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碑》評課稿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豐碑》評課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豐碑》評課稿1
李季老師講的公開課《豐碑》,是小學語文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第11課。本單元的主題是“紅軍長征”。這課是本單元開篇課文,對學生了解紅軍長征這段歷史起到了鋪墊和導引作用。因此,本課在本單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李季老師經過細心地備課、耐心地試講、誠心的展示,為我們上了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很好的達成了本節課的教育、教學目標。我對李老師的課的總體評價是“一線四點”。即:以“情感為主線,有四大亮點”。
“一線”是以“情感”為線索展開教學的。
李老師這節課從上課伊始就緊緊圍繞“將軍的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層層深入,逐步展開教學,進而挖掘出本課的中心。其實本課有一明一暗兩條主線:“明線”是將軍情感的變化;“暗線”是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明線”是為“暗線”服務的。即:寫將軍情感的變化,就是為了襯托出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精神。這是典型的間接描寫手法,在本冊書中僅此一課。將軍的情感變化是這樣的:先是將軍的擔心——然后是將軍的發怒——再后來是將軍愣住了——最后是將軍的敬佩。寫將軍的擔心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的條件和環境十分艱難、十分惡劣。為軍需處長被凍死做鋪墊;寫將軍的發怒、將軍愣住了,使學生直接體會、感受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精神,以及學習間接描寫的寫作方法!最后寫將軍敬佩的情感,是為了升華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精神——是一座晶瑩的豐碑!李老師抓住了將軍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展開教學,說明李老師對本課的把握、理解非常到位、非常的精準。課備得很細,選的切入點也很恰當。這就為本課的“教”與“學”確立了明確的目標。就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融合為一體,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圓滿的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鋪平了道路。
四大亮點:
亮點一: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李老師的這節課,讀貫穿整節課的始末,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學生分段接讀課文、默讀、教師的范讀、師生對讀、學生朗讀、齊讀等。李老師的讀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而讀,如:學生的分段接讀,默讀等。這種讀,是基礎的讀。二是為升華情感和拓展而讀。如:教師的范讀,師生對讀等,這是高層次地讀。前者的讀,是為走進文本而服務的;而后者的讀,是為走出文本而服務的,是把讀作為一種能力來訓練、來培養的。李老師對讀的處理很到位。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形成了能力!充分發揮了讀的作用,體現了讀的價值。
亮點二:多媒體運用恰當,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例如:課前李老師播放的紅軍長征爬雪山的視頻畫面。為學生理解課文打下了情感基礎。再如:課中李老師把書中插圖(描寫軍需處長被凍死的場面)用多媒體展示出來,我覺得這兩處的多媒體運用非常恰當。李老師課件的運用就是為教學而服務的,做到了課件與教學融為一體,相輔相成,解決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間和空間上的問題。學生通過課件,能很好地理解和體會到:紅軍長征中,在冰天雪地里,缺吃少穿,隨時都有犧牲的危險;能夠理解和體會到軍需處長為了戰友們舍生忘死,把棉衣讓給戰友們,活活被凍死,最后化為晶瑩的豐碑。這兩處課件的運用,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運用恰到好處,為教學助力,特別的到位!可以說是好鋼用在了刀刃上。課件,該用的必須用,不該用的堅決不用。現在,課見濫用現象非常嚴重。而李老師的課件運用,為其他教師使用課件起到了示范作用。
亮點三:讀寫結合,體現語文特色。
我們知道閱讀和寫作是不分家的。把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是語文課的特色之一。李老師的這節課體現讀寫結合教學環節有兩處:一處是在理解課文品詞析句時,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相關語句,并寫出自己的體會或感受;另一處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把握中心之后,設計了小練筆:“你想對軍需處長說什么?”這兩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既體現了語文課的特點,又體現了李教師大語文教學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讀寫是一體的,有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重視閱讀而忽視寫作這是錯誤的。而李老師把閱讀與寫作密切地結合在一起,使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凸顯了語文的特點和特色!李老師在訓練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又訓練和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了潛移默化,事半功倍,水到渠成。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亮點四:板書畫龍點睛 錦上添花。
李老師的板書是文字、板畫式綜合性板書。一座高大的墓碑,上書:軍需處長,舍己為人。下方是將軍的情感變化。這個板書,既顯示了課文的內容,又揭示了本文的中心。簡潔、明快,一目了然,美觀大方,切合文意。這一板書,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整節課來講,就是錦上添花!
不足:學生的配合不是很好,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
《豐碑》評課稿2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馬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馬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淀,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內容;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馬老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里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并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馬上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
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馬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么?”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馬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豐碑》評課稿】相關文章: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