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1
1、當前安全教育培訓現狀
1.1現場勞務作業人員流動性大,文化程度低,難以實現系統性教育培訓
現場勞務作業人員普遍來自農村,文化程度低,大部分人員今天放下鋤頭,明天就到工地了,農田與工地兩頭奔走,就業不穩定。外加工程施工任務繁重與缺少連續性,與親人異地分居等種種原因,勞務作業人員的特點就明顯表現出短期性、流動性、分散性、階段性、流水作業、農民工、文化程度低等。由于這些客觀原因短期內沒法改變,使得目前國內勞務作業人員難以轉變為職業工人,施工現場可能存在未經培訓私下上崗的情況,作業人員工作的不穩定性或高流動性決定了教育培訓工作很難進行合理規劃、完成系統培訓。
1.2安全教育體系混亂,安全管理人員工作量大
目前大多地方的施工安全管理內業資料尚未形成體系,檔案形式不一,導致安全管理人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勞務人員統計、安全教育培訓及資料整理的工作中,各地方、各部門的不同要求又導致了施工項目部資料整理混亂,無有效針對從業人員安全教育檔案的規范整理,從而使得從業人員教育培訓無系統性、無有效體系。
2、加強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的對策
2.1制定項目部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制度是開展工作的指引,從制度角度制定從業人員從入場、過程中、退場、教育計劃、教育時間等一系列具體細則,規范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細化勞務用工檔案的建立,而且從業人員勞務用工安全檔案的建立,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能夠完成的,還需要項目人事部門的配合,制定制度有利于約束各部門、各勞務隊伍按章辦事。
2.2建立勞務用工安全檔案
(1)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的要求,從業人員進場時的勞務用工安全檔案,可以涵蓋以下幾項內容:從業人員身份證復印件,制定從業人員花名冊,并著重對年齡55周歲以上的人員給予勸退或者調換工作崗位,避免由于個人身體原因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入場三級安全教育記錄卡,主要記錄從業人員進場時間、入場教育時間及時長、工種以及三級教育的內容等信息;入場安全教育培訓,根據安監總局《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的要求,對工人進場上崗作業前,進行公司級、項目部級、班組級三級安全教育,此項工作可以結合農民工學校等聯合開展,由項目的人事部門組織進場施工作業人員,項目經理、安全總監、生產副經理、班組長等參與進行;從業人員安全目標責任書,主要是項目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向從業人員通知,以及根據“一崗雙責”的要求,需要向從業人員表明其安全職責、安全權利與義務等內容;崗位危險告知書,主要向從業人員說明所從事的崗位存在哪些危險因素,以及如何避免的安全防護措施、方法;安全操作規程教育,主要是根據從業人員不同工種,根據相關規范的'要求,將不同工種或者不同設備的操作規程向從業人員進行教育;考核資料,根據相關法規要求,從業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方能上崗,故目前各項目部普遍采用考試答卷的形式考核從業人員是否合格。
(2)施工過程中,隨著施工工序或者季節等的變化,還需對從業人員進行各工序或者冬季、雨季、重大節假日前后等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工程部門技術人員還需要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安全員進行監督。日常施工檢查、巡查中對作業人員的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三違”現場的記錄,以及對其的獎勵、處罰記錄、退場時間等也可歸檔到個人檔案內。
(3)現場副經理、技術員、班組長對施工人員流動性的管控。由于從業人員流動性大,項目安全部門未必能夠及時發現未經安全教育培訓上崗人員,這就需要項目副經理、現場施工員在安排工作時,如發現陌生面孔需及時上報,項目部也應該制定對勞務隊伍或者班組長的處罰措施,預防此類現象的出現。(4)信息化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安全教育培訓工具箱、身份證識讀卡、指紋采集器等工具,根據實際工作情況結合上述工具,可將勞務安全檔案電子化,采用計算機的高速工作,將會極大程度減輕安全管理人員對勞務安全檔案整理的工作量,采用信息化的另一個好處便是通過上述計算機等工具的采集加工,能夠自動設計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形成系統性,便于安全管理的同時,也有利于系統性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工作水平。
2.3不斷完善勞務用工安全檔案
從一名作業人員進場開始到其退場,勞務用工安全檔案完整記錄了此人在項目部的進場時間、安全教育培訓、獎勵處罰、違章違紀、接受的工藝培訓、退場時間等內容。此項工作的建立與完善,不僅會減輕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量,還避免出現作業人員缺少教育培訓上崗的情況,也方便于各級單位對此項安全工作的檢查,系統性、完整性的再現了從業人員從人場到退場的所有工作及表現。
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2
一、指導思想
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部門監管、農民受益”的原則,積極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和農業技術培訓,努力培育適應城市化進程和現代農業要求的勞動者,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目標任務
計劃從20xx年開始到20xx年,在培訓體系完善上,通過資源整合,考核認定一批縣級農民素質培訓示范基地,達到適應需求、服務農民、手段先進、靈活高效的要求;在農民素質提高上,完成農村富余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完成已在二三產業就業的勞動力培訓2.5萬人、完成“綠色證書”培訓1.0萬人、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每年1.4萬人次。
根據以上目標計劃,今年全縣計劃完成農村富余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0.375萬人(失地農民培訓0.125萬人),完成已在二三產業就業的勞動力培訓0.6萬人,完成“綠色證書”培訓0.25萬人,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4萬人次。
三、實施辦法
1、培訓對象。培訓對象為持有本縣農村戶口(包括因土地征用、撤村建居而農轉非戶口)的農村適齡勞動力。
2、培訓基地。依托各類培訓學校、企業及推廣機構,建立培訓基地,同時認定一批能起示范帶動作用的縣級農民培訓示范基地。
3、培訓內容。堅持實用高效和符合農民需求、市場需求、用人用工單位需求的原則,實行按需培訓。引導性培訓主要包括黨和國家有關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方針政策、城鄉經濟發展趨勢、基本權益保護常識等。職業技能培訓主要包括經營管理、計算機應用、家電和機械修理技術、建筑技術、制造技術、餐飲技術、社會服務、加工技術、市場營銷知識等。農業技術培訓主要包括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的農業新知識、新品種、新技術,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增強農民環保和食品安全意識的農業環境保護、無公害農產品、食品安全、標準化生產等知識。學歷培訓包括農業職業教育和農民“雙證制”教育。
4、培訓方式。在注重實際技能的前提下,根據農民實際,區分不同的對象和不同專業,實行長短班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際操作和遠程教學相結合、“訂單式”與“定向型”培訓和委托培訓相結合等方式,靈活多樣地實施培訓。
各鄉鎮(街道)要積極協助農民素質培訓機構選擇屬地企業作為培訓的實習基地,增強培訓效果。農民素質培訓機構要加強與當地企業和勞動力市場的信息交流,及時掌握勞動力需求信息,提高培訓就業率。
5、培訓師資。依托培訓機構、企事業等單位的技術力量,組建培訓師資團。基礎課教師必須具備教師資格,專業課教師選聘有相關知識、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或高級工、技師擔任。每年對農民素質培訓機構行政主要負責人進行一次集訓。
6、培訓考試。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理論考試一般在教學點進行,由培訓指導老師實施。操作考試由縣農民素質培訓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可委托相關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實施。縣農民素質培訓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實施巡考制度,加強培訓質量的`監督和檢查工作。
7、培訓標準。國家已有職業標準的,各農民素質培訓機構(企業)要按照標準實施培訓。暫無職業標準的新開設專業,農民素質培訓機構要根據專業需要提出申請,報縣農民素質培訓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審定后實施。
8、培訓管理。參加素質培訓的農民,經考試合格,頒發《桐廬縣農民素質培訓合格證書》(以下簡稱《培訓證書》)。達到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由勞動部門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參加學歷教育的農民,經考試合格的,由教育部門頒發國民教育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在本縣范圍內具有與勞動部門頒發的其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同等效力,用人單位不得歧視。
《培訓證書》有效期限為8年,到期應接受規定的繼續教育和培訓。
四、職責分工
農民素質培訓要按照“分工協作、相互配合”的原則,在縣農民素質培訓工程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實施。具體職責分工如下:
縣農民素質培訓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全縣農民培訓工作的日常管理與綜合協調,擬訂全縣農民素質培訓政策,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培訓經費安排方案;承辦縣級農民素質培訓示范基地的認定,負責《培訓證書》的管理;組織對培訓質量的監督檢查、考核驗收;編發培訓信息,加強對鄉鎮(街道)開展農民素質培訓工作的業務指導。
縣農民素質培訓工程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縣農辦具體負責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婦聯做好配合;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具體負責被征地農轉非農民和已在二三產業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培訓,由縣經貿局、建設局、旅游局、總工會做好配合;縣農業局負責會同縣林業局、科協、婦聯等部門實施“綠色證書”培訓;縣教育局負責農民學歷教育(含農民“雙證制”)和職業高中教育。
各鄉鎮(街道):具體負責實施培訓工作,對本地農民素質培訓工作負總責。負責制定本地農民的培訓政策和培訓計劃,落實本級培訓經費和結算工作,抓好農民學籍檔案管理,及時總結農民培訓工作經驗,并進行反饋。
五、資金籌措與使用
建立農民素質培訓專項基金,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用于農民培訓。經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用和截留。各鄉鎮(街道)也要按當地總人口每人3元的標準安排資金用于農民培訓。各類企業要按照有關規定以職工工資總額的2%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加強對本單位農民工的崗位技能培訓。
農民按照自愿、實用、就近、方便的原則和招生范圍選擇培訓點參加培訓,政府資助或補貼的培訓費用以發放培訓券等方式結算,不能兌現和轉讓。
六、抓好就業創業服務
各鄉鎮(街道)及縣有關部門要引導從事相同培訓項目的農民學員建立專業協會,通過協會形式組織生產經營活動;要加強同每個參加培訓農民的聯系,掌握學員的技能使用情況,搞好跟蹤服務和技術指導;要積極發揮農村信息網的作用,及時為農民提供企業用工、生產服務、市場銷售等方面的信息;要注意培育勞務基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同國外建立勞務合作關系;對吸納失地農民就業的企業,應參照吸納下崗工人就業的政策實施補助,努力為自主創業的農民提供政策支持;對受訓農民辦理執照和各類經營許可證,村干部的選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人員的聘用,以及貸款、承包、新項目推廣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各農民素質培訓示范基地要承擔受訓農民的安置推薦工作。
【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2021學校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范文08-25
中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03-13
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范文03-23
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03-17
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范文02-22
家務勞動教育實施方案05-12
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范文05-24
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精選13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