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的教師講話稿
各位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題目是“開卷有益”。開卷有益,意思是讀書總有好處,這里“卷”指的是“書”的意思。這個成語出自宋朝的一個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喜好讀書,于是便命人搜集和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編一部具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典籍。他自己規定,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當時有人認為,皇帝在處理國家大事之外,每天還要閱覽這部大書,未免太辛苦了,勸他少看一些。宋太宗說:“你們不知道開卷有益嗎,我并不以此為辛苦,我能從書中得到不少收獲。”一年之內,宋太宗就全部看完了這套書,這部書后來叫做《太平御覽》。
宋太宗說開卷有益,說得多好!書籍是人類社會實踐和生命智慧的總結。讀書,從本質上講,就是讀者的心靈和上下古今的偉大智者的心靈進行對話。讀書能讓我們了解歷史,了解自然,了解社會,了解人生……
這里我想跟大家說說世界上的一個最奇特的民族,最有智慧的民族,他們創造了太多的奇跡,以致現在世界各國很多人都在探索他們成功的經驗,這個民族就是猶太民族。
有這樣一句話:智慧掌握在猶太人的腦子里。為什么呢?因為猶太人是最愛讀書的民族!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親就會讀《圣經》給他聽。而每讀一段后,就讓孩子去舔一下蜂蜜。當小孩子稍微大一點時,母親就會取出《圣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經》上的蜂蜜,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明白——書甜如蜜。讀書就像蜜蜂在采香甜可口的蜜一樣,當你打開一本本書,就像來到了充滿歡聲笑語的樂園。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猶太人平均每人的讀書量高居世界各國之首,平均每人一年64本(上海在中國排名第一,也只有8本,全國平均則不足1本)。熱愛學習,崇尚讀書的氣氛在猶太民族中蔚然成風。由于猶太民族有一以貫之的重視讀書、重視教育的傳統,使該民族在長期的顛沛流離中不斷涌現出優秀的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和一流的經營者,如:馬克思、愛因斯坦、達爾文、貝多芬、畢加索、巴菲特……在全球只有1500萬猶太人,在世界總人口中只占0.3%,而全美10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猶太人占一半;全美名牌大學教授,猶太人占三分之一;美國的億萬富翁中,猶太人占三分之一……猶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與他們自小培養讀書的習慣、全民崇尚讀書的風氣密不可分。
我國古代詩圣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孔子讀書破萬卷,編寫修訂了《詩》與《書》;司馬遷讀書破萬卷,寫成了《史記》彪炳千秋;李白讀書破萬卷,斗酒詩百篇;紀曉嵐“飽覽群書,徜徉書海”,方得“天下第一才子”稱號……我們的無數先賢也都是從“開卷”那里得到了最大的益處。
我們都知道歷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幾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們還知道冰封的南極,知道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知道西伯利亞的原始森林,這些都因為我們讀書的緣故。讀書會豐富我們的學識,擴大我們的視野,充實我們的人生。讀書使我們聰明,使我們深刻,使我們優雅。而不讀書,一個人的思想必然變得陳舊,變得淺薄,變得俗氣。
現在我們很多同學家里有大大的房子,有寬闊的書架,上面像壘積木一樣壘滿了精裝的經典書籍,家長為我們創造了很好的讀書條件,我們不要讓它們成為顯示學問的擺設,不要讓書籍做了裝潢用品。
當然,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世上的書籍浩如煙海,我們只能嘗其一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書籍是無法窮盡的。要減少讀書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增強針對性,最好的辦法就是讀經典。什么是經典?經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經得起實踐、歷史和讀者檢驗,可以穿越時空的東西。反復讀經典,每次心得和收獲都不一樣。毛主席讀《紅樓夢》讀了5遍,圈點閱讀《資治通鑒》17遍;溫家寶總理讀《沉思錄》近100遍,天天都在讀,這就是經典。
我十分欽佩楊絳先生關于讀書的觀點: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你讀一本好書,就像去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請高明,和他對質,多好!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宋太宗的話——開卷有益,以我國的古代先賢為榜樣,效法最有智慧的猶太民族,充實我們自己,振興我們的民族,做個快樂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