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方案3篇[集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實施方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施方案 篇1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xx—20xx年)》(皖政〔20xx〕25號),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建成技術先進、資源豐富、應用廣泛、安全高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模式,推動文化傳承創新,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制定本實施方案,信息化系統實施方案。
一、建設目標
到20xx年,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數字化校園建設水平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資源和管理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師生信息素養大幅提升,教育資源、教學方式、科研支撐、服務手段實現新突破并得到廣泛應用與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教育信息化在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取得明顯成效。
到20xx年,信息技術與教學、科研、管理、社會服務全面融合,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涌現并廣泛共享;信息化對推進教育改革發展、高質量人才培養和支撐教育現代化的作用充分顯現;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機制日臻完善。高等教育對各類教育及社會重點行業信息化的服務、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二、建設任務
(一)信息化環境建設
1. 安徽省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升級改造。加快推進安徽省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以下簡稱省教科網)主干網的升級改造,更新安徽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絡中心(以下稱省網中心)及十六個市級節點(含巢湖)的硬件路由設備,將省網中心到市級節點的專線鏈路帶寬提升到1G以上,并根據高校信息化應用實際需求,適時增加接入帶寬。拓展省教科網的資源優勢、接入能力與范圍,根據市場需求和應用需要,以多種方式逐步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接入。實現連接省教科網的校園網出口安全聯動管理,保證網絡環境安全、穩定、暢通。
推進省教科網和高校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的建設進程,實現高校校園網IPv6技術升級,鼓勵開展相關研究與開發,豐富和拓展IPv6的網絡資源、應用領域和服務方式。
2. 高校智慧校園建設。引導并推進高校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強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開展校園無線網絡建設,增強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開展校園數字化環境建設,建立健全數字校園應用體系和面向師生的網絡學習空間,實現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在數字校園環境建設的基礎上,充分融合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和校園生活,建設安全、穩定、環保、節能、高效的智慧校園,以及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
3. 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標準建設。以教育部和相關行業信息標準為基礎,結合高校現有信息標準執行和信息化建設實際,按照科學、通用和可行的原則,建立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標準體系,制訂《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參考標準》,實現高校數據編碼的一致性,規范高等教育信息平臺建設。
(二)高等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 資源建設與共享。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兼容異構平臺,開發優質資源,廣泛應用云計算技術豐富高等教育資源,建立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安徽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不斷更新和完善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繼續開展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豐富安徽省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庫、專題特色數據庫及教學實驗平臺等信息化建設。建立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將安徽高校數字圖書館建成面向全省提供信息服務的資源中心。
2. 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依托高等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引入慕課(MOOCs)等網絡教學模式,建設開放式網絡學習空間及其運行、管理和服務新機制,堅持應用驅動、形成有效模式。試行組織高水平教師和技術團隊創建慕課等教學資源,深化拓展安徽高校轉型發展和特色育人成果并推廣轉化,加快推進高校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網絡共享;探索信息化環境下科學研究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融合,形成最新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管理機制。推進“翻轉課堂”、“微課程”、“移動學習”、“網絡教研”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等在線交互式網絡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形成全體師生和社會公眾均可在線學習并與課堂教學有機銜接的'新型網絡學習體系。
3.高校資源服務社會與文化傳承創新。依托信息技術,實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安徽省分中心和安徽高校數字圖書館的互聯互通,面向社會公眾開展學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構建高校網上虛擬社區,廣泛進行思想與文化交流,增強優秀文化傳承創新能力。依托安徽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推進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共用,通過信息化手段積極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推進高等學校教育科研資源對社會有序開放,充分發揮高校在服務黨委政府決策、支撐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引領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
(三)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 數據中心和基礎數據庫建設。在省級教育數據中心基礎上,建設省級高等教育數據中心,形成全省高等教育管理數據交換和共享機制。整合、完善全省高校人、財、物等基礎數據,建立高等教育基礎數據庫,納入省級基礎數據庫統一管理與服務。實現與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和全省高校基礎數據庫的數據交換與共享,規劃方案《信息化系統實施方案》。
2.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和門戶建設。建設省級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為高等教育公共服務和管理平臺提供身份認證和單點登錄服務。
建設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按照《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建設學生管理類、教師管理類、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管理類、教育規劃與決策支持類、其他業務管理類等5大類20個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教育監管、教育服務、資源優化配置等業務應用。
建設省級高等教育管理服務門戶。統一規劃和布局面向高校和高等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信息服務體系。基于高等教育基礎數據庫,開展數據挖掘,為全省高等教育的各類用戶提供信息咨詢、管理和決策支持等服務。
3. 高等教育科研協作支撐平臺建設。建設數字化科研協作支撐平臺,逐步擴大高校研究實驗基地、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自然科技資源、科學數據、科學文獻共享范圍,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信息、成果管理、在線跨學科跨領域跨單位團隊組建和協同創新等服務,增強教師、科研人員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科研的意識和能力,推動高校科研組織模式和機制創新。
建立基于骨干高校計算和存儲資源的省級公共平臺,為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性能計算、大數據處理和大科學裝置及大型儀器的共建共享服務;建立健全科研協作運行管理機制,整合省內外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方面的科研力量和服務需求信息,有效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享教育科研資源,協同推動知識創新、產學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轉化。
4.試行高校間學分互認和轉換。依托網絡教學和校際協作聯盟等平臺,積極推進跨校跨單位選課試點,制訂學分互認和轉換方案,建立基于課程的學分互認體系和新的學籍流動機制。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推進學習成果互認銜接,共享發達地區、重點建設高校和不同類型的優質特色教育資源。
(四)繼續教育服務體系建設
1. 繼續教育支撐環境建設。依托安徽開放大學,建設雙向視頻遠程教學及會議系統,遠程教育云教室,地市開放學習中心,縣級開放學習服務站,遠程教育資源制作中心,衛星電視課程傳播系統,遠程呼叫中心,遠程考點視頻監控系統,安徽繼續教育管理中心等,增強繼續教育遠程支持服務能力,打通各級各類教育與繼續教育的資源共建共享渠道,形成完善的繼續教育支撐環境。
2. 成人高等教育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安徽開放大學和高校合作,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手段,轉變教育教學模式,搭建遠程教學、信息資源管理、移動學習等系統,進一步完善全省成人高等教育統一的網絡教學和管理平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 社區教育服務平臺建設。依托安徽開放大學,在安徽社區教育研究中心基礎上,整合各類繼續教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安徽社區教育遠程服務平臺,推進優質學習資源的整合共享,通過互聯網、IPTV、數字電視、移動終端等多種渠道,向全社會各類學習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學習支持服務,形成廣覆蓋、多層次、多終端的繼續教育服務體系。
4. 學分銀行建設。建設安徽繼續教育學分銀行,構建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溝通平臺;完善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和終身學習檔案,支持各類學習成果的互認與銜接,實現學習者教育學分的累積與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
(五)高等教育信息化引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1. 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加強高校信息技術學科專業建設,加大不同層次、類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力度;實施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資格證制度。開展教育信息技術研發與裝備研究,建設一批教育信息化實訓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為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及人才保障。
2.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并形成制度,將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和績效作為教師考核、評優、晉升職務職稱的內容之一。
3. 教育信息化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圍繞教育信息化管理、應用和運行維護等任務,建立健全專業技術隊伍建設規范和激勵機制,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辦法;加大教育信息化專業人才引進和培訓力度,落實相關政策和待遇。努力構建一支技術過硬、相對穩定、保障有力的教育信息化專業技術隊伍。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省網中心核心路由設備從1000M升級到10000M,根據應用需求,部分高校接入帶寬可達到1G以上,實現50G以上總帶寬。
加強安徽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安徽省分中心和安徽高校數字圖書館實現互聯互通,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在部分本科高校試點開發慕課資源和建設慕課平臺,建立促進網絡在線課程健康發展的管理機制。
建設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在線平臺,進一步完善遠程教學、信息管理、資源管理、移動學習等信息系統,擴大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試點。
第二階段:20xx年-20xx年。升級完善高校校園網基礎設施和軟硬件平臺,建立連接專網的校園網出口安全聯動管理機制。全省本科高校實現IPv6接入;完成省級數據中心建設,建成高等教育基礎數據庫、統一身份認證系統、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和服務門戶、高等教育科研協作支撐系統、高性能計算和大數據處理平臺。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機制,高校廣泛應用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
建成安徽省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庫及專題特色數據庫,完成高校基礎數據和全省教育資源的整合,安徽高校數字圖書館實現移動終端訪問。建成開放式網絡學習空間和高等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師生經實名認證可以在網絡學習空間互動教學。
完成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在線平臺建設,啟動社區教育服務平臺和學分銀行建設,繼續教育支撐環境初步建成。
第三階段:20xx-2020年。全省高校以多種方式接入省教科網,根據應用需求,接入帶寬可達到1G以上,并實現IPV6接入;全省高校數字校園建設充分滿足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需要。豐富并完善安徽省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庫課程資源,建成支持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數字資源體系;完善繼續教育服務平臺及支撐環境,社區教育網絡覆蓋率達100%,基本建成滿足“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終身教育信息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全面實現統一身份認證,建成相對完備的數據分析系統,為服務政府科學決策、社會機構和用戶需要提供實時精準數據支持。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和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工作系統化和常態化,相關制度健全,培訓和考核體系完備。
四、保障措施
(一)省教育廳成立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負責全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統籌規劃和管理工作,組織實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重大工程和示范項目;根據方案制定考核標準,檢查高校貫徹落實省級高等教育信息化實施方案和重點任務的完成情況。
(二)根據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省教育廳遴選部分高校作為信息化試點單位,探索信息化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機制,充分發揮試點高校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監測評價、政府購買服務和后期獎勵補助等政策機制。
(三)高等學校要成立由校長擔任組長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符合本校實際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和管理體制機制;要將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高校事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優先部署、實化措施、從嚴考核;要制定本校信息化實施方案和分步實施計劃,并報省教育廳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備案。
(四)高校要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經費的投入力度,并建立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信息化環境、資源和管理等應用平臺建設及其運行維護和更新的資金需求。鼓勵高校創新機制,充分吸納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以多種方式參與和支持高校信息化建設,或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與社會專業機構、企業開展信息化應用項目合作。要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經費的使用管理,規范項目建設,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實施方案 篇2
為及時、有效減少重污染天氣對師生造成的危害,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安全,保證教學有序進行,提高師生自我保護能力,規范發生突發事件時的應急響應行為,針對空氣污染等突發事件采取科學合理有效對策,降低突發事件對我校造成的不利影響和傷害,根據教育局文件精神要求,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校全體師生。
二、組織機構
成立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各負其責。
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班班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校長辦公室。
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預警信息接收和發布:楊海麗。
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應急處置保障: 、全體班主任。
三、宣傳教育
1.我校自接到教育局通知后,學校領導立即安排工作實施,帶領相關人員學習通知精神,迅速成立了我校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領導小組。
2.召開全體教師會,傳達通知精神,對廣大老師進行宣傳發動,要求老師們深刻理解通知精神內容,為下一步工作做好準備。
3.各班及時召開以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問題和相關的環保知識為主題的主題班會,班主任負責對本班學生進行相關知識普及。
4.我校充分利用黑板報、班隊會、國旗下講話等形式,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宣傳環境污染對人類生活造成的惡劣影響,倡導學生保持良好的環保習慣,提高環保素質,同時將環保理念延伸至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
四、應急響應與措施
1.制定應急預案方案,制定應急預案活動記錄。
2.學校接到預警公告后,立即根據各自職責啟動相應的預警措施,并在重污染天氣發生后,迅速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根據空氣污染級別變化情況,組織學生采取不同的健康防護措施。
(一)黃色預警(Ⅲ級,重度污染)下,我校全體師生減少戶外活動;
(二)橙色預警(Ⅱ級,嚴重污染)下,我校全體師生停止戶外活動;
(三)紅色預警(Ⅰ級,極重度污染),及時組織全校師生采取停課措施。
3.學校學生發展部做好總結上報工作,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完成。
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鼓勵孩子大膽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從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出發,組織開展兒童繪畫比賽活動。
二、參加對象
明德中學教職員工的—14歲(截止到20xx年6月1日未滿14周歲)小孩均可參加,按照年齡分為幼兒組(—7歲,含7歲)、少兒組(7—14歲)。
三、內容與主題
參賽作品要求圍繞“快樂的'成長”主題,以幸福生活為宗旨,表現孩子們在家庭、在學校、在黨和國家溫暖的懷抱里健康快樂的成長。
四、形式與要求
比賽分為兩類:軟筆書法和繪畫,每幅作品在作品背面右下角寫上參加的組別、家長姓名、孩子姓名、作品名稱。每人限交一幅作品。
1、繪畫作品要求
國畫、水彩、水粉、版畫、兒童畫,或其他畫種。
尺寸:國畫不超過四尺宣紙(69*18),其他畫種包括卡通畫、兒童畫尺寸不超過4開(40*60)。
2、書法作品要求
字體不限,不超過四尺宣紙(69*18)。
五、比賽方式
不組織現場比賽,參賽者報名時交書法或繪畫作品一幅,由學校美術學科中心進行評審,所有作品均不予退還。
六、獎勵辦法
分組設立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等獎%,二等獎10%,三等獎1%。
七、其他事項
1、所有參賽作品請家長于月2日之前交學校工會辦公室(四箴堂04室)。
2、學校將組織專門評審,并于6月1日下午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進行頒獎。
【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實施方案(精選)11-30
【經典】實施方案12-28
實施方案08-01
[經典]實施方案10-03
實施方案(經典)10-28
[精選]實施方案10-09
實施方案【經典】12-06
(經典)實施方案12-16
項目實施方案01-23
實施方案范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