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技術方案10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技術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技術方案1
根據市人社局職改辦《關于開展XX年度全市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仙職改辦[XX]30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中小學專任教師隊伍結構的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立足我市專任教師隊伍的實際,充分發揮職稱評審的良好導向作用,堅持“三個面向”,面向基層農村,面向教學一線,面向優秀骨干教師;做到“三個服務”,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服務,為城鄉教育協調發展服務,為提高全市教師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服務。
二、評審原則
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申報人員實行總量控制,各地各單位原則上在崗位空缺數內申報,對暫無空崗的單位實行“退一進一”辦法處理。
三、申報對象
XX年度在崗且符合申報條件的中小學教師。
四、申報條件
(一)必備條件
1.符合《湖北省中小學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中規定的學歷、資歷條件,小學教師必須滿足破格條件;
2.有1年以上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農村學校指辦學地點在全市15個鎮的學校和城區三辦村小);
3.任中級職稱以來在省級及以上公開發行的刊物上至少發表一篇教育教學研究文章,刊物必須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網站驗證確認的正規刊物。或者具備以下條件之一:一是在省級及以上業務主管部門(專指國家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北省教學研究室、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舉辦的優質課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的;二是在省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體育、音樂、美術競賽活動中輔導學生獲獎的。
(二)否決條件
近五年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申報:
1.工作重大失職,造成惡劣影響的;
2.年度考核被評為不合格等次的;
3.偽造學歷、資歷或申報業績弄虛作假,剽竊他人成果的;
4.從事有償家教(家養),與書商勾結向學生兜售教輔資料被查實的;
5.參與、煽動鬧事或在網上發布反黨、反政府言論,破壞社會穩定的;
6.無故不參加全市統一組織的業務知識調考,不能按時完成市級及以上培訓任務的。
五、激勵政策
1.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出突出貢獻的高中學校及相關人員給予政策傾斜和獎勵。當年畢業生高考總分居全省前三名或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的學校,市教育局給予一定的中學教師高級職務申報崗位控制數(以下簡稱指標)獎勵,由學校獎勵給相關教師。享受獎勵指標的教師可不需要一年以上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的條件。
2.在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改革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二類優秀教師,市教育局安排專門指標直接申報。一是在“振興九中行動計劃”中經市教育局選派由仙桃二中、仙桃三中、仙桃四中到仙桃九中任教達一年且綜合考核為合格的教師;二是在農村學校“啟明星計劃”中經市教育局選派到農村學校任職任教達一年且綜合考核為合格的人員。
3.獲得省級及以上行政部門表彰的優秀教師,市教育局安排專門指標直接申報。省級以上行政部門表彰的優秀教師專指國務院或省政府表彰的“優秀教師”、“農村優秀教師”、“農村優秀教育工作者”、“勞動模范”,省教育廳和省教育工會表彰的“師德標兵”,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聯合表彰的“湖北省優秀教師”、“湖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4.現從事體育、音樂、美術、政治、歷史、地理、生物、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且連續任教達三年以上的專職教師,市教育局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指標擇優申報。符合條件的對象實行“雙報”,既可以向市教育局申請單列指標,也可以在本單位申請分配指標。
5.在XX年高考中,完成了市教育局下達的高考任務的學校,市教育局將給予一定的獎勵指標。
六、指標分配
市人事局向我局下達XX年晉升中學高級職稱申報指標共95個。指標分配時首先安排22個指標用于符合“五類優先”條件的對象,安排19個指標對XX年7月以來有中高職務退休人員單位,采取“退一進一”的'辦法適當補充,安排10個指標用于小學教師的申報;剩余指標再按各單位(學校)專業技術人員人數、崗位空缺情況、符合晉升條件的人數三個因素統籌分配,其所占權重分別為50%、20%和30%。
七、學校職稱評定工作的宏觀指導意見
(一)各單位(學校)必須通過民主推薦,成立職稱評審專家委員會,參評者不能擔任評委,評委必須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二)各單位(學校)必須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師晉升中學高級職稱評定工作方案》,明確職稱評定考核內容、計分辦法、和組織工作。《教師晉升中學高級職稱評定工作方案》必須經教職工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并且在校內公示。
(三)各單位(學校)在開展教師職稱評定時要將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納入考評之中予以計分。
1.有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的;
2.有在村小支教2年以上經歷的;
3.近三年學校績效考核結果優秀的;
4.擔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獲得市級以上表彰的優秀班主任。
為鼓勵教師合理流動,各校不得將教師在本校工作的年限作為計分項目。
(四)職稱評定推薦申報的程序要嚴謹,審查要嚴格,過程要規范,結果要透明。所有申報名單必須在校內公示不少于7天,公示內容包括申報人的基本材料、評分結果。評委會要負責受理和公正處理有關投訴和舉報。
八、操作程序
1.市教育局制定XX年高級職稱評審工作方案,下達申報指標。
2.各地各校廣泛宣傳職稱評審工作政策,在全社會、各中小學教師中,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
3. 市教育局組建高級職稱專家評審委員會,制定評審標準,對“五類優先”單列指標及小學破格申報指標進行集中評審,公示推薦結果。(小學申報中學高級職稱評分標準參照小科評審評分標準)
小學破格申報中學高級職稱指標將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對符合申報條件的26個單位(18個鎮辦和8所市直學校)各安排1個推薦名額,對XX年秋季學期擬在新城壹號實驗小學任教的教師安排5個推薦名額。市教育局將從推薦對象中評選10名推薦上報,其中實驗小學、實驗二孝沔州小學、仙桃小學、大新路小學安排2個指標,新城壹號實驗小學安排2個指標,其它單位及學校安排6個指標。
4.學校開展分配指標的評審推薦工作。各中小學組成職評工作專家委員會(人數為單數,普通教師代表至少占1/3),制定學校職稱評定工作方案,并報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審議。申報人員在基層單位公示申報材料,簽訂《仙桃市XX年中學教師個人申報中學高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誠信承諾書》(見附件3),接受群眾評議。
5.各基層單位上報評審材料。
6.市職稱評審中心集中審查申報材料。
7.省職稱評審中心集中評審。
有關技術方案2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如何面對浩如煙海的網上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是我們現代教育技術工作所面臨的新課題,近幾年來,我校在實施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已基本實現了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工作目標,也促進了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進程,為了進一步鞏固現代教育技術工作成果,充分發揮示范校作用,確保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的可持繼發展,把我校建設成為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特色校,特制訂本方案。
一、原則與思路
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經過“信息化教育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工作之后,我們通過認真總結前階段工作,所得到一致結論是“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條件,都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大好時機”,同時也明確了我們下步發展的工作重點,這個重點就是“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帶動我校現代教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要實施我校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先發展,必須從現代教育技術校本課程開發與應用進行綜合考慮,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結合我校目前狀況進行綜合考慮,實施我校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可采用四步走的思路,即用三年多的時間,把我校建設成為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先進學校,具體安排是:
第一步為網絡建設配套完善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第二步為校本資源平臺建設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
第三步為校本課程網絡教學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
第四步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總結提高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
以上安排可視工作進展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二、目標與措施
(一)實現第一步的目標與措施:
1、實施第一步的目標是“實施校園網絡一體化”。“校園網絡一體化”就是通過校園網為中心,把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電子備課室,辦公室進行鏈接為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體系——校園網絡化。
2、實現第一步的主要措施是:
(1)繼續完善網絡配套工作,搞好各鏈接點的鏈接工作。
(2)加強網絡線路的維護和保養工作,進行定期全面檢修工作。
(二)實施第二步目標與措施
1、實施第二步的目標是“實現電教教材校本化”。“電教教材校本化”就是發揮教師的智慧,動員教師參予校本電子教材的開發工作,構建成一個既與學科教材相配備、又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校本資源庫,并形成本校的校本資源平臺,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校本課程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素材。
2、實施第二步的主要措施是:
(1)搞好校本資源開發培訓工作,為實施校本資源開發提供技術保障;
(2)開展校本資源開發與應用的課題研究,為實施校本課程和開展特色教育探索出一個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學資源平臺。
(3)充分利用各學科的教研活動,把電子校本資源開發與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既能體現學科特點,又能體現學科相互滲透”的校本資源體系。
(4)組織骨干教師根據學科特點、教材內容,進行廣泛搜集、整理,并制作成積件,形成各學科的教學積件庫。
(5)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構建一個含蓋“以知識點為單位的積件庫、以單節課為單位的課件庫、以教研為主題的論文集、以教學特色為內容的教學成果庫”等主要內容的校本資本應用平臺。
(三)實施第三步的目標與措施
1、實施第三步的目標是:“實現校本課程教學網絡化”。“校本課程教學網絡化”就是利用校本資源進行網絡課程教學,學生通過網絡環境進行自主學習。
2、實施第三步的主要措施是:
(1)開展網絡環境教學的教師培訓和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學生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師生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技術素養。
(2)組織安排好網絡課程的教學工作,要求每個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節網絡教學課和一個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學生活動。
(3)在節假日的時間向學生開放電子教室,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入電子教室查閱資料,完成課業和復習功課。
(四)實施第四步的目標與措施
1、實施第四步的目標是“實現人才培養智能化”,“實現人才培養智能化”就是通過開展網絡課程教學對學生著重進行能力方面的培養,不斷啟發學習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而學生通過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2、實施第四步的主要措施:
(1)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著重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和智能挖掘,讓學生動手、動腦自我完成學習。
(2)組織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的專題經驗交流會,總結網絡環境下“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經驗,并進行不斷地完善和提高。
(3)廣泛征求師生意見,聽取師生對校本資源應用和校本課程教學方面的意見,并進行不斷完善和充實我們的校本資源,不斷改進我們的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模式。
(4)認真考核和分析網絡課程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和學習成績提高的作用效果,并進行定性分析,總結和歸納出定性結論依據。
三、組織與管理
現代教育技術電子校本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涉及到各學科的教學,因此加強這項工作的管理是確保現代教育技術示范特色校創建工作的任務之一,為此必須要有如下配套措施:
1、組織保障
現代教育技術電子校本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是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應用的范疇之一;因此,現代教育技術電子校本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的管理歸口于教導處下設的校本課程開發與應用領導小組,由該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其管理和協調方面的工作。
2、技術保障
現代教育技術電子校本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有關技術方面的工作由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具體負責,其具體工作職責是:
a、組織開發工作的實施;
b、進行有關專業技術指導;
c 、構建校本資源平臺。
3、經費保障
現代教育技術電子校本資源的開發除了硬件設備配套的投入之外,還要有一定的活動經費和課題研究經費,學校將視工作進展情況提供經費,并做到逐漸有所增長,確保電子校本資源開發與應用的必須經費。
有關技術方案3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同時也是培養“中國制造20xx”的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其優勢體現在實踐能力上,而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綜合能力方面還顯得嚴重不足[1]。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從20xx年開始對創新人才培養進行研究,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在創新人才培養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成果在每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也得以體現,形成了較完善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實踐性強,各種測量儀器的更新換代迅速,近年來GNSS定位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測繪手段和方法帶來了質的飛躍。由于條件限制,學校的儀器設備無法及時更新,所以要培養出從事測繪一線、智力應用、創造性勞動于一體的高技能人才,在校期間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信息化課堂
合理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課程教學,是高職教育模式下實現個性化教學、保證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依托校園網絡實現課堂內外主要教學活動信息化:課堂內教師把零散的教學資源組合到一起輔助教學,如微課、操作視頻、模擬器等,借助藍墨云班課實現教學的網上交互環境;課堂外利用網絡平臺發布拓展任務,構建師生交流平臺。大部分學生對手機的依耐性強,這樣的模式學生較容易接受。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課堂表現用經驗值體現,在班級內部進行排名,隨時可以查看。其經驗值可以兌換平時成績,最終課程考核的時候應適當提高平時成績所占比重。
2、職業提升——測量實訓不間斷
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測量儀器基本操作能力、測量基本計算能力,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圖根導線測量、四等水準測量和地形圖測繪三項核心職業能力的強化實訓,考核通過的學生安排到企業參與項目實踐。第二學期開設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繪圖能力、控制測量能力和GPS測量能力,在此基礎上,安排學生進行三角網控制測量、二等水準測量和GPS控制測量的強化實訓,考核通過的學生安排到企業參與生產實踐。第三學期開設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數字測圖、工程測量能力,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全站儀數字測圖、GPS—RTK測圖和線橋隧施工測量實訓,考核通過的學生安排到企業參與生產實踐。第四學期開設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地籍測量、房產測繪和變形觀測能力,進行地籍調查、地籍圖測繪、房產測繪和建筑物變形測量實訓。第五、六學期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從學生入學初到畢業,每學期都有集中實訓,且有機會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
3、工作室帶動生產實習
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直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追求的目標,也是職業教育領域持續關注的熱門話題。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校企合作最開始僅限于向企業輸送頂崗實習學生,到后來的訂單班,其合作都是在頂崗實習階段,真正的教學過程中企業的參與幾乎為零。導致了校企合作沒有落到實處,工和學也沒有真正結合。根據課程的安排,每學期的實訓項目要和生產相結合,但企業不愿意接納學生短時間的實習,其生產項目也很難與課程安排一致。針對這些問題,學院成立了測繪工作室,工作室成員由測量專任教師和測量專業學生組成,主要開展課程拓展任務實訓、職業能力強化訓練、技能比賽和生產實踐。工作室根據學生在課堂中各單項實訓任務的表現,據其特長把學生分為三個小組,GPS測量組、數字測圖組和工程施工測量組,每組配一名指導教師,定期對學生進行技能強化。同時,積極聯系測量生產任務,根據學生特長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生產實踐。工作室已承擔多項測量生產任務,有地形圖測繪、地籍測量、城市布建等,完成的成果在學校、企業中的反響都很不錯。在生產中教會學生技術與技能,突破了教學與生產不能緊密結合的瓶頸,讓學生在工程環境下培養職業技能。當生產項目不能與教學銜接時,可利用校內實訓場地模擬生產任務,比如校園地形圖測繪,按照生產過程進行管理并實現測繪標準化考核。當生產任務到達一定規模之后,可以成立公司,申請測繪資質,形成專業與企業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4、“互聯網+”背景下第二課堂
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借助工作室平臺,構建第二課堂。第二課堂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網絡在線課程和微課等自學,教師引導并答疑。針對學生的特點布置模擬生產實踐任務,著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參與生產任務的過程中,用項目帶動就業,甚至帶動創業。對學生來說,創業的成本太高,互聯網無疑是最適合于學生創業的方向。學生帶著項目就業,帶著項目創業,企業也很愿意接受。
5、結束語
本文從課堂教學、實訓、生產實習和第二課堂四個角度探討了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路,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參與生產實踐的積極性也非常高,工作室的部分學生也能獨當一面,完成測量生產任務。因此,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實踐既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綜合創新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有關技術方案4
隨著無線寬帶技術的普及和支撐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生產業務不斷增加,現有基于2.4xGWLAN的車地通信面臨挑戰。將LTE移動通信技術用于承載城市軌道交通CBTC、PIS、CCTV等生產系統的業務信息,高效運用現有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提高運營效率,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成為交通運輸領域最新關注的焦點。
20xx年4月至6月,在北京交通大學進行LTE實驗室測試,初步證明LTE能夠綜合承載軌道交通的生產業務。為進一步驗證LTE在列車運行狀態和真實電磁環境下的綜合承載性能,經過多種試驗段方案比選,從工程實施難易程度、測試時長要求、干擾環境、對運營或在建線路影響等因素考慮,最終確定在鐵科院城軌試驗線即環形道進行LTE系統試驗段測試。
1、城市軌道交通生產業務需求及業務優先級
基于LTE技術的城市軌道交通車地通信綜合承載平臺,需在列車運行狀態下滿足實時、寬帶、穩定、具有服務質量(QoS)保障的生產業務需求。當前城市軌道交通生產業務主要有CBTC業務信息、PIS緊急文本信息、列車實時狀態信息、車載CCTV監控圖像信息和PIS圖像信息。利用LTE具有不同QoS等級的優點,將軌道交通生產業務的優先級進行劃分。
2、環形道LTE試驗方案
2.1電磁環境
環形道試驗段LTE系統試驗方案采用1.4xG頻段(1x447xMHz~1x467xMHz)共計20xM帶寬組網,該頻段與北京政務網LTE使用頻段相同。在對1x447xMHz~1x467xMHz頻段的'電磁環境測試中,發現環形道范圍內存在較強的同頻干擾信號,某些地段干擾信號強度高達-60~-50xdBm。
LTE系統的網絡性能主要取決無線鏈路可獲得的SINR值。無線網絡通常采用系統的優化配置及基帶抗干擾算法等手段實現SINR值提升。環形道LTE試驗系統的優化設置方案通過摸底測試確定,規避干擾的優化方案包括減少基站覆蓋范圍、采用高增益車載天線、利用車體自身空間隔離及漏纜定向輻射等技術手段。
2.2 LTE系統方案
環形道建設LTE無線綜合通信系統,并在國家鐵道試驗中心調度樓和列車上分別搭建配合測試的'業務系統。
2.2.1LTE建設方案
LTE系統采用A、B網冗余組網方式,每個網絡均包括核心網(EPC)、基帶處理單元(BBU)、射頻拉遠單元(RRU)、車載無線終端(TAU),BBU通過以太網交換機直接接入2套LTE核心網設備,區間主要采用RRU+漏泄同軸電纜方式覆蓋。
1)網絡建設方案
在國家鐵道試驗中心調度樓控制中心內,A網新設EPC核心網設備、BBU、三層交換機以及網管設備;B網新設EPC核心網設備、BBU、三層交換機以及網管設備。EPC與BBU之間通過以太網交換機連接。LTE網絡設備通過GPS進行同步,GPS天線架設在調度樓樓頂位置。業務系統設備通過路由設備接入到LTE網絡EPC核心網。
為驗證LTE系統滿足信號系統的功能需求,需要測試跨BBU(eNB)切換的LTE傳輸性能。在A、B網各設置2臺BBU,為增加切換次數,同網的兩個BBU交叉到連接相鄰的RRU,使得車載無線終端每經過一個RRU就產生一次BBU間的切換,增加測試樣本數。
為規避政務網干擾,采用RRU+漏纜的覆蓋方式實現環形道的信號覆蓋。RRU與漏纜通過跳線連接。區間覆蓋可采用單漏纜和雙漏纜2種方式,雙漏纜方式具有設備數據吞吐能力強,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特點。當其中一根漏纜出現問題時,另外一根漏纜仍可以正常使用,減小單點故障對業務的影響;另外雙漏纜部署可以利用MIMO空間復用和SFBC發射分集技術提高信道的容量和可靠性,降低誤碼率。綜合以上分析,環形道沿線敷設2根漏纜,2根漏纜之間的間隔為1.05xm。
2)車載系統
車載由LTE網絡車載設備和承載業務車載設備組成。在測試車輛車頭車尾安裝雙極化車載天線,在司機室設置車載無線設備TAU和三層交換機設備。
在車頭設置CBTC模擬業務車載測試設備、模擬PIS緊急文本業務車載測試設備、模擬列車實時狀態信息業務車載測試設備及PIS車載設備和CCTV車載設備;在車尾設置CBTC模擬業務車載測試設備和模擬PIS緊急文本業務車載測試設備。車頭和車尾的承載業務通過相應的交換機與LTE網絡車載無線設備TAU連接。
2.2.2測試方案
環形道LTE系統的A、B網,共同承載測試相關業務數據。
A網承載CBTC業務信息、PIS緊急文本信息、列車實時狀態信息、車載CCTV監控圖像信息和PIS圖像信息等業務;B網承載CBTC業務信息和PIS緊急文本信息。
CBTC業務信息和PIS緊急文本信息在兩套網絡上同時傳輸,保證其對網絡可靠性的要求。CBTC業務信息、PIS緊急文本信息、列車實時狀態信息采用模擬方式進行業務數據的發送和接收,車載CCTV監控圖像信息和PIS圖像信息采用真實設備進行發送和接收。
PIS系統由PIS系統車載設備、PIS中心服務器等組成。PIS流媒體直播信息由下行信道承載,承載帶寬為每列車2~6xMbit/s。由中心下發到列車的PIS信息有MBMS多播和單播2種承載方案可供選擇。MBMS多播傳輸可在移動網絡中提供一個數據源向多個用戶同時發送點到多點業務,實現網絡資源共享,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空口接口資源。同時,MBMS多播方式在消除小區邊界鄰小區同頻干擾,滿足同小區多列車同時接收信息方面比單播承載具有較大的優勢。但由于目前參與測試的廠家尚不支持視頻組播業務,因此試驗段工程中仍采用單播空口分發模式。
3、無線網絡規劃
3.1頻率規劃
環形道采用1.4xG頻段(1x447xM~1x467xM),A網使用15xMHz(1x447xM~1x462xM)帶寬同頻組網,B網使用5xMHz帶寬(1x462xM~1x467xM)同頻組網。
3.2重疊覆蓋區
相同切換時延情況下,移動終端移動速度越大,小區間需要設置越長的切換重疊覆蓋區。LTE系統中,從終端測量鄰小區電平開始,到切換完成所需時間為切換遲滯時間+周期測量報告上報時間+切換執行時間,周期測量報告上報時間約200xms。切換執行時間為300xms,切換遲滯2xdB。在這個考慮下,按列車最高速度為80xkm/h計算,重疊區覆蓋半徑為40xm。所以,相鄰站間漏纜重疊覆蓋距離為80xm。
3.3鏈路預算
根據規劃的頻率分配方案,采用15xM(A網)+5xM(B網)雙網結構。則A網子載波數為900個,而B網子載波數為300個。當采用相同功率RRU設備時,B網的子載波發射功率較A網大4.8xdB,所以B網的覆蓋范圍大于A網。環形道采用A、B網RRU同址統一與漏纜相接,鏈路預算以A網15xMHz為基準進行計算。
根據以上預算說明及各廠家設備的性能,選定合適的參數,計算每段漏纜支持的覆蓋長度。通過上述計算和分析,考慮到小區間切換所需的重疊區域,整個環形道單網設置9個RRU。根據不同覆蓋區域政務網干擾強度的差異確定RRU站址,強干擾區RRU站間距為800xm左右,弱干擾區RRU站間距為1x200xm左右。
3.4無線傳輸容量規劃
A網、B網傳輸容量規劃如下:
指配A網上下行帶寬各100xkbit/s供CBTC業務信息使用;
指配A網上下行帶寬各100xkbit/s供PIS緊急文本業務信息使用;
指配A網上行帶寬100xkbit/s供列車實時狀態業務信息使用;
指配A網2~6xMbit/s上行帶寬供通信車載CCTV監控圖像信息使用,滿足同時回傳2路1~3xMbit/s圖像需求;
指配A網2~6xMbit/s下行帶寬供PIS圖像信息傳輸使用,滿足同時下傳2路1~3xMbit/s圖像需求;
指配B網上下行帶寬各100xkbit/s供CBTC業務信息;
指配B網上下行帶寬各100xkbit/s供PIS緊急文本信息使用;
其余帶寬預留。
4、測試情況
在環形道進行LTE性能測試,包括場強測試、時延測試、小區邊緣性能測試、丟包率測試、越區切換測試和吞吐量測試;進行5xMHz和15xMHz頻譜下CBTC、PIS/CCTV綜合承載業務測試;進行LTE設備穩定性測試,包括系統穩定性測試、核心網故障條件下LTE功能測試、BBU故障條件下LTE功能測試、RRU冗余保障測試;同時進行LTE設備抗干擾測試。
試驗結果滿足預期,驗證了LTE系統抗干擾能力強、綜合承載能力強、頻譜利用率高的特點,能夠滿足軌道交通業務需求。測試結果表明,LTE系統用于承載軌道交通綜合業務,在保障CBTC業務高可靠傳輸的同時,能夠滿足緊急文本下發和列車實時狀態的傳輸需求,且能為CCTV和PIS等業務提供有效的傳輸通道。試驗段測試中城軌LTE系統受政務網干擾(在-60~-80xdBm之間)時性能會有所下降,但仍然能夠滿足綜合承載的傳輸需求。
5、結束語
20xx年8月,按照以上組網方案在環形道搭建LTE系統,成功進行LTE綜合承載軌道交通生產業務的測試,同時也驗證了LTE網絡設計的合理性。環形道組網方案為LTE在城市軌道交通的示范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可供軌道交通車地通信系統建設參考。
有關技術方案5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分成以下幾個內容:
1、了解什么是通用技術。
2、了解技術設計基本知識和技術教育理論。
3、從感性上熟悉通用技術的相關學習內容。
4、初步了解學習一門課程所應該把握的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理從感性的層次上體會通用技術的含義,并通過貼近生活實際的案例充分讓學生學習愛好,引導學生較好的圍繞著技術與設計的范疇,體驗到通用技術中設計的重要性與創新性,聯系生活中的案例。
例如,通過《神舟七號》的實例激發學生對通用技術強烈的學習愿望,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品質,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師生互動,養成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對象分析
這門課程面對的是普通中學的高中生,在目前基礎會考的指揮棒下,學生是在很大程度上會關注并積極參與這門課程。換個角度,自己在學生這個角度來考慮,自己在又會怎么做?
因此只有在深入對學生的調查了解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實施教學。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留意教學案例的選擇,由簡到難的分析,有效的設置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另外,要留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環保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團體合作精神以及創新性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把握現實生活相關的通用技術內容。
2、能力目標:讓學生把握一些設計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3、態度和情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通過一些案例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愛好,從多而廣的知識面向學生介紹相關的通用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集體團隊合作精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重點和難點
重點:如何向學生了解面向生產與生活的實際,引導學生對兩個必修模塊的學習。難點:引導學生將課程學習的幾個主題融為一體學習,把握好兩個必修模塊的內容。
四、教學策略
從理論上講向學生相關的通用技術的知識結構,把握好通用技術的學習主線,從感性上初步熟悉通用技術的相關內涵知識,讓感愛好的學生今后可以往這方面深入了解學習。根據課本中的案例,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學習的自主能力。
此外,尋找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典型案例,利用媒體教學手段增加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把握知識。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1、導入語
問:同學們,你們以前聽說過《通用技術》這門課嗎?
《通用技術》對同學們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對于老師來說也是如此。對于一門新的`課程,主要把握好三個問題:學什么?為什么學?怎樣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三個問題?
2、什么是通用技術?(學什么?)
1)首先簡單介紹什么是技術。技術有廣義技術和狹義技術。
廣義技術:大體上指人類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動中,所應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總和。簡言之,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術。
狹義技術:是“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依靠自然規律和自然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來創造、控制、應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統的手段和方法。”
狹義技術,就是通常所說的技術。是具體“技術工作”中的技術,是生產技術、工作技術、醫療技術、駕駛技術等,是針對人與自然的技術。
2)通用技術:通用技術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影響和遷移價值的技術。
3)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特點
《通用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①、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
通用技術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它以學生的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每個學習者通過觀察、調查、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技術能力的發展。
②、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
通用技術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它強調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綜合運用已有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社會、藝術等學科的知識,還要融合經濟、法律、倫理、心理、環保、審美等方面的意識。學生的技術學習活動不僅是已有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新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習。
③、一門注重創造的課程
技術的本質在于創造,通用技術是一門以創造為核心的課程。它通過信息的獲取、加工、治理、表達和交流,通過技術的設計、制作和評價,通過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應用及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學生展示創造力提供廣闊的舞臺,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
④、一門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技術是人類文化財富的一種積累形式。任何技術在凝聚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體現科學性的同時,都攜帶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體現著一定的人文特征。通用技術不僅要用技術內在的神秘感、創造性和獨特的力量來吸引學生的參與,還要用技術所蘊藏的藝術感、文化性、以及道德責任來打動學生的心靈。
有關技術方案6
一、學習方式
本節課以學習搜索引擎的使用為主要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對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實踐練習的機會,充分熟悉,熟練。理解搜索的要領,達到活學活用。
二、學習任務分析
從教材地位上分析,本課在此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通過介紹搜索引擎的兩種使用方法,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網絡基礎知識,進一步掌握網絡使用技巧,提高上網效率。教材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學生能夠自的,自覺的使用網絡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理論,使學生發展成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從本課教學要求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問題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并且學會比較,評價和反思問題解決的各環節及效果,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提高其信息素養。要注意總結和歸納不同問題解決過程的共同之處和不同特點。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經驗,通過合理的探索性分析,發展完成對新工具和新任務的適應,從而達到利用有效遷移的發生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從學生特點分析,初二學生思維比較活躍,但精神不易長時間集中,需要教師始終掌握學生思維動向,激發學生興趣,調節學習情緒,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教學方法
鑒于以上考慮,對本課的講授選用任務驅動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教學模式上使用探索研究式教學,教學過程中穿插使用分組式教學,充分利用學生好勝好強的心理,讓其在教學活動中保持高度的熱情以達到盡可能高的課堂效率。
四、教學媒體和工具
遠程教育多媒體網絡教室
屏幕錄像軟件
搜索騎兵軟件
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
五、學習起點能力
前幾節課使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網絡知識,基本能夠使網絡為自己進行較為簡單的服務。但面對略高級的要求還需要進一步掌握相關技巧。通過日常觀察和了解,部分學生還存在不能正確有效地應用網絡,沒有養成較好的上網習慣的現象。這些問題通過本課都
將一一進行解決或改善。
六、教學目標
思想教育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學習習慣,自覺鍛煉,動手動腦,勇于實踐。正確認識網絡的便利和信息化社會對于網絡服務的使用要求。
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課堂講授,啟發及實踐,讓學生能夠熟練使用搜索引擎上網查找信息。并引導學生在搜索中建立分類查找的思想,掌握對關鍵詞的提煉技巧和要領,提高上網效率,充分發揮網絡的功能與優勢,令其更好地服務于學習和生活。
七、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兩種搜索方式:相關專題搜索(即分類搜索)和關鍵詞搜索,每種方式的形式,特點,使用技巧是學生應該重點把握的尤其是關鍵詞搜索,使用熟練后將非常方便。而且此方法目前在網絡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
難點:
(1)分類搜索對學生分類能力的考察和要求。在學生沒有正確把握搜索對象的歸屬分類的情況下,很難順利使地用
其完成搜索任務。這需要借助學生原有的日常生活知識和經驗。同時,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分類概念,培養其分類能力。
(2)關鍵詞高級檢索方式(使用”空格”,”+”或”&”連接多個關鍵詞進行檢索)。關鍵詞搜索的核心在于關鍵詞的提煉。要提高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關鍵字,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準確的結果”這樣三最的標準對學生來說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課就可以達到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例練習要注意盡可能引導學生努力掌握提煉關鍵字的技巧,自覺培養提煉能力。
有關技術方案7
一、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需要1個近三年的發明專利,或者6個實用新型專利或者6個軟件著作權。
二、科技成果轉化:
企業以技術成果形成產品,服務,樣品,樣機等(這是一個重要的條件)
三、企業的管理水平:
1.制定了研究開發項目產項報告;
2.建立研發投入核算體系;
3.開展產學研合作的研發活動;
4.設有研發機械并具有相應的設施和設備;
5.建立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獎勵制度
四、總資產和銷售額成長性指標:
這是對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總資產和銷售增長率的評價
1.(必須注冊一年以上的企業)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
2.(近三年自主研發或受讓的知識產權)近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包括專利、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3.(產品必須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的范圍內)產品(服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4.(公司科技人員和研發人員需要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指標)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5.(近三年的研發費用必須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指標)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6.(研發費用需要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指標)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1)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2)同時要求企業具有一定的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數量、銷售與總資產成長性等指標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
有關技術方案8
通過三小教學,開展技能競賽活動,既起到交流經驗、切磋技藝的作用,也激發了教師和學生鉆研技術、提高技能的熱情。配合學校組織好每學期技能競賽活動,形成濃厚的技能教學氛圍,切實推動學校技能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促進數控專業建設,專業部將結合學校的技能節計劃舉辦數控技能“小競賽”,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組織機構:
組長:林xx(競賽活動統籌)
副組長:鐘xx(活動準備、競賽過程、評獎及獎勵統籌,教師動員)
組員:謝xx、陳xx、劉xx、梁xx、郭xx、楊xx、谷xx、陳xx、劉xx
龍、陳xx、湯xx(各項競賽的輔導、競賽組織、競賽評獎)
二、競賽項目
趣味制圖、車工、鉗工、CAD繪圖、線切割、數控銑工
三、參賽對象
數控專業部13春數控一(1、2、3、4、5)班、12春數控一(1、2、3、4、5)班、11秋數控(1)班、11春數控二(1、4)班等全體學生都可報名參加以上所有的比賽項目。
四、競賽組織
(一)班主任、科任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對各個班進行宣傳,平時課堂經常開展“小競賽”活動,技能競賽引領教學,把競賽納入到日常教學之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力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每學期技能節,各班學生第7—8周到各班學習委員處報名,每個競賽項目每人最多只能報二項,在第13—15周內完成所有項目的競賽,并評出名次。
五、獎勵辦法
(一)每學期技能節活動取參賽人數的前60%進行獎勵,一等獎設10%,二等獎設20%,三等獎設30%。
(二)平時“小競賽”活動以加分及每月評比一次的辦法,具體的獎勵名次由科任根據所教班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定,每月由專業部召開部大會頒發獎品及表彰。
有關技術方案9
本學期,在全院青年學生中組織開展“迎評估比貢獻·強素質·長才干”主題教育活動。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迎評估·比貢獻·強素質·長才干
二、活動宗旨:
以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落實人才培養評估工作為契機,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創新德育建設活動載體,拓展團學工作平臺,通過系列教育和實踐活動,把全院學生的思想統一到“一切為了評估,一切服從于評估”的認識上來,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扎實高效地貫徹落實評建任務,形成“人人關心評估,事事考慮評估、個個參與評估”的良好氛圍,以昂揚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創先爭優的干勁迎接專家組對學院的評估,促進廣大青年學生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
三、活動時間:
20xx年3月—20xx年7月
四、活動內容:
強化學生日常行為管理
1.加強學生校園內衛生、公寓、教室日常檢查工作,加大對夜不歸宿、宿舍內違規用電、私藏危險、管制器械的查處力度,積極營造整潔、衛生、平安、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2.嚴格班級考勤管理制度,加強對上課、自習的考勤、檢查管理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風氣和習慣;
3.積極推進三支隊伍(即學生處管理人員、各系部分管學生管理副主任、輔導員班主任)進公寓工作,準確把握住宿學生基本信息,及時掌握住宿學生的思想動態,督促學生搞好內務衛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切實發揮公寓的管理、服務、育人功能;
4.積極開展“無煙校園”活動,通過吸煙危害知識講座、無煙宣傳教育等活動,使同學們認識到吸煙的危害,進而遠離煙草,打造無煙校園。
有關技術方案10
教學設計是教師在教學大綱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教材、學生、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等的課前整合過程。它是教師完成教學計劃,取得教學成果最基本的、也是最關鍵
的步驟。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的任務是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習慣和能力,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教輔資料,掌握各種教學媒體的特點和應用方法,然后用教學方法論、信息論、系統論和教育傳播理論,全面規劃和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形成基本方案,用以指導和規范教學活動。
隨著教育技術裝備的日益發展,以電了計算機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已大量介入課堂教學,參與教學設計,并逐步取代傳統備課方式,使教學設計日趨科學,以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那么,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究竟給課堂教學設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它與傳統備課相比,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以學生為軸心的全面整合
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傳統備課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問題,沒有擺正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尤其是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方法、心理和能力的研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沒有思考如何構建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交流機制,教師把自己擺在一個相對孤立的位置,只把知識信息的載體——教材作為教學的軸心來設計課
堂教學。教師成了書本知識的傳聲筒,學生成了教師灌輸書本知識的容器,教師備課也就成了純粹查資料、抄教案,堆砌生題、偏題、怪題,以備灌輸的簡單活了。教師不僅把自己束縛在大綱教材上,而且把學生的視野也限制在自己備課的范圍之內,整個教學設計模式千篇一律,繁冗而陳舊,令人望而生厭。
現代教育技術既是一種物質技術,又是一種觀念技術,是現代教育觀念和先進教育媒體的統一,是現代教育思想在教育技術上的直接體現。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的。那么,現代教學設汁運轉的軸心是什么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現代教育觀。現代教育觀即是素質教育觀,其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切教育活動都必須服務于學生學習,有利于教師教學,能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在教學設計中,對大綱和教輔材的研究,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和組合運用,對教學方法的使用,都必須考慮學生的接受心理和能力,而不能脫離學生這一軸心而我行我素。那么,教學設計的核心支點是什么呢?仍然是學生。我們在設計教學時必須思考三個層次的問題:一是教案給誰看,寫來為誰服務的,是寫自己怎么教,還是寫學生怎么學等;二是應用哪些教學媒體來促進師生合作,達到教學過程的和諧;三是師生運用媒體的共同指向是什么,應該達到何種目的等。
總之,教學設計絕非教師與教材的簡單結合,也不是教師與媒體的簡單組合,而是以學生為軸心的教師、教材、輔材、教學媒體,在一定時空中的最優整合。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最科學、最優化的特點。
二、以電教為手段的系統策略
在教學內容處理上,傳統備課側重對單個知識和單篇課文的條塊分割,并在此基礎上確立教學重難點,而把教學媒體排斥在課堂教學內容之外,也就是說沒有把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和組合運用納入教學設計的范圍,因此使整個教學內容的設計顯得孤立、單薄,無法形成完整的系統。
現代教育技術介入教學設計之后,教師視野更加開闊了。教師跳出了教材知識的圈子,能夠從更高層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分析,并結合教學對象和教學媒體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選擇系統的教學策略。例如,過去用傳統手段難以講清的抽象內容,是教學難點,現在用計算機演示,可使之具體、生動、形象,那它就不是難點了。就單個知識看是重點,但納入知識體系之后,或許是非重點。
由于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系統論和控制論的成果。因此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處理知識信息時必須從整體出發,并隨時與信息系統整合,從而確立單個知識或課文的重難點,以避免知識遺漏或重復教學,從而增加教學的信度和效度。
教學設計的系統化是現代教育技術和學科教學思想在教學策略方面對教師備課提出的新的要求。因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必須以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前提。傳統備課的不合理性就在于把知識孤立起來,割裂其內容聯系,忽視了知識的`前后影響,更沒有突出知識的生長點,因而在學生頭腦中無法形成知識網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而現代教學設計就是要把知識作為一個系統來認識,發揮教學設計的系統功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以導學為環節的人機共振
教學設計除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之外,必須考慮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師生與媒體之間的和諧。這便是教學策略的核心內容。傳統備課在這方面是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其側重點在于教師如何去“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更沒有考慮如何運用媒體去促進師生的合作,把教學設計片面看作是“備課”,只解決如何上好一堂課的問題。當然這是與傳統教育思想一脈相承的。在視學生為客體的前提下,教師只能選擇“填鴨式”灌輸方法,以實現“填”和“灌”的目的,當然也就是不用考慮師生和諧,人機合作的問題。
【技術方案】相關文章:
技術的方案04-09
技術方案07-03
技術方案模板05-18
有關技術方案03-20
教學技術方案06-07
[薦]技術方案04-17
技術方案[精]02-10
關于技術方案03-25
(合集)技術方案02-03
技術培訓方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