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通用14篇)
為保證活動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為某一活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我們該怎么去寫活動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條主線,以提高市民素質為切入點,以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活動為著力點,大力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以此帶動城市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二、活動內容
優秀傳統文化進學校。以開展“城鄉少年手拉手,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為總攬,以“感恩、勵志、修德”為主題,每天利用早晨、中午課前20分鐘左右時間,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美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傳統經典競賽活動,如學生賽、小組賽、班級賽、年級賽等,還可以通過詩文配畫、小品劇、唱詩文歌曲等方式促進學生對傳統優美詩文的學習和理解。開展“五個一”活動。學生做到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為;每周向父母(或長輩)說一句體貼性的話;每月為父母(或長輩)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學期給父母(或長輩、教師、幫助過自己的人)寫一封信,向他們反映自己的`學習、思想以及生活情況,交流感情;每年參加一次公益性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學校、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自律能力;組織學生扶貧結對,引導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互幫互助,增進友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心。營造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
優秀傳統文化進機關。以“文明禮儀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為帶動,從解決干部職工在工作生活中不文明的行為入手,以“學經典、品人生、提素質”為主題,在全市黨政機關、執法部門、窗口單位中開展“做文明公仆、創禮儀機關”活動。同時廣泛開展促進公共文明志愿服務、公務員志愿者參與交通協管活動、便民服務等各類文明禮儀踐行活動。在廣大機關干部中開展讀一本好書、參加一次社會公益活動、組織一次演講比賽等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講文明、知禮儀、熱情好客、團結友善的傳統美德,在參與和體驗中自覺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者、實踐者、示范者,打造文明機關、禮儀機關、書香機關、效率機關、廉潔機關。
優秀傳統文化進家庭。以家庭美德教育普及為重點,開展“與經典文化同行,與圣賢先哲為友”,“親子讀書共成長、經典文化進家庭”和“書香家庭”評選活動。通過讀書知識競賽、優秀讀后感評選、“子女和父母、同讀一本書”等特色載體活動,引導廣大市民群眾愛書、藏書、看書,自覺接受傳統美德教育。年底前,層層推薦、評選全市十大“書香家庭”。引導家長學習傳統文化,領悟傳統文化的精華,并注重言傳身教,提高家長利用傳統文化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師資隊伍。師資隊伍在弘揚、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骨干作用,這是傳統文化教育重要的保障。要盡快建立一支由各類志愿者組成,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熟悉活動方法的骨干教師隊伍。
(二)推薦優秀傳統文化教材。本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推薦出一批優秀傳統經典書目。
四、工作要求
營造濃厚氛圍。開辟傳統文化走廊、學習園地、專欄、專刊、網站、網頁等陣地。在學校墻壁、走廊、教室、櫥窗、寢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圖畫、警句、詩詞歌賦等,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激勵師生奮發向上。在單位進出口墻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張貼懸掛傳統典故成語、格言警句等。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
挖掘地方資源。我市有很多文物古跡、歷史人物以及典故,要充分利用豐厚的地方文化資源,充實和豐富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的內容。文化、民俗、文物、旅游、社科界等相關管理部門要組織專家挖掘、整理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精髓歸類,形成本土化傳統教育系列讀本,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以通俗明了的方式,如童謠、畫冊、民間故事、卡通等,將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展現在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受眾面前,使之得到熏陶、感染。
利用傳統節慶。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活動中,要緊緊圍繞節日主題,突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充分展現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并注重提升文化內涵,通過舉辦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等活動,讓人們在參與中親身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德育體系,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繼續深入貫徹落實《調兵山市中小學學習、踐行弟子規活動實施方案》,使傳統文化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二、活動主題
傳承文化精粹,培育厚德人才。
三、基本原則
與課程計劃相結合;與德育教育研發相結合;與日常行為教育相結合;與學校特色創建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四、活動內容
1、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弟子規》的學習、踐行活動。
(1)計劃在11月30日進行《弟子規》誦讀班會。
(2)12月5日舉行《弟子規》背誦比賽。
除了這兩項活動,平時加強《弟子規》的學習活動,利用學校的廣播在課間播放《弟子規》歌曲,利用班會時間誦讀、學習《弟子規》,尤其加強低年級學生的學習。
2、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
(1)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誦讀國學經典。
(2)每周設一節誦讀課,每月召開一次以誦讀為主題的班隊會。
(3)利用校園多媒體網絡和各種影響資料舉行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專題講座,與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交流。
(4)結合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計劃召開校園藝術節活動,讓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校園藝術生活,突出活動廣泛化、故事化、體驗化、興趣化的特點,讓學生感受經典文化魅力,熱愛經典。
3、推行孝信雅行教育活動
(1)以孝為先,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在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和道德體驗活動,凸顯教育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征,一道學生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
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開展“感恩父母 踐行孝心”的實踐活動。
以勞動節、教師節、重陽節為契機,組織開展“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行孝感恩、尊重他人,從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以雅為標,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以“禮儀、禮貌、禮節”為主要內容,開展“校園禮儀講座”、“文明禮儀知識大賽”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謙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言行合一的禮儀規范。
(3)以信為本,開展誠信教育。
以發誠信倡議、講誠信故事等多種形式,將誠信教育引向學生家庭,并廣泛開展“爭做誠信少年”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誠信美德。
4、積極開展特長教育,推進藝術素養培育工程。
(1)充分利用“體育、藝術2+1項目雙技活動”的有效平臺,弘揚太極拳,激發學生正確的人生理想,挖掘學生潛在的才能,培養他們文化、藝術、體育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2)展示開展好特長教育活動。通過開設閱讀、硬軟筆書法、剪紙、舞蹈等特長教育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讓學生能過學有所長,德識長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積極開展校園品位創建工程。
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積極為學生營造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完善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利用板報、櫥窗宣傳、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濃郁氛圍。
六、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領導小組
組 長:閆麗娜
副組長:朱亞杰 張淼
組 員:徐秀華 杜平 郝巖 史艷麗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文化作為人類活動的結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經驗。每一部偉大的作品都來自于時代、民族、國家以及整個人類進步發展的深刻關心與思考,承載和傳遞著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今后中小學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要在有條件的小學開設書法、繪畫、武術等課程,以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胡錦濤同志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時指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也往往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基于以上認識,著眼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人文素質教育,努力加強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學生的特長培養,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堅持以引導激勵為主、多方面滲透熏陶的原則,采取結合各科活動、融入少先隊活動、鏈接閑暇教育等方式積極開展古詩文誦讀、傳統美德和禮儀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畫、書法、舞蹈、民族樂器和古樂欣賞等活動。學校充分認識開展“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活動的重要意義,以此提升小學生傳統文化素養。
二、我們的思考
1、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當今中國的青少年,他們生在和平年代,長在太平盛世,
沒有經歷戰爭、動亂、饑荒和瘟疫等艱難困苦,在陽光雨露中成長。改革開放以后,社會進入轉型時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東西文化劇烈碰撞,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上物欲橫流,這一切都構成了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背景,使得部分青少年喪失比較和鑒別能力,極易迷失方向。如何有效地教育好孩子,是我們面臨著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 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樹德立志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教育核心問題,是教育工作者長期的奮斗目標。國家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西方國家早就瞄上了中國的人才資源,他們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不惜重金,搶挖我們的精英人才。西方精神文化產品的進入,實際上就是文化滲透,用他們的價值觀來影響我們的青少年。在這場關系國運興衰的斗爭中,我們并非束手無策,我們除了要繼續堅持用各種常規思想教育手段外,還必須拿起得天獨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武器,不懈地教化和熏陶我們的后代。
2、豐富的內涵
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連綿五千年,積累了豐厚的精神財富,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它的博大精深早已令世界折服。今天它仍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也為世界各國所借鑒,這在四大文明古國中是絕無僅有的。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東方文明領先世界數千年,這是不爭的事實,更是中華民族的光榮與驕傲。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唐詩、宋詞和元曲,它還涵蓋了哲學、政治、經濟等所有的社會領域。
它教給人們道德倫理、風俗禮儀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從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審美觀。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化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鑄就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樸實無華、明禮守信、熱愛和平、不畏強暴、自強不息的民族秉性。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它也是取之不盡的思想寶藏。面對如此無價的民族瑰寶,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充分發掘它來教化子孫,塑造新時代龍的傳人。 當然,中國傳統文化也得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完善與發展。
三、目標與內容
目標:
1、傳承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明;
2、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表現形式;
3、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有關的傳統文化;
4、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對提高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內容:
1、中國書法藝術
2、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國畫)
5、中國民族服裝化
8、中國傳統文學藝術(唐詩、宋詞)
9、中國民族音樂(含民族器樂)
四、我們的設想與做法
(一)設想: 針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需要,除思想品德課外,
我們覺得還應對語文等課程、教材做相應的改革和調整,突出重點,強化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教育。活動形式應力求生動活潑,注意實效。可精選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題材的專題視聽資料(或反映有關中國歷代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跡,或展現祖國壯美山河、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的資料)加以編輯整理,形成系列教材,有計劃地納入德育課堂。此外,學校要利用各種形式,有目的地強化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認知,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小學生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有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讓我們的學生做一個了解祖國傳統文化的中國人。
(二)做法:
1、結合課程改革,開設拓展課與探究課,開發校本課程。
2、營造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氛圍,如學校文化布置、舉行中國傳統文化節(書畫展、唐詩宋詞吟頌比賽、民族音樂表演等)
3、組建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師資隊伍,主要由班主任、語文教師、品德與社會課教師、音樂美術、拓展課探究課教師組成。通過校本培訓等多種途徑培訓教師。
4、通過《學校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的開展,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積淀他們的文化功底,讓孩子打好傳統的根基。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增強幼兒做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2、能說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屬相,增進對他人的了解和關心。
3、知道屬相共有十二種并包括哪些動物。初步了解其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屬相;豐富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
2、教具:十二屬相的大圖片一套;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每名幼兒若干小動物圖片(其中抱括十二屬相)。
4、彩帶若干條。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年齡及屬相,并說一說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屬相。
二、通過觀看動畫《十二屬相的故事》,知道屬相有十二種及分別是哪十二種動物。
1、師:屬相到底有多少種?又都有些什么動物?聽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2、教師播放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看完動畫,教師提問:
屬相有多少種?
十二屬相包括哪十二種動物?
(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動物圖片,不要求幼兒按順序)
4、引導幼兒回憶故事情節,了解十二屬相的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是誰。(教師同步調整十二屬相的.順序)
三、通過操作活動和音樂游戲,加深幼兒對十二屬相的認識。
(一)
幼兒操作活動:
1、請幼兒在若干動物圖片中將不屬于十二屬相的小動物找出來。
2、請幼兒把自己找出的圖片給老師和小朋友們看一看。找對的交給老師,找錯的,請幼兒將它送回去。
(一) 音樂游戲。
1、引導幼兒回憶曾經做過的音樂游戲《猜面具》,并說一說歌中是怎樣描述小動物的。
2、啟發幼兒將原來的歌詞替換成十二屬相中的小動物。
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
4、當唱到“吵醒了小馬”時,教師啟發幼兒說出今年是蛇年,還沒有過完,不能現在就把小馬吵醒。
四、通過了解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拓展幼兒的思維。
1、幼兒討論:外國人有沒有屬相?
2、教師介紹:十二屬相是中國人很早很早以前發明的用來 紀年的。(紀年就是選一種東西做為某年的標志來代表和表示這一年)所以外國是沒有屬相的。象屬相這樣在很早很早以前就產生或發明的好的有用的事或物,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我們就可以說它是傳統的。
3、啟發幼兒說一說你還知道什么傳統的事或物。
五、結束部分:通過讓幼兒說一說“過年”的所見所聞,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扭起秧歌來。
延伸活動:小小中華傳統文化展
收集各種各樣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傳統的手工藝品和服裝服飾,通過展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激發幼兒做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案對于幼兒來說很重要,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作為我們國家的新一代,應該要讓孩子們了解到關于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引以自豪。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活動,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明確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惡勞,處處依賴別人的行為;對自己表現出來的依賴性感到害羞。
2、引導學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樹立自強自立信念。樹立報國志向,培養回報社會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獻身國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活動重點:
讓學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強不息,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活動難點:
由認識自強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活動方法:
情景體驗法、討論法。
活動過程:
一、感知自強
通過觀看視頻、圖片,讓學感知中國人民子弟兵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國防取得成就正是國家在自強不息的奮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強
通過學習教材內容:
(1)孫臏身殘志堅,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兵法的學習和研究,他對前途充滿信心,就是在這個信心的鼓舞下,孫臏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終于消滅了龐涓,并最終寫了《孫臏兵法》。
(2)司馬遷忍辱著《史記》,讓學認識《史記》是偉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精神的結晶。
(3)“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充分體現了徐悲鴻那自強自立的精神。
(4)“輪椅作家”張海迪,五歲時因患病,下身癱瘓,她卻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用鏡子看書的故事更充分說明榮譽的花環屬于自強者。
讓學生認識教材中人物的自強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三、深層感悟
1、從古今自強不息的人物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立志成材,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欣賞歌曲《愛拼才會贏》
四、凝聚升華
讓學生認識要自強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請同學們聯系實際,說說生活中自強自立的一些表現。
2說說自強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強者,你準備從哪做起?
3、教師寄語:(要求同學們作到“五要”)
1)、要有為國家、為民族奉獻青春年華的.遠大理想;
2)、要有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3)、要有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真才實學;
4)、要有文明守紀、嚴于律己的素質修養;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爭先的競爭意識;
五、活動總結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于后代的優秀文化。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
六、活動后感:
這節課學習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從古代就有了許多自強自立的說法,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這種美德逐漸被我們遺落了,我們不但沒有很好的秉承上一輩的傳統,反而還有許多人忘了本,這次的班會正好提醒了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老一輩留下的傳統,也正式的宣告了我們新學習態度的良好開端。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6
設計意圖
茶是我國的傳統飲料,在我國,茶的品種繁多,制茶的工藝各種各樣,“飲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說“茶”蘊含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本活動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制作茶飲料,收集有關茶的知識并將其分類整理,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活動目標
1、認識,了解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茶葉。
2、通過品茶,初步認識到茶葉是一種解渴的好飲料。
3、引發制作“茶飲料”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通過對茶文化的了解,激發幼兒對祖國文化的自豪和熱愛。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品嘗家長泡的茶葉,并讓他們在品嘗的過程中了解各種茶的名稱并從家里帶自己喜歡喝的茶葉到幼兒園。
2、綠茶、紅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別放在小盤子里,每個小盤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個。
3、有關茶知識的課件。
4、《茶葉的聚會》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茶的興趣:
(1)師:“上星期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小朋友回家品嘗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稱,有誰能把自己品茶的經過和了解到的有關茶的事情,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2)請幼兒講述,鼓勵幼兒講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兒講述完,教師要用一句概述性語言小結。
2、介紹有關茶的知識
(1)將幼兒收集和老師準備的茶葉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說一說他們的.名字、形狀、顏色以及味道。
(2)播放課件,讓幼兒了解茶葉是怎么生長?人們是怎么進行采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沖泡?
(3)聽故事《茶葉的聚會》進一步了解有關茶的文化。
3、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茶飲料。
(1)師:小朋友,我們了解了這么多茶的知識,如果讓你發明一種茶的飲料,你會做一些什么樣的茶飲料呢?(讓幼兒互相討論)。
(2)請幼兒將討論的結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兒動手動腦發明制作“茶飲料”。
教師要給予幼兒幫助,并提醒幼兒倒熱水時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溫度適宜時請幼兒相互觀察顏色、聞聞氣味、并一邊品嘗一邊向同伴介紹推薦自己的茶飲料也可請同伴品嘗自己制作的茶飲料并根據品嘗者的建議改進配制方法。
活動延伸
引發幼兒繼續探究“茶”知識的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喝茶的?(幼兒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們想了解一種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應該怎么做呢?(讓幼兒討論)最后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方法去搜集有關茶知識的信息。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了解嶗山的景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教材學情分析:
該詩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該山也很美誘引學生一睹為快,利于學生細細學習。
活動難點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活動方法:欣賞學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具:光盤、資料卡、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活動“詩畫覽勝”部分,師生共同學習《鰲山》古詩的.詩意,領略古詩語言的魅力。重點講解“淵、倚、孤高”等詞語。
2、學生自學“溫馨點擊”部分,。
(1)學生自讀,借助工具書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生一些理性的認識。
3、學習“活動廣角”部分
(1)教流學生對景點的認識,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搜集有關青島嶗山的資料,比一比,誰搜集的最多最豐富。
4、階段
(1)生自我,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師表揚積極發言的優秀學生。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8
一、總體要求
要高度重視春節等傳統節日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功能,挖掘各種重要節慶日、紀念日蘊含的教育資源,利用十一、五一等節日和重大事件、重要任務紀念日舉辦群眾性慶祝和紀念活動。把傳統節日和重要節慶日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以節日民俗、文化娛樂、經典誦讀和體育健身為重點內容,著力營造團結祥和、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動員和吸引群眾廣泛參與,使節日活動熱在基層,熱在群眾。
二、活動內容
以中華傳統節日、國家重要紀念日、少數民族節日為切入點,大力推動“弘揚傳統文化,過好傳統佳節”主題活動深入開展。
1、“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主題活動。“春節”、“元宵節”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承載著中國人的家庭_和社會_觀念。節日期間要突出辭舊迎新、團圓平安、興旺和祝福的主題,突出“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節日氣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
2、“傳統節日·清明”主題活動。“清明節”是一個紀念先祖及離世親人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并伴有踏青、植樹等活動,節日體現飲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關愛自然的意義。要突出紀念先人、緬懷先烈的主題,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慎終追遠,珍惜幸福生活。
3、“傳統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端午節”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詩人屈原胸懷祖國、心憂天下、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同時,端午節自古以來也是民間一年一度的“衛生防疫節”,有著賽龍舟、打掃庭院、懸白艾、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習俗。要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個主題,積極組織群眾性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和科普宣傳活動,增強人們的愛國情感。
4、“傳統節日·中秋”主題活動。“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性、群眾性的特點,深深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要突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主題,努力營造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節日氛圍。
5、“傳統節日·重陽”主題活動。“重陽節”是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有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習俗。要突出敬老孝親的主題,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增強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的意識,營造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
6、“五一、七一、十一”主題活動。結合實際組織開展歌頌勞動、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民族團結、和諧繁榮等主題活動。
三、活動方式
1、春節期間,靈川縣廣泛開展“送溫暖”活動,由縣委辦牽頭負責,對生活困難的黨員群眾進行年終慰問,給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讓人民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
2、五·四青年節期間,靈川縣組織開展以“我青春,我陽光,我為經開區增光”為主題的籃球友誼賽,由工會工委牽頭負責,進一步激發廣大年輕干部職工的干事熱情,讓青年干部職工得到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洗禮。
3、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靈川縣轄區內的學校組織開展以“青春因拼搏而精彩·理想因奮斗而飛翔”為主題的科技文化藝術節,由教育局牽頭負責,切實關心少年兒童的成長,為靈川縣的少年兒童營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
4、七·一建黨節期間,靈川縣開展基層黨組織和“兩新”黨組織的建黨活動,由縣委辦牽頭負責,進一步夯實基層黨組織的思想根基,積極創建優秀的“兩新”黨組織。
5、十·一國慶節期間,靈川縣組織開展以“凝心聚力謀發展·共建和諧經開區”為主題的愛國愛區主題實踐活動,由黨政辦和工會工委負責,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廣泛發動干部職工述說心中對祖國、對靈川縣的祝福和寄語。
四、活動要求
1、要突出節日文化內涵。注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尊禮崇德,充分發揮文化建設塑造文明、文藝美化心靈的作用,借助文化藝術形式,通過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把“弘揚傳統文化,過好傳統佳節”活動變成薈萃民風民俗,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盛典。
2、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節日期間,各級各部門要開展慰問幫扶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活動,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服務活動,弘揚尊老愛幼、扶困濟弱的傳統美德,展示中華民族崇德向善、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風貌,讓人們從節日活動中汲取道德的營養。
3、要普及文明過節理念。引導人們科學認識和把握傳統節日習俗,破除封建迷信、發揮健康向上的節日文化,避免把節日過成“吃喝奢侈節”、“封建迷信節”,引導人們在節日期間移風易俗、綠色節儉、健康文明。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9
學習目標:
1.通過調查走訪,向身邊的人了解身邊的傳統文化,培養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感受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
2.感受活動的過程,初步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交流活動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
過程設計:
一、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二、指導實踐,分工合作。
1.指導學生自愿組成學習小組,并根據活動內容進行分工。(活動內容見附表)
2.分組提出活動建議,指導開展活動。
三、學生課下自主合作,通過調查走訪,向身邊的人了解身邊的傳統文化,逐步完成各項活動內容,分組填好表格。教師適時了解各組活動開展情況并相機指導。(時間兩周)
四、課堂展示活動成果(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明確課堂展示要求。
1.談話:近半個月的時間里,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一定非常豐富、充實、有趣,因為我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了解了身邊的傳統文化,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熏陶。也許,以前,我們沉浸在過春節貼春聯的興奮中時,從沒意識到它是一種傳統文化;我們在津津有味地品嘗著可口的粽子時,不曾想到其中包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坐在電視機前輕松地欣賞黃梅戲時,沒有想到它是我們石牌人的驕傲。而現在,一提起這些,我們會互相會心地一笑,因為我們不僅走近了它們,而且親手揭開了它們神秘的面紗。對于它們,我們有許多想說的,想告訴大家的,想與大家一起分享的,對嗎?
2.明確課堂展示要求:
(1)先在小組內展示并整理活動成果。
(2)班內展示時根據老師的提示,分小組按活動內容逐個展示。說,要清楚明白;演,要大大方方;評,要先舉手,再發言。
(二)小組內展示并整理活動成果,教師巡視了解,為班內展示做準備。
(三)組織班內展示活動成果。
1.導語:同學們通過近半個月的調查走訪和動手實踐,收獲真不小。大家主要分組選擇了我們很熟悉的端午節、春節的風俗文化和家鄉戲——黃梅戲文化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現在,先讓我們一起過一過端午節,感受一下端午節的文化氛圍吧。
2.引導展示關于端午節的傳統文化。
(1)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學生介紹,教師相機出示屈原的圖象及簡介。
(2)關于吃粽子、賽龍舟和插艾草。學生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的來歷、粽子的作法以及自己對賽龍舟的了解等,教師相機出示有關圖片及資料。
3.引導展示關于春節的傳統文化。
(1)說一說,我么家鄉過春節有那些傳統習俗。教師相機出示交流展示提綱。
(2)關于貼春聯:為什么貼春聯?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聯和自己或家人書寫的春聯;說說其中一幅春聯的意思。教師相機出示學生搜集的及教師搜集的春聯。
(3)關于貼門神:為什么貼門神?介紹門神上的人物和貼門神的傳說。
(4)關于祭祖:說說為什么祭祖;介紹一下你家祭祖的情形。
(5)關于吃年夜飯:介紹一下你家吃年夜飯的情形。
(6)其他。
4.引導展示對黃梅戲的了解。
(1)播放黃梅戲片段,談話引導。
(2)介紹黃梅戲與石牌的關系,說說你熟悉的黃梅戲演員及劇目。
(3)關于黃梅戲的角色行當。
(4)學生表演一段黃梅戲。
(四)交流開展此次活動的感受。
(五)小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法。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10
設計意圖
新年快到了,老師在教室里掛上了中國結。古樸而又漂亮的中國結給教室增添了節日喜氣的色彩。小朋友們不認識中國結,他們好奇而又熱烈地討論著“老師,這是什么呀?真漂亮啊。”“老師,我家里的墻壁上也有這個東西的。”“老師,為什么要掛這個東西呢?”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別小看這小小的中國結,它身上所反映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我想,既然孩子們對中國結有這么濃的興趣,何不組織一次這樣的主題活動,以讓幼兒從小了解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國民間工藝的多姿多彩,從而萌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關于中國結的初淺知識,喜愛中國結。
2、感受中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及民間工藝的獨特魅力,萌發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準備“年年有余”等有特殊意義的中國結
活動過程
交流討論:
1、這幾天,小朋友們都拿來了中國結,那請你把自己帶來的中國結是什么樣的介紹給你的好朋友,好嗎?
2、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帶來的中國結
3、說說你喜歡中國結嗎?為什么?
4、小朋友拿來的中國結有哪些地方是一模一樣的呢?
為什么中國結是紅色的呢?
――、引導幼兒討論
二、欣賞感受
1、老師也帶來了中國結,看看和你們帶來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2、著重欣賞中國結中的魚(年年有余)、如意結(吉祥如意)等作品,說說這些中國結的圖案代表什么意思。(幼兒自由討論)
三、引導想像
1、除了我們帶來的中國結,想想我們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中國結呢?
2、教師小結:我們中國人真聰明,會編出這么多美麗漂亮的中國結,而且連外國人都非常喜歡我們的中國結呢。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民間小吃的名稱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嘗試用團圓、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間小吃。
3、通過品嘗,感受民間小吃的美味,體驗與哥哥姐姐一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糖葫蘆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湯團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條制作材料:面粉、發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電磁爐、電飯煲、油、糖、一次性臺布。
活動過程
一、欣賞民間小吃圖片,激發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你吃過哪些民間小吃?”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并欣賞圖片。
3、聽哥哥姐姐介紹集中民間小吃的由來。
二、請爺爺奶奶介紹各種民間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兒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帶領和幫助下參與民間小吃制作活動。
1、幼兒分區域進行制作。
2、教師各區域指導重點。
糖葫蘆制作區:重點指導幼兒串山揸的技能。
湯團制作區:重點指導幼兒團圓的技能。
油條制作區:重點指導幼兒搓長條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區:重點指導幼兒滾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嘗民間小吃。
鄉土教育:民間藝術、民間游戲、民間特產搬上了舞臺。有“印板糕 ”、“ 剪紙”“ 打年糕” “ 西瓜燈十八韻”等民間制作,有“ 棉花糖”、“ 冰糖葫蘆”、“ 爆米花”等民間物品的品嘗,有 “ 拔河”、“ 捏泥人”、“ 穿項鏈”、“搓稻草”、“ 印染”、“唱戲曲”等民間游戲的游玩,還有特產品嘗店和名勝、名人介紹屋等觀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家長們帶著孩子重溫了兒時的游戲,跳竹竿、走高蹺、丟手絹,一起品嘗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環保時裝走走模特秀,欣賞爺爺奶奶們的戲曲表演。笑容寫在孩子們的臉上,回憶蕩漾在家長的心中,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實的.童年生活的快樂。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案對于幼兒來說很重要,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作為我們國家的新一代,應該要讓孩子們了解到關于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引以自豪。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12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結的編結工具與制作材料,嘗試學編最簡單的十字結。
(2)體驗編結活動的快樂,發展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小銅錢、紅絲線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說中國結非常漂亮,那我們今天也來動手做一款中國結,好嗎?
2、那你們想想制作中國結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師生共同討論
3、幼兒先看看、摸摸、講講制作中國結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兒嘗試操作
1、知道為什么叫中國結嗎?結是什么呢?
2、觀察并討論老師制作的`中國結(十字結)是什么樣的?
3、老師示范講解。
4、幼兒嘗試編十字結,教師觀察,進行個別指導
5、幼兒說說自己嘗試編結的感受。
二、引導評價
1、彼此欣賞各自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2、把自己編織的中國結送給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說說其中含的祝愿。
延伸活動:
陳列各色中國結及其他民間工藝品實物或資料。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13
【活動設計】
春節貼春聯是中國傳統的習俗,也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它更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好多幼兒春節有和爸爸、媽媽貼春聯的經歷,但他們只是盲目地幫忙,覺得好玩而已,并不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開展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大膽交流中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民俗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對春聯產生興趣,樂于交流自己的發現。
2、大膽探索并發現春聯的特征和種類,體驗張貼春聯的的樂趣。
3、初步了解春聯的演變。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春節里幼兒與家長一起貼春聯的照片。
2、紅紙、毛筆、硯臺等。
經驗準備:
1、幼兒有貼春聯的.經驗
2、了解春聯的由來和傳說。
3、聯系會寫春聯的家長助教
【活動過程】
一、出示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的照片,激發幼兒對春聯的興趣。
引導語:看看這些照片的門上都有什么?春聯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時候家家戶戶門上都要貼春聯?
二、多媒體展示春聯演變的照片:桃梗—桃符—春聯。引導幼兒一起了解春聯的演變。
討論:為什么春節或辦喜事的時候門上要貼春聯?春聯到底是怎么來的?
請個別幼兒起來講述春聯的由來,教師小結。
三、出示各種各樣的春聯照片,探究春聯的種類。
1、請小朋友觀察這些春聯的形狀一樣嗎?它們分別貼在什么地方?
師小結:春聯有好幾種,就好像小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紹春聯的種類和名稱。
春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它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門心和框對就像我們班的兩對雙胞胎,他們大小、長短、字數是一樣的,分別貼在門板和門框上,且要對稱。
四、暢所欲言——我在春節貼春聯。
展示小朋友貼春聯的照片,請小朋友向其他幼兒介紹照片里的他正在貼的春聯名稱及所貼的位置,鞏固對春聯名稱和使用場所的認識。
五、感知、區分上聯和下聯。
站立在門外觀看貼在門上的春聯,右手邊是上聯,左手邊是下聯。
六、體驗寫春聯。
1、家長現場表演寫春聯,并請小朋友說出其名稱和貼的位置。
2、幼兒體驗用毛筆畫春聯福娃。
七、組織小朋友給班級的活動室貼上春聯,鞏固對春聯的認識。
【活動反思】
本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好多幼兒有親身體驗的經歷,通過老師精心設計,整個活動流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幼兒興趣濃厚,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形象比喻,認識門心、框對。我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中區分各種不同使用場所春聯及其名稱。再借助班級兩對雙胞胎進行巧妙的比喻,引導幼兒認識門心、框對,使幼兒形象地弄明白其對稱關系,也初步了解了上聯與下聯的關系。
2、借助幼兒的春節活動相片加深對不同場合春聯種類的認識。
3、設置情景,請家長寫春聯,幼兒貼春聯,引導了解春節貼春聯的整個過程,激發幼兒對民俗文化的興趣。此環節把活動推向高潮。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樂于交流自己的發現。
2、大膽探索并發現傳統文化琴棋書畫的特征和種類,體驗張貼活動的樂趣。
3、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照片。
2、宣紙、毛筆、硯臺等。
經驗準備:
1、幼兒有寫毛筆字的經驗
2、了解漢字的由來和傳說。
3、聯系會寫會書法和國畫的家長助教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琴棋書畫的照片,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引導語:看看這些照片都有什么?漢字書是怎么演變來的?國畫要怎么畫呀?
圍棋要怎么下
二、多媒體展示這些活動的照片:引導幼兒一起了解。討論:他們在做什么?漢字到底是怎么來的?
請個別幼兒起來講述漢字的由來,教師小結。
三、出示各種各樣的漢字照片,探究漢字的種類。
1、請小朋友觀察這些漢字的形狀一樣嗎?它們區別在什么地方?
師小結:漢字有好幾種,就好像小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紹春聯的種類和名稱。
漢字的種類很多,每個朝代不同的演變形成的字體不一樣。四、暢所欲言——我看到的字體。
展示小朋友寫漢字的照片,請小朋友向其他幼兒介紹照片里的他正在寫的人字。
五、體驗畫國畫。
1、教師現場表演畫國畫,并請小朋友觀察。
2、幼兒體驗用毛筆畫國畫。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小朋友們還可以繼續用毛筆畫國畫寫漢字,下圍棋。
【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中國傳統文化進校園方案05-15
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03-14
文明進校園活動方案范文12-16
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方案范文03-23
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設計06-15
小學戲曲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02-24
足球進校園活動方案范文(精選7篇)06-28
文明進校園活動方案范文13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