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精選10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1
一、活動目的
讓同學們了解我們的傳統節日及其來歷和風俗,增強同學們對傳統節日的了解,激發同學們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
二、活動形式
競猜、朗誦、觀看視頻等
三、活動流程
(一)開場白
(陳xx)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下午好。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沉淀至今,形成了很多別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今天由我和魏馨怡為大家主持本次主題班會,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我們的傳統節日,去領略民俗風情。
(二)競猜活動
(魏xx)同學們,你們知道有哪些節日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嗎?知道的同學請快速舉手搶答。(等同學們回答差不多以后,播放視頻。)同學們,從剛才的'視頻中,我們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下面讓我們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些傳統節日的來歷、風俗。
(三)各個節日介紹
1、(陳xx)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春節。同學們,你們知道春節是哪一天嗎?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俗稱“過年”。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走親訪友,放鞭炮、貼春聯,可熱鬧了。最高興的當屬孩子們,穿新衣、收紅包,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應有盡有。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詩《元日》,寫的就是春節的情景。(出示ppt)“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總之,在春節家家戶戶煥然一新,每個人的臉上都笑容滿面。說到這里,大家似乎回到了那段快樂的時光,那么,你們知道春節的來歷和它的習俗嗎?請看大屏幕。(請同學給大家介紹)
2、(魏xx)放完了鞭炮,收好了紅包,讓我們走進第二個節日——元宵節。北宋歐陽修
有一首詩《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衣衫袖。”多么美的詩句啊。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元宵節人們都在干些什么。請看大屏幕。(請同學給大家介紹)
3、(陳xx)“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轉眼我們來打了江南的春天。清明節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節日。我們一般都在這個節日里去掃墓,寄托哀思。那么有誰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大屏幕顯示資料,請同學給大家介紹)
4、(魏xx)過完了清明,我們迎來的是端午節。傳說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而來的。有古詩為證:唐文秀《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讓我們跟隨一段視頻去看看今天的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的。
5、(陳xx)同學們,你們一定聽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吧?這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由此演化出一個傳統節日——七夕節。唐代大詩人杜牧有一首詩《七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首詩就與牛郎織女有關。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古時候的少女特別重視乞巧節,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原因吧。請看大屏幕。(請同學給大家介紹)
6、(魏xx)“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呀,一塊月餅一片心呀。”又到了每年吃月餅的時候了。中秋節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請大家看一段視頻,我為大家講講這個傳說。中秋節歷來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在這一天家家都要吃團圓飯,大多數人就算工作再忙,也要回家團圓。當某種原因無法回家時,人們自然而然就會吟誦起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有些人,對著月亮發出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7、(陳xx)前不久,我們剛剛學了王維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請大家跟我一起背一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大家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個節日嗎?對,是重陽節。重陽節是屬于老人的節日,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它的來歷。請看大屏幕。(請同學給大家介紹)
(四)結束語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希望我們今天的主題班會,能帶給同學們更多的知識。謝謝大家。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2
一、班會目的:
1、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培育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成才報國的遠大志向。
2、讓學生懂得以實際行動來弘揚民族精神。
二、班會時間:
20xx年9月6日
三、班會地點:
六年級教室
四、班會內容:
開學的第一個月是我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為落實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的要求,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加強民族精神文化知識的宣傳,在校園中興起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熱潮,使學生受到民族精神教育,深刻領會“民族精神”的新內涵,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小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好全面準備。今天,我們六年級特舉辦“弘揚民族精神”的主題班會。
1、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
師: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祖國燦爛的文化。中國人民的心中都有一顆中國心。無論走多遠我們都不能忘記我們是中國人。無論到何時,我們都不能忘本,我們是炎黃子孫。
2、明確優秀傳統和民族精神的內涵。
師:那么,到底什么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呢?
中華傳統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有著博大精深的基本內涵和豐富內容。其內涵也可以分為傳統精神、時代精神。今天,我們就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來談一談民族精神的內涵。
(1)從傳統精神來看,作為歷史的概念,中國人民的民族精 神植根于中華民族數千年綿延不絕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可以概括為:
①公而忘私的愛國主義精神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族精神,鼓舞形成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②推己及人、兼愛天下的仁愛精神。
孔子以“仁”為宗旨,主張:“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愛主義,使我國各民族和睦相處,同榮辱,共命運。
③克勤克儉的艱苦樸素精神。
勤儉是我們的傳家寶,要做到:“富而不驕”、“見利思義”等。要發揚艱苦樸素的優秀傳統,做到:“富而有德”。
④勤奮好學、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
英國著名學者培根說過:“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沒有一個顯赫人物對人類世界的貢獻能夠比中國的四大發明施展過更大的威力和影響。”要學習“懸梁刺骨”、“鑿壁偷光”等勤奮精神,發奮圖強,孜孜不倦。
(2)從時代精神來看,作為與時俱進的概念,民族精神能夠適應現時代的民族生存與發展要求。
①近代中國,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逐漸成為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其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
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人生主旨、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等。
②在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中華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內容,豐富了它的內涵,如:長征精神、抗北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任長霞精神等。這些都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3)說說你知道的民族精神的內容。(生說,自由發言。)
3、落實在行動中。
(1)、師:我們知道了這么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那么我們也應該學習繼承優秀傳統,從現在起養成文明的習慣,做一個合格的學生,弘揚民族精神。要做到哪些呢?
生:講文明、懂禮貌、積極、勤奮、愛勞動等。
(2)、師:文明就是綜合素質的體現。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文明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生活習慣等。
文明習慣:談吐舉止要文明。慢步輕聲,禮讓右行。課上坐要坐正,站要站直,讓學生懂得這也是對老師的禮貌與尊重,更重要的是利于學生自身的身體健康。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交談用禮貌語言,行為舉止文明。
學習習慣:每一節課前充分預習,課上專心聽講,抓住重點。認真復習及時鞏固,獨立、按時完成作業。利用課余博覽群書,從中獲取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衛生習慣:既要講究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勤理發,養成講究個人衛生的好習慣。更要注意環境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講究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保護環境衛生。
五、班主任總結:
通過這一次主題班會,中華民族延續千年的精神力量在每一個孩子心中點滴浸潤,浸潤著他們的愛國之心,激勵著他們更加發奮學習,成人成才,爭當一名新時代的驕兒。我校還將繼續把“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作為德育工作的重點,進一步推動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高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3
一、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了解祖國的燦爛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活動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展示有關傳統文化資料,旨在引起學習傳統文化的濃烈興趣,領略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保護祖國傳統文化的意識,從而激發對偉大祖國的摯愛之情。
二、活動準備:
1、了解有關民族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中豐富的內容。
2、圖片,實物(中國結等),文字資料。
3、黑板中間寫“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標題。
三、活動人員:
xx班全體師生。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步驟:
1、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豐富內涵。
2、展示中華傳統文化多彩的內容。
3、培養愛國情感。
(二)活動的具體過程
1、宣布主題:
老師:“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2、活動開始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了一件禮物,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出示中國結)
全班答:中國結。
那你能說說你所了解的關于中國結的資料嗎?
學生A:……
學生B……
學生C……
主持人甲:謝謝大家。
主持人乙:看完老師的展示,我知道大家也準備了很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請看李然等同學的展示。
李然:我們幾個給大家帶來的是幾首古代的詩詞。
(詩詞背誦)
是啊。同學們,看了這么多,你最喜歡誰的`展示呢?
學生A:……
學生B:……
學生C:……
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打算吧。(學生交流、匯報)
主持人甲:請班主任老師給大家做總結。
班主任總結:
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得很成功,我在同學們的展示中呀,看到了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學們也通過自己搜集資料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優秀的文化傳統。
3、主持人宣布活動結束: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明確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惡勞,處處依賴別人的行為;對自己表現出來的依賴性感到害羞。
2、引導學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樹立自強自立信念。樹立報國志向,培養回報社會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獻身國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強不息,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難點:
由認識自強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教學方法:
情景體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強
通過觀看《20xx年國慶大閱兵》視頻、圖片,讓學感知中國人民子弟兵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國防取得成就正是國家在自強不息的奮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強
通過學習教材內容:
(1)孫臏身殘志堅,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兵法的學習和研究,他對前途充滿信心,就是在這個信心的鼓舞下,孫臏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終于消滅了龐涓,并最終寫了《孫臏兵法》。
(2)司馬遷忍辱著《史記》,讓學認識《史記》是偉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精神的結晶。
(3)“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充分體現了徐悲鴻那自強自立的精神。
(4)“輪椅作家”張海迪,五歲時因患病,下身癱瘓,她卻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用鏡子看書的故事更充分說明榮譽的花環屬于自強者。
讓學生認識教材中人物的'自強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三、深層感悟
1、從古今自強不息的人物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立志成材,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欣賞歌曲《愛拼才會贏》
四、凝聚升華
讓學生認識要自強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請同學們聯系實際,說說生活中自強自立的一些表現。
2、說說自強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強者,你準備從哪做起?
4、教師寄語:(要求同學們作到“五要”)
1)、要有為國家、為民族奉獻青春年華的遠大理想;
2)、要有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3)、要有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真才實學;
4)、要有文明守紀、嚴于律己的素質修養;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爭先的競爭意識;
五、教學總結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有益于后代的優秀文化。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
六、教學后感:
這節課學習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從古代就有了許多自強自立的說法,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這種美德逐漸被我們遺落了,我們不但沒有很好的秉承上一輩的傳統,反而還有許多人忘了本,這次的班會正好提醒了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老一輩留下的傳統,也正式的宣告了我們新學習態度的良好開端。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5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黃山的有關資料。
2、過程與方法:背誦有關黃山的詩歌,了解黃山的文化底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課:
出示黃山的有關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黃山的美,導入新課。
二、自學生疑。
1、學生閱讀李白的《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和鄭震的《曉看黃山》,劃出疑難語句。
2、小組討論,自主解決疑難
3、學生閱讀課本中的資料,小組交流搜集的資料,并提出疑問。
4、討論探究:
哪些詩句寫了黃山的自然風光?你能描繪一下嗎?
三、合作探究,探究明理
(一)介紹黃山的情況
1、地理概況:
黃山,位于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游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于黃山市管轄。
2、名稱由來: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巖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我們中華民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后,來到這里采藥煉丹,在溫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后,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3、特色介紹:
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這里競秀,峰峰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黃山奇峰到底有多少,還沒有一個確切數字。歷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選《黃山志》。這80多座山峰的高絕大多數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頂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這三大峰和風姿獨秀始信峰(1683米)。
黃山有“四絕”,排在第一的當是奇松。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從堅硬的黃崗巖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著松樹,它們長峰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其次是,黃山松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說,黃山松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個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臥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它們是黃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巖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
再說云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云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為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恒,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眾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云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海”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最后,介紹一下溫泉。我們常講的和游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溫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后最先到達的景區。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皮膚病,風濕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飲;過云說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
除了“四絕”之外,黃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壯觀和奇麗的。
黃山,山高陂陡,溪流從高山峽谷中奔涌出來,從陡谷懸巖上飛落下來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就是黃山溫存的生動寫照。黃山瀑布很多,最壯觀的有“九龍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黃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爛漫;夏季清涼一片,處處飛瀑;秋天天高氣爽,紅葉如霞;寒冬則是銀裝素裹,冰雕玉砌。黃山確實是一個旅游、避暑、賞雪的絕好去處。
(二)品味體會:
閱讀課本中有關黃山的詩歌,進一步體會黃山的美及文化內涵。
四、拓展延伸:
1、你是否去過黃山?談談你對黃山的感受。
2、簡述黃山四絕。
3、寫一篇游記。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中秋節的一般知識,鑒賞中秋節詩詞。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能夠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這首詞,你知道詞里提到的是哪個節日嗎?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這首詞寫了中國哪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
2.從詞中可以看出中秋節的哪些風俗?
①賞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②團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中秋節的探索之旅。(板書課題)
二、探究明理:
(一)中秋節有關知識
1、中秋節的來歷
①中秋節起源于遠古拜月敬月之風。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
②《唐書〃太宗記》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此時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來,充滿了浪漫色彩,玩月之風大興,中秋節得以形成。
③北宋時,中秋節成了春節之后的第二大節日。
吳自牧《夢梁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④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臵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2、中秋節的別稱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3、中秋傳說
①嫦娥奔月
版本一:早期的記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是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要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了仙,卻被罰變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宮搗不死之藥。
版本二: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②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③吃月餅與朱元璋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起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④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傳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只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服用這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代文人寫詩作詞,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⑤唐玄宗游月宮
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在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4、中秋習俗知多少?
同學們,你知道各地的習俗嗎?不妨講給大家聽聽。
(二)中秋詩詞賞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樹枝上安歇著鴉鵲。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濕了庭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的一邊。
在唐代詠中秋的篇什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7
活動目標:
1.了解中華武術的風格、作用,對中華武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2.能根據圖示大膽探究馬步、弓步、掌、拳等武術動作,會用動作表現音樂的特點。
3.萌發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之情。
4.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5.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了解一些常見的武術動作。
2.教師教學資源《中國功夫》(音頻、視頻);武術動作圖示;北京奧運會、春晚節目中有關武術的視頻。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歌曲《中國功夫》,感受音樂強悍、有力的氣勢。
提問:這首歌曲,聽起來怎么樣?你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你對歌曲的感受?請幼兒用動作自由表現自己對歌曲的感受。
2.幼兒自主探究武術動作,感受中華武術的風格。
提問:為什么大家喜歡中國功夫?武術有什么用?
小結:中國功夫可以幫我們強身健體,還可以用來保護自己。武術在我國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武術動作變幻多端、剛勁有力,用武術動作來表現這首歌曲是最合適的。
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當中,孩子們的表現很積極,而且興趣較濃,和老師的互動很好,目標基本完成。但由于人數較多,在活動中的常規較亂,有個別幼兒出現搗亂的現象,在以后的活動中,應在組織活動的常規養成和紀律性方面加強教育。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8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明確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惡勞,處處依賴別人的行為;對自己表現出來的依賴性感到害羞。
2、引導學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樹立自強自立信念。樹立報國志向,培養回報社會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獻身國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強不息,自強自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學難點:由認識自強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教學方法:
情景體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強
通過觀看《2009年國慶大閱兵》視頻、圖片,讓學感知中國人民子弟兵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國防取得成就正是國家在自強不息的奮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強
通過學習教材內容:
(1)孫臏身殘志堅,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兵法的學習和研究,他對前途充滿信心,就是在這個信心的鼓舞下,孫臏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終于消滅了龐涓,并最終寫了《孫臏兵法》。
(2)司馬遷忍辱著《史記》,讓學認識《史記》是偉大志向和自強不息精神的結晶。
(3)“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充分體現了徐悲鴻那自強自立的精神。
(4)“輪椅作家”張海迪,五歲時因患病,下身癱瘓,她卻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用鏡子看書的故事更充分說明榮譽的花環屬于自強者。
讓學生認識教材中人物的自強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三、深層感悟
1、從古今自強不息的人物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立志成材,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欣賞歌曲《愛拼才會贏》
四、凝聚升華
讓學生認識要自強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9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白居易及其《問劉十九》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經典回放。
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
2、學生談感受。
二、出示譯文。
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
三、溫馨點擊。
讀讀,增長知識并從中受到教育。
四、活動廣角。
1、背過這首詩。
2、你還讀過白居易的哪些詩?
3、再讀古詩《過故人莊》。
五、成長階梯。
認真填寫。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 10
活動目標
1、知道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增強幼兒做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2、能說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屬相,增進對他人的了解和關心。
3、知道屬相共有十二種并包括哪些動物。初步了解其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屬相;豐富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
2、教具:十二屬相的大圖片一套;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每名幼兒若干小動物圖片(其中抱括十二屬相)。
4、彩帶若干條。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年齡及屬相,并說一說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屬相。
二、通過觀看動畫《十二屬相的故事》,知道屬相有十二種及分別是哪十二種動物。
1、師:屬相到底有多少種?又都有些什么動物?聽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2、教師播放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看完動畫,教師提問:
屬相有多少種?
十二屬相包括哪十二種動物?
(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動物圖片,不要求幼兒按順序)
4、引導幼兒回憶故事情節,了解十二屬相的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是誰。(教師同步調整十二屬相的順序)
三、通過操作活動和音樂游戲,加深幼兒對十二屬相的認識。
(一)幼兒操作活動:
1、請幼兒在若干動物圖片中將不屬于十二屬相的小動物找出來。
2、請幼兒把自己找出的.圖片給老師和小朋友們看一看。找對的交給老師,找錯的,請幼兒將它送回去。
(二)音樂游戲。
1、引導幼兒回憶曾經做過的音樂游戲《猜面具》,并說一說歌中是怎樣描述小動物的。
2、啟發幼兒將原來的歌詞替換成十二屬相中的小動物。
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
4、當唱到“吵醒了小馬”時,教師啟發幼兒說出今年是蛇年,還沒有過完,不能現在就把小馬吵醒。
四、通過了解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拓展幼兒的思維。
1、幼兒討論:外國人有沒有屬相?
2、教師介紹:十二屬相是中國人很早很早以前發明的用來紀年的。(紀年就是選一種東西做為某年的標志來代表和表示這一年)所以外國是沒有屬相的。象屬相這樣在很早很早以前就產生或發明的好的有用的事或物,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我們就可以說它是傳統的。
3、啟發幼兒說一說你還知道什么傳統的事或物。
五、結束部分:通過讓幼兒說一說“過年”的所見所聞,引導幼兒和教師一起扭起秧歌來。
延伸活動:
小小中華傳統文化展
收集各種各樣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傳統的手工藝品和服裝服飾,通過展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激發幼兒做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弘揚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策劃方案】相關文章:
開展主題班會策劃方案08-04
感恩父母主題班會策劃方案10-19
學風建設主題班會策劃方案07-04
初中主題班會活動方案策劃03-12
感恩主題班會策劃方案02-11
主題班會策劃方案(通用23篇)10-20
法制教育主題班會策劃方案09-19
主題班會如何策劃方案(精選12篇)07-12
交通安全主題班會策劃方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