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找規律》評課稿15篇
《找規律》評課稿1
5月31日上午第三節課,我們數學組的老師齊聚在一年級五班,共同學習了張鑫老師執教的《找規律》一課,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排列的規律。回顧張老師的教學全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巧妙的“設”
導入部分張老師巧妙地創設了一個挑戰記憶的游戲,第一幅圖中的圖形是雜亂無章的,幾乎沒有學生記住圖形的`排列順序,第二幅、第三幅圖中的圖形有規律,學生很容易記住。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并從這環節中讓學生初步感受有規律的事物不僅便于記憶,還更美觀,自然引入課題,為下面學生探索規律,體驗規律做了充分的準備。
二、適時的“引”
根據導入環節的第二、三幅圖引入新課,學生雖然明白每一幅圖中的圖形都有規律,但在語言表達上還有些啰嗦,不會用簡練的語言描述圖形的排列規律。張老師適時引導,先讓學生聽老師說,再由個別學生嘗試說,
三、大膽的“放”
在新知傳授過程中,張師能夠充分相信學生,大膽得“放手”于學生,讓學生在教師出示的主題圖中自主探索、尋找、認識、感受、發現規律的存在,并突出“找”這一過程。通過“找”彩旗、“找”彩燈、“找”小朋友的排列特點,有哪些規律,讓孩子們找一找,說一說,發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同時使學生在充分發現規律、感受規律的同時,體會成功的喜悅。
四、開放的“擺”
數學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動的過程。張老師充分利用孩子們喜歡的貼畫,以小組為單位,創設有規律排列的圖形,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去發現,去創造,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找規律》評課稿2
各位老師,大家好。非常高興擔任張xx老師這節課的主評老師之一,今天聽了張老師的課后,感受很多,下面談談幾點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以“猜一猜”情境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開始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張老師在導入部分設計游戲“猜一猜”,讓學生先猜一猜第一組有規律的圓形下一個是什么顏色,再讓學生先猜一猜第二組沒有規律的圓形下一個是什么顏色,然后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第一組都能猜對而第二組都猜錯了?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出第一組是有順序、有規律的。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學生初步理解知識。
二、張老師精心設計練習,使數學知識與語文詞語教學相結合。在練習中設計了有規律的詞語,如春夏秋冬春夏秋冬,讓學生接著說下一個詞語是什么。
三、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的教態自然,教學思路清晰、條理清楚。
如在新授環節先學習兩個為一組的簡單排列,再學習三個為一組四個為一組的排列規律。由易到難、思路清晰、條理清楚,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四、注重學生語言完整性的培養。
對一年級學生而言,用語言簡潔而準確地表述找到的規律有一定的難度。張老師在教學中采用了引導、鼓勵等方法讓學生用語言把規律說完整。如在鞏固練習環節中的第二個練習中一個學生用了因為所以回答問題問題,張老師鼓勵他說“你特別會回答問題,他會說因為什么所以怎么樣”。第三個練習題白天黑夜白天黑夜,學生說出了白天黑夜為一組后,張老師讓他繼續說,學生想了一下接著說出了重復出現,這樣孩子就把這一組的規律說完整了。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張老師這節課盡管呈現了很多亮點,但是我認為還有很多的不足:
1、新授過程缺乏趣味性。本節課的內容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設計貼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動來達到教學目標。張老師的這節課把教材中節日里用彩燈、彩旗等裝飾教室這一情境完全拋開了,設計了獅子大象、蛋糕漢堡冰激凌和一些不同顏色的圖形的有規律的排律。雖然學生掌握了規律的含義、學會了找規律,但是整個教學過程缺乏了趣味,教學方法顯得過于單一。
2、練習的設計過難。本節課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律。在新授環節我們學習了兩個為一組、三個為一組和四個為一組的事物的排列。在練習中也應以兩個為一組、三個為一組和四個為一組的事物的排列為主。而張老師的練習中第一個就是以5個為一組的圖形的排列,第2個練習讓學生猜一猜如果接著擺下去第6個是紅色嗎?中的第三個小題是四個為一組讓學生猜,這兩個練習都有點太難了。
3、除了顏色、圖形、位置有規律外,是否應進行拓展,如聲音的規律、動作、大小的規律等,讓學生在豐富的材料中,充分體驗規律的意義和美。
4、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是老師問學生答,學生用語言表述規律的能力還是有所不足,并且學生始終沒有動手去做一做。
以上是我一些粗淺的看法,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批評指正。
《找規律》評課稿3
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復雜了一些。本次同課異構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都很很清晰,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我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其共同點有:
1、注重創設學生較為熟悉與喜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里特征。本節課中連碧琴老師創設的“聰聰與明明布置房間”的情境與陳樂清老師創設的“動物王國體操比賽”的情景。都流露出教師在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和合適選擇教學素材的意識,并能在情境中提煉出主干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使所創設的情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2、兩節課的教學設計都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課堂中學生通過從不同角度的觀察、發現找出了圖形排列的一些規律,并能應用所雪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發展。課堂中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交流、驗證、推理等數學活動,學會了有序觀察、有序思考。進一步掌握和發現了圖形的'排列規律,積累了相關的數學活動經驗。
4、關注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從基本鞏固循環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變式。
不同之處:
1、地面磚的排列規律陳樂清老師比連碧琴老師處理得好。連老師對地面磚排列的規律只是一筆帶過。而陳老師能夠留給學生充足觀察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其排列規律,并提出問題接著往下排該怎么排?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陳樂清老師練習的設計體現了多樣化的特點。練習的內容不只局限于課
本當中的,有圖形排列規律、數字排列規律、漢字排列規律等等。
3、連碧琴老師安排“創造規律”環節,能做到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生能根
據所學知識創造自己喜歡的規律,思維更開發了,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一直都在追尋有效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
1、讓學生匯報圖形排列規律的時候是否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操作,同時讓全體學生都跟著操作一次,這樣印象更深刻一些。
2、課堂生成的處理。如第一節課有位學生從右往左觀察了,老師別打斷他,應該讓他說完,說不定他的發現也有獨特之處。
《找規律》評課稿4
二年級下冊《找規律》是在一年級所學的找簡單規律的基礎上的一種提升。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能知道稍復雜的循環排列規律,感知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是隱含著數學知識的,初步培養學生發現規律和欣賞規律美的意識。
公老師緊抓教學目標設計、編排教材,從生活實際入手,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循環排列的數學知識。聽了公老師的`課,感覺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學習。
一、課前準備充分。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老師做了非常精美實用的課件,直觀的向學生呈現出循環排列的變化。各種教具、學具,讓學生不僅可以看,可以說,還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做,通過實踐加深孩子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以及理解。
二、課堂角色定位比較恰當。
從新授到練習再到活動,劉老師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為主題,從“說一說你觀察到了什么?”到“你能動手設計出漂亮的圖案嗎?”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測、驗證等學習過程。整節課公老師有意識的放手讓學生去說,讓學生去做,老師則是在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進行歸納總結,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老師的作用是恰到好處。
三、課堂學習方式多樣化。
新課標提出,除了講授之外,學生主動探究、活動實踐和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上,公老師通過讓孩子觀察、探究、獨立思考找出圖案中四種圖形是通過循環排列的規律排列的。后面的練習環節,則是孩子在與同伴的交流合作中檢驗并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
幾點建議:
一、教學活動中要適當的留白,耐心的等一等,給孩子充足的思考時間。
二、對于這種抽象的規律能不能賦予其生活意義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從生活中找一找這種規律的應用,比如跳長繩、循環換座位等,從具體事物的角度來理解抽象數學問題。
《找規律》評課稿5
今天下午參加了翁洋二小的小班化教學研討會,可惜只有一節王旭曉老師執教的數學課《找規律》,感覺少一些。
先說說本課中個人感覺的幾點亮點: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其中復習鋪墊環節復習了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行規律。分別以文字、圖片、數學三種形式呈現,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滲透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此環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題來完成,體現分層教學的思想,在下面的新課展開學習中,讓學生分別選擇二個字母,三個字母,或者五個數學來創造規律中,教者也比較集中體現了這種思想。
(2)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獨立思考,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注重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如在比一比動物排隊與圖形排行的.有什么相同嗎?在學習總結環節中讓學生比較新舊與舊知的聯系。對學生主動建構新知應該是有幫助的。
(4)教學設計合理,看得起來比較花心思,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分層目標要求明確。同時,力求體現: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意圖。
其實作為一線教師一直在追求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復習鋪墊這一環節在本課時的教學有沒有必要?個人感覺必要性不強的情況下,因為這一課時的找規律與一年級的規律沒有學生最近學習發展區的關聯,關系不大,屬于規律兩種的不同類型,一種是簡單排列,一種是循環排列規律。所以是不是可以直接導入新課,必竟低段的學生注意力在課時的前十五分鐘的黃金時間。
(2)規律個人認為是指重復出現至少三次或以上的一個整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脫離整體來表述,如第一列與第二列的關系,可以四列一起來看,從上往下的規律,或者是從下往上的,往左往右的規律。再譬如新課環節中○△□☆、△□☆○請學生畫下去,這個規律應該說是不完整的,學生如果沒有上面動物排列的暗示,可以理解就是這二列循環,不一定是要四列循環。○△□☆、△□☆○、○△□☆、△□☆○……我可以以二列為一單元循環排行,所以筆者認為至少要出現三列才算科學。
(3)找規律一課的重點當然也是難點,讓學生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找是本節課的重要教學手段,教者沒有提供學生學具進行操作,只有個別學生上來板演,感覺學生對于循環排行規律的認識可能還是單薄一些,我們不能因為操作可能產生對課產生的負面影響還不讓學生親力實踐一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數學廣角的內容比較開放,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也比較密切,同樣也適合低段學生的心理認識特點,所以應多挖一下這方面的教學素材。往往可能事半功倍。筆者就認為教材上的例題生活情景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找規律》評課稿6
我們數學團隊的張**老師,本周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找規律》。本節課教師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也正是有了導入環節與自主探究環節的有效落實,才創設了合作交流環節的良好的互動交流的氛圍。本環節教師設計的合作要求是:先找一找這組圖形的排列規律在小組內說一說,再按照這種規律小組同學合作涂一涂。雖然只是一句話,卻從多個角度訓練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是”找“,找規律既是對自主探究環節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又為下面的涂做好了準備。然后是“說”,本節課教師時時注重引導學生用規范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注重表述的嚴謹性。最后是“涂”,在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孩子們面前變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本節課合作交流環節,正是教師設計了有效的問題,才給學生創造了寬松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運用規律、欣賞規律帶來的美感。所以我認為這節課是成功的。
《找規律》評課稿7
11月7號上午聽了崔老師的《找規律》這節課。崔老師年輕又充滿活力,整節課的思路清晰,課堂講解透徹,教態自然。雖說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教師,但絲毫沒有“青澀”
的感覺。
課后,在高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九個人聚在工作室對這節課進行評課,大家都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看法。這節課我感覺崔老師在這節課是下足了功夫的`,包括對教材的理解,教學重點的突破,對自己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創新。整節課上得流暢,自然。也能完成他所要達到的要求,還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最后,高紅妹老師給我們做了點晴之筆的點評,肯定了崔老師的教學效果,肯定了老師的教學思路,肯定了本節課的難點攻克得比較好。但也提出了本節課的一些不足之處:難點的處理還可以再深化,再把它消化得更徹底,才能更好的照顧中下層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且給出了修改意見:
1. 給的任務要明確。
2. 給的合作時間要明確。
3. 小組每人的分工要明確。
4. 匯報時學生的語言要規范,要讓全班同學都參與。
5. 對本節課的余數:0.1. 2. 分別代表那個顏色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才能類推和應用。
高老師不愧是名師,一下子就點出問題的關鍵,每個人心里一下子都豁然開朗,也能更好的體會到這節課的精采。
真的給我們創造了很好的學習機會,要好好的珍惜啊!
《找規律》評課稿8
情境導入, 激發興趣有效。在新課的導入階段,出示學生喜聞樂見,喜歡的六一節日的裝扮主題圖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十分親切自然,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接著,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燈籠,男女生的排隊跳舞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并用自己的話表述規律和猜測接下去物體的`排列規律。在教學課件中用了圈一圈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物體的擺放都是以兩個或三個為一組的,看起來更加一目了然。學生在觀察、探究、猜測中發現規律。
練習多樣,層次分明,鞏固有效。在練習中,屠老師通過涂一涂,說一說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練習,由易到難。從認識規律、發現規律,應用規律到創造規律、欣賞規律,讓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每個練習都精心設計,有明顯的針對性,鞏固性,實現了練習的實效性。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好地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習慣培養,始終如一。屠老師針對低段學生學習培養的特點,采取課堂中教師的提醒,學生的互相學習,口號提醒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
這節課值得商榷的問題是: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會找規律了。問題是:當學生找到規律后,是否要求他們用比較規范的數學語言將找到的規律表示出來,又該要求學生的表述達到怎樣的程度?還是只要學生感悟到規律,會擺,會畫就行了?
《找規律》評課稿9
《找規律》這節數學課,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復雜了一些。周老師的《找規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我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聯系生活實際,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剛開始出示彩旗復習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列,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方向,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本節課中周老師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彩旗、密碼門以及聰聰請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師在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和合適選擇教學素材的意識,并能在情境中提煉出主干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使所創設的情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3、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表述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學生表述,同桌互說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注重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在學習方陣排列規律時,周老師在一個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請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過程;接著,讓學生在表述規律的時候,加上自己的動作,由動作引導知識的建立;在學習線形排列規律時,周老師讓學生自己利用工具擺一擺探索出規律,讓學生經歷規律的探究和形成過程。
5、寓教于樂,增強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數學知識。低學段兒童對枯燥無味的講解很難理解,甚至不感興趣,但一聽到“游戲”、“活動”這類詞時,馬上打起精神,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在學生做動作時,他們相當活躍,馬上就自己創造其他有規律的動作,并迫不及待地想上臺來,讓其他小朋友跟著他做。并安排活動讓學生創造規律,讓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互相交流、溝通共同來完成規律的創造。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增強自信,開發潛能。整堂課學生學得輕松、主動。
6、關注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從基本鞏固循環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變式。
本節課,周老師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全新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他給學生創設了寬松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
《找規律》評課稿10
聽了連**老師和陳**老師《找規律》的課,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產生的不同效果。從她們的課堂中,我們可以學到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從而產生如果我來上應該怎樣上的共識。兩節課上的都很成功。其共同的亮點有:
1、兩節課在教學中都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兩位老師都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經歷找規律的整個學習過程;
3、都采用了合作學習、獨立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與人合作獲得更多的知識;
4、教學中都體現了教師是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有學習的主動權,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觀察、比較、探索、小結中獲的'新知。
兩節課的結構大同小異,在細節上又有所不同。第一節課導入以復習一年級學過的規律和主題圖導入,第二節課以四個小動物的出場順序情景為本節的循環規律做了鋪墊;找規律環節中,第一節課更重視用語言來表述規律,第二節課重點通過橫看總結規律,提煉簡潔語言;動手實踐練習中,兩節課都包含了鞏固、提高、延伸的含義,特別第一節課“手帕花邊的設計”,第二節課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美。
建議:地板磚設計這一環節教材的意圖應該是要體現循環規律的“循環不斷、四面延伸”以及“規律美”,這兩節課都沒能真正體現出來。
聽完這兩節課,對《找規律》這一課題讓我有了更深的認識!
《找規律》評課稿11
一、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應建立于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知識基礎。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嚴老師重組教材把教材中的墻面、地磚改為了綠、藍、紅、黃四種顏色的正方形,畫面簡潔、清晰,這樣有利于學生發現并表達圖形中的規律。其次,嚴老師還把一年級的規律與二年級的規律進行對比,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有人曾說過“教育是即見樹木,又見森林的活動”,這樣的設計,不僅溝通了數學與學生的聯系,也溝通了知識與知識間的聯系。
二、精心設計數學活動
在探索圖形循環規律中,嚴老師設計了轉盤從而把靜態的規律動態化,再組織學生發現4行圖形組成方陣中的規律,先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其中的規律,并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發現,由此我們看到了學生多種的發現,學生在其中有話可說、有話想說,交流后通過擺一擺、電腦動態演示,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循環規律的表象。
三、提供充足的規律素材
嚴老師的這節課,循環規律的模型不僅僅停留于最基本的4行圖形一組,還進行了變式,由方陣式的.規律每組3行、每組4行、每組5行到橫式的規律。同時規律的素材有圖形構成的、有數字構成的,在觀察規律時還引導學生橫看、豎看、左邊看、右邊看、順時針、逆時針看那題體會不同的順序的循環規律,還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規律,讓學生頭腦中表象的循環規律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整節課活動豐富,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間,也給學生提供了嘗試成功和欣賞數學美的機會。
在此也有幾點小建議:
1、 嚴老師那么好聽的聲音,如果能加上更加豐富的評價語,那么學生參與其中的興趣會大大提高。
2、 學生在教學中已經發現規律、用規律,為何不增加讓學生創造規律的內容,讓學生把學到的規律素材展示出來呢?
3、 在觀察每組4行圖形的規律時,學生行列規律表達不清的時候,如果橫看時,把方陣一行行分開;豎著看時,把方陣一列列分開,那么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規律會更加清晰。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找規律》評課稿12
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復雜了一些。在xxxx年,我在自己學校也開過這節課,感覺學生聽得迷迷糊糊,不能將移動的規律找到,尤其是后進生。永紅小學馬麗華老師的《找規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我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剛開始出示彩燈復習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列,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方向,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滲透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本節課中馬老師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彩燈、小動物、密碼門以及聰聰請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師在充分考慮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重組教材和合適選擇教學素材的'意識,并能在情境中提煉出主干問題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使所創設的情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3、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表述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學生表述,同桌互說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注重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在學習方陣排列規律時,馬老師在一個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請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過程;接著,讓學生在表述規律的時候,加上自己的動作,由動作引導知識的建立;在學習線形排列規律時,馬老師讓學生自己利用工具擺一擺探索出規律,讓學生經歷規律的探究和形成過程。
5、注重表達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第()個移到最后面,其它依次向前移()格”,特別強調了“依次”,注重表述的嚴謹性。
6、關注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從基本鞏固循環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變式。
本節課馬老師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全新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她給學生創設了寬松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規律,充分尊重學生能夠的個性思維;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最值得借鑒的是,馬老師在課堂上經常用激勵的語言,積極鼓勵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樂趣。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一直都在追尋有效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
1、課堂是每個人的課堂,每個活動應該是全體學生都參與。在教學橫向排列規律的時候,一個學生說,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操作時,是否讓全體學生都跟著操作一次,這樣印象更深刻一些。
2、在表述橫向排列規律的時候,我認為教師的問題的設計應該緊緊抓住“每行的第一個圖形”,也就是強調觀察順序。
《找規律》評課稿13
找規律的教學要讓學生體會規律本身的內容,并能初步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更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運用了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對規律的體驗,提高發現和概括數學規律的能力。
王老師在《找規律》一課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認知特點,有簡單到復雜有層次的進行教學。注重探索規律的過程。出示了例題之后,放手讓學生組內交流,然后逐一匯報,課堂上得到了“列舉”、 “計算”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老師先讓學生用有序列舉方法找到答案,再引導學生研究了框2個數,接著馬上研究如果框3個數結果又會怎樣?在這兩次操作的基礎上,部分學生對于這類問題的規律已經有所感悟了,于是,在第三個問題“如果每次框4個數時,不少學生根據規律已經能直接想到答案了。之后,老師把活動中“每次框幾個數”“平移的次數”“得到幾個不同的和”作為表格欄目,引導學生結合每一次操作的過程和得到的具體數據進行填表和思考。用表格的方式呈現數據,便于簡明地反映“每次框幾個數”、“平移次數”和“得到幾個不同的和”這幾組數據的關系。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將各次活動得到的感性認識加以適當提升。提出“平移的次數和每次框出幾個數有什么關系?”以及“得到不同和的個數與平移的次數有什么關系?”這兩個問題,啟發學生作進一步思考和交流。并通過老師啟發性的.提問,幫學生理清了思路,這樣便能引導學生順利發現并概括相應的規律。本節課學生是自主探究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在自主體驗的過程中切實掌握圖形覆蓋問題的規律。
最后,老師在本節課中讓學生直接用找到的規律計算進行解答;我想是不是還可以介紹直接框出最后一組數,直接得到答案。對于這兩種方法,讓學習自主感悟到這兩種方法各自的優勢所在,從而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時候,學生能夠有選擇的使用最為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解答。
《找規律》評課稿14
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復雜了一些。
一.聽了宋老師的《找規律》,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剛開始出示魔法屋,房檐上出示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列,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方向,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滲透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獨立思考,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注重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如在例題的教學中,學生對自己發現的規律進行介紹時,是盡可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主動來構建自己數學知識。在學習總結環節中讓學生比較新舊與舊知的聯系。對學生主動建構新知也應該是有幫助的。
4、教學設計合理,看得起來比較花心思,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分層目標要求明確。同時,力求體現: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意圖。
宋老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語言也著實讓我感到佩服,她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自然、自信。本節課,宋老師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全新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她給學生創設了寬松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規律,充分尊重學生能夠的個性思維;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維成果,相互啟發,共同發展。教師通過循循善誘,層層引導的教學,把教材中抽象的規律引發為一個過程,一個讓學生參與觀察、驗證、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學習過程,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值得借鑒的是,孫老師在課堂上經常用激勵的語言,積極鼓勵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其實作為一線教師一直在追求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在聽<找規律>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 復習鋪墊這一環節在本課時的教學有沒有必要?個人感覺必要性不強的情況下,因為這一課時的找規律與一年級的規律沒有學生最近學習發展區的關聯,關系不大,屬于規律兩種的不同類型,一種是簡單排列,一種是循環排列規律。所以是不是可以直接導入新課,必竟低段的學生注意力在課時的前十五分鐘的黃金時間。
(2) 規律個人認為是指重復出現至少三次或以上的一個整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脫離整體來表述,如第一列與第二列的關系,可以四列一起來看,從上往下的規律,或者是從下往上的,往左往右的規律。再譬如新課環節中○△□☆、△□☆○請學生畫下去,這個規律應該說是不完整的,學生如果沒有上面動物排列的暗示,可以理解就是這二列循環,不一定是要四列循環。○△□☆、△□☆○、○△□☆、△□☆○……我可以以二列為一單元循環排行,所以小編認為至少要出現三列才算科學。
(3) 找規律一課的重點當然也是難點,讓學生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找是本節課的重要教學手段,教者沒有提供學生學具進行操作,只有個別學生上來板演,感覺學生對于循環排行規律的認識可能還是單薄一些,我們不能因為操作可能產生對課產生的負面影響還不讓學生親力實踐一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數學廣角的內容比較開放,與二年級學生的生活聯系也比較密切,同樣也適合低段學生的心理認識特點,所以應多挖一下這方面的教學素材。往往可能事半功倍。教材上的例題生活情景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找規律》評課稿15
《找規律》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它蘊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本節課毛老師從感知規律,認識規律,鞏固規律到欣賞規律,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聽了之后,我有以下幾個感想:
1、毛老師非常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本節課毛老師根據一年級孩子的特點,精心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從主題圖,學生熟悉的學校舉行聯歡會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用數學的.眼光來解釋生活的現象,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數學在生活中產生的美,有效地溝通了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
2、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動手和動腦的結合。 我們知道“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孩子只有自己動手了,才會有深刻體驗,對規律才會有深刻認知。本節課中,林老師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極力將數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化的實踐活動,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同時讓學生利用材料創造規律充分體現了動手和動腦的有效結合。
3、毛老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比較好,用游戲貫穿整節課,符合低段孩子有玩的性格特點,每個教學環節以闖關的形式出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毛老師的教學板書簡單明了,還特別美觀,教師的語言富有童趣。
5、毛老師通過一串有規律的數字引入,直奔主題,不拖拉,目的性強。在新授課部分節奏有些快,在如何分組以及每組重復出現的次數要多強調,為后面的教學作鋪墊。由于這里強調的比較少,以至于老師在后面提出“什么是規律”時,學生答不上來。
6、毛老師一邊課件播放拍手歌,一邊讓學生跟著做動作,這一環節學生的興趣特別高,但后來讓學生找規律時,就會發現好多學生根本找不出來,因為動作比較多,歌曲也稍長了點,學生有點亂,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地設計拍拍手游戲,這樣比較容易找出規律。
7:毛老師在學生說出老師有戴眼鏡的和無戴眼鏡的時候,應該要及時指出錯誤,并強調怎么排列我們才能說這是有規律的排列。
【《找規律》評課稿】相關文章:
找規律評課稿12-02
《找規律》評課稿05-16
《找規律》評課稿06-29
[精選]找規律評課稿07-03
(經典)找規律評課稿08-20
找規律評課稿[精選]10-07
《找規律》評課稿經典09-22
找規律評課稿【熱門】01-27
【推薦】找規律評課稿01-27
【熱門】找規律評課稿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