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雪》評課稿
喜歡柳宗元的《江雪》一詩,也喜歡通xx班黃老師執教的《江雪》一課。在她的課中,讓我領略到情境教學的獨特魅力——課堂像磁石一般,將兒童的關注力牢牢地吸引,擇美造境的語言,以美啟智的畫面,吸引著孩子們,使他們自始至終地美美地去想,樂樂地去做……
現僅從以下三個板塊分享我對這節課的學習所得:
在釋題解意中漸進畫面
課堂里學生的朗讀、思考、交流在黃老師如春風般的柔和發問中徐徐拉開序幕:“知道詩題的意思嗎?知道蓑笠是什么意思嗎?你看到詩中的畫面,心里是什么感覺?”這些極富思考空間的問題,使學生在黃老師“小步子”的引導下,孩子們在靜靜地思考,畫面在靜靜地延展,語言便水到渠成地流淌出來。不管是描述所見畫面,還是表達內心真情,都是那般自然,那樣豐富。
在“景寒人孤”中漸入佳境
古代詩歌中有“言——象”的過程,只是重要的第一步,由“象——意”的第二步,則是古詩最能攝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了。如何帶領學生走進柳宗元在《江雪》一詩中寥廓寂靜、超然于世的意境呢?
黃老師也是“潤物無聲”地巧妙設問:“這寒冷的感覺因什么而起呢?”
“千山鳥飛,萬徑人蹤。是什么樣的情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又是怎樣一番情景?”
“原本前兩句寫出了空闊、寂寥的無限空間,卻無一人,而此時卻又有人,前后矛盾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聽了漁翁背后的故事,你心里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在黃老師“一階一階”階梯式的思維之梯的搭建下,孩子們漸漸地悟到了“景的寒”,悟到了“人的孤”。古詩所呈現的戰風斗雪的“孤”、孑然獨立的“孤”的意象,漸漸地占據了孩子們的心靈,從而隱約看見“遺世獨立”的詩人柳宗元。
在同題拓展中更顯立意
最后,黃老師還進行了同一內容的拓展閱讀——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在老師入情入境地朗讀中,對“漁翁”見象的情感與認知共同作用的過程中,孩子們粉粉談出了自己從詩中獨特的發現和有見地的品析。使得這一超拔一悠然的兩個鮮明的漁翁形象躍然紙上、立于心中。孩子們盡興地品著,黃老師由衷地贊著,我們用心的賞著……
此外,還想談兩點對黃老師的欣賞——
欣賞黃老師的“讓疑”
“詩中有哪些你不明白的地方?”
“誰來猜猜黃老師為什么要讓大家解釋蓑和笠?”
“學到這里,你會有什么問題想問漁翁?漁翁啊,漁翁。”
這樣用于嘗試開放的教學,讓教學前的預設成為動態的方案,愿意隨著學生的“疑惑”而有指向的教學發生。學生才能進入安全地、放松地、樂樂地想的境界。
欣賞黃老師的“引思”
好的教學,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問題,還要能引導學生動腦解決問題。請學生放膽猜測漁翁為什么要在這大雪彌漫、空無一人的江面上獨自垂釣?引發學生種種的猜想:
“因郁悶孤獨而垂釣。”
“因窮苦潦倒而垂釣。”
“因舉目無親而垂釣。”
“因政治失意而垂釣。”
這種種猜想自然而然地將詩與詩人心境、詩與創作背景、詩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詩人高曠靜遠的立意。
總之,《江雪》的學習,是融“讀——想——說”于語文本色一體的課堂,真學習,就在這樣的課堂,真發生!
【《江雪》評課稿】相關文章:
看雪評課稿10-13
雪孩子評課稿(精選15篇)12-07
小學語文《雪孩子》評課稿01-10
湖心亭看雪評課稿(精選10篇)04-09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坐井觀天評課稿10-06
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8-26
《畫風》評課稿10-01
眾數的評課稿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