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么什么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找規律》評課稿[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1
今天下午參加了翁洋二小的小班化教學研討會,可惜只有一節王旭曉老師執教的數學課《找規律》,感覺少一些。
先說說本課中個人感覺的幾點亮點: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其中復習鋪墊環節復習了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行規律。分別以文字、圖片、數學三種形式呈現,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滲透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此環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題來完成,體現分層教學的思想,在下面的新課展開學習中,讓學生分別選擇二個字母,三個字母,或者五個數學來創造規律中,教者也比較集中體現了這種思想。
(2)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獨立思考,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注重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如在比一比動物排隊與圖形排行的有什么相同嗎?在學習總結環節中讓學生比較新舊與舊知的聯系。對學生主動建構新知應該是有幫助的。
(4)教學設計合理,看得起來比較花心思,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分層目標要求明確。同時,力求體現: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意圖。
其實作為一線教師一直在追求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復習鋪墊這一環節在本課時的教學有沒有必要?個人感覺必要性不強的情況下,因為這一課時的找規律與一年級的規律沒有學生最近學習發展區的關聯,關系不大,屬于規律兩種的不同類型,一種是簡單排列,一種是循環排列規律。所以是不是可以直接導入新課,必竟低段的學生注意力在課時的前十五分鐘的黃金時間。
(2)規律個人認為是指重復出現至少三次或以上的一個整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脫離整體來表述,如第一列與第二列的關系,可以四列一起來看,從上往下的規律,或者是從下往上的,往左往右的規律。再譬如新課環節中○△□☆、△□☆○請學生畫下去,這個規律應該說是不完整的,學生如果沒有上面動物排列的暗示,可以理解就是這二列循環,不一定是要四列循環。○△□☆、△□☆○、○△□☆、△□☆○……我可以以二列為一單元循環排行,所以筆者認為至少要出現三列才算科學。
(3)找規律一課的重點當然也是難點,讓學生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找是本節課的重要教學手段,教者沒有提供學生學具進行操作,只有個別學生上來板演,感覺學生對于循環排行規律的認識可能還是單薄一些,我們不能因為操作可能產生對課產生的負面影響還不讓學生親力實踐一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數學廣角的內容比較開放,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也比較密切,同樣也適合低段學生的心理認識特點,所以應多挖一下這方面的教學素材。往往可能事半功倍。筆者就認為教材上的例題生活情景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2
《找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內容。這節課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這節課李曉靜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多彩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實踐、體驗,以達到知識與能力共進,情感與體驗提升。個人覺得這節課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本課一開始就選取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內容“兒童節場地布置”作為主題,引導學生找規律,最后又運用規律創造生活中的規律美,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促進學生建構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互動的多樣性
在這節課的活動中,運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始終是在交流、合作中學習,活動促進了同伴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另外,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引導和委婉的提示,學生對他人做法的肯定、指正,都達到了師與生、生與生的互補與共進的教學要求。
三、體驗數學
這節課把“尋找規律王國”這一情境下的活動貫穿于整節課的始終,使學生通過猜一猜、想一想、擺一擺、涂一涂、畫一畫這些有趣的活動感受規律,創造規律。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體驗中加深對規律的認識,只有學生自己體驗的,才是真實的、深刻的`。
四、規則的建立
本節課設計了小組星賽,聽課認真、發言積極、表達完整、表現好的同學都能為小組爭得星星獎勵。這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通過小獎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3
宋老師執教的一年級《找規律》一課,是一年級小朋友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找出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體。還要通過涂、擺、畫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整堂課送老師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各個教學環節緊湊,又十分適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活潑設計,下面談談幾點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是以游戲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活動。一節課是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宋老師在教學“找規律”這節課時很自然地設計師生互動“拍掌游戲”,老師示范學生跟做,有意識有規律地呈現,提問學生掌聲中是以什么方式呈現的.?你是怎樣知道的?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出來,幫助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有利于全體學生參入,有利于拉近師生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嘗試、參入、思考,讓學生在游戲中感知規律的存在,從而達到事倍功半之功效。
二是準確把握教學時機讓學生有效地動手操作。宋老師在導入、課件展示、擺一擺、畫一畫時讓學生動手操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感受自己請自動手帶來的快樂,這種體驗讓學生享受參入的幸福。尤其是擺圖形時,宋老師的指導、參與,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感知物體排列的規律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還有就是在讓學生動手改一改同伴的學習作業時,小老師的幸福感別提多高興啦!整堂課教師都在跟著學生學生走,教學任務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心領神會。
三是表揚鼓勵恰到好處,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信。課堂上師生相互的自信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這種自信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宋老師從導入開始把對學生的信任放在了第一位,及時的表揚鼓勵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四是小組合作探究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完成課堂練習作業時,宋老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探究完成練習作業,然后由小組自主檢查評析,最后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讓學生體驗了自己即使學生又是小老師,這種體驗足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五是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是為了促進教學,讓教學更加直觀形象,但切不可以做秀使學生眼花繚亂。宋老師簡單的四張PPT展示恰到好處,既直觀形象又發揮了作用。
整節課教學節奏緊湊,設計合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極具低年級教學特色,確實為一節好課。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4
學生已經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本冊教材中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顯得復雜一些。此次找圖形的規律以循環排列為主。這樣,學生不僅要看清形狀和顏色的組合規律,還要發現圖形排序上的規律,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綜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要透徹理解與掌握不是易事。周老師精心設計教案,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
一、借助多媒體,精心準備課件。
本節課周老師充分發揮了計算機直觀形象、動靜結合、節省教學時間等功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對突破重、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發現規律
讓學生參觀綿洋洋家的客廳入手,學生在參觀欣賞的'同時,很自然的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既形象又具體。
三、提供充足的規律素材
周老師的這節課,循環規律的模型不僅僅停留于最基本的3行、4行圖形一組,還進行了變式,由方陣式的規律每組3行、每組4行、每組5行到橫式的規律。同時規律的素材有圖形構成的、有數字構成的,在觀察規律時還引導學生橫看、豎看、斜看、順時針、逆時針看,體會不同的順序的循環規律,還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規律,讓學生頭腦中表象的循環規律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建議:
1、課前導入時,游戲有點復雜,顯得有點不流暢。可以把欣賞時的視頻放在此環節,這個游戲放在鞏固練習,這樣既可以放松情緒,又可以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2、通常,數學課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弱,在學生表述規律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第()個移到最()面,其它依次向()移()格”這樣完整的一句話。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5
章老師的這節課——《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材的五(下)第五單元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以往這些內容大都出現在奧數輔導和比賽中,是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的較高要求,對于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很大幫助。那現在新教材把這些內容安排到了教科書中,一方面可見這些內容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也可見我們教育工作者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視。
《課標》指出:數學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數學課堂應富有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自主探究,猜測驗證,合作交流,充分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感受和見解。從課程標準的表述里我們能夠體會到,探求活動、探求過程比探求結論更加重要。如果教學的著眼點、著重點不放在活動的過程與方法上,而過分關注結論,可能導致教學從探索發現規律變成接受記憶規律。因此,教學不是為了形成某個數學概念或記住某種法則,而是開展數學活動,積累探索規律的體驗。
章老師的這節課,《找規律》力求重心放在“找”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全過程,體現新課標的核心理念。具體如下:
1、充分利用導學指南,打造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先進的高效的課堂。
這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周期問題”、“植樹問題”、“搭配問題”??這些內容基礎上學習的,學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因此章老師設計了課前探究活動--《導學指南》,這樣設計既為課堂教學節省了許多時間,又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實踐操作,初步感知其中的蘊藏的規律。
2、注重在體驗中發現
找規律的教學要讓學生體會規律本身內涵外,還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形成對規律的體驗,提高發現和概括數學規律的能力。就這一點,章老師出示了例題之后,先放手讓學生交流、匯報,問“你是怎么得出的?”“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嗎?”“能演示一下嗎?” 先匯報了框2個數,師生共同 體驗了思考過程,操作過程,得出“列舉”“計算”“平移”等不同的方法后,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要做到有序、不重復、不遺漏,“平移”這種方法最好,有了“有序、不重復、不遺漏”這樣的認知,在平移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自覺地注意到這關鍵點。接著研究如果框3個數結果又會怎樣?通過指名學生上臺操作,共同來平移。在這兩次操作的基礎上,部分學生對于這類問題的規律已經有所感悟了,接著提問,引起思考:用平移的方法比較麻煩,我們能用別的方法來找規律嗎?于是,在第三個問題“如果連續框4、5個數”時,不少學生根據規律已經能直接想到答案了,再次框一框,驗證計算的方法是否正確,從而確定規律。
經歷了這個“填表-觀察-對比-發現”的過程,其實就是傳遞給學生數學思考方法和數學活動經驗,就是教給學生今后遇到數學問題可以怎樣去研究、怎樣去提煉、怎樣數學地表達。只有站在這樣一個高度上去研究我們的教學內容、去構思教學設計,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打開一扇窗,讓學生領略到數學教學以外的東西,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數學教育。
3、及時反饋,拓展提升。俗話說“學以致用”,我們的'課堂不是演戲,熱鬧,好看,而是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在得出了計算的方法之后,章老師通過幾道有層次的題組練習,讓學生運用所找到的規律,獨立解決具體問題,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問題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習興趣。如座位--小方和小英坐在禮堂的那一題,連續設計了3個問題,(左右固定、左右不固定,由一橫排到圓圈)左右不固定討論“為什么要乘2?”,其中如果18個座位圍成圈形,學生自覺議論開來,教師再次利用課件圍成圈形,讓學生直觀思維。”再如日歷題(其實是加法原理),這些變式題的設計,大膽的拓展了課程資源,豐富了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以點到面,從一個問題推廣到所有類似問題,提高應用能力。
4、公式體會符號算式(公式)的內涵,這樣真正上升到抽象的階段,使學生對數學規律有了更為理性的把握。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大部分學生從“不知道到知道、從無序到有序、在有序思考的基礎上,發現現象中的規律、在獲得找到規律的成就體會有序思考的價值” 的圖形覆蓋的規律;
6、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本節課,教師利用課件輔助教學,動畫演示,讓學生清新直觀感知移動的過程,數出移動的次數,為理解規律墊底了基礎,大大增加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直以來,我個人都認為一節數學課,應該具備以下兩點:
1、注重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
2、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而今天章老師的課正是具備了這兩點,總之,老師實現了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教學,以現代的觀念、巧妙的設計、靈活的方法、愉悅的情感,清晰地思路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不足之處:
作為以“找規律”為課題的數學課,把握找規律的落腳點——找規律重在“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有時忽略學生的想法,沒能及時捕捉到學生精彩發言中出現的有價值的數學思維動態,并使其得以延續。希望章老師更要注重傾聽和思考。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6
本學期聽了胡老師的找規律這一節課,現在說說我的感受。兩節課兩位老師都合理運用了課件,把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收放自如,以生為本,課堂互動良好。在最后的練習方面,練習內容還要甄選一下。找規律的過程要深入到數學的本質。對于一一間隔的排列規律,學生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是很容易找到的。教學走到這一步還是淺層次的,是遠遠不夠的,要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規律?要引領學生走到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層面:一一對應,讓學生借助這個工具,達到對規律的本質認識。
規律的描述不應強求統一,而應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習慣。不少教師教學時,先借助主題圖教學“兩端的`物體”“中間的物體”,再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其實教材沒有給出標準的敘述。我想教材的意圖還是讓學生自由表達,只要準確就可以了,不要給學生太多的限制。
要通過變式去理解規律,形成良好的認識結構。一一間隔的排列形式,除了例題中的兩端相同的情況,還有兩端不同,排成圓形的情況。通過畫圖、實物展示、動畫演示使學生認識到:如果兩種物體一一對應,有剩余,排在外面的多;如果沒有剩余,就同樣多。通過變換的形式去認識不變的本質。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7
本學期在教務處的組織下,我共聽了20節課。在這20節課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二(4)班劉**老師的課。劉老師主講的是《找規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充分利用學具與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體現了數學來源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特點:
1、動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精心設計了課件,在本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生動形象的圖片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隨即提出要求,讓學生認真觀察,找出這些圖形的規律。教師講明要求,學生馬上主動并且迅速拿出手中圖片在桌子上擺。隨后教師又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使本節課知識重難點“循環排列規律”馬上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一目了然。
2、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與探索性。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劉老師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以“猜想—實踐—驗證—反思”等一系列的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線,充分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去探索。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生在具體的操作中體驗可能性,探索數學思想、方法并獲得結論,且能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3、課內向課外延伸,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課堂上,劉老師通過讓運用所學知識,根據所出示的三組水果圖的規律,找出第四組水果擺放的規律以及找出地面磚的規律等練習。使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例子,活動中愉快發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為此提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節課中教師準備了充足的教學用具,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題。在鞏固練習第一題,給出一組圖形,讓學生猜猜第二組圖形會是什么?出示的學具是紅色正方形、紅色圓形、白色三角形、白色正方形。我認為圖片過小,不利用后面同學觀察,教師用膠帶把一組圖形連接,不利用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可以設計四種不同顏色的圖片,或四種不同類型的圖片,以免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即要說是什么圖形,又要說是什么顏色,造成個別學生表述不清楚,使聽者也不清晰。
2、低年級的課堂中應該多運用一些兒童化語言,以及鼓勵性的語言。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8
4月18日,學校教研活動按照計劃如期進行,在這次教研中,有幸聆聽了王老師講授的《找規律》一課,她向大家呈現了一堂精彩的低段師生互動有效教學的課,受益匪淺。現在就王老師的《找規律》一課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有效。
在新課的導入階段,王老師通過啟發談話,通過數學學習的口號,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然后出示學生喜聞樂見,喜歡的六一節日的裝扮主題圖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十分親切自然,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接著,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燈籠,男女生的排隊跳舞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并用自己的話表述規律和猜測接下去物體的排列規律。在教學課件中用了劃一劃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物體的擺放都是以兩個或三個為一組的,看起來更加一目了然。學生在觀察、探究、猜測中發現規律。
二、練習多樣,層次分明,鞏固有效。
在練習中,王老師通過涂一涂,說一說,演一演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練習,由易到難。從認識規律、發現規律,應用規律到創造規律、欣賞規律,讓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如圖形的規律,數字排列的規律,聲音動作的設計規律,每個練習都精心設計,有明顯的針對性,鞏固性,實現了練習的實效性。特別是創新設計聲音與動作的規律排列,更是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好地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三、習慣培養,始終如一。
王老師針對低段學生學習培養的特點,采取課堂中教師的提醒,學生的互相學習,口號提醒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
四、改進建議:
一節課下來,學生口頭表達的較多,自己動手做的較少,能否讓學生獨立動手完成一些題型。如畫一畫、擺一擺,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9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有效。在新課的導入階段,出示學生喜聞樂見,喜歡的六一節日的裝扮主題圖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十分親切自然,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接著,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燈籠,男女生的.排隊跳舞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并用自己的話表述規律和猜測接下去物體的排列規律。在教學課件中用了圈一圈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物體的擺放都是以兩個或三個為一組的,看起來更加一目了然。學生在觀察、探究、猜測中發現規律。
練習多樣,層次分明,鞏固有效。在練習中,屠老師通過涂一涂,說一說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練習,由易到難。從認識規律、發現規律,應用規律到創造規律、欣賞規律,讓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每個練習都精心設計,有明顯的針對性,鞏固性,實現了練習的實效性。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好地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習慣培養,始終如一。屠老師針對低段學生學習培養的特點,采取課堂中教師的提醒,學生的互相學習,口號提醒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
這節課值得商榷的問題是: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會找規律了。問題是:當學生找到規律后,是否要求他們用比較規范的數學語言將找到的規律表示出來,又該要求學生的表述達到怎樣的程度?還是只要學生感悟到規律,會擺,會畫就行了?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10
一、教學風格——大氣親和
在這節課中,劉老師的語言簡潔流暢、干脆利落。更重要的是在與學生的互動上親切自然,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跟一年級的學生上課像在談心一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更時時用親切的語言表揚他們:我請做得好的同學說,誰誰表現真好等。
二、教學藝術——順勢而導
劉老師的眼中有數學,心中更有學生,做到了尊重學生,順勢而導,引導學生思維走向深入。如:第一幅與第二幅為什么能很快描述出來,第二幅為什么不能呢?等引導學生進入深入思考,課堂中到處是這種順勢而導情境。
三、教學過程——抓住核心
劉老師這節課中緊抓住核心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1、數學好“玩”
劉老師首先從孫悟空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讓學生跟孫悟空比比火睛金晴,誰更厲害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著魔術味道的學習過程。先讓學生看3組圖再讓學生猜一猜峁才看的3幅圖是怎樣的這樣,一下子把孩子們引入到一種好玩的游戲情境中,激起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這樣,就會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輕松快樂。劉老師的整節課,從材料選擇上、方法上等,都讓我們感受到了數學好玩。
2、“玩好”數學
把一節數學課上得有趣,這一節課成功了一半。還要“玩”好數學,才是一節完美的數學課。“玩”好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數學學習的興趣上,它還應該引導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習得數學技能,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形成對數學價值觀的認同。劉老師的課在這方面給予我們很好的啟發。
(1)關注數學知識本質,引領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內容。
劉老師在這節課中不僅僅引導學生看好玩的'圖片,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好玩背后知識本質。如引導學生說出圖片是怎么排列的,按形狀、顏色、大小一組一組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樣,既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又引導學生進行了數學化思考與數學化表達,讓學生用語言清晰表示規律,掌握規律本質知識。
(2)關注數學思維特質,引領學生參與有層次的思考過程。
這節課中劉老師不但引導學生關注數學知識本質,更是抓住時機通過深化,強化等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如學生找出規律后,通過追問:第10組第1個是();第30組第2個是();第100組第3個是()。指引學生的思維一步步走向深層。這樣,學生通過推理等活動也豐富了數學活動經驗。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11
一、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應建立于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知識基礎。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嚴老師重組教材把教材中的墻面、地磚改為了綠、藍、紅、黃四種顏色的正方形,畫面簡潔、清晰,這樣有利于學生發現并表達圖形中的規律。其次,嚴老師還把一年級的規律與二年級的規律進行對比,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有人曾說過“教育是即見樹木,又見森林的活動”,這樣的設計,不僅溝通了數學與學生的聯系,也溝通了知識與知識間的聯系。
二、精心設計數學活動
在探索圖形循環規律中,嚴老師設計了轉盤從而把靜態的規律動態化,再組織學生發現4行圖形組成方陣中的規律,先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其中的規律,并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發現,由此我們看到了學生多種的發現,學生在其中有話可說、有話想說,交流后通過擺一擺、電腦動態演示,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循環規律的表象。
三、提供充足的規律素材
嚴老師的這節課,循環規律的模型不僅僅停留于最基本的4行圖形一組,還進行了變式,由方陣式的規律每組3行、每組4行、每組5行到橫式的規律。同時規律的素材有圖形構成的、有數字構成的,在觀察規律時還引導學生橫看、豎看、左邊看、右邊看、順時針、逆時針看那題體會不同的順序的循環規律,還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規律,讓學生頭腦中表象的循環規律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整節課活動豐富,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間,也給學生提供了嘗試成功和欣賞數學美的機會。
在此也有幾點小建議:
1、 嚴老師那么好聽的聲音,如果能加上更加豐富的評價語,那么學生參與其中的興趣會大大提高。
2、 學生在教學中已經發現規律、用規律,為何不增加讓學生創造規律的內容,讓學生把學到的規律素材展示出來呢?
3、 在觀察每組4行圖形的規律時,學生行列規律表達不清的時候,如果橫看時,把方陣一行行分開;豎著看時,把方陣一列列分開,那么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規律會更加清晰。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12
二年級下冊《找規律》是在一年級所學的找簡單規律的基礎上的一種提升。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能知道稍復雜的循環排列規律,感知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是隱含著數學知識的,初步培養學生發現規律和欣賞規律美的意識。
公老師緊抓教學目標設計、編排教材,從生活實際入手,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循環排列的數學知識。聽了公老師的課,感覺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學習。
一、課前準備充分。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老師做了非常精美實用的課件,直觀的向學生呈現出循環排列的變化。各種教具、學具,讓學生不僅可以看,可以說,還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做,通過實踐加深孩子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以及理解。
二、課堂角色定位比較恰當。
從新授到練習再到活動,劉老師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為主題,從“說一說你觀察到了什么?”到“你能動手設計出漂亮的圖案嗎?”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測、驗證等學習過程。整節課公老師有意識的.放手讓學生去說,讓學生去做,老師則是在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進行歸納總結,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老師的作用是恰到好處。
三、課堂學習方式多樣化。
新課標提出,除了講授之外,學生主動探究、活動實踐和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上,公老師通過讓孩子觀察、探究、獨立思考找出圖案中四種圖形是通過循環排列的規律排列的。后面的練習環節,則是孩子在與同伴的交流合作中檢驗并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
幾點建議:
一、教學活動中要適當的留白,耐心的等一等,給孩子充足的思考時間。
二、對于這種抽象的規律能不能賦予其生活意義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從生活中找一找這種規律的應用,比如跳長繩、循環換座位等,從具體事物的角度來理解抽象數學問題。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13
二年級下冊教材《找規律》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其最大的變化是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復雜了一些。
一.聽了宋老師的《找規律》,整堂課對教學目標的落實非常到位,感覺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學習。
1、注重學生學習的起點,體現分層教學的理念。剛開始出示魔法屋,房檐上出示一年級學過的簡單排列,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方向,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滲透規律的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創設良好的互動的交流氛圍,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學習習慣。如在學生上來操作時提問學生: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他說的意思了嗎?獨立思考,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注重利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如在例題的教學中,學生對自己發現的規律進行介紹時,是盡可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主動來構建自己數學知識。在學習總結環節中讓學生比較新舊與舊知的聯系。對學生主動建構新知也應該是有幫助的。
4、教學設計合理,看得起來比較花心思,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練習形式內容豐富多彩,分層目標要求明確。同時,力求體現: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意圖。
宋老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語言也著實讓我感到佩服,她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自然、自信。本節課,宋老師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讓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全新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她給學生創設了寬松的獨立思考空間,讓學生自主發現各種規律,充分尊重學生能夠的個性思維;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維成果,相互啟發,共同發展。教師通過循循善誘,層層引導的教學,把教材中抽象的規律引發為一個過程,一個讓學生參與觀察、驗證、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學習過程,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值得借鑒的是,孫老師在課堂上經常用激勵的.語言,積極鼓勵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其實作為一線教師一直在追求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在聽<找規律>課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復習鋪墊這一環節在本課時的教學有沒有必要?個人感覺必要性不強的情況下,因為這一課時的找規律與一年級的規律沒有學生最近學習發展區的關聯,關系不大,屬于規律兩種的不同類型,一種是簡單排列,一種是循環排列規律。所以是不是可以直接導入新課,必竟低段的學生注意力在課時的前十五分鐘的黃金時間。
(2)規律個人認為是指重復出現至少三次或以上的一個整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脫離整體來表述,如第一列與第二列的關系,可以四列一起來看,從上往下的規律,或者是從下往上的,往左往右的規律。再譬如新課環節中○△□☆、△□☆○請學生畫下去,這個規律應該說是不完整的,學生如果沒有上面動物排列的暗示,可以理解就是這二列循環,不一定是要四列循環。○△□☆、△□☆○、○△□☆、△□☆○……我可以以二列為一單元循環排行,所以小編認為至少要出現三列才算科學。
(3)找規律一課的重點當然也是難點,讓學生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找是本節課的重要教學手段,教者沒有提供學生學具進行操作,只有個別學生上來板演,感覺學生對于循環排行規律的認識可能還是單薄一些,我們不能因為操作可能產生對課產生的負面影響還不讓學生親力實踐一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數學廣角的內容比較開放,與二年級學生的生活聯系也比較密切,同樣也適合低段學生的心理認識特點,所以應多挖一下這方面的教學素材。往往可能事半功倍。教材上的例題生活情景就可以直接拿來用。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14
《找規律》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它蘊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本節課毛老師從感知規律,認識規律,鞏固規律到欣賞規律,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聽了之后,我有以下幾個感想:
1、毛老師非常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本節課毛老師根據一年級孩子的特點,精心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從主題圖,學生熟悉的學校舉行聯歡會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用數學的眼光來解釋生活的現象,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數學在生活中產生的美,有效地溝通了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
2、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動手和動腦的結合。我們知道“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孩子只有自己動手了,才會有深刻體驗,對規律才會有深刻認知。本節課中,林老師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極力將數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化的實踐活動,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同時讓學生利用材料創造規律充分體現了動手和動腦的有效結合。
3、毛老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比較好,用游戲貫穿整節課,符合低段孩子有玩的性格特點,每個教學環節以闖關的形式出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毛老師的教學板書簡單明了,還特別美觀,教師的語言富有童趣。
5、毛老師通過一串有規律的數字引入,直奔主題,不拖拉,目的性強。在新授課部分節奏有些快,在如何分組以及每組重復出現的次數要多強調,為后面的教學作鋪墊。由于這里強調的比較少,以至于老師在后面提出“什么是規律”時,學生答不上來。
6、毛老師一邊課件播放拍手歌,一邊讓學生跟著做動作,這一環節學生的興趣特別高,但后來讓學生找規律時,就會發現好多學生根本找不出來,因為動作比較多,歌曲也稍長了點,學生有點亂,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地設計拍拍手游戲,這樣比較容易找出規律。
7、毛老師在學生說出老師有戴眼鏡的和無戴眼鏡的時候,應該要及時指出錯誤,并強調怎么排列我們才能說這是有規律的排列。
《找規律》評課稿[優秀]15
《找規律》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通過活動發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吳老師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過程和體驗,讓學生自己去“感悟”。
這部分內容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注重過程體驗,同時在過程體驗中,培養學生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能力。所以吳老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經歷過程。
吳老師是這樣導入的:再過一個多月“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們高興嗎?到時候我們要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我們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從來也沒有親手布置過教室,就先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布置的?(出示主題圖)感覺怎么樣?問:
1、你們看到了什么?
2、這些彩旗、彩花、燈籠是不是隨隨便便、亂七八糟放的?讓學生去看、去說,當時學生特別興奮,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學生七嘴八舌,議論開了,雖然話語不夠標準,但是他們感悟到這些排列是有規律的。
接著去找找彩旗的規律:(出示課件:彩旗按紅、黃交替出現,最后一面沒有顏色)。請大家猜一猜,最后這面彩旗會是什么顏色?看看對不對(課件:最后一面變成黃色)?。你們是怎
樣想的?(課件:出示規律的劃分線說說彩旗的規律是什么?再采用2人小組討論的形式找彩花、燈籠和小朋友隊伍的規律。
二、蘊涵情感和數學美,讓學生自己去“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里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的`排列,很多物品上的裝飾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就用“六一慶祝圖”作為課的開頭,讓學生感受到美,在美中找規律,在課堂中其實也要蘊涵數學美,因為美就在我們身邊。
三、增強運用意識,讓學生自己去“聯系生活”。
加強運用意識的培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因此吳老師在課中設計了“說一說生活和學習中的規律”這一壞節,有學生說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有規律的,學生恍然大悟,哦,原來音樂中的節奏也是有規律的。這樣,把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有的說過馬路時的紅綠燈是有規律的,有的說人行道上的斑馬線是有規律的,有的說教室里的電燈排列有規律,還有的人的兩只走路時也是有規律的。讓學生感受了生活中處處有規律。
這一節課當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說得流暢、合作得
愉快。真正體現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極大的調動思維活動,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一節課下來,學生都沉浸在數學的美當中,感悟著各種有規律的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