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精選11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我們該怎么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1
“步步登高”中第一層是讓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直接計算,并說說計算的過程,鞏固了全體學生的加減混合計算能力,達到基本目標。
第二層進行了一組改錯練習,把一些學生平時經常錯的題演示出來進行糾錯,讓學生知道錯理的同時也提醒了他們今后作業中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容易混淆的題“如9―5+4=0”學生往往容易被一些湊整的數目所吸引,因為數字的特點而沒有按運算法則和運算順序去計算。還 “如5+3―2=10” 是因為符號沒看清楚,做成了連加。所以這一部分的改錯題,把學生平時作業中的錯題進行了分析歸類,都是有針對性的進行糾錯,起到了警示作用,是個亮點。個人就是覺得這里可以適當再增加兩題改錯,并且一定要讓學生自己說說小胖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你應該怎么做?可能更能加深學生的認識。
第三層是聯系生活,實際運用。采用上下車和停車場里汽車數量的變化為學習情境。即要求學生會根據實際問題列式解答,而且還會根據問題說式子的意思。通過情境設計讓算理清晰呈現、通過讓學生敘述情境及有效地追問使學生清晰表達算理,從而實現知識的建構,最終內化成自已的東西。這樣的設計都為今后學習應用題教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第四層容易混淆題的對比練習,“問什么這兩道算式(7―2+4、7+2―4)看上去很像,得數卻不一樣呢?”不僅鞏固了學生口算技能,而且培養了學生觀察力和注意力。
可以看出,張老師在練習的設計上是花了功夫的,講究層次性和思維的開放性。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2
今天,陳老師講的《加減混合》這節課,是一節比較扎實有效的算用結合課。本節課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有效地達到了既定目標,具體體現在:
一、從新課程出發,準確把握教材,設計了清晰而結構嚴謹的教學流程,突出了教學重難點。始終以親和啟發性的語言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結合動態天鵝情境圖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使之充滿樂趣。把加減混合的算理運用動畫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變靜為動,更貼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實生活情境的設計降低了孩子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難度。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并在啟發、評價、交流中深化了學生對加減混合題目的計算方法,較好的實現了教學目標,突出了教學重難點。
三、陳老師的教態自然,有活力,基本功扎實,親和力強,引導語和評價語言非常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針對本節課我提出了個人的.幾點建議:在課堂第一環節及復習導入環節耽誤時間稍長,鞏固練習的設計較少,教學時間在此處分配有些不合理。設計學生活動不夠,課堂上放手不夠。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興趣十足的互動活動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這點是這節課的欠缺之處。還有在觀察動態的天鵝情境圖,多放手讓孩子說圖意,以深化對題目的理解,達到教學的實效性,深化對知識的掌握。另外在對兩種加減混合題目的對比總結計算方法時,以及課堂最后環節談收獲時都沒有做到放手。放手學生在比較、總結中會升華他們對知識的建構,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3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及時關注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進行有效恰當的教學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
岳煥敏老師執教的二年級《加減混合》一課教學中,從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等三個方面有效落實了新課標對學習評價的具體要求,為我們提供了一節精彩的教學課例。下面具體說一說岳老師是怎樣在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評價的:
1、注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在教學中岳老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立思考、有序操作、主動質疑、專注聽講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及積極的情感態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為學生不斷注入持續的學習動力,激勵學生學會學習,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學生站起來講自己的方法時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難免會表達不完整或不嚴謹,這是岳老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剛才這位同學講的好不好!”“好在哪兒?”“快來說說你的看法”等讓學生展開評價,既肯定剛才回答問題的學生的表現,又激發學生參與方法的補充和完善,培養學生的積極的情感態度,激勵學生學會學習,為學生注入持續的學習動力。再如學生交流時,教師對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激勵性的語言“說的真好”“講得很具體”“你聽的很認真”或運用肢體語言如“贊許的眼神”“善意的撫摸”“豎起大拇指”,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2、注意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在課堂練習環節中,教師對學生新知的掌握情況及時進行追問和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幫助學生強化和鞏固了新知,如岳老師在學生講完自己的方法后,及時讓學生進行評價,“你們覺得他講得好不好?”“聽明白了嗎”“說說你的豎式吧!”并且引導學生首先肯定同學的優點,共同學習。又如:在學生板演豎式完后,老師說:你們覺得他的豎式寫的怎樣?寫豎式時要注意什么?有沒有要提醒大家的。”在師生交流、生生互動中,再次強化了本課的重點,這樣既關注了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又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3、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在岳老師的課堂教學中評價方法和方式多樣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激勵性的語言、贊許的眼神、豎起的大拇指等多種評價方法不斷激勵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岳老師的課堂教學有效評價給我的教學啟示是:
1、對于學生的回答錯誤時,教師不能一棒子打死,而應該是發揮學生小組的評價作用,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幫助學生的明白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樹立信心。
2、評價要因人而定,因不同情況而定,評價要符合實際具體,要關注細節,關注課堂生成問題,注意評價方式和方法的多樣化。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4
盛老師的《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這節課,首先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本節課,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的學習是應用于生活。接著在講授新知環節,盛老師采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方法特別的好,使得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更加直觀、形象。但是我感覺盛老師畫圖時如果用直尺畫,顯得更規范,以及板書時圖畫的再大些,后面的孩子看的會更清楚。
在練習環節,盛老師提醒學生注意為保住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一定要列豎式計算。這點是很多孩子容易忽視的。
在處理知識點時盛老師每道題都進行了講解,我覺得如果適時的放手,讓孩子當當小老師講,或是孩子會做的不用在做講解了,我感覺這樣會不會更好。
陳老師的'《乘除法之間的關系》這節課,首先鋪墊環節中,學生回答問題時,陳老師要求孩子把算式說完整。以及在孩子回答問題后及時表揚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回答5×9=45時,學生讀作:5乘以9等于45,我覺得這里如果讓孩子發現錯誤會更好。
引入新知環節,陳老師做蝴蝶標本,讓孩子認識標本,以及告訴孩子誰想學如何做標本,只有表現好的學生老師才教你。學生的積極性更高。采取合適的方法,及時鼓勵學生學習興趣。
在處理知識點時,讓學生獨立說出3句話,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提問學生時,讓孩子提一個乘法的問題和提一個除法的問題,限制條件,鍛煉孩子的能力。
在看圖列式的練習中每瓶有3朵花,有4個瓶子和每個筆筒里有3枝筆,有4個筆筒。這兩題重復,可以去掉一道或是換一個圖。
在處理練習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時,我覺得先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寫在書上,然后再讓學生匯報,這樣會更加節省時間,我覺得最后兩道題都是提問題,可以去掉一道題,這樣這節課最后的時間可以節省下來,然后談收獲,這節課正好講完。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和想法,如果有不妥之處請予以指正。謝謝!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5
聽了呂老師《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總的來說,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順利地達到了既定目標,是一節比較扎實有效的算用結合課。具體體現在:
1、本節課選取了接近學生生活的例題開展教學,創造性地處理了教材。例1以教學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不同計算方法為側重點,例2以教學解題思路的不同方法為側重點,正確處理了落實雙基教學和學生思維發展之間的'關系。學生不但將“整數的運算順序”自然地遷移到“分數的運算順序”,并能用一次通分(大多數)或分步通分(個別)正確地進行計算,還把解決問題很好地融合在例題和練習中,突出了應用性。
2、加減混合運算,重在運算要達到熟練。呂老師設計了一定數量的有層次的針對性練習,練習的形式多樣,如有口算題、基本計算題、列式計算題、判斷題、解決問題的題等,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這樣,既讓學生鞏固了這節課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和計算能力。
3、突出對比訓練。在例題的安排中就開始設計,例1的不同計算方法的對比,并優化;例2的不同解題方法的對比,并理清數量之間的關系;例1和例2的沒有括號和有括號的運算順序的對比,找出不同點;實際應用練習中的分率和具體數量的對比,使學生理清了解題思路。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6
聽了馮老師執教的《乘除法和加減法混合計算》一課后感覺這一節課知識容量大。在聽了大家的評課后我十分認同王老師的建議:“數學源于生活”。情境的創設也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要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初步體會,逐漸學會,學習思辨,掌握技能。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明確算法。同時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于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
課堂上馮老師再現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從中自然地提出數學問題,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引導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使學生體會綜合算式的`含義,并根據數量之間的關系嘗試計算,理解運算的順序;堅持讓學生在列出算式后說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維的表述,又讓學生明白要先算乘法的道理。
感覺這節課在引出除加減混合運算時是否可以像乘加減一樣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借此讓學生理解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時的順序呢,我覺得這樣比老師給出運算順序讓學生反反復復說運算順序要好點。如果不行就將這部分內容放在下一課時,目的是讓學生真正理解算理,促進數學思考。
此次教研的主題是訓練學生準確表達數學與語言的能力,所以我就在想,能否在出示探究7+3×4、3×4+7以后介紹說明7+3×4也可以表達為7加3乘4的積、3×4+7也可以表達為3乘4的積加7,這樣可以結合問題解決更好的理解算理。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7
精彩課堂,源于教師對學生的充分關注。關注學生,也就是關注了課堂實效,更是關注了課的價值。通過xx老師的課,我讀到了學生的自信與分享,探究與成功......
一、尊重學生——學導課堂的立足點
尊重學生意味著要了解學生的基礎,把握學生的需求,懂得學生的'困境,悅納學生的差異。xx老師的課就是在學生的身上做足了文章,課堂走得從容。一是尊重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經驗與知識出發。小數的加減法學生都有所認識,他們都知道怎么算。所以,xx老師放開讓學生自己嘗試,讓學生自己表達怎么算,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有效。二是把握了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自己評價學生。這節課中xx老師就順應學生的這種心理,給學生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同伴之意進行互評:“他這種做法誰來評價一下,你覺得他做得怎樣?”一節課中就是在學生這樣評價中認識新知,學生學得積極、有趣。
二、關注思考——學導課堂的核心點
數學思考,作為《課程標準》提出的四大課程目標之一,在數學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讓數學思考充盈整個課堂,這也恰是學導課堂的核心點。
xx老師這節課小數加減法雖然簡單,但金老師還是圍繞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小數點對齊”進行了深度推進。第一個層次,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進行比較與溝通,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第二層次,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為什么相同數位要對齊,對齊的原理是什么?學生從數學的特殊化思想、演繹推理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方面進行了說明。學生真正理解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真正內涵。學生的理解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這也為學生的后續學習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探討:在最后的練習環節,xx老師設計了3題,形式、難易變化不大,是否設計一些更有趣的、形式多樣的練習,在最后的環節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進行最后一次高興潮呢?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8
聽了練老師執教的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節示范課,這認為它的示范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練老師能盡努力地結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首先,這些小朋友都才剛入學沒幾天時間,紀律性較差、好奇心又強,練老師能抓住這一特點采用非常柔和的語言與小朋友交流,能不斷用鼓勵的語言表揚學生,不但很好地組織了課堂教學,而且能讓學生感受到充分的親切感。
其次,練老師能根據小朋友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很用心地尋找了一些小鳥、小鴨等小朋友喜歡動物作為素材,并用了猜謎語、拍手游戲等等的形式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從而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練老師能盡努力地體現新課標新理念。
首先,能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比如:老師出示體溫汁、尺子等實物進行教學。
其次,能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規律。比如:一樣的數相減等于0;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等等,這一些都是指導學生自主發現出來的。
三、練老師還盡努力地體現我們學校的'課題精神。我們學校有兩個省級課題,一個是“指導-自主學習”,比如說上面一點提到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規律。另一個是“生命化教育”這個課題,練老師能盡量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比如設計的一道開放題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效果很明顯。
以上三點是練老師盡努力去做,而且做得還不錯,今后我們也應該要這樣做。可是我個人也有兩個觀點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探討。
一、小學數學課堂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對于一年級小朋友尤為重要。比如:讓學生猜硬幣時,可以適時教育學生勤儉節約、不亂花零用錢。又比如:講到抓青蛙時,應該進行安全教育等。
二、為了的課堂教學能更有效些,我們在選題時是否能把內容安排少一些?比如本節課只安排“0的認識”是否更妥?“0”的意義不但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物體的起點或者占位置的作用等讓學生理解得更深更透一些是否更有效?還有,“0”這個數字在十個數字中是最難寫的,是否在寫法的指導上能指導的到位一些,讓學生寫得更漂亮一些呢?合理的選題與課堂的有效性是否也緊密相關呢?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9
今天有幸聽了市實驗小學蘇娜老師的《小數加減法》一課,讓我收益匪淺。蘇老師教學目標的設計,既有知識技能目標又有過程性目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以下談談本人對本節課的想法。
第一、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有助于計算教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和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含義的基礎上教學的。蘇老師很好地把握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教學目標。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計算題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計算題的普遍特征,學生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地講、練,學生的興致會提不起來,學習就顯得很被動。而蘇老師的引入比較成功。她讓學生看到0.1想到什么,出示想到的圖形、錢去理解0.1的含義,進而再去計算,為計算教學鋪墊,為探究鋪墊。這樣孩子們探究時就有能力自己利用這些素材探索計算的原理,在主動中探索,在快樂中求知。讓學生實實在在地練習舊知學習新知,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而且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真諦。
第二、從知識與技能方面來看,蘇老師創設了課前前測題,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素材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有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正確進行計算,并能用來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而這樣的教學是建立在舊知遷移的基礎上的。這里的基礎主要有第一、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方法;第二、小數與分數的關系;第三、小數與元、角、分的.化聚的關系。而這種情境的創設,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中的數學”引入到“教材中的數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能為探究新知識服務。另外,教學完小數加減法后,老師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面對“列豎式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讓學生在做中,說中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在愉悅中學數學、用數學,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情感態度上來看,蘇老師開展了一連串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新知,讓學生在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的基礎上進行闖關游戲。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總結收獲,鞏固新知。
總體來說這節課十分值得我學習,特別是在學生探索活動的設計上很花心思,很貼學生實際,今后我也要這樣進行教學。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10
“10的加減法”這課時,剛才余老師和薛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風格的課堂,現在就這兩節課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個人的感受。
一、課始,兩位老師均以對口令的方式復習了10的組成。形式活潑,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也很熟練,看得出兩位老師平時的教學很扎實。
二、新授環節她們各自展現出各自的風格。余老師以我校“以學為主、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展開,課前讓學生自主探究,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出發,充分利用學生的作品,通過說一說、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牢固掌握一圖四式,且理解了每條算式的意思及算法。同時,學生的思維經歷了由具體的小花到半抽象的三角形,再到直接出示抽象的組成,由圖列式、看數想圖,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并促使逆向思維的培養。整個過程體現了以生為本,在師生互動、生生交流,潤物無聲中將目標落實。
薛老師則先引導學生對點子圖的觀察、分析、抽象出加法、減法的列式和計算方法,再放手讓學生在自主觀察、分析、抽象、表達、合作的過程中獲得由形到數、式的思維過渡,同時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每條算式的意思及算法的掌握。教學目標的.達成自然水到渠成。
另外,余老師的一問“兩道加法都表示總個數,可以只寫一道,那兩道減法能只寫一道嗎?”;薛老師的一題“如果寫一道加法,兩道減法,怎么寫?”,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均能自然地引導學生從一圖四式到一圖三式過渡。
三、練習設計環節,兩位老師均精心進行了設計,體現出多樣性、層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余老師的最后一道,既有對計算方法、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又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薛老師的10=( )+( ),及最后那道恒等式,培養了學生的有序思想和函數思想。
淡妝濃抹總相宜,兩位老師給我們呈現了這樣兩堂精彩的同課異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最后,我對這兩堂課稍微提些自己的小看法。
薛老師的新授部分走得是由形到數、式,是否可以穿插由數、式想圖,讓數形結合做得更深入。另外,在練習部分,偏于數學味,生活味較為欠缺,適當添加解決問題的題型,讓練習更加全面有效。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 篇11
黃老師的《6的加減法》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許多新理念,設計合理、新鮮。具體地說祝老師的這節課重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色:
1、教師教學踏實不花肖。復習完5的加減后,讓學生猜手里拿幾顆糖,從而引出新課的內容。
2、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動身組織教學。教學中老師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6顆糖創設問題情景,然后讓學生讀取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培育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器重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過程。在學生的匯報怎樣重新排列算式時我們看到,由于留給學生充分發表想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的思維是活潑活躍的,提出了多種排法,這些都是學生自主摸索、合作交換中動腦思考獲得的。
黃老師的'這節課,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對學生的啟發、點撥恰到好處,與學生的交流親切自然,駕馭課堂的能力強。其亮點是:
1、新型的師生關系、新鮮的評價方式讓課堂充滿活力。師生只有建立了民主、協調、平等的關系,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能達到統一。在鐘老師全部教學過程,我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課堂紀律,師生之間的協調與默契,整節課教師都在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會看、會想、會說、會做,全部課堂充滿了活力。新鮮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黃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師與生之間的評價也很新鮮,如當某個學生答復問題精確時,老師和學生都會進行表揚和稱贊,受表揚的學生臉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聽課更認真了。可見,評價不僅是對受表揚者的一種激勵,對其他同學來說也是一種學習的動力
2、聯系生活,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促進數學學習,黃老師在新課引入時,出示了6粒糖,一只手放2粒,另一只手放4粒,問一共幾粒糖?怎樣列式?學生都被吸引了。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充滿興趣,都爭著回答問題。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法靈活,練習多樣。本節課教師先出示卡片,用口算來進行復習。在新授課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鼓勵引導學生用多種算法,學生在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中。進行多樣化學習,并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張揚個性,教學中,老師都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積極動腦的學習習慣。在整節課中,學生有動、有靜;有學、有樂,充分體現了靈活的教學方法的優勢。
【一年級數學上冊《加減混合》評課稿】相關文章:
《加減混合》評課稿08-17
《加減混合》評課稿5篇08-17
《加減混合》評課稿(通用12篇)09-21
數學評課稿:異分母分數加減法09-24
一年級數學上冊《10的加減法》評課稿(精選15篇)08-03
《混合運算》評課稿(精選9篇)06-25
一年級數學《10的加減法》評課稿10-27
整式的加減評課稿(精選14篇)10-19