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方案15篇[實用]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題研究方案1
一、課題名稱:
《幼兒生源問題初探》
二、問題的提出:
本園位置處于孟家溝村,前身為孟家溝小學,地理位置較為優越。幼兒園的性質為公立幼兒園,無論在幼兒教師師資隊伍和教學物資等方面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幼兒園的生源現狀卻不甚如人意,許多家長把孩子送去了相對較遠的孟家溝仁和小區里面的私立幼兒園。目前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幼兒教育,這對我們幼兒園的'發展是個很好的機遇,但生源是幼兒園生存發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環境下,如何擴大幼兒園的生源,更好的發展我們的幼兒園,提高幼兒園的知名度成了我們當務之急所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們選擇了這一課題。
三、研究對象:
幼兒園全體幼兒及其家長
四、研究時間:
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五、研究方法:
以實驗研究法為主,觀察法、操作法、調查法、談話法、文獻法等方法為輔。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讓幼兒認識各種常見的色彩,學習正確的涂色方法,對多種色彩感興趣。
(二)通過幼兒對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的感知,誘發幼兒興趣,陶冶幼兒情操,開啟智力,在獲得美感和喜悅的同時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
(三)通過“觀察—體驗—發現—想象—表現—創造”來開展活動,讓幼兒觀察、游戲、創作等具體實踐活動來進行,學習色彩的運用。
課題研究方案2
一、課題研究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游戲伴著兒童發展,兒童在游戲中成長。課間游戲是幼兒園自主性游戲之一,由于課間游戲在活動內容、地點、對象的選擇上完全由幼兒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們可充分展示自我,課間游戲為幼兒提供了主動開展各種游戲的環境,孩子們可以輕松的進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兒的喜歡。課間游戲也是教師了解孩子發展、增進師生感情、實施教育的良好契機。
但是事實上,當前幼兒園往往只把課間游戲看成是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容易被忽視。幼兒園課間游戲內容較少、形式單一,且缺乏較強的整合性、系統性。教師對課間游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特別是對于小班課間游戲,一些老師認為,讓孩子們好好玩一下,自己輕松一下,或者做一些準備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現了“放羊式”的現象,而且課間游戲時間得不到保證,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針對本園小班課間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我計劃開展“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探尋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
二、課題的界定:
(一)課間游戲。
是指:在教學活動之間或教學活動與集體游戲之間開展的游戲活動。
(二)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
是指:通過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組織與實施,研究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材料及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
三、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教師小班課間游戲意識不足的問題。
2.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較少的問題。
3.小班課間游戲的材料貧瘠的問題。
4.小班課間游戲的指導策略較單一的問題。
四、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游戲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皮亞杰的認知發展游戲理論。
皮亞杰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考察兒童游戲的新途徑,他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兒童游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結構,強調游戲的情感發展價值。這些理論對我研究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有很大啟發。
(三)學前游戲論。
《學前游戲論》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它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詳盡闡述了幼兒園游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在幼兒園設計、組織與實施游戲活動的策略和方法。這本著作對于我選擇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方面有很大幫助。
五、研究方法設計:
1.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不斷進行總結、反思、調整、修正方案、調整目標,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獻資料法:學習幼兒教育學、心理學及游戲理論知識,了解有關幼兒課間游戲的專業知識,并分析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現狀與動態,提高課題研究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3.個案研究法:對幼兒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表現出的典型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并進行系統地分析。
4.經驗總結法:對教育實踐工作及時的回顧、反思、總結、調整工作思路。
六、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內容:
(一)理論假設:
我認為如果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思想,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游戲理論以及《學前游戲論》研究結果來指導本課題的研究,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通過提高教師的游戲意識和開發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課間游戲材料庫,并加強對小班課間游戲的實踐研究,就可以明確適合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
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組織方法和策略。同時,幼兒與教師都能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獲得情感、態度、知識等多方面的發展,并對小班課間游戲的發展也有推動作用。
(二)研究目標:
1.培養小班幼兒對課間游戲的興趣,開發多種潛能,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2.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提供適宜的游戲材料。
3.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
(三)研究內容與重點:
1.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
2.提供適宜的小班課間游戲材料。
3.挖掘課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對當前幼兒園開展小班課間游戲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運用《綱要》精神及游戲理論指導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研究方案,豐富小班課間游戲的內容,提供適宜的小班課間游戲材料,挖掘課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調整課間游戲的目標、內容、材料、指導策略,并邀請有關的專家、同行進行指導論證。
七、課題研究操作措施:
(一)落實課題研究工作,規范課題管理。
在園長的引領下,由我全面負責整個課題的研究工作。同時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設立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研究體會、方案設計等專題內容。
2.每學期至少開展針對兩名幼兒的“個案跟蹤研究”。
3.撰寫課題研究計劃與總結。
4.每學期至少撰寫一篇有關課題研究的論文。
5.圍繞課題研究進行至少一次公開展示研究活動。
(二)開展理論學習,轉變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始終引領著教師的教育行為。開展課題研究更要求我們不斷更新與充實教育理論知識、科研知識。圍繞本課題研究,我將加強游戲知識的學習。同
時,在專業雜志中,了解有關幼兒課間游戲的最新研究動態,借鑒、研究有效的指導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適的教育行為來幫助小班幼兒開展課間游戲,促進小班幼兒的發展。同時,邀請青年教師培訓班指導老師與同組學員觀摩與指導,在與專家、同行“面對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課題研究內涵,了解小班課間游戲的基本知識。
(三)遵循科學原則,加強實踐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我將主要遵循多樣性、興趣性、發展性等多項原則,培養小班幼兒對課間游戲的興趣,開發多種潛能,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創建一個能與幼兒、家長、同行積極互動的網絡平臺,形成一個豐富的小班幼兒課間游戲資源庫,包括文本資料、照片資料、視頻資料等。同時平臺中也將開辟專欄將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經驗、困惑與大家分享、探討。
八、課題研究對象:
趙樓幼兒園小班幼兒。
九、課題研究過程:
(一)前期準備階段
1.課題立項準備: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查與分析,初步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2.制定課題工作計劃,確立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3.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體實施階段
1.搭建課題研究網絡平臺,根據方案開展研究工作。
2.開展課題觀摩活動。
3.做好個案資料和游戲集等課題研究資料的積累、整理工作。
(三)總結結題階段
1.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2.收集整理各類資料,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十、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建立了較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網絡,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課題研究制度,能夠為我的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證和幫助。我園配備了
現代化的辦公設備,保證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動態。幼兒園訂閱、購買了相關的書籍與刊物,為我查閱文獻資料提供了物質保障。
十一、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1.結題報告。
2.個案、隨筆、研究論文等課題研究資料。
3.小班課間游戲集。
課題研究方案3
一、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方案的組成:
一個完美的課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課題名稱
2、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系及區別
4、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5、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7、研究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8、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措施
9、預期研究成果
二、課題研究方案的撰寫
1、課題名稱的表述
課題名稱一般包括:研究對象、研究的范疇和研究方法三要素。比如:《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操作性研究》,這個課題中研究對象是教學設計;研究范疇是新課程背景下;研究方法是操作性。當然,課題名稱的表述有時也可以省略研究方法:例《高中化學實驗課趣味性的研究》(張瑤)。課題名稱的表述常用陳述句型,名稱要正確、規范、新穎,句式要簡潔,一般不超過20個字。
2、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課題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時代背景,回答的問題是為什么要進行該課題的研究,該課題的研究是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確定的。一般從現實需要角度去論述。例如國家、教育部新近出臺的政策法規,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對教育教學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現行學校教育、學科教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差距。例:《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操作性研究》提出的背景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新課程理念的呼喚,二是新課程實施中的“盲區”。
因為新課程理念與教師課堂教學設計間出現了問題,選擇了這個課題。
課題的研究就是要建構新理念與新設計間的立體橋梁。
因為新要求、新標準、新政策、新理念與現實存在問題,課題研究就是奔著問題而來,為問題的解決而研究。問題是教育科研的支點。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仍以《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操作性研究》為例,所要解決的問題有三:一是針對新課程理念與現實教學設計的游離,解決如何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全方位地落實新課程理念;二是針對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教程”設計,解決如何創新為人的發展的“學程”設計;三是針對新課程實施中的.盲區,解決如何建構符合新理念的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及操作樣式。
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著必然的、照應的聯系,不能游離或架空。
3、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系與區別
闡述這部分內容必須采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通過查閱資料、搜索發現國內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課題研究的現狀與趨勢,即有沒有人研究。
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們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正在向什么方向發展等。把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因為擁有了近似或界于同一課題研究的國內外現狀與趨勢,對該問題的研究就擁有了更清醒的了解,更明確的研究思路。
本課題與之聯系及區別,狹義地講,聯系即借鑒、吸收,借鑒其成功經驗,吸收其理論精華;區別即創新,即課題近似或界于中的研究致力點的差異,力求表現出自己課題研究的個性及特色。這一部分的闡述應力求精當,力求體現自身研究的價值。
4、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指向操作層面,即通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么促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好處。它的闡述同理論假說(也有的課題研究方案直接寫為理論假說),通過假設關系的復句,勾勒通過研究可能會或一定會產生的實踐效果。
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是植根于教育教學真實土壤的“草根化”研究,在理論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能比較匱乏,但也不可否認,通過研究,達到了對某一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對某一理論進行了具體闡述與充實,或許還會產生賦予全新內涵的實用理論。
在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這一塊的撰寫上,千萬別硬扯,有就寫,無則免。
5、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課題的可實施性,它建構于先進的理念、科學的設計、扎實的功底等,一句話,就是要從若干方面說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有實力、有能力、有潛力。
如我校《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操作性研究》中,用“迎合時代,有生命力;順應需要,有潛在力;源于實踐,有激活力;設計合理,有感召力”四個短句構成四個方面,闡述了該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6、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界定即定義,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說明。
采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采用分——總的方法,對課題中的研究對象、范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分別給予概括,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以《在教學實踐反思中提高青年教師自我監控能力的研究》為例,該研究課題的核心概念是“教學實踐反思”和“自我監控能力”。只有明確這兩個概念,研究內容才能界定準確。采用分——總的方法,其對課題的界定為:
教學實踐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決策、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是通過提高參與者覺察水平來促進自身能力發展的途徑。
自我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成功達到預期目標,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反思中提高青年教師自我監控能力的研究,是指向青年教師,力圖通過引導青年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以審視、分析為手段,努力提高青年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自我控制、調節等能力的研究。
支撐性理論亦曰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理論支撐行動,科學的理論是科學研究的保證。
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再通俗一點講,作文生活化、數學生活化研究需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為理論依據;“生本教育”的研究需以發展心理學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依據;教學設計的研究需以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加涅的《教學設計原理》為理論依據。
7、研究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對課題研究達到理想的預設,它一般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認識性方面的;二是技術性方面的;三是實效性方面的。仍以《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操作性研究》為例,三級目標的表述分別為:形成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認識性目標);構建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操作性樣式(技術性目標);實現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師生雙贏。
研究內容是研究方案的主體,是課題研究目標的落腳點,研究內容要與課題相吻合,與目標相照應,具體回答研究什么問題,問題的哪些方面。要努力從課題的內涵和外延上去尋找,緊密圍繞課題的界定去選擇研究內容。它要求把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內容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小問題,從而產生課題大框架下的子課題群。
研究過程即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
一般劃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中期實施階段、后期總結階段。每一個階段有明顯的時間設定、詳盡的研究內容安排、具體的目標落實,從而保證研究過程的環環緊扣,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務達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徑、手段或操作規律,它具體反映“用什么辦法做”。
研究的方法服從于研究的目的,也受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特點制約。在具體的方案設計中,要根據各時段研究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盡可能地寫明怎樣使用這種方法和用這種方法做什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實驗法、調查法、文獻法、經驗總結法、個案分析法、行動研究法、比較法、解剖麻雀法等。
注意,這一部分是課題方案設計的主體,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目標任務如何得到研究落實,在這部分應給人一覽無余的感覺。
8、完成本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組織保證:成立課題組、健全研究機構,做到研究任務、時間、人員三落實;制度保證:制定課題管理條例、規范學習、研究制度,以激勵為杠桿,激活教師研究熱情;經費保證:設立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保證研究過程中相關書籍、必要設備的添置及外出學習、開展活動等的經費來源;技術保證:聘請專家擔任顧問,選派骨干外出培訓,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課題研究與學校工作相協調:做到教學科研化,科研教學化,使學校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同步發展、共同提高。
9、預期成果顯示
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集、教學策劃集、教師論文集、研究專著、教學軟件(包括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研究周期較長的課題,還應分別有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階段成果可以按學期列出。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課題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義。
課題研究方案4
本文從現代職業教育背景出發,通過對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社會需求類型以及學科定位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出路。
1、現代職業教育背景綜述
1.1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的形成
為適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現代職業教育背景的形成是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任務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中高等教育的目標已漸漸不局限于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而是逐漸轉向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院校對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以及長期教育改革和規劃的文件,暗示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正在慢慢進入軌道,同時也意味著普通本科和應用技術型本科將是今后高等教育辦學的兩個主要方向。
然而,這一大方針如何在國內諸多轉型和待轉型院校進行具體落實也成為了一道難題,需要教育部、地方院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1.2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研究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在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如何科學合理地面對應用型大學建設帶來的挑戰,培養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的環藝專業人才是該專業當下任務中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研究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提高環藝專業競爭力,在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并于高職院校對接帶來的機遇基礎上實現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建設,培養出實踐能力比研究型大學強、專業理論知識和能力又比高職院校強的環藝專業人才。與此同時,在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對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有利于與社會發展需求接軌,既要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要適應市場和行業瞬息萬變的發展訴求。[1]
2、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
2.1 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在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為了適應行業對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亟須改革。以市場調研為依據,校企合作為基礎制定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利于避免與市場脫節現象的出現,增強企業的參與意識并形成有效對接。
另一方面以專家論證為依托,在遵循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培養方案和配套的教學計劃,組織除專業以外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領域的專家參與環藝專業課程結構、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化、科學化地研究和探討,從而形成一套最符合本專業長足發展的.、符合本科院校教學規律和社會需求的應用型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還應注重以應用定位為根本,以形成能力培養體系。
應用型人才是指在體現高等教育和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同時,還應當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獨立解決就業后可能會遇到的相關專業和行業問題。因此,在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上要鞏固好應用定位根本,汲取傳統的研究型和學術型人才培養方案的營養,并結合學生特點、教師教學特色和地域風格等因素從而建立以能力培養為體系的含義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結合地方院校環藝專業教學實際和人才培養規律,若想要將市場所需知識和能力整合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去,就應當制定以“4+2”模式為主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專業技術擴展能力以及創新創業技能四項能力,在素質能力和課程體系建設兩大方面同時打下堅實基礎,即保證本科教育要求,又滿足學生深入學習、考證、考研等方面的需求。
2.2 專業教學模式構建
環藝專業教學模式的構建工作主要可以分為工作室導師教學模式構建、軟件課程教學模式構建兩部分。工作室導師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求以環藝設計行業的實際需求為基礎,由導師帶領學生成立工作室并適當調整學生培養目標、教學內容以及課程安排等,延伸環藝專業的外延拓展,設置以工作室模式為主體的實踐環節,增加以提高實踐能力為主的課程。
工作室導師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完成藝術設計公共基礎課程,在大學二年級修完設計輔助軟件的入門操作課程,大學三、四年級被分入各個工作室并走向社會。這一模式下地方院校、環藝專業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更加密切,有利于環藝專業學生在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減少進入工作角色后適應設計和相關領域工作環境的時間,提高專業技術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
軟件課程教學模式衍生于西方各大設計學院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實踐課程為主,注重軟件操作訓練,并輔以相關設計原理、設計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環境照明設計和陳設藝術設計等理論知識的講解。該教學模式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大背景,更為注重應用實踐能力和技術技能素質的培養,創造性地通過客觀軟件技術的輔助將學生的專業課程和實踐練習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3、結語
學術型和研究型院校向應用型院校轉型的趨勢響應了國家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大戰略決策。在此背景下,我國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方案、課程建構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創新改革,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操作能力,將傳統型環藝專業人才轉變為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將系統教學變為融合了創意思維訓練的教學,這也是解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部分院校“高不成低不就”現狀的重大舉措。
本文從現代職業教育背景出發,以培養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分析了當前我國地方院校環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問題并指出了環藝專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只有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行業需求、緊扣現代職業教育這一時代背景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使環藝專業長足發展。
課題研究方案5
各縣(市、區)教育局教研室,全市各普通高中:為深入開展溫州市“三小”的活動,激發高中學生探究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經研究,決定開展20xx年溫州市高中學生數學小課題評選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參加對象
全市在校高中學生。每個課題成員可由1至3位學生組成,必須為就讀同一所學校的學生,并由該校的一位指導老師帶領。
二、選題要求
小課題選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對教材知識的生成與發展過程的見解,包括代數、幾何、概率、統計等。
2.數學在各領域的.應用。
(1)工程應用:包括計算機、互聯網、通訊、信息及數碼科技等。(2)商業應用:包括經濟、金融、物流、管理、決策、運籌學、交通運輸等。(3)科學應用:包括醫藥、物理、化學、生物、環境及健康問題。(4)創新設計:包括圖形設計、游戲等。
三、評選流程
1、上交方案:20xx年10月15日前提交高中數學小課題研究方案(見附件1),各縣(市、區)教研室和各市局直屬高中填寫溫州市高中數學小課題評比推薦清單(見附件2),一并發至。
2、上交報告:20xx年12月31日前提交課題報告(封面見附件3,正文第一頁為研究方案),格式不做限制。各縣(市、區)教研室和各市局直屬高中按清單順序發送電子稿,書面材料(須學校蓋章)一式5份送至市教研院405室。3、初評:市教研院將聘請大學1名,中學4名組成專家評審團對課題報告進行初審,根據初評成績公布參加復評名單。
4、現場答辯:復評將在20xx年1月份采取答辯會的形式現場亮分,評出一、二、三等獎各若干名,發給獲獎學生及其指導教師榮譽證書。獲獎成績作為溫州市第二屆小數學家評選條件之一。
二○xx年九月十三日
課題研究方案6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覺得只注重一本教科書的學習已經不能有效的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也不適應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于是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但審視當前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卻不令人樂觀:其一是教師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教師本身不愛讀書,又如何指導學生讀書呢?其二是家長支持力度不大,多數家長只要求孩子學好課本知識,并且周末的時間全安排孩子上各類語數興趣班,至于課外書有時間就讀,沒時間就不讀,即使讓孩子讀課外書,也讀一些與作文有關的書,比如:日記起步,作文起步等,對孩子的閱讀水平的提高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其三是孩子沒有一個好的書香氛圍,僅有的一點熱情很快消失,便成了負擔。其四是對課外閱讀課指導薄弱,很多教師都專注在書本上,而且花大力氣研究考試,受到考試的束縛,把課外閱讀作為附屬品。
基于以上問題,我提出《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實踐研究》,其研究的價值在于從兒童的心理與實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激發孩子的閱讀樂趣,養成經常讀課外書的習慣,達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針對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要求,并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年齡階段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書籍,采用講述故事、繪本閱讀指導、故事文吟誦、班級讀書會等形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國內、國外相關研究述評
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閱讀教育的研究。一些發達國家,課外閱讀已成為閱讀教學目標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甚至政府直接介入。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1998年10月簽署了閱讀卓越法案;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長就宣布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英國提出要利用班級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中為兒童提供豐富的讀物;法國在假日中心建立課外閱讀計劃。從大陸的情況看,目前很多學校和老師在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實踐等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總結出了不少寶貴的經驗。浙江特級教師樂蓮珠老師出版了《快速閱讀教學》一書,在指導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上有其獨到的見解。但總的來說,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和相關理論研究的滯后,一直沒有能夠在小學階段建立起一個科學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課程體系。
三、理論依據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并規定了具體的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萬字。
2、蘇霍姆林斯基有關閱讀的論述。
學生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于他會不會有效地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否閱讀。因此,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他還提出了閱讀跟學習緊密聯系的主張,認為閱讀給學習創造“智力背景”,認為課外閱讀“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
3、心理學觀點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的心靈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向質變的發展過程。而大量閱讀、語言的積累則是促進質變的有效渠道。因為大量閱讀擴大了信息的輸入和積累,這些信息的廣泛性、層次性和新穎性,促進學生人格與才華向高層次發展。再者,根據人的發展關鍵期論點,十三歲以前,也就是小學階段是人的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遵循兒童心理發展規律,讓學生多讀多記,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豐富詞匯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準備。
4、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的四大要素。在學習過程中,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認知的主體,教師由舞臺上的主角變成幕后導演,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教師應組織協作學習,并對學習過程加以引導,使之朝著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
四、對課題名稱的界定。
“課外閱讀有效性”:所謂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拓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有效”意味著人們在實現目的的過程中的一切付出都能產生好的效果,達到預期目的。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符合規律性,本課題是指課外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和符合規律性,由于它是符合規律性的,因此就能事半功倍,又因它是講究實效性的,因此就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達到最佳的效果。
“實踐研究”:即行動研究,就是在實踐中進行研究,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在反思中矯正行為,增強實踐的有效性,即在課外閱讀的活動中研究課外閱讀。
五、研究目標
1、本課題從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入手,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探索小學六年課外閱讀的內容、閱讀的形式以及課外閱讀指導的方法,形成學校課外閱讀指導特色。
2、本課題研究旨在通過讓教師介入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與教師的指導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導形式,提高推薦閱讀的質量,使學生真正走進課外閱讀,品嘗課外閱讀的樂趣,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通過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使學生喜歡閱讀,在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學會做人。
六、研究對象、方法
(一)研究對象:小學段全體學生
(二)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一定范圍的調查,歸納出目前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積極與消極現象,以及這些現象背后的內在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此方法一般用在研究初期。
2、行動研究法。“周曉玲名師工作室”的六個學員所在學校開展課外閱讀的實踐,邊行動邊研究。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強調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堅持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做到總結成果和推廣運用相結合。這一方法伴隨著整個研究過程。
3、個案分析與經驗總結法。不斷收集教師的典型課例及相關教學細節,從中發掘和提煉有效的實施舉措,及時予以推廣。注意收集積累和總結課題研究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通過撰寫論文、教學反思等形式,及時總結,定期交流。在研究后期采用此法較多。
七、研究內容和策略
(一)、研究內容
1、探索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實踐研究的途徑,通過兩年的研究與實踐,使學生養成“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具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知書達理”的文明人。
2、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將指導閱讀和自能閱讀進行銜接和整合。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為小學階段要完成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制定體切實可行的措施。
3、分年級段研究內容(此次研究主要以低、中年級段學生為主)
1)、小學低年級段(1——2年級)
(1)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
(2)誦讀兒歌、童謠和淺顯的古詩詞。
(3)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學會做簡單填空式讀書筆記,每學期不少于15篇。
(4)積累一定的成語、警句,背誦優秀詩文8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至少讀學校推薦書目3本。
2)、中年級(3——4年級)
(1)閱讀著名童話、寓言、故事。
(2)閱讀淺顯歷史故事,科普科幻讀物,古今中外寓言。
(3)誦讀優秀詩文,背誦優秀詩文80篇。
(4)會做摘錄筆記,每學期不少于20篇。總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讀學校推薦書目不少于4本書。
3)、高年級(5——6年級)
(1)閱讀面擴大,開始閱讀文學名著,及科技文章。
(2)開始寫閱讀欣賞筆記,每學期不少于25篇。
(3)背誦優秀詩文80篇。
(4)二年內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至少讀學校推薦書目不少于5本書。
(二)、研究方法與途徑
(一)保證課外閱讀時間
(1)每周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各班按課程表上好每周課外閱讀指導課。
(2)每天保證20——30分鐘家庭自由閱讀時間。
(二)保證閱讀量
我校的課外閱讀實行“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低年級的閱讀量為5萬字,分解到各個學期,每學期應達到12500字;中年級不少于40萬字,分解到每個學期應達到10萬字;高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即每學期應達到25萬字。為了保底,每天閱讀量500字左右。
(三)推薦課外讀物,做到“兩統一”
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篇章,推薦讀物,做到在統一的時間閱讀統一的書籍,既便于檢查,又便于學生及時交流,提高閱讀質量。
(四)指導學生閱讀
1、上好閱讀課。
(1)確定經典著作書目。
(2)制定閱讀指導課計劃、撰寫教學設計。
(3)每月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
(4)每學期一次閱讀指導課展示活動。
2、做好讀書筆記。
“記”是讀的強化,讀的深化。
3、開展多項活動,加強閱讀交流
這一環節是激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的動力環節。在學生讀書有了一定收獲或讀完一部書后,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交流讀書“成果”,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平臺,讓學生暢談讀書收獲,享受成功的喜悅,實現自我創新。操作方式有:
(1)每周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2)每學期舉行一次全校課外閱讀展示活動。
具體形式可以是:故事會、書評會、演講、朗誦會、作文比賽、閱讀知識競賽、優秀讀書筆記展、誰讀的課外書多評比賽……這些“交流展示”活動的開展,不但可以讓學生在對話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讀書方法,提高生命創新的價值,而且會激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的興趣,把課外閱讀進行到底。
(五)加強考查與評價
通過考查與評價,監測本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對方案的實施情況。既要考察各班級對方案落實與否,又要考查學生每天讀與未讀,讀得多少,閱讀習慣形成的好與差,以便確定對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
對學生的考查主要依據是以筆墨為憑。
1、教師定期檢查。如檢查讀書卡、讀書筆記等。
2、家長督促、檢查。
3、小組同學互查。
對教師的考查重在考查其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及活動開展情況,具體考查內容有:
1、檢查班級課外閱讀活動課是否有活動方案計劃、教學設計。
2、檢查班級是否有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跟蹤檢查記錄。
3、進入班級隨堂聽課外閱讀指導課。
4、每月有課外閱讀活動小結,每學期有總結。
(六)科研手段
1、行動研究法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理論研究與實際教學相結合,邊歸納,邊總結,形成一套系統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方法與策略。
2、個案研究法
要求研究者從本專題入手,針對某一課例、某次活動等進行個案研究,提煉出共性的結論。
3、調查法
專題研究之前及研究過程中,采用調查方式,進行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相信通過制定方案,具體實施,考查評價,進行持續改進,層層深入,循環上升,一定能將“課外閱讀”扎實有效地進行到底,讓我們的學生“嗜書如命,每天閱讀,務成習慣,終生堅持”!
八、研究步驟
(一)、課題前期工作:20xx年4月—20xx年5月。
針對現有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現象,學習、研討提出課題:如何改革現行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使之適應新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選準研究方向,確立研究課題,學習有關方面的資料,對研究內容有清楚的認識。
(二)、課題啟動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整理課題申報相關資料,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2、收集國內外有關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探索與研究文獻及實踐資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計劃,做好實驗準備。
(三)、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8月—20xx年4月
1、進一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并深入實踐研究。
2、按方案開展課外閱讀指導的實踐研究,定期組織案例分析與交流。
3、做好研究過程中的資料積累,并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匯總。
4、開展“閱讀匯報課”和教學設計、經驗論文撰寫等活動展示活動成果。
5、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四)、課題的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2、對于在研究中形成的所有材料進行整理、匯總,并認真撰寫結題報告,進行總結提煉和實驗成果的綜合評估。
3、全面總結提煉研究經驗,推廣研究成果。
九、預期成果
通過一年的努力,使學生養成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能做到“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十、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方案、經驗總結、論文;
2、推出顯現研究成果的觀摩課;
3、編寫各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書目;
4、編制學生讀書筆記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
6、反映研究活動的影像資料。
課題研究方案7
福建省已進入高中新課程實驗,如何積極穩妥、扎實有效地開展高中地理新課程實驗,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重點與熱點。地理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能否落實新課程理念,達到預期的目標和結果,決不是某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技術的辭舊迎新,它需要在“教學理念”或“教學信念”的支持下展開教學設計,取決于教師如何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及其教學實施。
摒棄無效教學,改善低效教學,進行有效教學,保證新課程目標的實現,是教育實踐問題的挑戰,也是國際教育比較的啟示,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育發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學成為當前地理課程改革的熱點。
地理教師是有效實施高中地理新課程的`關鍵,如何做到“教、研、訓”一體化,讓教師在教學中搞研究,在教研中做研究,真正滿足教師學習的需要,激發教師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地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及實踐新課程的能力,是當前地理教師培訓的必然要求。
在高中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是新課程最終能夠成功落實的重要保證之一,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關鍵詞,有效性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是地理課堂教學中落實高中新課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從率先進入高中新課程的四個省區的地理高中新課程來看,并剖析我市地理課程改革情況,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避免走彎路、克服盲目性、隨意性,增強和提高地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效性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基于此,本課題組以全新的角度及獨特的價值取向,提出了《高中地理新課程有效性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研究》這一課題,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和發展趨勢,符合當前高中地理教學實際及地理教學改革形勢。
課題研究方案8
一、問題的提出(目的意義)
這部分主要要說明研究課題的設想從何而來,即選題的來源和背景,研究要達到的目的以及歷史和現實的意義。這是研究方案設計和研究過程的宗旨所在。問題的提出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選題論證,即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歷史及現狀的文獻情況及情況綜述。
(三)課題研究范圍的界定等。
二、研究依據和假設
(一)研究依據:包括政策依據、法規依據、教育科學理論依據及研究對象的自身發展規律依據等。
(二)理論假設:即對事物因果關系所作的一種推測,也就是對通過什么達到什么的一種預測。假設在表述上有四個要點:
第一,明確。假設一般是陳述句或復合句,必須包含兩個以上變量間關系的推測。
第二,新穎。反映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具有現實針對性。
第三,合理。符合求真、求善的要求及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
第四,可測。能通過明確的目標體系、具體的操作要求和科學的檢測標準來驗證。
三、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如前所述,研究對象的選擇方式,一般可劃分為總
體研究和抽樣研究兩大類:可根據課題的性質、要求、研究對象情況及研究力量的可行性出發進行選擇。對于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來說,多采用抽樣研究方式。抽樣研究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能代表總體的樣本進行研究,取得能說明總體的足夠可靠資料,準確地推斷總體情況,從而認識總體的特征或規律性。方案設計中要對抽樣的原則和步驟加以說明。若是實驗研究,則需對實驗班與控制(對照)班的確定原則、方法加以說明。
(二)研究方法:主要指具體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項課題都要有相應的研究方法。一般可采用綜合的方法、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這樣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結論。在方案中應提出用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進行操作等等。
四、研究目標
指課題研究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直接目標。目標要求明確、內涵和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夠檢測。
五、研究內容
研究目標要通過研究內容來體現。研究內容是在理論假設和研究目標的基礎上,將研究思路具體化。通常是將研究變量分解成若干子課題,各子課題為總課題服務,既各有側重,又互相滲透,構成統一的整體。研究內容的確定就是對教育中各種變量進行考察、探討、測試、調查、實驗,以揭示其本質特征,揭示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達到對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在研究內容的設計中,要確定變量的類別和性質,劃定變量的范圍,說明變量的控制方法,并制定標志變量變化的標準(即指標)。對于實驗研究,應對如何操縱自變量,如何檢測因變量,如何控制無關變量
作出具體的說明。
六、研究步驟
設計研究步驟,就是確定研究實施過程和時間規劃,即對研究的具體階段、安排等做出設計。研究的每一步驟、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每個階段需要的工作時間,都要寫進書面計劃中。對每一階段的任務和實施過程必須作出具體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七、保證措施
主要是對人員培訓、研究材料和設備、測試工具以及經費等問題提出具體落實措施,以保證課題研究順利完成。
八、成果形式
主要指最終成果形式,即研究的過程和研究的結果用什么形式來表現。一般應為研究報告、調查報告或實驗報告。對于比較大的課題,除了要有最終成果形式,還應該有階段成果形式、子課題成果形式和總課題成果形式等。在確定成果形式時,應明確責任和分工,以確保成果的完成。
此外,在總體研究方案設計的同時,還應制定執行方案(包括指導思想、研究原則、步驟和階段要求、基本方法、檢測手段、儀器設備配置、資料搜集和積累等)和評價方案(包括學生發展質量指標體系,施評時間、程序及主要方法和工具,評價小組成員的組成等)。
課題論證的內容
課題論證的內容一般就是申請書上的內容,即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突破,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等。
1、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目的意義是對課題研究價值和作用的總體設想。目的是指對該項教育科研活動的結果以及借助一定手段達到這種結果之途徑的預測和設想。目的可根據課題的類別、范圍分為戰略目的、戰術目的、總體目的、分項目的、抽象目的、具體目的、間接目的、直接目的等。意義是指對該項教育科研活動將造成影響作用的.預測和設想。意義可分為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國內意義、國際意義等。一般在申請書中人們常常把目的和意義混為一談,其實目的是直接性結果,而意義為間接性結果,是結果的影響作用。有的把目的意義就放在“問題的提出”中一并闡述。
2、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這是指該項教育科研活動內在諸要素的總和,是促進教育現象發展變化的主要研究活動。一般可分為概括性內容和具體性內容。主要內容的陳述要簡明扼要、提綱挈領,不可太簡單,但也不可過于具體。要使人閱讀后感到明晰,知道該課題研究一些什么問題。
3、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突破。這一項是為了考察該項科研的基點或起點。一般要寫出國內外對此課題研究的已有成果,哪些問題已達到什么水平和程度。要注意用事實說話。因此,一定要多方查閱和盡量掌握足夠豐富的有關信息資料。還要注意防止孤陋寡聞、道聽途說、掛一漏萬、以偏概全等現象發生。突破內容則要求在闡釋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說明該項研究在哪門學科、哪種領域、哪個問題、何種程度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課題的地位、作用和貢獻,要如實地中肯地予以表述。
4、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主要包括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物質條
件和精神條件等。著重分析說明課題研究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結構、能力結構、年齡結構,研究單位的資料準備、科研手段、經費來源、時間保證、活動陣地、咨詢力量等。課題組的成員要注意不同學科、不同專長、不同能力、不同年齡的比例協調和搭配合理,形成多維互補的人員結構。目前課題組多以教育科研、教育行政、教育實踐人員三結合的形式組成研究隊伍,形成互相配合、團結協作、共同努力、集體攻關的較為理想的結構模式。對資料準備情況要做概括性介紹,不必詳細列舉,說明是否掌握了與該課題研究相關的前沿信息以及資料儲存比較完備的情況。要說明科研裝備設施、技術手段的現代化程度和科研方法途徑的科學性、先進性、務實性。要強調說明有否研究時間和財力保證,有否專家咨詢指導力量等。
無論哪種類別的論證都要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客觀性、科學性、準確性、可行性的質疑式的檢驗和論證,乃至于科學術語、概念、原理、原則的使用是否準確無誤都要認真進行推敲,保持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務實的科學風格。
課題研究方案9
一、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現行的教學方式為傳統的“平行分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性,而且班級人數較多。如果按著中等的學生上課,長期下來必然形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優等生沒有動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識也掌握不了,經以后的學習和相關科目的學習帶來困難,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因此我們組打算摸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實施分層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能力,激發創新思維。
二、課題的涵義及研究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在掌握學習的理論中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異成績,主要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能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的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分層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條件和全新的學習機會。”
原蘇聯心理學家科魯捷茨基對兒童的研究實驗表明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所以只要能把成績和個性指標相近的學生分在一個層內,把教學目標分層化解于教學內賓的安排,作業練習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之中。學生們將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原有分班體系不打亂的前提下如何分層備課,分層上課,分層作業和分層輔導,實施分層后的教學班級與不實施分層班的教學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比較。
三、課題研究實施方法
1、學生分層
本年級共有十個教學班,初一入學時有五個英語特色班和五個普通班。特色班的學生基礎,學習習慣等較普通班的學生好些,因此我們在原有班級的體系不打亂的情況下,將10個班級分為兩層一類班、二類班(各五個)。選擇(1)(4)(5)(6)(9)做為實驗班,其他五個班級作為對比班。并把實驗班里的學生分為A、B、C三組。A組(競賽組),B組(提高組),C組(基礎組)。教師的分組要根據半年多來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合理分。各組里的人員可根據每次大考情況滾動,以調動他們的競爭意識和積極性。
2、分層備課
教師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三組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教案中有所體現,對A組的同學必須有適當的提高題和補充內容。這部分內容由朱永生老師負責提出,并交由關彥華、周雪祥三人共同討論確定,對于C組同學至少應掌握到什么程度由孫月芹老師提出并提交關彥華、周雪祥三人共同討論確定。
3、分層授課
兩類班級在授課時要有所區別,一類班的授課可直接切入主題,放開了,向更多深更廣的方向發展,速度也可稍快些,每節課討論、獨立探索的時間可長些。二類班授課注重復習引入,慢慢過度到新課,側重基礎知識的講、練,另外對于同一個實驗班級,如何對A、B、C組的同學授課,實現備課中的目標,這是我們感覺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們準備在授課時按備課中的要求先達到以C組的目標(A、B當然要達到了)。然后讓C組同學練習鞏固,再讓B組同學達到B組目標(A組當然達到了)。然后讓B組同學練習鞏固。最后再對A組同學提出更高的目標。
4、分層作業
對三個組同學的作業要有所不同。C組側重必須的基礎題,讓他們做熟。
B組除了必須完成C組的外,側重中等難度題,有一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題,A組同學C組題可少做或不做,側重中等題加一、二道綜合知識運用題,注重做考察能力題,尤其在新課結束進入全面復習階段。
5、分層輔導
對學生的輔導是學生掌握、鞏固所學課堂內容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課后的輔導方面我們準備采取兩條路:一是將全年級的尖子生(40人左右)組成競賽組,由專人,專時集中每星期輔導兩次;第二條路是在各實驗班級,讓學生之間相互輔導,具體做法是,分在A層的同學有老師輔導。B層的同學由A層的同學具體輔導,每人輔導2-3個同學。B層中較好的同學再輔導1個C層的同學。盡量調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輔導他人的過程中自己得到發展和提高。
實驗班輔導網絡圖
C組
B組若干
C組
四、課題研究步驟
由于本課題在20xx年4月開始啟動,本屆學生初一年級即將過去,因此研究過程結果主要放在初二、初三階段,具體研究步驟如下:
20xx.4-20xx.5開題準備
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吳中區下發的十五滾動課題,討論根據當前教改形式和我校的具體情況確定研究課題。
20xx.5-20xx.6課題論證,制定研究方案
根據學習討論,我組同志認為目標教學分層教學是當前教改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國內外研究的人較多,有廣泛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同時,做為一個城區學校,在上級不允許分快、慢班的情況下,如何兼顧到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確定了該課題,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20xx.9-20xx.1實施研究第一階段各實驗玉篆開始實施分層教學20xx.1寫出第一階段的總結報告。20xx.3-20xx.7實施第二階段研究
在第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適當修正,補充研究方法,20xx。7寫出第二階段研究報告。
20xx.9-20xx.1實施第三階段研究進一步調整、修改前一階段的研究方法,20xx.1寫出第三階段研究報告。20xx.3-20xx.6實施最后一階段的研究,并完成結題報告。
五、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
關彥華全面負責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工作
朱永生主要負責協調分層備課、分層作業時,A類學生應達到什么水平,應補充、拓展哪些內容,并負責階段性論文的撰寫。
孫月芹主要負責協調分層備課,分層作業中C類學生應掌握到何種程度,作業應補充哪些基本題,并負責階段性論文的撰寫。
周雪祥負責收集一些實驗數據,并負責階段性論文的撰寫。
袁一鳴負責收集一些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狀況,并且組織大家及時學習,把本班實驗情況及時向上匯總。
談建青負責在各實驗班、對比班搞一些調查,并把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整理。
課題研究方案10
一、課題的提出
1.理論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對于小學生來說,寫字不僅可以鞏固識字,還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審美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文化素養。
2.現實意義
“字如其人”,規范、工整、美觀的字,就是一個人的第二形象。但是在現實中我們研究發現部分學生寫字能力較低,很少有能達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造成這種狀況的我們認為主要有這些原因:首先是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偏重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學生的寫字能力的訓練。學校所設的寫字課流于形式,隨意被擠占。寫字教學收效甚微。其次信息化的加快,寫字的育人功能受到弱化。方塊字是我們的國粹,寫好漢字是每個中國人應該掌握的最起碼的基本功。對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對學生意志的磨練、情操的陶冶、良好習慣的養成、堅強品格的培養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再則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手掌肌肉尚未發育健全,力量較弱,對筆的控制能力較差,容易造成姿勢不夠端正。寫字要經過長時間艱苦的訓練。遙遠的成就感消磨孩子們寫好字的積極性。使有的.的孩子不愿意寫好字,練好字。
基于以上幾點,我們認為本課題的提出適應了教學需要。
二、課題的界定
課題中的“書寫方法”是指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坐姿標準,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時正確的坐姿、書寫時眼睛和書保持適當的距離、正確的握筆姿勢、眼睛隨手由左而右的習慣,是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鼓勵和培養的。讓學生在正確的書寫方法下體驗成功,從而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書寫習慣。
課題中“小學低年級寫字指導研究”旨是通過教師課堂教學中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對漢字筆畫的書寫進行系統的講解,讓學生在一、二年級寫字的起始階段獲得正確的漢字的書寫習慣,同時在教學過程對學生的正確書寫姿勢進行正確的引導,以期達到“三個一”的要求:眼離書桌一尺;胸離書桌一拳;手指離筆尖一寸。同時養成正確的書寫漢字筆畫順序,養成良好書寫習慣,達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三、課題研究.目的、內容、方法
1、研究的目的
⑴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坐姿的培養,促使小學生“雙姿”的正確養成。
⑵讓小學生從楷書起步,楷書是練習寫字的基本功,從楷書的基本筆畫、書寫順序練起,逐步過渡到漢字的間架結構。一步步的引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
⑶通過正確的執筆方法,讓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養成想好再寫,同時做到持之以恒的練習態度來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研究的內容
⑴關于培養學生寫字興趣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寫字的興趣。
⑵培養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培養學生“兩姿”及讀帖等的習慣。
⑶指導正確美觀寫字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指導觀察、書寫和指導尋找漢字的書寫規律,寫出規范美觀的漢字。
3、本課題采用的研究方法:
(1)行為研究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邊歸納,邊總結,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最終探索出提高寫字教學效益的有效方法。
(2)調查法:對學生的寫字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問題,以便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解決。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記錄,通過剖析、歸納和反思,運用科學的經驗總結,確立可行的正確書寫姿勢。
(4)展覽評比法:通過學生的作品展示,評比展開大面積的“雙姿”習慣的養成。
4、研究對象一、二年級的學生
5、研究假設
途徑:采用教師講授的方法,讓學生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書寫順序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掌握過程,并且在此過程中不斷的滲透正確的書寫姿勢。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漢字的習慣。
⑴實驗教師豐富自身的文化修養,在課堂上,要及時發現漢字書寫規范、整潔、美觀的學生,對其進行積極評價,鼓勵學生向其學習,提高學生書寫漢字的興趣。
⑵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漢字的筆畫順序、正確的寫字姿勢,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⑶讓學生喜歡書寫漢字,通過實驗,使學生變得更加喜歡學習語文,最終促使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
預設效果:
⑴學生能夠按照正確的寫字姿勢進行漢字的書寫。
⑵學生能夠按照漢字的正確書寫順序進行漢字的書寫。
⑶學生書寫的漢字干凈、整潔、美觀。
⑷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
四、課題實施原則
寫字是小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一、二年級階段,學生剛開始學習書寫漢字,對漢字的基本筆畫、筆畫順序、間架結構以及書寫方法一無所知。因此,抓住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學習寫字的關鍵時期,教師從漢字書寫的基本筆畫入手,通過系統的講解和示范。讓學生通過模仿漢字的書寫開始,對漢字的書寫有一個逐步的了解和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使學生逐漸掌握正確的漢字書寫方法,把漢字寫的正確、工整、整潔、美觀。使學生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受到藝術的熏陶,美的感受,培養學生一絲不茍,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以及樂學求美的良好素質。
五、研究措施與步驟
1、步驟:
(1)準備階段(xxxx年3月xxxx年7月)
①確定研究人員,總結已有經驗,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對實驗教師進行系統培訓,提出具體的課題研究方案。
②閱讀小學寫字教學及教科研相關書籍,為課題研究做好準備。
③進行課題初步論證,形成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xxxx年9月xxxx年1月)
九月份:
1.制訂并學習寫字教學計劃;
2.寫字教學研討會。
3.檢查一二年級黑板的田字格是否落實規范
4.每月一次寫字比賽十月份:
1.強化學生坐姿、運筆、握筆的訓練;
2.檢查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的寫字姿勢。
3.寫字教學示范課研討。
4.每月一次寫字比賽
十一、十二月份:
舉行學生作業展評2.每月一次寫字比賽。一月份:繼續檢查姿勢及寫字質量;
(3)評價與總結階段(xxxx年3月xxxx年4月)三月份:
1.寫字教學優秀作品、班級評比。
2.總結階段寫字教學成果。
收集、整理有關材料,檢測各種策略的效果,結合理論綜合分析,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寫結題報告。
2.措施:
⑴營造寫字氛圍:班級設立寫字宣傳欄目,定期展示學生優秀作品。
⑵構建寫字課教學模式,上好寫字課,指導寫字方法,培養寫字技能。
(3)家校聯系,積極配合。
(4)抓好表率,表彰寫字能手。
課題研究方案11
一、課題名稱:如何解決學生在跑動過程中身體前傾角度的問題
二、研究背景:體育課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育狀況和個性發展。
隨著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對體育教學的研究也深入開展起來,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學必須建筑在科學的基礎上。中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階段,從生理到心理狀態正是迅速發展時期,對于一生中增強體質打基礎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體育教學,加大學生的興趣,有效增長學生體質。
三、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調查研究與制定方案且開始實施研究解決問題。研究目標主要是解決學生跑步時身體前傾角度原因教學方法的研究、教學效果評價的研究等。
第二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本階段的研究目標主要是鞏固研究課題實施和對本課題研究的過程進行資料收集整理、總結,完成調查與研究報告。
四、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研究,進一步加深對《標準》新理念的理解,為在理念與實踐之間架起橋梁,做些初步探索。
2、通過本課題研究,讓學生了解或初步掌握跑步時上體前傾角度問題原因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知道在跑的練習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跑步姿勢。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針對“學生跑步時上提前傾角度問題原因”設計及實施與策略進行一定的研究,形成有一定科學性、可行性、推廣性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研究過程設計
1、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組建課題組。收集有關材料,組織學習,制訂課題方案。
2、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8月)根據課題設計方案扎實開展研究工作,邊實施邊小結,不斷完善課題實施方案,撰寫階段研究報告,認真做好課題資料的收集和積累工作。
3、總結驗收(20xx年9月――20xx年10月)整理各類資料,完成實驗結題報告,迎接上級有關部門的驗收。
課題研究方案12
時間:20xx.8
立項號
20xxXKT-SX006
課題名稱
《幾何直觀在小學低段數學中的運用研究》
負責人
張帥旗
所在單位
臨潼區任留街道辦任留小學
研究背景:
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出現學生在給出結果,老師在總結時用抽象的文字敘述后,學生因為年齡小,抽象思維水平不高,有些問題感到解釋不清、不知如何用語言表達,陷入了“冷場”的窘境。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不少學生缺乏靈活、有效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方法。
研究意義:
首先,幾何直觀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很重要的科學研究方式,在科學發現過程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對于數學中的很多問題,靈感往往來自于幾何直觀。
其次,幾何直觀是認識論問題,是認識的基礎,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最后,幾何直觀是揭示現代數學本質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形成科學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借助幾何直觀,揭示研究對象的性質和關系,使思維很容易轉向更高級更抽象的空間形式,使學生體驗數學創造性工作歷程,能夠開發學生的`創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許多情況下,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幾何直觀不僅在“圖形與幾何”的學習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中。因此在小學低段數學學習中滲透進行幾何直觀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拐杖”,也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提升學生數學素養,這也有助于更好地銜接小學高段數學教學,為孩子今后進一步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我們選擇了《幾何直觀在小學低段數學中的運用研究》作為我們的研究課題。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幾何直觀:(開題報告幾何直觀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幾何或者其他數學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
小學低段的孩子們思維水平止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過渡,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幾何直觀憑借圖形的直觀性特點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抽象思維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充分展現問題的本質,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大門,開啟智慧的鑰匙,突破數學理解上的難點。在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空間想像能力、直觀洞察能力和用“圖形語言”來思考問題等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認識幾何直觀在數學學習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學會數學的一種思考方式和學習方式。
課題研究的步驟分三個階段:
1、在“圖形與幾何”領域內容的教學中嘗試對演示、操作、畫圖等教、學方式的研究,探索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2、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嘗試通過對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夯實學生圖形領域內容基本功,發展學生圖形猜想意識等的研究,探索發展學生直觀洞察力的有效方法。
3、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嘗試通過引導學生用圖形解釋、理解、分析、記憶數學知識或現象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發展學生用“圖形語言”來思考問題能力的方法。
實施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學習,并對研究情況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并撰寫相關案例、論文。根據預設的研究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課題研究。
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和論文,申請成果鑒定。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調查報告。對小學低段學生將幾何直觀在數學學習中的運用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了解該課題研究的學生基礎。
2、階段性研究小結。對每階段的研究進行反思、總結,并對下階段研究的內容、形式等進行調整,以通過不斷的反思、調整,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3、案例、論文。通過對在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典型個案的收集和分析,反思實踐中學生發展情況,積累鮮活的案例,形成案例分析;通過對整個研究過程的反思、總結,提煉出行之有效的發展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幾何直觀的方式、方法和途徑的運用,形成論文。
4、結題報告。
綜述課題研究情況,總結在一年的研究過程和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發展的狀況,提煉出有效的教學方法,體現研究成果的價值。
注:正文楷體小4號,篇幅控制在A4紙6頁的范圍內。
課題研究方案13
一、課題名稱:
如何解決學生在跑動過程中身體前傾角度的問題
二、研究背景: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育狀況和個性發展。
隨著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對體育教學的研究也深入開展起來,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學必須建筑在科學的基礎上。中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階段,從生理到心理狀態正是迅速發展時期,對于一生中增強體質打基礎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體育教學,加大學生的興趣,有效增長學生體質。
三、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調查研究與制定方案且開始實施研究解決問題。研究目標主要是解決學生跑步時身體前傾角度原因教學方法的研究、教學效果評價的研究等。
第二階段本階段的研究目標主要是鞏固研究課題實施和對本課題研究的過程進行資料收集整理、總結,完成調查與研究報告。
四、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研究,進一步加深對《標準》新理念的理解,為在理念與實踐之間架起橋梁,做些初步探索。
2、通過本課題研究,讓學生了解或初步掌握跑步時上體前傾角度問題原因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知道在跑的練習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跑步姿勢。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針對“學生跑步時上提前傾角度問題原因”設計及實施與策略進行一定的研究,形成有一定科學性、可行性、推廣性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研究過程設計
1.準備階段組建課題組。收集有關材料,組織學習,制訂課題方案。
2.研究階段根據課題設計方案扎實開展研究工作,邊實施邊小結,不斷完善課題實施方案,撰寫階段研究報告,認真做好課題資料的收集和積累工作。
3.總結驗收整理各類資料,完成實驗結題報告,迎接上級有關部門的驗收.
課題研究方案14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1、課題的現實背景:
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增強幼兒的體質,更大的價值在于通過戶外活動鍛煉幼兒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其身心的和諧發展。戶外活動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培養充滿朝氣、健康活潑的幼兒是學前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也需要加強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加強幼兒身體鍛煉。戶外體育鍛煉,可以為孩子提供增強互相協作能力和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機會,是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幼兒期是人的身體發展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是在實際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發展身體活動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為孩子創設一個積極、主動參與的活動環境,鼓勵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戶外體育活動中來。但目前在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教育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體育教學活動單一;體育活動形式不符合幼兒的年齡和學習特點;體育活動不能滿足幼兒的興趣等等。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課題的提出,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
這一課題的研究立足于改變我園幼兒戶外游戲的現狀,增強幼兒的創造力,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自主快樂的游戲。同時,也更新教師組織活動的理念,拓展老師的思路,增強教師的觀察和總結能力,促進教師向有力的支持者、智慧的引導者發展。幼兒園《綱要》“教師是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幫助者和引導者”這一理論依據,讓幼兒創造性的運用投放的材料而進行的戶外體育游戲。在孩子們玩這些物品的時候,教師將給予什么樣的支持呢?如何讓孩子們這樣的戶外游戲中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教師干涉活動的尺度是多少?孩子現在的游戲還處于無目的,無規則狀態,因此,我們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戶外建構是的體育活動,研究目的是:讓孩子們能自發的合作,將投放的廢舊材料自主的整合利用,發揮孩子的創造性來組合這些材料達到有趣的游戲,有目的的鍛煉。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充分的戶外游戲活動。然而,孩子的戶外活動內容單一,對孩子肢體和動作的訓練也缺乏針對性、系統性,難以達到鍛煉的目的。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園開始了對幼兒戶外活動的探索。
2、研究意義
(1)戶外活動是幼兒與豐富的活動材料、充足的空間、時間相互作用,促進其動作、思維、意志等方面發展的活動,也是培養、發展幼兒創新能力的一項活動,對幼兒將來的成長大有好處。因此,教師必須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
(2)在戶外活動中,幼兒的活動空間是室內的好幾倍,互相間的干擾很少,自由活動的空間非常大。幼兒處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境中能充分發展個性,激發出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有了廣闊的戶外活動環境,就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3)課題中的戶外體育活動具有選擇的自主性、環境的開放性、人際交往的頻繁性、內容的豐富性、創新性等特點。是滿足幼兒身體和心理發展需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在和孩子的玩耍之間,教孩子學會觀察,學會適應,掌握新知,建立自信,是最受孩子歡迎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戶外活動中運動能使骨骼強健,肌肉發達,促進身體健康發育;運動能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為大腦提供高質量的營養,使頭腦更靈活,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對幼兒園中班戶外體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對利用戶外體育活動提高幼兒運動能力的方法進行積極、大膽的實踐研究,試圖打破原有的體育教育模式,創設一個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特點的充滿情趣化的教學環境。希望對幼兒身體的發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幼兒園小班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研究。遵循幼兒園體育活動原則,根據本園幼兒的情況,活動的不同內容,幼兒不同的活動方式及環境等條件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適宜的材料、多樣的組織形式,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鍛煉效果,從而提高幼兒運動機能,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總結出適合本園幼兒身心特點的體育活動的教學策略,形成體現本園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
2、小班幼兒身體發展現狀調查研究。對我國幼兒園小班幼兒的身體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基礎。 3、幼兒園對開展幼兒小班戶外體育活動的現狀調查研究。該部分調查研究主要包括:小班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活動形式和途徑等,使本課題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研究之上,研究成果具有實用性。
4、影響小班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面:幼兒園的管理規范的影響、幼兒教師素質的影響、幼兒園戶外環境的影響等。
5、制定幼兒戶體育活動的策略研究。這部分研究內容是本課題的核心內容。提出優化戶外體育活動提高小班幼兒身體運動能力的有效措施,挖掘戶外體育活動的教育價值,探索小班幼兒戶外活動的有效指導策略。以期對不同幼兒園小班幼兒身體素質提高的研究提供現實的參考和指導。
三、研究方法設計及預期目標:
(一)研究方法的設計:
1、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實踐、觀察、反思、調整、修正方案、調整目標,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獻資料法:學習幼兒教育學、心理學及游戲理論知識,了解有關幼兒課間游戲的專業知識,并分析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現狀與動態,提高課題研究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3、個案研究法:對幼兒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表現出的典型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并進行系統地分析。
4、經驗總結法:對教育實踐工作及時的回顧、反思、總結、調整工作思路
(二)研究的預期目標:
1、幼兒目標:通過實踐研究,構建“戶外體育活動的優化方案”,促使幼兒更有興趣地參與到戶外體育活動中并與戶外環境產生有效互動;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環境里感受大自然的熏陶,促進全身心的健康成長。
2、教師目標:
探索出優化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方式以及有效管理的原則;根據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探索戶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和策略;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12月)
(1)對搜集到的相關理論資料進行梳理和歸納,形成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并向上級有關部門上報該課題。
(2)對課題進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對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進行修改并最后確定本課題的研究。
2、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對我國幼兒園小班幼兒的身體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找出導致問題存在的原因。并到其他小班對幼兒體育能力教育的狀況進行了解,學習先進的經驗,寫出學習心得。
(2)遵循幼兒園體育活動原則,根據本園幼兒的情況,活動的不同內容,幼兒不同的活動方式及環境等條件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適宜的材料、多樣的組織形式,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鍛煉效果,從而提高幼兒運動機能,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總結出適合本園幼兒身心特點的體育活動的教學策略,形成體現本園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
(3)對得出的階段性的研究結論及時總結,形成階段性讀書心得和案例分析的形式進行總結。
3、結題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本階段是課題形成研究成果的階段,主要是對各種研究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形成研究報告。
五、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本課題對于研究資料開展書籍期刊與網絡知識相結合,認真研讀國內外關于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研究,梳理知識結構,形成理論結構,以我園的學生生活狀況為研究積極進行調查問卷,形成初期的資料研究。
本課題分階段進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形成分階段成果和最終研究成果,當然這一切的成果離不開上級領導和學校對這一課題研究的經費支持。領導的指導關心、研究課題人員的努力、經費支持等,本課題一定會達到預期目標,形成優化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指導理論體系和幼兒園對于戶外體育活動的指導模式。
課題研究方案15
一、問題的提出
古人云:“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淺,國無禮則不寧”,我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熱情好客,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為世界各國所稱道。作為現代中國人,秉承優良的傳統美德,講文明、講禮貌,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立身處世的基本要素。而觀之現今社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禮儀之邦自居的國人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文明程度卻遠遠落后于當今的發達國家!所以如何把優良的傳統美德傳承下來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問題。幸運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禮儀教育又受到了國人極大關注,大家已充分認識到在現代社會中禮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表現,更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和能力。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學前期幼兒可塑性強,模仿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的干擾,是了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良好禮儀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禮儀啟蒙,在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形象,有利于培養明文有禮的下一代,形成一個真善美的良好禮儀氛圍,構筑良好的校園文化,形成社會教育合力,幫助幼兒糾正不良行為,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垛梁鎮中心幼兒園地處農村,靠近臺城,周邊工廠林立,大部分孩子來自于農村和農民工外來子女,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大多數孩子都是有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只知道在物質上給予他們很好的照顧,讓他們吃好穿暖,而在精神方面凡事都順著他們,缺乏對孩子的諄諄教導,以至于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禮儀,禮貌,也使他們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隨意、拖拉、不講衛生、不拘小節、有的連基本的交往禮儀都不太會。而我們街道經濟發展比較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步伐也不斷推進,對孩子的教育要求逐步提高,為了跟上發展的步伐,傳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建設文明校園、提高孩子的文明程度,我們設想在我園進行《農村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項目研究,并以此為突破口探索幼兒禮儀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我們憑借研究項目,注重行為養成、促進內化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并在研究過程中有效引導老師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營造文明禮儀的`氛圍,合理改善教育行為,努力構建禮儀教育的課程實踐體系。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教育幼兒“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等,為制定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目標和內容,形成一個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體系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2、心理學理論
學前心理揭示從0-6歲兒童心理的發展是身心不斷成熟的過程,處于不同年齡段的嬰幼兒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文明禮儀教育只有遵循學前兒童身心發育的規律,才能滿足其發展的需要,才能形成科學的教育梯度序列。
社會心理學揭示了人們社會行為的心理機制,文明禮儀教育著眼于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必須吸收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來探索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內部機制。
3、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重視做中學,實踐中養成習慣。任何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必須通過孩子親眼看、親耳聽、親身實踐,通過在循環往復的體驗中形成正確的理性認識,反復積累,最終把外在的行為表現真正內化成穩定的心理品質。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與重點
研究目標:
1、通過我園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活動,使我園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等,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使幼兒終身受益。
2、在《綱要》的指導下,以幼兒發展為本,探索我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內容、有效途徑和方法,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的實效性。
3、通過課題研究,形成教師關愛幼兒,幼兒尊敬老師,幼兒之間相互理解、關心、幫助的良好文明氛圍,同時,促使教師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的理念,激發教師認真學習鉆研的熱情,不斷提高研究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研究內容:
1、通過幼兒家長、教師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現狀調查,了解現狀,分析原因,提出策略。
2、挖掘、構建我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體系,開發適合各年齡段特點的“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園本課程。
3、研究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文明禮儀教育內容及教師組織指導實踐的方法、途徑及操作策略。
4、構建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文明禮儀要求,探究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的有效平臺和方式。
研究重點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構建適合本園的園本課程和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文明禮儀要求,探究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的有效平臺和方式,這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和方法
研究思路
1、思路
本課題將采用實踐-分析-總結-重構-實踐這一研究思路,在教學實踐中邊實踐邊思考邊分析邊總結邊調整,將“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滲透在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中,提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使幼兒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在實踐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最后形成并表現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2、方法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并以調查法、文獻法、觀察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為輔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研究過程
本課題計劃從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共四年)分五個階段進行扎實有效地實驗研究。
第一階段:20xx-09--20xx-01準備階段:課題論證、課題申報,填寫課題申報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織。
第二階段20xx-02--20xx-08實施階段一: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制訂子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理論學習,明確課題研究目的,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篩選有關課題研究內容的課程資源加強園本課程建設。
第三階段:20xx-09--20xx-06實施階段二:開展子課題研究活動:創建環境,營造氛圍;日常滲透,習慣養成;專題研討,共同提高。
第四階段:20xx-09--20xx-01實施階段三:繼續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修正完善研究方案,提升研究水平。
第五階段:20xx-02--20xx-06總結與結題階段:提出結題申請,整理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接受專家組驗收。各班撰寫階段性總結。
【課題研究方案】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方案10-05
課題研究方案06-25
[熱]課題研究方案04-08
課題研究方案[優選]10-14
課題研究方案范文09-23
個人課題研究方案10-10
小學課題研究方案07-11
實用的課題研究方案10-12
【精華】課題研究方案10-20
[必備]課題研究方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