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實施方案范文(精選14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程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程實施方案 1
有一方佳園,撐過往云帆,澆萬木春水,播灑知識瓊漿在學生心田;有一座殿堂,用深邃的思想、豐厚的文化,成就學子多彩的夢想,這就是萊西市經濟開發區中心中學。
我們開發區中學的辦學理念是:辦一所學生喜歡的好學校,為學生的美好人生奠基。根據這一理念確定的教育目標是: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幸福指數,不追求人人都考滿分,竭力讓每一個學生開心快樂的度過初中生活。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學校課程是實現這一理念和目標的重要平臺和極佳切入點。為做好學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近年來,在教體局領導和教研室的關心指導下,在史校長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領導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在省里也小有名氣。當然成績只能說明過去,為立足于更加美好的未來,還需要我們全體師生集思廣益,努力開拓,積極進取。為此,我們在過去兩年實施學校課程的基礎上,通過向老師、同學、家長等多方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征詢意見,吸取以前的經驗,并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重新制定了此課程。
一、指導思想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為了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需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鼓勵地方和學校在落實國家課程計劃的同時,自主開發和實施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地方與學校課程的課時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共占總課時的16%-20%。在此基礎上制定的《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試行)》也明確指出,學校課程的開發,應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原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體驗,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和探索領域,為他們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和表達的空間。增進學生對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會、自然、科技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藝術素養,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主動探究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我校認真學習國家、省市有關學校課程文件,結合學校自身所在區域特點,從挖掘內部潛力入手,逐漸形成了一套萊西市經濟開發區中心中學特色的學校課程教育體系。
二、培養目標
(一)學校課程。學校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在對師生的需求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論證的基礎上,仍然從“修身養志”、“經典誦讀”和“社會實踐”等方面,構建體現學校文化特色的課程。在開發學校課程過程中,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一是對國家課程進一步優化,在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學任務基礎上,重視國家課程的“校本化”過程(此項內容是否屬于學校課程,專家有爭議,我們學校暫且劃為學校課程);二是開發獨具特色的`學校課程,進一步體現獨具特色的學校文化追求。
(二)學生社團。學生社團課程通過開放、多元的學生社團系列學校課程的建設,不斷培養學生自信、自強、自省、自律的精神,提升學生的參與、組織、協調、管理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課程結構及門類
(一)修身養志學校課程開發系列
這個系列的學校課程的開發涉及到教育和教學的方方面面,前面兩年我們開發的學校課程項目都在其中,具體情況如下:
1、我校已開發的課程:
籃球、足球、乒乓球、田徑、合唱、舞蹈、音樂、象棋、國畫、素描、手工制作、手工編織、書法、英語、物理、地理、作文、名著閱讀、數學、微機,調查結果表明,我校現在所開設的多數課程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許多家長紛紛表示對非常支持我校學校課程的實施工作。今年可以繼續開發。
2、我校未開設但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包括未申報過、申報過未開設兩種情況)
(1)過去開發的國家課程校本化不夠細化,多數情況只是籠統的稱為趣味數學、趣味化學、趣味英語、趣味地理等,范圍太大,沒有針對性,往往成果就不夠明顯。今年可以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和目前教材的薄弱環節,將國家課程與學校課程整合或細化,使之能更好地適合我校學生的學情。如:語文語法、漢字拼寫、軟筆書法、硬筆書法、英語語法、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表演、數字速算、代數題歸類、存錢利率、數學測量、化學魔術、創新實驗、生活中的化學、物理的電工常識、實驗改進、生活中的力、光對社會的影響等等(招生對象可以是同一個級部的)。我校學生的薄弱方面,將國家課程與學校課程整合或細化,使之能更好地適合我校學生的學情。
(2)手工類如:編織、粘貼畫、創意制作、紙藝、布藝等,也可細化。例如,針對某一個品種的學習。
(3)航模制作、機器人足球、科技發明、禮儀、人際交往、演講與口才等課程屬于目前的薄弱課程,尤其人文方面的,國家教育部也認識到了目前在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也在大力提倡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所以歡迎老師們在這些項目上加強研究。
(二)組建學生社團
1、組建社團的宗旨:
為豐富我校學生校園業余生活,滿足學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我們這學期將成立學生社團,讓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自發相聚在一起,通過活動加深對專業知識理解,彼此交流、共同進步。同時,給社員提供一個積累社會經驗、展示自我才華的平臺。使學生初步形成某些特長,并不斷提高學生在各種文化領域方面的修養,培養學生的高雅情趣,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生活品質,為美好人生奠基。
2、組建社團的步驟
(1)調查學生意向,確立成立社團的領域。
(2)每個社團撰寫要成立的學生社團章程草案。
(3)招募成員。
(4)確立社團的指導老師。
(5)社團撰寫申請書。
(6)向學校提交申請,并獲得回復。
(7)召開成立會,并開始活動。
四、課程開發
(一)規范學校課程開設模塊。按照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青島市《學校課程管理與實施的指導意見》和《萊西市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教學實施意見》,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在青島、我市教研室的指導謀劃下,我校的學校課程設置分必修和選修兩大模塊。
1、必修模塊:課程名稱是《中華誦經典誦讀》。原因:一是實現我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目標;二是擁有青島市“經典誦讀特色學校”和萊西市“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試點單位的師資優勢和物質基礎;三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豐富學生人文底蘊。必修模塊進入班級課程表,每周一節課。
2、選修模塊。根據學生興趣需求,遴選校內校外各種課程資源,按照民族文化領域、自然探究領域、社會探究領域、藝術探究領域、體育與健康領域五大領域,按照因地制宜、寧缺毋濫、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斷調整、拓展和優化選修課程內容。選修課程采用“四定一動”的模式進行。四定:定時間(全校選修學校課程統一集中安排在每周四下午課間活動)、定地點(各班教室和各種活動場地)、定教師、定學生;一動:學生選課走班。這樣的組織形式不占用正常教學時間和空間,便于管理和考評。豐富多樣的學校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的可能,培養挖掘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校的品牌亮點、教師專業能力和職業成就感、學生的綜合素養在豐富的學校課程教化中不斷彰顯和提升。
(二)嚴格學校課程開發流程
學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按照各級政策文件要求,借鑒先進學校的成功經驗,結合學校實際,嚴格執行了以下開發實施步驟和程序:
1.學期初研究制定《學校課程開發指南》。編制開發指南時,充分考慮學生興趣需求、高效課堂和四項活動、學校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師資配置和校內外資源等綜合因素。
2.教師申報。教師根據開發指南所列的課程種類,結合專業背景和特長愛好,向學校課程領導小組提交學校課程申請表。學校領導小組對教師課程省報表進行審查評估。
3.編寫學校課程綱要。通過審查評估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編寫好學校課程綱要。綱要包括:課程名稱、擬開課級部、課程主要內容和課時安排及進度、課程管理和評價等。
4.編制課程目錄和簡介。學校課程業務小組根據教師提交的課程綱要,以級部為單位編制學校課程目錄和簡介,目錄和簡介由班主任發放到每位學生手中,學生在征求教師和家長的基礎上,自主確定選修課程。學校以級部為單位對學生選課情況進行指導和協調,合理搭配選課人數。
5.制定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包括:指導思想和開發原則、背景分析、課程種類和介紹、開課教師和地點、教師考核、學生管理和評價、保障機制等主要內容。
6.學生走班上課。每周四下午,以級部為單位學生選課走班。教師根據課程綱要編寫教案或教材,組織上課并負責學生管理和教學評價。
五、實施與管理
推進學校課程建設,關鍵在領導,“一把手”尤為重要。為做好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我們建立了四級組織領導:一是配齊領導班子,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主抓教學的業務副校長為副組長的學校課程領導小組,史校長始終將學校課程建設作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工程”堅持親力親為,每學期親自為全校師生做學校課程專題報告;每學期初親自參與指導學校課程編審和學生選課走班工作;每月定期親自聽取學校課程專題匯報,為學校課程提供充足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保證;每周深入班級聽評學校課程,親自指導幫助教師提高專業水平。二是配強由教導處人員、學校課程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組成的業務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學校課程方案的編制和實施、開課場地安排、教師搭配、上課查崗、學生意見反饋、教師學生考核等工作。三是成立由家長組建的督查小組,每周邀請部分督查小組成員到校旁聽老師上課,實地督查學校課程實施情況,對家長提出的問題和不足限期整改,對好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采用并實施。四是成立由教導處、政教處和學生會人員組成的新聞宣傳報道小組,通過宣傳欄、校園廣播、國旗下講話、班校會等形式和途徑宣講學校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時總結推廣我校學校課程的成果和經驗。領導決策推動、業務組織實施、家長過程監督、新聞及時宣傳報道的管理體制,為學校課程的扎實有效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六、課程評價
評價是促進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兩年來,圍繞調動師生參與學校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不斷完善修訂師生考評辦法,特別是巧妙利用績效考核的杠桿作用,將學校課程的開發、實施工作與干部選拔任用、評先選優、職稱評聘、工資發放、崗位聘任、績效考核結果相掛鉤,極大促進了教師工作干勁和熱情。
(一)賞罰分明的教師評價
1.參照學校教師績效考核辦法,對課程綱要評估合格、學生選課達到開課要求、按時備課上課的教師,在期末績效考核中按國家課程任課課時工作量的2倍記分。
2.學期末學生評價為合格等級、檔案材料上交齊全的教師,在期末績效考核中加記5分作為獎勵。
3.在期末被評為“優秀學校課程”的教師加記3分作為獎勵。
4.在家長、學生調查問卷中,通過率不到半數的課程,下學期堅決取消。
5.兩年后,參加職稱評定的教師,須由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開具“近兩年成功開發過學校課程”的資格證明。
6.周四下午教導處、督查室聯合對教師上課進行專門檢查考核,累計兩次無故不上課者,上課無故外出接打手機者,無精心備課者取消年終評先選優資格。
(二)鼓勵參與的學生管理
1.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開課教師從學習興趣、參與態度、認知與技能、學習方法與思維品質的養成、學習成果等方面,由學生本人、教師、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優秀、合格的,發給蓋學校印章的結業證書,存入學生的地校課程檔案袋。在同學科比賽獲獎的,享受學校獎勵。
2.召開成果展示會。每學期末學校統一組織舉辦學生作品展覽、各種技藝比賽為主體的成果展示會,表彰在學校課程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頒發學生上課等級證書,極大的鼓舞了學生參與上課的熱情。
3.強化學生過程管理。針對走班式上課,學生上課人數難以管理的問題,學校嚴格了考勤制度,上課教師每一節必須每節課清點學生人數,學生無故不上課扣班級千分賽分數,學生請假必須要有班主任的請假條制度。學生出勤情況、上課情況納入班級千分賽考核中。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萊西市經濟開發區中心中學人正滿懷激情與夢想,在思考中奮勇前行,不斷提高學校課程建設水平,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共同發展,踏上一個又一個事業的新高峰!
課程實施方案 2
一、為了落實國家三級課程管理的規定
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地發展,提升教師課程管理意識,開創學校辦學特色。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方案。
二、課程設置的原則
堅持按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科學安排課程;堅持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新課程體系的教育功能;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
根據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將其教育內容全部納入,有利于學生和諧、全面發展;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及認知規律,把課內外、學校與社會聯系起來,把間接的書本知識學習和直接經驗體驗結合起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條件。
學校課程以靈活性、適應地方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落實國家課程方針并開設校本課程,適應學校辦學方向,開設的活動課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成為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程不僅為學生共同發展奠定基礎,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三、課程實施
(一)國家課程
1、除綜合實踐活動課外,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學年課時總數和周課時數控制在國家所規定的范圍內。每學年上課時間35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安排傳統活動、運動會等。復習考試時間2周,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共13周。
2、晨會、班隊活動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課時,主要進行常規教育,開展少先隊中隊活動,并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由班主任教師自行安排。
3、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各門課程已經普遍增加了實踐活動,所以綜合實踐活動同地方和學校課程統籌安排。
4、一至六年級的體育課,均應貫徹“健康第一”的原則,并在六年級進行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
5、學校開設英語課,起始年級為三年級。
6、各門課程均應相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機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環境、健康、國防、安全等教育也應滲透在相應課程中進行。
(二)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
1、根據國家與省規定,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課時與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型學習、信息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和勞動技術教育)課時統籌安排與綜合使用原則。
2、地方課程從《山東省地方課程選用指南》中選取《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作為地方課程,從一至六年級全部開設。
3、因學校現狀不能開設信息技術課,根據傳統教育方針,在三、五年級開設珠算課。珠算課的開設不但能成為數學課的第二課堂,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心智得到良好的開發。
4、結合教委印制的鄉土教材《我愛冬棗,我愛下洼》,在四年級開展民間傳統文化的學習,包括戲曲、手工等。
5、國學大師郭沫若曾就寫字要求提出: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這樣對養成習慣有好處,能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但要養成書法家,那是另有一套專門的.練習步驟的,不能作為對于中小學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級開設寫字課的基礎上,三、五年級加設毛筆書法課。
四、制度保障
(一)目標管理及任課情況安排原則
1、為促進國家課程方案的實施,落實課程管理,音體美設專職教師同時要求音樂教師每兩周教會學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隊唱歌放學,每學年至少舉行四次大型文藝活動。體育每周須有班級比賽活動,每學期不少于四次由全體師生參加的體育比賽活動。美術每周舉辦一次學生書畫展覽。音樂、體育教師可根據情況上合堂。
2、任課教師考試科目備課每周不超過10課時,上課不超過15課時。所上科目備課共計不超過16課時。
3、為保證地方與學校課程及國家課程非考試科目的實施,盡量跨年級交叉安排教師任課。
4、為加強低年級數學教學及學生管理使學生盡早養成良好習慣,由四、二年級專任數學教師同時分任一年級兩班班主任,并分任數學課。
5、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薄弱課程實施領導小組并由校長兼任三、五年級的珠算課、書法課。
6、每天下午上課前20分鐘為各年級寫字時間。
(二)校本教研
為加強各學科課程目標的實施,安排任課教師語文每周一、三,數學每周二、四,其他學科周五開展學習教研、聽評課活動,并由教研組長寫出活動記錄。
(三)目標管理
1、所有科目均須備課并體現書面教案再上課,可參考其他教師已有的教案,但必須體現其使用性。
2、備課時數以一學期應有課時計算,各種作業布置合計不少于上課時數。但語文、數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非考試科目不留書面作業,品德與社會、科學、英語、不留課下書面作業。
3、以上措施通過教師評估考核實施。
五、課程計劃實施
學校總課時數共計270課時,任課教師人均15課時。
課程實施方案 3
一、指導思想
以課改為載體,在學校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二、學校課程實施的目標
1、學生發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2、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學校課程實施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觀為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
學校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學校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發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
學校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學校課程的價值而出臺的,課程最大價值在于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筑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發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
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鑒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檢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四、學校課程實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學校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制定學校課程開設計劃,將學校課程納入學校課程計劃,教師每學期應根據學校制定的'計劃,撰寫教案。
5、課程的組織形式必須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采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如表演、競賽、參觀、講故事、游戲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學校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五、學校課程實施的評價
1、成立學校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的檢查評價。
2、對學校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4、對于參加學校課程開發的教師學校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師資培訓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學校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學校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特制訂目前師資培訓的計劃與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師資。
3、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七、資源包的開發
滿足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課程的資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課教師進行大量創造性的勞動,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自己動手開發資源包,學校進行資助,保證學校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導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邀請教科所領導來校指導工作。
3、校本課程計入教師工作量,按工作實績進行獎勵。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課程實施方案 4
我校于20xx年秋季與全區中小學一樣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課改教材。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兩綱”教育精神和市區上級行政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有效推進我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以不斷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學校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需要服從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設計上,側重要學什么?怎樣學?學的效果如何?是否嚴格發揮教學五環節的作用?化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展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幸福指數,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強調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二、學校課程實施的總體目標
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廣泛開展以“享受教育”為主題的教學活動,突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構建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既面向全體,又分層實施,注重對學困生的有效幫助。以博愛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學的追求激勵人,以博樂的心情諧和人,主張立德樹人,樂學創新。
三、學校課程實施的具體行動
(一)樹立基本的課程理念
1、圍繞義務教育課程目標,以學生為本,以“享受教育”為主題,培育具有博愛之思想、博學之追求、博樂之心態,營造快樂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學習經歷并獲得學習經驗,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追求教育民主與公平,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能力。保障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強調多元性、選擇性的拓展探究課程實施,體現德、智、體、美、勞諸育的統整性與滲透性、以滿足學生主動發展的多樣與和諧的需求。
(二)制訂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
1、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逐步完善學校課程的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系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2、立足于“自主、合作、體驗、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構建并完善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學校課程結構,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較為理想的課程環境。
3、實行多元評價方式,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重激勵促進元素,豐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題。
(三)學校課程的基本結構
(四)學校課程建設的主要舉措
1、成立由校長負責之下的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2、規范和指導教師執行和開發學校課程的程序與管理,加大對教師課程開展能力的培養。
3、有計劃、有重點研發拓展型課程、基礎型體驗性學習課程和拓展興趣型團隊合作學習課程,為學生提供選擇學習的平臺。
4、建立學校課程評價制度,強化課程管理,確保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高質量。
四、學校教學改革的主要舉措
1、組織學習課程標準,認真組織學校全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進學校教學改革,以教學質量標準為基準,規范日常教學行為。
2、明確教研組、備課組、骨干教師、一般教師的教學任務。
3、發揮教師潛能,倡導校本化與個人化相結合的實踐與創新。
4、加大貫徹教學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視學校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的建設。
課程實施方案 5
為了提高我校的足球運動水平,增強學生體質、調動廣大學生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積極性,根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具體要求,為我校創建重慶市重點校園足球學校,并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重慶市教委和校園足球辦文件精神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青少年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為宗旨,通過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建立和完善小學足球比賽制度,在青少年學生中普及足球知識和技能,形成校園足球文化,提高青少年的足球興趣,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特長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
二、工作方針
依據重慶市教委、校園足球辦的文件精神;在全校掀起足球熱潮,充分發揮各年級的資源優勢,積極投入選拔和推選熱愛足球的`學生、不論大小和了解足球的程度,共同為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三、組織機構
為加強我校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特成立本校足球活動工作領導小組:
1、成立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2、成立校園足球訓練工作小組:
組長:
組員:
3、成立校園足球宣傳保障小組:
組長:
四、職責分工
1、由校長負責學校足球工作的全面開展,總務處全面實施校園足球活動的教學與比賽工作。
2、班主任負責組建班級足球隊,體育老師協助。
3、工作小組組長全面負責校內競賽組織安排工作,并保障學生的安全保衛工作,其他成員協助。
4、江元隆、何申效負責組建校園足球隊,并對運動員進行身體素質、足球技術、足球戰術的培訓與指導,負責組建學校足球隊參加校外比賽及參賽運動員的學籍和注冊管理。
5、負責將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有關的圖片、信息報道。
五、工作計劃
(一)開展活動班級的選取
根據學校的基本情況,20xx年我校開展活動的班級選在三、四、五年級,組建足球隊,進行訓練和比賽。
(二)具體要求:
1、各部門統一協調,保證具備足球教學、訓練、比賽所場地及器材等條件;
2、學校專職體育教師根據情況對其他體育教師進行培訓指導;
3、在校學生每周應不少于3小時足球活動時間,全校保證不少于40%的學生參加足球活動;放寒暑假時體育教師不少于一半的時間在學校里進行足球訓練。
4、將足球教學內容納入日常教學計劃,保證每周一節的體育課為足球教學。
5、利用大課間和陽光體育活動時間,組織三至五年級學生開展校園足球比賽,三至四年級為中段足球比賽,五至六年級為高段足球比賽,各段比賽每年保證不少于4場比賽。
6、各班班主任負責學生和家長的溝通工作。
7、體育活動課教師將足球教學作為首選內容。
(三)1、各班組建啦啦隊,制定班級特有的標語、口號、隊服和隊旗,在班級的文化墻上設立特有的足球板塊,選出班級的足球明星,隊班級足球隊進行宣傳,建立好明星效應。
2、學校足球文化方面,加強學校足球文化建設,建立學校足球文化墻,設立學校足球標語,選出校級足球小明星,成立校級足球啦啦隊。
3、學校開展校園足球啦啦隊比賽,提升學校啦啦隊水平。
六、經費管理
(一)經費來源
我校開展校園足球的所有經費全部來自財政全額撥款。
(二)經費管理
1、建立獨立的賬目,確保專款專用;
2、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和審計規定。
(三)經費用途
1、足球運動員訓練時飲用水、訓練器材等費用。
2、足球運動員競賽時服裝、交通、食宿、營養補助等費用。
3、足球教練員帶隊訓練加班費和帶隊競賽時服裝、交通、食宿費用等。
4、校園足球開展活動組織、宣傳等活動費用。
5、校園足球設施的添置與維護費用。
6、表彰和獎勵優秀足球教練員、運動員、校園足球管理人員。
課程實施方案 6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地方對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的各項要求,促進我校對基礎教育課程的管理與開發,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目標要求
1、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學質量,形成基礎教育課程的地方特色,推動課程研究、管理和開發隊伍的建設,提高地方管理與開發課程的能力。
2、以國家課程管理政策、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為依據,同時要充分反映我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3、加強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整體規劃與部署,嚴格管理和規范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充分利用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課程的管理與開發。
三、地方課程開發要體現的基本特征
1、要體現地域性特征
地方課程是不同地方根據特定地域或社區社會發展及其對學生發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課程資源設計的課程,因而,在適用范圍上具有鮮明的地方性或區域性。地方課程設計要充分研究地方社會的歷史和現狀,挖掘地方資源,體現地域特色。
2、要體現針對性特征
從課程目標上看,地方課程是針對地方實際設計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滿足地方或社區發展的實際需要,加強學生與社會現實和社區發展的聯系,使學生了解社區,接觸社會,關注社會,學會對社會負責,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地方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于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區發展的現實和要求。
3、要體現時代性和現實性特征
從課程內容上看,地方課程不同于國家課程中的學科課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和深刻性及其對學生智力發展的認知功能,但特別強調內容的時代性和現實性。
地方課程在內容上,要向學生傳授參與社會生活和社區發展應具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關于地方或社區的基本知識(如地方或社區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社區結構等等),及參與社區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參與社區研究、社區發展規劃、社區服務等各種公益勞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總之,地方課程在內容上要體現鮮活的現實性。
4、要體現探究性和實踐性特征
地方課程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適應地方或社區發展需要的基本素質。因而,在地方課程實施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不應是接受式,而應是探究式、實踐式的。
四、開發內容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課程要直接反映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有效增強課程對地方的適應性,形成課程的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內容要以地方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的研究為主,形成地方課程或地方課程系列,并具有較強的超前性。
根據實際,我校地方課程現階段開發的主要內容是邯鄲地區概況,具體有以下內容:
1、地理位置;
2、行政區劃;
3、自然資源;
4、季節特征;
5、風土人情;
6、交通運輸;
7、政治、經濟;
8、工業;
9、文化、教育;
10、商業、科技;
11、畜牧、養殖;
12、旅游、環保;
13、歷史;
14、名勝、古跡;
15、主要成就
五、課時安排
地方課程課時,3—6年級每周1節;根據需要,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課時是根據教育部課程設置要求和我省實際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學期的總課時不得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
六、開發與實施要求
1、成立地方課程開發領導組,完善地方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機制,確定地方課程研究專題,積極參與地方課程的規劃、研究和開發。
2、要將國家課程的實施與地方課程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一規劃。
3、要遵循課程建設的內在規律,防止開發中的盲目性、隨意性、簡單化傾向。
4、要根據課程的不同類別,建立以書籍、實物、影像、軟件、網絡等為載體的地方課程資源體系。
5、為了確保地方課程實施的質量,本著“邊培訓、邊實驗、邊研究、邊開發”的原則,縣教育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地方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素質和教學水平。
6、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7、要充分發揮社區、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服務。
8、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系、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系、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系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等,優化課程結構,切實發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9、地方課程的實施要強調學生對地方或社區現實問題的研究與思考,將課程內容以主題的形式加以設計,組織學生通過調查研究探討問題,并積極參與社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活動能力。
10、地方課程的開發要注重了解歷史、關注現實、著眼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縣將逐步擴大地方課程開發的范圍,提高地方課程開發的質量,逐步形成具有我縣特色的地方課程。
課程實施方案 7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全教會精神,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強化學校特色,我校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根據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和依據
(一)目的:
1、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教學效率低,這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學生正處在可塑性大、易于理解外來事物的刺激,便于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的最佳時期。
為了能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對他們加強藝術素養的培養,應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擊樂團隊伍不斷壯大,堅持每周活動。目前已經初步構成以打擊樂為核心的民樂藝術特色。孩子們不僅僅有了一技之長,而且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使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成為課程的設計者、課程標準的制定者、教材的編制者,這些都要求教師不斷地去努力,認識課程、探索課程。研究學生,不僅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專業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還要有融會貫通的綜合潛力。校本課程的研發權給予了一線的教師,那就為教師帶給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舞臺,令人欣慰同時也感到機遇與挑戰是并有的。正如我們的老師所想的那樣:這是一種壓力、一種挑戰、一種職責、一種渴望、一種成功。我們將和它一起成長。
3、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望欣園小學建校以來,一向努力構建“全面+特色”辦學模式,作為望京科技創業區“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這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殷切期盼。近幾年來,望京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社會發展迅猛,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期望通過學校的藝術教育來提高子女的藝術素養、審美潛力,民族自豪感,從而豐富內心世界,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說我校藝術校本課程,正是在這種形式下開設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二)依據:
1、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和《朝陽區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指導意見》的精神。
2、我校的辦學理念:創辦高質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學校。為培養德智雙全、身心共健、才藝俱佳、健康快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本校資源條件:設施完善,專用教室齊備,多媒體設備先進。教師工作熱情高,且用心肯干;多數教師有可開發的特長。學生質樸、樂學,興趣廣泛。絕大多數家長綜合素質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學校工作。社區參與學校辦學的愿望較高,且與學校建立了較好的協作關系,學校有必須的號召力。
4、社區資源、學校資源和教師資源以及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關于校本課程設置的調查問卷結果。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1、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潛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潛力,積累藝術文化深厚的底蘊,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2、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3、通過民族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四、校本課程的具體目標
1、課程開發小組成員具有較高的開發校本課程的熱情和潛力,能夠較好地完成課程開發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區擁有所需要的課程資源。
五、開發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做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思考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3、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還重視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取。
4、全面性原則:盡可能利用校內教師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靈活性原則:教學資料、方法應以學生實際狀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潛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資料形式上可靈活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設置課程的合理結構
我校本著校本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既要思考校本課程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思考我校自身發展目標的定位,既要取國家課程為主之長,又要補國家課程不足之短,既要思考學生的合理負擔,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對校本課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設置:
a)根據對學生、家長、教師和社區的問卷調查,擬開設民族工藝、民族器樂、民族服飾、民族建筑等課程。
b)根據學生年齡的不一樣,設置不一樣的課程。
c)每班每學期校本課程課時數為16。
課程領域課程名稱涉及年級課時開發時光選修必修
民族藝術民族工藝三年級16/學期20xx年11必修
民族器樂四年級16/學期20xx年11必修
民族服飾五年級16/學期20xx年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級16/學期20xx年11必修
七、課程實施與評價
校本課程的實施
1、加強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周1課時。
3、校本課程修改組的人員參與聽、評課的指導,做好校本課程的監控、測評,調控校本課程實施狀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學校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相關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學習興趣,二看學生實際理解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評價時,我們個性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系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資料。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建立了學生興趣特長發展的“成長記錄袋”,允許孩子們把自我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書法作品、一盒錄音帶、一個小制作……)放到記錄袋中,能夠想象幾年之后,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我又長大了,或許這作品陪伴他們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課程管理:
㈠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校長),副組長:
成員:
㈡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征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資料。
2、通過對學生、家長、社區、教師的調查問卷確定校本課程所設置的資料。
3、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征求意見,看所開課程能否滿足學生、家長的意愿。
㈢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資料:《校本課程學習資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等資料。培訓方式:集中學習、交流研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資料:
1、主講教師姓名、課程類型、授課對象、授課時光(周課時、總課時)
2、課程簡介
3、確定課程目標:(全面、適當、清晰;涉及目標的三大領域)
4、課程的資料:擬定課程的綱和目
5、設計學習方法:體現課程的特點、貼合活動主題的要求、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6、提出課程實施的推薦:含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規模。
7、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等
㈤學校正式開題,修改教師自主選取。
學校向修改組成員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資料、目的、授課方式等,讓教師自主選取進行修改。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學校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務必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到達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狀況。
十、課程的開發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二)問卷調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了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項目。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根據擬定項目、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項目開發小組修改項目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項目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并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本,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四)課程文本、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后,由學校報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五)區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后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第三階段:拓展階段
對教材資料的調整
在使用校本課程文本的時候,將根據教材使用的實際狀況,從學習資料的選取、誦讀資料的數量上不斷對文本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課程實施方案 8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提高教師業務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宗旨,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為中心,以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學校所出現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課堂教學研究為主陣地,深入開展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解決新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深化我校課程改革實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打造教育名校。
二、目標任務:
1、通過開展教研工作,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學校,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建設一支有較強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教師隊伍。
2、通過開展教研工作,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惑,探究適合我校的教育教學模式,全面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我校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提升學校品味,再塑學校新形象。
3、通過開展教研工作,建立適合我校發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把我校建設成為有濃郁學習風氣和教研氛圍的學習化組織,實現校本教研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達到校本教研的全面創新,全面促進新課程改革。
三、工作思路和活動形式:
開展教研工作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實施,促進師生發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校本教研的出發點必須放在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突破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和教師專業自我提升上,推進新課程實驗。
我校教研工作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基本教研模式,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說課、聽課、評課、教師間交流、專業人員與優秀教師教學指導、教學研討觀摩等基本形式,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以“發現問題——建立課題——行動研究——反思總結”為方式,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開展教研工作以教研組、備課組為教學研究的實體和中心,要通過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等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重點工作與具體措施:
建立教研工作運行機制,保障教研工作有序開展,逐步實現我校教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加強學校教研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以校長王天杰為組長,段永雄、韓德余為副組長,其他領導班子為成員的學校教研領導小組。負責我校教研的督導;制定發展規劃和學期校本教研計劃。另設學校教研指導組,由王天杰校長為組長,其他領導班子和全體教研組長為成員。負責我校教研的指導;與校外教研人員的協調;過程管理與措施落實,保證校本教研的有效實施。
2、建立和完善學校教研管理機制。
確立教研室——教研組(備課組)——教師三級教研網絡。設八個教研組,21個備課組。由教研組長、各年級備課組長具體負責校本教研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在教研室的統一指導和協調下,正常有序地開展教研活動。
逐步建立完善的'我校教研管理體系,整合教研室、學科教研組和年級備課組的力量,形成教學、研究、培訓密切結合的教研系統,加強對教學研究的管理。以教研室為中心,逐級推進,層層落實,為學校教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支撐和保證。學校領導要實行包級包組責任制,深入教學第一線,參加教研活動,發現并解決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定期組織檢查,通過學校三級教研活動,保證我校教研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
實行教研組長例會制度。每月一次會議,各教研組、備課組每月采取書面形式集中或分散匯報教學研究、課題研究進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問題等各方面情況。學科間相互學習、共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使教研工作不斷進步。
課程實施方案 9
一:指導思想
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審美認知規律,提供感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及學習音樂文化知識的機會,為學生終生學習和音樂審美素質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學生與資源分析
為了切實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學會處理不同的作品,而且會用不同的情感來表現歌曲內容的能力。演唱優秀的合唱歌曲,對于孩子們道德的培養,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維的豐富,都是有積極作用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技能的訓練、藝術形象的塑造表現中,會促使孩子們擴大視野、積極地思維,從而會有力地促進孩子們的智力發展。中學的孩子偏愛感情深厚豐滿的音樂。
課程理念
1、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圍繞音樂主線,通過音樂帶給學生美的感受。
2、堅持技能與情感的統一。指導學生在訓練課程技能的同時加強對作品情感的把握及表現。
3、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理論的探索最終要上升到實踐的高度,在實踐中生成新的經驗。
4、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和促進個性發展的統一。遵循本課程集體與個體和諧的特殊性,良好的處理其中的關系。
三、課程目標
1、加強合唱欣賞,培養合唱興趣。
2、注意以科學的方法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深一層的歌唱方法和形態訓練。
3、養成良好而正確的發聲姿勢。
4、扎扎實實地進行音準與節奏訓練。
5、注重訓練合唱音響的協調、咬字吐字的清晰。
四、課程內容
1、訓練學生正確的歌唱姿勢和發聲方法。
2、積累一定數量的合唱欣賞作品,豐富學生的音樂視野。
3、進行試唱和節奏的訓練。
4、加強聲部之間的配合,注重聲音的`和諧。
五、學習基本內容
合唱隊招生工作
1、唱歌
2、聽音歌唱方法
第一課章 主題 劃分聲部
1、根據音色劃分聲部
2、根據音域劃分聲部
3、根據學生換聲點劃分聲部
第二章 聲樂訓練
1、基本原則
2、聲樂訓練的一些方法
第三章合唱前的練聲
1、 練聲的要領
2、 練聲曲譜例
第四章 練唱前的準備工作
1、熟悉作品與分析處理
2、歌曲演唱的藝術處理
第五章 歌曲的排練
1、歌曲排練的程序和要點
2、一些重要的排練方法
3、技巧訓練與樂感表現的關系
4、演唱的藝術表現
第六章 合唱的統一、平衡與和諧
1、統一——音色、速度、節奏基本表情的一致
2、平衡——聲部間音量的安排
3、和諧——音準的協調
第七章 合唱的指揮
1、指揮要領與基本手勢
2、指揮的常用手法
3、指揮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4、合唱讀譜
5、指揮的動作設計
6、合唱指揮的特點
六、課程評價
1、評價標準: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以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
2、評價主體:發揮學校、社會的綜合評價功能,突出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評價。
3、評價手段:堅持多元化,引導激勵性評價,倡導個性化評價。
4、評價方法: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采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
在音準的訓練、藝術形象的塑造中,會促使孩子們擴大視野、積極地思維,從而會有力地促進孩子們的智力發展
課程實施方案 10
一、學校德育課程發展目標和學生培養目標定位
根據:“實施勤奮教育,實現人人成才”的辦學理念,學校在設計、規劃德育課程時結合自身實際和發展需要,確立了“弘揚傳統文化,助力健康成長”的德育課程總體目標。同時構建了學生培養目標:“培育品行端正、行為規范、基礎扎實、身心健康、有一定文化積淀和實踐能力的合格畢業生”。我校德育課程,立足于學校實際,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健康人格為主要目標,在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努力構建以傳統文化教育為本的德育課程體系。
二、德育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
以“全員德育”的觀念來制訂管理策略、課程內容、實施途徑,合理組織與調動學校內部各個部門、各個級部以及家庭、社會的力量,使其協調一致地和諧聯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時強調整體育人,以幫助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全面提高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2、創造性原則
要強化改革創新意識,根據學校的性質、特點、任務和培養目標創造性地建立起新的“二十字”德育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德育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
3、適應性原則在充分考慮到我校實際情況和師生特點的情況下,采用廣大師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來實施有效教育;此外,我校德育課程也要求得社會、家長及師生的認同。這對我們實施“二十字”德育課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4、校本性原則
要充分體現我校這所九年一貫制基層學校的鮮明特色,立足學校實際,確立校本發展的理念,形成學校有特色、有實效的德育課程。
5、操作性原則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校選取“德育二十字”為德育課程的抓手,課程內容的選擇切入口小、課程實施的理念、方法、內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師生接受和認同,操作性要教較強,有望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課程設置的基本要求
1、形成“學校、家庭”聯合互動格局,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實踐性:強調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得到體驗和感悟,并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品質。
3、以人為本,落實自主性:要充分重視學生個人的觀點、態度和行為,因勢利導,激勵、教育學生,助力其塑造良好人格。
4、團結互助,注重合作性:引導學生在德育活動中學會溝通與合作,形成民主意識和團隊精神。
5、堅持“無痕”,突出實效性,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要抓住各種契機,有機、有序地進行教育,不求形式,追求效果。
四、德育課程在教學時的要求
以國家德育教育大綱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為了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的理念,加強教師“全員育人”的觀念,通過各個學科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了要準確把握本學科教學中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標,還要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德育目標和德育內容,并落實在備課、聽課、評課、教研等各個環節中。
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師生關系、教學環境等要素,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實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啟迪,盡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充分體現德育主渠道的功能。讓傳統文化為學生的發展奠基,引領學生的健康成長
課程實施方案 11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好地幫助每一位學生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浙江省教育廳日前下發了《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在體現義務教育基礎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礎上,強化選擇性教育思想,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建設,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育評價,積極推進差異化、個性化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綜觀我校課程建設現狀,在進一步梳理學校辦學思想的同時,我們認為依托課程建設,能進一步提升我校辦學內涵,助推孩子們的個性發展,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一個精彩的世界。基于此,從當前學校辦學思想、師生發展訴求、現有課程資源出發,遵循《意見》相關精神,構建學校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一、課程建設的背景分析
(一)經驗與優勢
溫州市江岠小學是一所老學校,坐落在楊府山涂村,地處城郊結合部,創辦于1946年,隨著體制改革,20xx年由村小變為鹿城區區屬學校。學校占地面積約799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約2753平方米,綠化面積約達1000平方米,校園布局比較合理,一年四季洋溢著花香,xx年獲得“溫州市綠色學校”稱號,是一所有著園林特色的學校。xx年又被評為“溫州市行為規范達標學校”。
目前,學校有教學班18個,667多名學生,50名專任教師,其中碩士研究生1人,本科學歷有37人,專科畢業有12人。“綻放心中的愛”是我們的校訓,“充滿活力充滿智慧充滿和諧”是我們的校風,“樂于奉獻樂于探索樂于分享”是我們的教風,“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學會生存”是我們的學風。學校目前正引來學校發展的最大機遇,隨著鹿城新城新金融區的建設,學校將拆遷重建為與金融區匹配的現代化學校。
學校緊緊圍繞“一切為了孩子的將來”辦學理念,以“綻放心中的愛”為校訓,以課程建設為載體,在學校管理方面,倡導規范加特色;教師管理方面,倡導達標加專長;學生管理方面,倡導合格加特長。
同時,學校基于教師特長、學生興趣愛好,由學生、教師雙向選課產生所開設的20個社團活動以及各文化節活動都趨于課程化建設,這為我校xx學年的拓展性課程設置提供了參照版本。
學校要努力讓孩子喜歡上學、讓教師體驗成功的幸福、讓課堂充滿創造的歡樂,使學校煥發出了“愛“的華彩。
(二)問題與挑戰
1、從課程結構看,之前學校對國家課程的校本化的開發較為單一,只依賴于三愛特色課程。校本課程的多樣化和微型化有待加強,如德育課程,藝術課程,語言課程,思維課程的開發步伐尚未跟上。關于特長類課程本校教師的專業指導能力比較低下。
2、從課程評價看,學校有關教師參與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獎勵制度尚未出臺,這對于擴大課程建設的教師參與面有不利影響。
3、從課程特色看,對提高學生興趣特長的課程的建設有待加強,尤其是體藝學科的拓展性學習課程開發與實施需要形成學校特色,文化學科與學業成績提升需要形成良性的互動,學科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4、從課程實施條件看,雖然學校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的校本課程開發骨干教師隊伍,學校領導也重視課程的綱領性建設。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對于方案的設計和資源的積累,很多老師還存在觀望、等靠的畏難思想,教師僅把課程當作科目,沒有形成一種開放、自主、科學的課程意識,其課程發展能力的欠缺和意識的淡薄是學校課程發展存在的核心問題。
二、課程總體目標設定
1.學校發展目標。
辦有愛的教育。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國近代教育學家夏丏尊說:“教育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人類的永恒需要,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航標燈,是人類所要代代相傳的文明火把。“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也是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座右銘。
如果說“師德”是教師職業的神圣靈魂,那么“師愛”則是進行教育的原動力。對于教師,就是要用滿腔的愛去愛事業,愛學校、愛工作,愛學生。師愛,除了是教師的一種道德素質,還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著重體現在教師對愛的理解、對愛的意義的認識以及對愛的把握上。愛是奉獻,愛也是理解。但是,愛對于每位教師來說不僅僅只是一種付出和給予,它包含了豐富的內涵。一是要用自己的愛心去喚醒學生,教會學生去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要用自己的言行感召學生,影響學生去愛學習,愛勞動,愛助人,愛創新。二是尊重、理解、信任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尊重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理解能沖破師生間的冰封,信任會交融師生心靈,愛護會點燃師生的友誼之火。三是激勵、賞識、參與、期待每一個學生。激勵每個學生求進;賞識每個學生的才能;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來自教師的期待是學生積極進步的動力。真誠的愛、熱情的鼓勵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四是真誠公正,嚴愛相濟。愛不是放縱,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同時,教師愛工作、愛學生更要愛自己。要塑造學生的靈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靈魂,必須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具有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把對教育愛的熱潮,在愛的教育過程中找到無窮的樂趣。
課程實施方案 12
一、指導思想
借鑒二期課改的指導思想,體現“智慧育人”的教育理念,以科學的發展觀審視教學,我校擬開發建設符合學生需求的,展現學生個性,開發學生潛能,磨練學生意志,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多種拓展型課程,使得學生在扎實基礎的時候,有自由成長的空間。同時,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講義(教材)的編寫,培養一批專業型的教師,讓他們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大顯身手,從而全面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加強所學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及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以此改進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開發學習潛能,得到全面主動的發展。
三、課程開發原則
1、整體性。拓展課要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體現人的個體的內在整合,立足于每一個學生的健全發展。
2、實踐性。以活動為主要展開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再“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開放性。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并隨學生的生活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拓展型課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和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4、生成性。隨著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是拓展性活動生成性的集中體現。事先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計劃不是為了限制其生成,而是為了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拓展性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學生的自主性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呈現的方式,指導老師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四、教學原則
1、面向全體學生。拓展型課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滿足個人需求的社會性發展。
2、注重實踐能力。加強學生學習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校園環境資源,讓學生動態地觀察、實驗、討論、調查,體驗過程,學會綜合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并嘗試問題的解決。
3、鼓勵探究學習。重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探索性和體驗性,由質疑而探究,由自學加請教,由嘗試加感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突出生動愉悅。促進學生在豐富多彩和精神充實的實踐活動中主動學習,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到身心和諧的美感和愉悅。
五、評價策略
1、重視發展,淡化選拔與甄別,事先評價功能的轉化。
2、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多元化。
3、強調質性評價,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多樣化。
4、強調參與和互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5、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并由教導處全面管理課程開展情況,做好過程記錄,引導教師學生做好評價,填好有關材料。
六、實施計劃
我們的拓展型將在原有基礎上做以下的計劃:
(一)課程內容體現豐富多彩
1、班級年級層面的拓展型課程,每周三下午安排一至二節課,開設學科類、體育類、科技類、藝術類等20多門課,供學生選擇后開展學習,參與率達到100% 。
2、選擇型拓展課:統稱“愉快的周末”
圍繞專題進行社會考察、調查訪問、動手實驗、實踐制作等等。有關專題可由學生提出,也可由教師提供,讓學生選擇確定,并且聘請專家授課,利充分用資源,讓學生有所興趣達到有所專長。
(二)課程管理力求規范有序
1、三個層面:每一個班級有拓展型課程;年級組和學校層面的拓展課;學校與社會、社區攜手開展的拓展型課程。
2、四個原則:
(1)系統性原則:其一是課程的設置依托基礎型課程知識,由教師申報科目,學生自主選擇,學校適當調控,形成課程系列;其二是拓展型課程知識,通過有針對性的整合、滲透,形成知識系列;其三是通過一學期二次選修對象的調整,形成學生系列。
(2)發展性原則:其一是拓展型課程是學生已有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而非基礎型課程知識的整理與復習;其二是學生的整體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以學生個性的自主發展為主;其三是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潛能和發展學生的特殊才能為主。
(3)開放性原則:其一是課型開放,或理論研討式,或輔導講座式、或自由辯論式;其二是上課地點開放,或校內調查采訪,或校外考察訪問,圖書館、實驗室、社區等都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場所;其三是教學過程開放。
(4)多樣化原則:其一是課程設置多樣,必選、自選相結合,突出學生選擇課程的自主性與知識學問的層次性;其二是教學方法多樣,或師生相互研討,或教師指導實驗,或學生自主實踐;其三是評價方法多樣,動手實驗、卷面測試與撰寫論文相結合。
3、五種方式:
(1)形態上,將大型課程與微型課程相結合,實現二者優勢互補。
(2)時間上,將長期課程與短期課程相結合,確保學生有序流動,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3)組織上,將指定性課程與自選課程相結合,確保個性與共性協調發展。
(4)方式上,將課表的定時課程與非定時講座課程相結合,確保課程實施的靈活性與有效性。
(5)內容上,將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智育課程與德育課程、校本課程與社會實踐課程相結合,確保課程開設的廣泛性與教育的全面性。
(三)教師培訓刻不容緩
教師進行專門培訓,能勝任拓展型課程的設計、組織、調控、評價等要求,做到是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學習的服務者,方法的指導者,啟發而不代謀,引導而不指令,點撥而不強加,解惑而不灌輸。
(四)互相學習深入研究
借鑒兄弟學校的經驗,發動全體教師群策群力,整理、開發專題探究課的“項目庫”,使之受到學生喜歡,符合小學生的探究興趣。
(四)資源建設不遺余力
充分利用校園內的圖書館、閱覽室、籃球房、電腦房等資源,在校外用好社區資源,并開發家長資源。
(五)創新意識不斷加強
時代呼吁創造型的教師和學生,因此老師要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評價機制上有更多方法,在總結反思的過程上不斷推陳出新,通過案例撰寫,微型短課開發,使自己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七、具體實施步驟
(一)實施準備
1、組織管理:以分管校長為組長,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為組員,成立拓展型課程開發的領導小組。
2、課程開發:以知識類型的拓展型課程為突破口,以藝體類型的拓展型課程為重點,逐步向實踐類型、綜合類型的拓展型課程延伸,構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課程體系。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特長申報一門課程,學校統籌安排,組織學生進行菜單式選擇。
3、教師培訓:開設拓展型課程對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新課題,每個教師都需要學習和培訓。為此,學校專門編寫了校本課程培訓材料,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同時還聘請學者和專家來校講課,更新教師的課程觀、教學觀、質量觀。對一部分有條件的教師進行“送出去”培訓,學成之后在校自培,從而使更多教師有能力上好一門拓展型課程,并鼓勵教師自編教材或講義。
4、保障措施:為了確保拓展型課程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我校把拓展型課程的教學打入教學工作量,并按照上級要求排入課表,把工作情況納入考核,同時與課時工資掛鉤,以調動教師參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二)具體運作
1、第一階段:全面啟動階段
本學期我們將在以有的基礎上全面啟動拓展型課程的建設,每位教師在開學初將申報的課程上交,校方進行篩選、歸并或更改,統籌安排,開設具有時代特點、兒童特色、生活氣息濃厚的課程,然后執教者制定教學要求,整理編寫教學內容,設計評價方案,在此基礎上,有條不紊地開展下去。
我們還設想開設一些有系列的、成模塊化發展的課程,自然組的環境教育、數學組的“數學小天才”已經有了雛形,體育組的乒乓課程更是積累了多年的經驗,我們將更多關注與扶持它們,期待成為學校的特色。
2、第二階段:規范階段
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一方面我們要求著力于拓展型課程的開發和配套教材的編寫,形成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拓展型課程體系;另一方面逐步建立科學、規范的拓展型課程的管理、評價體系,做到規范運作,科學評價;第三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以拓展型課程開發為契機,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第三階段:創特色階段
拓展型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修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拓展型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它和學校的教育特色是緊密相聯的。為此,在這一階段中將把學校特色的創建和拓展型課程的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和基礎課程、研究型課程的整合,形成具有普少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拓展型課程的運作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八、我們的目標
1、課程設置豐富。教師都可以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實施者、評價者。
2、校本教材豐厚。上學期我校的自編教材獲得了區的多個獎項,說明這方面的實力,因此我們將再接再厲,組織教師學習優秀的講義和教材,規范教材編寫的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課程要求,收集整理資料,編寫符合課堂教學的講義教材。
3、師生共同豐收。期待拓展型課程能給予師生一塊嶄新的天地,教師能展現自己特長,朝專業化方向發展,成了這一領域的“領先者”乃至“權威”,而學生在豐富的課程中既能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展現個性,又能獲得全面的發展。
4、精品課程展風采。在全面開發的基礎上,我們將關注并扶持其中的精品課程,對于課堂質量好,內容生動、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將進行展示,起到示范帶頭作用,而課程理念先進,工作卓有成效,具有開發建設能力的教師委以重任。
總之,新的時代賦予了我們新的任務,我們將刻不容緩,奮發有為,全面發動教師,全面啟動課程,切實抓好師資建設,保證課堂質量,落實評價機制,使得普小拓展型課程紅紅火火開展下去。
課程實施方案 13
一、美術校本課程學習項目:漫畫、陶藝
我對項目的認識:
A、漫畫:夸張、搞笑,符合孩子的思維觀念,貼近孩子生活,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B、陶藝:學生興趣濃厚,更具有創造性;我校有電瑤、練泥機、泥板機、拉抷機、云臺等豐富的教學資源。
二、學習項目目標:
A、漫畫:
(1)本期目標:培養低年級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進行簡單的繪畫(簡筆畫)練習,培養造型能力;教會學生基本的涂色方法。中高年級從簡單的漫畫入手,先從擬人化的動植物入手,逐漸過渡到漫畫人物的學習,多練習,培養造型能力;學習色彩搭配知識,練習色彩搭配。
(2)一年目標:低年級除了基本造型外,學習繪畫裝飾,用各種符號裝飾自己的繪畫作品,豐富畫面內容;涂色整潔、干凈、美觀。中高年級能較準確的臨摹漫畫作品,能把握住人物的比例、動態;能搭配出豐富、統一、美觀的色彩效果。
(3)三年目標:經過三年的學習、培養,我校能形成大的漫畫繪畫環境。學生能較熟練的完成漫畫作品,為我校的校園文化服務。能把漫畫這一繪畫形式滲透到新鄭市美術活動中去,并獲得優異成績,形成我校少兒漫畫特色課程。
B、陶藝:
(1)本期目標:教師個人學習探究陶藝,認識陶藝,掌握陶藝基本技法。
(2)一年目標: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將陶藝引入教學,先組建興趣小組,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陶藝小能手。
(3)三年目標:將陶藝推廣到課堂,在全校掀起學習陶藝的浪潮。
三、實施措施:
1、整體思路:
(1)漫畫課程分兩個學段:低年級學段和中高年級學段。采用課堂上普及,課下強化的手段。每班的課堂教學按照一周國家課程,一周校本課程的規律推廣、普及漫畫校本課程。課下以周二至周五下午第三節課的美術興趣小組學習為主,進行強化學習。
(2)陶藝課程先從興趣小組學習探索,逐步深入推廣到各個班級,形成我校特色美術課程。
2、實施方法:
A、漫畫:
(1)低年級學段。依據學情一二年級作為低年級學段,主要學習簡筆畫造型及簡單上色的方法。
欣賞優秀漫畫圖片、動漫視頻,激發學生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擺放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可以講童話故事,讓孩子發揮想象,以擬人化手法描繪對象。如:蘋果姐姐、茶杯弟弟等。
教師根據孩子的繪畫表現,進行演示指導。給蘋果姐姐帶上頭飾、穿上花衣。
④上色指導,涂色的時候一定要一筆一筆的涂,要順著一個方向涂,教師示范講解。
(2)、中高年級學段。依據學情確定三至六年級為中高年級學段,主要練習造型能力,認識漫畫的形式、特點,掌握漫畫的繪畫技法,學習色彩搭配知識。
欣賞漫畫作品,認識漫畫的形式、特點。
形式:單幅漫畫、多幅漫畫(包括四格漫畫)、連環漫畫、插圖小說和漫畫條。
特點:線條簡練含蓄、構圖巧妙、造型夸張、內容搞笑等。
臨摹漫畫作品,先從簡單的入手,可以分局部練習,比如:單獨訓練眼睛的畫法,各種感情的眼睛;單獨訓練嘴巴、手、腳的不同形態畫法。然后將單個局部進行組合,形成完整的人像。
臨摹練習環境、物體的畫法,如:樹木、房屋、建筑等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④完整作品的創作,畫面主體、背景的完整表現。
⑤色彩基礎知識的學習,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對比、色彩的情感等。優秀套色的搭配練習。
B、陶藝:
(1)教師自身學習研究。
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自主探究學習。
尋找陶藝培訓班、民間藝人,學習陶藝技能。
(2)學生陶藝學習。
以橡皮泥、粘土等常見工具,進行立體藝術學習。先從簡單的造型入手,培養孩子興趣,為陶藝學習打下基礎。
組建陶藝興趣小組,小范圍實驗教學,學習陶藝簡單技法。 增加學習難度,使用云臺、拉抷機等專業工具。
3、教學階段安排:
A、漫畫:
(1)三月份。培養好習慣,認識什么是漫畫,漫畫的形式、特點是什么,初步嘗試漫畫學習。
低年級學段:學習開學課程,培養學科學習習慣;以欣賞課為主,激發學習熱情,初步認識、學習簡筆畫。
中高年級學段:學習開學課程,培養學科學習習慣;通過欣賞課,認識什么是漫畫,漫畫的形式、特點是什么,初步嘗試漫畫學習。
(2)四月份。漫畫入門,腳踏實地練好基本功。
低年級學段:教師用語言引導,啟發學生以擬人化手法描繪常見物品。如:蘋果姐姐有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尖尖的鼻子、紅紅的`嘴巴,頭上帶一朵黃色的小花,腳上穿著一雙粉紅色的鞋子……
中高年級學段:教師演示指導,學生先從眼睛入手,學習不同眼睛的畫法;再學習鼻子、嘴巴、耳朵等的畫法。
(3)五月份。深入學習,獨立完成漫畫作品,嘗試人物表現技法。 低年級學段:小組合作編故事,并根據故事分工作畫,再把每個同學的作品進行組合加工,創作出小組作品。
中高年級學段:將人物各個部分進行組合,能完整表現漫畫人物,并嘗試用夸張、變形的手法進行人物描繪。
(4)六月份。整理裝裱,匯報展示;進行期末測試。
低年級學段:整理學生個人作品、小組合作作品,簡單裝裱,布置匯報展;進行期末測試。
中高年級學段:整理學生作品,學習簡單的裝裱方法,布置匯報展;進行期末測試。
B、陶藝:
(1)三月份。學習探究陶藝基礎知識,觀看有關文字、視頻資料。
了解陶藝所需工具、材料。
了解陶藝制作工序、方法技巧。
(2)四月份。鍛煉立體造型能力,深入學習陶藝制作方法。
用橡皮泥、粘土等材料,練習立體造型能力,鍛煉手感。
嘗試使用陶泥制作陶藝作品。
(3)五月份。制作陶藝,掌握制作方法、技巧。
深入學習陶藝,練習各種制作方法、技巧并能熟練掌握。
能做出成功的陶藝作品。
(4)六月份。讓學生接觸陶藝,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下半年看展陶藝課打基礎。
組織學生觀看老師制作陶藝的過程,可以是現場看,也可以是視頻觀看。
學生嘗試玩陶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4、本期預計效果:
A、漫畫:
(1)低年級學段期末能完成20幅優秀作品。
(2)中高年級學段期末能完成15幅優秀作品。
B、陶藝:
(1)教師對陶藝的知識、技能有一定的掌握,有能力進行陶藝教學。
(2)教師出5件陶藝作品。
5、期末匯報展示:
A、漫畫:將選出的35件優秀作品進行裝裱,舉辦校園漫畫展,邀請學生、教師參展。
B、陶藝:教師展示制作陶藝的過程,可現場、可視頻。
課程實施方案 14
一、指導思想
“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素質為本、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我校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宗旨,以“我的課程我喜歡”為主題,以“讓多彩的課堂伴隨孩子的童年,讓美麗的校園成為孩子的舞臺”為目標,扎扎實實開展了校本課程的實踐與探索。在未來三年,我們努力構建邱皮溝小學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通過課程讓每一個邱小學子在成為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向前邁進一大步。
二、總體目標
1、開發具有學校特點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校本課程,形成必修課和選修課共存的校本課程體系。
2、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盡可能滿足大多數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努力開設能全面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多樣化校本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成為最好的自己上向前邁出一大步。
3、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知識領域,陶冶情操,為美好人生奠基。
4、從適應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出發,以學生自主、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為目標,構建并有效實施一套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開放型校本課程。
三、課程原則
1、主體性: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可以與學校領導共同研究探討編集適合學生發展的校本教材。
2、合作性:課程開發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教師要與校長、主任、同事、學生、家長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3、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開發的主體。要開發什么課程、學生需要學什么,喜歡學什么,“共同體”里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開發過程中,應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4、選擇性:課程開發要有利于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和個性得到張揚。盡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課程,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5、開放性:課程開發在資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資源;在開發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教師、家長、主任、校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6、靈活性:采用自編教材,立足本校實際,立足課堂實際,立足學生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組織機構:
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五、課程實施的主要階段和步驟:
1、啟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啟動、籌備。
(2)評議、審核。
2、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開題、選題,形成《校本課程建設方案》,初步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全面實施《方案》,深入展開“校本課程建設研究”課題實驗。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繼續深入展開校本課程研究,及時總結研究成果,并以此轉化為教育常規,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同時,認真查找和梳理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3、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做好師生課題實驗成果、經驗總結工作;學校、師生各種資料歸檔。
六、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設想
加強對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評價, 是提高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質量的保證。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課程建設的發展。
發揮評價對教師教學的促進作用,嘗試建立一種全面評定教師教學業績的體系。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把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領導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
發揮評價對學生素質發展的激勵功能。評價的內容應側重態度與能力,減少量化,多進行分析性的評價。要在學生活動的情景中評價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背景進行個性化評價。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評價的形式以成長記錄為主,要體現過程。
2、學生評價:
學生學習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實施鼓勵性評價,評價的出發點是找出學生的優點。評價的方式是鼓勵和表揚,以學生個體為主要評價標準,強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小組評價主要是采取捆綁式評價:最有實力的小組、進步最大的小組、幫扶最好的`小組等。
3、教師評價:
對授課教師的授課,通過聽課、導學案,體會、反思、查閱各種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還要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評價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書面材料評價與學生口頭評價、活動展示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方法。
七、校本課程管理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親歷躬行。成立以范文華校長為領導的校本課程管理領導小組、開發研究小組、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等領導機構,確保校本課程實施的良性運行。校領導帶頭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做好示范。
2、規范學校課程管理秩序。在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由校長負責學校課程之間的整體協調,同時做好監控工作;教導處根據各類課程計劃制定教學(活動)計劃、進度和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教師認真進行教學,撰寫課程實施的教學(活動)案例,及時總結反思;教務處及時整理,保存教學(活動)的相關資料及取得的成績證明。學校每學期召開學校課程研討會、教學觀摩會,交流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總結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學校課程開發工作組”參與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了解具體情況,召開分析會,總結經驗。“學校課程評估工作組”隨機參與教學(活動),了解活動進程,每學期結束對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
3、進一步拓寬學校教育資源,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教室等設施的建設,合理配制各種教學設備,對現有對現有教育資源整理充實,妥善安排,統一調配。
4、時間上的保證。在開足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把每周五下午第一節課定為校本課程活動時間。
八、學校課程保障措施
(1)獎勵制度。根據教師的課程開發的態度、能力以及實施效果對教師進行團體獎勵或個人獎勵。
(2)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進行分學科的教研活動,研討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針對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3)質量監測制度。教導處根據教學流程管理的要求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提出意見或建議,確保學校課程的有效實施。
(4)隊伍保障。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理論,深刻領會課程精神內涵。開展教師培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同時,鼓勵、支持教師研究課程實施的規律,提高開發與實施課程的能力,進行課題研究。
(5)經費保障。實行經費傾斜政策。籌措資金優先用于課程開發,設備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的開發校本課程教學最新資料。
【課程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學校課程實施方案04-14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3-07
綜合實踐課程實施方案04-14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范文10-08
德育課程實施方案06-02
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12-26
校本課程評價實施方案12-10
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精選20篇)01-10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精選20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