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愛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編者按: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歲及以下的兒童。
留守兒童人數眾多,已經形成一個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群體。半數以上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為重要的是,超過半數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們只能與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親屬在一起生活。這種狀況,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心理發展等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留守兒童的小學教育狀況良好,但初中教育問題明顯。進入初中階段以后,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這與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發展目標是嚴重不相符合的。因此,如何在留守兒童中加強和鞏固初中教育,是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是關注的重點對象。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農村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高達86.5%,數量達到1980多萬人。農村留守兒童應該成為關注的重點。為了掌握這些狀況的現狀,尋求更多關愛留守兒童的建議,我利用暑假在臨近的各鄉村對部分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實踐。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
(一)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
在調查中發現有近68%的留守兒童與其祖父母住在一起, 11%與其親戚住在一起,還有21%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邊,43%的留守兒童與自己的監護人之間存在著矛盾,其中54%的留守兒童在處理矛盾時采取悶不吭聲的態度,只有22%選擇向父母訴苦。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只有43%的留守兒童對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擔心態度的,有49%的留守兒童覺得父母不在身邊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調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兒童覺得社會對自己是關心的,超過1%的留守兒童覺得這個社會對自己一點都不關心。
(二)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留和心理狀況
家境好一點的留守兒童,被送到了當地的寄宿學校,有相對安定的學習環境。與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兒童,雖然在生活上能夠有所照顧,但是在學習上,年邁的爺爺奶奶給予不了任何輔導。在調問卷查中,49%的留守兒童遇到學習問題時,采取向老師求助,自己解決的人數只占到25%。只有46%的留守兒童在周末學習,玩的人數達到14%。在學校學習態度好的留守兒童只有48%,35%的同學寫作業是出于老師的要求。在被調查的100名留守兒童中,有77%的留守兒童除了在學校學習外,沒有其他的學習途徑了。
家境好一點的留守兒童,去父母的約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愛,失行為散漫。一些寄宿在學校的留守兒童,情緒憂郁低落。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閉,對他人漠不關心,不接受他人善意關懷等心理。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缺乏與父母溝通,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在心理、行為上產生了嚴重的缺陷。諸如他們性格孤僻,情感相對冷漠;進取心不足,學習成績不理想;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能力差,違紀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等。68%的留守兒童認為如果政府努力幫助他們,他們的生活將會更好。
(三)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
由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出現漏洞,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再加上當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問題還沒能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低于其他學生,健康成長狀況也令人堪憂。
大多數教師也認為留守兒童大都是“雙差生”、“問題兒”。他們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有厭學傾向。還有的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說謊打架,小偷小摸,花錢大手大腳,沉迷于錄像、游戲,具有破壞性。
這些都是因為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當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三種方式。
一是放任型。由于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關心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那些接受寄養的人,擔心引起誤解,影響親戚、鄰里之間的關系,對孩子不敢管理,放任自流;還有少數祖父母也無意對孩子進行約束。這部分留守家庭中的兒童學習完全靠自覺,生活學習缺乏監督。
二是溺愛型。父母一方在家或單親的家庭,有的經濟條件較好,無力關心孩子的思想,便只知道在物質上滿足他們,或孩子一生氣就順從他們,導致溺愛。有的祖父母或寄養家庭認為孩子長期離開父母,缺少父母疼愛,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照顧和關愛,事事依順著孩子,長時間也會造成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三是嚴厲型。一方在家的父母,往往因為工作繁忙,沒有過多的時間關注孩子,當孩子一旦不聽話或犯錯時,就大聲呵斥,動輒打罵;有的祖父母由于思想觀念陳舊,以“書是南山竹,不打書不熟”、“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為信條,使用粗暴教育手段。
因此,這些孩子在情感、意志、興趣、性格、需要、動機、目標、抱負、信念和世界觀等方面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親情缺乏、心態失衡
71%的留守兒童經常會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兒童有時會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兒童希望得到同學們的關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他們在生活中有時候不能得到滿足,就會在某個特別時期心態異常,出現失常的情況,嚴重的兒童也出現了偏激的舉動。
(二)習慣不良、學習較差。教育單調、安全難保
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行為偏激。調查中發現34%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他們不聽監護人的教導,目無學校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撒謊和欺負同學等行為發生。
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臨時監護人重養輕教,教育的責任就全部落到了學校的身上,而學校教育是需要家長配合、社會支持的。然而,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監護人的配合。如家長會無人參加,學生違紀或者受到侵害后無監護人配合處理。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侵害后又無親人傾訴,往往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加上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斷點,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關愛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愛留守兒童方案03-13
留守兒童關愛方案11-06
關愛留守兒童倡議書關愛留守兒童建議5點02-20
學校關愛留守兒童方案03-20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方案03-22
學校關愛留守兒童的方案03-20
班級關愛留守兒童方案03-20
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動方案03-20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方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