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會調查報告合集十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調查報告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會調查報告 篇1
一、關于會計信息失真處罰的討論
目前,針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有關部門己著手進行處理,處理的方式包括: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責令其按規定調整賬務,補繳應繳的稅款,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對嚴重違反《會計法》的企業依法進行行政處罰,追究主要責任人員的責任,取消應負主要責任的會計人員的會計資格等;并對造成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責任的總經理、廠長、財務科長進行行政記過、行政警告、xx等處分;對涉及違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上述這些做法對已經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和違犯法律的企業、會計人員、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各種處罰和處分是十分必要和恰當的。
但是,如果僅僅以事后理的方式來制止新的會計信息失真行為的發生,力度是不夠的。會計信息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企業文化,不是由個別人或個別企業管理機構所能造就和形成的,利用虛假會計信息粉飾經營目標和經營成果,實質上是企業文化的xx,對已產生企業文化xx的那些經濟組織,限期整改和內部財務管理辦法調整只是動其肌膚而難傷其筋骨,而其xx文化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僅對個人加以懲罰,由懲罰個別有罪之人替代經濟組織的違法之過是不足以消除影響的,應該同時對企業加以經濟制裁,令其對因會計信息的失真所造成的社會成本進行補償。
另外,一個企業能產生大量的會計假信息是會計主體不到位的表現。企業主體有意干預會計主體,在我國的一些企業組織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情況,假信息出得越多的企業,這種缺位和越位情況越嚴重。處罰己經造成危害的缺位者和越位者,對正確的會計主體定位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要缺位實質還存在,新的主角還會重新登場,舊戲重演。因此,不能把制造會計假信息的問題只看作是賬務調整的問題,在具有嚴格會計主體概念的企業中,賬務調整只是一個技術問題。把企業的會計業務置于有組織的廠際會計集體監督之下,是一種既能剝離企業主體侵犯會計主體,又能保證會計主體與企業經營密切溝通的社會監督方式。
二、關于會計主體的到位
筆者認為,防范和化解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主要集中在兩項管理策略上,一是要積極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和社會環境,保障會計主體的到位;二是要加強會計行為人的素質培養,提高職能水平,提高會計服務質量,有效防范企業主體越位。
會計主體的不到位,歸根結底是因為財務管理體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是企業主體越位的行為結果。從抽象的關系來講,會計主體與企業主體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完成企業的再生產運動,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企業主體最關心的是企業的經濟活動能力,創造利潤的能力,財務成果是企業活力的基本內容之一,而財務成果的表達,則必須通過會計活動來完成。所以,在對會計基本概念的認識上,會計主體和企業主體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這使得會計主體的行為在極大的程度上能與企業主體的意志一致。但是二者在經濟管理關系上的區別,往往會在管理工作中產生矛盾,特別是管理規則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會計主體難以到位。會計主體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會計法規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一般經濟規律完成會計核算工作,具體體現在會計確認和計量這兩個方面;企業主體在財務管理上則遵循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所確定的各項規則。
會計主體所遵循的管理規則具有強制性、法令性和指定性,企業主體遵循的管理規則則具有制度化、靈活性和協商性。以會計核算規則為例,相同的會計核算規則,兩個主體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的:會計核算原理及規則對于會計主體來說是條例和命令,會計主體所關心的是會計客體如何科學、及時、準確地反映到賬面上來;企業主體所關心的是企業的債權及債務關系如何擺平衡,企業經濟地位如何保障,企業與國家、個人的經濟利益如何處理。會計主體講究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學化,建立的是一整套以賬戶結構、記賬方法和匯總方法為內容的獨立的會計核算程序;企業主體講究的是企業管理方法的現代化,利潤最大化是其最終的管理目標。
要使會計主體在企業管理的活動中確保定位,首要的任務是實施管理體制的更新和改造,企業主管會計的地位不應受到企業主體的制約,會計人員委派制度、財務總監制度及注冊會計師制度等,都是可行的方法。《會計法》強調了企業主管人員同會計人員在執業方面的關系是遵法、護法與業務執法、守法的關系,為確保會計主體獨立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是對充當會計主體的從業人員必須建立合理的主體定位標準。包括心理定位標準、素質定位標準、環境定位標準和職業定位標準。心理定位是指會計主體在位的思想穩定性和優越感,即會計主體定位的心態平衡感,高效率、高質量的會計主體執業活動意味著知識,文化,技能的高速交流與融合,是會計主體穩定在位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才能和作用的基本條件。
從業于會計主體的個體不能只是會算賬的機器,而是會把握企業經濟信息流通的“會計人”。素質是一個人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道德水準的綜合反映,每個人接受的基礎教育和再教育不同,必然表現出個人的素質差異。隨著企業經濟活動的更加復雜化、多元化,對會計主體的從業人員的素質定位要賦予明確的概念和內涵條件,素質高低之分,反映到會計主體身上,就是對不同的會計知識結構和不同層次的素質要求,實施會計主體合格或資格的定期考核,是確保素質定位的手段。當會計主體的從業人員的職位相對固定時,他們總是會置身于某一個具體的環境中,這就必然存在一個會計主體的環境約束問題,環境與會計主體從業者的自我定位有著直接的依附關系,會計主體必須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會計環境及其與企業環境的差異,會計上的高手同企業管理上的高手都是由各自的從業環境所造就出來的,如果把兩個主體的環境位置互換其位,恐怕誰也難以勝任其責,因此,強調會計主體的環境定位是保證會計主體到位的充分條件。
職業定位是指對會計主體從業人員的職業性質的識別和定位,有人對職業定位的種類作過專門的研究,認為職業定位包括技術型定位、管理型定位、創造型定位、自由獨立型定位和安全型定位這五種基本類型,這些分類在性質上并不是對職業的好壞之分,而是對職業標準的劃分,會計職業應是一種技術型為首,管理型和安全型為輔的職業。作為技術型主體,從業者在會計技能和技術上具有強烈的從業意愿,把希望寄托在繼續研究自己的會計專業上;作為管理型主體,具有很好的會計分析能力,會計監控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等管理素質,對所從事的會計職業具有長期穩定和安全的心態。總之,保證會計主體的定位,必須首先確認會計主體定位的基本標準,這是選拔會計主體從業人員的標準。
三、關于創建會計行為合理化的標準制度
什么是會計信息的基本屬性?這是研究會計行為涉及的基本問題。如果信息發自客觀事物對自身的一種自然表達,這種表達對客觀事物來說就是一種真實的表現,如天氣狀況信息的自然表達,物質運動狀況信息的自然表達,均是客觀事物的真實表現。會計信息則不完全是會計客體的真實表達,以企業的收益和資產為例,它們是企業經濟活動賴以生存的客體,也是會計
行為所要反映的會計客體,但是,收益的確定和資產的計量則需要通過會計人的腦力勞動來表達,這就在會計客體和會計信息之間設置了一道人的行為過程。人的行為在會計信息能否完成對會計客體的真實表達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能力差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條件下,在不同的環境中,對會計客體狀況的信息表達是有差異的。所以,便產生了會計信息對會計
客體進行價值表達和服務的真實性的爭論,這種爭論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認識會計工作性質的機會。作為會計主體,至少應該以真實的行為去完成對會計客體的表達和服務。事實上,雖然在企業中存在的各種物流都是真真切切的實體,但它的價值面卻必須通過人的腦力勞動才能具體表現出來。會計客體的價值面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對價值面的描述在目前又只能通過會計信息來表達,并通過會計信息的途徑向會計的服務客體進行傳達,這使得人們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面貌的認識完全受到人的行為的控制,在未能揭話出會計信息失真之前,人們只能將己獲得的會計信息作為經濟面貌的價值來認識,而一但會計信息的失真被暴露出來,人們就將失去對企業經濟活動價值面取得認識的機會,從而造成決策損失。
如何才能便會計信息免受會計行為的有意扭曲,這就要求產生和提供會計信息的渠道必須嚴格遵循一定的行為規則,即會計規則。我們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絕對真實性,但如果會計信息是由不遵循會計規則的行為來產生和提供,那必定會嚴重失真。這至少是判斷會計信息虛假與否的一個基本標準,也是向失真的會計信息提出判罰意見的基本依據。在此,我們已把虛假的會計信息同會計信息的失真作為兩種不同的對象來進行討論了。事實上,有可能確實存在由于會計信息必須經過人腦的勞動而產生,以至因表達能力的缺陷而失真這種事實,如果會計行為是規范的,即便信息失真,也只能在會計規則上我原因,是會計規則的不完善容留了低能力的存在,在判斷會計信息失真的性質時,必須分清是因會計規則的不完善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誤還是因人的行為不規范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在既定的會計規則下,科學的識別方法便在于對會計行為合理化標準的研究與設立。實現會計行為合理化,是配合實施會計規則、會計管理的科學水平,充分發揮會計職能,便會計信息免受不正當行為歪曲,提高會計信息真實度的基本保證。
建立會計行為合理化的標準制度,首先需要從會計行為的思想現代化、會計行為方法現代化和會計行為內涵的現代化這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找到會計行為科學的理論出發點,并以理論的研究為背景,提出會計行為的合法化、組織化方案,最后具體落實到對會計行為目標的確定和界定。
會計行為合理化標準制度的基本原則是:會計行為必須是以會計客體為基礎,既能滿足會計信息服務對象的需求,又能確保會計主體自身合法權益的雙向標準行為,必須是能滿足預測、決策、預算、控制、核算、分析與評價各項會計職能的綜合標準行為;必須是為提高經濟效益而服務的經濟標準行為;必須是能依法辦事、嚴格執行國家經濟制度、嚴格貫徹國家經濟政策,講究會計規范的法律標準行為;必須是以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為己任,嚴格把握會計信息質量的有用性標準行為。我們應該在新《會計法》的引導下盡快建立科學化、合理化、現代化的會計行為管理標準,創造一個完善的行為空間,用合理的會計行為標準管理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使管理者在會計行為的實施過程中就能識別和暴露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盡量減少因會計工作的失誤和違法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純潔會計行為,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社會調查報告 篇2
臺風,這個詞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在天氣預報、新聞媒體和網上都爭相報道著最近幾個星期的“海棠”、“麥莎”兩次臺風。
今天,“麥莎”來了,我還親身去體驗了一番。一出門,臺風就把我嚇了個膽戰心驚--不遠處一塊廣告牌從天而降,與建筑物摩擦了幾下就“啪”的一聲落了地。我想:幸虧那里沒人,不然砸到行人身上可不是小事了。我不經意間抬頭看了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發現一個花盆正在扭著身子,似乎在說:“你再過來,我就掉下來砸你!”嚇得我趕緊抱著頭,逃離了這片“危險地帶”。
在街上,更是覺得處處充滿著危險。想靠左邊走,總是害怕廣告牌掉下來;想靠右邊走吧,又怕被搖晃的路燈砸了個正著。馬路旁的樹也被吹得痛苦的扭曲著身子,發出“嗚嗚”的“哭”聲,但這僅僅只是打了個擦邊球呢!看來,臺風的威力還真大呢!在臺風面前人類是多么的弱小,像一只巨形的手肆虐著大地,讓我望而卻步。臺風究竟是什么?這巨大的威力從何而來?又如何消失?在她面前我們不會束手無策吧!我的內心充滿了無數的疑問和好奇,自然界的奧秘已牢牢地吸引著我,我為此而激動。小課題研究的內容有了!在大自然的怒吼聲中我踉踉蹌蹌跑回了家,解開自然之謎已成了我的當務之急。
一、臺風的由來臺風是一個強烈的熱帶氣旋。它好比水中的漩渦一樣,是在熱帶洋面上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漩渦。在移動時像陀螺那樣,人們有時把它比作“空氣陀螺”。由于臺風影響時常常伴有狂風暴雨,氣象上給它取了一個與普通大風不同的名字-臺風。
二、臺風的命名臺風有許多名字,如“麥莎”、“云娜”等等,像是人名。我聽到媽媽不只一次地問過:“臺風干嗎取這些名字?”但從沒有過答案。你也想知道這些名字的由來嗎?
社會調查報告 篇3
炎炎的夏日,彌漫著煙雨濛濛的空氣,讓人悶熱不堪。忍受著這樣的天氣,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新聞出版學院臨安晨光青苗分隊一行七人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開展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的主題是晨光青苗,共建和諧家園;綠色使者,與奧運同行,主要活動內容有給當地河橋小學進行以奧運知識為主題的支教(奧運人文知識、奧運英語、少兒健美操、跆拳道、兔子舞、籃球、親情互動朗誦比賽、打中國結等);對個別小學生進行家訪;對當地居民進行以情系災區,與奧運同行為主題的問卷調查;采訪當地企事業單位;與當地政府開展有關在20xx年來臨之際,農村今后建設發展的方向及實施政策的座談會等。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始終高喊揚青春新聞之幟,撒青苗知識之種的口號。
河橋鎮是一個經濟比較落后的鄉鎮,全鎮耕地面積3.07萬畝,這里的居民主要靠養繭,種植桑樹等農業生產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居民平均生活水平較低。由此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可見一斑,所以我們才有了去那進行支教的想法,用知識去點亮下一代的思維。
x月x日中午,在指導老師林劍的帶領下,我們與學院學黨之風嘉興小分隊聯誼舉行了較為正式的出征儀式,懷著緊張而又期盼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臨安市昌化河橋鎮暑期社會實踐之途。一路上,到處都是山連著山、水連著水的景象,給人一種這里遠離塵世、與世隔絕的假象。苦歷了四個多小時車程的摧殘,我們終于到達目的地,在鎮政府附近的一家旅館下榻。河橋小學離我們的住處有半個小時的路程,每天早晨我們6多就得起床,以便能及時給孩子們上課。
20xx年x月x日是不平凡的一天,我們為期7天的支教活動,選在這一天開始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早晨,我們帶領小朋友們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以此紀念我們偉大的黨誕辰八十七周
x月x日至x日上午我們給小朋友們開展了奧運知識和奧運英語課程。奧運知識課上,我們的大一隊員陳佳春同學給小朋友講授了世界、中國奧運的發展史,綠色奧運等。小春講的奧運知識非常生動,幽默,他也很快與小朋友們打成一片,小朋友們也把他當做大哥哥對待。鐘慶林負責教授小朋友們奧運英語知識,原以為小朋友們的英語知識應該相當匱乏,可事實并非如此,孩子們不僅懂許多英語單詞,還會唱好多兒童英文歌,在傳授完準備的英語后,我們一同溫習了動聽的英文歌曲,這一幕感動了所有的隊員。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充滿著歡樂,小朋友們與我們之間沒有絲毫的界線和拘束感,大家與課堂融為一體。
7月x日至x日下午,我們走訪了幾位學生的家,給他們帶來關愛與溫暖。與家長們進行交流之后我們發現,他們對自己孩子的學習非常關注,但由于平時工作較忙,與孩子的溝通較少。我們在孩子與家長間建立起了心理溝通的橋梁,讓家長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平時心里的一些想法。我們還對小朋友進行家庭作業輔導。在與他們了解孩子們學習的同時,我們還了解了的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況。在政府的幫助和科技的帶動下,他們也正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譜寫美好的明天。
7月x日上午,我們教給小孩子們如何在自然災害中避免受傷,學會自我保護,并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了生動的自救實地演習。此外,還分組傳授給他們跆拳道和籃球,與他們一起踩高蹺,打羽毛球。
下午,我們采訪了柳溪江風景區和浙江錦州包裝材料廠的相關負責人,就綠色奧運展開了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為迎接08奧運,為響應國家和政府號召的綠色奧運的口號,他們在企業運行中對環境的保護意識還是相當強的,做了許多環保措施。歸來的路途,我們經受了突如其來的暴雨的洗禮,大家都成落湯雞了,但大家的心情似乎絲毫沒受這場暴雨的負面影響,躲雨的路上,我們依然歡聲笑語……
晚上,我們與當地鎮政府的黨政辦公室主任紹振根開展了有關在20xx年來臨之際,農村今后建設發展的方向及實施政策的座談會。從紹主任那得知,為響應綠色奧運,政府正著手于環境保護工作,已在當地設有正規的垃圾箱,對當地的工業生產進行環保監督。當地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居民生活收入大多以養繭等農業生產為主要來源,政府正加大力度投入當地的經濟發展。政府鼓勵居民在養繭、種植等農業技術上加強創新,以適應市場發展,同時還鼓勵農民可發展其它農業生產,如種植花卉、竹林等。紹主任還對我們這次的活動做了評價,他說:這種大學生的活動對我們是有意義的,給小學生上課能給他們帶來知識,也能鍛煉你們大學生的能力。
7月x日,這次暑期社會實踐已過全程的三分之二多,每天早上大家都要6點多就起床走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到小學給小朋友上課,下午又緊湊著許多任務,但大家工作的熱情并不會被辛苦打倒。上午,有張麗夏負責教小朋友少兒健美操,我們與小朋友一起跳兔子舞,滿頭大汗,筋疲力盡后我們圍在一起大笑,那個時刻是我們和孩子們友情的最美好的寫照。接著,我們舉辦了親情互動朗誦比賽,并且邀請家長前來參加進行親情互動。在比賽上,每個孩子都在臺上用他們稚嫩的聲音給我們帶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孩子與家長的真心感言讓我們不禁流淚……
下午,我們對河橋村進行了以情系災區,與奧運同行為主題的問卷調查。頂著炎炎烈日,我們挨家挨戶進行問卷調查,許多不識字的農民我們逐題讀給他們聽,他們針對每一題都認真地選擇出符合自己的答案。雖然我們走了很多路,個個都汗流浹背,但我們的活動得到了當地居民的好評,這對我們來說就是心里最大的安慰,我們樂在苦中。
7月x日,是我們這次暑期社會實踐的最后一天了,我們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留戀。上午我們教小朋友唱有關奧運的歌曲《北京歡迎你》、《我的20xx》等,一起合唱了一些流行歌曲,還教他們編織中國結玫瑰結。在小朋友純真的歌聲中,我們結束了這次的支教活動。我們給他們留了QQ號和聯系方式,與他們合影,依依不舍地與他們告別……
下午,我們告別了黨政辦公室紹主任和河橋小學的老師,他們給我們這次活動寫回執聯,對我們這次活動表示非常滿意。
經過這次支教活動,我們與孩子們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彼此的信任、依賴、友愛的天性,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類的博愛。在河橋,那里有每位隊員們的腳印,汗水還有微笑,我們懂得心系河橋的感受,親身感受了河橋的美麗,也希望今后可以見證河橋的發展,希望那里的孩子茁壯成長,那里的山水依舊美麗清澈,希望那里的居民生活越來越富足。
為擴大這次活動的影響力,在活動前期我們還聯系了臨安日報,臨安廣電集團,臨安新聞網等媒體以求他們能對我們的活動進行報道,并取得了成功。除此之外,我們的通訊稿多次在杭電紅色家園網上成功發表。
這次支教,總體來說,可說是非常成功。我們每個隊員各司其職,大家都很認真負責,互相幫助,不怕辛苦勞累,給小朋友們和當地居民樹立了良好的大學生形象。在活動之前,我們也做了較充分的準備,包括當地小學、政府、媒體的聯系,隊員住宿的安排,各隊員對支教內容和材料的準備以及上課方式。但也有些不足之處。因為時間太短等客觀因素,我們沒能教授小朋友們很多知識。各種知識也都只是蜻蜓點水。明年我們要努力更加合理的安排好每一堂課,要讓小朋友們學得更多。
社會調查報告 篇4
一、概述: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小學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
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小學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為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于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于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后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采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群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采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
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占gdp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學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示范校”、“窗口校”,不遺余力地標榜個人政績。筆者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后到達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于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小學中,除了中心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較為雄厚一點外,其他小學,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范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借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后。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占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
后,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小學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為零;初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后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著我鎮中小學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巨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老師的晉級加薪。于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筆者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初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沖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財物、出入網吧、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絕無僅有。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小學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后的農村青年不能盡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初中畢業后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于兩難
筆者所處的濱城區堡集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于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并且整合了全鎮最優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并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為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為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為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并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于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筆者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掌上明珠的兒女和捉襟見肘的家庭境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處于兩難境地。那就是,如果讀免費的公辦
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由于本鄉鎮最優質的師資被強行抽調到“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孩子得到較為優質的教育,但家長要卻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目前農村教育的困境。隨著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逐步完善,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筆者家鄉這樣的“民辦”學校面臨的沖擊和生存的風險與日俱增。
現狀七:初中學生流失現象死灰復燃
除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這一主要客觀原因外,還有教師敬業精神差、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質量低下等,也是導致學生厭學進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松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意識淡薄,追逐個人名利、動輒跳槽厭教的現象時有發生。
教師厭教的表現不僅不利于良好校風的建立,同時也是導致學生厭學之風的重要誘因之
一。家長們認為孩子升學無望,紛紛通過各種關系把孩子轉到區直學校就讀,家庭條件較差的便索性讓孩子輟學。
五、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策略
根據調查的情況,筆者建議,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應當采取以下策略:
對策一: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農村中小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待遇落實情況,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完善對農村教育投資的監督機制,嚴防中間環節的克、挪、卡、要,確保專款專用,并且還要力保各校將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從而逐步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對策二: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
社會調查報告 篇5
調查時間:
xx年7月16日-xx年8月5日
調查對象:
貴州省平壩縣城關鎮平壩三中學校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以及關聯對象
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訪談、當地參考數據
社會實踐調查經過
一、“留守兒童”現狀
全縣在中小學就讀的“留守兒童”共8839人,占全縣中小學生數(人)的14.9%。其中,在中學就讀的2663人,占全縣中小學學生數(人)得12.96%;在小學就讀的6176人,占全縣小學學生數(人)的15.95%【2】。留守兒童托付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親朋好友照顧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亟待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有關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兒童占在讀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頗高。隨著經濟的快速收展,受國家大形勢影響,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線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壩三中讀書的同學中抽樣調查了50名同學中有21名是留守兒童,占42%。也就是說100名中將近42名,留守兒童占有相當高的比例。“隔代監護”即由(外)祖父母監護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兒童的總體學習成績偏低,學習環境偏差。
根據9年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在0~60分的同學在留守兒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兒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兒童占其總體的54.14%。由于學校教育設施的簡陋,師資力量的不足,以及師生溝通平常,教師教育方式的不適應,使得我們在對留守兒童中收現28.14%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己解決或根本不理會。
3、留守兒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當問到:“愿意和老師說心里話嗎?
”這類問題時,據統計回答兩個以上是“否”的留守兒童占38.45%,還有很多小孩心理過遲成熟,很多同學在回答為什么會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時,被問及到為什么不想當科學家、老師諸類問題時,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現實,相當部分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沒擁艿得人稱道的地方,甚至少數同學在被調查問到“被人欺負時怎么辦?”時回答“忍氣吞聲”,還有65.23%都以為生活現狀很苦惱。
4、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力較弱。
由于監護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約束力不強,心理意識、行為作風得不到及時的、無效的糾正,以致在學習、紀律、意識形態上都存在著偏差,通過對其監護人和鄰居的訪談中,很多留守兒童在家里不聽監護人教導,在學校也經常紀律違規,經常打架斗毆,甚至還入現了偷盜等一系列問題。
社會調查報告 篇6
前言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大學校園一直存在不和諧因素,因而導致了一些不和諧現象的發生。正是由于這些不和諧因素以及不和諧現象的存在,校園內屢屢發生一些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正呈現逐年嚴重的趨勢,必須找出這些問題的根源并加以解決,才能確保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穩定安全。因此,通過調查校園內存在的不和諧現象,進而推論出產生這些不和諧現象的原因,提出改進方法,促進校園和諧。為此,我們開展了這項調查,旨在推進校園和諧,共建和諧校園。
二、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包括紙質問卷以及網上問卷)
四、調查內容
經過觀察,發現在校園中諸多不和諧現象,因此我們決定針對這些不和諧現象深入調查阻礙校園和諧發展的不和諧因素,因而去頂頂了主題。在開展調查前,首先確定小組成員;然后,確定調查主題,設計問卷;再次,分發問卷,包括校內分發問卷以及網上調查;最后,交流心得體會,分析問卷,得出分析結果解決方案。
五、實踐安排
時間:20xx年11月(學期第十四、五周)
地點:河南工業大學蓮花街校區以及網絡調查
方式:1.調查我校大學生對于校園不和諧現象的認識
2.以問卷調查我校學生心中不和諧現象的種類和認識。
3.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進行總結。
六、報告概要
我們的主題是關于校園不和諧現象的調查,是為了幫助同學了解校園內存在哪些不和諧現象,幫助他們自省,以及他們認為的和諧校園時怎么樣的。現在我國正在號召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的和諧程度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對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構建和諧校園是實現學校安定有序的現實需要。構建和諧校園,可以使在學校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每個人都能獲得人身和財產的安全與保障,進而實現校園結構穩定、關系融洽,廣大師生員工能夠心氣平和地學習、工作,干事業、求發展,進而促使學校的管理秩序、教學秩序和教科研秩序呈現出一種平穩、持續、連貫的運行態勢,保障學校的正常運行與不斷發展。
主體
一、關于本次調查的優點
本次調查我們采用了紙上調查與網上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增加了調查人數的多樣性。紙上問卷針對的是本校的學生,而網上問卷針對的是其他高校大學生,因而比較真實可靠,反映當今大學校園的現狀以及大學生的普遍心理。這樣使我們的調查更具有針對性,更加符合大學的特點,因而能夠反映大學校園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增設了許多多項選擇題。紙上問卷由于答卷時需要花正字,比較麻煩,因而有些人會產生厭倦心理可能會影響調查結果。但是在網上問卷中,只需要點擊選項就可以,真實性較強,彌補了紙上問卷的缺陷。
二、關于我們存在的問題
通過問卷我們看到,問卷的題目大部分是多選題,這樣的設置最初的目的是希望答卷人可以有多個選擇,并且我們集思廣益,分析可能產生不和諧現象的成因,供答卷人選擇。一方面,答卷人的選擇多了,不是單一的拘泥于某一個選項。但是另一方面,隨之而來也帶了一些問題。由于選項比較多,在做問卷的時候就會缺少耐心,有的人甚至是隨意填寫,這樣的后果對我們的調查結果準確性產生了一定影響。此外,我們分兩種方式分發問卷:紙上問卷以及網上問卷。這兩種綜合來看,大一的同學居多。大一的同學比較積極,而大二的同學產生了一種懈怠心理,因此不愿意答卷,此外,男女比例不均衡,女生居多。這可能與我們學校的現狀有關,我們學校女生較多。但由于男女思路不同,所選擇的也就會有所差異。
三、我們的解決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找到了本次調查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同時也肯定了我們的優點。因而,在以后的社會實踐調查中,我們會以此為鑒。調查對象多元化,可以各個年級的都涉及,這些在紙上問卷或許無法做到,但是在網上問卷卻可以實現。男女比例盡可能的均衡,男女生由于自身特點不同,思想觀點也不盡相同,女生的想法更加細膩,而與之相對男生的想法比較大膽。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相結合,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是我們在確定小組成員的時候要加入男生的原因。這樣在討論的過程中,細膩的想法加上大膽的構想,我們可以得到一種更臻完美的結果。針對問卷的設計,可以說這次我們的調查事件是比較充裕的,因此我們才會設計比較多的多選題。但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答卷人的心情,這是我們的疏忽。在以后的問卷中,我們會做到換位思考,以答卷人的心態來設計問卷。問卷題目不需要過多,也要反應主要問題就可以了。多選的題目可以采取,但是不能太多,這類題目的目的在于增加題目的靈活性,但是要適度,否則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社會調查報告 篇7
我家附近有一條“臭河”,那條河烏黑烏黑的,河面上飄著些塑料袋,很臟。
聽當地年紀較大的大人說,以前這條河十分干凈,清澈見底,河里的魚很多,游來游去,十分活潑。而現在,工廠里的污水排放到河里,路邊的行人隨手將臟東西扔到河里,漸漸地,河也從以前的干凈、清澈變成了這骯臟、發臭、烏黑的臭水溝了。我還聽爸爸說,那條河原本是十分干凈的,爸爸還在河中游過泳呢,而現在,誰還敢到那條河里去游泳。現在,到河邊看看,河水中一條魚也沒有。也是的,現在還有什么生物,能有什么理由在這里生活呢?這里沒有任何條件能讓生物適應。
現在,雖然有關部門已經在積極改善水質,可是單靠有關部門是不行的,因為現在還是有人隨便將拉圾倒入河中,小孩在河邊任意大小便,工廠還是把未處理的污水排入河中,如果像這樣下去,這條河是會干涸的,其它的河也會被污染,慢慢地,就連大海也會被污染,那將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所以,請同學、市民們千萬不要污染環境、污染河流了,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社會調查報告 篇8
實踐時間:20xx年1月20日至20xx年2月20日 共30天
社會調查報告正文:
一、社會調查目的:
1)對自己的家鄉的地理環境做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了解,以便讓自己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的家鄉;
2)認識自己家鄉在鎮、縣、市、省的一個發展格局及自己家鄉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尋求改善的良策,積極配合周邊的兄弟地區共同協調發展;
3)了解人民生活狀況、幸福指數,了解國家政策在推動“三農”建設上取得的成就是否切實落實到人民群眾身上;
4)調查人民群眾對政府、基礎組織的滿意指數,并了解政府、鄉鎮基層組織是否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5)了解人民群眾的受教育程度及醫療保險的落實情況,是否還存在上學難、看病貴等現象,了解鄉鎮醫療衛生狀況、硬件設施、人員力量的安排狀況及教育設施的建設狀況;
7)了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條件的改善,交通方面發生的巨大改變以及對當地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并分析其中存在的發展經驗;
8)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分配、協調機制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方面有哪些作用、影響及對當地“三農”的改革與發展產生哪些深刻影響;
二、社會調查的內容:
1)時間:20xx年1月20日至20xx年2月20日 共30天;
2)地點:我的家鄉———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
3)內容:通過實踐了解家鄉近些年來的宏觀(如:農業、工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變化以及其三者發展變化背后的多方面因素)和微觀變化;
4)實踐的流程:
a收集一定量介紹家鄉狀況的文稿材料
b整理文稿材料,并作分析
c動筆寫作
在自身的實踐過程中,由于受某些因素的的影響,導致未能獲取全面、綜合的信息,通過了解、探究自己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鍛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強了與他人的交際能力;
三、實踐的結果和體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黨和國家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綱要時,舉國上下團結一致共同為此奮斗。我的家鄉位于滇東北的一個壩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壩子,是滇東糧倉具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它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四季如春)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森林、水、礦產),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得以安居樂業。對于這樣一個地方,地理位置相對重要,鐵路、國道、高速公路相繼在這里開通,改善了這里的交通狀況。然而這樣的改變并沒有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給這里帶來巨大改變,反而,從全國百強縣的行列中被淘汰出來了,昔日那些能容納大量勞動力崗位的工廠陸續“下課”……從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費型的企業。在我的家鄉歷來以煙草、蠶桑等為重要產業,并且每年能為全縣人民帶來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業慣性、科技落后、設備老舊等原因,使得與這些相關的產業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的發展結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城鎮化進程緩慢、人們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這樣的狀況,政府未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來對經濟的發展進行及時的調整。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人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經濟作物(煙草、蠶桑)得到大面積種植,人們收入也隨之提高,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成了一種時尚;在追求時尚的過程中給我們身邊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污染、浪費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現了一些不利于社會和諧的人和事,讓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的顏面為之蒙受損失,人們的幸福指數也不會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脅。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難撫平這樣“傷口”,看教育辦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圍有多廣、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鄉,教育設施相對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設施也不如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因為好的環境的確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只能治療精神上的傷口,身體上的傷還得靠醫生。說到這,順便談一下人們看病的問題,隨著醫療保險的實施,國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給廣大人民群眾建立醫療保險,大大解決了人民看病難的問題,提高了健康水平,節約了農民的血汗錢,也在人民心中養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識。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并且現階段我國的糧食供應始終處于一個基本平衡且偏緊狀態,自20xx年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并每年對農民發放種糧補貼,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三農”的重視,國家做出這樣的決策的確高瞻遠矚。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雖說有所發展但跟工業和第三產業相比,農業相對滯后,發展緩慢,有關農業的一些水利建設不夠完善,并且我國農業每年都要受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如:干旱、洪澇)。如今,國家制定了促進“三農”有效健康的發展政策,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支持農業的發展。修建基礎設施,改建電網,家電三下鄉,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生產質量。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為“三農”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山的雄偉構筑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溫柔孕育了萬千生命,土的敦厚養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剛烈開啟了燦爛的文明之路,最后我希望我的家鄉---陸良壩子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美!
社會調查報告 篇9
在本學期暑假中,我們進行了一次以北京市衛生和環境狀況為主題的社會實踐。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走訪了相關的單位和部門,搜集到了我們自己認為較為真實的資料。這不僅僅對于社會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幫助,對于我們自己來說也是收益非淺。這次活動之中,雖然我們竭盡全力的'搜集我們所能找的的資料,但是對于這次的活動也僅僅是讓我們基本滿意。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小組成員是由我和留宇慧同學組成,當然人員是很有限的,也就對我們的社會實踐調查有一定的限制,我們所調查的一些資料基本上僅限于我們的居住地,延慶縣和海淀區和豐臺區,自然就缺乏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我們的數據和資料是親力親為的相信可以彌補這些缺陷的。 本次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內容主要有三項內容:
一 北京市衛生建設調查
二 公民綜合衛生素質調查
三 北京市防疫工作
在這三大項的調查工作中,我們竭盡全力,遇到了不少的困難,當然也就克服了不少的困難,讓我們收益非淺。
一 在北京市衛生建設調查中,為了了解北京市近五年來的衛生發展狀況,我和劉宇慧同學相繼走訪了北京市延慶縣石合營社區居委會,和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盧溝橋街道辦事處,及一些餐廳,如新城服務樓。天外天烤鴨店等一些相關的單位和社區。通過這些單位和社區的走訪,我們已經調查了居民健康教育狀況,城區除四害,及愛國衛生運動的實施狀況,餐飲業的衛生狀況。 在這一項調查工作中還是比較順利的,基本上我和劉宇慧同學都沒有受到太大的阻力,大多說情況都能順利的了解我們所需要的情況,我想也是因為我們選擇的單位大多數均為我們所熟悉的吧。 在《國家衛生城市標準》實施具體實施情況的調查中,我走訪了海淀區衛生局了解情況,但在調查初步就被相關人員以這一情況歸環衛局管的理由拒絕了我的調查,因為只有一份介紹信,當我再去環衛局時又被以證件不符合標準的理由沒能進行調查,而且態度很不好,讓我十分反感。我只得回到所在地區的居委會搜集了這方面的一些資料匯總了一份調查報告。除此之外,這一項工作的調查都是我們這幾年的所見所聞所感,如此而已。
二 公民綜合衛生素質調查中,主要是以問卷調查方式,向城市居民發放《綜合衛生素質調查表》,發放調查表對象主要是以我們熟悉的地區為主,比如說我的調查表主要發放在所居住的青塔小區及附近的研究所單位里的人員所填寫的,而劉宇慧同學的調查表主要是以她高中的同學及父母的單位的人為主,這樣做的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所發放的調查表都可以收來,但是這樣做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人員集中,不能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我和劉宇慧同學也在不熟悉的人群中間發放調查表,以求我們的數據更準確,更具有代表性。但是所能收回來的調查表是有限的,有相當一部分的人并不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這就進一步增加了我所調查的難度,但是我們還是竭盡全力的收回了我們所能收回的調查表,因為我們希望我們可以更好的完成這一項工作。
三 在北京市防疫工作的調查中,主要包括非典時期城市防疫工作,及其他疾病的防疫工作。 在非點時期城市防疫工作的調查中,我們走訪了相關的社區,了解了社區居委會在非點時期的為防疫工作所做的努力,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社區防疫工作人員是相當辛苦的,他們所做的工作為抗擊非點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的社區工作人員,才減少了非點在社區的傳播。另外我們還走訪了總參第六十一研究所,了解基層單位在抗擊非點所起的重要作用,關于學校我們調查的是北京市育英中學,我們看到了老師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他們在抗擊非點的過程中,盡力保護學生不受非點病毒的侵襲所做的努力是讓人感動的。 我想這次實踐調查活動中最為困難的可能就是海淀區防疫站和海淀區環保局的走訪了,因為這一環節我們碰了不少的釘子,對于我的走訪他們表示了不十分的歡迎,于是加大了我們工作的難度,雖然是這樣的情況,但是我們仍然盡力搜索所需要的資料,真是十分的不易。 我想這就是我們在這次實踐過程中的經歷,雖然很是普通,尋常和一般,但是我們卻是在認真的去做,竭盡全力的去調查去走訪,也許結果會不那么讓我們自己滿意,但是我們相信這一調查的經歷卻讓我們難忘,讓我們收益非淺。
社會調查報告 篇10
【摘 要】“蟻族”指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筆者以蘇州市為例,通過問卷調查方法與深入訪談方法,從群體認同、文化認同、地域認同、職業認同、地位認同五個維度,調查城市“蟻族”社會認同狀況并探究“蟻族”社會認同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與對策,試圖促進“蟻族”這個隱形龐大的群體融入城市,以促進社會均衡發展。
【關鍵詞】蟻族;社會認同;蘇州
“蟻族”一詞由學者廉思20xx年最先提出,特指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具有三個顯著特點:大學畢業,年齡主要集中在22-29歲之間,以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為主;平均月收入在20xx-3000元左右,大多數從事簡單的技術類和服務類工作,以保險推銷、電子器材銷售、廣告營銷、餐飲服務、教育培訓等行業為主;呈現出聚居的生活狀態,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在現實居住空間中逐漸趨于分散,在虛擬空間中呈現出集聚的態勢。
近年來,蘇州經濟快速發展,作為一個有著良好發展前景且適宜居住的城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流入。“蟻族”大量涌入新城市,不可避免的遭遇社會適應和社會融入問題,其利益得不到足夠的表達,自身的認同也更易產生焦慮感和危機感,“蟻族”面臨重新找回“自我”的社會位置問題。促進“蟻族”提高社會認同、有序地融入城市,既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保障社會穩定的必由之路。
一、社會認同的界定
社會認同理論認為社會群體的成員身份和群體類別是一個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理論是20 世紀70 年代英國社會心理學家Tajfel首先提出,為解釋群體行為開辟了新的路徑。他認為,社會認同是“個體自我概念的一部分”,這種自我概念來自于他/她對某類社會群體(或多個社會群體)的成員資格的知識,以及基于這個成員資格的價值和情感意義(Tajfel,1978:63)。
近十年來,中國各界學者均對社會認同提出理論性與操作性定義。李友梅教授從以階級認同為軸心的社會認同體系的角度出發,將社會認同定義為“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信仰、價值和行動取向的集中體現,本質上是一種集體觀念。與利益聯系相比,注重歸屬感的社會認同更加具有穩定性”。鄭杭生教授從社會學中的社會互構論視角界定社會認同,即個人和群體對其身份和社會角色的自我認定和他者認可。方文教授凸顯群體資格在社會認同中的核心地位:社會認同是“行動者對其群體資格或范疇資格(membership)積極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價值承諾”。此外,在社會學的實證研究中,一些學者根據研究需要對社會認同作出了操作性界定。比如,王春光是最早對農民工的身份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的學者,按照他的定義,社會認同是對自我特性的一致性認可,對周圍社會的信任和歸屬,對有關權威和權力的遵從等等。
二、“蟻族”社會認同的現狀
(一)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即“我該采用哪一種文化模式的”的回答,文化認同體現在語言學習、穿戴的服裝 、吃的食物、采納節日、交往的人群等方面。調查顯示,“蟻族”對遷入地的文化認同呈現出滯后性。大部分“蟻族”沒有學習過蘇州方言,在生活與工作中均使用普通話。他們很少邀請本地人到自己家里做客,即使對本地風俗較為熟悉,也很少會過本地人的節日。例如,受訪者E表示,“旁邊住了什么人我都不太清楚的,平時也不串門。一般都是自己待著。”“剛來的時候特別不適應,吃東西口味都不一樣。只能自己買點菜去做……過的節日都差不多,也有不一樣的風俗,像是端午節我們那邊都會系五彩繩。”
(二)地域認同
地域認同包括原住地地域認同與遷入地認同兩個方面,其中又以社區歸屬感、定居意愿、未來認同等具體為主。“蟻族”在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受到現代城市文明的熏陶,因而對家鄉的鄉土認同較弱,他們對遷入地的地域認同的程度相對較高。留在城市是他們對城市生活境遇的社會理性的選擇,相信大城市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高的經濟效益。“我記得曾有個老師給對我們說:未來你們就會知道,一個人出生在什么地方太重要了。我現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我想我們出來是為了什么,難道就是想自己在大城市嗎?不也是想給未來的孩子一個好的環境。”X在訪談中說道。當大城市的優勢成為眾所周知的社會共識,這也增添了“蟻族”對遷入地的地域認同。但與此同時,與希望在此定居、未來子女能在此發展的意愿相矛盾的是,大多數“蟻族”卻并沒有城市歸屬感。Z表示,“蘇州真的很好,民風好,風景好,我很喜歡。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我不能在這里定居,算是一種遺憾,可能很快就會離開,很不舍。” (三)群體認同
群體認同,即群體身份認同,認為自己歸屬于外地人還是本地人。調查結果顯示,“蟻族”有較強的“外地人”身份認同傾向。“蟻族”滿懷對城市資源與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來到城市,卻因各種問題無法融入到城市的制度和生活體系,他們又不愿意回歸資源緊張的小城市,便會在兩難和困惑中形成“雙重邊緣人”的社會認同。在接受訪談中,Y曾談到,“我畢業4年了,和老公結婚三年了,我們都是外地人,在蘇州工作兩年。年初時我下了下狠心,有這幾年的積蓄加上親戚借的在我們老家的5線以下的城市買了套期房,打算生孩子時好歹有個窩,現在我倆的工作都在蘇州這邊,回家意味著放棄這邊的一切重新來過,老公的專業比較窄,老家就業形勢又不好,不知道到底該怎么辦。”
(四)地位認同
地位認同即社會經濟地位身份認同,個人對自己在社會階層結構中所占據的位置的感知。結果顯示,大多數“蟻族”傾向于認同為中層和中下層,也有部分對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處于模糊狀態。在社會經濟地位評價中,原住地居民以及遷入地的新蘇州人都會成為“蟻族”評估的參照群體。“蟻族”還會根據未來經濟成功的想象以及遷移前后的經濟狀況變化來評估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如W所說,“我好歹也是大學畢業,我可以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大城市工資要比家里那邊高,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在的生存狀態。”
(五)職業認同
職業認同具體操作化為“福利待遇”、“薪水”、“升遷機會”、“工作量”、“勞動設施與條件”、“與老板、同事的關系”等指標。調查顯示,“蟻族”職業認同的總體水平處于中間水平,由于急切希望通過職業成功來證明自己的決定和所付出的高教育成本,再加上生活成本所造成的壓力直接影響到他們對于職業的滿意度。在日企工作的W提到,“房子真的是買不起,我現在租住在蘇州工業園區優租房,但只能申請住兩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有自己的家。”雖然已有一份穩定不錯的工作,但是W依然覺得生活壓力大。在蘇州一家旅游公司工作的M表示,“在小地方,找個工作都要靠關系。這邊比較好找工作,相對公平,工作環境也好很多,公司還會組織一些活動……但是城市里到處都是大學生。畢業一年多已經換了兩個工作了。大專文憑,學的是工商管理,卻只能做做銷售、客服和文員之類的工作。”大學畢業生
三、“蟻族”社會認同的影響因素
(一)制度性因素
根據社會認同理論,社會身份是主體與社會環境互動的結果。如果“蟻族”感受到的社會接納越多,他們就會傾向于主動向本地社會認同進行轉換。戶籍制度不但直接關系到“蟻族”的基本生活保障,如住房、教育、醫療等重要方面,而且體現了當地政府的社會態度:制度性社會排斥-接納的程度。無法獲得本地戶口、與用工單位的勞動合同簽訂率相對較低、勞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等讓“蟻族”感受到制度性社會排斥。同時,城市居住證的使用可以促進“蟻族”將遷入地社會納入社會身份的建構當中。
蘇州作為江蘇省居住證制度試點城市,自20xx年來,流動人口居住證累計發放超過1000萬張。這為“蟻族”在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享有與本地居民一樣的“同城待遇”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二)社會經濟地位
追求更大的經濟成功幾乎是每個“蟻族”遷移的動力之一。然而在所有社會中,人們掌握的社會資源不等,存在著社會經濟地位的分化。如果說制度合法性使“蟻族”在基本社會保障方面有所差異,那么,對個體而言,社會經濟地位則直接關系到“蟻族”的直接現實利益。
根據社會認同理論,若是城市“蟻族”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積極的自我體驗就越多,自尊感越強,這種自尊感可以通過社會比較來實現,如與較低社會經濟地位的本地居民比較以及獲得家鄉人的社會羨慕等。因此,提高“蟻族”的社會經濟地,更有利于他們進行積極的社會認同建構。
(三)社會記憶
社會記憶是“蟻族”建構社會認同的基礎。根據原生論觀點,人們在一個社會中生活的時間越久,他們越可能形成自然依戀性情感。當“蟻族”自依戀情感越深,他們越可能形社會認同。此外,歧視性記憶和支持性記憶反映出“蟻族”與本地居民的互動結果。然而事實上一些“蟻族”在融入遷入地過程中,與城市市民之間缺乏情感溝通和互動交往,無法建立起與城市居民相融合的生活圈子,甚至會面臨一些偏見和歧視,主要表現為地域偏見、語言輕蔑、有意回避、職業排斥和人格侮辱等。例如,在一家快遞公司工作的R所說,“同事知道我是蘇北來的,第一反應就是蘇北的人是不是都很窮啊,這讓我很尷尬……有些矛盾,可能這個地方真的不屬于我吧。”
四、促進“蟻族”社會認同的思考
(一)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促進和諧
政府作為城市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蟻族”“進程”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在考慮現實城市容量、承載力和城市發展潛力的前提下,把“蟻族”的城市融入問題放在社會和諧目標框架中,積極探索和科學規劃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體制以及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提高其收入水平,提升其就業質量,提改善其生活狀況。
1.健全制度保障,創新社會管理。在享有社會資源和獲得社會機遇等諸多方面,戶籍制附帶的就業、醫療、公共資源等方面的差別待遇成為“蟻族”的阻礙,表征著對“蟻族”的社會排斥,影響其城市融入。因此,改革戶籍制度,推動社會合理流動勢在必行。
蘇州市自20xx年起便開始推進居住證制度建設工作,以適應社會管理創新的形勢需要,積極保障大量來蘇建設者公平享受蘇州改革發展成果。居住證制度的實施,是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獲得融合共生的制度性保障,政府應以此為基礎,不斷創新社會管理,增強“蟻族”社會認同。
2. 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居者有其屋。政府要落實中央公共租賃住房政策要求,出臺一系列加快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政策。條件允許的地方政府可以建造專門供“蟻族”居住的廉價公寓,按照大學宿舍的形式或居民區的方式來建造。除此之外,政府還應著力加強“蟻族”聚居區周圍的公共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如公園、公共交通、娛樂消費場所等。 20xx年底,為解決城市新人群的居住難題,蘇州工業園區借鑒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管理經驗,推出優租房制度,為城市新人群解決“蝸居”難題提供了一種解法。但房源有限,僅能解決部分“蟻族”短期住房需求,政府還應進一步加快推進此類保障性住房建設。
3.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蟻族”職業認同。政府可以結合勞動力市場需求,對“蟻族”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蟻族”的就業能力、將失業“蟻族”納入城市社會救助保障范圍,使其在失業、住房、醫療等方面享受基本生活保障。
(二)加大社區支持范圍,增強社區歸屬感
社區是“蟻族”最為集中的聚居地,是“蟻族”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載體,也是落實“蟻族”社會支持工作的主要落腳點。然而更多的“蟻族”具有較強的“過客”心理,只是將租住的社區作為暫時的棲身之所,造成該群體缺乏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活動的積極性。基于此,社區要組織多類符合“蟻族”需求的活動,促進“蟻族”在社區內的溝通和交流,社區要發揮在社會支持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保障“蟻族”應得的社會支持與服務,增強其社區歸屬感。
(三)提高非政府組織支持能力,助力“蟻族”城市融入
大部分“蟻族”城市的生活、行動得不到有效支持,挫敗感、焦慮感和被排斥感普遍存在于懷揣“城市夢“的“蟻族”中。一方面,非政府組織要拓寬社會服務的范疇,通過為“蟻族”開展職業安全與健康教育、提供法律援助、組織文化發展與休閑娛樂活動等方式實行各種福利服務和便民生活服務,滿足“蟻族”需求,使其得到生活幫助和心理援助,促進“蟻族”城市認同感。另一方面,非政府組織應充當政府和“蟻族”溝通的橋梁,向政府反饋“蟻族”城市融入困境和訴求的同時,向“蟻族”傳達政府的政策意圖,增進政府和“蟻族”相互理解。
(四)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加強社會的人文關懷
德國學者岡瑟?舒爾茨所說:當德國需要大量外勞時,外來勞力被當成“客人”而受到主流社會的歡迎;然而,當德國的失業率上升,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之后,“客人”就被描繪成了“從第三世界到發達國家瓜分我們現有社會福利的入侵者”,排斥外來移民的社會輿論隨即占了上風(李明歡,20xx)。
城市要積極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對“蟻族”的奮斗精神、親情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給予充分肯定,形成各階層理解、關心、鼓勵“蟻族”的良好氛圍。城市要該以一份寬廣的心胸接納“蟻族”的到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不僅能夠體現
城市的襟懷與底蘊,同時關系到城市良性有序發展。
【關于社會調查報告合集十篇】相關文章:
關于社會調查報告范文十篇09-29
關于社會調查報告合集六篇10-25
關于社會調查報告合集八篇10-05
關于寒假社會調查報告12-25
精選社會調查報告匯總十篇10-01
【精華】社會調查報告模板匯編十篇10-15
【實用】社會調查報告模板匯總十篇10-15
【推薦】社會調查報告合集六篇10-15
關于家鄉改革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