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精選1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評課有利于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1
雷女林老師上了《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第二課時。這一課,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于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雷老師的這堂課,是一節預設和生成相結合的課。以詞句訓練為基礎,以“讀”為教學主線,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扎實有效的課堂效果。教學過后,我們發現有許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現整理出來與大家共享。
一、閱讀訓練扎實有效
讀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雷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直接與本文對話,通過“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從中找到了什么?”等問題,引導學生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詞語。比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描寫魚多,魚美的優美……句子的同時,進行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子訓練,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譴詞造句的藝術。
二、運用媒體開放教學時空
西沙群島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更是個遙遠、模糊、神秘的地方。雷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接觸文本,感知其形象;再運用多媒體教學圖片,重點展現西沙群島海里形態各異的魚兒,奇形怪狀、色彩鮮艷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以及海灘上的鳥。由形象的畫面理解再度升華到對課文內容的感悟,自始自終地調動著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處于興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三、創設情境拓展教學
雷老師在引導學生感知文本中,讓學生欣賞圖片,使得原本對西沙群島模模糊糊的認識變得清晰起來。在教學魚時,雷老師不僅僅局限于對課文的理解,還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想說的話,既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珊瑚時,圖片展示,創設了情境,似乎把學生帶到了海底,讓學生說說看到的珊瑚還像什么,學生說像扇子,像樹,像圓球,等等。既感知文本,又跳出畫面,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走進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同時,運用恰當的拓展安排,讓獲得了感知,并使語言文字升華為自我感受。然后借助形象感悟進行理性提升。
雷老師的這堂課還有很多閃光點,如詞句教學方法多樣、思想教育不著痕跡等。當然,本堂課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學時間不夠,那我們就要從教學過程中去尋找,大家不難發現,雷老師在教學描寫魚的句子時,多處重復教學,教學環節不夠清晰,應重點抓住魚的“多”和“好看”而展開有目地引導。如果這一環節重新加以調整,會擠出大量時間的,把這些時間利用到最后寫話中去,相信這堂課將會更加完美。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2
今天上午聽了我師父王志敏老師講的《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我們倆師徒課講得同一課,但是課堂效果卻有所不同。
王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她在明確了目標之后直奔主題,將這課的教學重點設定在第二三四段,教學重點十分突出。學習到描寫魚種類多的句子時,她并沒有讓學生憑空想象,而是通過圖片以及描寫魚特點的詞語,讓學生有了感性認知,然后在運用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進行實際訓練。
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本課所學的寫法。
課堂上,王老師也注重了朗讀的訓練。尤其在第3自然段時,她請一位女同學來讀描寫珊瑚的'句子,學生雖然讀下來了但是感情不到位。王老師對她進行了朗讀指導,抓住珊瑚的特點,讀出珊瑚的美。她又找了其他同學站起來讀,掌握要領以后,孩子們讀的一次比一次進步。特別是男生淳樸厚實的聲音讀出了大龍蝦的威武。
在學習第六段時,王老師重點講了一句話概括段意的寫作方法,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寫作的提升。
聽完這節課,我深刻的感悟到語文教學不像教文言文那樣,逐詞逐句的理解,把握整體,完整的感知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圖文結合,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學習課文內容加以寫作方法并且學以致用,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實際生活中發現語文的存在,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我最應該注意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這次聽課收獲頗豐,我會將我學到的用到以后的語文教學中,爭取更大進步。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3
今天有幸聆聽了徐老師《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我的收獲也頗為“富饒”。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通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條理清晰,是按總分總的順序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群島進行介紹和說明的。文中著重寫了物產豐富,從而突出了主題“美麗、富饒”。課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點進行了描述。
本文表達上的突出特點,一是第一自然段寫出西沙群島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則寫西沙群島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首尾呼應;二是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徐老師在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后,制訂了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并且這些教學目標體現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統一,這是一堂精彩而又高效的語文,整堂課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
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讀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綜觀整節課,徐老師讓“讀”貫穿始終,營造了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扎實有效的課堂效果。老師用優美的語言,豐富直觀的畫面,創設情境,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整體感知部分由大聲自由讀,開火車讀,個別讀,同桌互讀,默讀;在精讀部分有根據色彩的變化帶著節奏讀,看圖感悟讀,表演讀,配樂讀,更有創設情境“找招聘啟事”分角色讀,總而言之,通過朗讀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在讀中感受,領悟,品味,心靈與文本發生碰撞。學生通過朗讀把珊瑚、海參、大龍蝦等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抓住本課詞句優美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背誦,豐富了語言積累。無論是讀,品,說,背,都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展開,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搭建起學生與文本的`橋梁
我們知道“兒童是用‘聲音,形式,色彩,語言’思維的”徐老師充分利用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從多種感官給學生以刺激。西沙群島地處南海,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雖然課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示出西沙群島優美的景色,但是小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經驗積累導致他們很難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而運用多媒體演示既把語言文字變成直觀的美麗活動的圖象,聲音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吸引了孩子們,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幫助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字,突破了教學難點、又陶冶了情操。徐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接觸文本,感知其形象;再運用多媒體教學圖片,重點展現西沙群島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種各樣的珊瑚,由形象的畫面理解再度升華到對課文內容的感悟,自始至終調動著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處于興奮狀態,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創設情境拓展教學
徐老師在引導學生感知文本中,讓學生欣賞圖片,使得原本對西沙群島模模糊糊的認識變得清晰起來。在教學“海水”時,圖片展示,創設了情境,似乎就是把學生帶到了西沙群島,讓學生說說看到的海水是……,并想象還會有哪些顏色,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在教學“珊瑚”時,圖片展示,創設了情境,似乎把學生帶到了海底,讓學生說說看到的珊瑚還像什么,學生說像毛絨球,像向日葵等。這樣學生既感知了文本,又跳出了畫面,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走進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同時,運用恰當的拓展安排,讓學生得到了感知,并使語言文字升華為自我感受,然后借助形象感悟進行理性提升。
徐老師的這堂課還有很多閃光點,如詞語教學方法多樣,及時積累好詞佳句,評價語幽默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以后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4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老課文。課文分別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介紹西沙群島的美景。從整篇課文來看,《富饒的西沙群島》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美。
賀老師的這堂課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由于篇幅較長,賀老師有選擇、有重點地節選了海水和海底作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賀老師的這堂課,有這么幾大亮點:
1、教態自然大方,語言有親和力
賀老師雖然很年輕,執教時間也并不是很長,不過給我感覺上課不拘謹,很自然。特別是導入時的語言優美,再配合以陽光的微笑,極具親和力。初讀課文后,詢問學生:“你還對西沙群島有哪些了解?”學生并沒有按預設回答老師,賀老師并不是馬上否定學生,而是進行耐心引導,使學生找到了那句“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2、巧用多媒體,讓文學本離生不再遙遠
西沙群島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極神秘、極模糊、極遙遠的地方。學生連它所在何處都不得而知。針對此點,賀老師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西沙群島的風光圖片,從學生的一聲聲驚聲中我們不難看出多數學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島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賀老師又出示祖國地圖,讓學生去尋找西沙群島的所在位置。這樣通過看一看,找一找,不僅填補了學生的這一知識盲點,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接著此舉為后面的研讀課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再如對珊瑚、海參、大龍蝦,對海里魚的品種、數量之多,學生都缺乏感性認識。對此,賀老師她都用多媒體給予直觀展示,讓學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主動學習的形成
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如今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并掌握學習過程,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更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檢驗、自我評價,實現學生自我探究學習語文的愿望,從而使學習過程不斷地得到優化。在賀老師執教的這節課上,大部分的環節都能充分體現學生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比如在初讀課文時,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品讀第3自然段時,請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方面好好讀一讀,這看上去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但盡顯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長此以往,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習慣就會形成于賀老師的潛移默化之中。
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存在著值得我們商榷的'地方。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描寫魚多,魚好看的句子的同時,如果進行“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訓練會更好。在最后的寫作練習中,如果教師再多加引導,讓學生會更明確的表達出來。
當然,對于課堂教學來說,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精彩的課永遠是下一課。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才能接近它的真諦。以上只是純屬個人一家之見,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5
最近聽了林老師執教的一課感受很多。
一、教學思路清晰。這節課中,我發現林老師的授課思路非常清晰。課文從海面寫到海底,又從海底寫到海灘最近聽了林老師執教的一課感受很多。一、教學思路清晰。這節課中,我發現林老師的授課思路非常清晰。課文從海面寫到海底,又從海底寫到海灘再到海島,教師也緊緊抓住這條線,用這樣的順序來貫穿課堂教學,所以大大降低了學生在理解條理方面的難度,便于更好的壓縮課堂不必要的時間,使課堂授課井然有序,學生學起來也得心應手。
二、興趣培養到位。學文重在興趣的培養。語文是屬于較為感性的學科,有些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東西往往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在教學本節課時林老師很注重興趣的培養。如:威武的大龍蝦,不同形態的珊瑚,蠕動的海參……這些究竟是什么樣的,學生能說的清嗎?學生能有個具體的樣子嗎?沒有!“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于是林老師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來讀,來感受,來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形象感悟,教師就不需再多費唇舌!教學珊瑚時,既感知文本,又跳出文本,讓學生閱讀相關的文字材料,學生看著讀著新的材料,對珊瑚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學魚時,教師讓學生想想這么多的魚可用什么成語來概括,這樣借助文本語言,又及時補充新的成語,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當然領悟的關鍵還要有賴于興趣。培養學生對文本的學習的興趣也是每一位教師所不可遺忘的。
三、進出書本適度。進得書本,更要出得書本。林老師在教課中樹立了“大語文”的學科觀念。西沙群島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但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更是個遙遠、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能走進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延伸到他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開課時,林老師與學生對話: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們都去過哪些地方呀?親切的談話將學生很自然地引入到了課文中。西沙群島在哪里?老師打開了中國地形圖,學生知道了中國的海防前哨究竟是什么意思?再例如交流魚多的段落:讀書之后老師隨即出示填空讓學生積累優美語段,老師接著又出示了幾幅“怪魚”的圖片,學生用自己課下積累的好詞佳句描述真是趣味橫生。學生又交流了有關西沙群島的相關資料。拓展,讓學生走進文本的同時又走出文本,獲得了感知。再到海島,教師也緊緊抓住這條線,用這樣的順序來貫穿課堂教學,所以大大降低了學生在理解條理方面的難度,便于更好的壓縮課堂不必要的時間,使課堂授課井然有序,學生學起來也得心應手。老師打開了中國地形圖,學生知道了中國的海防前哨究竟是什么意思?再例如交流魚多的段落:讀書之后老師隨即出示填空讓學生積累優美語段,老師接著又出示了幾幅“怪魚”的圖片,學生用自己課下積累的好詞佳句描述真是趣味橫生。學生又交流了有關西沙群島的相關資料。拓展,讓學生走進文本的同時又走出文本,獲得了感知。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6
在本課教學中,我依據文本圍繞“風光優美”這一題眼而寫的特點,緊抓“風光優美”一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以談話方式引入課題,拉近師生距離,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理解“海防前哨”。從地圖上找出西沙群島的位置,通過圖片欣賞,使學生對西沙群島有一個初步印象。然后由問題“讀了課文,你覺得西沙群島是個怎樣的地方?”從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句“哪兒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圍繞這一句學習課文,著重學習第二段。通過“五光十色”一詞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兩句話內容。不要求學生照搬詞語手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或用課文中的句子用讀的方式表達。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西沙群島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讓學生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并用自己的畫來來理解形成的原因,使學生樂于接受,最后再直觀呈現。最后讓學生自由背誦課文第二自然的',來當小小配音師,從新來欣賞“風光優美”的西沙群島。
然而由于經驗尚淺,不足之處也是很多。通過聽課領導和老師們的指點,我將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語言的感染力不夠。領導和老師們在聽了我的課之后指出,我在語言的感染力上做得還不到位。我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的語言缺乏感情,即使是比較優美的語言,我講得也是比較平淡。也正因為如此,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并不是很高。于永正給新教師的20條建議中提到一旦進入課堂,教師就要像京劇演員一樣,精氣十足。只有自己真正融入教學中,只有自己的感情充沛了,才能感染學生,調動其積極性。
第二,字詞認讀用時過多。三年級的語文教學,字詞是基礎,重點是課文。字詞的認讀本應在學生預習時解決,而課堂主要是檢測,如果出現錯誤正音即可,而我反復讓學生讀,看似扎實,其實卻擠占了課文的學習時間。
第三,閱讀指導欠缺。汪主任和潘校長在聽了我的課之后都指出,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本應讓孩子在朗讀時一次比一次體改,可本堂課卻沒有一個明顯的提升過程。學生時代的我一直是班里朗誦水平比較高的。但成為教師后,對于學生的朗讀指導我一直心存疑慮。現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而對于同一篇課文,每個孩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朗讀上讀不出,達不到那種感情,教師應加以指導,也可范讀。但讀得好,讀得有感情,評判標準是什么?但我考慮到,我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要孩子照著我的感情去讀會不會扼殺他自己的個性?這也是我不敢輕易范讀的原因。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7
《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從整篇課文來看,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美。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力爭做到以學定教。課文分別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介紹西沙群島的美景,學生對這四部分都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這四部分開展教學,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由于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必然對四個不同景點中的某一處特別感興趣,因而,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確立學習小組,如:水文研究所,海底探寶隊,海灘游樂場和海鳥觀察站。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教學中明確提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即全員參與,共同研究,力求達到學習成果最優化。其中老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而是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只是提供相關的資料,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
二、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個維度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后評價。如水文研究所在匯報時,用有感情朗讀的方式表現海水的美,讀后請同學來評價,讀得怎么樣?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這樣不僅進行了聽說能力的訓練,同時,同學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增進了友誼。在知識和能力的維度上,強調綜合和整合。教學中分組討論后,集體交流匯報,由老師給出的知識提示,再整合,跳出過去強調語文知識系統性的老圈圈。
注重語文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例如,整個課堂結構設定為研究匯報活動,使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愉悅地學習語文知識。如學習海鳥這一部分的時候,順勢進行保護鳥類的環保教育。最后讓學生飽含激情地朗讀最后一段,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升華。
三、培養質疑能力
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核心。本節課,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質疑空間,在集體匯報時,讓其他組員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學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同時教給學生主動向他人請教的學習方法。
四、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老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鼓勵學生大膽向老師挑戰,培養學生自信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還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課堂調控能力有待加強。
2、教師的課堂組織語言不夠精煉。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8
過去一周孩子們學習的課文,都是關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內容。通過對單元導讀的了解,這一單元主要有兩個教學目標: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知道什么是關鍵句和它在閱讀理解上的作用;二、習作要嘗試圍繞一個意思來寫。
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它是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課文里的用詞非常優美,生動,鮮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島上的.鳥"的順序來說明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本課的重難點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及物產的豐富,學習優美的句子,積累好詞佳句。
下面我重點說一下本課的不足與改進措施。
在備課時,我把重點都放在了講解課文本身,而極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孩子們寫作能力的培養,比如課后題最后一題:挑一張最感興趣的照片來介紹西沙群島。此處應該留一個小練筆來考驗學生對本課的掌握情況以及他們的語言輸出能力,但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及時布置,也就沒有給他們一個自由感受與發揮的空間。在講完課文之后,為了孩子們能夠直觀感受到西沙群島的美,我給他們播放了許多西沙群島的照片,引起他們的一陣驚嘆,如果適時引入課后題,用文字描述這些圖片,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有感而發。
在講課過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誤。比如在講第四段關于西沙群島的魚的內容時,作者按照總-分-總的結構,條理清晰地向我們說明了西沙群島的魚的外形,此處我應該帶領學生齊讀本段,再按照本段進行仿寫,這樣學生就能夠在朗讀中積累佳句,在仿寫中提升寫作水平。
改進措施:
1、認真研讀單元主題,把主題落實到每一課的教學目標當中去
2、課前把握好每一環節所需的時間
3、課上多創造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畢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我們要還學生們一個鮮活的課堂。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9
這節課的教學已經結束,但留給自己的思索卻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課前就以游戲的形式復習字詞,并給學生創造展示搜集資料的機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課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們展現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種各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閱讀中。課后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中心句,讓全班學生嘗試把這句話表達具體,學生很有成就感,都想當個小老師考一考別人。這樣,處處創設情境,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被調動起來,學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動學習的欲望。
二、鞏固生字、正確讀文、在讀中熟悉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在課前以闖關游戲的形式,檢查學生生字的認讀、四字詞語的積累以及“參、劃”兩個多音字的區分情況,并在學生讀文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從而讓學生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字詞的意思,最終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遷移寫法、讀寫結合
本課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怎樣把中心句寫具體。在前面學過課文《趙州橋》《秋天的雨》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中心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礎上,由體會全篇中心句的寫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寫法,由課文的.理解到閱讀資料的分析,由教師舉出的例句再到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出例子,一環扣一環,教師由扶到放,雖然看似難度逐漸加大,但是學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已經能很輕松地把句子寫具體。我覺得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大亮點。
四、質疑問難,培養思維能力
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為長進。”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善于質疑,讀書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繼而才能有所得。質疑已成為現代化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在本課教學中就重視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在自主讀文時,就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想辦法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新的閱讀能力。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10
最近,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感受很深。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于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由于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于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局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組圖片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采取以“讀”為主的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扎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正是由于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這一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進入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最佳狀態。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我緊接著提出要求:“這么好的地方,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請大家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課文中,孩子們開始興趣高昂地讀起課文來,有的同學讀完一遍,還情不自禁地讀第二遍。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重點展現西沙群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艷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兌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著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于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讀,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全國小語理事會理事長崔巒強調:“一定要把課文讀對、讀通、讀順、讀好。”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理解課文的前提。因此在這次教學中,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聽讀、初讀、速讀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做到將課文讀對;在熟讀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在精讀、理解的過程中,又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和朗讀內容指導學生將課文讀好。在這樣有目的、有層次地閱讀指導中,學生逐步學會了讀。
當然,我的這次教學還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沒有將本課時的教學內容講授完整。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對學生情況把握的不準,導致這一課時的個別環節用時較長,特別是請兩個人單獨讀寫魚兒的段落,太浪費時間了。
其次,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成為一種資源的浪費,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充分地認識到自己還應繼續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鉆研教學方法,潛心搞好教學研究,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11
《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南海西沙群島優美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課文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好教材。教學本課,我主要抓住中心句,讓學生通過讀、看、說、想,從兩大方面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注重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積累詞語,練習說話。
一、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拉近學生與西沙群島的距離。
由于西沙群島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我便借助多媒體展現西沙群島的有關視頻資料,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更深刻地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視頻畫面仿佛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新奇和嶄新的世界。我們一起欣賞了奇妙的海水,一起到綠樹叢生的海島上和海鳥交朋友,又一起潛入海底,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和成群結隊的魚,孩子們被這些新朋友深深地吸引著,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島神秘而富饒的海底,有的孩子還情不自禁地叫出各種魚的名字來。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孩子們在讀文的時候更加投入。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學中,我還很注重電教媒體的適時使用,注重不能用過多的形象的畫面代替學生的想象,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學習海灘一段,我讓學生閉眼想象,想象海灘上有什么,有的孩子說看到了美麗的貝殼,有的說看到了漁業工人在翻龐大的海龜,有的說看到了一群小朋友在海灘上撿貝克。當我讓孩子想象千奇百怪的貝殼是什么樣時,孩子們的回答又是讓我一陣驚喜。有說像燒雞腿一樣的貝殼,有說像烏龜殼一樣的貝殼,有說像花裙子一樣貝克。在學過魚這一段后,我讓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魚畫出來,孩子們筆下的魚真是各種各樣,豐富多彩,并且還給自己畫的魚起了很好聽的名字。有叫蘑菇魚的,有叫美人魚的。孩子們在放飛自己想象的同時,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
三、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培養。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訓練學生品讀祖國的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本課我主要抓住關鍵詞句品讀課文。比如教學海水這個自然段,我主要抓住“五光十色”這個詞語進行教學,先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接著利用電教媒體體會,然后進行詞語對比,理解作者筆下的海水不僅是多種顏色的,而且還是閃閃發光的。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在教學魚這一段時,我又讓學生找出描寫魚多的語句進行品讀理解,然后出示比喻句,對比句子的生動性,接著讓學生發揮想象寫比喻句,充分注重了語文語言文字的教學。
四、教學本課,感覺還有很多不足:
整節課引導得過多,沒有大膽地放手,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上還要更加關注學情,注意傾聽學生的回答,課堂生成不夠。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 12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老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在新課程人教版三上年級的教材中仍舊保留了這篇課文,可見有其存在的價值。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底”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特產,通過學習要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具體感受、欣賞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并了解文章構段上的一些特點。本文所描寫的南國風光雖然很吸引人,但畢竟西沙群島離我們這兒太遙遠,如何使學生對西沙群島特有的風光和物產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有更深的感受與體驗,同時,在理解課文與積累語言方面做得更扎實?這成了我備課前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課上下來,我覺得自己的基本達成了,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么幾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西沙群島的距離,我在整堂課上創設了去西沙群島旅游觀光的情境,以生動的導語貫穿整堂課。如開頭“今天我們要去遙遠的西沙群島游玩,作好準備,我們出發了”,初讀課文時,指出“下面我們該去了解一下西沙群島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學習“海底”部分時:每個地方都很美,讓我們穿上潛水衣,潛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尋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這樣的情境創設很能吸引三年級的小學生,課堂上他們對西沙群島始終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運用多媒體,加強視覺感受,加深體驗
課文中所描寫的海龜、貝殼、魚類、海鳥等生物,作為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又對這些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對這些生物有了更直觀的了解,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恰當處理教材,加強語言實踐
在課堂中我多次根據教材的特點安排了語言實踐,如在學習“海底”段時,讓學生發揮想象,用打比方的方法說說其他魚的樣子。又如在學習海底生物部分時,讓學生自讀文本后,選擇一種生物,配上動作為喜愛的海產品作個自我介紹,學生情緒高漲,在不知不覺中習得了語文知識,培養了能力。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相關文章: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05-18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08-28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11-13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精選5篇)10-21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6篇08-28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精選5篇)11-16
《富饒西沙群島》評課稿(優秀4篇)10-19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通用5篇)11-25
富饒的西沙群島評課稿(通用9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