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評課稿(精選2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優秀的評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位置》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位置》評課稿 1
聽了張老師的一堂課《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整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張老師準備得比較充分,清楚知道學生應該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學會什么。她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而學生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有效地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張老師是讓學生“體會知識”,而不是“教學生知識”,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張老師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表情親切,面部表情豐富,聲音抑揚頓挫,有助于調動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情緒控制較好,能較好地組織教學,教師的基本功扎實,能較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總的來說張老師的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
我一直都有這種教法觀念:讓“學生學會求知”比讓學生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在教法過程中我們要從人的固有特性出發發展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數學教法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張,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張老師對知識的形成過程也比較重視,但對有些細節方面沒有能夠闡述清楚。在從幾何特征過渡到數量特征時,也讓學生去探索總結,但對于為什么要作垂直,沒能告訴學生其中的道理,這樣學生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理解數學的本質。
張老師開始的時候都是叫學生個人來回答完成,后面幾個問題干脆讓學生一起來回答,這樣做的后果就是不能讓學生感覺到這是“我的參考答案”,感覺不到同學、老師那肯定的眼光,長此以往課堂的氣氛會低迷,學生的思維會變得懶惰。因為學生思考的參考答案可能會得不到肯定,學生思考也沒用。漸漸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削弱,與我們老師的初衷、教改的意圖相違背。
我覺得教師應通過自己的“創造”,為學生展現出“活生生”的思維過程。由于數學學科抽象、嚴謹的特點和數學學習的“再創造”要求比其他學科高,數學教材不能完全適應學生的理解力、思維力和想象力。數學教師更多的責任恰恰就在于他應當通過自己的“創造”為學生展現出“活生生”的思維活動,從而幫助每一個學生最終相對獨立地去完成建構活動。教師應通過自己的“創造”,充分發揮教學活動的感染力量。由于數學研究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我們的數學教師就應通過自己的示范使學生體會到這樣工作和學習的內在樂趣。一個好的數學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激發對美的'追求。如,教師闡述所授內容時,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喚起學生強烈的探求新知識的欲望。教師應通過自己的“創造”,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的對象具有主體性,他們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學中不是被動地接受“塑造”,而是以主體的身份參與“塑造”自我的過程。一堂好課須由師生雙方共同創造,教學藝術的出發點便是師生在教學中的交流與合作。教學的成功與否,主要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水平,以及師生關系是否融洽,能不能心領神會地默契配合與協作,能否做到思維共振與感情共鳴。
《位置》評課稿 2
《位置與方向》這節課是要讓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事物,發展空間觀念。
這節課是既是實在的又是實用的,老師以生為本,為學生創造最為合理的學習材料和教學路徑,體現了生命的課堂,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整節課,教師放手讓學生說,放手讓學生做,放手讓學生參與。善待了學生差異,將思考的權利、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學生在放手操作的過程中出現了幾種不同的量角方法,老師一一給予反饋,師生之間保持著有效的互動。“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想說的或是想問的?”“誰還能再說一說。”課堂上我們不難聽到這樣的問話,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奇特的想法,侯老師創設了一種心理自由和安全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的心智和心靈能自由自在的放飛。
2、老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教師兩次巧用學生的認知沖突,以學定教。巧妙設問引發了學生的第一次認知沖突。學生發現已有的'知識已不能滿足需求,即同方向但不同角度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嘗試探究新知的欲望。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烈的碰撞。這一環節的設計就巧在需要角度才能將物體的相對位置描述清楚這一知識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發需要,而不是老師強加的。當學生在知道了用角度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后,老師再次巧設問題情境:我知道了2號目標在火炮的東偏北40°方向上,現在我能去了嗎?引發了學生的第二次認知沖突,即知道角度但不知道距離。學生感受到只有角度還是難以描述清楚的,距離就成為學生自身的一種需要。這一環節的設計與上一環節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最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層層深入的分層設計也有利于讓學生明白這個知識到底是怎么樣形成的,明確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讓學生經歷了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產生、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位置》評課稿 3
于老師執教的《認識位置》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師教態從容、大方,語言簡練、又有親和力,能及時的評價和鼓勵學生,值得我們學習。
這節課從游戲導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于老師在自主練習環節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找一找、說一說、貼一貼,練習形式多樣有趣,由易到難,這樣的練習設計不僅使學生在游戲中鞏固了新知,而且潛移默化培養了了學生的觀察、交流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王老師的《9的.乘法口訣》在這節課的教學伊始,王老師用課件讓學生欣賞音樂《一個師傅三個徒弟》,并提出在這首歌曲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字?當學生說到72和81時,張老師又提問:這兩個數字相差多少?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自然出示情景圖引出本課的教學。對有限的資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學生的熱情,也讓學生體會數學是無處不在的。9的乘法口訣是學生在學習的前面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了,應該說學生對于9的口訣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在這里王老師也是讓生自主編口訣,利用知識的遷移作用,加深對口訣的理解。
并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自己的想法,完全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課堂的主要部分:編寫乘法口訣和尋找乘法口訣表格中的規律,都是通過合作學習進行的。一方面發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從學生匯報交流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來看,學生不僅很好地歸納出9的乘法口訣,而且對于每句口訣的意義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王老師是因為留給了他們的足夠時間去思考,又給予了他們充分展示發言的機會。學生在自主探究、匯報交流中學到了新知識,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通過自己編口訣,培養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新方法,同時他們在編口訣過程中,也會產生了一種成就感。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9的乘法口訣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規律,編出后該怎樣記住呢?王老師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隱藏的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讓學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積的規律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規律后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在幫助學生記憶9的乘法口訣時,王老師讓學生學習用雙手記憶9的乘法口訣,生動形象,學生學得愉快、扎實。
《位置》評課稿 4
老師是借班上課,原本增加了教學難度,沒想到她卻巧妙地利用了這點,通過師生對話,互相認識,很自然的引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接著,老師又通過“座位”繼續學習。
“座位”是一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后面學習過程中,老師總是通過適時地提問、鼓勵,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表示方法。從最初每位同學尋找、確定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再到全班同學共同表示出班中兩位同學的位置。每位學生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兩位同學的位置,很多都是用文字加以描述,但幾乎都比老師速度要慢。這時,老師適時地問道:“為什么大部分同學都沒有,老師已經好了。”學生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用了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老師又鼓勵同學們:“你能像老師一樣創造出又快又好的記錄方法嗎?自己試一下。”
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又一次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兩位同學的位置,不僅簡單,而且方法多樣,老師說道:“這些方法比第一次方法簡單很多,大家觀察一下他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嗎?”就這樣,通過不斷的嘗試、分析、比較,學生不僅學會了確定位置的方法,同時他們也感到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加深了學生對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印象。
《位置》評課稿 5
顧老師執教的《有趣的游戲——認識位置》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勝會老師教態從容、大方,語言簡練、又有親和力,能及時的評價和鼓勵學生,值得我學習。
這節課從“指鼻子”游戲導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勝會老師在自主練習環節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找一找、說一說、貼一貼,練習形式多樣有趣,由易到難,這樣的練習設計不僅使學生在游戲中鞏固了新知,而且潛移默化培養了了學生的觀察、交流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勝會老師對一個細節的處理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教學完“左右”,老師巧妙的設計了擺一擺的練習,讓學生按要求擺一擺自己的課本、寫字本及文具盒。當學生擺好后,老師問:課本在什么位置?舉手的孩子了了無幾。大概是老師的問話指向不夠明確,孩子無從回答。過了大約30秒,有一個孩子舉手了,回答說課本在中間,這樣的回答完全是可以的,老師沒有予以肯定。我覺得如果老師先對這個孩子的回答表示贊同,然后再往下引導孩子說數學書在誰的左邊或右邊會更好。另外,數學書的位置這個問題解決后,老師便代領學生進行上下、前后的學習了,顯得有些倉促。我認為老師可以利用這個擺好的資源讓學生充分說一說每樣物品的位置,以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左右”。
《位置》評課稿 6
一、課堂教學回顧
薛老師執教的高三文科復習課:《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首先從一個引例出發,讓學生嘗試作圖和驗證,得出知識要點,繼而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直線方程和軌跡等問題。例題只有一個,但小題很多,題題遞進,環環相扣,在此環節上教師以學生訓練為主,教師講授和引導為輔,共同完成本節課的整體教學內容。
二、課堂特色分析
我聽了薛老師的這節課認為本節課設計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操作,讓學生從中去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整體看來這節課的優點很多,很值得我去學習。
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一個“滲透”——德育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把德育教育與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情懷聯系在一起,借助古今中外數學史不惜把數學課上成政治課,卻成為一堂蹩腳的課。其實,通過數學問題的發生和解決過程的教學,培養與鍛煉學生知難而進的堅強意志,敗而不餒的心理素質,一絲不茍的學習品質,勤于思考的良好學風,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也是是德育教育,更是數學本質上的德育教育。本課薛老師把這種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力求“潤物細無聲”。當學生解題遇到困難時,教師能給予耐心的引導。但,在課堂上,處理第(3)小題第二問時,有一名男生利用圓的定義很巧妙地給出了軌跡方程,薛老師可能沒有很好地把握表揚的機會,而是詢問學生有否最后算出答案,顯得有些匆促。
(二)堅持兩個“原則”
1、例題設計注重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題目母體來源于學生現有教輔書《全品》,卻在原題基礎上進行了分層遞進的改編,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獲。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指向,充分尊重了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適合自己個性的方法進行學習創造了條件。
2、教學過程授人以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
讓學生深刻經歷:通過作圖和求解基本例題回憶知識結構——通過嘗試深化知識內容——通過遞進擴展知識聯系,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結果。
(三)落實三個“容量”——知識量、活動量和思維量
本節課所選內容以解析幾何為平臺,卻可以集函數性質、圖像、方程、不等式于一體,例題只有一題,但以此展開的小題卻逐層遞進和推進,容量大,難度高。可喜的是,薛老師通過合理運用現代技術和整合例題,成功地豐富了知識量;加強探索與過程教學,有效地落實了思維量;突出學生板演與探究教學,巧妙地增加了活動量,值得借鑒。
(四)實現四個“轉變”——學生角色從被動到主動;教師角色從傳授到指導;學習理念從封閉到開放;學習形式從單一到多元。
本課初步實現了“四個轉變”是由于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學習內容、開放性的教育資源和開放性的教學形式。特別是向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嘗試和探究、合作和交流、歸納和總結,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促使學生思維空間的充分開放。
(五)培養五種“能力”——應用能力、探究能力、反思與提問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課從引入開始,充分放手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研究問題得以逐個深入,難點得以一個個突破,能力得以一點點培養。事實上,解析幾何復習課,重在數形結合,重在幾何性質,重在靜動結合,課堂貴在“生動”,所謂“生動”,是指“生”出“動”。要樹立生本意識,立足學生“可動”;設置問題探究,引領學生“會動”;課前充分預設,不怕學生“亂動”;及時表揚肯定,激勵學生“愿動”。
三、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是我認為這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一、老師講的還是太多。聽說杜郎口中學要求老師每節課講課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否則是不合格的。一堂課,就只有40分鐘,老師講多了,學生自然就參與少了。這樣的后果就會導致學生具體體驗時間不夠,同時規范操作和演練也不夠。
第二、在學生回答引入題時,假設直線方程時,學生沒有考慮到斜率是否存在的`情況,這時,老師沒有及時進行補充和糾正。一個很明顯的后果就是導致在(2)問的板演中,學生解答出錯。
第三,學生板演時沒有很好地結合圖像進行解題,這時,老師應該要適時引導學生作好草圖。凸顯解題時要從宏觀到微觀,從直覺到精確,從定性到定量分析。
第四,本節課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好的整合了例題,以一題可以掃遍所有的直線與圓的有關知識點,這是一種復習習慣和策略。教師在這個點上應該要向學生強調,引導學生今后復習也應該有意識地進行整合和提升,做到既“重復”,又“學習”,這才是復習。
第五,本節課還有一個線索,就是前面的題目基本上能借助幾何性質進行解題,而最后一問必須采用解析幾何的思路,就是用代數的方法解題,這實際上要求老師要進行總結,告訴學生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解題時,先考慮幾何性質,再借助代數方法解決,這不僅是一般的解題思路,也為后面的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系埋下伏筆。
總之,這是一堂原生態的高三復習課,讓我獲益匪淺。以上僅是一家之言,在此權當拋磚引玉,謝謝大家!
《位置》評課稿 7
這節課總體設計很好,主次分明,層次清楚。整個教學過程分三大板塊:探求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尋找圓與圓的數量關系、利用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題鞏固這種關系。整堂課有主有次,有高潮也有低谷…
課堂的閃光點:知識的生成很精彩也很完善
1、溫故而知新,復習回顧點與圓、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引導學生用類比的方法學習新內容。學生動手操作、反復演示發現圓與圓之間不同的位置關系。說明教師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
2、讓學生板演展示自己的發現,共用了四個學生補充完畢。有比較才有發現,有失誤才有成功。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差異中尋求完善。
3、利用多媒體展示,充分體現剛才發現的.圓與圓的不同位置關系。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知識就來源與實際生活。多媒體運用的適時恰當,較好的擴充教學的信息量,發揮了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
4、根據公共點的個數分類命名,讓學生用眼睛觀察并說出它們的位置關系的稱呼。抽象的數學知識溶入生活畫面讓學生通俗易懂。
5、對于教材把握到位,知識點、重難點,處理得當。
6、態度自然和諧,語言精煉,規范準確,語速適度。
這一板塊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學生是數學學習的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是學生的舞臺,是主角。教師是敲邊鼓的,是配角。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達到培養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位置》評課稿 8
位置與方向這節課重點讓學生知道確定物體的位置要素:中心點、方向、距離和角度。
一、亮點
1、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龜兔賽跑引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新知學習中。在新知識學習之后,既做到了首尾呼應,又很好地解決了實際問題。
2、借助新聞素材“山竹”導入,從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件鏈接新課,學生感到新鮮、貼近生活,能夠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知識的講解抓住點、線、面,即:方向、距離和角度,便于理解新知識。
4、知識的鞏固有效,練習形式多樣,能夠注重知識的梯度,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注重在知識的關鍵處、易混淆處,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教師再適時予以點撥;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建議
1、忽視了圖例的教學。距離的長短是由圖例決定的,小細節的教學還要引起注意,雖然學生在之前的教學中能夠去根據圖中的圖例進行距離的辨識,但是教學環節的缺失,還是要予以關注。
2、對于角度畫法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東偏南30°,在畫角度時,特別是量角器的放置,學生往往會出現錯誤,不知道如何放。到底應如何放置呢?應使量角器的0刻度線對齊東,然后往南數刻度就可以了。數學有時就是如此,必須捅破那一層阻礙學生知識學習的窗戶紙,學生才能答疑解惑,徹底明白。
《位置》評課稿 9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這一課時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是小數的又一性質,它主要研究小數點移動如何改變小數的大小。它不僅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依據,也是小數和復名數相互改寫的重要基礎。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用聯系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陶老師組織學生通過闖關答題、故事導出0.009米金箍棒的長短變化過程、啟發學生積極觀察思考,采用分類呈現與講練結合方式,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1.《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離不開具體生動地問題情境。陶老師的這節課充分借助多媒體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通過一個個挑戰性問題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活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中逐漸學會探索、學會表達、學會質疑。
2.善于化抽象為形象。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孫悟空變金箍棒打小妖的情境,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孕伏了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有效的.利用了鏡中素材組織學生探究活動,逐漸豐富學生認知,使學生隊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變化規律越來越明晰。將小數點的移動這個抽象的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掌握較好,這一點在課堂練習中就已得到證實,學生都能很快報出答案。
3.講練結合、步步為營。學生經歷觀察、思考、對比、概括與講練結合的過程,讓學生自主發現規律,并在積極的狀態下去建構知識。
4.呈現了小數點的悲劇材料和小數點的順口溜,生動、有趣,深深地刺激著學生們的感官,引人入勝,使學生認識到小數點的重要性和學好本課知識的必要性。
《位置》評課稿 10
聽了周老師的《圖形與位置》的教學,使我們感受到,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課,周老師的課堂將數學教學結合精彩的生活演繹出數學的美麗!
由于復習課學生對所學知識已基本掌握,所以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周老師抓住復習課的特殊性,課前安排學生對《圖形與位置》進行回憶整理;通過課前讓學生自主完成自我檢測,不但充分讓學生回憶復習已學知識,而且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位置關系問題,這樣的.安排不僅凸顯了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且能使得復習的過程更加生動、更具啟發性和挑戰性。
這樣就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整理。于是就形成了本節課的第一大亮點
1)突出學生自主梳理的過程。
“看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做一遍”。傳統復習課中總是由老師梳理知識,學生僅僅做了聽客和陪襯。本節復習課周老師通過比對學生的作品——如何確定位置——思考只有一個條件(行或列)是會有什么情況——從中自然而然地從二維延伸到三維;讓學生親身經歷梳理、自主建構知識網絡,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個性、獨立思考的空間,使他們人人參與學習過程。
2)注重說理,理清思路。
周老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做”,還關注學生的“說”。例如在讓學生解決問題時,老師不是只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在讓學生演示的時候,老師都會讓學生說出每一步是怎樣變化的,讓學生邊說邊做,手口結合,有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
3)捕捉錯誤,促進反思。
本節課的第三大亮點是周老師讓學生的錯誤成為課堂教學資源,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如果我們能正確對待,恰當地運用,就能成為我們教學時的重要資源。在練習的交流反饋時,周老師沒有因公開課而回避學生的錯誤,而是捕捉學生中的典型錯誤呈現給大家,通過對錯誤的展示和分析,使其他學生也能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之中,為其他學生提供了借鑒。
4)注意練習內容的層次性和練習形式的多樣性。
教師不僅在課堂上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啟發學生開展活動的問題,而且還精心設計了與之配合練習。這些練習不僅富有層次性,而且形式多樣,既有利于學生產生不同層次的思考,形成不同深度的理解,又有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進行練習。
總之本節課是在新課程理念倡導下的一堂原生態的復習課,整個教學流程設計較合理,利于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再加上課件的恰當運用,使得本節課更趨完美。
《位置》評課稿 11
忙忙碌碌,一周時間轉瞬即逝。每天,上課、批改、搞活動,很是充實。今天,忙里偷閑,擠出兩節課,僅供反思。
上周五,姐妹們又一次聚首,慧穎很辛苦,精心準備,為大家奉獻了一節五年級的數學課——《位置》。
觀摩之后,細細品味,覺得此課的設計能有效的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提升和感悟,為我們研究體驗式學習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
下面結合本課談一談自己的感悟:
1.課前創設游戲情境,關注學生已有知識。
從理論層面,我們知道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展開。慧穎從課前活動的設計就關注了這一點。游戲——找朋友,要求學生用語言描述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學生來猜。其中大部分學生都用“第幾排,第幾個”來描述朋友的位置,可見他們理解“排”的含義,但對于“列”描述不清。我想慧穎老師此時,也對學生的已有知識有所掌握,在此基礎上,她能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行”和“列”的含義,但引導的程度有些欠缺,如果順著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再梳理什么是“行”,什么是“列”,以及先列后行的表述方式,我想這樣處理,學生的理解會更清晰。當然,這個游戲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帶進課堂;另一方面這樣的活動能夠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而且還能為新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這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2.課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在本節課中,慧穎老師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由直觀到具體,由抽象到思維,主動輕松地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從學生自己的位置,到圖片上學生的位置,再由位置引申到小圓片,再到一個點,這樣就把座位圖抽象成點子圖,又把點子圖抽象成方格圖,從具體到抽象,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如此教學真正是讓學生在體驗中對知識的形成不斷完善。
教學大環節把握住后,教學的細節更值得我們研磨:
(1)在學生面對座位圖時,怎么確定“列”與“行”,當時對于“列”的確定出現了分歧,慧穎老師的處理是讓同學們判斷誰的正確,但為什么正確,理解得還是有些牽強。之所以出現了錯誤,是學生的觀察角度不同,出錯的同學是從圖中學生的角度觀察的,而實際應從觀察者本人的角度來從左往右數。怎么解決這個沖突,我覺得可以把課件中的座位圖和實際生活中的座位圖結合起來不斷進行轉換,在轉換過程中,引導學生始終抓住一點,即從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通過教師的有意識的引導,是學生理解并認同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規定,從而統一認識,解決分歧。
(2)慧穎老師設計了一個創編數對表示位置的環節,雖然我們都知道數對的書寫形式是約定俗成的,但是我覺得這個環節必不可少。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給學生創造了體驗、探究的空間。在此刻,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每一種表示方式都寄托了學生的思想,在比較和梳理的過程中,會更明確數對的書寫方法,也會感受到數對的簡潔、方便。
創編數對環節的意圖是明顯的,從慧穎老師的反思中,我們也感覺到此環節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對不同方法的優化等都有待改進,這就要求我們對于教學細節的處理還需深思熟慮。
之后,如果把練寫數對的環節往前移,或者讓學生再一次進行“找朋友”的游戲,這時學生根據老師的口令,如請(5,4)的同學起立,或請(10,6)的同學向大家揮揮手等,學生興趣會高漲,也會更加加深學生的印象了。
3.練習有層次,密切聯系生活。
慧穎老師在練習的設計上具有層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課件,既鞏固了當堂學生的知識,又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還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愿望,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
以上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課,其實一堂課的好壞不只在于教師的板書是否整潔,行為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和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效。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還需深研教材,備好學生,以飽滿的情緒調控課堂。
《位置》評課稿 12
《確定位置》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因此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活動內容都是與學生學習或生活密切相關的。如何確定位置是本節課的重點,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一環節的指導必須細致、到位才能正確建立起位置的空間觀念。新授開始,謝老師就利用動物王國的情景,從小豬的位置入手,“說說你剛才是怎樣找到它位置的”,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初步讓學生感知如何從二維角度去描述物體的位置。
根據物體排列規律:排數和層數都是從前往后或從下往上數,個數或號數一般都是從左往右數。這實際上就相當于坐標中原點的確定。只有明確了“第一組第一個”“第一排第一個”或“第一層第一個”,學生才能以此類推,確定其他位置。因此,教者在教學的前三個環節,針對這一知識點,進行了有層次的安排。在“說出小豬的位置”環節中,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師先提問:,現在要確定這只小豬的位置,僅僅用第幾個,行不行?為什么不行?看來,確定小豬位置的說法還挺多的。說的同樣是這只小豬的位置,為什么你們的說法會不同呢?教師及時揭示:為了交流的方便,確定第幾排和第幾個就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隊伍中確定位置的順序是一般從前往后確定排,從左往右確定個,可以用第()排第()個描述隊伍中的位置。“尋找樓房號”環節由于有了前面知識的鋪墊,教師引導學生由小猴住的“第二層第三號”放手讓學生推想出“哪是第一層第一號房間”,從而找出其他小動物住的樓房號。從實際效果看,因為有了每個環節的準確定位,所以學生確定位置都比較準確。當然在描述位置時,教師也讓學生用不同的說法說出位置。例如:書架上書比較多時,也可以用“第()層倒數第()本”來描述喜歡的書名位置,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整節課,謝老師采用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創設了不同的生活場景為學生搭建參與探究的平臺,帶領學生觀察、討論、體驗,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形成與發展,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的大量數學信息,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了一片沃土。
《位置》評課稿 13
位置與方向這節課重點讓學生知道確定物體的位置要素:中心點、方向、距離和角度。
一、亮點
1、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龜兔賽跑引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新知學習中。在新知識學習之后,既做到了首尾呼應,又很好地解決了實際問題。
2、借助新聞素材“山竹”導入,從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件鏈接新課,學生感到新鮮、貼近生活,能夠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知識的'講解抓住點、線、面,即:方向、距離和角度,便于理解新知識。
4、知識的鞏固有效,練習形式多樣,能夠注重知識的梯度,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注重在知識的關鍵處、易混淆處,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教師再適時予以點撥;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建議
1、忽視了圖例的教學。距離的長短是由圖例決定的,小細節的教學還要引起注意,雖然學生在之前的教學中能夠去根據圖中的圖例進行距離的辨識,但是教學環節的缺失,還是要予以關注。
2、對于角度畫法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東偏南30°,在畫角度時,特別是量角器的放置,學生往往會出現錯誤,不知道如何放。到底應如何放置呢?應使量角器的0刻度線對齊東,然后往南數刻度就可以了。數學有時就是如此,必須捅破那一層阻礙學生知識學習的窗戶紙,學生才能答疑解惑,徹底明白。
《位置》評課稿 14
20xx年5月4日上午,有幸觀摩了幸福路小學朱臣老師執教的四年級下冊《確定位置》。老師設計精心,能夠立足于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交流。朱臣老師善于制造認知沖突,注重學生知識生成。多次運用對比教學,合理的捕捉和處理課中生成資源,優化出數對的表示方法,吸引學生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
整節課朱老師不斷制造矛盾沖突,關注學生數學思考,引導學生的思維一步步走向深入。在本節課中,教師多次運用比較法,幫助學生主動輕松地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在學生描述男孩的座位寫法時得出多種不同的方法,最后通過比較這7種方法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從而優化出數對(4,5)表示最簡潔、方便。本節課教師在練習的設計上具有層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課件,既鞏固了當堂學的知識,又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還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愿望。
總之,一節好課所包含的內容還有很多,朱老師展示給我們的.不僅是這些,比如還有教學細節的捕捉與處理,對課堂上及時生成的課程資源的把握與應對,教學策略的優化,課后的延伸的拓展等,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同時也張顯了教師的個性風采。
《位置》評課稿 15
課堂教學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激勵功能,是落實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以說,課堂評價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因此,如何實施有效的課堂評價成為了我們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而現實中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又做得怎樣呢?如何能使我們的課堂評價更為有效呢?基于這樣的想法,帶著學習和觀察研究的目的,我認真聆聽了須敏霞老師執教的《用數對確定位置》這節課。從教學目標的準確確定到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這節課流程清晰、語言精練、講練結合,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但是,對于課堂上學生回答后的`信息處理,也就是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讓我有些許的不滿意。當然,這只是一名語文教師的個人淺見。我認為,教師的評價語言首
先要真誠、有親和力,具有調節性,不能一棒子把學生打死;其次,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正確、有探究力,具有啟發性,能有效地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正確的方向;再次,教師的評價語必須要熱情、有感染力,具有激勵性。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樂園,成為思維碰撞的天地。
《位置》評課稿 16
《位置》這堂課,教師展現出了扎實的教學功底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
從教學內容來看,教師緊扣教學重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入,如用教室里學生的座位為例,讓抽象的位置概念變得直觀易懂。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迅速投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索中。在講解數對的概念時,教師循序漸進,從學生熟悉的行列描述,逐步過渡到用數對表示位置,每一步都銜接自然,讓學生輕松掌握了數對的表示方法和意義。
教學方法上,多樣化且靈活。教師采用了直觀演示法,在黑板上畫出座位圖,清晰地展示了行列與數對的關系。同時,還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自己的位置用數對如何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還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此外,教師還設計了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從簡單到復雜,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無論是在情境引入時提出的問題,還是在講解數對過程中的追問,都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位置的表示方法。而且,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了及時且積極的反饋,鼓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課堂氛圍活躍而有序。
總的來說,這堂《位置》課是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在知識傳授、方法運用和學生思維培養等方面都表現出色,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位置》評課稿 17
本次觀摩的《位置》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許多值得借鑒的亮點。
在課程設計上,教師匠心獨運。從一開始利用多媒體展示學校的校園平面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不同建筑的位置,成功地將學生帶入到了“位置”這一知識情境中。這種導入方式,不僅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還為后續學習數對與位置的關系埋下了伏筆。在新授環節,教師巧妙地將平面圖中的建筑位置與教室里學生的座位位置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理解位置的概念。這樣的設計,體現了知識的連貫性和遷移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教學方法的選擇恰到好處。教師充分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和體驗式教學法。在講解數對時,通過讓學生親自體驗自己的座位用數對表示,以及找其他同學位置對應的數對,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數對的便捷性和準確性。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如在引導學生用數對表示位置的過程中,滲透了坐標思想,為學生今后學習更復雜的數學知識做好了鋪墊。
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也很強。在小組活動中,各個小組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討論,教師適時地進行巡視和指導,確保每個小組的討論都能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在全班交流環節,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有序地發言,讓不同的想法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交流,營造了一個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
這堂《位置》課有效地達成了教學目標,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位置的表示方法,是一堂高質量的數學課。
《位置》評課稿 18
《位置》這堂數學課亮點頻現,展現了授課教師優秀的教學素養。
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把握精準。以生活中的位置現象為出發點,如電影院的座位、地圖上的地點等,將這些生活素材引入課堂,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引入數對概念后,教師通過多個生活場景的拓展,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數對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這種將知識融入生活場景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使數學知識不再枯燥,而是充滿了生活氣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方法運用上,教師獨具慧眼。采用了啟發式教學,從簡單的描述物體位置開始,如“小明在第3排第4列”,引導學生思考有沒有更簡潔的表示方法,逐步啟發學生發現數對的奧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斷地追問和引導,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火花。同時,教師還利用了游戲教學法,通過玩“猜位置”的游戲,一個學生說出數對,另一個學生猜出對應的同學,這種方式讓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也讓學生在游戲中熟練掌握了數對的應用。
教師的教學語言簡潔明了、生動有趣。在講解數對時,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將數對比作是位置的“密碼”,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數對的獨特作用。而且,教師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著良好的親和力,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自然流暢,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此外,課堂練習的設計也十分精巧。既有針對基礎知識的鞏固練習,如寫出給定物體位置的數對,又有拓展性的練習,如根據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這些練習由淺入深,全面地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為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這堂《位置》課生動有趣、扎實高效,無論是教學內容、方法還是語言、練習等方面都表現優異,為數學課堂教學樹立了良好的典范。
《位置》評課稿 19
《位置》這堂課呈現出了高質量的數學教學,以下是我的評課觀點。
從教學設計角度看,這堂課的結構清晰合理。教師以“確定位置”這一核心問題展開教學,首先通過讓學生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引出位置確定的多種方法,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他們對更簡潔表示方法的探索欲望。接著,自然地引入數對這一概念,并詳細講解數對的構成和表示意義。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注重知識的鋪墊和過渡,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緊密相連,逐步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生活經驗向數學知識的系統理解邁進。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教師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利用了情境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創設教室座位、電影院座位等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動手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或者根據數對找出相應的位置,這種實踐操作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知識的直觀感受。此外,教師還運用了對比教學法,將不同的位置表示方法進行對比,如行列表示法和數對表示法,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數對表示的優勢,加深了對數對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非常到位。當學生在理解數對的概念出現困難時,教師能夠及時地提出啟發性問題,如“數對中的兩個數分別表示什么?”“數對的順序能不能顛倒?”等,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而且,教師能夠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有困難的學生耐心地引導,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充滿關懷的課堂氛圍。
課堂的反饋環節也值得稱贊。教師通過課堂練習、學生提問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反饋信息對教學內容和進度進行調整。例如,在練習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數對在方格紙上的應用有困難,教師便再次強調了數對與方格坐標的關系,并增加了相應的練習,確保了教學效果。
總之,這堂《位置》課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引導和反饋等方面都表現出色,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位置知識的掌握和數學能力的發展。
《位置》評課稿 20
本節課《位置》是一堂充滿活力和智慧的數學課,有諸多值得學習之處。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達成上,教師完成得十分出色。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數對的概念,并熟練運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例如,在引導學生從教室座位的具體位置抽象出數對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讓學生根據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時,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這些能力的培養都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為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奠定了基礎。
教學內容的組織豐富而有序。教師從生活中的常見場景入手,如介紹家庭成員在家庭照片中的位置、學校圖書館中書籍的擺放位置等,這些素材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位置概念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引入數對后,教師又通過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如“數對(3,5)和(5,3)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數對的本質。同時,教師還將數對知識拓展到了更廣泛的.領域,如棋盤上棋子的位置、地球儀上城市的坐標等,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是無處不在的。
教學手段多樣且有效。教師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幻燈片展示了各種含有位置信息的圖片和動畫,使抽象的位置概念更加直觀形象。在講解數對在方格紙上的應用時,動畫演示數對與方格點的對應關系,讓學生一目了然。此外,教師還組織了豐富的課堂活動,如小組競賽、角色扮演等。小組競賽中,每個小組的學生需要快速地根據數對找到相應的位置,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扮演“小導游”,用數對向其他同學介紹校園景點的位置,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的評價也非常及時和精準。無論是對學生正確回答的肯定,還是對學生錯誤回答的引導,都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注。教師的評價語言富有激勵性,如“你的想法很獨特,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路”“沒關系,你已經很接近正確答案了,再思考一下”等,這些評價語言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樂于思考。
這堂《位置》課是一堂優秀的數學課,在教學目標、內容、手段和評價等方面都展現出了較高的水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學范例。
【《位置》評課稿】相關文章:
《位置》評課稿集錦05-10
《位置與方向》評課稿09-28
《位置與方向》評課稿(3篇)03-30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評課稿05-29
《確定位置》數學評課稿03-15
《位置與方向》評課稿3篇05-13
《位置與方向》評課稿(通用10篇)06-26
關于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評課稿10-30
《用數對確定位置》評課稿(精選11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