿60歲以后每月至少55元的養老金給空巢老人帶來的不止是物質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建議探索其他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政策,提升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建立完備的老人健康檔案和醫療救助制度。山區“空巢老人”看病較為困難,建議為“空巢老人”重點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進行村級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和縣級醫療機構共享,通過上級醫療機構對村級衛生室的指導,針對老人的身體特質盡量以村級照料為主,減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同時避免因老人覺得看病不方便而小病拖成大病的事件發生。
探索社區照料模式。倡導以家庭照料為主、政府照料為輔、社會照料為有益補充的照料模式。生病之后無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難題,鑒于山區農村山大人稀的現實狀況,建議以社區為單位,組建照料老人的小組。在社區內招募熱心公益事業的、長年在家的中青年人員組建一支互助組,在平時幫助組內的老人進行買東西、跑腿辦事、心理慰藉等服務,在老人生病,子女不能及時回家照料的進行短期護理,對互助組成員則根據日常服務表現和老人們的滿意度由子女和相關部門進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在老年人較為集中的地區或社區增設老年人活動中心,中心設置一些健身器材或是適合老年人觀看的音像制品,給老年人提供一個在一起交流的場所,排解一些老人因子女不在身邊等原因而產生的孤寂感。
加強孝老敬親的傳統思想教育
強化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教育。從小孩抓起,把孝敬老人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法律宣講抓起,多宣講一些關于家庭贍養的案例,以法律知識約束人;從表揚先進抓起,對孝敬老人的模范要加強宣傳,樹立榜樣,引導人們爭相效之;從懲處抓起,對農村極少部分不贍養老人或是虐待老人的現象要堅決查處,給予處罰,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子女加大對父母的關愛
一是號召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要所有子女都外出,盡量留一個在家里照顧父母。二是在情感上關注父母、理解父母。子女在外地則要盡可能地抽出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節假日時間,要加強同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讓父母知道自己的近況。三是積極履行贍養義務。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父母充足的經濟支持。四是子女盡量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給空巢的父母照顧,一方面會增加父母的經濟、生活壓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調整心態,快樂安詳過晚年
一是要正確看待子女“離巢”。子女成年以后離家獨立是正常現象,也是社會發展趨勢,父母不需為此感到悲傷。二是如果思念子女,可以加強同他們的聯系,多溝通交流,達到精神上的認同。三是轉移思維重心。“空巢老人”要逐漸轉變以子女為重心的精神狀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悅,老年人操勞了一輩子,晚年正是應該放松的時候,老年人過得輕松也可以給在外的子女以心理安慰。五是正確處理矛盾。對于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處之,如果在教育孫輩的看法上和子女觀點不盡相同,也不必過于悲傷。
總結:
人人都會老,人人有老時。關注老人、關愛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能否給“空巢老人”提供一個有保障、有尊嚴的晚年生活關乎著社會和諧、民族尊嚴,這是相關部門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
【空巢老人問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03-08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03-31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范文05-30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優秀02-15
關愛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04-14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20篇)09-26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5篇03-08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15篇)03-09
空巢老人調查報告精選15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