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心理疏導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屬于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婦女心理疏導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婦女心理疏導方案1
一、充分認識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完好狀態。心理健康服務是運用心理學及醫學的理論和方法,預防或減少各類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心理咨詢、心理疾病治療、心理危機干預等。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幸福安康、影響社會和諧發展。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是改善公眾心理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心態穩定和人際和諧、提升公眾幸福感的關鍵措施,是培養良好道德風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是實現我縣長治久安的一項源頭性、基礎性工作。
當前,我縣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劇,個體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一方面,心理行為異常和常見精神障礙人數逐年增多,個人極端情緒引發的惡性案(事)件時有發生,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險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不健全,政策法規不完善,社會心理疏導工作機制尚未建立,服務和管理能力嚴重滯后。現有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和能力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加強心理健康服務能力迫在眉睫。
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開展社會心理疏導,是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要把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工作作為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古浪的重要內容,作為預測預警預防公共安全風險的重要途徑。各地要從深化健康古浪建設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加強心理健康服務能力的重要意義,堅持問題導向,增強責任意識,自覺履行促進群眾心理健康責任,加強制度機制建設,為實現健康甘肅、平安甘肅做出積極貢獻。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落實健康古浪、平安古浪建設戰略部署,強化政府領導,明確部門職責,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培育心理健康意識,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二)基本原則
——預防為主,以人為本。全面普及和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識,加強人文關懷和生命教育,消除對心理問題的偏見與歧視,預防和減少個人極端案(事)件發生。
——黨政領導,共同參與。進一步強化黨委政府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領導責任,加強部門協調配合,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單位、家庭、個人盡力盡責。
——立足縣情,循序漸進。從我縣基本縣情和實際出發,將滿足群眾需求與長遠制度建設相結合,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分類指導,規范發展。堅持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提高和個體心理疏導相結合,滿足不同群體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促進心理健康服務科學、規范、有序發展。
(三)基本目標
第一階段(20xx年—20xx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識明顯提高。各領域各行業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托幼機構、學校、社區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重點人群心理健康問題得到關注和及時疏導,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快建設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全面實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網格化管理和簽約服務制度,網格化管理和簽約服務率達95%,90%以上的肇事肇禍患者接受個案管理服務;三級醫院均開設精神衛生科或心理咨詢室,全縣至少有一所醫療保健機構設有精神衛生科或心理咨詢室,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初步建成。
第二階段(20xx年—20xx年):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普遍提升。符合縣情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務網絡覆蓋城鄉,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和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率顯著下降,常見精神障礙防治和心理行為問題識別、干預水平顯著提高,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勢頭得到緩解。
三、大力發展各類心理健康服務
(一)全面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與教育。要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提高公民心理健康素養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對促進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結合“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睡眠日”及心理健康相關主題活動等,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宣傳部門要創新宣傳方式,在充分運用傳統媒體進行宣傳的同時,要廣泛運用網絡、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深入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弘揚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培育良好社會心態。文廣部門要充分利用報紙、書刊、廣播、電影電視、動漫等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創作多種形式的文化影視影像作品,倡導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現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識。各類媒體在報道心理健康知識與相關事件中,要注重科學性、適度性和穩定性,要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輿論氛圍,要倡導“每個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引導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調適情緒困擾與心理壓力,有意識地預防不良心態,保持內心平和。(縣衛計局、縣委宣傳部、縣文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積極推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服務。充分發揮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幫助公民促進個性發展和人格完善,更好地進行人生選擇,發展自身潛能,解決生活、學習、職業發展、婚姻、親子、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擾,預防心理問題演變為心理疾病,促進和諧生活,提升幸福感。倡導大眾科學認識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疾病對健康的影響,將提高心理健康意識貫穿終生,逐步消除公眾對心理疾病的病恥感,引導心理異常人群積極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和治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專業心理健康服務機構要主動發現心理疾病患者,提供規范的心理疾病診療服務,減輕患者心理痛苦,促進患者康復。(縣衛計局負責)
(三)重視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評估、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精神科治療等銜接遞進、密切合作的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服務模式,重視和發揮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機干預預案,將心理危機和心理援助納入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加強心理危機干預和援助隊伍的專業化、系統化建設,組建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定期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培訓和演練。依托綜治辦,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充分運用各種資源做好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立即開展有序、高效的個體危機干預和群體危機管理,重視自殺預防。在事件善后和恢復重建過程中,依托各地心理援助專業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愿服務組織和心理援助熱線,對高危人群持續開展心理援助服務。(縣衛計局牽頭,縣綜治辦、縣民政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
(一)普遍開展職業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各機關、企事業和其他用人單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實施員工心理援助計劃,定期為員工提供心理健康宣傳、心理評估、教育培訓、咨詢輔導等服務,傳授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調適方法和抑郁、焦慮等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方法,為員工主動尋求心理健康服務創造條件。對處于特定時期、特定崗位、經歷特殊突發事件的員工,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援助。(各部門分別負責)
(二)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學前教育機構應當關注和滿足兒童心理發展需要,保持兒童積極的情緒狀態,讓兒童感受到尊重和接納。特殊教育機構要針對學生身心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心理品質。中小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可持續發展。共青團等組織要與學校、家庭、社會攜手,開展“培育積極的心理品質,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提高學生自我情緒調適能力,尤其要關心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為遭受學生欺凌和校園暴力、家庭暴力等兒童青少年提供及時的心理創傷干預。(縣教育局牽頭,縣民政局、團縣委、縣殘聯、縣婦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關注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心理健康。各鄉鎮人民政府、城關街道工委及有關部門尤其是老齡辦、婦聯、殘聯和基層組織要將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工作重點。充分利用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協會、婦女之家、殘疾人康復機構、基層殘疾人協會、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等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培訓專兼職社會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會力量等多種途徑,為空巢、喪偶、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疏解、悲傷撫慰、家庭關系調適等心理健康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適當擴展老年活動場所,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老年文體活動,豐富廣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在老年人生病住院、家庭出現重大變故時及時關心看望。加強對孕產期、更年期等特定時期婦女的心理關懷,對遭受家庭暴力等心理創傷的婦女及時提供心理援助。加強對流動、留守婦女和兒童的心理健康服務。鼓勵婚姻登記機構、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組織等積極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發揮殘疾人社區康復協調員、殘疾人專職委員、助殘社會組織作用,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為殘疾兒童家長、殘疾人及其親友提供心理疏導、康復經驗交流等服務。通過開展“志愿助殘陽光行動”、“鄰里守望”等群眾性助殘活動,為殘疾人提供心理幫助。護理院、養老機構、殘疾人福利機構、康復機構要積極引入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等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縣民政局、縣衛計局、省婦聯、縣殘聯、縣老齡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視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幫扶體系,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消除對特殊人群的歧視,幫助特殊人群融入社會。注重運用社會公安綜合治理信息系統等,做好特殊人群社會心理預警、相關信息采集、重點摸排等工作,加強與特殊人群的溝通了解,及時掌握其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人文關懷和跟蹤幫扶,筑牢預防違法犯罪的“社會心理防線”。綜治、公安、司法、民政、衛計等部門要高度關注流浪乞討人員、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區服刑人員、社會吸毒人員、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加強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提高其承受挫折、適應環境能力,要把社會情緒、社會心態等情況作為社會治安形勢整體研判,動態監測的重點內容,定期開展分析研判,對有關問題提出整辦建議,及時消除化解影響公共安全的矛盾糾紛,在服務管理中消除和減少群眾的負面情緒,降低社會風險,預防和減少極端案(事)件的發生。(縣綜治辦牽頭,縣公安局、縣民政局、縣司法局、縣衛計局、縣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
(五)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各級綜治、公安、民政、司法、衛計、殘聯等單位建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多渠道開展患者日常發現、登記、隨訪、危險性評估、服藥指導等服務。動員社區組織、患者家屬參與居家患者管理服務。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制度的銜接,逐步提高患者醫療保障水平。做好貧困患者的社會救助工作。探索“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神障礙康復模式,推進醫療康復和社區康復的有效銜接。建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區康復機構及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縣民政局與衛計部門配合,依托鄉鎮衛生院或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1所以上基層康復機構,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扶持社會組織,動員專業康復治療師、社會工作者、殘疾人專職委員、和志愿者參與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康復服務,逐步實現居家精神障礙患者的家庭康復全覆蓋。(縣綜治辦、縣公安局、縣民政局、縣司法、縣人社局、縣衛計局、縣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一)建立健全各部門各行業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依托本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人力資源部門、衛生室(或計生辦),普遍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培養心理健康服務骨干隊伍,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人員。教育系統要進一步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的專業化水平。中小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并配備專職或兼職教師。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公安、司法等部門要根據行業特點普遍設立心理服務機構,配備專業人員,成立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對系統內人員和工作對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評估和心理訓練等服務。(各部門分別負責)
(二)搭建基層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將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城鄉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或基層綜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詢(輔導)室或社會工作室(站),配備心理輔導人員或社會工作者,協調組織志愿者,對社區居民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和心理疏導。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發揮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在婚姻家庭、鄰里關系、矯治幫扶、心理疏導等服務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完善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機制,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服務,為貧困弱勢群體和經歷重大生活變故群體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確保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有場地、有設施、有保障。(縣綜治辦、縣民政局、縣衛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鼓勵培育社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鼓勵具有相應資質的心理咨詢專業人員創辦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培育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咨詢、輔導機構,通過購買社會心理機構的服務等形式,向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用人單位、基層組織及社區群眾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逐步擴大服務覆蓋面,并為弱勢群體提供公益性服務。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機構要加大服務技能和倫理道德的培訓,提升服務能力和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能力。(縣衛計局、縣民政局、縣工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衛計等部門要整合現有資源,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能力,鼓勵和引導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科。每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1-2名專職或兼職人員承擔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任務。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診療服務中加強人文關懷,普及心理咨詢、治療技術在臨床診療中的應用。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對各類臨床科室醫務人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注重提高抑郁、焦慮、精神分裂癥、老年癡呆、孤獨癥等心理行為問題和其它常見精神障礙的篩查識別、處置能力。要建立多學科、中西醫結合心理和軀體疾病聯絡會診制度,與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建立協作機制,實現雙向轉診。縣婦計中心要為婦女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咨詢與指導、心理疾病的篩查與轉診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心理健康服務中的作用,加強中醫院相關科室建設和人才培養,促進中醫心理學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全科醫師要大力開展心理健康宣傳和服務工作,在專業機構指導下,探索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評估服務和心理咨詢服務,逐步將兒童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干預納入兒童保健服務。監管場所和強制隔離戒毒場所的醫療機構應當根據需要積極創造條件,為被監管人員和強制隔離戒毒人員提供心理治療、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指導。(縣衛計局牽頭,縣教育局、縣公安局、縣司法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
(一)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教育部門要加大應用型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完善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逐步形成學歷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相結合的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制度。醫學、教育、康復、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要加強心理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培養,促進學生理論素養和實踐技能的全面提升。依托具有資質和良好聲譽的醫療機構及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建立實踐督導體系。(縣教育局牽頭,縣民政局、縣衛計局、縣科協配合)
(二)促進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有序發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對心理咨詢師培訓的管理,允許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參與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工作,改進鑒定考核方式,加強實踐操作技能考核,對取得心理咨詢師資質的人員加強規范管理,并將其信息登記上網,向社會提供查詢服務,加強監督管理。衛生計生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培養和使用的制度建設。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重視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醫療機構引進臨床與咨詢心理、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加強精神科醫師、護士、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康復師、醫務社會工作者等綜合服務團隊建設。積極培育醫務社會工作者隊伍,充分發揮其在醫患溝通、心理疏導、社會支持等方面優勢,強化醫療服務中的人文關懷。各部門、各行業對所屬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加強培訓、繼續教育及規范管理,制定本部門本行業心理健康服務標準和工作規范,明確崗位工作職責,定期進行考評。(縣人社局牽頭,縣衛計局配合,各部門分別負責)
(三)完善心理健康服務人才激勵機制。各有關部門要積極設立心理健康服務崗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逐步將心理健康服務人才納入專業技術崗位設置與管理體系,暢通職業發展渠道,根據行業特點分類制定人才激勵和保障政策。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要注重體現心理治療服務的技術勞務價值。要加大專業人才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力度,幫助專業人才實現自我成長和能力提升。鼓勵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并熱心大眾心理健康服務的組織和個人,積極參加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普及等志愿服務。(縣民政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衛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發揮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作用。在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導下,建立跨專業、跨部門的心理健康服務專家組,充分發揮各級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心理衛生協會)作用,對各部門各領域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依托專家組和行業組織,制訂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登記、評價、信息公開等工作制度,建立省級和區域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信息管理體系,將相關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對各類心理健康機構服務情況適時向社會公布,逐步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運行機制。要建設一批心理健康服務示范單位。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心理衛生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協助政府部門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和規范,建立行規行約和行業自律制度,向行業主管部門提出違規者懲戒和退出建議。要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行業整體服務水平。發揮心理健康相關協會、學會等社團組織作用,加強心理健康學術交流、培訓、科學研究等工作,促進心理健康服務規范發展。(縣衛計局牽頭,縣民政局、縣科協等相關部門配合)
七、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城關街道)黨委(工委)、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將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作為健康中國建設重要內容,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作為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要建立健全黨政領導、衛生計生牽頭、綜治協調、部門各負其責、各方積極配合的心理健康服務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和目標責任制,推動形成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單位家庭個人盡力盡責的工作格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各級各類領導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把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衡量干部綜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提升黨員領導干部的心理素質。(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明確部門職責。各部門各行業要做好本部門本行業內人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等工作。衛生計生部門牽頭心理健康服務相關工作,制訂行業發展相關政策和服務規范,指導行業組織開展工作,并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心理健康服務相關法律及制度建設問題。綜治機構做好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并將其納入綜治(平安建設)考評內容。宣傳、文廣部門負責協調新聞媒體、各類文化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心理健康服務、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價格政策。教育部門負責完善心理健康相關學科建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健全各級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組織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科技部門加大對心理健康服務相關科學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公安、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完善系統內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重大警務任務前后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組織開展被監管人員和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心理健康相關工作。民政部門負責引導與管理城鄉社區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參與心理健康服務,推動心理健康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財政部門加大心理健康服務投入并監督使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鑒定工作的規范管理。工商部門對未經許可擅自從事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機構,依有關主管部門提請,依法予以吊銷營業執照。中醫藥管理部門負責指導中醫醫療機構做好心理健康服務相關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辦等組織負責職業人群和兒童青少年、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特定工作對象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各相關部門要根據本指導意見制定實施方案。(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法規政策。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的規范管理,研究心理健康服務相關法律問題,探索將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和機構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加快心理健康服務法制化建設。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精神衛生法》和《甘肅省精神衛生條例》,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制定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鼓勵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心理健康服務綜合試點,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不斷改革創新,將實踐探索得來的好經驗好方法通過地方性法規、規章制度、政策等形式固化下來,為其他地區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提供示范引導。(縣衛計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四)強化基礎保障。要積極落實基層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和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相關政策,加大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力度,完善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成本核算制度與標準規范。要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積極開拓心理健康服務公益性事業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衛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行業監管。以規范心理健康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提升服務水平為核心,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監督機制,創新監管方式,實行屬地化管理,規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從業行為,強化服務質量監管和日常監管。心理健康服務行業組織(心理衛生協會)要定期對心理健康服務機構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作為示范單位、實踐基地建設和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重要依據。加強對心理健康數據安全的保護意識,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護機制,防范因違反倫理、安全意識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保護個人隱私。對不符合行業規范,服務質量差,違反倫理的機構應由行業主管部門提出警告、責令整改,甚至吊銷從業資格。(縣衛計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六)加強心理健康相關科學研究。大力開展心理健康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開展心理健康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成果轉化及應用。針對重點人群的心理行為問題和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點心理疾病,開展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綜合研究和心理健康問題的早期識別與干預研究,推廣應用效果明確的心理干預技術和方法;鼓勵開展以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藥為基礎的心理健康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實證研究,促進中醫心理學理論和臨床服務規范發展。(縣科技局牽頭,縣教育局、縣衛計局、縣科協等相關部門配合)
婦女心理疏導方案2
一、抓領導,夯實基礎
為了迅速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工作,成立了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易子德,成員:陶華平、郭青、賀桃榮、賀俊文、黃志。建立了重點人群篩選、疏導、干預、救治工作機制,確保重點人群“發現得早、服務得細、穩控得住”。
二、建隊伍,構筑平臺
在縣安康精神病醫院建立了全縣社會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在17個鄉鎮衛生院建立鄉鎮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點,基本實現全縣各鄉鎮、縣直各單位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全覆蓋,有效推進了基層心理健康服務。
三、合資源,壯大力量
按照“鄉鎮不漏村(社區)、村(社區)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原則,組織各部門單位定期開展排查摸底工作;在全縣17個鄉鎮建立有醫師參與的心理輔導室,邀請心理專家培訓心理輔導員;充分發揮駐村民警、村干部、村醫、綜治網格員等人員的`作用,充實了工作隊伍;依法組建了由派出所駐村民警擔任組長,村干部、衛生院醫生、民政專干、殘聯專干等人員為組員的“五位一體”責任監護小組,實現了全縣237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小組全覆蓋,并由鄉鎮衛生院醫生、村干部定期對患者回訪,了解掌握近期精神及生活動態。
四、強宣傳,增強實效
通過新聞媒體、公眾平臺、培訓講座等形式,宣傳普及社會心理學知識,引導人們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維護合法權益。利用講座加大對心理咨詢工作的宣傳,普及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提高人們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做到能自我知覺心理問題的發生并主動到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幫助。
婦女心理疏導方案3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刻認識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按照《精神衛生法》、《健康中國20xx規劃綱要》、《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等法律規劃政策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預防為主、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強化各級黨政機關和部門協作,建立健全服務網絡,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探索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規范管理措施,探索總結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切實可行和扎實有效的方法路子。
二、工作目標
按照上級要求,20xx年底前,建立健全全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會治理體系、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健全黨政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搭建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將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創建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等導致的極端事件明顯下降。具體工作指標包括:
1.廣泛深入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公眾心理健康意識和素養明顯提高。城市、農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80%、60%。
2.依托鎮村、社區等場所,普遍設立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以鎮村、社區為單位,心理咨詢室建成率達到80%以上。
3.80%以上的中小學要設立心理輔導室,100%高等院校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有條件的學校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4.各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新經濟組織等通過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或購買服務等形式,為員工提供方便、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
5.加強特殊人群心理疏導和嚴重精神障礙綜合服務。對60%以上的特殊人群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嚴重精神障礙規范管理率達到90%以上,居家患者社區康復參與率達到60%以上。
6.利用各種資源,建立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平臺,組建心理危機干預隊伍。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心理科門診。培育發展一批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和社會組織,為大眾提供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大眾心理健康科普宣傳
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作,采取多種宣傳手段和宣傳渠道,使“每個人都是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幸福生活離不開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造福個人、造福家庭、造福社會”、“心身同健康”等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在電臺、電視臺、報刊、雜志、互聯網(門戶網站、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等)媒體開通心理健康節目或專欄,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科普知識。積極組織開展心理健康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等活動,認真開展心理健康公益講座,在公共場所設立心理健康公益廣告和宣傳欄。全區所有鄉鎮、社區、村設立健康教育活動室,主動向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傳資料,鼓勵引導志愿者積極參加科普宣傳、熱線咨詢等志愿服務。
(二)掌握社區居民心理需求并提供針對性服務
由區政法委負責,區鄉兩級建立社會心理服務中心。臨河區社會心理服務中心設在區政法委,鄉鎮、社區、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場所,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社會心理需求。各級社會心理服務中心要建立社會心態監測預警工作機制,將社會心態作為社會治安形勢研判、動態監測的重點內容,開展社會心態預測預警,及時發現、疏導社會不良心態,防范、化解和降低社會風險。在心理服務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網格管理人員會同政法、衛健、公安、民政等部門人員,對轄區居民摸排各類矛盾問題,并進行及時疏導化解。充分發揮心理學研究會等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心理服務工作者在矯治幫扶、心理疏導等方面優勢,進一步完善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機制,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鼓勵婚姻登記機構、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組織等積極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對老年人、婦女、殘疾人等重點人群,鼓勵各地充分利用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婦女之家、殘疾人康復機構等,通過培訓專兼職社會工作者和心理服務工作者、引入社會力量等多種途徑,為空巢、喪偶、留守老年人,孕產期、更年期、家庭暴力婦女,流動、留守兒童,殘疾人及其家屬等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疏解、家庭關系調適等心理健康服務。
(三)普遍開展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做好經費保障,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發展性心理輔導和心理支持,提高師生自我情緒調適能力。各級各類學校要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融入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建立以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職教師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學前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開展以學生家長為主的育兒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中小學校要設置心理輔導室,積極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培養中小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可持續發展。高等院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開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重視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和自殺預防,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等。特殊教育機構要結合聾啞、智障等特殊學生身心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心理品質。針對遭受欺凌、校園暴力、家庭暴力等情況的學生,各級各類學校要密切與社區聯動,及時了解情況并提供心理創傷干預。針對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學校除提供一般性心理健康教育外,還要與家庭、社區攜手,及時給予必要的心理輔導。各級各類學校要給合本校師生特點,對教師開展適宜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咨詢輔導等,定期對教師開展心理評估,根據心理評估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心理疏導工作。
(四)積極開展職員工心理健康服務
全區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員工心理援助計劃和保障員工身心健康的措施。20xx年底所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開設心理健康咨詢室或輔導室,20xx年上半年所有企業、新經濟組織開設心理咨詢室或輔導室,并依托黨團、工會、人力資源、醫務室等建設心理健康服務團隊,或通過購買專業機構服務的形式,對員工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定期舉辦自我成長、婚姻家庭、親子關系、職場人際關系、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公益講座,提升員工自尊自信水平,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調適方法和抑郁、焦慮等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方法。通過員工心理測評、訪談等方式,及時對有心理問題的員工進行有針對性地干預,必要時聯系專業醫療機構治療。
(五)重視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務
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幫扶體系,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消除對特殊人群的歧視,幫助特殊人群融入社會。區政法、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門要高度關注流浪乞討人員、“三無”人員、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區服刑人員、吸毒人員、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加強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提高其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預防和減少極端事件發生。20xx年底,區政法委要根據行業特點,在社區矯正中心等設立心理服務機構,配備專業人員,成立危機干預專家組,對系統內人員和工作對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評估和心理訓練等服務。依托市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舉辦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培訓班,加快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基層綜合管理小組的作用,結合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健全特殊人群心理溝通機制,利用綜治信息系統平臺優勢,有效整合相關信息資源,開展分析研判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和掌握有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群及突發事件苗頭,制定分級管理疏導方案,消除心理問題引發的各類不穩定因素。對有勞動能力者積極提供就業引導,提升其適應環境、重返社會的能力。
(六)推進心理危機人群的干預服務
依托精神衛生中心12320心理援助熱線,婦聯12338服務熱線等,廣泛開展心理援助線上服務。重視加強心理援助平臺建設,充分利用網絡、公眾號等提供公益服務。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宣傳,擴大心理援助平臺的社會影響力和利用率。20xx年上半年成立轄區心理危機干預隊伍,每年開展專項培訓和演練。在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發生時,立即組織開展個體危機干預和群體危機管理,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及時處理急性應激反應,預防和減少極端行為發生。在事件善后和恢復重建過程中,對高危人群持續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七)為心理行為問題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20xx年底,區人民醫院要對軀體疾病就診患者提供心理測評服務,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20xx年底前全部開展身體疾病患者心理測評服務,為有心理行為問題者提供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等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有需求的簽約家庭開展心理疏導。婦幼保健機構要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孕前檢查、產后訪視、孕婦課堂、兒童保健等工作中。
(八)促進常見精神障礙人群心理治療服務
20xx年底,區人民醫院要設立心身醫學科或心理科,對全體醫務人員進行臨床心理知識培訓,對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進行識別和轉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早期識別能力。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加強臨床心理學科建設,開設心理治療門診,引進心理學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患者提供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服務。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加強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合作,指導其每年兩次在鄉鎮、社區、村開展抑郁、焦慮、老年癡呆等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科普宣傳,對轄區老年人開展心理健康評估和隨訪管理,推廣老年癡呆適宜防治技術。
(九)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綜合服務
20xx年底前,政法、衛健、公安、民政、殘聯、鄉鎮、街道辦等單位要建立健全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多渠道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日常發現、登記報告、隨訪管理、危險性評估、服藥指導、心理支持和疏導等服務。20xx年底,全區在冊患者治療率、精神分裂癥治療率均達到80%以上。民政、人社等部門要做好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制度的銜接,使貧困患者門診和住院醫療費用自付比例均不超過10%。認真落實國家民政部等四部門《關于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意見》,開辦多種形式的社區康復機構,為居家患者提供生活技能訓練、社會適應訓練、職業能力訓練等多種康復服務,居家患者社區康復參與率達到6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對50%以上居家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疏導服務。轄區所有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建立家屬學校(課堂),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家屬開展護理教育等相關知識培訓,對住院患者家屬進行心理安慰、心理輔導,患者出院時進行出院康復評估,經患者和監護人同意后可由醫院轉介到相應的社區康復機構進行康復和心理疏導服務;20xx年年底之前,建立綠色通道,患者在社區康復期間病情復發的.,可通過社區康復機構向醫院快速轉介。
(十)加強各類心理服務機構建設
區、鄉鎮、社區、村三級綜治中心或衛生室、村(居)民委員會要普遍建立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或安排專門場所供有關社會組織入駐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各級綜治中心及各級各類學校、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信訪接待場所等要加大心理咨詢室(社會工作室)建設力度,選擇相對安靜且方便進出的房間作為心理咨詢室,有專業人員提供服務。心理咨詢室環境布置要體現人性化設計和人文關懷,配備咨詢椅或沙發等基本設施。有條件的單位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拓展心理咨詢室功能區域和相關配置,配備電腦、打印機、電話等辦公設備,心理測評系統等工具,沙盤類、繪畫類輔助器材,放松類、自助類器材等。
(十一)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專業隊伍建設
各部門、各行業要采取招聘心理學專業人才,或通過對現有工會干部、醫務室醫生、社會工作者、網格員等進行心理學理論與技術培訓、選派進修等途徑,建立心理健康服務隊伍。學校和醫療機構在招錄教師、醫生時,要適當增加心理學專業畢業生比例。20xx年下半年,所有中小學校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20xx年下半年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將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和技能納入當地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并進行考核,提升醫務人員心理健康服務意識和能力。20xx年底,區衛健委牽頭成立跨部門、跨行業的專家組,為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工作指導。區政法委要引導和發動社區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參與社會心理服務。鼓勵、支持和引導醫務人員、高校心理教師、心理專業學生、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等加入心理服務志愿者隊伍。各部門、各行業要加強對所屬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的培訓、繼續教育及規范管理,明確崗位要求,定期進行考評,嚴格實施獎懲。
(十二)多途徑支持開展心理健康服務
通過政策引導和項目支持,培育發展醫療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和心理健康志愿組織,為公眾提供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鼓勵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心理健康服務。20xx年底,我區要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建立全人群覆蓋的網絡平臺。根據服務對象需求,建立心理健康服務網站、心理自助平臺、移動心理服務應用程序等,通過網絡平臺向不同人群提供針對性服務。區政法委、民政等部門要根據居民需求,確定適宜社會組織參與的項目,培育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科普宣傳、心理疏導等服務。優先將心理健康相關機構納入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培育發展一批以心理健康服務為工作重點的社會組織。對于登記注冊的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社會組織,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規定加強管理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其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重要依據。
(十三)規范發展心理健康服務
區政法委、人社局要會同有關部門,整合轄區社會心理服務資源,建立完善社會心理服務行業組織。引導和支持行業組織加強能力建設,20xx年底前完成對轄區現有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摸底調查;研究制定規范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政策措施,對心理健康服務人員開展培訓、繼續教育和檢查督導,要求其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和倫理道德規范。利用行業組織形成行業共識、規范自律,建立健全基層心理健康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合作機制,形成連續性的服務鏈條,實現共同發展。制定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和人員登記、評價等工作制度,對社會心理服務機構進行考核評價,并適時將機構服務數量、質量等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
四、加大經費保障
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加大區、鄉兩級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投入,保證心理健康體系建設宣傳、培訓、設施建設、政府購買服務等工作順利推進。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積極開拓公益性服務籌資渠道,探索社會資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的政策措施,完善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保障政策和激勵措施,保障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有效落實。
婦女心理疏導方案4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適應新形勢下廣大婦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新需求,拓展婦女兒童維權工作,優化人文環境,經研究,決定依托上杭致遠心理咨詢中心成立上杭縣婦女兒童心理援助中心。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響應縣委“兩個倡導”號召,充分發揮心理學領域專業人才的'作用,實現社會資源共享,更好地促進婦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推進“平安家庭”建設,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上杭又好又快發展。
二、服務宗旨
關愛婦女兒童,依法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為婦女兒童提供專業心理幫助,幫助和指導存在心理困擾的婦女兒童學會調適心態、疏導情緒、緩解壓力、構建健康人格,優化人文環境,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服務內容
1、熱情接待,幫助婦女調整心態,平和情緒,舒緩心理壓力;
2、疏導青少年群體的青春期問題,人際交往問題及親子關系問題;
3、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培訓,普及心理衛生知識;
4、開展婚戀和家庭問題咨詢、提供專業心理測量;
5、協調有關部門,共同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四、組織機構
由上杭縣婦聯干部和上杭致遠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師志愿者組成。
主任:黃玉華(縣婦聯副主席)
副主任:傅庚秀(縣婦聯副主任科員、維權部部長)
成員:(按拼音順序排列)
傅建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林盛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邱能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伍相文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許永秀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五、服務安排
1、工作地點:成龍大廈進口處右側樓二層(致遠心理咨詢中心)
2、工作方式:固定每周三下午,由援助中心咨詢師輪流值班,為婦女兒童提供免費面對面咨詢服務。
婦女心理疏導方案5
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社會心理影響,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次生災害,緩解有關人群過高心理壓力,降低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社會危害,促進危機后心理健康重建,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人群
(一)新型肺炎確診患者及家屬,病亡者家屬;
(二)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三)隔離醫學觀察人員;
(四)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特殊困難老年人、困境兒童、殘疾人;
(五)疫情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等一線工作人員;
(六)流浪乞討人員、公安監管場所被監管人員、服刑人員、社區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會面戒毒人員等特殊人群;
(七)社會公眾。
二、工作原則
(一)統一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區要將新冠肺炎心理疏導工作納入疫情防控整體部署,對轄區內各類目標人群進行心理疏導的統一管理。
(二)分類干預。針對各類目標人群不同的心理疏導服務需求,采用分類分級處理原則進行分類干預,一般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覆蓋全部目標人群。
(三)綜合施治。統籌調動我市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等資源,采取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綜合運用各類心理危機干預技術,并與宣傳教育相結合,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加強專業督導,避免受助者受到再次創傷。
(四)嚴格保密。嚴格保護受助者的個人隱私,包括個人信息、生活軌跡、家庭情況等信息。專人負責服務對象檔案管理并簽署保密協定。
三、工作措施
(一)做好定點醫療機構心理援助
1.做好院內心理危機干預。我市新冠肺炎收治定點醫療機構要將心理援助服務納入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整體部署,組織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充分發揮心理危機干預的人文關懷、感情撫慰作用,采取現場和電子媒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的評估和處置工作。對于需要心理援助的患者,制定針對性干預方案,必要時進行臨床快速心理干預,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等自我調適。對有情緒激動、言語偏激、出現精神行為問題的患者,及時組織精神科會診,并提供危機干預和精神科藥物治療。當本單位力量不足,無法獨立完成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時,可向市心理危機干預辦公室申請支持。要組織醫務社會工作者隊伍,充分發揮其在醫患溝通、心理疏導、社會支持等方面優勢,強化醫療服務中的人文關懷。
2.加強院外隨訪管理。在患者出院時,定點醫院要為患者發放心理健康宣傳折頁,告知患者院外心理援助服務相關渠道。對需要持續心理救援或精神科藥物干預的出院患者,應當將精神科處理的信息記錄在醫療文件中并轉介到相應隔離場所,所在區衛生健康委要組織精神科醫生進行定期隨訪管理,確保治療的延續性。解除醫學觀察人員經評估需要繼續治療的,要將信息轉至其居住地所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繼續維持治療。對于貧困患者,各區要及時組織轄區民政、醫保、殘聯等部門做好醫療、生活救助工作。
(二)完善社區心理疏導服務網絡
1.統籌各方資源。各區要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公益慈善資源、心理服務專業力量等,加強對患者家屬及治愈歸家患者的人文關懷,為治愈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撫慰、社會融入等服務。要引導社區居民正確對待患者及其家屬,避免歧視,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2.發揮心靈驛站作用。各區要積極推進轄區各街道(鄉鎮)心靈驛站建設工作,組織具有心理服務資質的專業人員或社會組織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其日常工作經費由街道(鄉鎮)以購買服務的形式予以保障。心靈驛站工作人員應掌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心理疏導技能,為轄區居民提供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服務,排除居民心理困擾,疏導緊張情緒,培養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對來訪者建立心理疏導個案信息,涵蓋基本情況、自我評價、導致心理挫折的生活事件、心理輔導建議等。
3.建立高危風險處置機制。各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體、心靈驛站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時識別有自傷、自殺、沖動傷人風險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第一時間向街道(鄉鎮)政府報告,由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等介入進行危機干預,持續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并積極引導其至精神衛生醫療機構進行診療。衛生健康部門要協調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做好診療工作。
(三)持續關注重點人群心理健康
1.強化病亡者家屬關心關愛。各有關區要加強對病亡者家屬的關心、關愛,統籌轄區資源為其提供社會支持、生活幫扶、心理干預服務,引導他們宣泄哀傷情緒,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哀傷期,恢復正常生活。病亡者所在單位、社區應成立由單位工會人員、社區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志愿者等人員組成的關愛幫扶小組,確定專人對接,為有需求的病亡者家屬提供社會支持、關愛幫扶和心理疏導,做到一人一檔。要定期評估病亡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對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家屬,應協助他們到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就診。
2.做好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心理援助。各區要利用轄區精神衛生、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等資源,組建由精神衛生、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相關專業志愿者等組成的服務隊,為有需求的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提供疫情認知、健康指導和心理情緒輔導,評估心理危機,開展家庭支援、社會關系修復、政策咨詢及轉介等服務。向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提供介紹新冠肺炎相關的科學防控知識、心理健康相關內容的網絡平臺服務二維碼(如天津精神心理V平臺、一畝欣田等)、天津市心理援助熱線(022-88188858、88188239)等心理援助渠道,引導隔離人員主動尋求便捷的心理篩查、評估等服務。
各區要組建由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師、隔離點醫護人員、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相關專業志愿者等共同組成的工作團隊,建立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線上服務群,對接轄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通過視頻講座、團體輔導、電話(視頻)連線、發放宣傳材料、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向隔離人員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減輕心理壓力。每200名隔離人員建議配置具備專業資質的社會工作者或心理咨詢師6—9人。
3.開展困難人員生活扶助與支持。各區要加大對有具體生活困難的患者、隔離人員及其家屬等的幫扶力度,要重點關注兒童、老人、殘障人士、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有原發疾病等特殊需要的.人員,做好困難救助、心理疏導、社會支持網絡修復等社會工作服務,開展針對性評估和危機干預、轉介服務。要加強規范化管理,做好上述人員排查,使日常生活服務和保障與心理服務相結合。
4.推進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各區要進一步健全基層綜合管理小組,強化小組成員間信息共享、季度例會、工作協同等機制。著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完善救助管理機構內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公安監管場所被監管人員、服刑人員、社區服刑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會面戒毒人員等特殊人群心理溝通機制,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人群及性格偏執人員的心理疏導和干預。信訪部門要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加強信訪心理工作室建設,引導利益受損群眾理性反映訴求,做好上訪人員思想疏導工作。
(四)開展一線工作人員心理疏導服務
1.做好疫情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心理服務。各區衛生健康部門要利用轄區內精神衛生、心理健康及社會工作服務資源,為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務。對一線醫務人員加強關心關愛,在輪休期間,通過講座、團體輔導、網絡平臺、心理援助熱線等方式,為醫務人員提供放松訓練等心理健康服務。對出現明顯應激反應的醫務人員,要進行針對性的個體心理治療或適當的藥物干預。市心理危機干預質量控制中心要整合全市心理衛生服務資源,統一調動市級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組織做好我市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培訓,為全市新冠肺炎防控醫務工作者心理疏導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對提出支援需求的區和單位提供幫扶。
2.加強一線工作人員心理疏導。各區要做好公安民警(輔警)、司法行政干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下沉干部等值班輪班安排,利用各系統心理服務資源或社會資源,采取“線上+線下”的渠道,通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團體輔導、印發心理健康宣傳材料等形式,對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心理服務,對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進行主動干預。各區要為因疫情防控殉職的民警(輔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等的家屬提供困難救助、心理疏導等服務。
(五)普及大眾心理健康知識
1.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教。要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做好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政策解讀,及時疏導群眾的負面情緒,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會氛圍。要為大眾發放心理健康服務宣傳材料,提供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心理熱線電話號碼、心理支持網絡平臺二維碼等支持性資源,幫助社會公眾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組織專家通過媒體、視頻、網絡授課等形式,對社區居民開展心理健康講座,介紹溫馨家庭氛圍、團結社區關系對個體渡過難關的幫助和意義,鼓勵大眾互幫互助,消除歧視。教育部門要充分利用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開展疫情期間學生及家長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加強心理服務熱線建設,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工會組織要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心理服務資源,加強對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心理疏導。共青團、婦聯等部門要利用各類心理服務資源,加強婦女兒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
2.健全心理援助服務平臺建設。市衛生健康委要加強天津市心理援助熱線建設,依托網絡、APP、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完善心理援助平臺,提升市級心理援助熱線服務能力,坐席數增加到4部,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各區各單位要利用多種渠道開展心理援助熱線宣傳推廣工作,鼓勵公眾采取撥打熱線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咨詢。熱線接聽人員要以有心理咨詢和心理危機干預經驗的精神衛生、心理學專業人員、符合條件的社會心理服務志愿者為主,在上崗之前,應接受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心理援助培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要根據有關規定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將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納入轄區疫情防控整體工作部署,加強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的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建立黨政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的工作機制,強化不同人群心理健康服務。
(二)加大經費保障。各區要統籌使用資金,對心理疏導服務工作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參與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
(三)強化能力建設。民政部門要梳理登記在冊的心理服務機構、社會工作機構、志愿服務組織等社會組織清單。各區要支持、引導、培育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參與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組織專業力量對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等人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
(四)開展督導評價。各區衛生健康部門要對轄區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心理服務工作重點,通過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對有關機構開展心理服務的情況和效果進行評價。
(五)樹立典型先進。各區要將工作開展中涌現的先進事跡、優秀人物、典型經驗與好的做法進行廣泛宣傳,對具有突出貢獻的團隊和個人加大激勵力度。
婦女心理疏導方案6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為指導各地做好不同人群心理危機干預工作,1月26日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目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不同人群心理狀況也隨之變化。為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一線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疏導、心理干預等心理服務,維護公眾心理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疏導。
各地醫療衛生機構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由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對于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患者,及時進行評估干預,必要時請精神科醫師會診。在患者出院時,將使用精神科藥物干預患者的有關資料轉交到隔離點或患者所在地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確保治療的延續性。(衛生健康部門負責)
湖北武漢等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區縣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要組建由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等組成的服務隊,對治愈隔離患者提供心理服務,重點為焦慮抑郁、失眠、創傷后應激障礙等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及時識別自傷、自殺、攻擊或其他精神病性癥狀人群,由精神科醫生會診或轉入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治療。(衛生健康、民政部門負責)
城鄉社區工作者要加強對患者家屬及治愈歸家患者的人文關懷,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引導社區居民正確對待患者及家屬,避免歧視。通過組織動員社會工作者和專業志愿者等力量,為城鄉社區有心理問題的治愈患者及家屬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撫慰、社會融入等服務,及時識別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并向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轉介。(民政部門牽頭,衛生健康部門配合)
(二)做好病亡者家屬關心關愛及心理疏導。各地民政、衛生健康、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要加強對病亡者家屬的關心、關愛,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等為其提供社會支持、心理干預服務,引導其宣泄哀傷情緒,幫助其順利度過哀傷期,恢復正常生活。病亡者所在單位、社區等應當建立關愛幫扶小組,為有需求的病亡者家屬提供關愛幫扶和心理支持。對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家屬,協助其到當地精神衛生機構就診。湖北省、武漢市等疫情嚴重地區要做好骨灰分批交接安葬的工作預案,強化人文關懷,指導通過網上等方式寄托哀思,避免人群集聚。(民政、衛生健康、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部門負責)
(三)強化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特殊困難老年人、困境兒童、流浪乞討人員、殘疾人等心理支持。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要動員和引導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愿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特殊困難老年人、困境兒童、流浪乞討人員、殘疾人等群體提供生活救助和關愛幫扶。湖北省、武漢市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要摸清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寡老人、孤兒、困境兒童、殘疾人等群體的具體情況,把日常生活服務和保障與心理服務相結合,了解工作對象心理特點,針對性地提供心理支持或協助尋求心理專業人員幫助。(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負責)
(四)做好疫情防控醫務工作者心理服務。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充分利用當地精神衛生、心理健康及社會工作服務資源,為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務。對一線醫務人員加強關心關愛,在輪休期間由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組織開展放松訓練等活動。對出現明顯應激反應的醫務人員,要進行針對性的個體心理治療或適當的藥物干預。湖北省、武漢市要充分發揮當地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和援鄂心理救援隊的作用,通過講座、團體輔導、個體咨詢、網絡平臺、心理熱線等方式,為醫務人員提供心理服務。(衛生健康部門負責)
(五)加強公安民警等一線工作人員心理疏導。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工會等部門要做好公安民警(輔警)、司法行政干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下沉干部等值班、輪班安排,利用本系統資源或社會資源,對一線工作人員提供心理服務,對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個體進行主動干預。為因疫情防控殉職的民警(輔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等的家屬加強心理疏導。湖北省、武漢市要發揮各類志愿者作用,注意識別、發現有心理需求或可能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個體,及時通過社區干部聯系心理服務專業人員和社會工作者進行評估、干預。(政法委、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工會等部門負責)
(六)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各地要建立健全基層綜合管理小組,加強公安監所被監管人員、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對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強制隔離戒毒解戒人員、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參加戒毒藥物維持治療人員和自愿戒毒人員、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務。信訪部門要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引導利益受損群眾理性反映訴求,做好思想疏導工作。湖北省、武漢市要做好滯留在鄂、在漢人員特別是生活困難、經濟損失較大人群的心理服務。對有典型心理行為問題的`利益受損群體,引入心理服務工作人員配合進行矛盾處理或糾紛化解,預防極端事件發生。(政法委、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衛生健康、信訪部門負責)
(七)積極開展廣大群眾心理疏導。各地宣傳、廣電部門要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做好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國家政策解讀,及時疏導廣大群眾因長期隔離帶來的負面情緒,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會氛圍。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要利用各類線上、線下心理服務資源,加強對學生、機關企事業單位員工、婦女兒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疏導。湖北省、武漢市要將心理服務融入網格化管理工作,對仍有確診病例的小區,安排心理服務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或志愿者,及時疏導居民長期封閉管理產生的負面情緒。(宣傳、廣電、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各地要將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服務納入疫情防控整體工作部署,建立黨政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的工作機制。
(二)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對心理服務提供資金支持。支持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參與心理服務工作。
(三)各地要對心理服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專業志愿者等開展培訓,提升服務水平,恪守職業道德,保護服務對象個人隱私。
(四)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對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心理服務工作重點。通過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對有關機構心理服務情況及效果進行評價。
婦女心理疏導方案7
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湘民發[20xx]86號)精神,切實維護好廣大農村留守婦女的合法權益,防范化解婦女工作領域的重大風險隱患,根據民政部、省民政廳工作要求,受市民政局委托,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決定開展湘潭市農村留守婦女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知識講座項目。
一、工作目標
通過采取信息采集、核查、探訪、心理輔導、公益課程等專業社工服務方式,幫助解決湘潭市農村留守婦女生活中、心理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惑,營造農村留守婦女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主要內容
1.服務對象:全市農村留守婦女
2.實施時間:20xx年6月--20xx年12月。
3.經費安排:項目總預算8萬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引入第三方機構具體實施。
三、具體任務
1.認真開展實地走訪調研工作。通過實地走訪家庭、村的方式,全面掌握服務對象的生活、心理、健康等情況。
2.分析服務對象的問題和需求。收集和分析相關資料,及時發現和識別問題的成因,識別婦女所處環境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找出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需求進行課程設計。
3.設計針對性強的專業課程。面對“女性如何疏解心理壓力與問題”等方面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從多個角度、層面對心里健康與壓力的關系進行講解。通過舉例分析、視頻案例等方式傳授給大家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心理疏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讓女性們關注自我的內心和諧,提高和改善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時通過家庭教育講座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引導家長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各類問題,以充滿智慧的方式開展與孩子的教育互動。
4.扎實開展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講座。科學合理制定方案,聘請社會工作師或者心理咨詢師舉辦農村留守婦女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根據各鄉鎮農村留守婦女需求,選好講座主題。在全市選取10個農村留守婦女較多的鄉鎮或村共開展不低于10場心理健康、10場家庭教育知識講座,總課時不低于40課時,總參與人數不低于500人。講座開展場地由第三方機構與鄉鎮、村商定,由鄉鎮、村組織人員參與講座。
5.撰寫項目總體評估報告。根據項目中收集到的相關資料,通過數據分析、梳理信息等方式,在總結提升項目基本情況、實施情況、項目成效的基礎上,排查出政策落實的堵點、難點等問題,并提出合理實際的工作建議。
四、項目要求
1.做好信息保密工作。自覺遵守社會工作專業倫理,遵守《社會工作者職業道德指引》,尊重婦女,保護婦女隱私。全面、原始、真實地保存項目服務檔案。
2.加強業務培訓。參與本項目的所有工作人員,工作啟動前要全面熟練掌握國家的`相關政策,全面掌握婦女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等內容。
3.合理制定工作方案。專人管理專人負責,方案要充分考慮婦女的現實需要和年齡特征、家庭教育的相關特點。內容要包含具體工作措施、方式方法、步驟、進度安排、任務分工、參與人員名單、資金預算等內容。
4.高度重視安全保護。發現遭受虐待、暴力等情況,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報至有關部門、市、區(縣、園區)民政局迅速處理。
5.發揮婦女兒童主任作用。承接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可以聘請婦女兒童主任作為項目實施志愿者,協助開展項目,并適當解決交通、通訊等必要費用開支。
6.資金使用規范。資金管理遵循“專款專用、專賬核算”原則,使用范圍要符合規定,經費預算和開支要清晰、合理。有獨立的賬套或按項目分列賬務。不得向服務對象收取任何費用。
五、承接機構資質
1.承接方應為依法在民政部門登記成立的社會組織,內部管理制度健全,有具有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管理業務流程與規范。
2.具備履行合同所必需的專業技術能力證明材料。必須配備1名社會工作督導員、5名及以上社會工作者、5名及以上心理咨詢師作為講師。督導員應是從事社會工作服務2年以上并取得社會工作師資格、對社會工作價值理論有認同度、擁有良好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具有豐富的社會工作實務經驗和督導技巧的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應獲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或具備社會工作專業專科及以上學歷,參與過婦女兒童類社工服務工作。心理咨詢師需取得國家三級以上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從事過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工作。
3.財務狀況報告,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資金的相關材料。
4.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3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記錄的書面聲明。
5.參與單位在報名截止時間前未被列入“信用中國”網站(www.creditchina.gov.cn)失信被執行人、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名單、政府采購嚴重違法失信行為記錄名單及中國政府采購網(www.ccgp.gov.cn)“政府采購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信息記錄”,提供上述網站信用信息查詢記錄的網頁截圖。
6.近三年內承接過政府購買婦女兒童服務類項目且評定為優秀的社工機構優先考慮。
六、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項目申報(20xx年6月11日前)
各申報單位根據本方案承接機構資質要求,于20xx年6月11日前將相關申報材料報送至湘潭市高新區雙馬街道向陽農場湘潭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辦公室。
第二階段:項目評審和立項(20xx年6月18日前)
1.初審:項目初審主要審查資料完整性、項目基本要素等。
2.評審:由湘潭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組織相關科室評審,評審主要內容包括:申報單位資質、項目方案等內容。
3.立項:經評審通過的第三方機構,在湘潭市民政局網站公示。項目公示后,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將與第三方機構簽訂合同。
第三階段:項目實施(合同簽訂之日起至20xx年12月30日)簽訂項目合同后,撥付項目資金的70%。項目執行單位須及時對項目進行進度推進匯報,于20xx年12月30日前完成全部資金和社會服務活動的執行。
第四階段:項目總結(20xx年12月30日前)
項目實施完畢后,項目執行單位要按照要求對項目實施情況認真進行總結。并于20xx年12月20日前報送末期報告、結項申請書,并附相關檔案、圖片、財務等佐證資料。市救助管理站于20xx年12月30日前組織相關科室對項目進行評審結項,評審合格后撥付剩余的30%資金。
【婦女心理疏導方案】相關文章:
婦女心理疏導方案09-29
婦女心理疏導方案(通用8篇)03-06
心理疏導的方案05-18
心理疏導方案03-24
心理疏導的方案03-18
學生心理疏導方案03-21
師生心理疏導方案03-30
心理問題疏導方案03-29
幼兒心理疏導方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