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1
《祖父的園子》是蕭紅的作品,寫得至真至純。短文以“愛”為核心,讓“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里,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聽到,但杜老師的課我聽過很多次,杜老師那種樸實自然的大家風度、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教學智慧、教學技巧、教學藝術都是值得我長久學習和揣摩的。
這堂課有幾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這是一堂感悟的語文課。
以讀為本,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著重是培養學生“悟讀”的能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理解中熏陶,情感得到了升華。課堂上,杜老師引領的方式有:
1、自讀自悟,讀出自己的理解。初讀課文時,杜老師拋出問題:“想不想知道祖父的園子什么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如“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反復品讀、感悟,讀出個性,讀出園子的自由。
3、情感中感悟。讓我印象較深的是,在教學中,杜老師引導學生用心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學生通過讀文概括出這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園子、這是一個香氣撲鼻的園子、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園子、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園子……。
二、這是一堂巧妙的語文課。
杜老師在教學環節上巧妙設置問題情境,善于以問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個“情”字貫穿始終——蕭紅對“園子”的懷念之“情”,對祖父的敬愛、想念之“情”,祖父對“我”的關愛之情。杜老師緊緊抓住這條情感線索,通過一個個連貫的問題,通過學生們的回答,這些情感漸漸清晰為同學們所理解,所感動。杜老師善于提問,而且邏輯性極強,看似“離題”,卻是巧妙有章的。如讀完詞語之后,杜老師提問“這些詞語跟園子有關系嗎?你發現了什么?”杜老師在詞語教學這一環節,巧妙地把詞語歸類,并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再如,在讀自由的園子這一段落時,杜老師問:“有一個詞語——“愿意……就……”用了很多次,不羅嗦嗎?”通過比賽讀、個別讀,學生在讀中自悟,再次讓學生進一步正是這個詞語的反復使用,才更體現出園子的.自由,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升華,起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準確巧妙的問題情境設置能大大推進教學的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這是一堂訓練的語文課。
語文教學首要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語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過讀的訓練,杜老師這節課至始至終地重視和落實了這一點。杜老師善于抓住具體的語言文字適時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訓練。學生通過讀書,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詞語或句式進行反復的品位、以達到不斷積累和最終的運用。在杜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通過讀書理解,對課文的認識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對課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獲。而且,在教學中,杜老師看似平常的語句,卻意味深長。課上哪怕一個細小的地方都是充滿語文氣息的。如課中,杜老師要求學生讀書“會讀書,也會思考。”
四、這是一堂親切的語文課。
整堂課,杜老師親切自然的肢體語言,循循善誘的教學語言,無不給學生和聽者一種愉悅的感受,印象深的是,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杜老師側下身子認真傾聽,偶爾的撫摸著學生的頭,給予學生最大的鼓勵,這種無聲的語言,讓學生在一種輕松、寬松、平等的環境下學習,課堂上精彩紛呈也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了。
一點小小建議:
1、學生發言的面兒小,站起來發言的總是少數幾個同學。
2、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也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滿心的快樂。可以在課堂上稍加點撥一下。
3、是否可以設計一個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著,鬧著,玩累了就在園子里的那棵大榆樹下睡著了,一覺醒來……”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里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寫。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2
虞老師是我們學校語文學科的帶頭人,更是我們五年級語文教研組的領頭雁。作為同一級段的老師,我們很榮幸在虞老師一次次的校本教研中得到學習機會,并受到啟發。今天這節《祖父的園子》,同樣使我對高年級閱讀教學及篇章的教學有了新的收獲,首先抓住篇章的邏輯聯系,整體地去把握,達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然后抓住要點、細節,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資源,即具體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品味。最后,把要點聯系起來,回歸整體,總結升華。
下面我結合虞老師的教學過程談談自己的感悟。
一、整體入手
1、首先虞老師從三組相關的詞語入手,讓學生初步弄清文章主要內容,抓住了課文的兩條主線,一是園子怎么樣。二是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什么。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如果一下子問學生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可能學生回答不好,這樣的提綱挈領無疑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拐杖。另外,也順應接下來的教學,因為虞老師接下來的教學就是緊緊扣住描寫景的自由與人的自由段落來展開的。
2、我們再來看教學景和人這兩大部分的時候,虞老師也是從整體入手的。比如教景這部分,先讓學生朗讀思考“園子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準備用哪些詞語來概括它?”然后交流板書,再接著讓學生去文中找相關的句子。
3、虞老師在課文的整體的情感把握教學,也值得我們學習。課一開始讓學生介紹作者蕭紅和作品《呼蘭河傳》,由此了解到蕭紅童年的不幸以及祖父在蕭紅心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課尾理解祖父的慈愛,提升祖父的園子就是我的樂園就是愛的家園,學生就易于理解。我覺得虞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很到位,也很獨特。正像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們自己的文本需要我們自己解讀。”只有教師讀懂了文本,讀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在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讀懂文本。
4、朗讀設計也體現了整體性。虞老師抓住“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這句話讓學生回環朗讀,突出了“自由”。
二、細節突破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篇幅又很長,為了在一節課把教學完美地呈現出來,虞老師在處理教材的時候大刀闊斧,對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抓得很準。體現了該詳的詳,該略的略。
在景這部分抓住了第17小節,體會景的自由。學生通過讀書,通過質疑:用了那么多的'“愿意……就”是否太啰嗦,進行品味。在虞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從10個“愿意……就”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在寫人干什么這部分中,虞老師讓學生用句式“愿意……就”來說說我在園子里干什么,很快地讓學生體會到人的自由。接著抓住澆菜這件學生最感興趣的事,去品一品。
盡管教學內容多,但虞老師仍然把“讀”放到了重要位置。在這節課上有指導學生朗讀、默讀、略讀、誦讀。有些問題是需要學生深思的,虞老師就安排學生默讀。因為只有默讀,學生才能“靜而沉思”、“定能生慧”。高年級要加大思維的力度,增加思維的空間,所以課堂上我們一定要強調默讀,落實這一學段的教學目標。另外虞老師還注重了朗讀評價。
總之,虞老師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興致盎然地品味這么長的閱讀文章,去體驗作者用怎樣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一切不是一般老師都能夠做到的。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3
《祖父的園子》一課是一篇語言優美生動、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非常適合朗讀的文章。是蕭紅繪畫式的語言風格,同時,根據教材自身的特點,睿瑞老師多次引導學生學習、領悟。
《小學語文課標》指出,“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形成獨立閱讀能力。”
睿瑞老師在課堂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睿瑞老師的課堂語言準確清楚,富有啟發性,課堂上師生情感交融,睿瑞是一位很智慧的老師。下面我就從以下三點進行評課。
一、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這篇美文
如:哪幾段寫出園子的美麗?
作者是怎樣表現的?
看著這些句子,你有什么問題想提?
睿瑞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相機引導,充滿了教學機智。
二、從整體入手,抓住了課文的兩條主線。
睿瑞老師的教學思路清晰,提問了:“祖父的園子是怎樣的一個園子?”“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里做什么?”
睿瑞老師的教學設計有層次,如果一下子問學生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可能學生回答不好,這樣有條理的設計無疑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拐杖。
三、從細節處突破,大聲朗讀、帶動作讀,引導學生從寫景和寫人兩處去感悟祖父園子的快樂。
睿瑞老師教寫景這部分,讓學生讀后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請你用3—4個詞語來概括它給你留下的印象,把詞語寫在課題旁,而后還指名寫在黑板上。
在寫人方面,老師通過對話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來感悟“鏟地”、“澆菜”這些活動的“人性自由的樂趣”。睿瑞的引導也很有意思,老師機智的引導語:“蕭紅說是在澆菜,其實她是在玩水,瓢里的水傾瀉而下,與其說她在澆菜,倒不如說她在澆人。”
我看過蕭紅傳記,她經歷了幾段羅曼蒂克的婚史,大概蕭紅是一個崇尚自由,“心”和“作品”都會跟著自由走的民國女作家吧。睿瑞老師上出了蕭紅作品“自由”的原生態味道。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4
《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是蕭紅的作品,全文充滿濃郁的鄉村氣息,散發出誘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間流淌著的是童年的自由與快樂。文章辭藻樸實到“咸菜就著窩窩頭”般的簡單,但,恰恰是口頭的大白話,把幼兒心中的暢快淋漓地再現出來,使人讀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歡笑就在耳邊。
周老師的教學風格如同蕭紅的筆風一樣,簡潔而凝練,樸實而風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下面將聽課感受梳理如下,如有異見,懇請指正,以便共同提高。
一、享受自由
周麗老師抓住了文章的靈魂“自由”一詞構筑執教理念。讓學生讀中體會園子中的趣聞趣事,讓學生感受祖父的包容與疼愛,從而找到令蕭紅自由的真正的原因;周老師破題的著眼點放在了“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先從園子中的動植物說起,通過朗讀了解到園子帶給諸如“黃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轉折到,人在這個自由的環境中也同樣無拘無束,隨心所欲。景與情交叉在一起,物與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這個專屬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神馬都是開心的、美麗的、充滿童話情節的。
周老師努力給學生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層推進,而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你們將體現“自由玩鬧”的段落讀到哪,我們的課堂就推進到哪,不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學生駕御著老師的課堂在行進。可以先讀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讀中間一段,還可以前后輪流轉換著讀,一切的一切,看似混亂,卻亂中有序,章法遒勁。這就是民主里集中,集中里民主。
二、讀悟品文
周老師拎住“最感興趣的段落是什么”這根主線,順藤摸瓜,將自由與愛聯結在一起,讓學生在快樂的語言文字中品味蕭紅對住在呼蘭河城中的祖父的懷念,周老師緊抓園子不放,通過反復朗讀有關園子的`語句,品味園子的生機勃勃。二著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這個園子,一個敘事,一個寫景,參照物迥然不同,而效果卻驚人的一致,這就是殊途同歸。
在品讀“園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周老師下足了工夫,充分地體現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篇課文的主題是“自由”“快樂”,如何讓學生體會呢?周老師把她的整節課堂設計成了一個“自由快樂”的課堂,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出這一點。如何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呢?周老師引入了“景物”,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中,在一次次的個性化朗讀體驗中,學生逐步體會到了“所有的東西都是自由的。”巧奪天工,渾然天成。更難能可貴的是周老師總結出了“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既教讀法,又教寫法,最大限度地進行了知識的傳授,這樣的課堂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同樣是品讀“園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周老師分析得那么透徹,那么有深度,雖然周老師沒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但是一個小練筆卻不偏不倚地替學生習作引路。表達與閱讀理解應該是融為一體的,閱讀課有表達。光說不練的課堂是不行的,哪怕寫一個詞,寫一個字,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養成了用筆去思維,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更嚴密,更全面。
三、敢于創新
一般狀態下的語文課堂程序是質疑——釋疑——總結,但在周老師的課堂中我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周老師在學完全文后,話鋒一轉,將焦點落到了第一自然段,并提出了一個問題“呼蘭河城那么大,為什么寫住著的人就只是祖父呢?”說老實話,一般情況下,我們學完全文了就不再進行更多的提問了,而這個問題卻不能回避,是的,在蕭紅的世界里,祖父是唯一能給她自由與快樂的人,所以,蕭紅的經歷越坎坷,對祖父的懷念會越深。這個問題不是多余的,而是必須的。
創新并不等于轟轟烈烈,而是一種教學觀念的轉變,很可能是平平淡淡的。在周老師的課堂中沒有許多零零碎碎或者冗冗長長的問題,有的只有貫穿全文的精干主軸,那就是“課文哪里體現了我很頑皮”或者“你對課文的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很簡單,學生學起來很輕松,留下來更多的時間去讀讀文章,去悟悟文章,甚至去寫寫片段。
刪煩就簡應該也必定成為語文改革的最終趨勢,因為,我們太需要簡單地教語文,學生太需要輕負擔地學語文了。
求同、存異、探索、創新,這就是今天的課堂教學給予我的啟示,課還沒到精致的程度,在今后的家常課中,我們不妨嘗試周老師的教法,課堂教學效率一定會提高。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5
前幾天,我聽了一節劉紅老師執教的《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聽到,聽說是一篇新課文。《祖父的園子》是蕭紅的作品,寫得至真至純。短文以“愛”為核心,讓“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里,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
劉紅老師執教的《祖父的園子》有兩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問題情境的巧妙設置,善于以問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個“情”字貫穿始終——蕭紅對“園子”的懷念之“情”,對祖父的敬愛、想念之“情”,祖父對“我”的關愛之情。劉老師緊緊抓住這條情感線索,通過一個個連貫的問題,通過學生們的回答,這些情感漸漸清晰為同學們所理解,所感動。劉老師善于提問,而且邏輯性極強,看似“離題”,卻是巧妙有章的。往往待到下一個問題出現,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問題只是鋪墊,沒有上一個問題的'巧妙的鋪墊,課堂教學就會停滯受阻,情感無法進一步升華,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準確巧妙的問題情境設置能大大推進教學的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者提問的時候,善于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適當幫助引導學生去說去總結。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去提不同難度的問題,保證了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其次,劉老師善于抓住具體的語言文字適時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訓練。語文教學首要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語言文字能力的掌握
首先要通過讀的訓練,劉老師這節課至始至終地重視和落實了這一點。同時,劉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很到位,也很獨特,對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抓得很準。正像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們自己的文本需要我們自己解讀。”我們教師在解讀文本時一定作好充分的準備,該注意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要預設明確的練習點,訓練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備無患,訓練到位扎實。
總之,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讓語文學科姓“語”,引導孩子在文本的解讀中,達到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文學性的互融互進,憑借豐富動人的語言文字敲擊孩子們的心靈,讓語文的“語言”的魅力打動孩子們的心。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6
《祖父的園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向老師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快速瀏覽,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課的開始,向老師就告訴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讀法不同,可以是默讀,可以是瀏覽,甚至可以是一目十行。在此基礎上,向老師就引領學生開展了對課文的三次瀏覽,可謂是別具匠心。
第一次瀏覽,讓學生緊扣課題,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想到什么詞了,就可以寫在課題的旁邊。于是,“生機勃勃、五彩繽紛、應有盡有、快樂、自由”等園子的特點就在孩子們的第一次讀中感受到了,對文本初步的整體感知就達成了。
第二次,還是快速瀏覽課文,讓學生帶著“為什么是自由快樂的”這個問題,用圈關鍵字的方法,梳理梳理:蕭紅在園子里干了哪些事情?然后師生一起梳理出了10件事,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基本把握了。
第三次,向老師以“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哪件事?”來引領學生精讀重點部分。看似簡略的三遍讀,實則一遍比一遍深刻,一遍比一遍有效。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讓學生知道:使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因此,細讀文本之后的孩子們,又有了全新的體會。
細數向老師《祖父的園子》,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感受他“灑脫、大氣、風趣、睿智”的課堂風范。課中我們真切看到了孩子們在他的帶領下,潛心會文本,開心滿課堂!課堂上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告訴我們這樣的課堂他們不累,這樣的課堂他們喜歡!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7
今天聽蘭嵐老師講《我和我祖父的園子》一課,感受頗深:
一、蘭嵐老師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了“主體參與、和諧發展”的教學氛圍。
用“作者為什么會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一個大問題統領全文。引導學生讀書自悟,給了比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在學生探究匯報的過程中老師相機知道了修辭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對學生進行了語文能力的培養,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和優美,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小學語文課標》指出,“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形成獨立閱讀能力。”而多讀中又特別強調了朗讀。
《祖父的園子》一課是一篇語言優美生動,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非常適合朗讀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據教材自身的特點多次引導學生讀自己喜歡自己的語句,在教師相機引導時又再次引導學生去讀。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讀文過程中,學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義。感到作者在園子里自由的生活,體會到語言的生動和優美,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老師在這堂課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老師的課堂語言準確清楚,精當簡練,富有啟發性,課堂上師生情感交融。
三、不足之處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過程中,老師還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還有就是這節課讀的形式比較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8
前幾天,我有幸聽到了一節與眾不同的課——董一紅老師執教的《我和祖父的園子》。《我和祖父的園子》是蕭紅的作品,寫得至真至純。短文以“愛”為核心,讓“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里,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
董老師執教的《我和祖父的園子》有兩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問題情境的巧妙設置,善于以問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個“情”字貫穿始終——蕭紅對“園子”的懷念之“情”,對祖父的敬愛、想念之“情”,祖父對“我”的關愛之情。魏老師緊緊抓住這條情感線索,通過一個個連貫的問題,通過學生們的回答,這些情感漸漸清晰為同學們所理解,所感動。董老師善于提問,而且邏輯性極強,看似“離題”,卻是巧妙有章的。往往待到下一個問題出現,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問題只是鋪墊,沒有上一個問題的巧妙的鋪墊,課堂教學就會停滯受阻,情感無法進一步升華,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準確巧妙的問題情境設置能大大推進教學的`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者提問的時候,善于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適當幫助引導學生去說去總結。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去提不同難度的問題,保證了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其次,董老師善于抓住具體的語言文字適時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訓練。學生通過讀書,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詞語或句式進行反復的品位、以達到不斷積累和最終的運用。在魏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通過讀書又從10個“就”字上理解,對課文的認識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對課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獲。語文教學首要任務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語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過讀的訓練,魏老師這節課至始至終地重視和落實了這一點。同時,董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很到位,也很獨特,對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抓得很準。只有教師讀懂了文本,讀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在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讀懂文本。正像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們自己的文本需要我們自己解讀。”,我們教師在解讀文本時一定作好充分的準備,該注意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要預設明確的練習點,訓練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備無患,訓練到位扎實。總之,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讓語文學科姓“語”,引導孩子在文本的解讀中,達到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文學性的互融互進,憑借豐富動人的語言文字敲擊孩子們的心靈,讓語文的“語言”的魅力打動孩子們的心。而董老師也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輔助他的教學過程,很多需要學生朗讀的部分,他用幻燈片展出來,學生以直觀的印象,這樣就節省了課堂上的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9
聽了吳xx老師教學的《祖父的園子》一課,吳老師那幽默的語言,細致的講解,耐心的指導,巧妙的點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感覺,語文課也可以這樣生動。
一、抓住重點句段,講解細致、透徹,讓學生在重點句段中理解文章,體味情感。如“哪個詞可以概括裁員的特點?”還有重復出現好多遍的“就”字,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蔬菜們的自由。
二、“我來寫園子”這一環節,教師出示了例子“——了,就像——似的。——愿意——就——。”讓學生仿照書上的句子來想象寫。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層,而且降低了學生直接寫的`難度,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寫出句子,通過當時的學生反饋來看,這一環節的設計無疑是成功的。
三、本節課朗讀很多,形式多樣,最突出的是教師和學生配合著朗讀,讀出了蔬菜的自由,同時,教師起到了示范朗讀的效果,使學生越讀越有感情。還有后面的教師配樂朗讀更升華了文章的情感。
四、教師最后對作者背景的介紹,使學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升華了其情。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10
今天,聽了徐老師執教的《我和祖父的園子》,受益匪淺。
徐老師抓住了文章的靈魂“自由”一詞構筑執教理念。讓學生讀中體會園子中的趣聞趣事,讓學生感受祖父的包容與疼愛,從而找到令蕭紅自由的真正的原因;徐老師破題的著眼點放在了“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先從園子中的動植物說起,通過朗讀了解到園子帶給諸如“黃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轉折到,人在這個自由的環境中也同樣無拘無束,隨心所欲。景與情交叉在一起,物與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這個專屬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神馬都是開心的、美麗的、充滿童話情節的。
徐老師努力給學生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層推進,而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孩子們將體現“自由玩鬧”的段落讀到哪,課堂就推進到哪,不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學生駕御著老師的課堂在行進。可以先讀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讀中間一段,還可以前后輪流轉換著讀,一切的一切,體現著民主里集中,集中里民主。
此外,文中祖父的“笑”的細節頗耐人尋味,所以教學中徐教師抓住了祖父那個特別親切的表情——“笑”來撥動學生的情感心弦。通過對祖父的“笑”的'想象、言說,引導學生感悟祖父一次次笑容背后的真正內涵。學生從“笑”字中讀出祖父的和藹、慈祥、寬容和愛。把祖父的笑讀活了,祖父的形象就會躍然紙上,對園子愛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
一般狀態下的語文課堂程序是質疑——釋疑——總結,但在徐老師的課堂中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徐老師在學完全文后,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問題“呼蘭河城那么大,為什么寫住著的人就只是祖父呢?”。說老實話,一般情況下,我們學完全文了就不再進行更多的提問了,而這個問題卻不能回避,是的,在蕭紅的世界里,祖父是唯一能給她自由與快樂的人,所以,蕭紅的經歷越坎坷,對祖父的懷念會越深。這個問題不是多余的,而是必須的。
求同、存異、探索、創新……這就是今天徐老師的課堂教學給予我的啟示。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多向徐老師學習,不求能達到她的教學水平,哪怕是提高那么一點點課堂教學效率也就心滿意足了。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11
聽了老師教學的《祖父的園子》一課,老師那幽默的語言,細致的講解,耐心的指導,巧妙的點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感覺,語文課也可以這樣生動。
一、抓住重點句段,講解細致、透徹,讓學生在重點句段中理解,體味情感。如“哪個詞可以概括裁員的特點?”還有重復出現好多遍的“就”字,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蔬菜們的自由。
二、“我來寫園子”這一環節,教師出示了例子“——了,就像——似的。——愿意——就——。”讓學生仿照書上的句子來想象寫。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層,而且降低了學生直接寫的難度,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寫出句子,通過當時的學生反饋來看,這一環節的設計無疑是成功的。
三、本節課朗讀很多,形式多樣,最突出的是教師和學生配合著朗讀,讀出了蔬菜的自由,同時,教師起到了示范朗讀的效果,使學生越讀越有感情。還有后面的教師配樂朗讀更升華了的情感。
四、教師最后對作者背景的介紹,使學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升華了其情。
祖父的園子評課稿12
《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我從來沒接觸過,上課前專門拿一本學生的書看了看,知道是篇略讀課文,語言很美,篇幅很長,當時就想著這樣的課要怎么上。開課,吳老師圍繞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哪個自然段寫園子的蔬菜,本自然段哪個詞語可以概括菜園的特點”展開。我和同學們一樣一直被老師的幽默風趣、嘻笑怒罵、妙語聯珠吸引著,這個時間學生是輕松的,我也是輕松的。
猛一看表,已經二十分鐘過去了,當時不禁有些著急,那么長的課文要怎么講啊,可是吳老師巧妙的`用“蕭紅怎么會知道園子的快樂呢?”這樣一個過渡,然后讓學生圈出“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做的事情,在師生交流中,師生合讀中,我們感受到了蕭紅的快樂的童年。
吳老師卻在大家沉靜在快樂中時,又拋出了蕭紅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讓我們對她更多了許多的惋惜,與對《呼蘭河傳》的閱讀欲望。
吳老師的課,我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