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范例[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方案 篇1
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于1994年正式啟動以來,已與國內幾百所學校相連, **年該網“二期工程”完成時,除達到連接1000所大學的目標外,對有條件的中小學也將提供上網接入服務。但實際情況是我國大多數校園網卻因應用水平的低下而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如何利用當前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校園網資源,實現學校各項業務系統的集成,提高應用水平成為學校校園網建設的工作重點。
校園網在國內發展還不成熟,學校、媒體甚至計算機業界,對校園網都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偏見。同時因為應用軟件匱乏造成了只注重有形網絡建設而忽略了無形文化建設的后果,使大多數校園網失去應有功效。
建設校園網要經過周密的論證、謹慎的決策和緊張的施工。許多教訓是當一堆設備變成網絡的時候,學校的滿腔熱情也已冷卻凝固;網建成了,問題也出現了:設計目標無法實現;應用軟件缺乏,阻礙了設想實施;維護費用不堪承受等等。這就需要在網絡建設實施前確定明確的設計目標。
設計目標
校園網的設計目標簡而言之是將各種不同應用的信息資源通過高性能的網絡設備相互連接起來,形成校園區內部的Intranet系統,對外通過路由設備接入廣域網。具體而言這樣的設計目標應該是:建設一個以辦公自動化、計算機輔助教學、現代計算機校園文化為核心,以現代網絡技術為依托、技術先進、擴展性強、覆蓋全校主要樓宇的校園主干網絡,將學校的各種PC機工作站、終端設備和局域網連接起來,并與有關廣域網相連;在網上宣傳和獲取教育資源;在此基礎上建立能滿足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軟、硬件環境;開發各類信息庫和應用系統,為學校各類人員提供充分的網絡信息服務;系統總體設計本著總體規劃、分布實施的原則,充分體現系統的技術先進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良好的開放性、可擴展性,以及建設經濟性。
設計思想
進行校園網總體設計,首先要進行對象研究和需求調查,明確學校的性質、任務和改革發展的特點及系統建設的需求和條件,對學校的信息化環境進行準確的描述;其次,在應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學校Intranet服務類型,進而確定系統建設的具體目標,包括網絡設施、站點設置、開發應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標;第三是確定網絡拓撲結構和功能,根據應用需求建設目標和學校主要建筑分布特點,進行系統分析和設計;第四,確定技術設計的'原則要求,如在技術選型、布線設計、設備選擇、軟件配置等方面的標準和要求;第五,規劃校園網建設的實施步驟。
校園網總體設計方案的科學性,應該體現在能否滿足以下基本要求方面:(1)整體規劃安排;(2)先進性、開放性和標準化相結合;(3)結構合理,便于維護;(4)高效實用;(5)支持寬帶多媒體業務;(6)能夠實現快速信息交流、協同工作和形象展示。
方案解析
一個完整的校園網建設主要包括兩個內容:技術方案設計;應用信息系統資源建設。
技術方案設計主要包括:結構化布線與設備選擇、網絡技術選型等;應用信息系統資源建設主要包括:內部信息資源建設、外部信息資源建設等。這里我們介紹網絡技術選型。
一、網絡技術選型設計
校園網絡系統基本可分為校園網絡中心、教學子網、辦公子網、圖書館子網、宿舍子網及后勤子網等。
1.校園網絡中心的設計
網絡中心設計主要包括主干網絡的設計、校園網與Internet的互連、遠程訪問服務等。
(a)主干網絡的設計
主干網絡采用聯想新推出的LS-5608G智能型8聯機箱式千兆以太網交換機作為校園網的中心交換機,它提供8個插槽,可選插8聯的10/100Base-TX、2聯的100Base-FX或1聯的千兆以太網模塊。適用于大型主干網絡和高速率、高端口密度、多端口類型的復雜網絡。同時可以選擇MS-5103千兆位以太網模塊(SX/MM/850nm,0-350m)或MS-5104千兆以太網模塊(LX/SM/1310nm,0-6km)與下面的各個子網通過千兆位的鏈路相連。
(b)校園網與Internet的互連:
推薦采用局域網專線接入方式,此方式需要配備路由器等設備,租用專線DDN或幀中繼(Frame Relay),也可申請ISDN專線并向CERNET管理部門申請IP地址及注冊域名,以專線方式連入Internet,并提供防火墻、計費管理等功能。
本方案選用聯想的LR-2501路由器,具有1個局域網(LAN),2個廣域網(WAN)和1個控制臺。支持幀中繼(Frame-Relay)、X.25、PPP、HDLC協議。
(c)遠程訪問服務
采用聯想LA-220和LA-240訪問服務器,安裝在本地局域網中,通過1至4個調制解調器(或ISD TA)和1至4根電話線,即可為遠程訪問人員提供撥號上網服務,遠程用戶只需擁有1個調制解調器和1根電話線,通過撥接LA-220或LA-240上所連接的電話號碼,就可以登錄訪問。
2.教學子網的設計
校園網建網的目的之一,是利用網絡實現多媒體教學,如:交互式多媒體課堂、電子閱覽室、教師培訓等。多媒體教學的難點在于實現視頻信號的傳送(如VOD視頻點播)。目前在局域網上實時傳送高質量的視頻數據還未成熟,但傳送壓縮后的視頻數據確是可行的。根據教學子網對速度要求較高的特點,可以采用了聯想LS-5625智能型24+1和10/100M自適應以太網交換機,它提供24個10/100M交換式端口和一個擴展插槽,可選插1個8聯的10/100 Base-TX、1個2聯的100Base-FX或1個1聯的千兆以太網模塊。但實際上大量用戶(指超過60個流)的視頻傳輸的瓶頸在于存儲介質的外部傳輸速率,因此可選用多通道的磁盤陣列接多臺主機的方式提高訪問的總線帶寬。
在教學子網的軟件方面,可選用的種類較多,如:聯想傳奇(ParaSago)、電子教室、海航的電子閱覽室、中教的課件制作系統等。
3卑旃子網的設計
辦公子網主要面向學校的各級領導及各職能部門,能夠實現對網絡數據的查詢、修改、添加、刪除等操作,同時,應該能夠滿足支持視頻傳送的要求。鑒于此,辦公子網采用了聯想LH-2627 24+3的10/100M自適應集線器或LH-2613 12+1的10/100M自適應集線器,這兩款集線器除具備普通雙速集線器功能外,還專門提供了交換式端口,能夠為連接在該端口上的設備提供獨享的10/100M帶寬,極大地提高數據傳輸速率,解決服務器瓶頸問題。
采用聯想LP-136 3聯10/100M以太網打印服務器,來完成共享打印功能。該服務器具有3個標準并聯,可同時連接三臺任意標準并聯打印機。
辦公子網對應的軟件有科利華等公司研制開發的辦公軟件等。
4蓖際楣葑油的設計
圖書館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我們采用聯想LS-3016 16的10/100M自適應以太網交換機,它提供了優良的每端口性能價格比,并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劃分。
圖書館管理系統的應用軟件產品較多而且相對成熟。
5彼奚崆子網及后勤子網等的設計
宿舍區子網即在學生宿舍內部連網,用以直接瀏覽學校發布的信息及查閱一些電子文檔資料;后勤子網覆蓋范圍較大,主要用途有食堂IC卡計費系統等。由于宿舍區子網及后勤子網對帶寬的要求并不高,因此我們選用聯想LH-20xx 16的10/100M自適應集線器,提供16個雙速集線器端口,能夠自動適應所接設備的速度(10/100Mbps),每臺LH-20xx背面都有2個堆疊口、利用這兩個堆疊口最多可堆疊6臺集線器,最大可用端口數為96個。
綜上所述,通過聯想全系列網絡產品即可構建一個完整、先進、可靠的校園網絡硬件平臺,從而有利于校園網信息系統的使用、維護、擴充、升級,并能有效利用投資。
二、內部信息資源建設
內部信息資源建設可分為以下幾個模塊:校長查詢、學生管理、課程管理、思教管理、教工管理、黨務管理、工資管理、財產管理、檔案管理、文件管理等,各模塊的功能在此不作贅述。
三、外部信息資源建設
外部信息資源建設應包括以下幾個功能:Internet功能、遠程訪問功能、電子郵件功能、以多媒體方式介紹學校的功能、討論和交流功能、信息發布功能。各項功能均可通過相應的網絡信息平臺實現。在此亦不做詳細描述。
學校的網絡化建設必然會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提供簡單、有效、便捷的理想辦公、教學環境。校園網一方面縮短了學校與外界的距離;另一方面,構建了以Intranet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推動了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隨著校園網建設的普及應用,學校最終將迎來科學管理和教學的新時代。
設計方案 篇2
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2課時:認識周長)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2、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3、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4、在學習活動中體會顯示生活里的數學,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難點:認識周長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物體的邊線。
1、出示一面無邊框圓形鏡片
師:這是一面鏡子,老師每天早上用它的時候都是這樣拿的(演示手勢)很小心的',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鏡子是玻璃的,沒有邊框,易劃手。)
那誰能幫老師想個辦法,解除這個麻煩呢?
我也想過給鏡子鑲一道金屬邊框,可我怎么知道這個邊框倒底要多長? (可以用軟尺量一下。)
師:你能指給大家看看,量哪里嗎?
點名指一指邊線,如果學生指著邊線上的某一點,教師適當加以引導。
師:同學們剛才所指的,其實就是這個鏡面的邊線。
2、(出示數學書)師:你能指出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在哪里嗎?引導學生指的方法(從某一個點出發,沿邊線繞一圈,回到起點)
誰再來指一下三角尺的邊線?生指,師生指。 同桌互指三角尺的邊線。
3、出示想想做做2
師:你能描出這些圖形的邊線嗎?請大家任意挑兩幅圖描出它的邊線。
學生獨立描出第二題圖形的邊線,并相互交流。
師選取兩位同學的作業做對比,指出畫時應貼近邊線畫。
二、認識周長
1、(出示例題圖)
師:兒童游泳池池口的邊線在哪里?誰來指給大家看。
指名上臺說一說、指一指,動態畫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邊線。
師:游泳池池口的邊線的長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長。
板書課題:周長
誰再來說說什么是游泳池口的周長?指名說,互相說。
2、剛才我們所指的數學書封面的邊線的長其實就是什么?(課件出示。)誰再來說說什么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3、你還能指出這是什么的周長嗎?誰來邊指邊說。
三、測量計算周長
1、(出示一片樹葉)師:你能指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嗎?(課件演示)樹葉的周長到底有多長呢?你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想到用工具去測量,再追問:你們想用什么工具,怎樣測量?
指名講解測量方法。(用線圍周長,作記號。再用尺量線的長度,就是周長。)(教師說明:選整厘米數)
分組操作
指名上臺演示測量。師輔助。(注意:起始點,并要貼近邊線量)
指名講解測量方法。(用線圍周長,作記號。再用尺量線的長度,就是周長。)(教師說明:選整厘米數)
分組操作
指名上臺演示測量。師輔助。(注意:起始點,并要貼近邊線量)
2、(出示試一試左邊一圖)師:這個圖形的周長你覺得可以用什么測量工具?為什么?能一下子直接測量出周長嗎?那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測量每條邊的長度,課件出示每條邊的長度。)
追問:知道了每條邊的長度后,該怎么得出周長? 指名回答計算方法。
然后獨立測量計算右邊圖形的周長。
小結明確:一個多邊形的周長就是圍成這個圖形的所有線段的長度之和。
四、拓展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沒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方法。
設計方案 篇3
1、設計范圍
智能家居系統為:智能門鎖、安防、可視對講、廚房室內可視分機、燈光、空調、電動窗簾(百葉窗、氣窗)、背景音樂、環境監測(紅外亮度、然氣感應)、視頻監視、集中控制和遠程WEB控制等。并且,以上所有系統都不是獨立的,而是和其他系統相互聯系,融合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并相互響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智能。
2、設計方案
(1)、大門
設備設置:電子鎖、門口設置可視對講門口機、夜視防水攝像機、門磁。
(2)、客廳/餐廳
備設置:電動窗簾面板、背景音樂面板、RF多功能無線遙控器、三路調光模塊、三路紅外控制模塊、無線接收模塊。
(3)、客臥室
設備設置:雙路調光模塊、背景音樂面板、電動窗簾面板、智能插座、6鍵場景觸控面板。
(4)、客臥室及陽臺
設備設置:三路調光模塊、背景音樂面板、電動窗簾面板、智能插座、6鍵場景觸控面板。
(5)、洗衣間
設備設置:雙路開關模塊、吸頂式紅外感應器。
(6)、廚房
設備設置:雙路開關模塊、廚房可視對講分機、煙感。
原則
1、注重使用便捷,能讓每個人都能操作
華而不實,操作的復雜性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無法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老百姓關注智能家居控制系統所帶來的智慧生活,把智能設備的簡單性、直觀性、便捷性、發揮到極致是對用戶來說最好的體驗形式,圖形化的控制界面因其簡單的操作形式往往也最受消費者歡迎,安裝簡單、方便、使用也會成為未來智能家居發展的.趨勢。
家庭智能家居設計方案及原則
2、考慮安全性,對消費者的人生安全負責
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案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人生安全,所以設計者應該要把這項要求放在首位。設計的整個流程,一定要做到安全可靠,這不僅僅是對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設計者負責。
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隨文出現的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愿意”口頭造句,并分角色表演,再現課文情境。
3、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知道勞動是光榮的,又是辛苦的,應當珍惜勞動成果,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勞動的辛苦,知道勞動的`光榮、熱愛勞動的情感。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文中小動物貼圖。
2、頭飾。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讀一讀
1、讀對話。
2、師范讀全文。
3、小組分角色讀。
4、指名演示分角色讀。
三、議一議
a) 小母雞端著白米飯是怎么樣的神情?為什么會這樣?
b) 小鴨為什么低下頭?小貓為什么羞紅了臉?這說明了什么?
c) 小豬看著白米飯是什么神情?心里想什么?它跟小母雞說了什么?
四、演一演
創設情境:過了一年,小母雞又要種稻子了,它又去找小鴨、小貓、小豬幫助它。你們想會發生什么事?
說一說。
演一演。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繼續訓練學生默讀有一定的速度。
2.通過讀文,能說說母雞是怎樣的?
3.通過比較,初步體會兩篇文章的寫法各有哪些特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引入
1.關于這篇課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學們回家是認真讀了書的,非常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樣描寫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的?
二、學習新課
1.默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并讀一讀。
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一聽。
2.課文寫出作者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再次讀文,找出反映這兩種觀點的句子。
──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3.把這兩句話讀一讀,體會“一向”、“不敢”。
4.討論:是什么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讀一讀文中的句子。體會到了什么?
5.由開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兩種觀念,你認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6.那作者寫《貓》也是用的這種方法嗎?那他是怎樣寫貓的呢?看看課文,再討論討論。
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7.積累詞句:
感興趣的詞語勾一勾,句子寫一寫,讀一讀。
板 書
貓──古怪、可愛 (圍繞中心句寫)
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同的認識)
設計方案 篇6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42頁 例1
教材簡析:
教材從現實生活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將生活素材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遵循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活動中學會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的總體情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通常用于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平均數的概念與平均分的意義是不完全一樣的,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它是借助平均分的意義通過計算得到的。它具有直觀、簡明的特點,在生活中經常用到。
學情分析: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而求平均數是統計的基本方法之一。此時的學生雖已初步具有了信息的分析、處理和對實際問題的決策能力。但他們的思維仍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轉折時期,仍需要依據實際經驗或借助具體形象的支持,通過下定義的方式獲得概念。針對這一特點,在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時,我讓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操作實踐和通過動態演示,把概念的關鍵屬性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相聯系,使學生掌握概念。另外,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具有一定的探索意識,故在教學時,學生將通過數學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而教師只是作為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生活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數學信息,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學生嘗試獨立地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設計理念: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教學在新理念的指導下主要設計了“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合作探究、深化理解──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拓展延伸、深化提高”的數學學習過程。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2、加深對“平均數”和“平均分”意義的理解。
3、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4、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難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讓學生知道平均數是一個不“真實”的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問題引入:現在黑板上擺兩排圓形磁鐵第一排有9個,第二排有5個,我想請同學們幫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排磁鐵同樣多。
2、感知。
(1)學生思考,想移的過程
(2)教師操作引導:現在每排都有7個,7是這組數的什么數?
(3)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求和再平分”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導入,自然引出平均數的概念,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均數是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為后面深化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1.操作:
師:在黑板上用圓形磁鐵擺:第一排放8個,第二排放4 個,第三排放3個,注意擺的時候,要一一對應地擺齊。
2.學生合作探究:
師:平均每排有多少個圓形磁鐵?你是怎樣想的?
3.交流匯報
a.移多補少:只要從8 個中拿1個放到第二行的4個中,拿2個放到第三行的3個中,它們就一樣多了,所以這三行圓形磁鐵的平均數是5。
b.先算總數再平均分:把三行圓形磁鐵合在一起,先求出一共幾個,然后再除以3就可得到這三行的圓形磁鐵的平均數。
[設計意圖:“活動”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兒童社會交往的最初方式。在這個環節中,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動材料──圓形磁鐵,讓學生通過擺來體驗和感悟新知識。學生的手、腦、眼、口等多種器官直接參與了學習活動,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高度抽象性與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培養了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開發了學生的思維。]
4、教學例1
(1)、出示情景圖,收集數學信息
師: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學校三年級6班的第一小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收集礦泉水瓶,做環保小衛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統計圖。從圖中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生:小明收集15個,小亮收集11個
生:小紅比小蘭多收集2個
師:他們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你是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的?
生:就是讓我們求出平均數。
師:你同意他的說法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2)利用情境圖,處理數學信息
A: 移多補少
師:怎樣才能讓他們收集的瓶子變得一樣多呢?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解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這個問題?
生:小明給小亮2個,小紅給小蘭一個,他們收集的個數就一樣多了。都是13個
師:這13個是不是他們每個人實際收集的瓶子數量?(不是)那么13應該叫做這組數的什么數?(平均數)
生:13就是14、12、11、15這組數的平均數
B:先求和再平均分
師: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這四位同學只是告訴你自己收集了幾個瓶子,你還其它方法求出他們平均每個人收集多少個瓶子嗎?
生:先求和再除以4.就可以求出他們平均每人收集多少個瓶子。
生:14+12+11+15=52(個)52÷4=13(個)
師:13是這組數的什么數?(平均數)
生:13就是14、12、11、15這組數的平均數
C:理解平均數是一個不“真實”的數。
師:平均每人收集13個瓶子,表示每個同學都收集13個瓶子嗎?你能舉舉例子說說嗎? 生:不是
生:他們平均每人收集13個,但是小明實際收集了15個,小蘭實際收集了12個。
師:這個平均數和平均分不一樣,平均數比較好的表現了這一小組的整體水平,并不表示每一個人真的收集了13個瓶子
師:現在同學們來觀察平均數13和原來這一組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1:小紅和小明收集的瓶子個數比平均數多的,小蘭和小亮收集的瓶子個數比平均數少。 生2:平均數在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之間。
生3:“平均數是一個虛的數,比最小的數大一些,比最大的數小一些,在它們中間。”
生4:“平均數不是某一個人具體的收集瓶子數量,它代表的是幾個人收集瓶子的平均水平。” D:歸納“平均數”的含義
師:同學們,你們真是太棒了!平均數正如你們所說,平均數的大小在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之間。它不是一個“真實”的數,而是表示的是這組數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這一組數都等于平均數,有些數可能比平均數大,有些數可能比平均數小。
E: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知道平均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能說一說求平均數有幾種方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1、移多補少
2、先求和再平均分
師:雖然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求出平均數,但是我們做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數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補少的方法簡單;數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師: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如平均產量、平均速度、平均成績、平均身高等等。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搜集,整理數據,并求出平均數,使學生體會“平均數”反映的某段時間內具有代表的數據,在實際生活、工作中人們可以運用它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計算的引入,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三、鞏固應用
1、算一算
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小芳得了98分,小強得了96分,小明和小蘭都得91分。你能算出這四位同學的平均成績嗎?
2、辨一辨
(1)白沙縣第一小學的老師平均年齡是38歲,那么王老師一定是38歲。
(2)白沙縣第一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陳良同學不可能捐4元。
3、想一想:
星期天,小麗高高興興去學游泳。她碰到一個難題,原來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126厘米,小麗身高134厘米,她在這個游泳池中學游泳會有危險嗎?
□會 □不會 □可能會 □可能不會
師:平均水深只是一個代表數,他的實際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高,可能比126厘米深,我們在對待實際問題時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對待。
[設計意圖:深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驗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提升了他們數學交流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引導知識穿線,自己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收獲,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
五、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剛才我們利用平均數解決了這么多的問題,其實,生活中很多問題都需要用平均數的知識來解決。想一想,你能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嗎?看誰是有心人,試著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讓他們時刻體會原來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反思: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它也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以往在教學平均數的概念時,教師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平均數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視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基于這一認識,我在設計中突出了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為什么要學習平均數,注重引導學生在故事中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在比較、觀察中把握平均數的特征,進而運用平均數解決問題,了解它的價值。這節課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通過故事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在學生的討論中,感受平均數是實際生活的需要,產生學習“平均數”的需求。
二、探究學習,理解平均數意義和歸納求平均數的方法
分桃子活動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讓學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數的方法。一種是先合再分,一種是移多補少。由于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學生中有一部分已經知道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數;還有一部分數感較強的學生,能夠根據提供的'一組數據感覺出平均數大概是多少;而用總數除以份數得到平均數的計算,也不難,學生肯定會有這種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探索,找到求平均數的方法,再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將自己探索的方法交流,達到共識。學生雖然求出了平均數,但概念也是非常模糊的,平均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很多人對平均數的含義不理解。移多補少對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很有幫助,讓學生在移多補少中建立平均數的表象,通過學生移一移、說一說,教師直觀板書,從感官上理解平均數的由來,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三、練習有坡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
練習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是必須的,但新課程的背景下,練習也要注入新的內涵,在進行基本訓練的同時,努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第一個層次是鞏固新知求平均數,通過先估計再驗證的方法使學生感知平均數的區間,從中滲透估算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第二個層次是通過計算4個人的平均分而只給出3個數據,目的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計算平均數時,總數要與份數相對應;第三個層次是課件設計通天河橫截面圖,讓學生直觀辨別平均數是一個虛擬數。
四、拓展延伸,讓數學回歸生活
課堂小結時,給教師表現打分及計算平均分再次強化了本節課的知識;體現了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 又得到了這節課的真實信息的反饋;作業的布置是對課堂的拓展延伸 , 進一步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生活中的平均數的興趣。
五、不足與遺憾之處
一是在學生合作交流的細節上還要落到實處。教學中在小組合作、同桌討論之前缺少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參與的程度還不完全均衡。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今后教學中要對小組合作給予必要的組織和引導,面向全體,關注個別差異,注重組際之間的評價,把合作學習的每一個細節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實現學生間的協調互助、共同發展;二是教師對課堂中的生成問題處理不夠靈活。教學中我們應順應學生的認知需求,因勢利導,讓我們的教學富有靈性;三是教育要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本,本節課中缺少對學生潤物細無聲的人文感染,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思想教育 。
設計方案 篇7
一、開放區域:美工區、語言區、閱讀區、益智區、數學區、生活區、建構區
二、近階段目標幼兒能夠在選定區域中比較專注的進行操作。
三、本次活動目標:
1、在益智區、生活區、數學區,能夠依據提示有序的進行操作或記錄。
2、能夠用繪畫、語言表達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四、教師重點觀察:
1、建構區——幼兒對建構作品的描述。
2、生活區——幼兒對新材料的操作情況。
五、活動過程:
1、游戲前,問題探討。
(1)提出問題:建構區的作品無法保存怎么辦?如何與大家分享?
(2)介紹新材料:生活區“打氣球”。
2、游戲開始。
(1)幼兒根據已選好的區角,進區游戲。
(2)教師巡回觀察,適時的`為幼兒提供幫助和指導。
3、游戲后,經驗分享。
(1)分享建構區幼兒的作品,以幼兒繪畫的形式。
(2)分享生活區“打氣球”幼兒的操作過程。
(3)詢問其他幼兒,是否還有愿意與同伴分享的經驗。“玩了什么,怎么玩的?”
(4)教師對觀察到的突發事件,做描述并設問,激發幼兒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