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研活動記錄
開展語文教研活動如何寫好活動記錄?那么,下面是CN人才公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語文教研活動記錄,供大家閱讀參考。
語文教研活動記錄1
時間: xxxx年10月23日
地點: 學校會議室
參加人:低年級語文組全體教師
活動內容: 課堂教學、教師專業發展、教學質量大家談活動
活動過程:
1. 老師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置
“今天上課真沒勁,提的問題都沒有人舉手回答。”
“回家大概也沒好好預習,問題提出來,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是的,上課的時候就那么幾個好學生能配合,其他人叫起來,一句話也沒的。”
“只有學生字的時候熱鬧一點,拼拼讀讀,分析字形,找朋友組詞,他們喜歡的。”
“我們班也是,尤其是課文學完以后的說話訓練,要么沒人說,要么一個人說了什么,后面的人再把他的話重復幾遍。”
……
在辦公室,常常能聽到類似這樣的“交流”。近幾年來,我一直任教于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自己的課堂上也經常出現這種時而熱鬧,時而冷清的現象:學生字時特別熱鬧,“老師,我!我!”有幾個所謂的后進生一旦遇到學生字的環節,就特別激動,邊舉手邊叫著,仿佛錯過了這次機會,就再也沒機會站起來回答問題了似的。可是在學習課文環節中,遇到“怎么樣”、“為什么”的問題時,教室里立刻鴉雀無聲,即使我微笑著鼓勵那些所謂的好學生,他們也會為難地皺皺眉,搖搖頭。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是學生預習沒做好嗎?是他們上課時沒有積極動腦筋嗎?還是老師的教學設計出現了問題?在校內外聽課時,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得到了一些啟發。我深刻地體會到: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置很重要。就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置要注意這樣幾點:
一、 問題要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
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那么設計的問題就不能太抽象,如“同樣是桃花,為什么山里的桃花開得遲?”這樣的問題學生在理解上有難度,操作起來就更難了,尤其是對于中等偏下的學生,往往會覺得無從下手,不知道應該如何思考,課堂表現必然不積極,課堂就會顯得冷清。如果把問題具體化,分成一個個可以從文本中找到的小問題,通過小問題的解決,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思考“為什么”“怎么樣”,就容易多了。這也是一個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
二、問題設置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根據課文內容,設置的問題由簡入難,層層推進。問題的難易程度有層次性,可以兼顧到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的學生,《44. 山里的桃花開得遲》教學中,從一個“遲”字的提問到四個具體問題的解答再到“為什么山里桃花開得遲?” 老師用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走近文本,讀懂了課題,由課題質疑,由文字而文本,由文本而思考,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興致盎然地緊跟著老師的教學步驟,這樣的課堂還怕不熱鬧嗎?課文學完后,老師與學生分角色對話:“孩子,你走到山上看到什么啦?”“山上感覺怎么樣?媽媽給你帶的小棉襖用上了嗎?”這些看似隨機的小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 提問的語言要清晰、準確。
老師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有著明確的意圖,都是為理解文本服務的',因此問題本身應該表述清晰、準確。如在教學《19.熊貓媽媽聽電話》(一年級下)一課時,老師問“熊貓媽媽是怎么聽電話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模糊,因為文本中沒有諸如“高興地聽電話”這樣的詞句,學生不知老師所云;這個問題也沒有準確地表達老師的設計意圖,即找出文中“熊貓媽媽去聽電話”,“熊貓媽媽又去聽電話”,“熊貓媽媽再一次去聽電話”這三句話,并體會“去”、“再去”、“又一次去”這三個詞語表達的含義。因此,學生在回答時多找了熊貓媽媽與三個孩子的對話部分,而不是老師所預設的三句話。
四、 問題的設置與說話訓練巧妙結合。
課堂教學中既然老師的提問,就會有學生的回答。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規范性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如果能夠將問題的設置與說話訓練巧妙地結合起來,豈不是能夠一舉兩得?最常見的結合如:老師用“為什么”提問時,給學生的回答設計好模板——“因為——,所以——。”或者是“之所以——,是因為——。”趙老師用師生分角色對話的形式結合,提高了語言表達的靈活性。有時一些抽象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與說話訓練相結合,降低難度,如《31.掌聲》(二年級下)中,殘疾女孩范小君經歷了兩次掌聲,這兩次掌聲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讓孩子理解兩次掌聲蘊含的不同意義呢?這種情感用語言難以名狀,即使找到了“鼓勵”與“贊賞”這樣的詞匯,依然難辨彼此。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想象說話訓練:
[教學片段]
當兩次掌聲響起,師適時引導:
師:那掌聲熱烈、持久,好像在說:( )。
生1:范小君,你大膽地走上去吧,我們不會嘲笑你的。
生2:小君,你真勇敢,我們支持你!
師引讀第四小節。
師:當演講結束的時候,班里又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掌聲好像在說:( )。
生3:小君,你真棒!
生4:小君,你真了不起!沒想到你的普通話這么好!
這樣,學生在練習想象說話的同時,解決了問題,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真可謂一箭三雕。
課堂教學中,一個個問題的設置串起來,猶如一條線,它牽引著孩子們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入文本,走進作者。
2、 老師談精選適合低段學生學習的學習方式。
(一)根據無意注意規律,寓教學于游戲中
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十九世紀法國教育家福祿倍爾說過:“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戲。”低年級學生只要聽說讓他們玩游戲,心理就會立即處于興奮狀態。心理實驗證實:低年級兒童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勢,學生年齡越小,有意注意的時間越短。如一年級6歲孩子,一般有意注意時間只能持續15分鐘左右,二年級也只能達到20分鐘左右。因而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無意注意規律,采用游戲手段,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是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的。
(二)根據兒童記憶特點,加強直觀教學
根據識記有無明確目的,可將小學生的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兩種。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無意識記占優勢,他們以形象記憶為主,對具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記憶。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記住抽象的漢語拼音字母,可以把字母形象化,以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記憶效果。例如:教學聲母“m”時,如果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再啟發學生利用兩扇門的形狀記“m”的形,利用向前摸的動作記“m”的音,這樣,學生就能根據教師的講解,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很快就記住了。再如教學單韻母a、o、e、i、u、ü時,教師可編順口溜幫助兒童識記:張大嘴巴aaa,嘴巴攏圓ooo,小嘴一咧eee,牙齒對齊iii,嘴巴空出uuu,撮個小圓üüü。因此,低年級語文教學一定要加強直觀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三)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特點,借助感知來理解概念。
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這種抽象思維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根據低年級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教學中,要把課文所敘述、描寫的一切作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進入到具體的事件、場面中去,就必須借助感知,利用原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課文中的概念。充分喚起學生的感性經驗,通過聯想來理解課文內容,是符合低年級兒童認知心理發展特點的,這對于優化低年級語文教學,提高兒童的整體認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懂得小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特征,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在愉悅的情境中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才能順利而有效地進行,學生的全面素質才能得到發展。
3 老師談教師專業發展
認真鉆研業務,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驛站,休整再出發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確。積極撰寫反思型教學案例,不斷地記錄和積累教學工作中的體會、經驗和資料,有利于教學工作的深入進行,有利于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每教完一節課后,我都記下本課的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進之法;想應做之法,留下瞬間感悟,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
4.校長講話
作為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們要積極參加校本培訓,理論和業務。在業務上,主要學習中小學語文的有關知識和美術方面的有關知識,
學習別人的教學方法,多聽課,做好筆記。多總結,寫好教后記。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學生學習。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教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內驅力,堅持激勵和正面教育,努力構建"平等、民主、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努力培養學生的素質。
語文教研活動記錄2
活動過程:
一、課堂教學
1、第一節課:教師 執教《ai ei ui》, 低年級語文教師和校長都進行了了解性聽課。
二、說課、反思、評課
第二節課,全體語文老師匯聚多媒體教室,進行了探討評課和反思總結。
(一)韓校長作指示。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教研務實與創新。
(二)上課老師進行了說課,并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簡單地反思。
教學過程最重要的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知識內在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在教學《ai ei ui 》第一課時時,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了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游戲引領全課
在復習導入環節,我以“猜口形”的小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使學生有樂于往下學習的愿望。同時,單韻母朗讀時口形標準與否又為新授課――讀準復韻母的音做了很好的輔墊。
在教學帶聲調讀復韻母時,我又以小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我先讓四名學生任意抽āi 、ái、 ái 、ài 四張卡片,頂在頭上,充當帶調復韻母,然后每人讀一個,下面的學生當小老師,給予對錯判斷;用同樣的方法讀完ei 和ui;最后,打亂ai 、 ei 、 ui帶調復韻母的順序,任意抽取一張來讀。這個游戲不在讓學生干巴巴地讀韻母的四聲,使枯燥無味的學習變成每個學生都想參與的活動。
二、不同教學方法貫穿其中
在新授課教學環節,其中一個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讀準復韻母ai 、 ei 、 ui的音。針對此目標,我選擇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ai的時候,用兩個小朋友挨在一起的圖來引出ai的讀音,再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ai是怎樣發音的。于是,學生自然而然的說出先讀a,再讀i,a讀得要長一點,i讀得要短一點,由a滑向i,一口氣讀成一個音。然后運用學習方法的遷移,自己試讀ei ui,學生都能把音讀準確。這樣教學,學生不僅會讀ai ei ui的讀音,而且還掌握了方法,如果忘記或者與iu等韻母混淆,也可以利用發音方法來回憶、來區分,這就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有機結合
學習完本課的三個復韻母,我馬上利用所學復韻母來拼讀音節,學習了兒歌中“白”、“在”兩個漢字,使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覺得學習拼音有用,拼音和漢字之間是有聯系的。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些許的不足,有待改進:
1、在復習導入環節,可以打亂單韻母的順序猜口形。說到標調兒歌時,可以讓一名學生說完后,全班學生一起動手比劃比劃,動口說一說。
2、在做帶調讀復韻母小游戲時,教師要把要求提清楚,要求要提在學生游戲之前。
3、本節課應注意把ai ei ui的書寫落在筆上,讓學生掌握得更牢固。
(三)、 :就如何使拼音課更加有效?每一環節的落實,怎樣一步一步實施才更加合理……等問題,對田普杰的拼音課進行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使在座的各位老師收獲頗豐。
(四)、 :首先肯定了田老師的自身素質非常優秀,教態自然從容,拼音課的教學設計也花了很多心思。還對其具體操作中兒歌的運用、過渡語和對學生的評價語的使用,提出了幾點建議。激起大家的共鳴。
(五)、 :一年級: 練習題的設計應該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比如我們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完成以后,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讓孩子們用拼音寫一句話。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做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和同學交流,既認識了大量的字,又記住了同學的名字,一舉兩得。
(六)、 :4、在學生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應該更加重視學生起立站好,大聲回答問題的習慣養成。
……
三、活動反思
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應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有效教學。在新課改形勢下強調有效教學,是針對在新課改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只注重形式、不太注重實效的現狀和弊端提出來的。這就需要我們對過去的教學要有新的認識,以利于真正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本次語文教研活動,一切進行順利,只是一節課的時間,進行交流,太過匆忙,好多老師都還沒有發言,時間就到了。所以在交流環節的安排,還得進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