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精選12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我們應該怎么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1
聽了許xx老師的這節《認識分數》(《分數的初步認識》),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許老師的準備十分充分,為了準備好這節課,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學態度十分嚴謹,值得我學習。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特色:
一、情境引入,激發學生興趣。
整節課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首先從學生野餐這樣具體的生活實例引入課堂內容,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也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怎么分?平均分。平均分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很多老師在上本課引導學生說出“平均分”時費了很大的力,分數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才出現的。許老師這里引導得好,學生很容易就得出并會說了。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個數 二分之一表示。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二、動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在構建“二分之一”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折一折長方形的紙片,畫一畫折痕;構建“四分之一”時,讓學生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正方形的.紙片;到最后的放手讓學生創造“幾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上操作。在整個表象的建立中,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活動中學習。
三、內容豐富,練習設計富有趣味性。
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在構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后直接插入聯系鞏固,判斷是否二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中創造“幾分之一”后,適時地進行了分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對分數大小初步有了概念。最后,能夠聯系生活實際中的眾多實物,挖掘生活中的“幾分之一”,體現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中,似乎課的容量有些大,導致最后的分數大小比較這一塊內容想要涉及卻涉及不深。許老師作為新老師,在對學生的因勢利導方面做得不夠,不能及時靈活的將學生的信息融為自己想要的信息,這一點我也正在努力當中。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2
李老師的《分數乘法的應用題》教學課,是一節非常扎實的教學課,他能正確把握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注重了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讓學生去說解題思路和引導學生加強題目之間的對比來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我覺得這節課有以下優點:
1、分數乘法應用題涉及到了單位“1”的判斷,而單位“1”的正確判斷與較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答息息相關。學生在接觸到兩種結構分數應用題,很容易把單位“1”搞混淆,出錯也是經常的事,在突破這個難點的問題上,李老師采用的'方法是統一兩種結構的分數應用題,教會學生找單位“1”,利用畫線圖和列數量關系的手段去解決問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強化學生對應用題說的能力的訓練,促其內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發展思維是應用題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而思維又與語言密切相關。因此培養學生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表述解題思路,是發展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也是應用題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數學教學大綱指出,應用題教學應著重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探求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李老師的這節應用題的教學就非常重視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因為學生會說了,就自然會解題了。例如:李老師在出示例題:二班男生制作了12件泥塑,女生做的是男生的5/6,要求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畫出線段圖,并思考和前面的題有什么區別。她指出這道題的關鍵是單位“1”不同?
聽了李老師講的這節課,自己受益匪淺。在教學設計中,李老師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運算概念的建構規律,讓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獲得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悅。若是教師能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評價語言,我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3
對于李老師的《分數的意義》的這堂課,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這節課主要是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分數的含義,對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也就是部分與整體之間的一種關系,使學生認識到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有兩個:
1、整體方面:是在學生原有的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基礎上突破到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來的一個突破到由幾個組成一份。
教學中李教師從平均分一個蘋果導入,復習把一個物體作為單位1進行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并讓學生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此環節是學生學習新知的切入點。在認識1/2基礎上,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放手讓學生借助學具自己去創造分數、研究分數。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們欣喜地發現,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分數,他們有各自獨特的發現。不僅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而且還創造出了幾分之幾的分數,并且還能舉生活中的實例來驗證,說明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這“做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創新火花不斷地迸發出來,不斷體驗到創造的愉悅和探索的樂趣。
本節課中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活動的價值。如當學生利用學具充分操作后,及時組織小組討論:你是怎樣創造出分數的?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學習成果,使認知結構得以擴充與放大。當學生提到“正方形的1/4”時,抓住契機,收集學生的不同的折法,展開對—本質意義的探討。教師只提出:看到這些圖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問題:為什么陰影部分的形狀各不相同,卻都是這個圖形的1/4呢?經過討論才發現:分數與平均分的份數有關,而與具體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狀無關,從而剔除分數的非本質屬性。在上述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明確本質,升華認識。又如:“奇妙的色塊圖”的問題解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再采用小組討論,合理反饋交流的活動形式,既總結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又展示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形象思維,滲透極限思想。不僅滿足了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為部分困難學生創造了“最近發展區”,進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達到共享成果的層面。
李老師很重視比較,一節課多次組織學生比較,是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我們能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比較教學的方法有求同性的比較和辯異性比較。小學數學教材中,一些數學知識的差異性常常為它們的相似性、相近性和相關性所掩蓋,運用辯異性比較,不僅可以顯示知識間的差異,有利于學生區別知識間的各自內涵,而且可以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此外,本節課老師以滿腔的熱忱、真誠的愛心,感染孩子們的情,粘住孩子們的心。老師以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在這節課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知識信息的傳授、思維的碰撞,還有心與心、情與情真誠地交流。聽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應關注學生獲得怎樣的結果,更應關注他們是否經歷了自主探索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實踐、探究與交流的過程,才有可能懂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也只有讓學生在“做中學”,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4
今天聽了宗老師的課我覺得這節課,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思路清晰,環環相扣。《認識分數》這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分數意義上還是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別,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宗老師這節課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起點,為學生營造探究的情境,并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同桌交流,讓學生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學習全過程,感悟分數的含義,能直觀地比較分數的大小等。宗老師在本課的設計以及執教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特點1: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起點,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創設了十分貼進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兩人郊游分食物,從分的過程中進行體驗和感悟:一方面,產生“平均分”的需要,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征,另一方面,體驗由于總量的變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個數從整數兩個或一個再到不能用整數的變化的過程,自然引出分數。學生的學習完全是從生活經驗中得來,怎能不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產生了積極的探究情感。這個環節的教學通過情境的創設突出兩個層次:第一個,引出并理解平均分。因為這是分數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第二個層次:通過質疑,學生發現一半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字來表示,引出新的數學數字用分數1/2來表示,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自然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索欲望。
特點2:
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宗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探究環節,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并掌握分數。第一次操作教師首先組織學生用圓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觀的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數學化結果,在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之間架設了認知橋梁,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讓學生直觀感知1/2產生的過程;并讓多位學生說一說1/2所表示的具體含義。第二次操作折一張長方形紙并表示出它的1/2的,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這個環節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同時,在實踐中發現新的問題: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呢?宗老師讓學生結合自己折的紙說一說。明白折法不同沒關系,只要折的是這個長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凸顯數學教學最本真追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層層遞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完成幾分之一概念的建構。第三次操作是全課教學的亮點,教師將教材進行調整利用同一種圖形,同桌合作折出1/4和1/8,張貼學生的涂色紙片(1/2、1/4、1/8)分別進行比較1/2與1/4,1/4與1/8,1/2與1/8的'大小,同桌討論交流這三組分數,誰大誰小?從中發現了什么?結合平均分的份數來理解體會到:把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這樣的規律,從而得出幾分之一與幾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較的方法,體會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發展數學思考。這充分體現出數學知識不是教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在學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體悟中動態生成的,從而達到有效的數學學習的目的,這樣的設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特點3:
整節課可以感受到宗老師設計中力求體現形式的多樣性,創設了讓學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寫一寫等情景。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分數。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用語言表達,用手操作,用心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交流活動中,多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結合平均分,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寫一寫,充分認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從而認識幾分之一;使學生加深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5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三位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并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
我覺得胡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知識體驗,找準學生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教學時,注重從學生的這一數學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創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建構活動。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不再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胡老師把生活中的“汽車標志”、“國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圖片等搬入認識分數的課堂,可以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放置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場景中簡直不值得一提,但我們驚喜地發現,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感悟數學價值的有效載體。學生從這些生活畫面中,不僅聯想到了等分數,更重要的是結合具體表象辯證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數學算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而且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
⒊、注重開展自主學習,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
胡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并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
當然,每一節課都很難做到“踏雪無痕”,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遺憾。我有幾個觀點,純屬“一家之言”,現提出來與各位共同商榷。
1、我覺得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胡老師在此內容的傳授中過急,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體會和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重難點沒有突破。
2、課堂上充分表現出胡老師對數學語言表述的重視,整節課下來,基本上學生都能準確的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知識目標落實的比較到位。但是胡老師自己的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6
這節課是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這節課的內容較簡單,如果單純的從形式上去教學它們的關系:一個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相信學生一定學得很扎實,但這樣以來算理往往被忽視,為了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漆老師這節課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下面我做一個簡單的點評,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明確,合理,符合教材要求和學生實際。同時,漆老師還準確地抓住分數和出發這個教學重點,通過列式計算、觀察發現規律、總結規律、運用規律進行練習等教學過程,進行了()次有效的強化,關鍵的知識得到落實。漆老師對教學素材做了個性化處理。這節課的開始從把8個蛋糕、4個蛋糕、到1個蛋糕平均分給4個同學,最后到3個蛋糕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蛋糕的多少?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在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老師讓學生在小組中動手分圓片。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不僅體現了“在做中積累數學經驗”的主題,而且學生個性在小組活動中得到表現,張揚思維個性化。郭長有評:同時制成分蛋糕的動畫課件,這樣的演示更能讓學生明白分蛋糕的過程,使重、難點得到了突破。既助于學生理解概念,也有助于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孫志忠評:對于本節課也有一些看法,和各位老師一起探討:在主動方面:這節課的內容較簡單,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老師還可以把更多主動權下放。例如:在后面總結規律的時候,教師大可不必一步步帶著學生,可以讓學生自己試著總結,老師適時的點撥即可。分數與除法”重難點強化的次數不夠,后進生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不是都理解了呢,學生的個性是不是都得到了體現,是不是還有泡沫?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團隊提出一些改進建議:增加一次小組活動討論,多一次“做”數學的機會:是提出問題:對于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你有什么問題?讓學生提出,并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解決。在此活動中,學習的主動權再次下放,即達到了強化重難點的目的,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再次在做中積累數學經驗。篇二:《分數除法》案例設計評課稿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7
20xx年11月29日下午大武口區教研室在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學三樓多媒體教室組織片區數學教研活動,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學《教師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小專題研究成果”展示活動。
評課發言內容:
各位老師,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里聽了任老師《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我感觸很多,因為我是以“一個學生”的身份來聽課的,任教四年來,我一直擔任第二學段(四、五、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雖然也借閱過第一學段的課本自學過,但也只是領會了清風浮云,今天任老師的這節課也使我這個“學生”收獲了很多,《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分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由于分數與整數的意義、讀法寫法有很大的差別,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的障礙,但是任老師的小組合作與多媒體課件直觀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充分的準備與任老師優秀的自身素質和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刻領悟使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明朗,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效果顯著,一節課40分鐘里學生是在輕松愉快中學習的,這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的教學思想,這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在坐的每一位老師,使我們真正感受到了任老師的教學才能和教學藝術。整節課目標明確扎實有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源于生活,數學課堂教學要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問題,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教案《分數的初步認識評課稿》。本課從創設情境就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分蘋果”并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把生活化的數學貫穿于整節課中,化數學問題為生活問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嘍,原來這個問題我遇到過”,“這就是分數呀!”“看,分數真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良好的學習數學的情感。本課“來源于生活又圓規于生活,體現了“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的教育思想。
第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與人交換一個蘋果,你的財富沒有多大的改變,與人交換一種思想,你將多一種看問題的方法”。現在講的“團隊”、“合作”就要從小培養,從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雖然學生的合作尚現粗糙、交流不免差強人意、回答的也會有些零亂,但是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能力、探究精神就是在這些粗糙、勉強、和零亂中培養和提高的。本節課中,教師很好地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內容,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領會到了分數與平均分的重要關系。本課很好地處理了思考與操作相結合、手腦并用,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在發現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知識和經歷探究的經驗。
第三、學習中的思維碰撞,評價中的教學智慧。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主動建構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了許多主動參與學習的情境,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探究材料、思考空間和實踐機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獲得成功的強烈欲望。習題設計“分層測試”基礎題、中等題、提高題層次分明,上不封頂下能保底。
教師尊重了學生的意見,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第四、教師的個人素質和組織教學能力。
本課充分的準備讓教師優秀的個人素質得以充分展現,課堂教學精彩不斷,既有預設的精彩也有生成的精彩。
1、普通話好。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單調,圓潤動聽的嗓音……
2、教態度端正、自然大方。
3、機智的教學智慧
4、板書簡單扼要整潔美觀。
教學建議:
第一、“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教學內容不易過多,要精講多練講練結合,防止課堂教學出現走過場。
第二、“無數個精彩而美好的開始不如一個成功而有效的結束”課堂小結部分是學生對課堂教學知識的再現與總結,也是對課堂教學知識的再溫習,不能因為時間緊而草草收尾。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8
今天,我聽了丁杭纓老師的《分數的初步認識》,給我有以下的感觸:
1、尊重學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丁老師從始至終都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與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的一開始,丁老師就問學生“你覺得今天我們會學習什么?”給我最有感觸的是這樣一句話——當時黑板上有學生的板書,當老師的要寫板書的時候,那個地方正好被學生的板書擋住了,需要擦掉,那時丁老師就說了“我現在能不能把你寫的分數擦了?”這句話不僅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還體現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
2、教學過程動態生成:本節課,從折圖形——畫折痕——畫陰影——分類——平均分——得出分數——寫法、讀法——意義——生活舉例——折其它分數——到說說表示的意思結束,在輕松、和諧、平等的'環境中,動態生成,沒有一點感覺上教師硬性的將學生的思路拉的現象。一路上給人的感覺好象是順水行舟,行云流水一般。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9
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分數,相對整數有很大的區別,意義抽象,表達準確比較困難。通過鄧老師的教學過程,使我對本節內容有了新的認識。
一、聯系平均分引入新課,過渡自然。
本節內容大部分教師都采用這樣的導入方法,但鄧老師在這里,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分數和整數的不一樣,而且還在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的表達上對學生加以規范,我想這樣對學生后面敘述分數的意義有很大的幫助。
二、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學生描述粉餅的過程是,有小朋友說出每個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這時,教師追問,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剛才月餅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樣嗎?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描述,將重要的讀出來、重讀。隨后教師點撥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師在這里能讓學生比較自己的說法和書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學生會對“這塊月餅的”理解的透徹一些,或許引導學生發現與分到整數個的結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來理解分數與整數表示意義的不同。
三、有效預設將錯誤扼殺在搖籃中。
學生在讀分數時會讀,但寫出讀的方法時經常會大小學混淆,教師在課上故意出錯引起學生注意吧,我想學生在練習時這樣的錯誤會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問為什么,激發學生的思考。
分數是1說明什么?分母不一樣說明什么?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價值的提問很好的'幫助學生鞏固了對分數各部分的理解。
五、練習給學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臺,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在形象的圖形幫助下進一步鞏固了對分數的認識。
建議:練習中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折法并說說為什么用這樣的分數。練習中有一題中出現卡通動畫,建議刪去。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10
今天聽了陳老師的課我覺得這節課,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思路清晰,環環相扣。《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別,學生初步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陳老師這節課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起點,為學生營造探究的情境,并通過自主探索、實踐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學習全過程,感悟分數的含義,能直觀地比較分數的大小等。整節課能準確把握目標,導學生主動學習,具體表現在:
一、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的過程
通過這節課可以感受到陳老師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駕馭教材,設計中力求體現新課程強調的體驗性學習,創設了讓學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寫一寫等情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分數。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親身經歷,用心靈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挑戰,從而實現有效學習。教師都能夠以建構理念為依托,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使學生創造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主動地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人教版的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目標定位為:本冊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觀的方式,使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等動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的大小。陳老師這節課目標定位準確,緊緊地抓住目標,層層落實。整節課,學生的學具能合理多次使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有層次的練習設計是提高有效課堂的保證。
練習設計中,有基礎題,稍難題,提高題,上不封頂,下能保底,是值得我學習的。有了扎實的雙基,才帶來拓展練習中意外的驚喜。在最后一題中,學生都能游刃而解,這就真正完成了教學內容。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11
尊重教材而不受制于教材,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教師做了大膽的嘗試。首先在情景導入時選用了學生熟悉的分雞翅,分可樂和分比薩的生活情景,課一開始就有一股濃濃的生活味。在感知1/2時教師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喜愛的蝴蝶、楓葉等圖形,讓學生充分體驗并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此情況下把教材中“涂一涂”一題作為選做內容,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與開放性,取舍得當。數概念教學就其本身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同時,還為每一個孩子準備了彩筆、正方形紙,一張圓片紙和各種圖形紙,給了學生充分感知的素材。分數“1/2”作為第一個讓學生認識的分數,教師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感知材料,有圓片和各種圖案紙。正方形的紙使用也十分充分,同一分數不僅可以折法不同,還可以在同一折法下表示不同的分數,并發現其變化規律,可以說將其使用發揮到了及至。
盧基群老師:活動探究為主,多種學習方式有機融合,體現小班化教學下的互動學習優勢。
知識不能是被動地接收,必須由學生主動獲取。教師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內經歷了分數的產生、發展,并形成了初步的分數概念。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不同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眼、耳、手、腦不同感觀的參與,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中“創造分數”這一環節,引發了學生的思維風暴,課堂生成豐富,是設計中不可多得的亮點。教師在概念建構中三次最主要的.活動。其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圖形的1/2,重點展示1/2的不同分法。其二:折一折,畫一畫的方法表示正方形紙表面的1/4,重點引導學生用語言正確的表述。其三:折出四分之幾的分數,從而歸納出怎樣的數是分數。三個活動各有側重,又有聯系,層層推進,其設計體現了讓學生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的課改思想。教師組織活動井然有序,學生交往充分,思維靈動,師生情感融洽,展現了小班教學的民主和和諧。
易先琦老師:多向互動、精彩生成《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與反思。
從學生分雞翅、飲料開始到折紙,表示出幾分之一的分數;從用涂色表示分數到寫分數等活動的安排,鐘老師讓學生有條理地感知,逐步抽象,逐步內化成自己的認知,層次清楚,要點突出,真正的體現了做中學,做中想,做中思考。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安排,其最大的特點是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手腦并用的活動中去,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廣闊空間,老師的作用則是幫助學生學習獨立思考,幫助學生利用“已知”,架設探究“未知”的橋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扶、放結合,鼓勵學生通過學猜想,動手操作等多種策略去探究,去發現,使每個問題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如闖關練習4中老師將圖中的等分線作了隱藏處理,先出示第一條,告訴學生把一張紙條全部涂色,可以用數“1”來表示,請學生估計一下,現在涂色部分是幾分之一。
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來認識分數,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在學習活動中探索和創造的樂趣。又如,課的最后,以多美滋廣告,讓學生在畫面中聯想分數(關于小朋友分蛋糕的故事情景:冬冬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了4份,可他轉身一看,共8個人,他會怎么辦呢?正當把問題解決好的時候,又來了第9個孩子,他又會怎么辦呢?)提出要求,“邊看廣告的邊注意廣告中的畫面讓你聯想到每人分得蛋糕的幾分之一?看完廣告,這些定格的畫面中你聯想到了幾分之幾。”從廣告中找分數,提升認識分數,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有利于學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總之,鐘硯老師的教學充分的體現了知識,在交流中增值;思維,在交流中在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學生學習的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而學生在這種體驗中,不僅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尊重。每個孩子不僅在課堂上享受到尊重帶給自己的快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的學習成果,這一切的獲得是來自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在老師的引導中每個孩子都感受到了“我能行”,每個孩子都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 12
聽了金老師的《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感觸頗深。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準確把握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具體表現在:
一、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
金老師在教學中,從一個判斷入手“把一張紙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張紙的一半”從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從中引出分數的概念。顯然她是經過多番思考的。每個學生學習數的基礎不同,對分數的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通過判斷,指導書寫,指導認讀,完善學生對分數的認識,經過這樣一番系統的整理,讓學生充分感悟分數的含義,認識、理解分數。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利用直觀的方式,使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等動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的大小。金老師這節課目標定位準確,緊緊地抓住目標,層層落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了幾分之一的分數,但是學生在比較學生大小時,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教師通過舉牌游戲,利用學具袋中大小相同的塑料圓片來感知分的分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的`比較。
三、注重開展自主學習,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金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在說一說中強調平均分,進一步體會分數的意義,給學生一個充分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
四、與生活緊密聯系
從喝水問題到在法國國旗,巧克力,五角星中找一找分數再到王爺爺家的菜地,都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在課的結尾之時又展現亮點。
【三年級《認識分數》評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分數》評課稿12-16
《認識分數》評課稿集合05-10
《認識分數》評課稿通用05-12
《認識分數》評課稿薦05-26
《認識分數》評課稿(精)10-30
《分數初步認識》評課稿07-22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評課稿06-16
《認識分數》評課稿精選15篇04-10
《認識分數》評課稿20篇10-18
《認識分數》評課稿10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