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評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
首先感謝教研院劉老師的邀請,做《蟋蟀的住宅》同課異構的點評,給了我這樣一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今天杭州和柳州兩地通過網絡活動的形式,開展了一次小學語文"同課異構"教學觀摩活動,兩位語文教師各顯神通,展示了在新課改理念下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藝術。
兩位老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四年級的《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這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在文中,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的住宅特點和修建過程,贊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文中對于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如何建造住宅的描寫栩栩如生,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蟲。對于這篇課文兩位老師的同課異構,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這次聽課的感受。
一、“同課”異構的意義
同課異構活動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它搭建了一個交流互通的平臺,在展現每個教師風采和特質的同時,更形成了多向思維的碰撞,集體智慧的凝聚,從而使每個參與者都獲益匪淺,教學能力得以提升。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一篇課文,不同的教師就會有不同的解讀和不同的構思,也體現出不同的教學風格和個人特色。
同課異構可以同中有異,異中滲同。《蟋蟀的住宅》這一課,可以設計以讀為主,合作交流;可以緊扣住宅特點,感受蟋蟀住宅工程的偉大;可以關注作者的寫法,進行語言感悟和訓練。再來看看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與教學內容的貼合度,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表達風格,有人善于課堂語言渲染,有人善于點撥學生思維,有人教學思路嚴謹,有人教學靈活多變。因此“同課異構”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師自身的優勢,取長補短,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二、關于《蟋蟀的住宅》文本解讀。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精讀讀課文,精讀課文從文本內容和文本的年段來看,要注意兩點:一是編者意圖的分類是精讀;二是學段語言文字訓練目標的定位,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同一節課,要想有不同的出彩,對于老師來說,離不開文本的精讀,離不開教師的深厚底蘊,因此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效果,與教師的解讀能力和深度思考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課題解讀的側重。
《蟋蟀的住宅》這個題目有什么特點?宅字的.意思是指住所和較大的房子的。上面就是一所房子,地下站著一個人。“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動物,住宅還可以換成別的詞嗎?比如:別墅、房屋、洞穴等等,為什么作者要用“住宅”這個詞呢?這篇課文題目的特點就在于作者把蟋蟀當作人來寫,也表達了作者對于蟋蟀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可以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加入“宅”字的書寫指導,以及甲骨文的字理教學,導入新課。
(二)抓住課文的關鍵詞。
“隨遇而安”“慎重”
聯系全文想一想哪些地方體現出了“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蟋蟀精心選擇住址,把巢穴選在向陽的地方,門口有草叢掩蓋;巢穴是它一一點兒一一點兒挖掘的,沒有半點兒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還會隨著天氣和身體變化不斷地改進巢穴。可見,蟋蟀對自己的巢穴要求多么高,不像其他昆蟲那樣隨便找個巢穴就住下來。
“偉大的工程”
為什么作者說這座住宅是偉大的工程?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陽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優良,可見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雖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體建成的,用來施工的工具僅僅是細弱的前足、鉗子和后腿,這與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塊、推土、鋪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對蟋蟀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一個偉大的工程。
法布爾差不多30年持之以恒對蟋蟀連續細致地觀察,把如此可愛的小生靈通過文字的形式把它送到我們眼前,這樣一種對科學持之以恒地追求的精神,更是一種偉大的工程。
(三)抓住語文要素來教學。
單元導讀提示語中,比如我們在提到“感受作者連續細致觀察”“進行連續觀察,學寫觀察日記”時,除了課文內容的連續觀察的介紹,還可以講法布爾是如何觀察蟲子的,這種資料網上非常多,也可以從《法布爾傳》中摘取一些文字,再配上圖片,讓學生感到法布爾的鉆研科學精神,為之而震撼。
(四)從課內到課外的遷移。
《蟋蟀的住宅》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選自法布爾的《昆蟲記》。教學這篇課文,需要落實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感受作者連續細致地觀察,體會文章準確生動地表達”,同時也要對《昆蟲記》進行導讀。雖然統編教材把《昆蟲記》的閱讀放在了八年級推薦閱讀書目,但是其有趣的內容和生動的描寫都適合小學高段學生閱讀。況且初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提前閱讀相關名著對初中的學習非常有好處。我們除了完成單元教學目標外,可以加上名著導讀,這樣就打通了課內外的界限,巧妙地從課內閱讀引導到課外閱讀,讓一部分愛讀書的學生充分地學習和發展。
(五)關注作者擬人寫作手法。
課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想一想在表達上與課文有什么不同。明確:擬人,就是將事物當作人來寫,賦予其人的特征。本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擬人手法的運用。作者將蟋蟀當作人,把它稱作“專家”“主人”,把蟋蟀的洞穴說成是“住宅”,里面有“大廳”“臥室”;把蟋蟀的叫聲說成是“彈琴”。
擬人寫法的好處:
(1)這樣寫語言風趣幽默,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使說明淺顯易懂,易于理解。
(2)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了盎然的情趣,而本題所給片段說明性極強,含有較多專業名詞,屬于專業性的說明文。
運用擬人時注意: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必須是出于自己的真情實感;事物本身的特點和人的特點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擬人寫作手法目的明確,借物抒發作者內心情感,從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插圖資料的利用
根據課文中的插圖,找出相應的文字段落,對比課文的第5、7、8段進行賞析)讓學生有個更加直觀形象的認知。插圖的內容是在一片茂密的草叢中,有一只蟋蟀在自己的住宅前面,可能是在建筑住宅,也可能是欣賞自己的杰作。
四、教學設計的不同構思。
下面我們就來賞析一下兩位老師《蟋蟀的住宅》同課異構的不同特點:
(一)新課導入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師,出示甲骨文“宅”,外形像一個房子,運用字理教學,明確宅的意思。并且教授和提醒“宅”字的書空,屋檐寬、底座平、房子穩。接著出示課文《蟋蟀的住宅》中的住宅,最后讓學生質疑課題,說一說自己特別想知道些什么?為什么建造住宅?什么樣的住宅?如何建造住宅?
柳州市的汪潔老師也是利用蟋蟀叫聲導入新課,這種方式貼近課文內容,蟋蟀善于鳴叫,在昆蟲界是赫赫有名的,誰能說說它成名的原因?一是因為唱歌,二是因為住宅。接著出示“臨”字的字形辨析,指導書寫這個生字。揭示課題,書寫“宅”字。教師提問:“宅”一般指人居住的地方,為什么蟋蟀居住的洞穴也能稱之為住宅呢?學生質疑提問,激發學習的興趣。接下去走進課文的具體內容。
(二)教學方式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師很重視關注學生語言感悟的興趣點。首先老師通過對比的方式,尋找蟋蟀和其他昆蟲尋找住宅的不同態度的語句;其次,姚老師用表演和采訪的形式,來感受蟋蟀不愿意隨遇而安地尋找住宅,然后分角色進行朗讀進一步體驗蟋蟀住宅的偉大。重點體會“隨遇而安”和“慎重”兩個詞。第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蟋蟀住宅的圖片和課文語言表達的對應分析,也是進一步感悟語言的有效方式。(陽光充足、小草半掩著門、彎彎曲曲、排水優良,門口有平臺)。看圖片說一說蟋蟀住宅的樣子,最好結合課文讀一讀。最后還有小小設計師的教學環節,課堂上孩子們上臺展示表演投入,學生感覺十分有趣。
柳州的汪潔老師關注本單元的人文主題“處處留心皆學問”,采用追問的形式,不斷帶領學生走近文本,探究語言的魅力。關注作者的表達方法。我們先運用查工具書,換詞法理解了詞語的字面意思,又聯系上下文又更深入地理解了“慎重”在文中的意思。法布爾通過擬人的手法,用如此生動的表達就把一只對自己的生活有追求的小蟋蟀展現在我們眼前;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關鍵詞的理解,可以用聯系上下文,查找工具書,聯系生活經驗等;關注課外拓展延伸。出示關于法布爾、蟋蟀和《昆蟲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感受蟋蟀住宅偉大的工程以及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之情。
(三)語言訓練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師的生字詞教學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檢查預習效果;課文的理解通過抓關鍵詞“隨遇而安”和“慎重”來感受蟋蟀住宅工程的偉大。其間,老師還采用采訪的形式,讓學生表達“選擇住宅的條件”。尋找關鍵句,體會到蟋蟀怎樣的特點?(聰明、機智、嚴謹、智慧、有才干)。小組合作學習表達:假如我是天才設計師——蟋蟀,我向大家隆重地介紹我這樣設計住宅的思路。讓學生自己當作蟋蟀,介紹自己的住宅的設計特點。
柳州市的汪潔老師課前的預習單利用高效扎實,其中包括課文朗讀、生字新詞、課文結構梳理、閱讀疑問、拓展延伸五個方面。通過分析預習情況,直接展示學生關注的兩個主要問題:
1、為什么要慎重選擇住址?(體會文章生動的表達)法布爾通過擬人的手法,用如此生動的表達,把一只對自己的生活有追求的小蟋蟀展現在我們眼前。
2、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
教師引導學生圈畫出課文重點的詞句,在旁邊批注你的感受。作者是如何進行細致觀察的?也許是:用手觸摸墻壁,發現它光滑的特點;眼睛看得很仔細,發現住宅內部簡樸、清潔、干燥、衛生的特點。
(四)結課藝術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師結課時,采用綜合練習,鞏固字詞。出示語段,讓學生填寫完整。“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常常(慎重)選擇(住宅),一定要排水(優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兒一點兒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這樣既可以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有效地記憶和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可謂一取兩得。
柳州的汪潔老師以資料補充來結課。一是PPT出示預學單預學單上的相關資料補充。感受蟋蟀建宅的持之以恒。蟋蟀可以說是用盡自己一生的力氣,建造出了這樣一個舒適,巧妙的住宅,這樣看來它的住宅的確可以被稱為——偉大的工程。二是推薦讀物《昆蟲記》中這些文章都有———人的味道,人的情感,人的故事。感受法布爾觀察昆蟲的持之以恒。這樣持之以恒的偉大的工程,不止體現在蟋蟀身上。其實,法布爾差不多30年持之以恒對蟋蟀連續細致地觀察,把如此可愛的小生靈通過文字的形式把它送到我們眼前,這樣一種對科學持之以恒地追求的精神,更是一種偉大的工程。
兩節課也有相同之處:一是課前重視預習思路相同。都有預習單,課前做好鋪墊,節省教學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二是教學文本內容選擇相同。兩位李老師都是選擇“蟋蟀住宅的特點”內容來教學的。三是兩位老師都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生字識記、詞語積累和書寫訓練。
當然,語文課堂教學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于這兩節課我提一點小小的建議。一是兩位老師的板書都是使用板貼,雖然使用板貼節省時間,美觀,但是我建議老師最好自己書寫板書。特別是生字的書寫指導,老師一定要親自板書,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漢字書寫的規律和運筆方式。黑板板書,最好也自己親筆書寫。二是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和提問的時間有點多,我們可以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理解,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欣賞語言魅力。三是關注文體意識,《蟋蟀的住宅》市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教學中可以關注說明方法,如列數字(九寸深,一指寬),作比較(蟋蟀建筑住宅兩個多月和作者僅僅觀察兩個小時就不耐煩)、打比方(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等。
以上的點評僅僅是個人的一些看法,觀點也不一定正確,僅供兩位老師參考,敬請劉老師和各位語文老師提出批評和建議。遠程觀評課,異地教科研。希望通過這一次的網絡教研聽課、評課活動,我們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在交流和碰撞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2
《蟋蟀的住宅》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贊許的。
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嘗試“自主探究,點撥啟導,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鉆研文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運用,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1、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質疑。
在學生細讀課文,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懂的文字旁邊寫上見解和感悟。標記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問題。小組交流并解決問題、老師歸納關鍵疑問。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老師歸納出具有共性的重點問題。如:法布爾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稱作“巢、洞、窩”,而是把它稱作“住宅”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是怎樣選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點?蟋蟀是怎樣挖的?他的住宅為什么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
我循著作者的思路,帶著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住宅做進一步的了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情感的升華水到渠成,而不是給學生一個“偉大工程”的結論,要學生去論證這個結論。這樣就極大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真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究。
2、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
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我是非常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讀的方法。
比如在聯系上下文讀、對比讀中抓住關鍵詞品“隨遇而安”。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這一點和大多的昆蟲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蟲又是如何做的呢?誰能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讀課文的體會說一說“隨遇而安”的意思?反復讀“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一句,你還能體會到什么?
在讀思議結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讀寫遷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間的不同含義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教師創設情境,請學生“聽話想象”,蟋蟀會唱些什么呢?孩子們浮想聯翩,一個會勞動會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們心上。課外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這都是在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正因為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課堂顯得和諧并充滿生命的活力。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3
這是一篇說明文,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住宅地址的選擇、蟋蟀的住宅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贊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本節課教學重點是住宅的特點和怎樣修建這兩部分。
1、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安排介紹蟋蟀的相關知識背景,設法激起孩子的學習興奮點。同時根據“住宅”這個詞語的運用,引導學生理解整篇課文中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初步感知作者對蟋蟀的特殊感情。
2、讓學生在反復的讀課文和預習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每段的大意,然后小組交流討論后,可以把課文分為幾部分,引導學生整體感知這篇課文。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概括課文的.大意時,有些難度,需要老師在引導上下功夫。
3、對于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圍繞著“隨遇而安”這個詞語展開,首先讓學生說一說這個詞語的意思,然后,在課文中找到這個詞語,想一想,“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然后,逐步引導學生思考蟋蟀選址的特點。這部分的學習較為容易,學生很好理解。
4、對于蟋蟀住宅的特點,這部分的學習概括難度較大,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讓學生反復地讀這一部分的內容,然后再在小組里討論,學著用一個詞語概括,然后把概括的詞語寫在黑板上。這種方法,學生都很積極,找了很多的詞語,基本上都概括出來了。有些較為隱蔽的特點,引導的基礎上再進行補充。當然,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很活躍,但是,需要老師很好地控制課堂秩序。對于這一部分,還要提到的就是語言的生動活潑,這里需要老師較高的基本功,語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這里擬人句的運用,都是學生日后寫作文可以用到的。
5、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我認為有些課文,我們很難把它完全地分為幾部分,比如說《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我經過反復地推敲,查閱了相關的參考資料,我認為,這篇課文的前面一部分和后面一部分內容很難進行嚴格的劃分,這樣在整體感知課文的時候,學生理解就存在困難。最大的困難
還是情感方面,我認為,現在的小學生很難理解當時作者寫文章時候的情感,因為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興趣、愛好也產生了變化,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很難深入體會。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4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贊許的。
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文中的題目比較新奇,引用課題質疑來引起懸念,激發閱讀興趣。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系及區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從“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并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點。此文不僅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課文中的語言乍看平實,其實文章涵蓋著作者濃濃的情懷。我讓學生多次找出擬人句并重點地指導朗讀,訓練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愛昆蟲、熱愛自然的教育。
3.通過重點詞句學習語言。文中許多詞語和句子都寫得別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們不一樣,不肯隨遇而安。”這句話我要求學生們反復閱讀,運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結合體會段中的“臨時”“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之毫不可惜”等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再如:“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引導這句話時,我給學生設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說成是“住宅”,而且還說是個“偉大的工程”你覺得是不是有點夸張了?從而又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特點來感受蟋蟀的聰明才智和建造出這樣的住宅簡直是一個奇跡,所以說它是偉大的.工程一點也不夸張。
4.最后,我把課堂拓展到課外,讓孩子成為蟋蟀住宅的建造者,再給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議。并且在課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來閱讀。覺得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把《蟋蟀的住宅》一課作為起點,再多接觸一些科普文章。這樣他們既能夠增長課外知識,又能夠鍛煉讀書潛力。從而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從“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并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其實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地位。而我則顯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為這語言乍看平實,其實是涵蓋著作者濃濃的情懷。當學生找出擬人句時我沒有重點地來指導朗讀,失去了很好的語感訓練機會。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學,我一定要加強對感情的體會和朗讀指導,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自然的教育。
三、不足之處
由于時間限制,在閱讀上用的時間不夠。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課文中的那只可愛的小蟋蟀,請你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住宅”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檢驗學生了解蟋蟀住宅特點的情況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出示蟋蟀圖片,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說一說對蟋蟀的了解并揭示課題。接著初讀課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樣子。然后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的修建過程,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最后拓展練習: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短文。寫出這種小動物的特點。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5
在本學期聽評課的第二周,我聽了畢xx老師執教的《蟋蟀的住宅》,下面簡單談談我的想法。
畢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探究,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教學效果明顯。教學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傳授與給予的過程,對教師來說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并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習探究的方法和培養自我探究的能力。
首先是注重學生理解詞語能力的培養。
畢老師在學習課文時,對于理解重點詞語“隨遇而安”一詞時,采用了聯系上下文的讀書方法找出重點句子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內容,效果俱佳。
其次是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自學探究階段,學生默讀課文時,畢老師注意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便于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
再是側板書設計巧妙、重點突出。
畢老師的板書也是經過一番心思設計的,主板書板塊雖然有些全面聚到,但是她的側板書“偉大的工程”卻是突出了學習本文的重點,這與蟋蟀柔弱的建造工具“前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凸顯了蟋蟀建造工程的偉大,更易于學生理解文本。
最亮點的還是聊天對話賦予新意。
在教學中,畢老師設計的假如我是一只昆蟲,我與蟋蟀的聊天對話,讓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感到非常有趣。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一大亮點,這種趣味性教學值得我學習借鑒。
畢老師的這堂課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學的習興趣更為濃厚,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充分發揮了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6
今天上午,隨校長、教導主任一道聽了本學期新進我校教師的課,這是一堂精彩的語文課,讓聽者如沐春風,拍案叫絕,故記之。
首先,這是一堂辨識度很高的語文課,散發著濃濃的語文味。從理解課題開始,刪繁就簡進入正題。出示蟋蟀圖片,認識蟋蟀又叫蛐蛐,學生的興致馬上來了。未成曲調先有情,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抓住第一自然段句子中的關聯詞進行教學,“不光……還……”,還可以換成哪些其他的關聯詞語?學生找出“不僅……還……”“不但……而且……”“既……又……”從課文內容上看,主要側重于前面還是后面?這樣的教學顯得扎實有效。平時,關聯詞語教學往往不夠重視,采用替換教學,對相近的關聯詞語進行了鞏固與運用,成功串起“珍珠”。認識著名作家法布爾以及他的《昆蟲記》,讓學生做一個粗淺的了解。接下來是初讀課文,一般來說,初讀課文需要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比較具體的提示:第1自然段,蟋蟀出名的原因;第2-6自然段;第7-9自然段。這種方式,可圈可點,便于學生操作,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讀書的目的明確,這是對學生整體把握能力的訓練。檢查字詞教學,重點講了蔽、懼、搜、毫四個字,選擇這幾個字,是頗一番思量,因為都是平時學生易錯字。接下來,教學蟋蟀住宅的特點,抓住句子進行教學,如:蟋蟀在平臺上彈琴,其實是蟋蟀在鳴叫,把它說成是彈琴,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說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著蟋蟀活動的圖片,一共三幅圖,分別是享受美食,做游戲,欣賞風景,運用擬人句來說。這個環節的教學,是學習課文表達方式——擬人的手法,以課文為例,進行學習遷移運用,舉一反三。而且,從內容上都是講蟋蟀的活動,與課文內容有機結合,并不突兀。最精彩的要算讓學生變換人稱方式來進行介紹。“大家好,我是一只小蟋蟀,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這個環節的教學,體現了老師的教學理念:創設語言表達的情境,把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匠心獨運,令人贊嘆。
其次,老師具有很強的指導藝術。蟋蟀的隧道長九寸時,九寸是什么概念,學生還真的不知道。因此,老師講解,告訴學生一寸3厘米左右,9寸就是30厘米左右,用手比劃長度,讓學生很直觀形象感受到其空間的大小。在教學“半掩”這個詞時,讓學生上臺演示關教室的門,什么叫做“半掩”,趣味盎然。老師把蟋蟀住宅特點的學習與感受蟋蟀聰明能干結合起來,比如,隧道為什么要傾斜的?為什么要朝著陽光?整個過程,指導細致,有條不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成長進步是明顯的,就是老師之功。在老師的心中,環節的設計目標指向非常明確,為什么要有這個設計?做到有的放矢。這樣的教學時樸實的,也是扎實的。不花哨,但是很實用。老師教學處理,做到詳略得當。重點教學第5段,舍得花時間,濃墨重彩,精雕細琢。而第6段教學,就一筆帶過。一篇文章,要選擇最有價值的教學內容來教,千萬不要面面俱到,要學會取舍。
第三,老師教學過程如行云流水,感覺舒服。朗讀指導令人耳目一新。科學小品文比較枯燥乏味。老師通過指導朗讀,在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蟋蟀聰明能干以后,讓學生讀出這種感覺。讀中理解與感悟,讀中積累,比如讀出排水優良的感覺;讀出隱蔽安全的感覺。帶著感覺去讀,讀出的味道就不同了。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說,這堂好課,有什么缺憾的話,那就是改變人稱,讓學生介紹蟋蟀的家這一個環節。兩個學生都上臺講,欠缺的是,雖然特點講了一些,但是有好一些沒有講到,課文中的詞語運用的也比較少。如果,老師在教學時候,能夠有機板書重要的詞語,讓學生有所憑借,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讓學生借助語言的“橋梁”,講起來就會順暢些,而且目標指向也更加明確:一是要講出住宅的特點,二是要運用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在語言表達的時候,要注意避免空泛,胡亂講一通這一弊端。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7
一、教學預設不完善。課堂是學生主宰的、充滿變化的課堂,教學時教師的教學預設不完善,加之機動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應對課堂中出現的突發情況,造成課堂教學膚淺,學生感受理解不到位。
二、課堂欠缺教學主線索。在學生具體研讀中,教師沒有及時地把學生引導到重點詞句的研讀感悟上來。例如在蟋蟀住宅的選址上,沒有就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的個性展開想象、理解、體會、沒有在其他昆蟲和蟋蟀的強烈對比中,突出蟋蟀的鮮明個性。同時,在蟋蟀住宅的大門和平臺的理解上,也沒有達到深刻體會作者細心觀察,有優美詞語、準確詞語正確表達出的教學目標。
三、教師導向性語言不明朗。容易造成學生不能理會教師的意圖,學生的`一些思考成果不能很好表達。例如在叫學生談談讀完作者的精美準確用詞后,直接引導學生說說對自己今后寫作的啟發,或許學生以后對用詞的慎重與講究更加深刻一些,同時也有細心觀察的耐心。
四、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需要加強。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引路人、合作者,所以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要加強應變能力培養,隨時能夠做好課堂的掌舵人。
五、教師生字教學與指導教學有效性需要提高。教師要在關鍵時刻,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最有效地指導,并提供給學生練習的機會。這樣學生的雙基才能在課堂上得到有效落實,學生的能力才會提到明顯的提高。
六、教師對教材的組織與處理要加強研究。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有效載體,教師對教材的解讀,處理,直接關系學生的學習成效,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在有限的教材中,找到一個最佳的突破點,挖掘教材的深層內涵,引導學生由面到點的學習,爭取在課堂上,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8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經典的科學小品文。
今天用了兩個課時跟孩子們一起把課文學完了。從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仍堅持"讀議結合,以讀為主"的原則,把大量時間放在了引導學生讀課文上面。
根劇課文的層次,或以自然段為單位,惑者按照意義段來讀,拷慮到教學時間不寬裕,在朗讀要求上沒有題出過高的標準,只是強調要讀鑿鑿、讀整齊。讀完之后,讓孩子們議一議段落的基本大意,如此做是為了訓練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議了段意,通常會由我題出一個問題,讓學生發表各自的見解。
如讀完本課前第二自然段,我設計的問題是"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是什么?跟其他動物相比,蟋蟀的做法體現了什么?",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排水優良"、"有溫和的陽光"、"不肯隨遇而安"、"慎重"等關鍵詞,在集體探討了隨遇而安、慎重兩個詞語的意思之后,孩子們對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和講究程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而后再讀課文,感覺就明顯不相同了。講到蟋蟀住宅的特點時,根劇課文的表述,我跟孩子們一起在黑板上畫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圖,洞口的位置在哪里,平坦的平臺以及九寸深、一指寬的遂道,都被直觀呈現了出來。我感覺如此做效果不錯。
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讀課文的一個要點。可惜的是由于時間關系,這部分內容講得有些局促,對教材的挖掘不太夠,只要點幫助孩子們理解了前足扒土、后足踏地、兩排鋸推土等內容,缺少了對蟋蟀幼弱與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對比,也沒能對作者細至入微、極富耐心的觀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說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了。而這個是本單元教學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對這兩個課時總的自我評價是:教學目標達成度低,教學效果不理想。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9
潘教師抓住了題眼“住宅”,在讀寫遷移中理解“巢穴”“住宅”之間的不同含義,引導關注蟋蟀住宅的特點。循著作者的思路,帶著學生梳理出文脈,此環節設計得十分巧妙。
在精讀段落學習中,讓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蟋蟀的住宅做進一步的了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現住宅的特點,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學生情感的升華水到渠成。根據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重點研讀住宅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教師非常重視讀。并在此基礎上,潘老師還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如果你邀請其他的昆蟲朋友來你的住宅做客,你會怎樣來介紹你的住宅呢?訓練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學完住宅樣子之后潘老師還順勢引導學生將上下文聯系起來學,發現段落之間的聯系,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密不可分。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0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作者全文采取擬人化的寫法,到處都能發現作者字里行間透露出的對蟋蟀的喜愛與敬佩之情。當學生飽含著對蟋蟀的濃厚興趣和探求欲望來學習課文時,也就很容易能夠掌握蟋蟀住宅這項偉大的工程了,當然,如此學到的知識也會更深入、更真實,受到的啟發更大。
1.教學效果(思效)。
這節課最大的收獲就是寫法上的收獲,通過課堂學習能夠學以致用,這是最讓我感到欣喜的。
從課文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將蟋蟀的.洞穴說成“住宅”明顯是將蟋蟀當作人來寫,文中像這樣的詞句還有很多,比如“唱歌”“彈琴”“專家”等等,都是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明了作者對于蟋蟀的喜愛之情。
比如,在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中,通過作者具體而生動的描寫,我們仿佛能看到蟋蟀忙忙碌碌的身影,仿佛身臨其境一般。作者為什么能夠寫得如此的生動、具體呢?主要原因在于作者長期細致地觀察,這里就使學生明白,要想把一件事物(事情)寫詳細,就要耐心地、細致地去觀察。我讓學生觀察教室內植物寫出《綠蘿》,將課文學習中學到的觀察方法及其表達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學生寫出來的片段有了明顯進步。
2.教學收獲(思得)。
(1)抓題眼“住宅”,循著作者的思路,帶著學生對住宅做進一步的了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地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在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感悟時,根據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對課文內容作了大膽的取舍,重點研讀住宅特點部分,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是和它們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3)采取讀、思、議結合的方法,品詞品句,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課堂氛圍顯得和諧而充滿活力。
3.不足之處(思失)。
一般來說,這種類型的課文理解起來障礙不大,只要多讀幾遍,就能把課文內容理解個差不多,難度不大。然而,語文課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借助教材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并逐漸學會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就本課教學而言,應該說只是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這一淺層次目標,語言文字訓練不夠。
4.改進措施(思改)。
上課之前,我們往往進行了大量的準備:查找課件,尋找相關資料,準備教學流程,可謂費盡了周折。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充滿了期盼,卻忽略了我最應該關注的群體——學生。所以說,不管是備課,還是課上,還是課下,老師心中都要有學習的主體“學生”,這樣的話課堂會少一些遺憾。
優選蟋蟀的住宅評課稿11
《蟋蟀的住宅》選自小學課標人教版第七冊的第二單元,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課文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之前,我進行了大量的準備:查找課件,尋找相關資料,準備教學流程,可謂費盡了周折,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充滿了期盼,卻忽略了我最應該關注的群體——學生。上完之后,效果卻令人失望,因為整個課堂氣氛太過沉悶。面對此種結果,我靜下心來尋找根由。哦,我沒有把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這節課,留給我的啟示很多很多:
(一),課前預習必須到位,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流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當前學習狀況。這堂課前,因為我認為這篇文章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即使他們預習不好,也不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我只簡單地布置了預習任務——讀五遍課文,疏通文章的'字詞,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可我并沒有認真地落實。結果,上課時,讓學生去選擇蟋蟀的住宅在北岸還是南岸時,當教師尋問可以從哪個自然段尋找到相應的幫助時,積極參與的同學很少。當學生選擇好后,讓學生體會"隨遇而安","慎重"的含義時,主動回答的學生也不多。若上課前教師把預習落實到位,這樣的局面必然不會出現。課上到此,教師似一只折翅的鳥兒,早已無法飛翔。
(二),學習方式必須多變換,才能激發學生潛力。
語文新課標指出"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參與教學,讓學生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應用,實踐語言的能力。這堂課中,教師利用flash課件帶學生去蟋蟀家做客,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說出蟋蟀住宅各部分的特點時,我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進行匯報。
后來,進行"做導游"這一環節時,我又采取了這種探究方式。這種探究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加強合作意識,但也會削弱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養成依賴的"惡習"。若對第一個教學環節采取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可能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教學效果也會更好。正是學習方式的單一,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了束縛,教師的拓展受到了限制。
(三)朗讀形式應多樣性,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情。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享受語文,讓閱讀成為一種對話,讓表達成為一種傾訴,讓思維成為一種習慣。在教學這篇課文,為了讓多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我多次采用了全班齊讀這種形式,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很少采用另外一些閱讀形式,如,分組讀,個別讀,賽讀,范讀,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受到了壓制,讓他們內心的那種驚嘆,那種驚訝無法呈現,可謂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讀這一過程中,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最后,讓學生談參觀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時,必然會水到渠成,答案也會精彩紛呈。
一堂課留給我的思考很多,但這些思考也必然激勵我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