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評課稿(集合15篇)
物理評課稿1
剛才聽了龐老師講的光的反射定律一課,教學內容趣味性強,實驗現象動態直觀。學生活動內容豐富,參與面廣。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整合性強,教學方法靈活創新,我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評課
一、 注重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1、 課堂引入階段,教師通過轉動平面鏡,使反射到墻上的紅色光斑,逐漸變化成一條紅色的光線,使學生體驗到物理現象的美妙與神奇。教師巧妙的將器材放在箱子中。學生根據經驗會認為箱子中是一支激光筆在晃動。而當打開箱子卻發現是平面鏡在轉動。這樣就形成了學生的經驗與物理現象之間的矛盾沖突。從而創設了很好的問題情境。
2、 在進行潛望鏡的教學中,龐老師將教材中的潛望鏡進行了改進,這樣學生通過潛望鏡在前面看到了自己身后的`物體。這樣現象有很強的震撼力和沖擊力,學生自然而然的會想,紙內藏著什么,會產生這樣神奇的效果。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潛望鏡的學習中來。
3、 教師播放玉兔號月球車,登月的視頻,將愛國主義教育與物理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愛國主義之情自豪之感由然而生。
二、 注重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本節課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本節課實驗內容,實驗室內沒有配套實驗器材,大家可以看到,學生用的器材都是龐老師自制的教具,同時我們也看到實驗現象非常明顯,效果非常好。龐老師將實驗設計為分組實驗,
1、 通過實驗探究弘揚了學生的主體精神,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沒有對學生進行限制和約束。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帶著自己的個性色彩進行實驗。我們發現每組學生記錄的結果不同,效果不同,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
2、 通過實驗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嚴肅認真的進行實驗操作,實事求是的進行數據的記錄,和科學的處理數據,總結結論,這本身就是一種科學精神
3、 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民主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展示數據表格,交流實驗,結論。評價實驗過程,等一系列活動,每個學生都能自由的發表見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形成了民主的課堂氣氛。
三、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有機融合
本節課教師大量的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及網絡中的視頻資源,如平面鏡的轉動,潛望鏡,月球車等收到較好效果,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抽象內容直觀化,靜態圖形動態化
1、 光是真實存在的,但我們是看不到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學生看到了光的傳播過程。再如平面鏡轉動課件如果教師在黑板上講,只能畫兩個對比圖形,而利用課件,學生看到了在平面鏡轉動過程中反射光線的動態轉動過程。這種由靜到動的變化是多媒體應用的效果。
2、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使緊張的學習氣氛得到緩解,愉悅了學生的身心營造了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幾點不足:
1、 沒有組織學生對探究活動進行設計。學生的實驗過程顯得無序
2、 小組內分工不明確;有些學生不知該做什么
3、 使用激光筆沒有進行安全教育
物理評課稿2
今天在××中學聽了王老師的《電學實驗復習》一課,王老師首先讓學生利用基本元件,完成任務單上的任務一,每個小組都能較好的歸納出電學中的幾組實驗,進行了電學部分實驗的系統復習,歸納了電學最重要的實驗,如: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等等。還特別歸納強調各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實驗時的變量控制等等。
整堂課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層次、脈絡清晰。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高,過渡合理順暢。課堂中組織學生討論,練習鞏固,敢于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例如:每個題目都會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再讓學生起來解答。也注重學法的指導,如:講解實驗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如何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來保持被測電阻的電壓不變(突出變量控制的應用)。
唯一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王老師的言語再精煉一點就會錦上添花了。
物理評課稿3
在聽了李老師《壓強》一課后,筆者進行了以下分析。
1 整體感覺
老師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采取了分階段逐漸深入的教學模式,由淺入深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動態的課堂,充分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在輕松,平等的氛圍里讓學生小試牛刀,初步品嘗了科學探究活動中成功的喜悅,又通過教師的例題講解和習題落實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從引入游戲,比較大象和芭蕾舞演員的壓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應用,還有課后留下的關于路面損壞情況的調查報告,無一不體現了教師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控制變量法和類比法。李老師落落大方,親切自然,板書規范。本節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1)引入——以競賽的形式創設了男女生比賽切蘿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進入新課時,怎樣把一個切蘿卜的秘訣轉化成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呢?李老師體現了課堂引導者的作用,通過三張圖片,引導學生通過圖片中的共同點得出了壓力的.概念,并強調了壓力在什么情況下等于重力,為學生提出問題和猜想與假設做了知識與技能的鋪墊。
(2)探究部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親身體驗,觀察自始至終。例如: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鉛筆的筆頭和筆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對比實驗,貼近生活,給學生的體會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中,雖然課本對這個內容進行了介紹,但李老師并沒有拘泥于課本,紙上談兵,而是讓學生充分經歷這個階段,提高了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有的同學就設計了利用同一塊橡皮泥,比較拉力不同的時候繩對橡皮泥拉痕深淺不同的實驗,非常不錯。
在設計實驗時,老師充分融入到學生中,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如:在進行實驗時應該采用什么方法?怎樣顯示出壓力作用的效果?
在這幾個過程中,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運用科學方法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課堂的氣氛和諧,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收集信息,積極尋求著現象中的因果關系,并歸納總結,最后兩個同學一組上臺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在知識的傳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用控制變量法設計進行實驗,在引入壓強概念的時候又讓學生類比速度的觀念和表達式。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教師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4)規范化。李老師在講授例題和學生通過視頻展示平臺展示解題過程時,對書寫、單位、科學記數等等方面,做了進一步的規范和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5)多媒體輔助與板書相得益彰。多媒體展示精美的圖片和受力分析,視頻展示平臺展示解題過程,板書規范、美觀,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課件只能展示教師預設的教學資源,而課堂是動態的,利用合理規范的板書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課堂因此真實而生動。 3 改進意見
但是教無定法,每一位老師對每節課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談談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進建議。
(1)在課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戲和競賽的方式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但是要注意實驗的方便和安全性。學生對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練。在日常的生活中,關于壓強的例子隨處可見,我建議可以用細線和細繩來比較切割肥皂的難易程度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突破難點。在本節內容中,壓力和壓強的概念是難點,學生也容易弄錯。所以在教學中要予以強調。如:壓力的概念中有兩個關鍵詞:
垂直和表面。在壓強中,對壓強表達式中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應該用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鞏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師是先要同學思考什么影響壓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讓學生體驗鉛筆實驗,我認為這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否改為先讓學生體驗實驗,在體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猜想。
(4)在學生提出猜想時,老師不應該對猜想帶有過多的指向性痕跡,否則探究性實驗就可能變成驗證性實驗。我在上這節課時,就有的同學提出壓力作用的效果可能與接觸面的材料有關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多種猜想之后,老師在從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關部門因素和無關因素等方面逐步篩選,確定探究的課題。不能因為教師的種種原因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
(5)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現象更加的直觀和明顯。如學生實驗中海綿的形變效果不明顯,可以選擇質地松軟的體積更大的海綿塊,并且在海綿的側面畫上一些黑白相間小格,通過格子形狀變化的情況來顯示出壓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物理評課稿4
本人聽了市級名師林大譽老師執教的《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受益匪淺。本節課是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第三章第九節的內容,是初中科學功和能章節的重難點,涉及能量在轉化和轉移中的守恒以及方向性這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知識性、抽象性和推理性的特征。林老師能抓住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啟發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在課上,老師、學生、聽課教師都能快樂的學習和參與,尤其是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給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目標明確,思路清晰
林老師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把握,知識目標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也有所要求,體現學科特點;能以新課程的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準確地定位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參與活動和探究知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和能舉出生活中能量轉化和轉移守恒的例子;
2、初步形成用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分析自然現象的意識,了解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由此展開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合理,環環相扣
林老師依據新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標準》中教學設計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發展,突出科學探究等基本理念。“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個課堂設計層次分明、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后呼應。
三、教學過程,跌宕起伏
(一)創設情境,巧妙激趣
情境是連接學生與書本知識的橋梁,它可以縮短學生與所學知識之間的時空距離,可以幫助教師把學生帶入其境,探尋其理。林老師抓住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征,創設了貼近生活的情境:能否使用永動車解決霧霾的天氣?學生由此展開討論,但大部分的學生不明白永動車的工作原理。并以此設置懸念,引入課題,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讓“要求學生學”變成了“學生要求學”。
(二)溫故知新,學以致用
本節課的設計是在合理考慮學生對能量轉化的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開展,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和探究。回顧壓縮氣體、氣體對外做功、電視機、采用冷敷降體溫的生活現象,說明能量轉化和守恒的普遍意義。通過學生比較分析這些生活實例在內容上的共同點,進一步讓學生認識這樣的事實:能的總量保持不變,即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并且進行小組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這不僅加深對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拓展思維的深廣度、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與實踐能力,而且發展綜合疏理與歸納能力等的目標,促進學生學能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探究,方法多樣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林老師能針對學生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錯點、知識結合點、思維匯聚點等作為設問設計的主要依據;通過設問,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單一走向綜合、由顯見走向靈活。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如:讓學生進行猜測“礦泉水瓶的速度為什么會越來越快?”。有交流合作學習和互相補充,如“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能,這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依據又是什么?”。有學生參與體驗,如“能否繼續尋找支持觀點的證據?”等探究活動。通過不斷的優化實驗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手實踐,最終回歸到解決永動車能否持續工作的問題。老師在教學新知過程中循循善誘,讓學生學習起來毫不費力,也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這樣不僅教給了學生科學知識,而且更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能力體現授之與漁,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獲。
(四)滲透情感,標新立異
通過教師有序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舉證、體驗、類比、合作、討論與交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自然界的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必須遵循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但符合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的事件卻不一定能夠發生?林老師引導學生找出說明能量轉化和轉移具有方向性的例子。如錘子砸鐵片,鐵片發熱,煤炭的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內能等,加強學生對能量轉化和轉移方向性的認識,增強學生節約能源和資源的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通過對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發現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發展的系統,而且已有的結論可能被修正,科學是一個永遠不會完結的過程,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標精神,呈現出本節課的亮點。
(五)作業分層,設計精巧
林老師精心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根據圖片中能量的轉化順序,編寫能量轉化的故事;
2、對達芬奇永動機進行合理解釋,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突出學科本位,延伸課堂教學。將科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學知識的應用,使學生懂得生活處處有科學,處處有探索的道理,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知識的空間。
四、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綜觀教學全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本人認為以下幾點只得我們進一步商榷:這節課的知識較為抽象,林老師演示水和沙子的定性實驗幫助學生理解,但實驗過程中存在著諸多變量,能否同時控制好其他變量?單憑一次實驗的現象得出的結論是否可靠?能否從生活現象設計更為直觀的定量實驗來支持我們需要的觀點?我們不能為了追求表面上的創新或新穎,就不顧教育規律和知識的科學性。總之這是一堂很成功的課,值得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習和借鑒。
物理評課稿5
一、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張教師的基本功扎實,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自由的師生的關系,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說通俗點簡直不象是老師,而是學生的朋友和兄長)。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地對科學的實驗和知識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學鋪墊。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這節課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合作探究,學生主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后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首先從生活走向物理,導入新課。(巧妙激趣)
一開始交代學生效率在中考試卷的占比。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大膽嘗試,探究環環相扣,不斷推出學生活動高潮)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比如: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有分組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有個小組間的評比等。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獲,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建議。
設計點比拼的題。
物理評課稿6
評價一個教師在特定的授課時長中的實際教學效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須綜合考慮以下幾個維度。
一、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積極和諧
教師的基本功是否扎實、所授知識是否準確且延展性強,常常是評價其教育教學能力的先決條件。其次,例如教師形體語言、口頭表達是否得當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物理這樣的自然學科課堂上,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現場調控力和應變力,富有激情,才能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地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根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教學設計理念必須“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課堂必須遵循讓師生雙方“在探究狀態下學習”的`原則,在設計上要完整、在結構上要緊湊、在邏輯上要嚴密,從而達到前后呼應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導入新課,讓物理生活化。教師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同學模擬到商店為家里的電器買電線。并由此展開熱烈討論。讓學生們明白即便是生活中芝麻綠豆的小事也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物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整個課堂學習充滿樂趣。
2、以探究性學習為主,注重教法多樣化。本節課無論是在結構設計還是實際操作中都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自始至終都處在積極思考和踴躍探索的活動中。例如:為學生設計獨立思考、合作合作、小組競賽等學習環節,讓他們取長補短、相互促進,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在教給學生物理知識的同事,也教給學生科學探究的思維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這就是這堂課里學生最大的收獲。
3、大膽創新,使教學資源更貼近生活
比如,讓學生自己比較鐵絲和銅絲的異同;教師自行構思設計的溫度對電阻影響實驗。這些新穎的設計效果十分明顯,體驗了教師別出心裁的創新意識,同事也讓學生明白科學探究并不是神秘河不可及的。
4、根據學生不同認知需求設計作業梯度
本堂課設計了這樣的作業:給家里新買的電器配置電線。這本身就超越了傳統學科的本位理念,將課堂生活化、將學科生活化,使學生懂得生活處處有科學的道理,鼓勵他們勇于嘗試、勇于探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運用知識的空間。
5、以人為本,注重感情目標的培養
整堂課,學生始終處于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在其中不過是起到了引導、過渡等作用。通過教師的幫助,學生們積極參與、體驗、合作、討論和交流,每個人都獲得了探索和成功的體驗,充分體驗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四、教學建議
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更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的探究者和研究者。本堂課就為廣大教師同行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告訴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如何全方位地對學生施行教育。
物理評課稿7
本節課是一節有創意、較為生動的教學演示課,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體現了物理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設計巧妙、直觀、生動,整個實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從惑性到理性,生動、深刻,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一、教學過程亮點:
(1)引課設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兩手的食指壓一端削尖的鉛筆兩端”這實驗。通過對比實驗現象,提出問題:“為什么兩手拇指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呢?”指出這是通過今天的學習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用手壓筆的兩端”這個實驗是比較貼近生活的,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與生活習習相關,更好的激發學習愿望,調動學習積極性,帶著問題迅速進入課堂。
(2)體現了物理學是實驗科學的特點:本節課物理實驗貫穿整個教學始終,教師在設計實驗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設計合理,在課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實驗(課本)改為仿釘板實驗來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更容易使學生感到實驗的可信度;把課本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讓全體學生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本節課設計的拓展實驗:利用斜面壓力變化實驗來說明壓力不一定等于重力,突破了本節的難點,設計巧妙。
(3)在知識的傳播上注意方法:觀察實驗是物理基本教學方法,猜想和控制變量法是物理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中充分滲透了這些方法。
(4)貼近生活,體現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舉了大量增加、減小壓強的實例,并進行分析,體現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改進意見:
(1)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本節在壓強的概念的引入為難點之一,公式中受力面積要具體講解,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2)本節課討論和合作交流過程較少,使學生缺乏這種能力的鍛煉。
(3)反饋不足:學生回答增大、減小壓強的實例時答題方法不明確,沒有進行反饋訓練。
物理評課稿8
陳老師的課堂從金屬鈉和水反應的實驗導入,既吸引興趣,也為本課題教學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載體。在課堂中陳老師充分運用好了這個載體,從實驗現象、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等方面層層遞進,深入剖析,解決知識技能的教學外,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之后用彎曲的鐵絲,向學生展示僅在形狀、大小等指標上發生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并沒有新物質生成。之后通過對比鐵銹的性質、砝碼生銹以后不能繼續使用的特點,說明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陳老師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逐層深入揭示本質,得出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并且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認知來舉例,加深理解。
在說明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之后,陳老師又做了兩個演示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的燃燒、鎂帶與稀鹽酸的反應。不僅向學生展示了神奇的化學實驗現象,而且利用學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實驗上的這個時機,說明了化學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實驗前、實驗進行中、實驗結束后的觀察,解釋這類變化的屬性,從而提出化學變化常伴隨著的現象,以及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之間的聯系。
經過演示實驗,學生們情緒高漲,老師又交給學生兩個任務,區別水和酒精、讓一張紙發生變化,從任務當中歸納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這兩個概念,過渡自然、流暢,概念交代清楚、明晰。
整堂課聽完之后,總體感覺很舒服,一氣呵成、渾然一體,有很多地方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非常值得學習與回味。
物理評課稿9
5月10日聽了蘇老師的一節新授課,課題為七年級下冊的《二力平衡條件》。
蘇老師以復習《牛頓第一定律 》內容引入課題,以力的平衡為教學中心,分四步完成教學任務,第一步議一議,利用生活中的燈泡、被勻速吊起的貨物引入教學問題二力平衡;第二步探究:當兩個力滿足怎樣的條件,才能保持靜止狀態呢?通過學生參與演示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問題;第三步,通過教師參與總結梳理講授問題,確定條件是什么;第四步。
運用二力平衡條件的規律去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有關知識,但二力平衡比較抽象,教材中嘗試通過生活中的情景現象引導學生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學習,可以通過實驗操作、合作交流、自我發現來突破學生的.思維障礙和誤區。實現知識的建構,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特點,通過學生自己進行具體的實驗,最終歸納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本節課重點: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問題。難點: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本節課主要表現出二個特點:一是問題中心性,老師特別關注基于二力平衡的解決這一主題教學,圍繞二力平衡的解決開展學生學習活動。比如:上臺展示實驗、老師圍繞二力平衡設問,學生齊答老師問題、學生自己總結本堂課的收獲等等。二是拓展延伸性,根據對教材把握,教學中大膽整合,注重學生思維想象性,幫助學生加深對二力平衡的理解。
教學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談談我的看法。一、教學目標達成度。知識目標清晰,讓學生發現知識的過程性中,指導學生完成演示實驗,實驗過程也沒有強調觀察什么,學生觀察點不夠明確,也沒有留足思考討論時間,不利于學生思考分析。二、教學設計思路過分強調講授任務的完成。新課程要求我們要做到教材內容首先應該想法生活化,生活化后再想辦法問題化,抓住問題后,想辦法把問題內容教學化,教學內容學習化。本節課總體感覺比較淡化教師教學行為向學生學習行為的轉化,學生平等參與不夠,主要是老師講,且經常發生自己提問自己回答現象。預設的教學問題和生成的教學問題不同,不夠關注學生基本學習習慣的指導,比如整節課學生動筆記的很少,也沒提出具體要求。
物理評課稿10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組研討周,大家共同聽了解鵬翔、李霞、王景軍等老師的《電源和電流》一課。王校長參與了整個聽課和評課過程。
陳紅靈老師評課:
1、課程內容多,課時無法完成。
2、明確電源作用,用水位差類比,形象易理解,力爭把電源理解透徹。在教學中可以用家庭中常見的水表類比。
謝鵬翔老師從初高中銜接方面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初中教材中有抽水機和電源的類比,水流和電流的對比。
李主任建議大家認真鉆研課標,不要把問題講難。
趙京南提出物理課堂應當多引入生活當中的.例子,增加物理課堂的趣味性。
最后王校長作了總結:
1、重視初高中銜接,建議各位教師把初中教材學一遍,高中教學應該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并清醒認識到,哪些是自己的經驗,哪些是根據已有經驗提出的新問題。
2、教學過程應該是螺旋式上升,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
3、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經常引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類比,學生體會到生活當中就有物理。
4、教材整合。教師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王校長就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指導了教材的整合。)
5、教師的語言應該精煉,邏輯性要強。
物理評課稿11
本節課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編寫的初中二年級《科學》上冊第四章第四講內容。本節是初中物理浮力章節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物體浮沉條件是二力平衡條件及運動和力的關系在流體靜力學中特殊表現形式,它涉及物體浮沉條件和應用兩方面的知識,具有知識量大,相互聯系緊密和知識交叉的特點。謝滿飛老師能抓住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啟發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活動和實例分析,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謝滿飛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物體浮沉條件和通過浮力知識應用實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學生學習情趣這一主線開展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探究知識,通過學生活動,綜合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力和物體運動關系等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掌握物體的浮沉條件。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科學,讓科學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后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巧妙激趣,導入新課
謝滿飛老師教師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首先讓學生聽泰坦尼克主題曲和看電影片段,“沉船”事件引起學生注意,緊接著又以雞蛋在鹽水中的不同浮沉情況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入課題,并展開討論。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如:“重的物體一定下沉、輕的物體一定上浮?”、“受浮力大的物體一定上浮、受浮力小的物體一定下沉嗎?”有分組活動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如:“觀察物體浮沉與物體自重的關系”、“觀察物體浮沉與物體排開的'水多少的關系”。有多媒體演示分析如:“乒乓球在水中上浮、下沉和懸浮”的演示和受力分析。有教師演示實驗如:“裝有不同質量水的玻璃瓶在水中的浮沉情況”。
通過環環相扣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獲,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
比如,教師利用湯圓的浮沉,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然后通過所學知識來解釋,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以社會熱點“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引出潛水艇,先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學生潛水艇的工作原理,然后讓學生觀看潛水艇的上浮、下沉flash動畫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潛水艇的工作原理,給了學生探究科學的啟迪。
4、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
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具有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性特征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于人類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四、教學建議
1、由于本節課活動比較多,教師在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上不夠充分。教師要加強學生活動的指導,控制好活動時間。
2.本節教材有較多的閱讀和小資料,學生閱讀看書的時間基本沒有,教師在安排教學過程時要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看書思考。
物理評課稿12
1、 值得學習的地方:
(1)課前材料整理。
對串并聯電路中電流表的使用做了分組探究安排。讓學生對實驗技能有了進一步的掌握,通過設計電路圖、實驗串并聯電流的測量,讓實驗課教學的正常開始。
(2)學生的討論組織有序
充分利用小媒體的直觀性教學。將學生對電流知識理解偏差給予分析、討論和交流。同時再設計相似的習題對學生進行鞏固、加深。做到了習題的精選精講,講練結合,注重科學知識的重點落實,難點分解和突破,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 值得商討的'地方:
在教學中,應一個知識點多題型變換,以充分暴露學生的各種錯誤思維。多留些時間給學生們動腦、動手,自己找找錯誤的地方,糾正學生自己存在的定勢思維問題等等。
物理評課稿13
物理評課稿:《聲音的特性》
課題:聲音的特性
課型:展示課
授課人:XXX
地點:XXX
教學過程簡介:
本課主要內容共分三大塊:音調、響度、音色,每塊內容分別交由4個小組合作處理,有的'小組負責講解,有的小組負責做實驗,有的小組負責反饋,是一個較為成功的實驗課。
優點:
1、學生的講解基本到位,學生能積極配合回答講課者的提問;
2、及時以題目的形式對所有知識進行反饋;
3、在老師指導下做好演示實驗。
4、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不足:
1、反饋題重數量,但處理質量不高;
2、個別反饋題不能緊跟所講內容;
3、小組合作有待加強,五、六、七組間有重復現象。
建議:
1、加強預習和課下的輔導,對較難的內容如演示實驗,給學生提出指導性建議;
2、老師可參與準備一些反饋習題,使之更有針對性;
3、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充分的預習。
物理評課稿14
聽了謝老師講解《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一節內容,收獲不少,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評課內容:
本節課經過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
1、從教學設計上看,本節課是一堂實驗課,主要采取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學生自己動手印象更深刻
2、從課堂教學來看,老師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為主,啟迪學生思維,滲透物理思維和方法。
3、展示了該老師是有扎實的基本功,整個課結構嚴謹,一氣呵成,課堂內容豐富充實,老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本節課堂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節課的具體亮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學習時機。上課的教師充分考慮到物理知識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去體驗物理知識的形成教程。通過類比手段降低學生對抽象概念理解的難度,再引導學生把這些直觀的感性認識進行擴展抽象上升理性認識,最后把這些認識和知識加以鞏固。
2、充分利用教學素材,啟迪思維,教師在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和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為主線”這一原則,現代教學觀要求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盡量還給學生,無論是概念理解,還是方法選擇,都盡量讓學生自己主動積極表述,力爭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豐富體驗,獲取知識,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并在必要之處作適當設疑點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疑點。
3、有效地進行教學調控,教師對調控能力較高,體現在有效地根據學習內容和任務處理教材,教學環節緊湊,教學容量恰當,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教學語言準確、親切,教態自然,整個節的.的時間分配基本合理,重點概念突出
4、分組實驗是很好。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由于課堂教學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這也決定著賞評一堂課時,個人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這堂課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可以更接近實際生活,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可以列舉出更多的生活實例,
總之本節課充分運用了類比的研究方法,啟發式教學,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不失為一節成功的課例。
物理評課稿15
本節課是初三物理總復習中一節電學實驗復習課。本著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老師適時異悟,選題難度合適,內容適度,使學生學會了電學實驗中一般問題的解決方法,是一節好課。
教學程序為:一、學生閱讀,做題探究,全體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獲得第一感受,體驗,嘗試了如何解決問題,哪個位置不會。二、讓一學生黑板上演板,給學生樹立了信心。三、請這位同學闡述解題的理由。四、師生共同討論,分析歸納解決方法。五、討論如何寫出實驗結論。學生通過先練,后討論,使其看得見,摸得著,很快解決問題。
本節選兩個電學實驗題供學生探究,第一題,解決電學中實物連線問題,本類題看似簡單,其實學生一層云霧。本題涵蓋的知識點很多,如何入手,電壓表、電流表怎樣使用,量程怎樣選擇,變阻器的連接、作用,所以讓學生親身體驗,老師逐一分析、異悟,使學生看得著,摸得著。第二題,屬于電路故障題,有一定的難度。同樣采取讓學生先做,讓學生發現問題,還原人學習、認識自然的規律,再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老師異悟出電路故障的判斷及分析的幾種方法:
1、電路斷路:當電路某處斷路時,電流表示數為0。
2、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因為電壓表的電阻很大會使電路中電流幾乎很小(沒有),故電壓表應當與用電器并聯。
3、電流表、電壓表接線錯誤:電流表、電壓表接入電路中時,應使電流從“+”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將反方向偏轉。
4、電路短路:若電源短路,則電路中所有用電器都不工作,電流表、電源可能被燒壞;若用電器短路,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幾乎為零。
5、滑動變阻器接線錯誤:若接上邊兩個接線柱,則只相當于導線的作用,對整個電路無影響;若將下邊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則相當于定值電阻的作用,無論滑片如何移動,電路中電流表、電壓表示數都不變,燈泡的亮度也不會變化。
然后,教學進入學生練習階段,老師布置了荊門資料上八道題讓學生完成。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探究,再進入練習,使學生有再認識、再應用實踐的過程,學生學得扎實,收獲甚大。
【物理評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評課稿05-07
初中物理《壓強》評課稿06-06
物理評課稿(精選17篇)01-18
物理評課稿(精選20篇)02-01
物理評課稿(精選29篇)09-27
高中物理評課稿精選06-02
初中物理評課稿范文06-02
物理評課稿(通用20篇)10-07
初中物理評課稿(精選18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