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評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那么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年月日》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年月日》評課稿 1
剛才聽了羅老師執教的數學《年月日》感受很多,這節課上的非常好,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亮點:
一、重點、難點把握準確,知識講解清楚。
羅老師對教材能夠認真鉆研,抓住教材特點,準確把握教材重難點,并能圍繞重點設計教學方案,層層深入,注重知識的點撥探究,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有效地運用于課堂中。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重點突出。通過交流、練習等形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過渡自然,教學中善于鼓勵,真誠關注學生自信心的樹立。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站在學生的角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了一種寬松、平等的教學氣氛,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表達,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對教學難點,能夠采用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拳頭記憶法(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或歌訣記憶法(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日永不差),增強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運用的好,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羅老師能把遠教資源充分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通過形象直觀的圖文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和探究,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特別是年月日的形成的由來教者采用動畫形式演示即直觀又形象使學生一目了然,記憶扎實。
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整節課都是通過韓老師的引導讓學生通過觀察、說、想、發現探究新知,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其中羅老師組織大家通過觀察年歷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識點,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掌握了這一知識。羅老師還給學生創造了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去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做到了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了新知識的探究。
四、評價及時合理
羅老師十分重視有意義的合作學習,并重視教給學生合作的策略,及時對合作好的學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評價。比如,學生小組活動時,先討論應該怎樣填才能讓別人一看就明白哪幾個是大月,哪幾個是小月,最后請小組代表發言,這樣的合作是有意義的合作。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發現、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數學知識,讓每個學生都學到了有價值的數學。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創造思維能力的鍛煉。總之、整節課,學生在輕松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索發現新知,體驗了自主探索的樂趣,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五、板書設計合理
板書設計能突出重點,能讓學生很清楚的看出年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年大于月、月大于日,而且印象深刻記憶扎實。突出了本課的難點。有利于同學更好的鞏固和掌握本課所學知識。
意見和建議:
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放手,讓學生充分想象、猜測、探究和驗證。在對大小月天數及平閏年內容教學時,老師用多媒體的展示代替了學生的探究。教師可以在教學一開始就多出示些年份每月的天數,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分析和討論,發現每月天數和不同年份二月天數的規律,得出結論。同時在探究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時,可以讓小組同學選擇連續的四年,讓每位同學選擇一題除以4進行計算,然后由組長把小組同學的結果填寫在一起觀察比較,并交流發現的規律,然后在全班交流碰撞探究的火花,這樣做就能避免教師代替學生思維,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問題讓學生提、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下”的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也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尋找規律、探索研究”的能力。
《年月日》評課稿 2
《年月日》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了時間單位“年、月、日”之間的基本含義以及內在聯系;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判別平年、閏年的方法。其中判別評閏年的方法是教學難點。馬老師,作為一位剛到我校執教三個多月老師,在此次課堂教學評價中能結合我校的“五環節”教學模式進行,難能可貴。下面我也從這五個環節進行簡評。
導入部分,馬老師用三張圖片引出了課題,年月日,初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環節:學案引導,自主學習
在本環節,馬老師結合教材設計了四個知識點,引導學生自學:
一、通過填寫20xx、20xx年各月的天數認識大月、小月;
二、記憶大、小月的方法;
三、通過填寫19xx年到20xx年2月的天數,初步知道平年、閏年;
四、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孩子們也做到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由于知識點較多,因此馬老師給與了孩子們12分鐘的充分自學時間,讓孩子們能靜心、盡力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做得很好。
做得有點欠缺的是:在整個自學環節,老師對孩子們的指導不夠,沒有及時的、有目的的對學困生進行指導,沒能及時發現問題或與眾不同的想法。其實這一點在剛教學完,馬老師就已有所察覺,并把這些寫在了反思之中。
第二環節:組內交流,合作提高
此環節,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之間交流為主要學習手段,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上,孩子們的交流比較熱烈,能把自己的想法與同學分享。“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廣”這樣,孩子們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交流,做到了集思廣益。
欠缺的地方在于:在6分鐘的小組交流中只有學生讀自己答案的聲音,教師沒有參與其中進行指導。
第三環節:展示互動,評價激勵
此環節,各小組能根據抽簽的情況進行相關內容的展示,對其他小組的展示情況及時補充、點評,而且也能與同學互動。如第二小組展示拳頭記憶法、第三小組關于平年、閏年的展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課堂上孩子們有條不紊的講解,正體現了馬老師平時課堂上對孩子們學習習慣的精心培養;另外在此環節,馬老師也能及時抓住時機進行點評。
欠缺的地方:個別組學生的.展示、點評聲音過小,說明孩子們沒有放開,個性不夠張揚;教師的激勵評價有點少,對于學生表現精彩的地方要及時評價,可以先對前一小組的展示進行評價,而后補充“年月日的兒歌”;在這里,還想說的就是在這一環節,該強調學生記住的,還是要強調,如記憶大小月天數的方法,如平年閏年的判斷,可以隨機出示個年份讓學生判斷,比如老師出生的年份等。
第四環節:引導探究,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要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隨即拋出充滿智慧挑戰的問題。本節課的難點是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在學生展示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展示、補充,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為什么是“一般”?可以作為一個拓展的內容,把課堂知識延伸至課外。
第五環節:練習鞏固,達標測評
本節課的達標測評有四道題,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從答題情況來看,多數學生都完成的很好。
最后的“自我總結”部分,孩子們也能積極把自己本節課的收獲一一盤點。
總之,馬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環環相扣,整節課透露著一種扎實、平實、真實的美。美呢,體現在精心設計的流程美,學生有條不紊的講解美,加上馬老師絕不缺乏的那種樸實美。
當然,課堂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于本節課我也有一些小建議:
1、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進行鞏固練習。如通過小組同學自己的生日來鞏固大小月的天數,通過家長的出生年份鞏固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和家長互動,課堂氣氛一定活躍,孩子們的興趣也一定高漲。
2、要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良好品德教育;
3、板書要有針對性。如年月日在書寫時可以用字號的大小來表示時間單位的大小;板書時,盡量讓學生看到,引起學生的重視;
4、讓小組長抽簽決定展示內容的做法很好,但需要教師在自學之前交代清楚。
另外還有一些困惑:
1、先做完達標測試題的學生該做什么?是該同質核對,還是該等待老師一起核對?達標測評題的檢查怎樣做較為合理?
2、導學案上寫什么?我們要根據教材,設計導學內容,如果把書上的內容搬過去,還不如直接看書來得直觀清楚;可是,如果不搬,寫什么?在備課時我們就很迷茫,比如說這節課,導學案上的許多內容與書上的重復,那么該如何讓教材與導學設計互相補充、相得益彰呢?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看法,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老批評指正,謝謝!
《年月日》評課稿 3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就是教師該孜孜以求的問題,下面就結合我聽曹萌老師的《年月日》一課,談談我的一些思考。
整節課,學生在輕松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索發現新知,體驗了自主探索的樂趣,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幾乎天天接觸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需要關注的是,不同的學生在這方面的積累是有差異的。而且,學生關于年、月、日的知識應該也是非系統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錯誤的理解,但是都為他們學習年、月、日打下了基礎。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曹老師首先通過播放同學們非常喜歡的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的照片,提出問題:“你知道世博會的開幕式是那一天?”學生回答后直接揭示課題,這樣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進一步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維,讓學生體驗研究的樂趣。
首先讓學生收集了豐富的事實材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去發現知識;讓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產生思維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識。學生在原有的經驗上像數學家一樣發現了用兒歌記憶一年中大月和小月的方法,以及拳頭記憶的方法,他們經歷了再創造的過程。教師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感悟、體驗的過程,使教學充滿無窮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三、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拓寬學生的視野。
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要實現這一目標,曹老師在教學中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現實生活的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生活化”,讓數學學習活動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生活現象,去解決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
通過今天的評優課,我認為,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舞臺上,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愛、不愿下課的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
《年月日》評課稿 4
王老師的這節練習課內容設計非常豐富,題型形式多式多樣都緊扣本單元的重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數學生活化
練習課對學生來說數學味太濃,但王老師以我們學校慶祝六一游園活動情境引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先寫出今年六一用兩中不同格式表示年月日,到最后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計算餐廳營業時間多長和媽媽出差幾天等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練習層次性
本節練習課的層次性非常明顯,并且又有針對性,每題練習都從不同的'角度對知識點進行了復習鞏固以及知識上的補充,如計算經過的天數和周年,方法上有相似又有不同,王老師讓學生通過比一比,對知識的一種延伸。
三、學習方式單一
整節課幾乎采用個人獨立思考方式,雖然學生獨立思考空間很多,培養了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淡化了與同伴合作交流能力,我們應在其中找到這些學習方式整合的一個平衡點。
四、優化教學設計
一節課知識點很多,沒辦法做到每個點都落實,我們要有選擇性地選幾個點。王老師一開始用今年六一兒童節引入,是否將這個情景把所有知識點貫穿起來,學生學得有趣,教師引得輕松。
總之,行走在練習課這條路上,我們的思考不斷,共同進步。
《年月日》評課稿 5
“年、月、日”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聯系,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學過渡自然,教學中善于鼓勵,真誠關注學生自信心的樹立。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平年、閏年的有關知識,能初步判斷平年和閏年。
我認為以下幾點是值得我借鑒的地方: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幾乎天天接觸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需要關注的是,不同的學生在這方面的積累是有差異的。而且,學生關于年、月、日的知識應該也是非系統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錯誤的理解,但是都為他們學習年、月、日打下了基礎。
二、充分體現學習的自主性
整節課都是通過何老師的引導讓大家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其中何老師組織大家通過觀察年歷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識點,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掌握了這一知識。
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舞臺上,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年月日》評課稿 6
《年月日》是小學階段“量與計量”知識板塊中的一節概念課,“年、月、日”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聯系,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一、本節課的`特點
1.以問題驅動,情境創設巧妙且貫穿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及時進行激勵評價,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無論課前交流還是課中學習,老師適時恰當地運用贊賞、鼓勵的語言評價,共計28次左右,評價語言較為豐富,既有肯定的評價,也有導向性、針對性評價。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活動中充分地表現自我,樂學,愛學。
二、教學思考
1.教師發問的次數較多,較為細碎,加強發問的針對性。
2.評價語言豐富,加強評價語言的準確性,計算結果對錯,應是計算準確,而不是計算的好。
3.加強評價語言的導向性。當學生回答問題聲音較小時,及時評價,你回答正確,如果聲音洪亮就更好了。
4.減少重復性的語言評價,20分鐘的微課,28次左右的評價,平均1分鐘1次,評價過于頻繁,教師說得過多,學生會聽覺疲勞,起不到評價的作用。
《年月日》評課稿 7
這節課的內容來自學生自身生活和現實生活,課程的實施大量地依賴教材、校園以外的資源,學生學習的途徑、方法不一。這節課中學生課前為查找、收集年、月、日的資料,有的去圖書館查,有的網上查,有的向人請教……突破了數學教學的封閉狀態,擴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將課內與課外很好地結合起來,將學生置身于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
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采用個人或小組合作方式來進行。在學習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而不是主導者,無論是研究問題的提出,信息的處理,數學結論的獲得,都需要每個學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因為”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年、月、日的資料,分析、處理信息,從而透過現象去分析本質去發現規律,在方法上、過程上與科學研究很相似,連情感體驗也很相似。遇到障礙時的苦思冥想,有了進展時的喜悅,結論概括的逐步完整性,都很像科學家有過的經歷。這為孩子們以后的學習與科學研究邁出了可喜一步。
課前的資料調查為學生課中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我欣喜地發現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能樂此不疲去發現,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共同發展。學生在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到的不僅是年、月、日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對學生來說,年、月、日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從獲得年、月、日知識的方法中受到的啟發確是無窮的。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今后,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鉆,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年月日》評課稿 8
本節課的內容年、月、日對于三年級學生并不陌生,雖然學生沒有在課堂上系統學習過,但是因為年、月、日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生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安排了談認識→齊驗證→生疑惑→同探索→新發現→最后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
首先讓孩子談一談自己對年、月、日已經有哪些認識,并借助年歷加以驗證,在2月這個天數不固定的特殊月上產生疑惑,并經歷借助月歷卡填寫表格的探索過程,小組自主研究,集體討論,一起發現2月與平、閏年的變化規律,并嘗試用規律去解決問題,當再次遇到疑惑時(百年不閏),老師加以指導,最終解決疑惑,并能利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1、能有效的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運用學生已用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自己或合作或獨立思考去發現年月日的知識,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的得到了學習成功的`體驗。
2、靈活的處理和運用教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前布置學生從熟悉的尋找掛歷入手,使學生覺得很親切,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掌握好了數學知識還能幫我作很多事。如此導入不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還體現出了新課改新理念:數學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3、適當及時的多種評價手段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老師是一個與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探索知識的好朋友,并非是威嚴的長者!平等的師生關系和教師課堂的幽默的教學風格消除了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恐懼感。精彩的動畫課件和課堂游戲活動改變了數學學習在學生心中的枯燥乏味的片面認識。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下學習知識,增強能力!
《年月日》評課稿 9
《年月日》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怎樣有條理地教學這么多新的知識點呢?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呢?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本節教學的重點定位于: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構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潛力。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讀出這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并提出教學目標。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此時巧妙引導開始本課的學習。在練習環節出示問題。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已經圓滿結束了,你明白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么時候?如此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對2008年8月8日這個歷史好處的日子的記憶火花,并借機練習大月小月等幾個知識點,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加強了練習。最后知識拓展環節出示以全班群眾照為背景的月歷,讓同學們興趣再一次提高期盼一次的數學課,制作月歷,為下節課知識作鋪墊。
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忙他們記憶,這一資料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貼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練習中還盡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資料,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帶給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巧妙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樣,既能夠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潛力.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再就是課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現,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潛力還需鍛煉,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年月日》評課稿 10
年月日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年、月、日,并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發現并掌握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帶著問題一年有幾個月?每月有幾天?并把每月的天數填寫在書上,接著進行反饋,歸納出: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約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
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一個拳頭法和兩個拳頭法,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有些學生還是不感興趣,于是我采用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兒歌也是一種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因為兒歌記憶既輕松又便于記憶。
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去發現、去討論。我讓他們討論,對于平年和閏年你有些什么認識。學生經過討論說出幾幾年是閏年,順著他們的`思路我又讓他們去討論閏年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被4除沒有余數的是閏年,緊接著有問2100年的二月是幾天,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29天,我告訴學生2100年的二月是28天,這是什么道理呀,同學們感到很奇怪,利用這種好奇心,我告訴學生,碰到年份是整千整百數時,必須被400除沒有余數,從課后的練習來看這一課的教學效果不錯。可見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因為年、月、日來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教材力圖體現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例相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教學中應盡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
如書上主題圖,從學生熟悉的一些有意義的日子引入,比如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與北京奧運會等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能激起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時,在游戲鞏固及練習環節中,我也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年、月、日的知識。同時,教學中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從學生的作業情況看,主要錯誤出現在平閏年的判斷和根據具體的年份填寫上半年、下半年的天數等題上,也有部分同學對平閏年的概念還理解不清,因此,在教學時我還是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梳理。
【《年月日》評課稿】相關文章:
《年月日》評課稿04-09
《年月日》評課稿(范例3篇)10-12
三年級數學《年月日》評課稿07-20
三年級數學評課稿《年月日》09-11
復習課評課稿04-08
《新聞》評課稿03-20
《秋天》評課稿04-04
評課稿范文04-04
地理評課稿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