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評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物理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評課稿1
這是一堂實用、有效的物理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教學線索清晰,使學生在感性認識運動快慢的基礎上,層層推進,引出理性需求:既速度的概念、公式、計算。圍繞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突出了速度概念的構建過程。我個人認為,本堂課有以下優點:
亮點一:
整堂課突出體現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那就是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在學生體驗、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的,非常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導入創設情境,學生參加游戲,結果引發學生思考,切入正題。導入環節,涉及到與運動快慢有關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認知沖動,與后續內容的關系上做足文章。通過百米賽跑情景提煉出觀眾和裁判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進行對比,再通過教師的層層設疑,自然引出速度的定義、公式、單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取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逐步生成新的問題,教學效果顯著,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感悟,完全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亮點二:
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勢,把生活中與速度有關的信息整合后,以課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百米賽跑現場”的圖片,情景再現,讓學生仿佛又回到運動會的比賽現場;合作交流速度的概念、公式、單位時,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交流,目標明確;“汽車速度表”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物理就在身邊;用課件逐步展示1m/s=3.6km/h的換算過程既節省時間,又突破重點;平直軌道運行的列車、瘋狂過山車對比鮮明,一下就讓學生分辨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磁懸列車,即拓展資源又進行情感激勵。以上課件的設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課件的運用使教學環節更加流暢的同時,也大大節省教學時間,保證學生在編題解題環節有效展開。
亮點三:
本堂課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活動時間。
本堂課,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的有4次,用時合計15分鐘,分別是:課前導入的小游戲;速度的'意義、單位、公式、的五道題,全體學生分組討論,又分組板演;用物體或肢體模擬勻速運動和變速運動。最重要的一次是編題解題環節:2人編題12人做題8人糾錯。其余學生正式書寫了4道題。由于課堂給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突顯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多人次參與編題解題進行匯錯糾錯,有效的完成了速度的計算這一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幾點建議:
1、注意語言的規范性要用書面語言,地方土語盡量避免。
2、可見要與教學同步課件有一次延緩之處。
3、避免口頭語“那么”
4、合理利用教學時間,學生糾錯后,教師的點撥點到為止,不用過度的強調,這樣可以節省下來達標測評的時間!
物理評課稿2
聽了謝老師講解《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一節內容,收獲不少,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評課內容:
本節課經過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
1、從教學設計上看,本節課是一堂實驗課,主要采取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學生自己動手印象更深刻
2、從課堂教學來看,老師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為主,啟迪學生思維,滲透物理思維和方法。
3、展示了該老師是有扎實的基本功,整個課結構嚴謹,一氣呵成,課堂內容豐富充實,老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本節課堂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節課的具體亮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學習時機。上課的教師充分考慮到物理知識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去體驗物理知識的形成教程。通過類比手段降低學生對抽象概念理解的難度,再引導學生把這些直觀的感性認識進行擴展抽象上升理性認識,最后把這些認識和知識加以鞏固。
2、充分利用教學素材,啟迪思維,教師在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和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為主線”這一原則,現代教學觀要求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盡量還給學生,無論是概念理解,還是方法選擇,都盡量讓學生自己主動積極表述,力爭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豐富體驗,獲取知識,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并在必要之處作適當設疑點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疑點。
3、有效地進行教學調控,教師對調控能力較高,體現在有效地根據學習內容和任務處理教材,教學環節緊湊,教學容量恰當,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教學語言準確、親切,教態自然,整個節的的時間分配基本合理,重點概念突出
4、分組實驗是很好。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由于課堂教學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這也決定著賞評一堂課時,個人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這堂課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可以更接近實際生活,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可以列舉出更多的生活實例,
總之本節課充分運用了類比的研究方法,啟發式教學,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不失為一節成功的課例。
物理評課稿3
朱世軍工作坊第一次送教下鄉活動在海口市第十四中學開展,該次活動我們聽了十四中的蔡海云老師上的《動能和勢能》和榮山中學的陳瓊珠老師上的《浮力》等兩節課。下面是關于兩節課的課堂觀察與診斷分析。
一、關于《動能和勢能》一課的課堂觀察與診斷分析。
1、較好方面
(1)教學目標明確,目標導學效果好。上課一開始老師先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們帶著明確的目標進入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以學案導學,使學生一步步達成學習目標,從而有效落實了教學的三維目標。
(2)重視實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本節有三個探究實驗,老師通過學生分組合作探究、老師演示和學生演示等方式來進行實驗,實驗的結論都是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實驗中學到知識,提高實驗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3)注重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學習。例如,“探究物體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特別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強調實驗用到的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4)自制實驗器材,實驗效果好。在探究“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她用兩個礦泉水瓶從某一高度落下,讓學生觀察放在沙面上的壓力小桌被礦泉水瓶壓陷進去的深度,比較礦泉水瓶具有的重力勢能的大小。蔡老師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用品及實驗室器材相組合創造性設計的本實驗,取材簡單,操作簡便,實驗效果明顯。
2、有待改進方面
(1)學生上臺演示的效果需要改進。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時背對其他臺下同學操作,講解時只講給給老師聽,這時老師并未及時提醒和糾正他。。
(2)老師講得多,給學生討論與思考的時間少,給人有趕場的感覺。
二、關于《浮力》一課的課堂觀察與診斷分析。
1、優點
(1)以游戲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效果好。
(2)教師教態自然,面帶笑容,有親和力。語言表述清晰,語速快慢合適。
2、缺點
(1)關于浮力概念的學習,老師采用的手段不合適,造成學生不能獨立總結出浮力的定義,只好照著書念。陳老師是這樣做的:利用熱氣球圖片讓學生歸納氣體對物體有浮力;利用乒乓球從水中浮起的圖片及演示,讓學生歸納液體對物體有浮力。接著讓學生說浮力的定義。我認為可以讓學生把乒乓球壓入水中,感受有向上的阻力存在,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浮力的定義和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這樣處理可以使學生自己生成知識,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老師介紹測量浮力的方法不夠好。課堂上老師重復講了幾遍如何測量浮力,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明白。這里老師的引導方式可以換一下,例如讓學生手托著物體,讓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示數的變化。問學生手對物體向上的托力怎樣計算?引導學生用類比的方法理解浮力的測量方法,效果肯定會好得多。
(3)時間安排不合理,老師講的太多,造成學生動手實驗的時間過短,也沒有時間給學生一定的練習隨堂檢測學習效果。
物理評課稿4
周老師以我校的《以學習單為抓手的教學模式,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中得以充分發揮。周老師在課堂中以學生預學的基礎上展示,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使教學得以提升。
周老師以檢查學生的預學,回顧力的三要素,力的測量工具,力的單位等知識,并適當安排幾道練習題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然后引出新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周老師三次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模式展開,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樂趣。周老師并在黑板的右上角以小組比賽形式給他們打分。調動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在課堂上使學生各種能力得以鍛煉達到教學的目的。
在講到力的作用點時,周老師讓學生親自體驗力的作用點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讓學生去推門和開門,身體力行地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習知識提升到應用的層面。周老師注重知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避免了只說理,缺乏實際操作的教學形式。同時也激發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在講如何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時,先讓學生展開討論,然后讓學生上臺板演,師生共同評價。培養了學生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最后,周老師以思維導圖歸納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這節課周老師語言親切,教態自然,做到精講精練,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出學習以學為主的一堂好課。
物理評課稿5
今天在××中學聽了王老師的《電學實驗復習》一課,王老師首先讓學生利用基本元件,完成任務單上的任務一,每個小組都能較好的歸納出電學中的幾組實驗,進行了電學部分實驗的系統復習,歸納了電學最重要的實驗,如: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等等。還特別歸納強調各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實驗時的變量控制等等。
整堂課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層次、脈絡清晰。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高,過渡合理順暢。課堂中組織學生討論,練習鞏固,敢于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例如:每個題目都會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再讓學生起來解答。也注重學法的指導,如:講解實驗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如何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來保持被測電阻的電壓不變(突出變量控制的應用)。
唯一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王老師的言語再精煉一點就會錦上添花了。
物理評課稿6
一、教師教態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杜教師的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自由的師生的關系。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物理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這節課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合作探究,學生主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后呼應。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作業的設計精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2、體現“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觀,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體現新育人理念)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出教學表演的“舞臺”,成為學生活動的“導演”,敢于讓學生探索、體驗,給了學生以最大的自由運用和探索規律的開闊的地帶。體現學生主體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新觀念。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具有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性特征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四、教學建議。
加強板書的設計。
物理評課稿7
周四聽溫從跑老師的公開課——《動能和勢能》,讓我受益匪淺。溫老師設計的每一個實驗,語言的每一處銜接,選取的每一個事例,都顯現出溫老師的匠心獨運。整節課深入淺出、氣氛輕松活躍、師生積極互動、達成教學目標。
溫老師課上得生動,以實驗為載體,通過學生的觀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教學過程中有多次的實驗、討論、發言、展示,充分展示了課堂的豐富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活起來了。
溫老師通過飛機在空中飛行的錄象,輕松的引出運動的飛機具有做功的本領,再通過各種事例說明能量的存在和形式;再通過影響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實驗,與學生巧妙的互動中,讓學生體會出動能、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使得動能、勢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活動就很容易進行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在教學中的滲透,使學生再次鞏固了這些實驗探究方法。學生的分組實驗、老師的演示實驗,都緊扣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從概念感知到建立概念到概念形成到鞏固概念,給我以后上概念課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啟發。
這節課充分展示了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魅力,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評價這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從教師的主導作用。溫老師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激勵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學生一起分享探究活動成功所帶來的快樂。例如上課一開始,溫老師通過演示小球過山車的實驗,引發學生回答知道的能量,學生紛紛搶答,一下子回答出了很多形式的能量,溫老師在黑板上做了記錄。然后告訴學生,我今天也準備了幾種能量,讓學生分類。學生通過分類巧妙的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表現出了溫老師高超的組織教學,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從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理念,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在課堂學習表現積極,學生學習投入度達90%以上。在這節課當中,學生積極配合,主動學習,動手動腦,主動探究,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說明溫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
三、從教育的本質,“教書育人”,關注所有的.學生以其發展。例如學生討論發言時,溫老師即關注到前面的學生,又注意到后面的學生,即照顧的女生,又考慮到男生;巡視指導實驗時,溫老師參與到每組學生中和他們交流討論,并及時用激勵性語言給與肯定,如“你真厲害!”、“真了不起!”、“你們表現的非常出色!”。這樣增強了所有學生的學習勇氣和信心,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大面積提高。
當然針對整堂課上一些細節的表現上,我個人認為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本節課容量太大,教學時間達45分鐘,課堂結束有點倉促,對于《動能和勢能》可以分成兩節課完成。
當然瑕不掩瑜,這并不影響溫老師在這節示范課上所展示個人風采與魅力,正因為有了溫老師這樣夯實的基礎和獨特的技巧,尤其是學生的積極參與與互動,使這節課依然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物理評課稿8
一、整體感覺
首先本節課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學生的只是與能力能同步發展,而且探究的過程中實事求是,講求實效。其次,教師雖然年輕但成熟老練,基本功扎實,組織引導,合作交流,激勵都很到位,課堂生動真實。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關系。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xx二中的物理教學也采用了“學案式”教學手段,設計依據物理新課標中讓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整個設計完整,緊湊。
此外我個人還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就是在學案的設計中,應該按照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重點的“重力大小影響因素”實驗探究應該放在第一頁上面,邏輯順序稍微欠缺點。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新課引入引人入勝
教師用多媒體投影出四張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有何共同點,從而引出新課。
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讓學生從上課一開始就處在濃厚的興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教學過程中有效地互動,合作交流,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有助于發展學生評價、判斷能力,有助于他們建構知識,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傾聽、交流分享的技能意識。
3.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展示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鼓舞人心。此外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體特征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三維目標有機的結合,充分體現出新課程理念。
4.作業的設計精巧
作業中不乏有生活現象用我們物理只是加以解釋的題型,將我們的科學知識緊密的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教會學生學以致用的本領與技能。還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處1、值得學習的'地方:
(1)課前材料整理。
對串并聯電路中電流表的使用做了分組探究安排。讓學生對實驗技能有了進一步的掌握,通過設計電路圖、實驗串并聯電流的測量,讓實驗課教學的正常開始。
(2)學生的討論組織有序
充分利用小媒體的直觀性教學。將學生對電流知識理解偏差給予分析、討論和交流。同時再設計相似的習題對學生進行鞏固、加深。做到了習題的精選精講,講練結合,注重科學知識的重點落實,難點分解和突破,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值得商討的地方:
在教學中,應一個知識點多題型變換,以充分暴露學生的各種錯誤思維。多留些時間給學生們動腦、動手,自己找找錯誤的地方,糾正學生自己存在的定勢思維問題等等。
物理評課稿9
今天上午聽了楊老師的公開課《力的合成》,總體來說,這堂課上的很成功。在對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將“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合力與分力滿足的)成功地轉化為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引導的”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教學的要求符合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整堂課教學設計和教材處理也符合各學科學特點,重點突出,難點處理得當,具體而言,在這節課中,有幾點特別的閃光點,也是我今后值得學習的地步。
一、引入過程。由學生已熟知的“曹沖稱象”的故事引入,大象的質量等于石頭的質量體現“等效”的思想,方便學生理解;再舉例,讓學生體會力也是可以等效的,并引出合力、分力的概念以及合力、分力是一種等效替代的關系,受力分析時不能說物體既受分力作用又受合力作用,此過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讓學生理解“等效思想”更透徹。
二、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時,楊老師先故意提出自己的錯誤猜想,讓學生質疑從而引導學生敢于猜想和假設,增強探索意識,同時讓小組內交流、合作、分析,不僅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團隊協作的意識,小組討論,讓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這符合新課改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三、學生小組實驗,老師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糾正,讓學生對出錯的地方印象更深,師生互動積極,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體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思想,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恰當:
①利用圖片給學生直觀刺激,印象深刻。
②利用投影儀展示學生實驗結果,分析其中處理不當的地方和該注意的地方。
③結合實驗利用DIS系統分析數據,讓學生體會認識更精密的儀器和學科技可以是我們的實驗結果更加精確,減少誤差,從中體會科學研究的樂趣,社會價值和必要性。
物理評課稿10
馬老師上的是蘇科版教材八上第四章第三節《凸透鏡成像規律》這一內容。“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課堂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生為本、以解決問題為線、以啟發探究為主,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發現、總結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設計合理,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堂課學生活動積極、氣氛活躍,課堂整體有序,活而不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堂不折不扣的精品課。下面就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對馬老師這堂課的看法。
一、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馬老師設置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環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從提出問題出發,通過設計實驗,系統觀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等過程,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探究活動中主動去體驗、去建構知識,鼓勵學生在交往中學習,在互動中學習。在學習組織形式方面,學生采用六人一大組、兩人一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每一大組有三套實驗器材,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即保證學生能獨立思考,又能更好的加強組內學生間的協作交流,促進了生生互動,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提升了課堂的學習效率。應該說,從情境創設,問題引導,活動組織,實驗指導,討論交流,到規律總結,馬老師始終充當引導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幫助者和激勵者的角色。將課堂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思考、交流、展示、動手實驗,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注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物理課程標準上針對這一節內容相關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 在課程標準中,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并將科學探究列人“課程內容。科學探究既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馬老師充分利用科學探究的各要素,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主動獲取物理知識,領悟科學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探究活動一為例,馬老師先通過學生用凸透鏡互相觀察對方,根據所看到的凸透鏡成的不同的像,讓學生猜想凸透鏡成像的性質和什么因素有關?繼而激發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興趣,然后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所給器材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總結規律,在組內、班內進行交流,并進行師生的評價,將科學探究與物理知識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我對馬老師這堂課課堂教學的兩點看法,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物理評課稿11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組研討周,大家共同聽了解鵬翔、李霞、王景軍等老師的《電源和電流》一課。王校長參與了整個聽課和評課過程。
陳紅靈老師評課:
1、課程內容多,課時無法完成。
2、明確電源作用,用水位差類比,形象易理解,力爭把電源理解透徹。在教學中可以用家庭中常見的水表類比。
謝鵬翔老師從初高中銜接方面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初中教材中有抽水機和電源的類比,水流和電流的對比。
李主任建議大家認真鉆研課標,不要把問題講難。
趙京南提出物理課堂應當多引入生活當中的例子,增加物理課堂的'趣味性。
最后王校長作了總結:
1、重視初高中銜接,建議各位教師把初中教材學一遍,高中教學應該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并清醒認識到,哪些是自己的經驗,哪些是根據已有經驗提出的新問題。
2、教學過程應該是螺旋式上升,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
3、統一教學目標,統一重難點,經常引用生活中的例子進行類比,學生體會到生活當中就有物理。
4、教材整合。教師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王校長就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指導了教材的整合。)
5、教師的語言應該精煉,邏輯性要強。
物理評課稿12
前幾天,學校要求畢業班老師互相聽課學習,我就走進九一班的課堂,認真的聆聽了一節楊瑛老師的物理課。說實話,物理學科對于我這個文科生來說,我上學時就覺得學習的不太好,總認為這門課很難,可是當我聽完楊老師的物理課后,生動的畫面,詳實介紹,使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本課的導入過程中,楊老師通過提出問題和圖片展示來達到復習舊知識并為新課題的提出埋下伏筆的雙重目的,并且以多媒體投影展示的形式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處理新課的教學過程中,她按照科學探究的幾個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組織教學,符合新課標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
老師通過搜集大量的生活圖片作為課程資源并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彌補學校實驗器材的不足,通過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新課的導入處理得很順暢;在新課教學中能按照新課程標準中關于科學探究的幾個要素組織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能力,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數據,讓學生嘗試和體驗評估有關信息的科學性和認識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本課的教學設計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三維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符合新課程的理念,貫穿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一絲不茍、愛護公物的品質。
整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條理性強,突出重點和難點,根據實際情況選用較為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結構比較合理,教學效果較好,是一堂較為成功的九年級物理實驗探究課。
物理評課稿10
在此對這節課做一下簡單的評價和值得我學習、借鑒的地方:
1、從課的設計上看,總體思路較好。基本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發展的要求,緊密結合近兩年中考題的出題形式,特別是在功、功率、效率部分容易出的類型題,把它們分成四大塊,通過創設生活情景,利用大型設備的說明書,設置人或機械的工作情景等,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看到大屏幕上的相關題目,動腦思考討論,并做出相應的解答,讓學生上黑板書寫解題過程,對出現的錯誤或不足及時做出糾正,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題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對學生參加中考將有很大的幫助。
3、從教學效果上看,學生對基本知識能夠掌握,部分學生能夠積極跟上教師的引導,動腦動手,對大部分習題通過自己的分析或和同學的討論,能夠有具體的思路和方法,但個別學生不善于思考和發言,有時候課堂氣氛顯得沉悶,教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語言的煸動性還有欠缺,有待于進一步的鍛煉和發展。
4、提出的建議,知識點的復習再突出、深入一些,習題的選擇上,難易程度要適中,語言表達再精煉些,板書要認真書寫,不要有太大的隨意性,要讓學生發散思維上要有些創新。
物理評課稿13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把學習看作一種快樂,一種需要,在興趣中學習,才會產生巨大的內動力,才會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智力和能力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趙趙老師的這堂物理課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本堂課的幾個突出的亮點是(也是值得借鑒之處):
1、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求知欲,導入新課
趙老師通過一首優美動聽的古箏曲引入新課:關于聲音你能想到什么問題?學生有的說想到了聲音是從哪里來的?有的說人為什么能聽到聲音?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從而引出課題:聲音的發生與傳播,使學生一開始就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通過觀察與實驗,在探究中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趙老師的這節課讓學生動手做了很多個實驗,很多的知識點都是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得出來的,實驗對理解和掌握本節的物理知識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實驗1:振動產生聲音
1)小組活動,一個同學用手拔橡皮筋,一個同學聽。趙老師在學生實驗后讓學生思考:你聽到了什么?此時橡皮筋處于什么狀態?當振動停止時還有聲音嗎?學生通過對這一系列的解答獲得了初步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感受。
(2)老師和學生一起用尺做實驗,分別把尺放到桌邊三分之一處和三分之二處拔動讓學生聽并提出問題:你感覺的是什么?學生勇躍的做實驗并積極的回答,哪處的聲音大,哪處的振動時間長,哪處振動的幅度大等等,既讓學生再一次的體驗了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又解決了課堂測試中的題,也為下一節課聲音的強度埋下了伏筆。
(3)讓學生觀看錄相鼓的振動帶動鼓上紅色小球的振動,從視覺上感受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4)敲動音叉,觀察能不能看到振動,看不到怎么辦,在學生想辦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對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加深了印象。
(5)用手去捏自己的喉嚨說話,感受聲帶的振動。
通過這多種教學活動,有效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學生在積極參與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
實驗2:聲音靠介質傳播
①固體能傳播聲音,讓學生兩人一組,一個人敲桌子,一個人俯耳聽,再把桌子拉開一條縫再重做此實驗,得出結論固體能傳播聲音。
②液體能傳播聲音,教師準備了一個水槽,讓學生在水槽里撞擊石頭看能否聽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③真空不能傳聲,電腦演示讓學生觀看,先將玻璃罩內的電鈴開關打開,可以聽到聲音,然后用抽氣機抽氣,在抽氣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聽聲音大小的變化,隨著空氣不斷地被抽出,電鈴的聲音將越來越小,然后再慢慢的放入空氣,又可以聽到電鈴聲越來越大,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如果我們能把玻璃罩中的空氣全部抽出,使玻璃罩內變成真空,會是怎樣的情況呢?從而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實驗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快慢
電腦演示聲音在各中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并出示一組在聲音在各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的數據,讓學生從中得出聲音在固體氣體中誰傳播得快。
通過以上這一系列的環環相扣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趙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獲,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教師的基本功扎實,板書條理性強,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的關系,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地對科學的實驗和知識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學鋪墊。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出教學表演的“舞臺”,成為學生活動的“導演”,敢于讓學生探索、體驗,給了學生以最大的自由運用和探索規律的開闊的地帶。體現學生主體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新觀念。
4、教師工作態度認真,課前準備很充分。
(1)課件上下了很多工夫,素材多,字號大,讓班級最后一排的學生也能看得清。
(2)課前準備了很多實驗用具供學生活動實驗用。
(3)課前準備了難易適中又有所拓展的當堂測試。
本節課不太完美的地方一是針對新知的訓練少,在探究完每一個知識點后教師口述或電腦顯示幾道相關的題讓學生搶答會更好的,盡管最后有一頁的當堂測試,由于前面的教學內容及活動多學生不能當堂完成;二是課堂小結是必要的,讓學生總結完本節課的收獲后再發測試題比較好,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本節的知識點的印象
物理評課稿14
陳老師的課堂從金屬鈉和水反應的實驗導入,既吸引興趣,也為本課題教學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載體。在課堂中陳老師充分運用好了這個載體,從實驗現象、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等方面層層遞進,深入剖析,解決知識技能的教學外,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之后用彎曲的`鐵絲,向學生展示僅在形狀、大小等指標上發生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并沒有新物質生成。之后通過對比鐵銹的性質、砝碼生銹以后不能繼續使用的特點,說明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陳老師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逐層深入揭示本質,得出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并且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認知來舉例,加深理解。
在說明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之后,陳老師又做了兩個演示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的燃燒、鎂帶與稀鹽酸的反應。不僅向學生展示了神奇的化學實驗現象,而且利用學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實驗上的這個時機,說明了化學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實驗前、實驗進行中、實驗結束后的觀察,解釋這類變化的屬性,從而提出化學變化常伴隨著的現象,以及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之間的聯系。
經過演示實驗,學生們情緒高漲,老師又交給學生兩個任務,區別水和酒精、讓一張紙發生變化,從任務當中歸納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這兩個概念,過渡自然、流暢,概念交代清楚、明晰。
整堂課聽完之后,總體感覺很舒服,一氣呵成、渾然一體,有很多地方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非常值得學習與回味。
物理評課稿15
翁老師的這節課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各個細節方面考慮的十分周到。實驗器材都是自己親自準備,非常細心。
本課首先用一個生活的事例引入,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了光的復習的學習情境中。很快提出本節課的主題,簡潔明快。并明確指出本節課是要復習光現象中的三個知識點,給學生一個更加清晰的.學習目標。
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富有特色:
(一)、是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實際;
(二)是具有一定的獨創性;
(三)是層次、脈絡清晰;
(四)是實際運作有效果。
整堂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教高,教學設計上,重視情景設計,善于從生活中挖掘教學資源,與生活密切聯系,過渡合理順暢,教學過程中處處關注學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效果:
1、教學基本功教態自然、莊重,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語言準確清楚、說普通話。運用教具,操作熟練。板書質量有待提高。
2、教學效果好。翁老師的這堂課重視培養學生的雙基能力。學案采用邊教學邊練習的方法,每學完一個知識點后,馬上跟一個同步訓練。這樣,能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并形成基本能力。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對于每個知識點都進行了情景再現,畢竟學生記憶已經非常模糊,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記憶,加強復習效果。老師對整個知識點進行了細致的點撥,做到了細致有效的復習。
本次課堂中,學案教學在其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以學案中的知識點為基礎,展開對本章的全面鞏固,在關鍵部分老師又利用學案加以開展。
當然,這堂課也不是無懈可擊的。
【物理評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評課稿05-07
初中物理《壓強》評課稿06-06
物理評課稿(精選17篇)01-18
物理評課稿(精選20篇)02-01
物理評課稿(精選29篇)09-27
高中物理評課稿精選06-02
初中物理評課稿范文06-02
物理評課稿(通用20篇)10-07
物理評課稿(集合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