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找規律評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我們應該怎么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熱找規律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找規律評課稿1
今天聽了周xx老師執教的《找規律》一課。她分別從猜謎導入,引出規律、創設情境,探索規律、動手操作,感受規律、聯系實際,尋找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總結評價,延伸規律這十二個層次展開教學。
一、猜謎導入,引出規律
讓學生從簡單的猜謎游戲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通過先出示熊貓、小狗,讓學生猜后面的動物,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這一環節,教師利用主題圖,為學生創設了紅花和藍花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隨意觀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發現的規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動手操作,感受規律
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使學生把獲得的具體的、感性的認識逐步上升為數學思考,初步感受有關的簡單數學模型。并通過讓學生從前往后看和從后往前看,感知不同的規律。
四、聯系實際,尋找規律
通過欣賞與廣泛尋找生活中具有相同規律的現象,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的.普遍性。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啟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使學到的知識更加牢固有用,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布置開放性作業,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晚會時用的禮帽,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學生體驗用數學知識裝扮生活,美化生活的愉悅。
熱找規律評課稿2
5月31日上午第三節課,我們數學組的老師齊聚在一年級五班,共同學習了張鑫老師執教的《找規律》一課,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排列的規律。回顧張老師的教學全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巧妙的“設”
導入部分張老師巧妙地創設了一個挑戰記憶的游戲,第一幅圖中的圖形是雜亂無章的,幾乎沒有學生記住圖形的.排列順序,第二幅、第三幅圖中的圖形有規律,學生很容易記住。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并從這環節中讓學生初步感受有規律的事物不僅便于記憶,還更美觀,自然引入課題,為下面學生探索規律,體驗規律做了充分的準備。
二、適時的“引”
根據導入環節的第二、三幅圖引入新課,學生雖然明白每一幅圖中的圖形都有規律,但在語言表達上還有些啰嗦,不會用簡練的語言描述圖形的排列規律。張老師適時引導,先讓學生聽老師說,再由個別學生嘗試說,
三、大膽的“放”
在新知傳授過程中,張師能夠充分相信學生,大膽得“放手”于學生,讓學生在教師出示的主題圖中自主探索、尋找、認識、感受、發現規律的存在,并突出“找”這一過程。通過“找”彩旗、“找”彩燈、“找”小朋友的排列特點,有哪些規律,讓孩子們找一找,說一說,發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同時使學生在充分發現規律、感受規律的同時,體會成功的喜悅。
四、開放的“擺”
數學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動的過程。張老師充分利用孩子們喜歡的貼畫,以小組為單位,創設有規律排列的圖形,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去發現,去創造,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熱找規律評課稿3
今天下午參加了翁洋二小的小班化教學研討會,可惜只有一節王旭曉老師執教的數學課《找規律》,感覺少一些。
先說說本課中個人感覺的幾點亮點: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其中復習鋪墊環節復習了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行規律。分別以文字、圖片、數學三種形式呈現,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滲透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此環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題來完成,體現分層教學的思想,在下面的新課展開學習中,讓學生分別選擇二個字母,三個字母,或者五個數學來創造規律中,教者也比較集中體現了這種思想。
(2)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獨立思考,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注重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如在比一比動物排隊與圖形排行的有什么相同嗎?在學習總結環節中讓學生比較新舊與舊知的聯系。對學生主動建構新知應該是有幫助的'。
(4)教學設計合理,看得起來比較花心思,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分層目標要求明確。同時,力求體現: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意圖。
其實作為一線教師一直在追求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復習鋪墊這一環節在本課時的教學有沒有必要?個人感覺必要性不強的情況下,因為這一課時的找規律與一年級的規律沒有學生最近學習發展區的關聯,關系不大,屬于規律兩種的不同類型,一種是簡單排列,一種是循環排列規律。所以是不是可以直接導入新課,必竟低段的學生注意力在課時的前十五分鐘的黃金時間。
(2)規律個人認為是指重復出現至少三次或以上的一個整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脫離整體來表述,如第一列與第二列的關系,可以四列一起來看,從上往下的規律,或者是從下往上的,往左往右的規律。再譬如新課環節中○△□☆、△□☆○請學生畫下去,這個規律應該說是不完整的,學生如果沒有上面動物排列的暗示,可以理解就是這二列循環,不一定是要四列循環。○△□☆、△□☆○、○△□☆、△□☆○……我可以以二列為一單元循環排行,所以筆者認為至少要出現三列才算科學。
(3)找規律一課的重點當然也是難點,讓學生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找是本節課的重要教學手段,教者沒有提供學生學具進行操作,只有個別學生上來板演,感覺學生對于循環排行規律的認識可能還是單薄一些,我們不能因為操作可能產生對課產生的負面影響還不讓學生親力實踐一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數學廣角的內容比較開放,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也比較密切,同樣也適合低段學生的心理認識特點,所以應多挖一下這方面的教學素材。往往可能事半功倍。筆者就認為教材上的例題生活情景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熱找規律評課稿4
本學期在教務處的組織下,我共聽了20節課。在這20節課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二(4)班劉xx老師的課。劉老師主講的是《找規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充分利用學具與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體現了數學來源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特點:
1、動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精心設計了課件,在本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生動形象的圖片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隨即提出要求,讓學生認真觀察,找出這些圖形的規律。教師講明要求,學生馬上主動并且迅速拿出手中圖片在桌子上擺。隨后教師又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使本節課知識重難點“循環排列規律”馬上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一目了然。
2、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與探索性。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劉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以“猜想—實踐—驗證—反思”等一系列的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線,充分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去探索。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生在具體的操作中體驗可能性,探索數學思想、方法并獲得結論,且能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3、課內向課外延伸,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課堂上,劉老師通過讓運用所學知識,根據所出示的三組水果圖的規律,找出第四組水果擺放的規律以及找出地面磚的規律等練習。使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例子,活動中愉快發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為此提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節課中教師準備了充足的教學用具,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題。在鞏固練習第一題,給出一組圖形,讓學生猜猜第二組圖形會是什么?出示的學具是紅色正方形、紅色圓形、白色三角形、白色正方形。我認為圖片過小,不利用后面同學觀察,教師用膠帶把一組圖形連接,不利用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可以設計四種不同顏色的圖片,或四種不同類型的圖片,以免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即要說是什么圖形,又要說是什么顏色,造成個別學生表述不清楚,使聽者也不清晰。
2、低年級的課堂中應該多運用一些兒童化語言,以及鼓勵性的語言。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熱找規律評課稿5
二年級下冊《找規律》是在一年級所學的找簡單規律的基礎上的一種提升。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能知道稍復雜的循環排列規律,感知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是隱含著數學知識的,初步培養學生發現規律和欣賞規律美的意識。
公老師緊抓教學目標設計、編排教材,從生活實際入手,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循環排列的數學知識。聽了公老師的課,感覺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學習。
一、課前準備充分。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老師做了非常精美實用的課件,直觀的向學生呈現出循環排列的變化。各種教具、學具,讓學生不僅可以看,可以說,還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做,通過實踐加深孩子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以及理解。
二、課堂角色定位比較恰當。
從新授到練習再到活動,劉老師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為主題,從“說一說你觀察到了什么?”到“你能動手設計出漂亮的圖案嗎?”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測、驗證等學習過程。整節課公老師有意識的放手讓學生去說,讓學生去做,老師則是在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進行歸納總結,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老師的作用是恰到好處。
三、課堂學習方式多樣化。
新課標提出,除了講授之外,學生主動探究、活動實踐和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上,公老師通過讓孩子觀察、探究、獨立思考找出圖案中四種圖形是通過循環排列的規律排列的。后面的練習環節,則是孩子在與同伴的交流合作中檢驗并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
幾點建議:
一、教學活動中要適當的留白,耐心的等一等,給孩子充足的思考時間。
二、對于這種抽象的規律能不能賦予其生活意義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從生活中找一找這種規律的應用,比如跳長繩、循環換座位等,從具體事物的角度來理解抽象數學問題。
熱找規律評課稿6
找規律的教學要讓學生體會規律本身的內容,并能初步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更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運用了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對規律的體驗,提高發現和概括數學規律的能力。
王老師在《找規律》一課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認知特點,有簡單到復雜有層次的進行教學。注重探索規律的過程。出示了例題之后,放手讓學生組內交流,然后逐一匯報,課堂上得到了“列舉”、 “計算”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老師先讓學生用有序列舉方法找到答案,再引導學生研究了框2個數,接著馬上研究如果框3個數結果又會怎樣?在這兩次操作的基礎上,部分學生對于這類問題的規律已經有所感悟了,于是,在第三個問題“如果每次框4個數時,不少學生根據規律已經能直接想到答案了。之后,老師把活動中“每次框幾個數”“平移的次數”“得到幾個不同的和”作為表格欄目,引導學生結合每一次操作的過程和得到的具體數據進行填表和思考。用表格的方式呈現數據,便于簡明地反映“每次框幾個數”、“平移次數”和“得到幾個不同的和”這幾組數據的關系。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將各次活動得到的感性認識加以適當提升。提出“平移的次數和每次框出幾個數有什么關系?”以及“得到不同和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有什么關系?”這兩個問題,啟發學生作進一步思考和交流。并通過老師啟發性的提問,幫學生理清了思路,這樣便能引導學生順利發現并概括相應的規律。本節課學生是自主探究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在自主體驗的過程中切實掌握圖形覆蓋問題的規律。
最后,老師在本節課中讓學生直接用找到的規律計算進行解答;我想是不是還可以介紹直接框出最后一組數,直接得到答案。對于這兩種方法,讓學習自主感悟到這兩種方法各自的優勢所在,從而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時候,學生能夠有選擇的使用最為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解答。
熱找規律評課稿7
我有幸參加了市“關注常態課堂,聚焦有效教學”教研活動,每節課短短的四十分鐘,讓我記憶深刻,頗有收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教態親切、自然,表現出良好的素質和扎實的基本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單國友老師的課,他執教的五年級教材《找規律》,在教學中他注重于設置疑問,注重了動手操作活動的細節,然后通過啟、引,讓學生在自己的主動思考中學到知識,不斷的引導學生從問題中尋找答案。單國友老師的這節課則與眾不同,縱觀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創“生活”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陶行知先生說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把數學問題轉化成潛在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感受數學的存在,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善于運用課件、配音等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從上海世博會入手,讓學生解決“在62天中選擇兩日游,一共有多少不同情況” “我們可以選擇7月份2日~9日這8天時間來研究,一共有多少種不同情況。”這樣一個復雜到簡單的問題”。選用學生能接受到的實際例子來引課,創設有利學生發現、探究的學習心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參與欲望,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通過積極思維,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維處于最佳狀態,學習起來就特別有興趣。這樣為學生創設與生活實際有聯系的問題情境,引起認知沖突,同時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布“探究”境,讓學生在動中學,在合作交流中學習,發揮主體作用
葉圣陶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學習新知,新課程也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在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老師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設置了三次探究的機會
1、第一次探究:先讓學生用已有的方法自主探索。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有序列舉以及了解平移的方法,并初步感知“平移的次數”和“一共有幾種情況”之間的`關系。
2、第二次探究: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平移的方法,并通過平移得出“三日游”一共有幾種不同情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經歷“先猜想”“后驗證”的過程,感悟出“平移的次數”和“剩下數的個數”有關。
3、第三次探究:經過兩次探索,學生對規律已經有了感性的了解,但還沒有上升到理性高度。所以,本環節通過“不用方框找”這一做法,引導學生把通過操作而形成的感性認識進行“內化”,為下一環節總結規律做理論上的準備。
經過三次探索,學生對蘊涵的規律有一定的了解,但這種了解還是分散的,片面的。經過全班交流之后,這種理解就變的全面、豐滿、深刻,從而在理論的高度給予總結,并構建了相應的數學模型。
學生的對規律的提煉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多層次的發展和提高。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自主的、探究的的過程。
三、回歸生活廣闊天地,應用數學。
教師設計了兩個環節的知識技能訓練:思維應用、開放拓展。既鞏固了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順著“上海世博會”這條主線設計了“購買連號券”、“父女選座位”、“逛世博中心漢字方陣”等一組題目,既在內容上有機相連,又在思維坡度上層層遞進。讓學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應用了本節課的新授知識,學會了解決問題。運用“化繁為簡”的思想總結出了規律,但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才是學生學習的根本目的。所以,通過一組由淺入深,形式多樣的世博題進行鞏固練習,既凸現了本課的一條“主線”,又照顧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數學的魅力。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堂教學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基于對新課程的不同理解,我通過反思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應在課堂中對后進學生多一點注重
雖然學生對《找規律—圖形覆蓋的規律》課時的知識已經掌握,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在解決生活中問題時存點困難,根據的新課標提出的要求:要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在課堂中多去關注后進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可適當滲透情感教育,讓知識與生活情感緊密聯系
如:在課始,課中“上海世博會”題材中可以讓學生,表達、抒發出自己的情感。
總之,感謝鹽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領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以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使枯躁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活潑,使常態課堂教學更具有有效性與實效性。
熱找規律評課稿8
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復雜了一些。本次同課異構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都很很清晰,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我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其共同點有:
1、注重創設學生較為熟悉與喜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里特征。本節課中連碧琴老師創設的“聰聰與明明布置房間”的情境與陳樂清老師創設的“動物王國體操比賽”的情景。都流露出教師在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和合適選擇教學素材的意識,并能在情境中提煉出主干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使所創設的情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2、兩節課的教學設計都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課堂中學生通過從不同角度的觀察、發現找出了圖形排列的一些規律,并能應用所雪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發展。課堂中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交流、驗證、推理等數學活動,學會了有序觀察、有序思考。進一步掌握和發現了圖形的排列規律,積累了相關的數學活動經驗。
4、關注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從基本鞏固循環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變式。
不同之處:
1、地面磚的排列規律陳樂清老師比連碧琴老師處理得好。連老師對地面磚排列的規律只是一筆帶過。而陳老師能夠留給學生充足觀察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其排列規律,并提出問題接著往下排該怎么排?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陳樂清老師練習的設計體現了多樣化的特點。練習的內容不只局限于課
本當中的,有圖形排列規律、數字排列規律、漢字排列規律等等。
3、連碧琴老師安排“創造規律”環節,能做到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生能根
據所學知識創造自己喜歡的規律,思維更開發了,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一直都在追尋有效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
1、讓學生匯報圖形排列規律的時候是否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操作,同時讓全體學生都跟著操作一次,這樣印象更深刻一些。
2、課堂生成的處理。如第一節課有位學生從右往左觀察了,老師別打斷他,應該讓他說完,說不定他的發現也有獨特之處。
熱找規律評課稿9
《找規律》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通過活動發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吳老師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過程和體驗,讓學生自己去“感悟”。
這部分內容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注重過程體驗,同時在過程體驗中,培養學生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能力。所以吳老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經歷過程。
吳老師是這樣導入的:再過一個多月“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們高興嗎?到時候我們要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我們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從來也沒有親手布置過教室,就先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布置的?(出示主題圖)感覺怎么樣?問:
1、你們看到了什么?
2、這些彩旗、彩花、燈籠是不是隨隨便便、亂七八糟放的?讓學生去看、去說,當時學生特別興奮,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學生七嘴八舌,議論開了,雖然話語不夠標準,但是他們感悟到這些排列是有規律的。
接著去找找彩旗的規律:(出示課件:彩旗按紅、黃交替出現,最后一面沒有顏色)。請大家猜一猜,最后這面彩旗會是什么顏色?看看對不對(課件:最后一面變成黃色)?。你們是怎
樣想的?(課件:出示規律的劃分線說說彩旗的規律是什么?再采用2人小組討論的形式找彩花、燈籠和小朋友隊伍的規律。
二、蘊涵情感和數學美,讓學生自己去“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里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的排列,很多物品上的裝飾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就用“六一慶祝圖”作為課的開頭,讓學生感受到美,在美中找規律,在課堂中其實也要蘊涵數學美,因為美就在我們身邊。
三、增強運用意識,讓學生自己去“聯系生活”。
加強運用意識的培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因此吳老師在課中設計了“說一說生活和學習中的規律”這一壞節,有學生說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有規律的,學生恍然大悟,哦,原來音樂中的節奏也是有規律的。這樣,把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有的說過馬路時的紅綠燈是有規律的,有的說人行道上的斑馬線是有規律的,有的說教室里的電燈排列有規律,還有的人的兩只走路時也是有規律的。讓學生感受了生活中處處有規律。
這一節課當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說得流暢、合作得
愉快。真正體現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極大的調動思維活動,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沉浸在數學的美當中,感悟著各種有規律的排列。
熱找規律評課稿10
x老師上的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復雜了一些。這節課與傳統概念教學相比,特別是新授課開始有很大的改進,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思路很清晰,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下面幾方面值得借鑒:
一、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往往只重視對結論的記憶和模仿,而新課導入時x老師把學生的學習定位在自主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觀察——小組討論——歸納”的教學模式。在新課例題教學環節,x老師給學生提供了一生動貼近學生年齡特點的材料———密碼門,放手讓學生讓學生去觀察、感悟,并且進行大膽探索,動手擺一擺,在小組共同探討中得出結論,進而又進行了驗證。x老師設計的這個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知道這些規律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構建了新的教學模式。
二、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循環排列這一規律環節,x老師利用小精靈當向導,從畫外音帶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密碼門的設置,把知識與日常生活掛鉤,又不失兒童喜愛的童話世界,如此生動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探索規律的欲望。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各種各樣的有效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兒童探索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和神奇,讓他們在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數學之美,感受學數學之樂,孩子們才能走出數學苦旅的沙漠,奔向快樂數學的綠洲。
三、注重學生語言的培養。
由于低年級學生語言運用上會有一些障礙,但在這教學環節上,x老師循循善誘,激勵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雖然有的學生的表述是不完整的,而且繁瑣不清晰,特別是當個別學生不能用流暢的語言表述排列的規律從左往右看,或從上往下看得規律時,x老師就充分展現教師的組織者合作者以及引導者的地位,步步啟發,引導學生讓簡潔完整的數學語言去表述規律,展現數學的簡潔之美。
x老師的課上得精彩,學生學得開心。這成功離不開x老師的精心備課,以及對課獨到的見解,本節課是成功的一堂課。
【熱找規律評課稿】相關文章:
找規律評課稿【熱】01-23
【熱】找規律評課稿01-23
《找規律》評課稿【熱】02-11
【熱】《找規律》評課稿02-11
找規律評課稿12-02
《找規律》評課稿06-29
《找規律》評課稿經典09-22
(經典)找規律評課稿08-20
[精選]找規律評課稿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