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研究工作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工作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研究工作方案1
為了深入貫徹《中共太原工業學院委員會關于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院實際,在調研工作中,既找準問題癥結,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研調總體原則
堅持突出活動主題、突出實踐特色、突出解決實際問題、領導干部帶頭調研和基層單位全覆蓋的原則。
二、調研時間
20xx年9月10日至20xx年9月25日
三、調研分組
院領導班子成員帶領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深入各自分管或聯系單位進行深度調研。調研分組詳見《太原工業學院院級領導班子成員調研分組安排》。
四、調研重點
1、院領導班子和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及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2、當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3、教職員工、學生最期望解決的問題;
4、對學校改革和發展以及對開展活動的推薦和意見。
五、調研方式
調研工作可根據實際需要,采取座談交流(教職工座談會和學生代表座談會)、個別訪談、調查問卷、實地查看等多種方式進行。
六、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調研小組由院領導牽頭,主持制定調研方案,設計調研提綱,帶頭深入基層開展調研,組成精干高效的調研組,集中時間、集中精力,保質保量地完成調研任務。
2、注重解決問題。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推薦。同時,按照邊調研邊查擺問題邊整改的要求,對調研中發現并能協調解決的'問題,采取黨員干部上門解、部門結對幫扶解、相關部門聯動解等方法,幫忙基層和群眾解決難題,取信于民。
3、提高調研質量。各小組在調研的基礎上,認真分析狀況,查找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推薦。調研報告要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分析透徹,言簡意賅,措施具體,針對性強。
4、各系(部)處級干部,也要參照此方案,深入教研室和學生班級,透過多種方式開展廣泛的征求意見和調查研究。
研究工作方案2
一、選題的現實意義
1、目前小學數學課內外作業的現狀:
①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內容拘泥于課堂知識,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試卷中出現的形式作為課外作業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復的較多。作業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內,拘于書本的靜態作業使學生埋頭于繁瑣重復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過調查發現由于教師在布置練習時只從本身意志出發,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練習、作業形式單調,書面作業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無新鮮感可言,更談不上趣味性,致使眾多小學生逐漸形成不良的作業習慣。
③我們的教育活動以理論學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2、時代的呼喚。
①新課程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實踐應用環節,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②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系在數學練習中變得十分必要。從課改精神出發,改革練習設計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使練習的內容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作業的形式強調開放、探究和合作,練習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讓學生動起來,使練習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開放中創新,以便收到較好的效果。
基于對練習重要性的認識和練習現狀的分析和反思,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過研究,改變傳統的練習觀,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從“有效”入手,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有效,哪些練習低效甚至無效,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
二、研究目標
通過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的研究,著眼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轉變數學活動的視角: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以“數學”的本源為追求,以“有效數學活動”為載體,以“學生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目標,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動手學數學的活動組織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練習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練習有無效練習與有效練習之分。練習設計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學生快速、深刻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同時還要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本課題中所指的練習包括課堂內的各種練習,如書面練習,口頭練習,動手練習等;同時也包括課外的練習。
四、實施策略
1.課內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培養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促進學生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外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①課前作業。調查表明,大都的數學老師不太習慣給學生布置預習,有的老師會把上課做的教具也會給學生準備好。而我們覺得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有些教具學生能準備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準備。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讓學生自己去制作鐘面,當學生制作好鐘面,鐘面的結構已經基本認識了。
②課后作業。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布置的'作業越多,學生錯的也越多,因此在課外作業上我們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書面作業,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課后作業。
(1)實踐性作業。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后,可讓他們到生活中找長方形去測量,再算一算他們的面積。這樣的實踐性作業,不但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拓展性作業。這種作業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讓學生向銀行職員或家長調查,詢問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況。
(3)研究性作業。通過設計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實施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指練習要根據不同內容的特點,根據學生的現實狀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還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要注意對后繼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使學生通過練習有所提高,從而真正地實現“練在關鍵”。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在練習中,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習題,讓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有助于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3、生活性原則
練習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認識現實中的生活問題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從而學以致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理論依據
①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自己的理解。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維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過程的變化與他的實踐活動過程的變化是同樣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動”。因此,以數學活動為主線,有效地開展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
②“數學化”理論。
“數學化”理論認為:人們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處種具體現象,并加以整理和組織,以發現其規律,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數學化”是學生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過程。學生通過“橫向數學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號世界,又通過“縱向數學化”把符號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學生的“數學化”的進程貫穿在其所經歷的數學活動中,活動是學生“數學化”的根本途徑。
七、研究對象
本校五、六年級學生。
八、研究方法
調查法:
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測后測記錄,為制定“測量評估”指標,總結經驗,提供事實依據。
個案研究法:
選取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學生或班級作為個案研究對象,采取調查、觀察、測查、收集個案作業、作品等方式,對學生做好跟蹤調查,為他們建立研究檔案,以此作為研究資料。
經驗總結法:
對實驗中出現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經驗都要進行及時的總結,(包括理論方面的經驗和實踐方面的經驗),定期召開論文交流與評比、案例分析與討論和教學實踐系列研討活動,請專家對這些經驗予以鑒定、好的經驗及時推廣。
研究工作方案3
一、課題背景及意義
教師是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建設者。教師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承擔著莊嚴的職責。新世紀,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因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知識和人才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器,而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器。新世紀對教師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集中表現在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而當前教師隊伍還存在著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第一,教師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等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比如重視智育,輕視德育、體育、美育,重視知識的傳播,忽視創造精神德培養,重視書本知識,漠視社會實踐,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第二,有些教師理想信念淡泊,存在著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第三,知識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師自身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四,教育手段、教育方法陳舊和落后。因此,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新的時代對教師職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傳統社會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前人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以便學生運用繼承來的方法去解決將會重復出現的問題,教師則是書本知識的復制者。在信息社會中,對于人來說,最為重要的是創新與開拓,教師將越來越多地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成為學習創造能力的培養者,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勝任教育者之職責。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創造出的獨特文化要素和生活方式。它應當包括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價值等)兩層面。校園學習文化就是指參與學校運行與創造的各類主體,始終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始終以學習促進創新,淘汰陳舊與落后,保持開放與進取的動力。校園學習文化,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境界。應該說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它是一種無形、強大的教育力量,并構成了師生潛在的學習內容。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在培訓工作中,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不同職稱的教師的特點,確定不同的培訓項目、標準和進度,不搞整體劃一,不搞“一刀切”。在工作中慎重選擇教學內容,圍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疑惑或關心的問題,開展研究活動,把教師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篩選、濃縮和提煉,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安排,開出“菜單”供教師選擇,實行“點菜制”,不搞“套餐制”。
2、實效性原則。培訓主要目標是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由此決定了培訓工作必須講究實效性,使教師在培訓中得到提高,學以致用,促進教學。在培訓工作中堅持學理論與分散自學相結合,實行業余為主,短訓為主,自修為主,使教師真正得到實效。
3、超前性原則。教育事業是未來事業,教師是未來社會培養勞動者、管理者和保衛者而工作,教師的理論素養、教育理念、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術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立于當前,著眼于未來,預測社會發展對教育要求的變化,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教師的素質應是先于學生、高于學生,因此在教師培訓目標和內容上適度超前,占領制高點,爭取主動權。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是德州市德城區教委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規劃課題《新課程師資培訓策略與有效模式的研究與實驗》的分課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模式研究》的子課題。通過實驗,達到以下目標:
1、營造校園學習文化,形成以教師團隊精神、主體式學習為特征的學習型組織。
2、在內容與形式上形成教師主動發展、終身學習的校本培訓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選擇、創建適合我校教師終身發展的學習內容。
2、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形式。
3、建立發展性校本教師培訓評價機制。
六、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與調查結合法:作為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加強對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的研究掌握、信息動態的分析獲取,既可以借鑒和繼承好的經驗,又避免重復研究,加強課題研究的針對性,尋找課題研究的新突破點,推進我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縱深發展。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從情況出發,與科研人員合作,共同解決教育過程中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會邊培訓、邊研究、邊總結、邊改進、邊推廣,使理論研究的成果及時為實踐服務和在實踐中進行檢驗,不斷完善培訓的各個環節,促進研究的不斷深化。
3、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是側重研究教育教育實際問題的實踐性研究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工作總結,要說明教育現象為什么會發生變化,怎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從而提高認識和掌握教育規律。
4、個案研究法:各按研究是針對單一個體在某種情景下的特殊事件,廣泛收集有關資料,從而進行系統的分析、解釋、推理的過程。在教育研究中,個案研究往往適用于對不良問題的研究或對某些難以重復、難以預測和控制的事例進行研究。
七、課題成果形式
(一)、理論研究類:課題研究論文、課題研究報告。
(二)、經驗總結類:學校培訓工作經驗總結、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總結。
(三)、教育教學案例類: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典型案例、教師個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典型案例。
(四)、其他成果(教師課件、論文集會變、案例匯編、學生成果展示等)
八、課題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4月—6月)
1、收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為課題的實施尋找理論依據。
2、課題組成員研討會,確立我校子課題。
3、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上報上級課題組。
(二)、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1月)
1、召開課題開題會,開展課題調查,進行課題研究。
2、課題階段研究成果報告,聘請上級課題組指導課題研究工作。
3、反思研究行為,深入進行研究。
(三)結題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整理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上交總課題組。
九、課題保障機制
1、管理機制。建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學校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分管校長任副組長具體負責培訓的運行,領導小組還包括學校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和部分教研組長。領導小組制定教師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及時對培訓的結果進行登記,進入教師繼續教育檔案庫和計算機系統,考核結果與教師年度綜合考核、評定先進、職稱評聘等掛鉤。
2、約束機制。教師培訓必須達到學校規定的標準,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正常的職稱評定、晉級等,對拒不接受培訓的教師不參與年終考核、評優等活動,不能達到規定標準的教師作為不合格教師對待,在今后的教師競聘上崗中不予聘用。
3、激勵機制。每年對教師培訓完成規定的課時數的教師發放繼續教育津貼,其中出眾者另給予一定獎勵。
十、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
成員
研究工作方案4
各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本局各處(室)、宣教中心:
近期以來,我們一直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我局組織開展了主要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并在活動中征求各相關單位對我局工作的意見。根據各區安監局希望我局多深入基層開展調研的建議,為充分把握全市安全生產狀況和基層安全監管機構的`工作情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質量,開拓創新,探索安全工作新思路,決定年內對全市51個街道辦事處的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深入調研,特制定《20xx年下基層調研工作方案》,并印發給你們,并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工作是我局按照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要求改進工作作風所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全局領導干部和全體工作人員要高度重視,認真按照方案的要求貫徹落實。
二、各區安監局要積極配合市局開展調研工作。為便于市局開展調研,調研時請相關區安監局派工作人員(是否領導不限)陪同,并通知街道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參加。
與此同時,各區安監局也要參照市局的調研工作方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深入基層開展調研。
三、我局工作人員到各區進行調研期間的食宿等有關費用自理,不得違反規定向基層單位提出要求;各區安監局、街道辦不安排招待。
四、我局調研工作由辦公室統籌安排。在調研工作方案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問題,請直接與辦公室聯系。
研究工作方案5
一、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抓好我校在xx期間申請的區級課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德育滲透研究》研究工作,提高我校語文教師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認識水平,改進滲透方法,從整體上提升我校學生德育素質,落實課題研究第三階段的工作目標,特制定本學期課研工作計劃。
二、課研現狀
目前我校課研工作正在扎實有序推進,通過前兩階段的課研工作開展,絕大多數教師對課研工作有了正確的認識,能自覺進行德育滲透,滲透方法更加科學,學生的思想行為更加規范,課題組成員寫出了二十二篇論文,十八篇教學案例,十二篇調查報告,十六篇案例反思,四名教師的論文案例分別獲區級一、二等獎,三、本學期課研工作目標
1、進一步更新領導教師教育觀念,認識到語文教學是滲透德育,有效途徑,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
2、深入探索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有效途徑,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3、積極大膽地嘗試自己認為有效的策略,形成總結性內容。
4、對策略進行整合研究,把理論應用于研究。
5、加強策略理論學習,在教學中多嘗試。
6、加強階段性積累,對階段性積累進行整合歸納。
7、將所有的活動案例、教案、論文、反思整理綜合分析歸納,匯編成集,由課題組成員撰寫課題結題報告,組織結題論證,提請專家進行結題鑒賞。
三、具體措施
1、繼續發揮學校領導在課研中的帶頭作用和課題組成員的骨干作用,以學校領導為核心,以課題組成員為中心發言人,組織課題研究討論。
2、將討論研究滲透策略理論應用到語文教學中,以課研組成員或語文骨干教師為執教人或中心發言人。
3、定期進行滲透策略研究學習,提高理論水平。
4、組織教師定期進行階段積累。
5、組織課題組成員將論文、案例、反思、調查報告匯編成集。
6、課題組成員共同參與課題結題研究報告和調查報告。
四、具體安排
2月17日:劉立執筆寫課研計劃;
2月18日——28日:根據上學期區教科室專家的指導意見組織教師進行德育滲透策略學習,由趙輝主持。
3月1日——15日:劉俊玲老師為執教人,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課堂德育滲透策略研討,嘗試語文綜合性學習德育滲透方法。由肖文老師執教研討語文閱讀教學德育滲透策略;由管文生老師負責總結作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3月16日——3月30日:由潘紅輝老師負責,對我校所有學生德育思想進行調查,寫成調查報告;
4月1日——4月15日:由翟紅老師對我校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現狀作調查,寫成調查報告;
4月16日——5月30日:由姚詩家、趙輝等老師將論文匯編成論文集;
6月1日——6月15日:由趙輝、丁朝猛老師將教學案例匯編成案例集;
6月16日——6月30日:調查報告撰寫(結題報告由劉立和課題組其他成員撰寫)
研究工作方案6
一、課題的界定
1.德育教育,是一種價值觀和基本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行為習慣和社會生存技能。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兩個方面的任務:接受一種價值體系,學會一種行為能力。
2.實效性,指運用現代德育理論,實施開放性的德育教育后所取得的實際效果。
3.校本課程開發不僅僅指開發出的具體的課程教材,更重要的是開發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得以發展,教師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需求得以滿足。即使就課程開發的具體產品之一——校本課程教材而言,也與國家課程開發過程中編制的教材不同。它是兒童中心、興趣中心或問題中心的,而不是知識中心的。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小學德育綱要》中指出:學校實施德育必須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各個教育途徑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明確指出:“進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傾向。
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礎在于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開拓進取,自強自立的精神,尊重別人,樂于奉獻,善于合作的良好人格品質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內容。隨著獨身子女的日益普遍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學生普遍存在著嬌氣,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獨立能力差,行為偏于情緒化,意志薄弱等等不良品質,長期以來,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對于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也存在著某些嚴重問題。如:脫離實際、說教過多、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分離等。我們必須面對新情況,研究新方法,提高對學生品德教育的效果,防止我們的教育產生片面性。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生活教育的相關理論。生活教育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接,要求教育活動既關心兒童未來的生活,也要關心兒童的現實生活;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兒童的個性,要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還強調兒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強調教學做合一。
2、現代德育價值觀。現代德育充分關注生活中的人,關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為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服務,引導人去建構個人完滿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結構中獲得個性的完滿,實現德育目的。
3、主體教育思想。道德是關注著人的主體精神的自由自覺活動。道德作用的發揮及其存在無不以人的主體性的發揮和人的自由自覺為前提。道德行為的本質是主體性的。兒童從一開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而不是道德容器。我們應該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自主意志、選擇愿望、自主負責性的主體。
4、現代德育實踐觀。道德的本質在于實踐。首先從德育目標看,既包括對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培養,也有對學生道德心理、道德行為的鍛煉,而歸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統一,所以德育目標本質上是實踐的。其次,學生的道德是在活動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動和交往的本質是實踐的,所以德育過程本身應該是一種實踐活動。第三,德育實踐活動才是檢驗學生道德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所以,德育應該是德育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
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應“切實加強對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領導,動員全社會積極支持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工作”。《意見》強調,學校德育工作應“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切實加強社會實踐活動。”《意見》還強調,應“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可見,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發揮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依靠校外社會、經濟、人文等諸方面力量對德育的支持,以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6、前蘇聯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愛憎分明。”洛扎洛夫指出:“對兒童心理和行為發展最有效的影響,是環境的間接的、含蓄的暗示,……教師創設的多元化教育環境對兒童的進步和提高起著任何集體教育活動都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說:“必須注意為兒童期設置一個適當的世界和一個適當的環境,這是一個絕對迫切的需要。”這些著名教育家的理論和思想都告訴我們,環境能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在環境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過程中形成的,學校必須重視創設適宜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
四、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努力探索開發、運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德育課程資源的基本策略,構建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能體現師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愛家鄉教育模式。本課題研究內容根據我校教師研究水平、能力和教育教學實際,確定分七個子課題進行試驗研究。即是:“語文品德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數學科學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英語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音體美等學科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學生安全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班級工作養成教育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后勤保障德育有效性研究”子課題。
五、研究對象與范圍
本課題以全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愛國主義教育是小學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愛家鄉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體現。由此可見,通過本土德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能讓學生學習和了解家鄉的基本概況,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樹立對家鄉的自豪感,從而以實際行動建設家鄉、服務家鄉,并能弘揚家鄉人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推崇以德為先的人生追求。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七、完成階段成果的策略
1.文獻資料法: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等頒發的有關文件和有關德育教育理論,夯實課題組成員的理論基礎;調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資源,從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進行篩選、整合,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礎。
2.行動研究法:按照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開展開發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提高德育實效的實踐性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并不斷調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計劃,保證課題研究指導下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推進。
3.經驗總結法:在各子課題行動研究的基礎上,分階段總結開發地域人文教育資源、提高德育實效的具體經驗,注重過程性資料的積累,逐步形成較為系統的理性認識,以獲得可供應用和借鑒的操作性經驗和教育理念。
八、課題研究的預計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是由于學校之前做的教科研課題都是學科性較強的課題,經驗豐富,大多數課題組成員都是初次進行德育課題的研究和探索,屬于“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什么經驗。做出來的課題計劃還不是很全面,思路也不夠開闊,急需有經驗的教師從旁指點。
二是由于學校課題組成員平時教學及管理工作繁忙,在工作量大,課題研究時間緊的情況下,需進一步協調好教學工作與課題研究的關系。如何使課題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能正常、高效完成,是個問題。
三是由于老師的理論水平有限,對德育資源如何開發與利用不甚了解,使得我們的研究工作進展緩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更應該大力開展后期的宣傳工作,加強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引發周圍人對德育的重視。
下一階段,我們將針對存在著的一些問題,尋找解決辦法,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完成。
一是繼續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
二是加強學校的德育活動,重視課題的實質性研究。要在繼承傳統德育資源的基礎上,努力開發和利用新的德育資源,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相信隨著時間和空間的延展,學生、教師與周圍的自然、社會聯系會更加緊密,這使尋找、發現、利用更多的資源不僅成為一種必然的要求,而且也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是要加強總結提煉,爭取將成果匯編成冊。
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德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價值所在,它為我們的活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也帶給了我們許多思考。
研究工作方案7
上學期,學校提出了“強化課堂教學研究,提升課堂教學品位”相關研討的指導,語文教研室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和研討。本學期,我們進一步探索提升語文課堂品位的路徑,現制定如下方案:
一、制定課堂品位標準(20xx.2.13—20xx.3.6)
1、組織本教研室骨干教師研討語文課堂品位標準;
2、組織教研室全體教師對初步制定的語文課堂品位標準進行研討、論證;
3、在研討、論證的基礎上,初步確定語文課堂品位標準。
二、研制語文課堂品位的提升路徑(20xx.3.7—20xx.3.27)
1、組織本教研室骨干教師研討語文課堂品位的提升路徑;
2、組織教研室全體教師對初步制定的語文課堂品位的提升路徑進行研討、論證;
3、在研討、論證的基礎上,初步確定語文課堂品位的提升路徑。
三、結合各年級學情特點,各備課組開展特色研究(20xx.3.28—20xx.4.17)
1、高一語文備課組側重于課堂模式研究;
2、高二語文備課組側重于課堂效率達成度研究;
3、高三語文備課組側重于高考二輪復習研究。
四、開設“提升語文課堂品位”研討課,并完善標準、優化路徑(20xx.4.18—20xx.5.15)
1、高一、高二、高三各備課組每周安排一節研討課;
2、教研室統籌安排,組建“提升語文課堂品位”研討課評課小組;
3、開課教師全面運用初步制定的標準和路徑,評課小組認真、積極評價;
4、在研討、評價的基礎上對第一、第二階段初步定制的課堂品位標準和提升路徑進行完善;
5、制定更為詳實、完善的語文課堂品位標準和提升路徑。
五、深入推廣“提升課堂品位”研究的理論成果(20xx.5.16—20xx.6.15)
1、高一、高二、高三各備課組每周安排一節示范課;
2、教研室組織本組教師聽課評課;
3、全體教師全面運用完善優化的標準和路徑;
4、將課堂品位的理論研究應用于實踐,追求效益最大化;
六、鼓勵教師積極撰寫相關論文,形成豐碩的學術成果。(20xx.6.16—20xx.7.13)
1、開展學術論文評比活動;
2、開展課堂效益調查報告大賽;
3、成立課題小組,申報立項課題,深入開展相關研究。
語文教研室全體教師將不斷追尋,努力提升課堂品位,做到“目標明確,課型新穎,思路清晰,提問精粹,品讀細膩,活動充分,評點精美,積累豐富”;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認識自我、相信自我、表現自我,欣賞自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尋疑、質疑、析疑、解疑、釋疑等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充滿了魅力與生命的活力,從而創造一種由積極向上、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風貌;充滿自信、安全而愉悅、祥和而寧靜的心理狀態;追求完美,崇尚智慧力求創新的思維方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特長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研究工作方案8
一、指導思想
以省教科院2018年工作計劃、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落實《xx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三年行動(2018-2020年)》《xx市中小學身心健康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相關任務,實施“教科研品牌計劃”,倡導教育科研“重過程、重實證、重應用”,強化教科研活動策劃與管理創新,引領基于實踐創新的教科研成果培育與應用,突破教育改革發展決策研究短板,助推我市深化課程改革與課堂變革,實現xx教育科研從“真實”走向“品質”。
二、工作重點
(一)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研究與決策服務
1助力教育決策。
協助市教育局做好2018年度xx市教育改革發展專項課題研究工作,圍繞年度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中宏觀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開展專題調查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較高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做好《xx市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提升對策研究》專項調研項目,撰寫調研報告,發現“小而優”鄉村小規模學校典型學校,召開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專題研討會,探尋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提升之路。做好《關于建立孫詒讓教育思想研究會的建議》《關于進一步防治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的提案》兩項提案答復、回頭看等工作。
2啟動德育研究。
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指向,啟動德育心育一體化課程建設項目,推進生涯規劃、學業規劃、學習指導工作,開展德育+兒童哲學、德育+財商、德育+影視、德育+親子輔導、德育+家校合作等項目研究,推進學生德性成長課程建設。做好省德育研究試點縣的指導。
3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引導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材、教法及教學有效性,打造精品課例,開發區域特色主題校本心育課程,建立xx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課程資源庫。完善學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提高心理危機排查工作的精準度。開展中小學心理高危個案督導研討活動,研制有針對性的高危學生干預方案,提高心理危機處置有效性。整合學校、社會多種資源,堅持發展、預防和危機干預相結合,逐步提高我市中小學生心理品質。
4提升營養健康教育。
進一步推進學生營養與健康教育試點工作,做好試點項目指導與管理。組織2018年“校園營養教師”培養對象培訓會,開展“小營養師”實踐微課程征集評選活動,加快學生營養健康課程群共享平臺建設;召開“小營養師”實踐課程群建設研討會,做好《小小營養師》主題繪本出版與教學推廣。承辦第三屆學生營養節暨學生營養與健康教育論壇,啟動“早餐100天”倡議,開展《早餐我故事》家長課程征集活動。
(二)區域教育科研管理改革與創新實踐
1實施“成果推廣在xx”品牌計劃。
深化“研究+”優秀教科研成果推廣與應用研究的`管理工作,創新成果推廣活動機制。做好9個第三批推廣與應用課題研究活動組織管理,規范活動方案、過程記錄、研究檔案管理,確保102個應用單位每學期二次高質量研究活動;做好活動過程指導和活動報道信息推送、宣傳。設計我市“線上+線下”區域特色共享課程建設方案,分批推出小營養師實踐課程群、影視德育課程群等共享課程。
2實施“實證研究在xx”品牌計劃。
深化“校本科研”行動,推進精準教學研究,引領基于實證的校本教科研。開展“發現身邊的科研”主題活動,基于調查研究,發現身邊的典型、真實問題,撰寫“微報告”,增強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實證研究意識,優化教師研究機制,成為教師專業生活的一種實踐方式。啟動2019年xx市中小學(幼兒園)優秀“微調研”征集與評選活動。
3實施“科研創新在xx”品牌計劃。
深化教科研活動策劃與管理創新研究,完善xx市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評審系統。做好年度課題結題與優秀成果評審工作,做好省級推薦評審與培訓指導。嘗試教科研工作坊、教科研實驗室等項目;召開“精品課題”培育典型案例與經驗交流會,編制教科研工作創新專輯。做好教育科研志愿團環溫行“蒼南站”活動,完善科研“蹲點視導”和“結對幫扶”制度,建立教育科研指導保障機制。加大省級重大課題研究指導和服務力度,創新品質研究培育機制。
4實施“骨干培養在xx”品牌計劃。
推進“甌越科研帶頭人”培養工程,搭建科研培訓、指導、交流平臺,加快xx本土科研指導專家隊伍建設。啟動教科研閱讀分享行動與教科員(教科室主任)能力提升項目,辦好2018年教育科研寫作培訓班;探索xx市首批科研導師志愿團成員分層培養,推進教育科研骨干培養與隊伍建設。
研究工作方案9
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雙語教學是在以母語作為主體教學語言的背景下,通過發揮英語的教學媒介語作用,在實現學科教學目標的同時,實現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學科英語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小學雙語教學是遵循小學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為小學生運用雙語進行交際交流,并為用英語進行理解和思維打下基礎。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及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
英語是當今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現代權威的論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語發表,70%以上的信息由英語傳播。雙語教學責無旁貸地承擔著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創造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責任。
我校地處蘇南經濟發達地區,城市文化底蘊深厚。改革開放以來,特別在最近幾年,經濟全球化對我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也有力地推動著現代教育的全球性。
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曾指出,要著力提升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切實推進雙語教育實驗,加快培養國際化人才,加快建成全國一流的教育強市。我們將認真貫徹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推進實驗,取得經驗;不斷總結反思,為培養國際化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
20xx年上海小學英語國際論壇認為:“盡可能增加英語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形成學習英語的環境,促使學生提高習得能力。雙語教學怎么個說法并不重要,實質是最重要的。”上海市百所小學進行雙語教學實驗,并取得良好效果。
加拿大“浸沉式”雙語教育模式、美國“過渡式”雙語教育模式以及新加坡“學科式”雙語教學模式等十分強調學生英語習得的環境、情境并正向學科雙語發展。
我們認為,小學雙語教學目前值得研究的已不是贊成還是反對,而是如何順應時代潮流,創造條件,營造濃烈的雙語學習氛圍,更多的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和空間,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邊實驗,邊討論,邊總結,并解決好相應的教材和師資問題。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及措施
以漢、英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促進學生學習學科知識,對兩種文化的積極適應與溝通,協調互補,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并為學生擁有兩種語言,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產生創造思維,成為國際化雙語人才,在小學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升對本國和國際社會的服務價值。
研究內容及措施包括:
(一)雙語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研究
1.雙語學科課程構建研究
(1)學科課程三種課程并存
(2)學科課程以雙語教育向三----五年級延伸,向音、體、美、計算機、科學學科擴展
(3)建立學科雙語教育的評價標準
(4)舉行學科雙語教育展示交流
2.雙語活動課程構建研究
(1)開展英語詩歌朗誦、歌曲演唱、自我介紹、講演、課本劇、小品等課外比賽
(2)開展節日英語活動
(3)舉辦金橋雙語節
(4)開展中外學生聯誼交流活動
3.雙語隱性課程構建研究
(1)校園環境“逢語必雙”
(2)午間雙語廣播
(3)師生校園交流雙語操練
(二)雙語教育評價激勵機制研究
(三)雙語師資培訓研究
(四)雙語教學與雙文化教育研究
四、課題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
本課題理論價值在于:1.雙語教育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雙語教育適應無錫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培養雙語人才的戰略意義。3.適應新課改要求,發展了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本實課題踐價值在于:1.以雙語教學為辦學特色,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2.提高學生語言素質,促使他們從受教育起就跨進世界語言的門檻,學會用英語進行交際和交流,并為用英語進行理解和思維打下基礎;適應時代要求,以語言為載體,吸收繼承和創新世界優秀文化。3.培養一批高素質雙語型師資。
五、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1.在雙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健康推進雙語教育實驗
雙語教育的實質是雙文化的教育,只有在雙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才能得以健康發展,在實驗過程中必須堅持兩個原則:
(1)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學習借鑒世界先進文化;
(2)捍衛漢語的使用與規范,構建雙語教育的和諧平臺,學科雙語限于非語文學科,用雙語教,而不是教雙語;
(3)重在語言習得和感受,語言輸出聽其自然;
(4)重在環境與操練。
2.準確把握小學雙語教學的“度”,促進實驗健康發展
小學雙語教學有其基礎性,是為學生熟練運用英語交際交流和進行理解思維打下扎實基礎,其次又應注意其整體性,加強英語教學的同時,在非語文學科雙語教學中,既學學科知識,又練英語聽說能力,課外活動加強英語操練,校園家庭生活也盡可能滲透英語口語。[-]
3.構建雙語課程體系,提升雙語教學質量
雙語課程建設是雙語教學實驗的價值核心,融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隱性課程于一體是我校雙語教學實驗的基本模式。
六、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第一階段:準備(20xx.3—20xx.2)
總結反思小學雙語教學研究與實驗的成績與問題,制訂繼續推進雙語教學研究與實驗的規劃。
第二階段:實施(20xx.3—20xx.11)
按計劃開展研究與實驗。
第三階段:結題(20xx.11—20xx.12)
總結、鑒定、結題。
七、預期研究成果
1.20xx年:總結階段性成果,出經驗、出教師、出論文。雙語教學在區、市、省級以上教科研活動展示。
2.20xx年:撰寫實驗報告,展示課例和活動。
3.20xx年:結題報告,匯報雙語教學整體研究與實驗成果。
八、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中央教科所國家重點課題“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制度的理論與實驗研究”課題學校教育研究部實驗基地,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級課題的研究,其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已順利結題,與寧波萬里國際學校聯袂編撰《現代學校管理規章范本&__8226;民辦教學卷》。并被中央教科所評為教改實驗先進單位。《雙語教學的實驗與研究》參加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總課題組,歷經三年,也已成功結題,總課題組在鑒定意見中給予高度評價,4篇論文獲全國一等獎,并分別發表于全國核心刊物,課堂教學在全國省獲獎。無錫市委書記批示肯定。通過課題研究,我們培養了一支素質和較強能力的教科研隊伍,形成了教育科學研究的濃厚氛圍。公司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專家就課題研究的規劃、實驗各階段及學術理論具體指導。促使研究和實驗不斷攀登新的臺階,健康進展。
研究工作方案10
一、指導思想:
所謂“小學生成長袋”,就是保存一個學生成長狀況的各種文字和資料。孩子每天都在發展,每天都會給我們驚喜,只是許多沒被我們發現。孩子許多方面的發展,把它保存起來告訴孩子和孩子的父母,并且因勢利導,促其主動發展。給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能多層面地、多方面地評價學生,從而發揮好評價的發展功能。建立“小學生成長檔案袋”,也是幫助學生整理記載著自己的成長軌跡的資料。感受到成長中的喜怒哀樂,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呵護,更加熱愛這美好的世界。使自己的成長有更結實的根基,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校為了引導學生自我設計、自我調節、自我發展,并促進師生間、家校間的長效而良性的互動,創建和實施《學生成長記錄袋》。
二、工作目標:
1、通過實施“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制度,引導、鼓勵、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既能學會判斷自己的進步,感受成功的喜悅,又能積極反省自身的不足,主動尋求改進的方法和途徑,使之不斷完善自我。
2、通過實施“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制度,幫助教師、家長了解的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以尋求最佳教育途徑。
3、幫助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制定教育評價計劃。
4、在評價過程中,有效地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總課題領導小組,提高工作實效。
為加強管理,學校成立“學生成長袋建立探索”管理領導小組:
1.廟崗小學課題研究領導組:
組長:黃正甫
副組長:謝素梅
成員:黃友為、胡忠業、周玉平、戴本燕、陳明梅、楊維玉、楊維紅、龐傳芹、史傳華、甄長蘭、郭玉明、樊傳圣、楊俊田、閆興春、甄茂芬、裴習芬、水懷玉
2.課題研究管理組:
組長:黃正甫
副組長:謝素梅
成員:黃友為、胡忠業、周玉平、戴本燕
3.課題研究業務組:
組長:黃正甫
副組長:謝素梅
成員:黃友為、周玉平、戴本燕、閆興春、裴習芬、甄茂芬、陳明梅、楊俊田
學校領導小組在充分學習和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學校課題研究工作的整體規劃和階段性的計劃,并組織實施。各塊負責人在開學初要擬定出詳細的工作計劃,上交總課題組。
(二)研究內容—“小學生成長檔案袋”的構成:
1、基本情況:
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班級、過程情況、身高體重、視力記載、家庭住址、家庭組成、家長工作單位、職務、興趣愛好、身體、經濟狀況、教師的變動及簡介等。
2、學初計劃:
學生對學好各門功課、發展自己的個性所做的設想,量化與模糊要相結合,要特別重視個性化課程的學習。教師和家長都要做好指導,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初計劃,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對學初計劃認識不清。這樣由家長和老師配合制定出計劃。也可用錄音的形式。
3、各種成績:
此項可先按學科分類,然后在按照比賽的級別分類,級別包括班級比賽、學校比賽、社區、局級以上比賽。要充分重視班級內部的比賽,比賽內容:運動會、征文、小制作、小發明、
4、進步足跡:
能體現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有關資料均可放入。讓學生盡量發覺自己的閃光點,發現自己的進步,對未來充滿信心。如學生的畫、字、小制作、小發明、照片、小報、優秀作業、優秀作文、獲獎證書復印件、單元試卷、期末試卷、古詩詞背誦記載等。學生的反面案例也可放入,放入時間不限,資料的件數不限。
5、評價:
對學生評價需是記實性的具體而明確的、勉勵性的,對具有特別不良行為的學生評價也可適當的使用嚴厲的語氣,對剛入學的學生可用貼星或發放小紅花,金蘋果的形式。要重視學生的興趣、情感、態度、習慣等方面,關注學生個性,對學生的評價法要多種多樣,可分為自評、教師評及組員評、家長評。最好要有創意。
1)、自評。學生自我評定,給學生一個空間,主要由學生自己選擇最好和最喜歡的作品集。自我反思與自我選擇比標準化更重要,理想作品產生和入選說明,系列作品,以及代表學生分析和評定自己作品能力的反思。幫助學生成為自己的歷史思索者和非正式的評價者。
2)、教師評定及組員評定:主要有教師、組員班級所建立的學生作品集,評價的標準是預定的,教師評價、觀察、考查、成績測驗、組員審定通過。還要有教師依據課程目標描述所有學生的成績的總結,教師的詳細說明和對每一個學生的`觀察。在一定情景中與家長、管理者及他人,交流教師對學生成績的判斷。
3)、家長評定: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評價。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在家的表現,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要及時記錄,積累資料。如:孩子在家做家務,搞一些小發明,制作一些小物件,讀了哪些好書等。一個學期后家長和學生在一起交流,對學生是一種激勵。
(三)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有目的的、有計劃地考察事物現象的方法。
2、實驗法。就是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確定實驗班與對照班,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并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變化的事實進行比較,確認事物間因果關系的方法。
3、行動研究法。采用邊實踐邊研究的方法,實施過程中允許突破方案,碰到實際問題,可以修改方案調整目標。
4、個案研究法。對少數或個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學生,采用個案法研究,做好個案記錄,階段整理、匯總。
5、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了解教育評價發展的特點與新概念,了解實現評價主體多元的內涵與價值,更新教學觀念,以現代的科學理論指導課題的實驗。
(四)實施管理
1、“收集與整理”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學生是第一責任人,他有權利決定相關材料的收集與展示,但也不是什么資料均可以作為“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必須要有價值,有利于促進自我成長,作為指導者提出建議供學生參考,指導學生做好努力工作,從而培養學生對自我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
2、“成長記錄袋”平時由學生保管,每兩月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進行一次整理,每學期進行兩次以上的展示交流。在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實施的過程中,學校要為教師、學生、家長創設相互交流、溝通的機會,定期組織專題研討、成果展示活動,3、引導家長參與。教師要引導家長配合學校對孩子在家庭的學習、生活成長資料進行收集,并及時編排、保存,并具體介入整個過程,實現家校互動。
4、學校要有專人負責評價與記錄的管理工作,督促教師認真完成該項工作。對創造性地開展評價與記錄的教師,學校應給予表彰,并加以推廣。
5、教師要在評價與記錄這一互動活動中,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加強教師與教師、學校與社會的聯系與交流,同時在評價與記錄的形式與內容上不斷創新,不斷改進和完善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工作。
6、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需要不斷地進行總結、完善與生成,各班要及時把改進與創新的建議反饋給學校。
(五)、做好課題研究的經費保障
為能確保學校課題研究的有效開展,學校將投入適當的經費,作為課題研究的有使用、周轉資金。同時要加強對課題研究的考核力度。
四、研究步驟:(見具體計劃表)
研究工作方案11
一、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招研復試工作
在院招研領導小組指導下進行,院研究生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安排。招研領導小組由崔愷總建筑師負責,院研究生辦公室負責人、院紀檢部門負責人為成員。
二、復試導師組成員由招研領導小組
指定5-6位具備豐富招研復試經驗的導師組成,院研究生辦公室在組織復試前對復試組成員進行院招生復試的指導思想、原則,復試的要求、科目、內容、成績評定標準的培訓。
三、參加復試考生的基本要求、入選原則及招考人數比例
(一)初試成績達到下列分數:總分300分以上;統考科目在教育部劃定復試分數線以上;業務科目90分以上,其中作圖科目100分以上,為參加復試考生的基本要求。
(二)對申請調劑的考生由復試導師組,進行本科畢業學校、學習成績、專業基本素質、報考第一志愿院校等方面的綜合初審,通過初審者可參加復試。
(三)院研究生辦公室在復試前,負責審查入選復試考生的資格及相關證明材料。
(四)招錄考生人數與參加復試考生人數比例一般為1:1.5-2。
四、復試安排
(一)復試方式、時間
1、建筑設計考試:統一題目筆試作圖,4月5日進行;
2、專業綜合面試:復試導師組對考生逐一面試,4月5日進行;
3、外語聽力、口語測試:復試導師組指定一名導師,在專業綜合面試中進行;
4、復試開始前對考生進行職業素質測評;
5、復試開始3個工作日前,電話通知參加復試的.考生,在復試通知書中說明具體時間、地點及要求。
(二)復試總成績按100分制評定,由研究生辦公室制定統一的分項評判標準,在復試全部結束后,向參加復試的考生公布復試結果。
(三)復試各科成績占復試總成績權重如下:
1、建筑設計筆試50%;
2、專業綜合面試40%;
3、外語聽力、口語測試10%。
(四)對擬錄取考生學校發函考核其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
五、復試合格標準及入學考試總成績計算
1、達到復試總成績75分以上的為復試合格,并由復試成績最高分向下順序確定擬錄取名單。
2、入學考試總成績計算及初試、復試總成績的權重分配如下式:
入學考試總成績=復試總成績*0.5+[初試總成績/5]*0.5
六、信息公布
(一)方式
1、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網站
2、院校信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信息發布/
(二)時間、內容
1、復試開始日3個工作日前公布復試名單。
2、復試全部結束日的第2個工作日公布復試結果。
3、復試全部結束日的5個工作日內,公布擬錄取名單。
七、招研工作監督、復議、咨詢電話
1、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紀檢部門監督復議電話XXXXXXX;
招生復試咨詢電話XXXXXXXX;
2、北京教育考試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招生監督電話XXX。
研究工作方案12
一、本學期教研活動工作重點:
1. 堅持“以就業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方針,樹立職業教育要為當地經濟和社會服務的辦學理念,完善現有財經商貿類專業、新辦特色專業,加強課程設置和實訓設備的研究和指導;
2.針對財經商貿類教師專業技能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分析問題的成因,開展理論和實踐研究,力求找到解決問題對策,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發揮校本基地和財經商貿類教師團隊的作用,幫助青年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使年輕教師更好更快地健康有序成長;
4.繼續致力于課程研究,以職業情境、任務驅動和案例教學為鮮明特色,開發編寫財經商貿類學生的文化課基礎實驗課程,并進一步了解一線教師教材使用中的問題。
5.了解中職學校創業就業教育、公共素質課程,以及教材使用、課堂教學和師資隊伍等情況。
二、教學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1.通過問卷、訪談等多種方式調查研究,走訪企業和學校,發現學校在專業設置、課堂教學、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設施建設等環節存在問題,結合學校的實際,提出合理化建議;
2.經常深入課堂聽課,檢查教師的教學常規,針對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分析思考、研究對策;
3.隨著學校投資設備經費逐步到位,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與學校領導和教師交流,調查思考中職學校如何將有限的資金和空間,為教學和學生服務,發揮其最大效益。
三、專業教學研究的課題
《中職財會“任務——情境”范式下專業課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
教研活動表
注:以上計劃根據當時實際,可能會做適當調整。
研究工作方案13
一、課題的提出:
現階段在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廣泛地進行“小學數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是旨在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但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沒有完全體現出合作學習真正的作用,還有許多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還不夠完善,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許多誤區。我們就這一內容著手研究,以使我們對合作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理論建構
心理學理論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促進學生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是有極大幫助的。學習交往理論認為,思維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課堂教學氣氛的影響,多項交往的組織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課內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們間互幫互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強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增加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盡、人人參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的廣泛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尋找對策,構建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體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2、探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角色的轉變。合作學習要協調師生、學生同伴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從而為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基點。
3、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目前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原因分析。
1、過于強調合作的形式。
合作學習并沒有從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盲目地去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合作學習這一形式而不重視合作學習的實效,使我們的合作學習趨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2、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或合作的任務缺乏挑戰性。
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而直接讓學生去合作,無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幾個人圍在一起,漫無目的`的合作。另一種情況是在學生大家都能直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內容缺乏挑戰性。
3、忽略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不敢放手讓學生合作,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是在教師統一的“安排”下進行的,學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這里的互動中,教師主宰了一切。
4、忽視了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
現在有些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有三種極端的表現:第一種情況是,教室里亂成一鍋粥,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規極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談一些與合作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種情況是,學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幾個人聚集在一起,做著自己的事,毫無合作可言,與其說是在進行合作學習,不如說是幾個學生圍在一起進行自學;第三種情況是,一部分學生在大講特講,另一部分學生無所是事,不會傾聽,把自己排除在小組之外。
5、合作學習中忽視了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
合作小組是幾個人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組合在一起的學習共同體,往往我們在合作學習中只看重某一小組學得怎么樣,卻忽視了小組的組成——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發展,忽略了對每個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
6、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與其自身內在因素有很大的聯系。學生自己的不同的個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識水平不同的層次,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表達能力的不同層次等等,都決定了學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現。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的關系處理不當,學生會在合作學習中迷失自我
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除了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相應的整改措施外,我們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體系。
研究工作方案14
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施主要分為課題研究和項目(活動)設計兩大類。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境保護活動的策劃,后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制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于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分工協作。
1.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設置
(1)高中三年內學生需要完成3-5個研究課題或項目,獲得15學分。
(2)為獲得研究性學習活動的15學分,學生在高中三年中需要完成270課時的學習活動,即高一年級、高二年級、高三年級上學期,每周3學時,時間安排一般采用“1+2”的形式,即一節課單獨排,用于集體指導、選擇課題、設計方案、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任務的分工等活動,另2節課連排,用于組織學生進行研究、實踐、交流與展示等活動。此外,還可以采用半天連排,或者一學期中某些周次分散安排、其他周次利用幾天時間集中安排等方式。
對于有些課題研究無法在學校教學時間里統一安排,而必須利用課余和節假日在校外進行的活動,學校課程管理部門和課題組指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并做好相關的管理、保障工作。
建議高中一年級拿出—定的學時給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通識培訓,讓學生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特別是學習選題論證和資料綜述。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1-2個大主題,長周期的項目研究。高中二年級每位學生開展1-2個大主題、長周期的項目研究。高中三年級學校可根據實際自主安排,建議從建構思維模型、改進學習策略等方面選題,并安排一定時間,用來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總結評價和學分認定,同時為部分學生補修學分提供機會。
2.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內容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自然方面。如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能源利用、農作物改良、動植物保護、天文地理、水文氣象研究等。
(2)社會方面。如社會關系研究、企業發展研究、社區管理、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規劃、交通建設、法制建設、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發展、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鄉土文化與民俗文化研究、歷史遺跡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大眾傳媒研究等。
(3)自我方面。如中學生生理與心理問題研究、中學生行為方式研究、學生社團研究、學生群體與師生關系研究、學生(來源:文秘公文網 http://())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研究、班級制度與文化研究、社會適應性研究等。
3.研究性學習活動內容的選擇原則
(1)可行性。根據學生自身已有知識經驗、認識水平以及學校和社區條件確定研究課題。好高騖遠的選題,會導致研究難以開展,對此必須加以重視。
(2)自主性。研究性學習活動課題的確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探索的空間。
(3)生活性。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身處其中的生活環境為基礎,密切與生活的聯系,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事物,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的融合。
(4)實踐性。強調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有更多的機會動手、操作,在實踐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對自然、社會、人生的健康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形成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個性。
(5)綜合性。一般情況下,一個課題的研究內容會涉及多個領域和學科,它可能是以某學科為主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考察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面。無論是自我問題、自然問題還是社會問題,在一個課題的研究中都應對自我、自然、社會作整體關注,通過綜合性課題的選擇,整合學習內容與方法,體現綜合實踐活動在普通高中課程結構中的內在價值。
(6)開放性。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于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研究,“研究”僅僅是方式,落腳點還是“學習活動”。當學生選擇了一個研究課題以后,采用什么樣的.研究視角、研究目標、研究的()切入口、研究過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的結果如何呈現等,應該有較大的彈性。
4.研究性學習活動內容的開發策略
(1)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要根據本地本校實際,開發各種教育資源,設計活動內容。在校內外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社會生活中,包含著豐富的素材,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掘。要注意
選擇和利用一些時間性、季節性較強的事件,作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內容,充分利用生活中“活”的資源。
(2)逐漸積累,形成研究序列。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沒有“教材”,但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內在“邏輯”:同一學生(小組)三年當中研究的問題要形成一定的系統,要適當照顧到“自然、社會、自我”三種取向的內在平衡;不同年級以及全校所有學生所研究的問題也要保持一種合理的關系,適應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發展差異,避免簡單的重復,避免層次安排上的混亂。
(3)適應學校和地區差異,形成自身特色。引導學生選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內容,一方面要體現“三個面向”的要求,一方面要依據學校自身的辦學傳統和資源優勢,構建有區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研究內容體系,使研究性學習活動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4)相互借鑒,優勢互補。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學校之間要注意在相互借鑒、類比學習中得到啟發,共同提高。鼓勵鄰近學校特別是同一社區中的學校開展較為緊密的合作,實現資源的互補與共享。
5.工作小組:
組長:
成員:、教研組長和全體教師。
6.實施步驟:
a)培訓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評價策略;
b)選題及組成小組;(學生自選或指導選題)
c)成立班級學術委員會;
d)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e)總結并上網填報課題;
f)展示課題成果并評價給出學分。
研究工作方案15
一、碩士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領導小組
1、成立材料科學與項目學校本科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協調全院復試錄取工作。
主任:黃曉旭、王敬豐
副主任:陳先華、李想
成員:周正、蔣斌、趙建華、張生富、賈興文
秘書:周燕
2、成立材料成型與控制項目、金屬材料(含材料加工、材料科學、電鏡中心三個招生單位)、建筑材料項目、冶金工程復試小組,復試小組組員由各專業方向專家和副主任組成,每個復試小組組員不得超過5人,并設置秘書1人。
二、招生計劃
2022年計劃錄取全日制本科研究生265人,已授受招生推免學術型本科研究生59人。
三、復試工作安排
1、復試材料提交
請考生按《重慶高中2022年本科研究生錄取聯考復試相關事宜通知》準備復試材料,按從小到大的序號合成一個PDF文件于2022年3月21日17:00前發送到,郵件和復試材料均以“考生姓名+博士復試材料+報考導師”的格式命名。
2、復試形式
采取網絡遠程復試形式,使用教育部錄取遠程面試系統作為復試系統進行網絡遠程復試,每位考生面試時間方法上不超過20分鐘。
3、復試時間
2022年3月26-27日,復試具體時間按考生報名專業方向和復試系統隨機確定的順序為準。
4、復試內容
復試內容包括數學、專業基礎、專業綜合、思想品德、綜合能力及變革精神等方面的綜合考核。
(1)外語能力考核(占復試總名次20%)
(2)專業能力考核(含專業基礎和專業綜合,占復試總成績40%)
(3)綜合能力考核(含考核思想品德和變革精神等,占復試總成績40%)
針對同等學力考生的統考,將延長復試時間到30分鐘,加試內容按博士研究生錄取專業目錄公布的.專業課知識為準,以面試的方法進行考察。
5、成績計算及公示
復試總名次滿分按100分計算,加試成績不計入復試總名次。
入學考試總成績計算方式:
入學統考總名次=初試總成績/5*70%+復試總成績*30%
當出現總名次分數相同情況時,按如下排序分數高者優先的原則招生:①初試成績;②復試專業綜合成績;③綜合能力成績。
復試結束后,按考生入學總名次由高到低分專業、分類型排序,于2022年3月31日前在學校官方公示(擬錄取名單以研究生院網站公示內容為準)。
【研究工作方案】相關文章:
推薦工作方案09-27
銷售工作方案07-03
工作方案范文08-23
有關工作方案10-16
工作方案模板09-20
招聘工作方案05-26
關于工作方案08-07
防汛工作方案06-02
宣傳的工作方案09-06
促銷工作方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